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咫尺还是天涯?

· Sep 07, 2017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各大车企都已经明确提出了他们的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发展规划,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在自家汽车上正式应用了自动驾驶技术。但是,自动驾驶技术真的离我们只有咫尺之遥吗?未来十年内,自动驾驶真的能发展到实用阶段吗?这些问题都有待商榷,而国外科技网站 Tech.opinion 的作家 Bob O’Donnell 则提出了他的看法。

以下内容译自 Tech.opinion,原文作者 Bob O’Donnell,有增减:

自动驾驶汽车的骗局

是时候来讨论一下横亘于自动驾驶面前的问题了。虽然人们对于自动驾驶近在眼前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我想我们还是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动驾驶发展的推动因素。

从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到经济性,再从缺少基础设施支持到汽车本身复杂性和整个社会对于自动驾驶的认同感,这些问题无一不在制约着近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所有因素考虑在内,也许,自动驾驶正式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时间要会比预期长很多。

电动汽车的普及率会是个问题

tesla 首先让我们讨论一些最基本的问题。通常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电动汽车相对简单的结构和更多的电器元件可以让自动驾驶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而问题就在于,眼下很少有消费者购买或者计划购买一台电动车作为自己的第一台汽车。当然,我们可以假设特斯拉 Model 3 将会受到成千上万的订单。但是,即使这些订单能够如期交付,电动汽车在全美汽车中所占比例也不过只有百分之一而已。

即便算上其他电动汽车生产商的份额,这个比例也远低于百分之五。为什么?部分原因在于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甚至可以这样说,除非我们拥有了与加油站一样多的充电站,否则电动汽车永远不会真正取代传统动力汽车的地位。

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人们将会把电动车作为用于城镇短途旅行的第二辆车来使用,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遇到了下一个问题——成本问题。很少有人愿意花更多的钱买一辆自己用的相对来说比较少的电动汽车。另外,电动汽车还需要在自己的车库中安装充电系统和其他配套设施,这将又是一笔不菲的花销。

技术安全和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cybersecurity-professionals-top-complaints 即便我们解决了电动汽车的问题,或者如我预料的那样,我们开始在混合动力车和传统动力汽车上看到了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仍然有其他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技术的安全性。虽然自动驾驶技术的算法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谁也不知道目前的算法究竟安全到了什么程度。事实上,特斯拉 AutoPilot 项目中几名工程师的辞职,就是源于对目前自动驾驶算法安全性的担忧。

除了技术安全,网络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正如其他文章中提到的那样,当你把汽车的驾驶权交给汽车时,你就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汽车。人们对于汽车黑客的担忧直接从令人厌烦上升到了威胁生命的程度。

许多公司正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汽车本身设计和结构的复杂性让这项工作变得非常困难。除此之外,一些过时的汽车生产标准更是让这项工作难上加难。

最近,已经有研究发现,汽车的控制器局域网(CANbus,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上的网络通信协议)在面对新型的网络攻击时几乎不存在抵抗能力。事实上,我们早就应该用另一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通信协议来取代 CANbus,但是整个汽车行业却一直在反对这种改变。

统一技术标准尚未建立

dot-v2v-program_100349712_m 退一步说,就算我们解决了汽车的安全问题,自动驾驶汽车在短期内仍然会面对许多挑战。举例来讲,实现真正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 V2V(汽车与汽车之间)和 V2I(汽车与基础设施之间)技术,这两种技术可以实现汽车与其他单位之间的互动。问题是,尽管美国的汽车行业已经在 15 年前就同意使用 DSRC(专用短距离通讯技术)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很少有车企真正地把这种技术大规模应用起来。目前,大多数车企更倾向于借助 5G 蜂窝移动网络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这种转变将是漫长且混乱的。毫无疑问,直到所有的基础设施就位以前,自动驾驶汽车还只能是纸上谈兵。

最后,即使技术问题和安全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自动驾驶汽车的监管标准,保险责任划分以及其他法律问题,也会大大延缓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速度。

总而言之,短期内普及自动驾驶汽车无异于痴人说梦。我们确实相信,不久的将来,在风险较低的州际公路上将会看到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即使在十年内看到的可能性仍然很小。但是,对于那种劝说消费者在未来几年内自动驾驶汽车就会满大街跑的人来说,现在是时候停止这种骗局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