我们和做硬盘的西部数据聊了聊「汽车存储」

· Jun 21, 2017

说到存储,你会想到什么?手机?电脑?好吧,这些东西的确是在大家印象里存储最常出现的地方。但是,这次我们要谈的是汽车存储。对,你没听错,就是汽车存储。

「汽车存储」,平时大家可能很少关注,但在我们看来,它确实是一个被忽视了的领域。

存储怎么会跟汽车扯上关系呢?手机、电脑什么的还好说,因为要处理数据,但是汽车······?汽车也要开始处理数据了啊!当然,随着时代发展,我们这里要聊的,其实已经不仅仅是很多人所理解的那种用来存歌的「车载硬盘」了。

为了了解大数据时代汽车存储的现状,我们特意和 SanDisk 亚太区市场渠道管理高级经理张丹聊了聊。(去年,西部数据公司完成了对 SanDisk 的收购。)

汽车对于存储的需求有多大?

根据 CISCO 的一个评测,到 2020 年大概会有 500 亿件产品介入到互联设备中。而在这之中,汽车将会带动大量的数据增长。据估计,未来每辆车每天需记录 72GB 的数据(汽车智能化之后每天约产生 1TB 的数据,但是考虑到数据服务的成本以及数据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需要记录的数据并不多)。这些数据是有价值的,需要被存储,被交流,存储器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出来。

EXPLODING-CAR-2

在张丹看来,从传统的机动型汽车到单车智能化再到车联网,汽车对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盒子加四个轮子的简单的交通工具了,而是集传感器、信息娱乐系统、导航系统、仪表盘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等于一身的智能设备。

用在汽车上的存储器有哪些讲究?

在这个部分,我们会以西部数据最新推出的汽车存储产品 SanDisk iNAND 7250A 为例,介绍汽车存储和普通消费级存储产品的区别。inand-7250a-56gb-automotive-sandisk-1000x1000

先摆一些参数,后面详细分析:

iNAND 7250A

接口标准:e.MMC5.1

写入速度为 110MB/s

读取速度为 300MB/s

支持容量:8GB—64GB

工作环境:-40—105℃

以目前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汽车上且对存储要求最高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为例,作为一个系统,它由各个部分组合而成(自适应巡航、自适应灯光控制、交通标志识别等等),而所有这些部分的正常运行都要用到数据,这就对存储器的容量提出了要求。并且,由于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存储器的读写速度也是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除了容量和速度,相对于一般消费级存储来说,汽车存储在可靠性和有效性上要求也更为严格。手机、电脑这类电子产品平时出点小毛病如死机、数据丢失等等是不会造成多大危害的。但是,如果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系统出现卡顿或数据不稳定就会影响到汽车的正常行驶,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因为智能汽车的行驶与数据息息相关。所以,与普通消费级存储相比,汽车存储需要根据其独特的应用场景作出一定的调整和改进。977155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汽车与一般消费类电子产品对存储器寿命的要求不同。普通消费级存储的生命周期一般为 1-2 年,而汽车存储则要求能达到 3 到 5 年的生命周期。iNAND 7250A 就通过增强型的 MMLC 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并增加了产品寿命监测和提醒功能,以确保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在存储器的温度适应性方面,消费行业的需求一般为 0—70℃或-25—85℃,而汽车由于所处的室外环境及其本身的运行,对温度适应性的需求就超出了这一范围。比如寒冷的冬季车辆在室外行驶所面临的低温考验,或安装在车顶或车头的用于数据接收和传输的天线(V2V、V2X)所处的高温环境。

第三,由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零部件会随着车身振动,传统的卡片式或硬盘式存储器在这里就不太适用了。在这方面,iNAND 7250A 作为一个器件级产品采取了焊接技术。

最后,既然说到了数据的存储,就不得不说一下数据的安全性了。如何才能保证存储器里的数据不被盗窃或滥用?iNAND 7250A 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加入 RBMB 功能,只有在授权之后,数据才能被正常使用。bo7ztfosncjaifp4ahv4

汽车智能化和车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存储设备对汽车来说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存储行业与汽车行业的合作和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了。张丹告诉 GeekCar,西部数据一直在汽车存储上和汽车厂商进行积极的沟通,并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和市场团队,组建了专门的生产线,根据汽车存储的具体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而对于西数来说,他们进入汽车领域的发力点主要是 ADAS 和自动驾驶。

总之,汽车行业目前正经历着飞速的发展,这一点也同样被投射在汽车存储器领域。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在选购汽车时就会面临这样的困惑了:是选 64GB 的呢还是选 128GB 的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网站文章微信推广-21

1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