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汽车:上汽荣威发布概念车 Vision-i | 2019 上海车展

· Apr 15, 2019 333

4 月 5 日,上汽的第三届汽车创行者大会在上汽荣威儿童艺术中心如期而至,在这个 5G 时代的强大背景下,这一届的主题也是「5G 时代·畅行天下」,而这次大会,用「 现实+理想」 来描述再合适不过了。 先来看看现实。 荣威发布 Marvel X Pro: 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在演讲中表示:Marvel X Pro 版产品已经能够实现在低速无人驾驶条件下,由车辆自主完成「 最后一公里」 的泊车和取车,是全球首款达到 L3 级智能驾驶水平的量产车型,现在只等支持无人驾驶相关法规尽快出台,就能立即上市销售。 法规方面的缺失确实有些影响无人驾驶发展的节奏,关于 L3 级别驾驶责任认定的争议使得厂商对 L3 级别的开发还都有所迟疑。荣威则决定不管法规什么时候出,我先做出来,但有点遗憾的是,在此次大会上,我们并没有看到 Marvel X Pro 的实际表现。 接下来,我们聊聊理想… 大会的重点就是 5G。5G 来得太快了,以至于还没上手机,就已经准备上车了。那么,5G 将如何改变社会,如何改变汽车? 在创行者大会的论坛环节,大家从各自角度对于未来的 5G 汽车进行畅想: 上海国际汽车城总经理陈钢说告诉我们 5,G 可以带来更多周边信息,了解所处环境的实时状态。还会使得非常多信息在车、路、人、速度、方向、路线之间进行互通互换,未来堵车、碰擦、违章等都不会出现了。 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表示,未来车牌号就会成为我们的账号,而 5G 带给我们的信息让我们对于车本身也有更深刻的认识,会对车辆的发动机、刹车片、每一根线束的状况都非常了解。 在未来,个性化定制是一个热门趋势,这个生产的环节就要用到物联网,将所有产品、零件,制造工艺流程等全部连接,而且速度要快,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祖似杰说,这只有 5G 能够实现。 当被问到车内连接模块是不是专为上汽集团设计的时,华为战略部总裁张文林称:「 作为基础技术,连接模块是面对所有车企的,但我们是和上汽集团要携手联合创新的,帮助他们把这个出行模块做好,创造更多可能的功能。而且我觉得上汽非常有前瞻性,有非常多的想法,我们非常乐意用这样的技术帮助他们实现。」 想要实现 5G 的车载化,需要运营商、网络设备商以及管理部门的共同支持,因此,上汽集团携手中国移动、华为、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同启动「5G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打造全国首个「 智慧交通」 示范区。也就是说,实现「5G+汽车」 的必要条件已经准备好了。 而对于「5G+汽车」,上汽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发布了一款名为「Vision-i」的概念车,并且打出「全球首款 5G 概念车」的旗号。抛开噱头,我们来看看这辆车。 荣威把它定义为一个全新品类——SPV(Smart Proactive Vehicle),意指:智能主动交互汽车,具备多场景适应能力。 作为面向 5G 时代的概念智能座舱,荣威 Vision-i 采用了多变的座椅布局形式,可实现不同场景下的转换,让汽车从「 载人工具」 变为「 移动空间」。 让人比较感兴趣的一点是,荣威 Vision-i 首次尝试了突破屏幕的边界,打造具备全舱交互能力的 SKY VISION 整舱主动交互系统。将内容展现在全舱任意位置和材质上。 在 5G 技术的支持下,荣威 Vision-i 还给我们开了不少脑洞:云直播的全息音乐会、沉浸式的在线游戏、实时互动的美妆直播等等。还有为满足用户情感化和个性化需求的知你知行的情感化智能助理概念。 我们来看一下现场荣威 Vision-i 概念车的照片: 设想非常美好,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关心的还是距离产品实际落地到底还有多远?硬件的升级能否跟得上?基站何时能全面建造完善?不过上汽已经满足了实现「5G+汽车」 最好的必要条件了,接下来就「 撸起袖子加油干」 了。

哈弗 F7x 试驾:看最美哈弗的内在表现

· Apr 07, 2019 333

3 月 26 日,一大波媒体抵达深圳,试驾哈弗 F7x——一辆轿跑 SUV。 哈弗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F7x 的诞生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蓄谋已久。早在 2014 年,哈弗就在思考其产品定位:紧凑型轿跑 SUV。随后根据该定义创造出 HB-03 概念车,于 2017 年上海车展亮相。今年,我们看到了可以开回家的量产车,被命名为 F7x,与 F7 共用部分配件。在未来,哈弗的 F 系会延续轿跑风格。 HB-03 概念车 F7x F7x 将会在 4 月 16 日(上海车展)正式启动预售,先期推出 1.5GDIT 版本,目前已在铺货并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部为国六标准。我们拿到的试驾车还仍为国五标准。目前价格尚未公布。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台哈弗中最运动最美的车的颜值: 外观 记得紧凑型轿跑 SUV 这个概念推出的时候,饱受争议,有人说它就是乱跨界,马自达 CX-4 的外观设计也被争论了很久。但是不得不说,这个轿跑风设计是很漂亮的,俯冲式的整车姿态,腰线以及延伸至车尾的溜背造型,它不仅符合中年用户对 SUV 大空间的需求,而且满足年轻人对运动风格的追求,这也是哈弗首款采用 i-Home Platform(移动智家平台)全球化设计语言的量产车型,风阻系数 0.3Cd,配备全 LED 光源系统。 内饰 首先,前排中控台内饰比较简约。「 云台中控」 悬浮设计,包括 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以及嵌入仪表板的 9 英寸中控大屏,朝向驾驶员倾斜,手感和反应速度很优秀。稍稍遗憾的是还是存在一些黑框区域。大屏左侧布置了 5 个屏幕按键,右侧闲置黑框与空调出风口衔接过渡,屏幕下方紧密连接两各细长的空调出风口,同级别来说还是不错的: 车内仪表板、车门处仿碳纤维的装饰增加了一些运动元素:   前排扶手箱两层开关,有点轻微塑料感: 后排空间非常大,对于一个一米六的人来说,在里面跷二郎腿轻轻松松,中间地板非常平整。座椅的软包工艺确实很软,车门内把手的手感很不错。安全带插口嵌入座椅,座椅表面没有凸起。并且全车窗户一键升降。从下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后排头部空间的「偷空间」处理: 行李箱空间很大:  基本参数配置 长 4620mm、宽 1846mm、高 1660mm、轴距 2725mm; 百公里综合工况油耗 6.8L/7.3L; 0-100km/h:官方 7.5s,试驾当天做出 7.2s 的成绩。 关于数据,哈弗负责人表示,都是从生产线上直接拉下来,加满油,不更换任何配件,测得而出的,这也是哈弗在传播层面秉承的:说即体验。官方给出的数据,用户也是可以达到的。 动力上 F7x 配备 1.5GDIT/第三代 2.0GDIT 发动机及自主研发的 7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1.5GDIT 自主研发 CVVL 技术,降低 4%油耗,并使用了更好的 NVH 设计。2.0GDIT 功率提升 8%、扭矩提升 11.6%,明显提升了动力水平和响应速度。变速箱的设计综合效率高达 95%,紧凑空间设计,但是发动机舱布置并不紧凑,对于后期的维修或者配件更换还是比较方便的。 智能科技 F7x 也搭载了 L2 级别辅助驾驶功能,包括智能交通辅助(TJA 交通拥堵辅助,ICA 智能巡航辅助,TSR 交通限速识别和 HMA 智能远近光辅助),智能自动泊车,S 型车道保持(LCK 车道居中、LKA 车道保持、LDW 车道偏离预警);F7x 还搭载众多智能网联系统,如超级智能互联,人工智能语音,远程控制,FOTA 升级等等。 其他 全球化,是哈弗 F7x 的一个重要元素,在设计之初,它就是瞄准全球市场,考虑到左右舵的转换带来的生产影响,适应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预计今年 9 月份在俄罗斯图拉工厂投产。 另外,F7x 获得新一代 C-NCAP 五星标准认证,出于安全考虑,车型上 C 柱区域的小三角窗也进行了修改,从内部看不到,从外部可以看到: 试驾体验 我们拿到的是一台 1.5GDIT 的两驱高配版本,配备 4 种驾驶模式:标准/运动/经济/雪地。适时四驱版本增加 2 种全地形模式:泥地/沙地。试驾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标准模式。 试驾车程共计 65km,涵盖城市道路、高速路、盘山公路等多种路况。起步时声音大过表现,你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野蛮了?但是速度表会告诉你,还不够!D 档模式下拨动拨片会切换到 M 档,但是踏板前部分行程感觉有些虚空,油门反馈感较弱。同时,我感觉在轿跑 … 继续阅读

从特斯拉挖到重量级人物,愚人节苹果不开玩笑

· Apr 01, 2019 333

据外媒报道,近日,特斯拉前动力系统副总裁 Michael Schwekutsch 加盟苹果,担任 SPG(特殊项目小组)的高级工程总监。 Michael Schwekutsch 于 2015 年加入特斯拉,负责动力系统研发部门,曾负责超级工厂高度自动化的驱动系统生产线的建设,并参与 Roadster II 和 Semi 的驱动系统研发。此前,Schwekutsch 为博格华纳和 GKN 这样的第三方动力系统工程企业工作 20 年,曾负责宝马 i8、保时捷 918 Spyder,菲亚特 500ev,沃尔沃 XC90 的电动和混合动力系统。今年 3 月 8 号前后,Schwekutsch 宣布离开特斯拉,成为特斯拉的一个巨大的损失。 去年 10 月底,多方媒体报道,苹果 SPG(Special Projects Group),被认为是苹果的汽车业务集团,已拥有将近 1200 名员工,大部分来自特斯拉、福特。来自特斯拉的员工占四分之一。被马斯克极力挽留的前特斯拉高级副总裁 Doug Field 也在领英上公开自己的职位为苹果 SPG 副总裁。 Doug Field SPG 的逐步公开,以及苹果不断从汽车厂商挖人的举动让人们不得不想苹果或许还对造车寄予希望,此前 Titan 无人驾驶项目的裁员及人员转移也许并不意味着苹果要放弃汽车相关业务。也有媒体认为,Schwekutsch 将投入与大众合作的自动驾驶车辆员工接送服务。不管苹果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将会看到苹果在未来出行领域进行越来越多的布局。

激光雷达公司 Innoviz 宣布获得 1.32 亿美元 C 轮融资

· Mar 28, 2019 333

2019 年 3 月 26 日,以色列固态激光雷达厂商 Innoviz Technologies 宣布已经完成 C 轮共计 1.32 亿美元的融资。本轮融资使 Innoviz 累计融资金额已达 2.14 亿美元。本轮融资新加入的主要投资机构包括中国招商局资本,深创投和联新资本;还包括以色列投资机构哈雷尔保险(Harel Insurance Investments and Financial Services)和凤凰保险(Phoenix Insurance Company)。鉴于其他投资者的需求,C 轮融资仍保持开放,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宣布第二次交割。 Innoviz 成立三年来的大事件主要可以概括为:融资,出产品,以及与一级供应商和厂商合作。 本轮融资将支持 Innoviz 将其领先的 InnovizPro 和 InnovizOne 固态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商业化,并满足全球对尖端自动驾驶汽车(AV)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该公司正在将业务增长的重点放在主要汽车市场,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 Innoviz 还计划加大对下一代固态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投入,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 Innoviz 的固态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Innoviz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Omer Keilaf 表示:「 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了飞速的增长,以满足市场对固态激光雷达日益增长的需求。本轮融资保证了 Innoviz 的固态激光雷达能够在 2021 年按照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要求的量产规模按时交付,以便于向广大用户提供自动驾驶汽车。我们很高兴能把生产、制造和研发工作顺利推进到下一阶段,并继续为自动驾驶行业提供全栈的固态激光雷达软硬件解决方案,这一轮融资强有力地证明了我们作为一个真正的市场领导者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的出色进展,在满足严格的车规级标准的同时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使得大规模量产固态激光雷达变成现实。」 Innoviz 选择了一条通过 与 整车厂(OEM)和一级供应商(包括 麦格纳 ,哈曼 ,恒润科技 和 安波福)合作开发产品和感知软件 的道路,以确保 产品能够 完全符合最高的汽车级生产标准 。与麦格纳(作为老股东继续参与了本轮融资)的合作,使得 Innoviz 的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 InnovizOne 及其计算机视觉软件被宝马选中,作为从 2021 年开始进行生产的一系列车型的主供应商 – 这是业界首次有固态激光雷达获得前装订单 ,对于激光雷达进入汽车工业意义深远。Innoviz 所获得的新资金将有助于实现宝马以及其他整车厂(OEM)的大规模前装量产订单,并为公司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全面支持。Innoviz 最近大幅扩展了其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包括德国、北美、日本和中国。招商局资本和深创投的投资,以及 Innoviz 与恒润科技的现有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了 Innoviz 在中国的业务,中国的自动驾驶业务正在大规模的展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Innoviz 也将提高产能以满足市场对于 InnovizPro 的需求,InnovizPro 是一款商用固态激光雷达,可为汽车、测绘和其他应用提供出色的性能和价值。 Innoviz 团队位于其以色列新总部-2019 年 3 月 可以看到,Innoviz 的思路是:与供应商合作,尽快让产品有所应用。这不仅能够让其他一级供应商和整车厂看到 Innoviz 的可行性,而且对自身的的车规级应用优化更具有指导性。我想此次的成功融资也是各大投资机构对 Innoviz 应用化的肯定。

年产 20 万件:宝马用 3D 打印都做出了什么?

· Mar 18, 2019 333

今天来看,3D 打印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三维图上传到 3D 打印网站上,尺寸在 1:18 车模大小左右的物件,三四天之后就可以收到打印好的成品了。这些只是 3D 打印带来的额外附加福利,它真正大展身手的地方,当然是在制造行业 ,而汽车厂商早就有所动作。 在过去十年间,宝马通过 3D 打印生产了 100 万个零部件。 仅 2018 一年,宝马集团 3D 打印中心(Additive Manufacturing Center)的产量超过 20 万件。 3D 打印,免去了传统制造工艺中的开模、设计制造工序等环节,大大降低了单件小批量的成本,并且在零件迭代更新过程中节省了更多资源。传统制造工序中为上一代服务的设施,在下一代很可能就完全没有用处。 但是到了大规模量产,3D 打印的成本并不能有明显的降低,而且其生产速度还有待于指望 3D 打印设备技术的更高发展。宝马的生产数据看上去很不错,但是有多少真正地应用在车上呢?或者只是一代又一代的测试品呢? 将在中国上市的 i8 Roadster 上的金属敞篷软顶支架,采用 3D 打印技术,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比一般的注塑成型要更轻更硬,该车型采用 3D 打印的还有车窗导轨。宝马集团也因此成为了首个将 3D 打印的数千个金属零件投入生产运行的汽车厂商。(i8 Roadster 中 3D 打印的金属敞篷软顶支架)3D 打印天生适合定制化,MINI 的定制计划(MINI Yours Customised)项目中,用户可以自行设计零部件,例如:仪表指针和装饰条,通过 3D 打印来实现精确的规格。 在今年日内瓦车展亮相的 BMW Individual M850i xDrive Coupe Night Sky 上,一些外饰,如外后视镜盖、前进气口分离器、格栅、前翼通风口周围,都是由 3D 打印来复刻魏德曼花纹的。 以上都是一些外观件、装饰件,但它同样可以制造更考验性能的部件:例如 BMW Individual M850i xDrive Coupe Night Sky 上的制动卡钳,以及全新 X3M 和 X4M 上搭载的全新 S58 发动机的缸盖。(S58 中 3D 打印的缸盖)总结以上案例来看,那些造型复杂、需求量不大,同时又难以开模的零部件,才是最适合使用 3D 打印来做的。 宝马 3D 打印制造中心(Additive Manufacturing Center)负责人 Jens Ertel 说:「 我们的新设备将会是宝马集团 3D 打印技术的一主要里程碑。团队将评估新兴和现有的在塑料和金属打印上的技术,并将它们发展得更加成熟。我们的目标是为生产独立组件、小型生产经营或甚至大型规模制造,提供最佳技术以及流程链。」 对于 Additive Manufacturing(增材制造),即通常意义上的 3D 打印技术,可以看出宝马非常看好其前景,风险投资部门 BMW i Ventures 早就对相关技术进行投资及研发: 2016 年 9 月,投资 Carbon,硅谷的一家研究 DLS(数字光合成)打印技术的公司,两家在 2015 年就开始合作了; 2017 年 2 月,投资 Desktop Metal,专攻金属 3D 打印,现在与宝马集团的 3D 打印生产中心工作密切; 2017 年 6 月,投资 Xometry,一个连接不同行业网络供应商和制造商的网络平台; 2018 年,宝马集团为位于慕尼黑北部的 3D 打印生产校园(Additive … 继续阅读

华晨+苏宁,从「中华万里行」开始

· Mar 09, 2019 333

2019 年 3 月 8 日,正值二月初二,龙抬头,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春耕节」,由华晨汽车携手苏宁集团举办的「 国民精品车 爱我大中华」 中华万里行,在延安、遵义、井冈山、华西村、沈阳五地齐发,贯穿南北纵横西东。延安为此次「中华万里行」的主会场,在延安体育场举办,为延安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当地群众带来了独具陕北特色的一系列节目,并且宣布华晨中华「中华万里行」的正式起航。  「中华万里行」是什么? 官方新闻稿这样描述这次活动: 早春三月,华晨中华探春而来,用车轮丈量万里国境——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包含港、澳、台地区)、近千个县市、上万个村镇,二百多个日夜、逾万公里、过亿人口…… 华晨中华将用车轮去丈量锦绣河山,日夜兼程、翻山越岭,可能的极端天气与复杂路况对车辆和驾驶者都是莫大的考验,华晨中华将以过硬的品质与可靠的性能为长途跋涉保驾护航。 华晨集团公司董事长祁玉民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让百姓们共同见证中华汽车的匠心品质: 中华的「国民精品车」思路 华晨人的共识:核心技术是根,优良品质为本,强大的汽车工业是民族工业的根基,唯有精工细作打造出真正的高端产品,才能真正挺起民族工业的脊梁。 在与德国宝马合作的过程中,华晨汽车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首个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汽车企业。在用自宝马技术发动机引领中国动力「 质」 变的同时,华晨中华联合宝马、麦格纳等世界一流供应商,打造面向未来的 M8X 智能化平台、参照德国工业 4.0 标准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智能制造工厂……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的需求作为生产制造的核心,华晨中华持续升级改造和完善智能化生产制造体系,多维度引领国产汽车从中国制造迈入中国创造。 和苏宁合作 华晨汽车与新零售巨头苏宁集团将基于产业纵深平台,在渠道互补、品牌推广、产品销售、B2B 合作、系统研发、科技产品及开发、物流车、公益事业等领域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打造以品牌推广、产品销售、用户体验、数据整合、会员运营等为一体的全方位创新营销模式。 从最早的国内家电零售连锁品牌,到如今的线上线下双线并行,全品类发展,苏宁集团已经初步完成了转型,开设独立的苏宁汽车频道,涵盖新车、电动车、二手车、汽车金融、汽车用品及服务,新零售模式也将为华晨中华传统 4S 店销售模式的提供强大补充。 华晨汽车充分引入苏宁智慧大零售开发战略下家电下乡的成功经验,本次中华万里行将以客户为中心,打通销售壁垒,实现线上与线下互补、客户群体互补,以新零售思维构建汽车交易大生态。  

自给自足?Waymo 开始对外出售激光雷达

· Mar 09, 2019 333

写在前面 Waymo,2009 年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汽车,截止到去年 10 月,它对外宣布无人车在公共道路的行驶里程已突破 1000 万英里,模拟测试完成的里程将达到 70 亿英里。 在项目早期,Waymo 开发了自己的软件,但是在传感器方面还是通过购买成品用于自动驾驶车辆上,最早使用 Velodyne 的激光雷达,单个售价 7.5 万美元,两家合作,得到部分的专利授权,研发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随着测试的成熟,很快就发现现有的传感器不能满足需求。2011 年,Waymo 开始从头开发自己的一套传感器,包括三种不同的激光雷达,分别覆盖短、中、长距离。 Waymo 的车辆传感器:(图片来自 Waymo 的《Safety Report 2018》)现在 当地时间 3 月 6 号,Waymo 的激光雷达团队负责人 Simon Verghese 发文:「现在,我们要让这些传感器 在自动驾驶之外的公司使用 ——从机器人、安保、农业科技开始,再到更多领域——这样他们可以实现他们自己的技术突破。今天,我们要发布我们的一款 3D 激光雷达传感器,我们把它叫做 Laser Bear Honeycomb,可供选择的合作伙伴使用。」Laser Bear Honeycomb 的特点: Wide field of view(宽视场):市面上一些 3D 激光雷达能达到的垂直视场(FOV)只有 30°,而 Honeycomb 能达到 95°垂直视场+水平视场 360°。这意味着一个 Honeycomb 可以完成 3 个其他 3D 传感器叠加在一起的工作 。 Multiple returns per pulse(每脉冲多次返回): 当 Honeycomb 发送一个光脉冲,它不只看到激光束接触到的第一个物体。相反,它 可以在激光束的视线内看到四个不同的物体(例如:它可以看到树干前面的叶子,也可以看到树干本身)。 这提供了一个丰富且更详细的环境视图,并能发现可能遗漏的物体 。 Minimum range of zero(最小零范围):Honeycomb 能达到的最小范围是零 ,意味着它可以立刻看到传感器前方的物体 。这可以让一些关键的功能得以实现,比如说近距离物体的探测和回避。 对于第二项,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疑问,如何看到接触到的第一个物体后面的物体?但就这个例子本身来说,如果第一个物体在激光雷达的视线中不能覆盖后面的物体,这种情况下可能通过程序算法上的识别修正可以补全。如果这片叶子的背面有个小虫,这个小虫如何被看见?另外,为什么是 4 个? 询问过专业人士之后,得到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就是这一束激光不停地反射啊反射,只要这不是一堵墙,一定能反射到后面的物体上的,而 4,可能是测试得到的数据。 该文表示:「提供这种激光雷达给合作伙伴 有助于刺激自动驾驶汽车之外应用市场的成长 ,还可以 推动我们商业的前进 ,我们可以更快地扩展我们的自动驾驶技术,通过 大规模生产来让每个传感器更便宜 。」激光雷达 是个好东西 解析度高,测距精度高,抗有源干扰能力强,探测性能好,不受光线影响,测速范围大。最大的缺点就是贵。 Velodyne 在今年 CES 推出的近距离激光雷达 VelaDome,单个售价 4000 美元,批量购买价格减半。(VelaDome)市场 Waymo 出售激光雷达的行为意味着要和成立 36 年的 Velodyne 等激光雷达公司进行竞争,而 Waymo 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实战经验,Waymo 表示会为客户提供集成软件和软件支持。 Velodyne 的非汽车应用激光雷达销售负责人 Frank Bertini 表示,激光雷达的整体市场每年翻番,2019 年将超过 10 亿美元。大多数市场是自动驾驶汽车,但大约十分之一的传感器最终用于新兴的工业和商业应用。 而激光雷达的开发曲线类似计算机芯片中的摩尔定律:每 18 个月,激光雷达传感器分辨率翻倍,价格下降一半。Bertini 表示:「整个成本曲线和成交量的驱动正在开启新的行业, 目前市场可以支持更多激光雷达制造商,因为需求超过了供应 ,这就是你看到价格上涨的原因。」也就是说,目前是一个很好的进入该市场的时间点,入市基本就能挣钱。 但是 Verghese 表示,Waymo … 继续阅读

还记得本田那辆小巧的 Urban EV 吗… 我们又对它有了多一点了解

· Mar 04, 2019 333

两周以前,jony 老师为即将量产的本田 Urban EV 概念车写了一篇文章:《「深得中国电动车真传」的本田 Urban EV 量产版》。 在日内瓦车展发布之前,我们又了解到了它的更多信息,先看为敬: 第一次见到它的感觉就像第一次见到 MINI 一样,与众不同,有个性,复古又现代,有点可爱,但绝不是「傻白甜」。相比 MINI,我更喜欢它的内饰:简洁清晰,有科技,但保留了实实在在的东西,实体按键,织物座椅,尤其是对木质元素的选用,这点在目前的智能化电动汽车市场是很难得的。日系风,自然温暖,不那么未来,很亲切,是我的第一感受。屏幕两侧放置的后视窗口让整个室内空间四周看起来整体性更强。 配置 5 门 4 座 长 3895mm,宽 1750mm,高 1495mm 后轮驱动 type 2 和 CCS 充电接口 WLTP 续航 200 公里以上 取代后视镜位置的是一个侧视摄像头,并伴有转向指示灯 前后门均使用隐藏弹出式把手,无框门窗 从外媒发布的视频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辆车所包含着的本田细腻的小心思。 外观 HONDA e 的外观受到思域很大的启发,它看起来像一个老版思域,但完全不是。 HONDA e Prototype 外观设计负责人 Ken Sahara 谈到这辆车的外形:「It’s easy to draw this car」。这确实是很亲切了。 在形状的使用上,本田更多地使用了圆形,意味着「和谐」。 为了更适合在城市场景使用,本田设计了 小门 ,以实现在较小的空间里能够打开。 关于 充电口 ,前机器盖上一块黑,虽然可能会和阿尔法罗密欧 GTV6 一样遭到吐槽,但本田有自己的理解,Ken Sahara 说:「这是一辆电动汽车的标志,EV 不像燃油车,它需要每天充电,所以把它设计在了很特别的位置上,赋予它特别的外观。」盖子表面还是玻璃材质。 轮毂 外面的这个「圆盘」的设计,是为了遮住里面的这个「制动机构」,因为它使用了很多再生的制动方式而不是机械上的制动,所以里面很容易变脏。 内饰 HONDA e Prototype 项目经理 Kohei Hitomi 称 E 内饰设计的方向来自人们对这款概念车的反馈。「平面屏幕像一个电视,仪表板像桌子,座椅像沙发,整个空间概念像一个客厅。」HONDA e Prototype 内饰项目领导 Akinori Myoui 表示这台紧凑型车并不想太具有科技入侵性,而是像种客厅休息室类型的空间。其中的木质并不是实木,而是看起来和摸起来像。 为什么是 4 座 而不是 5 座?车宽有限,很窄,本田想为城市出行驾驶提供更大的四座空间而不是紧凑的五座空间。可以看到本田想让每一个个体都有舒适的体验,可以说是很赞了。 座椅使用的特殊材质叫 混色纹理面料 ,常用作沙发和家具,这是第一次将这种面料用在本田的车辆上。 整体 Kohei Hitomi 称,我们选择 后轮驱动 的原因是,驱动轴后置这样的质量分配对加速是很有利的,前轮可以有更好的角度来转向,可以有更小的转弯半径,更加灵活,这对于城市出行来讲是很方便的。 当被问到这台车的研发面对的巨大的挑战时,Kohei Hitomi 回答是 size,「因为电池的尺寸的影响,许多其他的 OEM 为提高续航里程会直接生产更大型的车,比如 SUV。然而我说服了管理部门朝小型电动车的方向来做,并且 让大家都明白这是被将来的市场所接受的 。」更长的续航里程? 总体来说,这台小车最大的痛点就在于它的续航里程,同级别宝马 i3 的 WLTP 续航 235~255 公里,关于这一点 Kohei Hitomi 表示这个问题还是要靠电池来解决,「一旦电池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进步,能量密度能有效提高,那时我们可能使用相同的组件完成一台续航更长的车。这是非常 灵活的平台 ,当市场对某一特定车型有需求时,可以用于生产其他车型,但不意味着本田会因为拥有这个平台就衍生新车型。」量产,会和概念有多大区别? Kohei Hitomi:「我们很确定会生产足够的数量,来让全世界都明白我们在量产这辆电动汽车上是认真的。」「这款概念车并不是在原型车之前产生,我们已经在量产车型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为了车展,我们造了这台概念车 。我们很有信心喜欢这款概念车的潜在消费者会喜欢它。」这可能是本田历史上第一次量产和概念几乎同时进行,但这也并不奇怪,E Prototype 的上款概念车 Urban EV 已经在两年前的法兰克福车展得到很高的反响了,如果本田能再快一点,说不定在日内瓦车展上就能看到量产版本了呢。 本田称他们有足够的电池来供应一百万辆电动汽车,而他们的电池正是来自中国的宁德时代。 … 继续阅读

地平线宣布获得 6 亿美元 B 轮融资 代替估值 30 亿美元

· Feb 27, 2019 333

2019 年 2 月 27 日,地平线 (Horizon Robotics),一家成立于 2015 年具备全球领先边缘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的 AI 创业公司,公告由 SK 中国、SK Hynix 以及数家中国一线汽车集团(与旗下基金)联合领投的 B 轮融资,获得 6 亿美金左右的投资,估值达 30 亿美金。 参与本轮融资的其他机构与战略合作伙伴包括: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旗下泛海投资、民银资本、中信里昂旗下 CSOBOR 基金和海松资本等。同时,本轮融资还获得了包括晨兴资本、高瓴资本、云晖资本和线性资本等现有股东加持。 这也是继 2017 年下半年获得由 Intel 领投的超过 1 亿美金的 A+轮融资之后,成立仅三年多的地平线再次获得重量级投资。 至此,2018 年全球排名前三的半导体企业中有两家成为了地平线重要股东。而国内数家一线汽车集团给予地平线的上亿美金投资,也成为中国车企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大规模的投资。 本轮融资正式宣告地平线成为了全球最有价值的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和边缘人工智能计算的初创企业。 地平线创始人、CEO 余凯博士表示:「成立三年多以来,地平线致力于成为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和计算平台的全球领导者,让智能驾驶汽车等各种智能终端 On the Horizon,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安全,更美好。目前,地平线创立之初倡导的软硬结合与边缘计算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趋势。本次融资引入的重要战略伙伴和资源将进一步加速地平线的研发和商业化步伐,打造 On the Horizon 的生态型商业模式,做 OEM,Tier1 供应商,集成商和行业解决方案商背后的赋能者,积极参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智能机器人等重要领域的伟大进程,与合作伙伴们共同迎接全球智能化时代的到来。」SK 中国总裁吴作义先生表示:「地平线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卓越的技术产品实力与顶尖的人才阵容。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处理器以及自动驾驶领域的杰出产品与方案令人印象深刻。SK 集团在 5G 网络、半导体,自动驾驶和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领先的产业布局。相信此轮资本层面的战略合作能激发更多创新,推动双方的产业格局的互补与优化,为全球自动驾驶与通信产业带来新惊喜。」产品 2017 年,地平线大规模流片并发布了 中国首款边缘人工智能处理器 : 专注于智能驾驶的地平线「 征程」 系列处理器 专注于 AIoT 边缘计算的地平线「 旭日」 系列处理器。 2018 年,地平线成功将其技术先发优势转变为独特产品路径,依托其独特的软硬结合人工智能处理器技术,地平线相继发布了 Matrix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与和地平线 XForce 边缘 AI 计算平台 。其中地平线 Matrix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于 2019 年初获 CES 创新奖。目前,地平线 Matrix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已向世界顶级 L4 自动驾驶厂商大规模供货,成功开创了中国自动驾驶芯片类产品商业化落地及开拓全球市场之先河。 2018 年底,地平线推出依托 Matrix 计算平台的 地平线 Navnet 众包高精地图采集与定位方案 等具备强大市场竞争力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并已开始逐步落地。在智能驾驶领域,地平线与全球汽车市场顶级 Tier1 和 OEMs 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纵深,合作伙伴包括奥迪、博世、长安、比亚迪、上汽、广汽等。 市场 在 AIoT 领域,地平线 「 旭日」 系列处理器 已成功赋能 20 多家领先的设备供应商,这也使得地平线「 旭日」 成为 2018 年全年国内出货量最大的边缘人工智能处理器之一。依托搭载旭日处理器的智能摄像头产品及解决方案,地平线已助力多个国家级开发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赋能多个智慧社区、智慧楼宇,并支持 SK 电讯、百丽国际、永辉超市、龙湖地产等合作伙伴实现智能化升级。 而不久之前,搭载地平线自主研发的 增强语音抽取(Enhanced Speech Extraction,ESE)方案 的小米 AIoT 领域重量级产品——小爱触屏音箱正式发布,地平线提供了完整的设备端语音前端信号处理和唤醒解决方案,让小爱触屏音箱能听见更能听清,这标志着地平线智能语音技术在国内市场实现重量级合作落地。地平线边缘计算人工智能芯片和软件方案正朝着「 综合环境感知+多模人机交互」 的全面 AI 能力加速前进。 从此次融资的结果来看,可以看出半导体和汽车集团巨头对人工智能以及自研芯片的重视,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对公司来讲就像发动机对燃油车一样重要。 2018 年 6 月 6 号,Nanalyze 公布了世界上十大智能初创公司的名单,其中有 5 家来自中国,3 家来自美国,不敢说在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会有多大的领先优势,但至少从现在来看,中国是有很大的机会来提高在全球的竞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