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泰智能网联产业智造基地落户柳州

· Dec 03, 2020 333

12 月 3 日,博泰车联网携手柳州市委市政府,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上汽通用五菱, 举行「 博泰柳州智能网联产业基地项目暨上汽通用五菱与博泰车联网战略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柳州市政府领导、柳东新区领导以及上汽通用五菱相关领导出席并见证了此次签约。 「 当前柳州正积极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博泰车联网与柳州产业有较好的契合点。」 柳州市政府对此次双方战略合作的发展前景给与了充分肯定,表示博泰车联网投资柳州,将有助于柳州当地经济推动、汽车产业发展以及智能网联产业的加速提升。 柳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侯刚表示,「 博泰车联网作为中国车联网领域的头部领军企业,在智能车载技术、产品与服务的研发创新上始终保持着强创新力。此次在柳东新区投资建设的智能化工厂和先导创新中心,将为柳州市柳东新区乃至柳州市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柳州市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柳州市汽车工业快速跨越、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的能力,对加快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柳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将竭诚为企业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一如既往地对项目给予支持,同时希望项目各方共同加快建设,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实现双方共赢、协同发展的目标。」 博泰车联网创始人应宜伦表示,「 博泰柳州智能网联智造基地是博泰车联网继南京、武汉、深圳、沈阳、大连、长春 6 大研发中心以及厦门自主研发生产基地后,又一次重要部署。博泰将立足长远战略,携手柳州共同深耕智能网联产业,共同致力于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迭代。同时,博泰将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用全球化的视角,洞悉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为柳州各产业链提供强有力的智能网联产品和服务,提升智能网联产业的发展水平。」 此次合作项目将优先服务于以上汽通用五菱为代表的本地整车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零部件、车联网产品集成业务的领先供应商。「 众所周知,上汽通用五菱在零部件方面配套落地的业务是「 凤毛麟角」,能够服务于这样实力强劲的柳州龙头企业,博泰倍感珍惜!」 对于此次与柳州的战略合作,博泰车联网创始人应宜伦十分珍视。 据悉,博泰柳州双方合作建设的智造基地,主要适用于智能网联器件、设备及产品生产的智能制造工厂,以及满足当下及未来智能网联研发、验证、演进需要的先导研发创新中心。 博泰车联网携手上汽通用五菱,将基于双方的产业、技术优势成立先导研发创新中心,进一步联合研发、联合创新、联合设计,在团队协作、技术输出、供应链与生产管理、硬软云平台产品交付等领域进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升上汽通用五菱智能化领域人才培养与产品优势导入,积累自主技术平台能力。 智能制造工厂集工艺流程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检测检验为一体,形成汽车信息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数字座舱、TBOX、主机、域控制器等等)生产制造能力,成为新一代智能零部件、车联网产品集成业务的领先供应商。 同时,先导研发创新中心的成立将引入先进人才以及技术资源,围绕智能车载技术、设备、系统及衍生智能新服务& 新体验,开展研发攻关和试验验证,如:5G(V2X)、高精度导航、辅助驾驶、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重点在外观设计、硬件电路、智能系统、关键算法、数据分析等领域形成高质量、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集群;开展跨产业、跨渠道合作,通过吸收、共研、平台互通、数据共享等方式,布局竞争优势显著的技术成果及智能产业联盟。 作为中国本土资本结构与业务规模最大、服务汽车客户最多的智能汽车与车联网企业,博泰车联网业务范围涵盖数十家整车企业系列车型,服务车联网用户近 400 万。成立 11 年,博泰始终秉持”Insight 洞察、Innovation 创新 、Integration 整合” 的” 三 I 精神”,持续打造稳定的、值得信赖的交付能力,以及顶级、丰富的合作伙伴生态;持续投入研发资金十亿+,并以每年 28%营收持续投入,在中国车联网市场拥有全套运营资质,并拥有近 4000 项知识产权,在智能网联专利领域,博泰车联网连续 2 年名列首位,位列 2019 中国企业专利 500 强 104 位。 相信在未来,在柳州地方政策的不断加持下,在博泰不断加码深耕车联网领域的共同努力下,「 博泰柳州智能网联产业基地项目」 定会为柳州各产业链,提供强有力的智能网联产品以及服务,助力柳州汽车产业、地方经济大步向前!

虚拟引擎正在如何改变汽车行业?

· Nov 22, 2020 333

作为一家开发虚拟引擎的厂商,Unity 的知名度主要来自于游戏行业。 但是随着数字化对各行各业的渗透,这样的虚拟引擎技术已经在很多行业都有了广泛的应用,汽车行业也毫不例外。 上周,中国 Unity 线上技术大会正式举行。通过一些已经落地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 Unity 的实时 3D 技术已经不知不觉改变了汽车的研发生产甚至是销售环节。 简单举几个例子。 汽车概念设计可视化 通过 Unity,本田完成了 e Urban EV 车型的展示。在实际的设计中,通过虚拟渲染替换实物模型与原型,实时 3D 可帮助开发人员更早的发现潜在设计问题,不再需要测试多个耗费成本的迭代。此外,实时 3D 还可帮助设计师在短时间内即创作出可供互动演示的内容,帮助设计概念可视化。 对于设计师来说,Uniyt 的出现能够有效的提升设计效率,并且在视觉传达方面也有了更优解。 沉浸式设计体验 虽然 AR/VR 技术的应用不算新鲜,但是通过实时 3D 引擎的高度可定制性,Unity 能借由 AR/VR/MR 技术用将真实的泥模和虚拟体验车做叠加,打通数据环节,从而实现沉浸式的设计体验。 汽车 HMI 界面设计 在年初,恩智浦宣布与 Unity 合作开发人机界面(HMI)工具链,以期在量产车中打造包括自动驾驶车辆实时导航、高级可视化、个性化驾驶功能、高精度实时 3D 地图在内的极致酷炫体验。 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测试 不久前,GeekCar 就报道了上海国际汽车城和 Unity 合作的虚拟仿真测试平台。通过实时模拟天气、路况等不同极端环境,实时 3D 技术可以让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在安全、低风险、低成本的条件下,进行算法的学习及完善。 沉浸式虚拟培训 在过去,各类车企、汽车零部件厂商每年都会举办员工及经销商培训会议,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当下,已有不少车企开始使用实时 3D 可交互的线上培训平台来进行培训,受训人员只需要带上 XR 设备、上线培训平台即可开始培训。 品牌创新和市场营销 为了突出实时光线追踪的效果,Unity 和 NVIDIA 携手 BMW 展出了 2019 年款 BMW 8 系轿跑车。在展示中,观众可看到一辆真实的汽车和一辆由 Unity 和 NVIDIA 实时渲染的汽车,为消费者带来互动感十足的购车和观展体验。 从这些应用的例子就能看出,无论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等更「 热门」 的应用领域,还是更传统的生产、设计以及营销等等层面,Unity 的实时 3D 技术都已经改变了很多传统的工作模式。 在大会现场,沃尔沃的同事也分享了他们从 0 开始应用 Unity,从而逐渐改变企业内部工作模式的案例。通过引入 Unity 的技术,沃尔沃在汽车的研发过程中不但很好的增进了效率,也提升了各部门之间沟通的信息透明度。 例如通过 Unity 建立的 基于 luminar 的激光雷达仿真系统,如果在虚拟场景中可以重建与实体测试足够接近仿真,既可以用大量的仿真测试来训练自动驾驶以及自动泊车的算法,也可以同时避免太多危险性高的测试情景。这对于一些主动安全相关的软硬件的开发和测试工作都是巨大的帮助。 随着使用这些数字技术的车企越来越多,「 虚拟世界」 也一定会和真实世界产生更多的紧密连接,改变人类的出行体验。

活动总结|软硬件如何决定座舱体验?大咖观点都在这

· Nov 17, 2020 333

为了贯彻「 搞事情」 的宗旨,我们在第二期的线下活动中设定了「 软件 or 硬件,谁才能决定智能座舱体验天花板?」 的话题。 当然,我们清楚软硬件之间很难界定谁的优先级更高。但是在产品研发的逻辑中,软硬件由于有着不同特性,会随着车企对产品规划预期、迭代周期以及成本控制等等因素变化。 所以这个话题一开始就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基于各自立场以及不同的产品研发逻辑,到场嘉宾都输出了各自精彩的观点: 硬件方: 小鹏汽⻋⻋载产品专家 陆宇哲: 软件控制能力及 OTA 迭代速度决定了智能网联车可持续服务用户的生命力,是个相对慢热的过程;同时,硬件架构设计决定了软件能力的上限,从而决定了 OTA 能走多宽走多远,并且新车型的硬件能力通常决定了市场热点风向。(硬件)承前(软件)启后。 东风技术中心造型部部长(上海东风创新中心执行总监)  王旭⻜ : 用户体验需要用设计思维使用恰当的技术在用户和产品之间架一座桥梁,硬件只是 0-1 的基础构建,而软件则是组成的 1-n 的无限可能。 博泰硬件与项目管理总监 梁晨: 智能座舱在车内的部署将带来高额的算力成本,如何面向未来 5G 技术的发展,进行车端、手机端和云端算力的协同部署和分配,在当前时间窗口显得尤为重要。 赛轮思产品及市场高级总监 刘峰: 软件、硬件和服务的组合不是静态的。这种组合需要随时间、空间和用户需求(即用户场景)而动态变化。三个元素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调整、互为补充。 软件方: 上汽零束高级产品经理 梁永: 用户体验的设计应该从智能座舱外延至整个智能车,深度融合整车软硬件的数字化控制,充分利用硬件所能提供的容器,通过软件的开发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车用户体验。 爱驰汽⻋⻋联网总监 秦艺: 软件定义汽车是基于软硬解耦的整体智能架构,软件的优势在于快速迭代性、个性化满足、互联服务的主动性。 极豆商务总监 董鑫燊: 硬件为 1,软件是 0,硬件决定有无,软件决定用否。没有靠谱的硬件则有心无力,没有强大的软件将形同虚设。 斑马产品专家 徐汇文: 不单智能汽车,任何物联网设备最终都会是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决定了产品的上限,硬件决定了产品的下限。智能汽车的未来,软件服务带来的价值、收入、差异和个性化会远超硬件本身。 我们该如何看待软硬件关系 这个小标题并不是为了回答「 软硬件谁决定体验天花板」 的问题,更多的还是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虽然在汽车这个范围之内,软硬件在长期来看有着解耦的趋势。但在目前的主流产品中,软硬件还是无法彻底区分开来。 在讨论软硬件和座舱体验的关系时,首先我们还是需要看到各自不同的特性。例如在当前的汽车电子架构中,硬件在产品设计之初就相对固定且很难升级;软件则可以进行高频的迭代,持续保持最新的功能体验。 但相比软件,硬件又有着更易感知且吸引用户付费的能力。软件的力量则更多体现在长期使用之后的用户粘性,背后有更加巨大的想象空间。 硬件作为产品的基础,一开始就能大概率决定了产品的体验会在一定水准之上。例如 HUD 的增加,就保证了座舱拥有更好的交互多样性和安全性;NOMI 的出现也使得用户在交互时有了更具象的情感话对象,是毫无疑问的加分项。 但在硬件基础上,如何把已经预埋的能力发挥到最高,就是软件的能力。特斯拉在研发之初,就在车内预埋了大量的「 彩蛋」,之后才能通过软件实现付费解锁后排座椅加热、哨兵模式以及「 放屁模式」 等差异化的功能。 所以在我看来,硬件可以打破座舱可能性的天花板。但在决定用户长期粘性的体验层面,软件能够决定硬件能力发挥的上限,也毫无疑问的会带来更多利润空间。从类似 Apple 逐年变化的营收比例来看,软件的盈利能力已经不需要再去怀疑了。 对于车企来说,在研发时就需要很好的考虑软硬件成本分配、功能体验以及后续迭代空间,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当然,我们的讨论需要限定在一定的时间维度之内。汽车开始从机械化产品逐渐向数字化产品变革,人车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中,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软硬件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考验车企长期的产品规划视野。

如果座舱没有「性格」,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 Nov 09, 2020 333

作为一家长期关注智能座舱的媒体,GeekCar 在测试了超过 20 款座舱之后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有些问题普遍出现在了不同品牌的车型中,简单聊一聊。 不可避免的同质化 从我的主观感受来说,同质化是最显著的现象。 大多数车型有着同样的大屏、类似的页面架构甚至是功能。特别是在经历过第一波生态上车、硬件迭代之后,车机和座舱的创新仿佛停止了。 无法否认的一点是,在这一波的车机或者座舱革新中,互联网的力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包括 BATH 在内的各种科技公司,把自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资源、用户习惯以及数据等等,都一股脑的塞进了汽车座舱。 于是,我们拥有了好用的在线导航、车内娱乐甚至是各种意料之外的软件生态服务,确实提升了驾驶体验。 在原本的汽车行业,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外来者的「 入侵」,使得车企们意识到了座舱体验的重要性,也让车企开始更多的重视座舱体验的提升。 但是我们也知道,车企从来都更像一个方案定义和集成商,绝大多数零部件都来自供应商。在智能座舱领域,大量的车企依然在延续之前的工作方式,只是合作伙伴变成了互联网的供应商。 这也是我认为智能座舱同质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更多的差异只是体现在了不同软件供应商的独家功能,例如百度的语音、车载微信或者高德地图,并且有体验趋同的趋势。 如果按照这种思路继续发展,智能座舱大概率会陷入长期的平台期,创新的话语权也会逐渐转移向软件供应商们。 这绝对不是好现象。 功能如何体现性格? 当然,我们也见到不少车企做出了符合品牌和用户定位,并且体现出差异化的功能。 说几个简单却又印象深刻的例子: 例如蔚来汽车的 NOMI,作为拟人化的语音助手,即给到了具有情感的实体交互目标,又减轻了用户在语音交互时的「 尴尬」。而一些通过软件形象虚拟的个人语音助手,虽然也能达到部分的效果,但无论是用户的反馈或者对市场的影响,都不在一个量级。 在奔驰全新的 S 级座舱里,虽然设计风格和视觉受到了很多吐槽,但在功能上,奔驰 S 基于自身定位和目标人群,也有一些非常有趣功能设定。例如通过识别驾驶员的扭头回望的动作,车辆后排的遮阳帘可以自动打开或者开启。一些只在豪华车上出现的配置,如果有了非常智能化的控制能力,更能加强科技体现豪华的感受。 还有我们老生常谈的特斯拉,则有更多例子可以举。作为科技感最强的品牌,特斯拉在座舱层面把科技的极简贯彻到了极致。虽然看似车内只有简单的大屏,但通过各种预设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特斯拉的哨兵模式、宠物模式等细节,却直接体现了科技的精神和意志。 虽然我暂时还不是 MPV 的受众,但是刚上市的荣威 iMAX 8 MPV 也很好的体现了这种思路。例如可以在一至三排通过语音控制移动的魔吧,就很好体现了 MPV 车型需要照顾每排乘客的需求。 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能够看出车企在设计座舱功能时,无论是通过硬件或软件,都做出了符合品牌以及车型定位,甚至是满足目标用户心理认知的功能。 显而易见的,这些功能也成为了车辆的亮点,进而能吸引更多对品牌和车型有好感的用户。 一些品牌为了差异化而作出一些无用的功能不可取,是不是用心也很容易看出来。 未来是什么样? 可以预见的是,在人类彻底从驾驶中解放出来之前,我们依然需要不同车型来满足各种出行需求,人车的关系会一直变化。 无论是针对共享,个人或者多人出行,座舱功能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规划。这就好像同样是住宅,就有快捷酒店、星级酒店以及公寓的区分,需要给到用户不同的服务和体验。 我愿意把这些具有特色的功能归纳为座舱的「 性格」,背后体现的是品牌定位和目标用户的界定。只有性格对胃口的人才能当朋友,车也一定是这样的。 假如车企始终在一个思路下设计产品,那车辆的区别依旧体现在内外饰设计、车型定位、价格。那这样一来,我们辛辛苦苦追求的智能化还有什么意义?难道真的只是为了给用户例如体验几乎一致的导航、娱乐甚至语音交互就够了吗? 在智能化的时代,汽车的竞争维度也会从传统的做工、造型、动力、空间等,扩展到更多元、丰富的层面。特别是当智能化对汽车的改变,正在逐渐影响人们的购车决策时,提升核心竞争力就一定不能在智能化上偷懒。暂时来看,智能座舱一定是最快落地、最易被用户感知的重要模块。 所以一旦车企无法创造出符合自身定位的差异化功能,体现出智能化时代独特的竞争力,那沦为代工厂是早晚的事。

18.88~25.38 万元,荣威 iMAX8 正式上市

· Nov 03, 2020 333

10 月 31 日,荣威旗下首款 MPV 车型 iMAX8 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 4 款车型,官方指导价 18.88~25.38 万元。 前 20000 名购车客户 4 重专享尊崇礼遇:8 年 16 万公里超长核心动力总成质保;至高可享 10000 元置换补贴;终身免费基础流量;0 利息/60 期超长贷。另外,其中陆尊版、尊荣版用户花费 3000 元即可获得 BOSE 豪华视听升级包。 在发布会最后,荣威还举行了 iMAX8 首批车主交车仪式。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 CEO、人工智能专家余凯,华为智能座舱部总经理王庆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CEO 助理、斑马网络联席 CEO 张春晖等产学研大咖都以荣威 iMAX8 的首批车主身份出席了此次活动,并现场取到了车钥匙。 颜值 MAX 作为荣威旗下的首款 MPV,iMAX8 在兼顾实用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体现了动感、豪华和舒适性。 整车前脸采用参数化立体悬浮荣麟造型,借助计算性手段使得每一个荣麟元素都呈现出最佳的视觉角度,视觉冲击力十足,彰显「 头部网红」 魅力。内饰以「 赋空间以情感,赋智能以情商」 的品牌设计哲学作为主基调,融入大境界美学,呈现出简洁有力的东方意境。展翼式 IP 台、星舰握感档把、贯通式琴弦出风口,再加上豪车级别的电镀处理工艺,极具高级感。 第二排座椅是 MPV 用户关注的焦点。荣威 iMAX8 拥有同级独有的「 魔力沙发」,采用 10 层复合结构,完美贴合人体曲线,配合 8 气袋按摩、加热与通风功能,再加上可 6 向调节的睡眠级超宽航空头枕,带来头等舱般的享受。 受益于二排座椅 360mm 可移以及三排超长前后滑动功能,荣威 iMAX8 可大范围调整座椅前后位置,用灵活的空间组合打造出前所未有的智能移动空间。 智能化 MAX 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基因已经成为了汽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汽荣威在荣威 iMAX8 上首次采用了智能交互空间设计的思路,新车搭载无界空间「 魔吧」、轻量交互「 魔屏」、最新斑马智行 VENUS 系统、SKYEYE 天眼系统等全车交互科技,既满足了用户商务出行的仪式感和专属感,又能在大家庭出行时充分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全球首创的「 魔吧」 移动中控台自带全电动自动升降吧台魔块和冷热双驱魔块,可通过语音或按键控制在一、二、三排间自在穿梭,把服务送到每位乘客身边。 安装在前排座椅后背的「 魔屏」 则能够与中控大屏、虚拟仪表实现四屏交互,同步导航、天气、音乐等信息,且兼有迎宾和语音形象交互等丰富功能,为第二排乘客带来轻松便捷的轻量交互。 荣威 iMAX8 还搭载了最新斑马智能 VENUS 系统,采用了联发科 MTK 6 核处理器,拥有 90 秒全双工 AI 自然交互语音、支付宝小程序、车家互联等丰富应用。 另外,荣威 iMAX8 还配备同级独有的 SKYEYE 天眼系统,将「 刷脸」 启动车辆变成现实。通过雷达+摄像头融合方案,新车带来车道级导航与更安全的智驾辅助功能。 性能 MAX 作为 SIGMA 上汽全球模块化智能架构的首款量产车型,荣威 iMAX8 在车辆底层架构、动力总成、底盘上焕新升级。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上汽蓝芯全新一代 400TGI 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 172kW,最大扭矩 360N.m。通过行业领先的 350bar 超高压直喷、DVVL 两级可变气门升程、电控废气旁通阀增压器以及多项轻量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 39.52%的超高热效率,配合爱信 8AT 变速箱,新车百公里综合油耗低至 8.4L。 在实际驾驶表现中,由于新车采用了低重心设计并配备了德国 ZF 萨克斯 MPV 专业减震系统、德国博世第三代 BD-EPS 高级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荣威 iMAX8 的舒适性及操控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新车的座舱大量采用隔音声学包,独特的降噪设计和全系双夹层隔音玻璃,使得整车密封静音效果优异,配合 BOSE 品牌量身定制的立体声音响系统,为乘客带来更舒适惬意的车内环境。 作为荣威品牌 MAX 产品线最高端车型,荣威 iMAX8 可以说是汇聚了荣威品牌在造型设计、智能科技、动力总成、底盘调校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堪称国潮 MPV 的典范,将全面满足商务接待、家庭出行等全场景高品质用车需求,成为用户值得信赖的科技豪华 MPV。

造智能汽车能有多简单?华为今天说出了答案

· Oct 30, 2020 333

由于各种复杂的技术和非技术原因,华为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后,迅速被认定为智能汽车行业的核心供应商。 因此,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每个动作都在吸引着全行业的视线。 特别是在正式宣布成立智能汽车 BU 之后,华为也迅速的发布了一系列产品和长期规划,覆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核心供应链在内的关键领域。 在刚结束的华为 Mate 40 系列国内发布会上,华为智能汽车 BU 总裁王军正式发布了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对于华为来说,这可能也是宣布进军汽车行业之后,最重要的一次发布会。 向汽车世界 say Hi? HI 取自「 华为」 和「 智能」 英文首字母,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华为向汽车行业的示好。 根据王军的介绍,华为 HI 主要包括了「1 个计算与通信架构、5 大智能系统以及超过 30 个智能化部件」。关于其中更详细的信息,GeekCar 也在之前的文章里有过介绍。 简单总结的话,华为几乎能够供应智能汽车的所有核心零部件和技术,包括三电系统、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领域。在刚刚过去的北京车展上,华为就展出了域控制器、三合一电驱系统、BMS 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各类传感器等设备。在座舱领域,ARHUD、车机屏幕等等硬件也都在华为的覆盖范围之内。 所以说,华为有着很庞大的产品体系。而在 HI 品牌发布之后,整个体系有了更直观的梳理。 在汽车计算平台和操作系统层面,华为就把这部分内容划分为了三大块,分别是「AOS+智能驾驶平台」、「HOS+智能座舱计算平台」 以及「VOS+智能车控计算平台」。通过对应的算法和应用,这三个计算平台就能发挥出智能汽车的各项能力。 具体到每一项,华为的技术也有了更产品化的描述。例如在电驱系统层面,电机性能参数不见了,而是转变成了「 百公里加速 3.X 秒、高压闪充 200KM@10 分钟」 这样的具象描述;智能座舱的描述也变成了「 愉悦出行体验、智慧新视界以及灵动的智行助手」,用于介绍自家的鸿蒙生态、70 寸 ARHUD 以及 AI 视觉识别语音交互等等技术点。 在驾驶安全和信息安全层面,华为也把技术做了更产品化的解读和包装。 这种偏向文科的描述方式,有些一改华为往日「 理科直男」 的意思。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把技术转化为品牌的必由之路。对于华为来说,也需要有这种更直观的方式,把自身的技术推向汽车领域。 开始品牌化的华为,可能才算是真正意义的成为一家综合性的智能汽车供应商。 不得不提的 HiCar 和车载智慧屏 关于 HiCar 和智慧屏的介绍并不是由王军进行。这也验证了我过去的一个判断,在操作系统层面,包括 HiCar 和鸿蒙 OS 车机版本更像是物联网体系下的一个分支,而不是偏向更独立的智能汽车部分。 根据介绍,HiCar 目前已经拥有了超过 30 个应用、搭载在超过 150 款车型上,明年的装机量会超过 500 万。在即将发布的沃尔沃 XC40 上,还会搭载华为供应的智慧出行方案。 不得不感叹一下,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推进真的是迅速且顺利。 而这次即将发布的车载智慧屏,如果只看产品形态,大概可以被归类为后装车机大屏。 和之前预热透露的信息一致,这个「 后装车机平板」 搭载了华为 HiCar 方案,并且有着前后两个摄像头(猜测是用于 DMS 以及行车记录)。通过这个硬件,用户就可以提前享受华为 HiCar 带来的车机和手机等设备无缝连接的体验。 如果我们只是把车载智慧屏当成后装车载车机看待,那显然低估了华为对汽车行业的野心。 车载智慧屏不是华为的首个智慧屏设备,最早的智慧屏概念产品是去年推出的华为智能电视系列。 事实上,智慧屏是为了服务华为全场景智能连接,也就是 1+8+N 而推出的概念。换个角度看,在华为的体系里,智慧屏系列的硬件是普及华为万物互联理念的基础。 作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鸿蒙 OS 已经实现了研发的迅速落地,接下来更重要的就是大规模的落地工作。 在手机和其余的智能设备钟端,华为有着广泛的硬件基础,可以迅速普及鸿蒙 OS。但是在汽车端,汽车有着相对漫长的研发流程,各个主机厂也有软件供应链的历史遗留问题。考虑到以上种种客观因素,鸿蒙 OS 上车的效率显然不会太快。 在这种情况下,车载智慧屏的出现就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憾,可以提前让一部分人用上华为车载生态,提前抢占用户对车载操作系统的认知。 在我的不客观观察中,依然有不少用户把 CarPlay 当成苹果的操作系统。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用户能够以更直观、高频的方式在车里用上华为的软硬件,并且和手机以及其它终端连接之后提供更便利的体验。那么潜移默化之下,很多用户都会把「 华为汽车系统」 作为一个认知点,甚至会逐渐影响购买决策以及车企的研发策略。 这样一来,在和更多车企合作时,华为能有更强的底气,也能迅速迭代新的版本提升使用体验。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只是寥寥几句带过,但是车载智慧屏的意义绝对不小。有机会的话我们也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体验。 「 华为不造车但胜过造车」 最后说说王军提到的一个细节,比较有意思。 对于造车这件事,王军正式回应说「 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这句话不陌生,华为在各个场合都表示过同样的意思。 特别是从华为今天发布的 HI 品牌能看出,全栈式的解决方案几乎能满足所有车企的需求。这样一来,任何一家想要造智能汽车的车企,都有了足够的理由和华为合作。在帮助车企造好车这件事上,华为或许是国内、甚至是全球最有底气说出这句话的企业之一。 但从王军透露的更多细节来看,华为不造车这句话有更深的含义。根据王军的介绍,车企和华为共同合作造车,车企提供整车优势,华为提供技术优势。这种合作模式既是技术创新,也是模式创新。 对于这样的合作模式,王军甚至已经有了非常落地的愿景。双方合作造车的产物依然会采用车企的 logo,但是会在车身印上华为的「HI」 品牌 logo。这种模式在 PC 时代就有,最经典的就是「intel inside」,很多人都对电脑上的蓝色的小贴纸不会陌生。 只不过在汽车领域,过去从未有过这样的模式。特别是主机厂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供应商关系,对于华为模式接受度也不确定。在这样的模式下,车企会不会让自身沦为华为的代工厂,这也是我最大的疑惑所在。 但能对自身供应商模式的定位有足够的把握,敢于打破传统规则,华为不造车但已经超过了造车本身。 野心很大、能力很强,大概就是华为给我的最大感受。结果虽然注定乐观,但我依然期待看到华为能做的有多好。

体验东风标致 4008 PHEV,混动系统的加持带来了什么?

· Oct 30, 2020 333

如何证明一辆 SUV 的硬实力?对于很多车企来说,把车拉到覆盖各种地形的野外是个好选择。于是在充满各种地形的西北,我见到了东风标致 4008 PHEV、4008 和 5008 这三款 SUV。 在之后的三天时间内,我也开着这三辆车经历了高速、城市、国道以及各种非铺装路面,全面体验了东风标致 SUV 家族的很多细节。 东风标致首款混动四驱 SUV 作为东风标致的首辆混动以及四驱车型,4008 PHEV 是此次试驾的重点,我也会花更多篇幅来聊聊我对它的主观感受。 先说结论,作为一台城市 SUV,4008 PHEV 在各个层面都表现的比较优秀。在我看来,混动系统的加入使得这台车拥有了四驱系统、更好的动力以及燃油经济性,这些都增加了车辆的竞争力和应用场景,也能覆盖不同用户的需求。 东风标致 4008 PHEV 目前有两款车型,补贴后售价分别为 24.97~25.97 万元。 东风标致 4008 PHEV 的插电混动技术,也是 PSA 集团在中国落地的唯二车型,还有一辆是东风雪铁龙的天逸 PHEV。这套混动系统来源于 PSA 的 EMP2 平台。根据规划,在此平台上还可以延伸出紧凑型、中型的插电混动车型。 在官方的命名体系中,4008PHEV 的高低配置分别为三擎版以及三擎豪华版,主要的差异体现在舒适性配置以及驾驶辅助功能。 三擎具体包括了 1.6T 高功率发动机、爱信永磁同步前电机、法雷奥西门子永磁同步后电机。其中 1.6T 发动机由 PSA 和宝马合作研发,最大功率为 147kW,最大扭矩 300Nm;爱信永磁同步前电机被整合在爱信 8AT 变速箱当中,采用了扁线绕组和油冷技术,最大功率 81kW,最大扭矩 320Nm;永磁同步后电机则位于后轴处的电驱动总成中,最大功率 83kW、最大扭矩 166Nm。 在这套动力系统的加持下,4008 PHEV 可以输出 221kW 的最大综合功率和 520Nm 的最大综合扭矩,纯电续航里程为 59 km,综合续航里程为 810 km。 4008 PHEV 提供了四驱、纯电、混动、运动四种不同的驾驶模式,也给用户带来更丰富的驾驶体验。在我的实际体验中,这四种驾驶模式非常直观的带来了不同的驾驶体验。例如在运动模式下,电机的介入非常积极,使得加速来的更迅捷。 简单说说四套驾驶模式的运作方式。 在混动模式下,动力系统会优先以纯电模式输出。根据时速和剩余电量以及油门开合,系统会自动去分配燃油和电量的输出比例,到达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在纯电模式下,前后两台电机参与工作,发动机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车辆的最高时速只能达到 130km/h,13 度电的电池容量也给车辆提供了 59km 的纯电续航。对于往返 30km 以内的通勤需求来说,用户完全可以把它当成纯电车型使用。 相比于混动模式,运动模式下发动机和双电机的介入都更加积极,此时系统最高可以输出 302 马力。 在四驱模式下,后电机会保持持续工作状态。此时根据油门开合,系统会选择前电机或者发动机的介入来组成四驱系统。 纯电四驱模式下,动力电池的能源分别驱动车辆前后桥电机,内燃机不启动也不参与动力输出; 而在混合四驱模式下,前桥动力由发动机提供,前电机发动给动力电池充电,动力电池给后电机供电,驱动后桥电机。此时,前电机和发动机按需介入(前电机+后电机、发动机+前电机+后电机)。 行驶质感优秀 我驾驶着这辆 4008 PHEV,从市区到高速再到越野,几乎体验了这款车适用的全部驾驶场景。让我有些惊喜的是,这辆车在驾驶层面的调教相当优秀。车辆的转向比较精准,方向盘几乎没有虚位。小巧的方向盘设计也非常利于驾驶操控。 其次,在颠簸路面,五连杆的后悬架也使得一些细碎的震动被过滤的非常干净,并且有着较好的支撑性。即使这款车是一款城市 SUV,但是行驶在非铺装路面时,也给了我很多信心。 除此之外,包括 L2 级别驾驶辅助、苹果 CarPlay、百度 CarLife 互联、智能语音助手等功能的加入,都让这辆车在科技感上有了不小的提升。对于一些年轻的用户,把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迁移到车内,能很好的提升用户体验。对于合资品牌来说,车机层面的智能化该如何做?东风标致的一些逻辑还是处在正确的轨道上,只是还需要更多本土化的落地。 当然,东风标致的车型依然有一些肉眼可见的「 槽点」,完美呼应了我对法式车企比较不羁的印象。例如不能随方向盘转动的换挡拨片,就让我适应了好一会儿。另外,在正常坐姿下,方向盘完整的挡住了驾驶辅助功能的拨杆,对不习惯车辆设置的用户来说有些不友好。 在我看来,这次体验的 4008、4008 PHEV 以及 5008,虽然三款车在尺寸、价格上都有一些重叠,但这样的矩阵很好的把一个价格区间和用户进行了很好的覆盖,也有各自的优势。 燃油版 4008 拥有更低的入手门槛;而对于预算相对充足且对性能有要求的用户,那同尺寸的 4008 PHEV 显然是更适合的选择;至于 5008 的存在,可能更是为了满足有多人自驾需求的用户。 对于东风标致来说,很多人一直都抱着产品「 叫好不叫座」 的印象。从销量和品牌热度上也能看出,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首先就需要给出足够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通过真实用户的口碑来改变这种情况。而从东风标致 4008、4008PHEV 以及 5008 上,我切实感受到了这种产品力。  

为什么我觉得智能座舱横评没有意义?

· Oct 29, 2020 333

当智能座舱逐渐成为智能汽车的重要一维之后,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把这个部分作为研发、宣传的重点之一。所以不可避免的,在汽车的横向对比之中,智能座舱也成了关键一环。 在上周,GeekCar 就在同一时间体验了理想 ONE、特斯拉 Model 3、小鹏 P7 以及哈弗 F7 这四辆车的智能座舱。 对于这四辆车,关注汽车行业的小伙伴肯定不陌生,都是在智能化领域有一定积累的车型。在最近一段时间,这几个品牌也都在智能化层面有不小的动作。 GeekCar 的车机测评栏目《奇妙车机情报局》也对每辆车都做过详细的测试,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搜索相应的文章。 虽然多车横评是汽车行业内比较常见且常规的一种内容形式,但在过去,车辆的横评基本会被限制在同级别、同价位以及同车型,然后进行细分的对比从而给出结论。但是在智能座舱层面,在我看来横评的意义不大,我也不打算大篇幅的梳理功能和差异性。(老板我真的不是在偷懒!!)先说感受,再说原因。 实际使用下来,每辆车都给了我截然不同的感受。 例如理想 ONE 的三连横屏,确实在硬件上有了实现更多功能的可能性,人机页面也靠齐 iPhone 生态,视觉上非常亲切;Model 3 则有着难用到无法吐槽的第三方生态和语音功能;哈弗 F7 则是有很好的软件功能,但是硬件上过于「 老旧」;小鹏 P7 的智能座舱则确实处在自主品牌的顶尖行列,软硬件功能都非常优秀。 每辆车的智能座舱都有着各自的性格,带有主观意志的个体很难对此进行理性比较。每个用户的关注点也都有区别,信息传递也一定会有误差和遗漏。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车辆的设计、功能都和品牌形象、车型定位等因素高度相关。盲目的脱离用户画像去谈功能对比,不免有些「 耍流氓」。 例如特斯拉的用户和长城哈弗的用户,很显然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群,有着完全不同的标签。用户无法分出高下,但是需求可以被进行很好的归类。 特斯拉的用户更在意科技感,而长城的用户可能更需要实用、接地气的座舱。所以在产品层面,特斯拉选择极简的大屏,哈弗则用了更传统的布局。虽然我个人更喜欢特斯拉的风格,但这不代表哈弗的产品思路有问题。对更传统的用户来说,或许特斯拉看着很简陋而哈弗的「 老旧」 更实用。 当目标用户的需求无法放在同一个维度的时候,横向对比的意义除了车企研发时的参考之外,可能就没有别的什么了。 这也是我不希望去做这样一篇横评的原因。 当然,在体验过几辆车的座舱系统之后,我还是有一些感受希望分享出来:1. 相同的 CP/SP 供应商提供的体验趋同;2. 硬件更能直观的体现差异性;3. 软件数量并不是决定体验的关键;4. 用户的核心需求数量有限;5. 不同车型需要有不同性格的座舱定义。 当然,肯定还有很多细节是我短短几小时的体验无法详细感知的。对智能座舱的发展来说,发挥整车智能化的优势,也一定比把车机屏幕当成大号平板来开发要更有意义。 现在的车机功能研发,其实陷入了一个怪圈,就是别人没有的我得有,别人有的我也得有甚至还要更多。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偷懒的研发思路。BAT 这种打包方案商的进入,虽然短期内帮助车企实现了一部分智能座舱的能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趋势的发展。差异化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自己的用户,而不是为了宣传和 PR。 深入的找准自身定位的人群,发掘真实用户的真实需求,远比找来不同定位的产品做粗暴对比有意义。也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有各自特色的座舱功能出现,而不是不同产品间的盲目趋同。

全新 MG5 开启盲订,555 元订金能买到怎样的车?

· Oct 19, 2020 333

10 月 17 日,MG 和迷笛音乐节联手打造的上海首个摇滚音乐艺术市集「 炸裂」 来袭,现场「 八万青奢潮跑」 全新 MG5 公布盲订政策:凡在 MG 官方线上端口参与「555」 元限时抢定即可享三年六次免费保养、「 羊」 气宠粉大礼包和 VIP 按序优先提车权三大「VVIP 青奢礼」。 一台潮跑,拿下青春,全新 MG5 自曝光起「 圈粉」 无数,炸裂造型让人一眼沦陷,自带「 超越」 体质,全面终结 8 万级轿车市场只有「 家轿」 的老套路。其潮感爆棚的运动外观、「 飞行器」 沉浸式内饰联手雅马哈音响打造出的音乐驾舱、「 零百加速 8 秒级」 的超能动力系统、斑马 Venus 系统、MG Safety Fast 全时安全辅助等,无不激起年轻人对潮跑的渴望。 天降「 惊喜盲盒」,潮跑全新 MG5 未卖先火 开启「 盲订」 模式 和年轻人一起推波领潮,全新 MG5 始终和年轻人、有年轻心态的人站在一起。邀请青春偶像杨超越代言、于北京车展首秀、「 八万」 艺术装置炸街北京和成都、在全网掀起核能黄风暴等,种种极具潮流感的活动形式吸引了非常多的年轻目光,也用实力「 盖章」 其不仅为年轻而来、更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而来。此次全新 MG5 于上汽 MG 东岸迷笛派开启盲订,如此潮人、潮车、潮音乐齐聚的「 超嗨趴体」 现场,再加上超值钜惠、让人上头的盲订政策,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参与抢订。 正如「 惊喜盲盒」,打开盒子前你永远不知道盒子里具体是什么,但已经十分肯定那就是你想要拥有的,因此打开盲盒的瞬间更加惊喜。全新 MG5 的「 盲订」 就是要带给消费者如「 盲盒」 般的惊喜体验:11 月 8 日 24 点整前,凡在 MG Live APP 或「 上汽集团名爵」 微信小程序参与「555」 元官方限时抢定即可拿下「VVIP 青奢礼」,包括养护 VIP——三年六次免费保养,包含机油、机滤和工时费,让你买车省心、养车更省心;宠粉 VIP——「 羊」 气宠粉大礼包,赠送杨超越同款八万抱枕,更能赢取和杨超越见面的机会;以及先享 VIP——已成功支付 555 元订金的客户于 11 月 15 日 24 点前通过 MG 官方线上端口成功支付大额定金后,可享受 VIP 按序优先提车权。 在全新 MG5 盲订政策公布后立即「 盲订」 的 90 后科技发烧友蔡先生表示:「 一直想有辆潮跑,但市场上的跑车普遍价格高高在上,而且多少有些老气,那天我突然看到全新 MG5,这颜值真的『 炸』 到我了,动力、智能这些也很不错,八万就能拿下潮跑,现在盲订优惠力度又大,这时候肯定划算,马上一上市我就能开回去了。」 新品类自带「 超越」 体质,让年轻人在最飒的年华,拿下最潮的车 开启「 盲订」 模式的全新 MG5 凭借「 超越」 体质,突破人们对八万级车型的预期,成为八万首款主流潮跑。这款「 新品类」,让年轻人不再对潮跑苦苦等待,在最飒的年华拿下最潮的车。 颜值「 炸街王」 全新 MG5,潮色和跑格双殊。核能黄车身色出场即吸睛无数,驰骋则炸街圈粉。猎鲨超跑感前脸布局、数字燃动参数化中网、同级独有的跑车姿态加上纯粹的溜背和宽车肩设计,全新 MG5 潮色满分,从第一眼开始就「 炸」 到了年轻的心。 座舱以「 飞行器」 驾控感控场,声色俱佳。全新 MG5 在机翼式 IP 面板、营造竞技战斗的仪表帽檐、机械感与悬浮感十足的中控、大面积撞色等营造「 飞行器」 科技动势的座舱氛围之上,还是国内首个搭载雅马哈音响的量产车型,并配以音乐主题内饰,打造同级独有的「 音乐驾舱」;加上 12.3 英寸组合虚拟仪表盘、10.25 英寸 IPS 高清魅彩屏、战机风格电子档把等,刷新年轻人的潮跑梦想。 「 超越级」 动力总成三强加持,助阵全新 MG5 为年轻梦想加速。新车采用上汽蓝芯 2.0 MEGA Tech 科技,「 动力性、平顺性、燃油经济性」 三强同步超越。1.5T 车型搭载 MEGA Tech 1.5T 发动机和全球首创的 7 速三腔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实现超越同级的 173 PS 最大马力和 275N·m 最大扭矩,百公里加速仅 8.5 秒;1.5L 车型搭载上汽自主研发采用第四代技术的 1.5L PLUS 高效能发动机、世界级 8 速智能 iCVT 变速箱,强劲平顺且百公里油耗仅 5.7L。另外,全新 MG5 装备 MG Safety Fast 全时安全辅助,让年轻人在快意驾趣之余更有稳稳的安全感;智能互联方面,最新斑马 Venus 系统使其潮流智趣同级无出其右。 MG 品牌自新战略发布起,加速开拓强者版图,科技潮品不断出新。此次「 八万青奢潮跑」 全新 MG5 领潮开启盲订,同时「 燃动科技 SUV」MG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