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速自动驾驶商用化这条路上,四维图新选择了奥特贝睿

· Oct 19, 2018

近日,四维图新继德国 AAI、禾多科技、Mapillary、Mobileye、杰发科技后,在战略合作上又有了新动态。

10 月 12 日,四维图新在北京总部宣布未来将和奥特贝睿展开更深度的合作,主要是为了加快落地低成本、多场景、可量产的自动驾驶服务和地图相关产品及衍生服务,共同推进自动驾驶产品的商用化进程。

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目标在于「加快量产」、「降低成本」以及「产品商业化」。

双方将如何展开合作

我们都知道,四维图新手中掌握了大量的地图数据资源,目前高速高精度地图里程已达 18 万公里,今年年底将完成全国高速的高精度地图数据采集。但是单纯的地图数据无法为整车厂提供直接有效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四维图新将基于这些数据,联合有能力的公司,共同开发出一系列数据产品,来更好地满足整车厂。

而奥特贝睿的作用和优势刚好在此。它曾在自动驾驶领域深耕多年,有着一系列完整的解决方案。一旦有了高精度地图的加持,它的方案将更有说服力。

在总的发展道路上,四维图新是这样规划的:他们基于现有的优势,以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定位为切入点,向可应用于 ADAS 和自动驾驶的车规级芯片领域拓展,研发出「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同时还可以和导航、车联网、芯片及位置大数据等其他业务共同形成产业生态的新模式。

对于这次合作,四维图新副总经理毕垒认为:四维图新专注于做基于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和感知层面融合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次与奥特贝睿的合作将进一步优化相关高精度地图产品,一定会达到 1+1>2 的效果。

奥特贝睿创始人兼 CEO 彭永胜则认为:从目前的自动驾驶发展来看,技术的迭代更新、量产、落地是非常紧迫的。所以我们也期待着,通过今天的签约,我们能和四维图新能够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自动驾驶产品的商用化进程。

222

四维图新为何牵手奥特贝睿

可能会有人对奥特贝睿不太熟悉,想问它是什么来历,为什么国内大型地图商四维图新会愿意选择这样一家公司。

奥特贝睿是一个成立时间不到两年的初创公司,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是在自动驾驶这条路上,他们却已经有了 18 年的技术积累。另外,在团队成员组成方面,他们由国内中国智能驾驶挑战赛冠军的团队和美国硅谷自动驾驶行业团队联合组建而成,而且背后有清华大学、伯克利大学的技术支撑。

目前,奥特贝睿以 AutoBrain 为核心产品,覆盖辅助驾驶(L2)、自动驾驶(L3)和无人驾驶(L4/5)等级别的解决方案,可实现单车无人驾驶和编队无人驾驶。如果按场景来划分,奥尔贝睿针对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区道路等结构化道路和封闭园区、矿区及其他特殊应用场景,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大众智能驾驶系统商用方案,最重要的是成本是可控的。

由于之前对「智能驾驶」和「车联网」的持续关注,目前奥特贝睿在无人驾驶无事故实测里程积累上已有很多成果,它的智能驾驶前装解决方案也与众多主机厂商进入到深度合作的阶段。

因此,四维图新之所以牵手奥特贝睿,原因有二。首先是因为看中了他们在自动驾驶商业化上的能力,包括他们相对成熟的 L3/L4 技术,以及多场景、多方向落地的量产化解决方案。其次这次合作其实并不是偶然,早在这次牵手之前,四维图新和奥特贝睿就已经有过合作,而且这些合作加快了四维图新在整车厂的一些项目的进度。所以奥特贝睿已经向四维图新用实力说明了他们的能力。

此次战略合作,四维图新和奥特贝睿将共同推动一系列低成本、多场景、可量产的自动驾驶产品商用化。

333

如何评价这次合作

四维图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导航地图、导航软件、动态交通信息、乘用车和商用车车联网解决方案,以及位置大数据服务领域有非常多的成果。

近两年,全球兴起了自动驾驶的创业浪潮,自动驾驶成为汽车领域竞逐的焦点,2017 年,四维图新提出「智能汽车大脑」战略愿景,将自动驾驶作为非常重要的转型方向。由于这次正确的转型,四维图新 2018 年半年报显示,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的营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96.10%,而且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关于这次合作,毕垒说,之前和整车厂合作,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四维图新的高精度地图、大数据能力支撑了他们的产品落地和发展,同时反过来四维图新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反馈,得到了一些经验。所以不论何种形式的合作,四维图新都愿意与行业里的一些优秀的公司并行,使自己的人才密度、浓度进一步提高。这次和奥特贝睿的合作,实际上就是这样。

目前,四维图新已经形成了数字地图+车联网+自动驾驶+大数据+芯片的技术生态,这个完整的布局足以支撑自动驾驶行业内不同分支下的各类角色。当下正处于各个企业共同面对各类技术难题的局面,未来的主要态势绝对不是竞争,而是不同形式的合作。所以,在四维图新已经将「智能汽车大脑」作为战略愿景的前提下,这次与奥特贝睿的合作,将是自动驾驶产品商用化的一个新起点。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