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全部产品参展的地平线,背后是怎样的产品逻辑?

· Jun 26, 2018

最近几年有这么一个趋势,每年都会有人谈到 CES 以及 CES Asia 越来越像汽车展而不是科技展。在我看来,自动驾驶的迅速发展,绝对是促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地平线的展台,我见到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全面的一次产品矩阵  ,包括了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慧零售三个应用场景。而在 GeekCar 关注的 智能驾驶领域,地平线这次把包括征程系列处理器(应用于智能驾驶)、以及基于地平线 AI 芯片技术的 Matrix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DMS)等产品都进行了展出。

这些产品基本可以代表地平线在智能驾驶层面的整个产品体系。从这背后,我们也能梳理出地平线在智能驾驶方面布局的逻辑。

全面的产品矩阵

在去年底,地平线就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征程处理器 1.0 版本。事实上,当时的 1.0 版本是一款支持 L2 级别的后装 ADAS 处理器,基于高斯架构,能够提供 1 TOPS 的计算性能,支持 1080p 30FPS 的画面解析,每帧可以对 200 个目标进行检测和识别。

WechatIMG28

在北京车展时,地平线就透露基于征程处理器 1.0 版本的 ADAS 产品地平线星云即将量产上市,能够同时对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车道线、交通标志牌、红绿灯等多类目标进行精准的实时监测与识别,准确率大于 99%,可满足车载设备严苛的环境要求,以及复杂环境下的视觉感知需求,支持 L2 级别 ADAS 功能。

今年 1 月,地平线还推出驾驶员行为检测系统(DMS),能时刻关注驾驶员的状态,有效预防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提高整车主动安全性。据官方介绍,这套系统预警提示的判断准确率高达 99%。

除此之外,征程 2.0 架构以及基于征程 2.0 处理器架构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Matrix1.0 也在北京车展期间发布。 无论从技术的复杂度、应对场景的能力以及未来的商业空间来看,征程 2.0 处理器和 Matrix1.0 明显是地平线未来一段时间的主力产品。

WechatIMG25

根据官方介绍,Matrix1.0 内置地平线征程 2.0 处理器架构,最大化嵌入式 AI 计算性能,能够满足 L3/L4 自动驾驶场景下高性能和低功耗的需求。基于地平线自主研发的工具链,开发者可以基于 Matrix 平台部署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开发、验证、优化和部署。

在高性能图像感知方面,Matrix1.0 基于稀疏和定点神经网络,可每秒处理 720P 视频 30 帧,并支持 4 路视频的同时输入和实时处理;实现 20 种不同类型物体的像素级语义分割,能够精准识别每一个像素点的类别,因此当行人或者车辆被路边障碍物遮挡时,即使只检测到一部分,依然能正确识别,做出响应;同时还可实现三维的车辆检测,识别场景中的深度信息,进行距离的识别和判断;此外,Matrix1.0 还能进行行人骨骼识别,判断行人朝向,从而进行行人运动轨迹预测。在功耗上,Matrix1.0 能够以 31W 的低功耗运行,不需要水冷系统,已经达到嵌入式自动驾驶应用和产品化水平。

在车展外的露天展示区,GeekCar 也体验了地平线征程 2.0 的在实车上运行的 demo,通过 4 块 Matrix 的叠加之后,同时接入了 13 个摄像头,实现了对周围车道、障碍物、行人、车辆等元素的「无死角」检测识别。

WechatIMG20 WechatIMG23

总的来看,地平线目前的产品能够覆盖前后装 ADAS 以及 L3/4 级别自动驾驶的需求,再配合驾驶员行为检测系统(DMS),基本已经覆盖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各种需求。

背后的产品和商业逻辑

在 CES Asia 期间,地平线相关负责人告诉 GeekCar,目前 Matrix 系列产品的更高版本已经完成产品化并即将投入量产,且已向全球顶尖的美国自动驾驶企业大规模供货。与此同时,他们还宣布和全志科技联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进行高性价比 ADAS+DMS 产品的研发推广。而在和主机厂、供应商的合作层面,地平线也已经和全球四大汽车市场的 Tier1s 和 OEMs 建立了合作关系。

一家自动驾驶的初创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这么多合作伙伴,显然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其实原因不难理解,地平线在成立之初,就提出要「算法+芯片+云」,软硬件协同优化,开发嵌入式的低功耗人工智能处理器。自研芯片加上地平线之前发布的「雨果」自动驾驶平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最大化的发挥出地平线产品的软硬件能力。

具体来看,我想从性能功耗以及产品方案的可定制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性能和功耗。

在第一代芯片发布的时候,地平线就向 GeekCar 透露过自研芯片的原因,就是因为发现当时市面上的通用处理器比如 CPU 或者 GPU,都不是专门为 AI 计算设计的。因此,运算能力很难被充分利用(一般能发挥 25%能力就已经很不错)。而地平线的自研芯片能够一直保持在很高的能力发挥效率,官方给出了 96%的数值。

另外一点,不得不承认是,功耗问题对于自动驾驶商用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当车辆电动化之后,如果大量的能耗被自动驾驶相关的部件消耗,显然会影响车辆的续航。而自研芯片的很大优势在于能够更好配合算法的能力,并且降低功耗。

其次是可定制的产品方案。

目前来看,自动驾驶发展迅速,但市面上各种解决方案在软硬件层面都有很大差异。举例来说,在进行多传感器融合的时候,传感器的选择就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组合,这也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供应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地平线在产品开发时,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

在不久前,地平线的黄畅博士在参加 GeekCar 充电站时,曾经透露过相关的产品逻辑。根据用户的需求不同,地平线能提供不同开放程度的方案。例如,地平线可以向用户开放 SDK、提供一站式的完整解决方案。也可以逐步开放各种定制化的需求。在一些特定的需求下,地平线甚至能够在和用户进行 IP 级别合作时,允许用户自行设计网络结构。

这样的产品逻辑,显然能够应对在接入多个客户时,可能面对的不同需求。并且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在对接不同客户可能提出的各种需求时,减轻研发团队的压力。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企业在芯片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和国外类似英特尔、高通、英伟达这样的公司还有不小的差距,未来可能出现的竞争和挑战还有很多。但是在一些细分领域,我们已经见到了越来越多类似地平线这样的公司,这绝对是振奋人心的现象。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极市(微信号:geeket)。

1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