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车展提前看:概念车、电动车、量产车,一个都不能少

· Sep 27, 2016

再过几天,当我们都沉浸在国庆假期的人山人海里时, 在遥远的法国,会有一个让汽车迷非常 exciting 的大型集会活动:巴黎车展。 想必,各位已经从各种汽车媒体上听到了不少风声。 不过我们以为,它本质上是车展,实际上更像是一次科技、设计的大 party。 不相信? 今天提前带你看看巴黎车展上的好货,看完你就知道我为什么那么说了。 德系厂商:干掉那个特斯拉! 这次巴黎车展,德系品牌在电动车方面憋了好几个大招,他们想造电动车,已经是路人皆知,这次终于要拿出阶段性成果了。 先说大众。他们前几天发布了两张电动车预告图,这就是他们准备在巴黎车展上拿出的「 杀器」。从图里看,它和之前发布的 Budd.e 风格类似,但是其他信息透露的并不多。 嗯,有悬念的感觉真好。 奔驰也准备在巴黎车展上发布自己的纯电动车,估计一起发布的,还有他们的电动车子品牌。据说第一个产品是基于 GLC 而来的电动车。 借助这个子品牌,奔驰能不能迎头赶上宝马 i 系列?能不能在电动车领域和特斯拉相抗衡?未来这些产品有多大可能引入中国?欢迎收看这次巴黎车展。 对了,不能忽视的还有保时捷。他们要在巴黎车展上首发插电混动版本的 Panamera。这也是一个对电动车有野心的品牌。 两台有意思的概念车 雪铁龙 Cxperience 概念车: 既然是在法国办的车展,我们不如从法国货说起。说起做概念车的能力,法国人说自己是第一,恐怕没人敢跟他们争。这次雪铁龙带来的这货,应该也能让你高潮: 内饰的材质、配色让你有种置身大自然的感觉,扁长的中控屏幕比奔驰 S 更夸张,看起来好像还带 HUD。 电动机?必须不能没有,它是插电混动的。 雷克萨斯 UX 概念车: 这又是一台重量级概念车。如果你觉得上面的雪铁龙不够未来,这辆车绝对能满足你口味。 看看这个外观和内饰: 亮点足够让你惊呼哇靠了:中控台部分是水晶式结构,里面采用了全息显示的方式。就冲这个材质+黑科技的结合方式,我给满分。 强烈建议雷家把它量产出来!!! 重磅量产车: LaFerrari Aperta: 先用敞篷版拉法镇楼。这个不用多说了吧。 新一代奥迪 Q5: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产品,尤其是对于中国的 SUV 爱好者来说。喜欢新 A4L 内饰的科技感又不想要轿车?那就等它国产吧。 十代思域两厢版: 就说一句:本田大法好!多少人心心念念的两厢思域,而且很有可能进入中国。 第五代路虎发现: 还好路虎记得发现系列,万年不变之后,他们终于要把它更新到第五代了。喜欢玩探险的贝尔特意为这车站台,拍了一条挺刺激的预告广告。 只是,发现五来了,TopGear 会买来一台当摄像车吗? 除此之外,我们再列举一些要在巴黎车展首发的车型,它们包括: 大众长轴距版途观(国内的用户又该给信仰充值了)丰田 C-HR(打赌以后在国内会有双擎版)斯柯达 Kodiaq(新途观都来了,斯柯达的 SUV 当然也得来)奔驰 E 级 All-Terrain(这可能是在向奥迪 Allroad 致敬)宝马 X2(在中国不愁卖的车)对了,还有一款黑科技发动机值得一提:英菲尼迪自己研发的 2.0T。 我们之前写过这个机器,它是世界上首款量产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如果我在现场,一定会好好膜拜一番… 预览先到这儿,你去不了巴黎也没关系,国庆假期里,我们会把其中特别有意思的车型单独拿起来说说,敬请期待!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两轮电动车也能共享?我们在北京体验了一下,有话想说

· Sep 27, 2016 333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的朋友圈被「 共享单车」 刷屏了,几乎每天都有人讨论摩拜单车和 ofo 之间的「 橙黄之争」。另外,越来越多的类似项目开始露头,仿佛又是一个新的「 千亿市场」。 于是有人开始想,既然自行车可以,那两轮电动车呢? 真有人干这事儿。前几天,我在我司楼下发现了一辆特别的电动两轮车:醒目的黄绿搭配涂装,像极了台湾的 Gogoro,车身上「 公共电动单车」 几个字,在最近的「 大环境」 下,显得特别「 刺眼」。 于是,职业病一般,我条件反射着的下载了 App,开始了一次体验。 一个武汉项目的「 进京赶考」 这个产品叫「 八点到」,主要业务是两轮电动车的分时租赁。 先结合我的使用经历介绍一下它: 租车流程上,通过 App 下单,然后选择门店、车型和租用时长,拿到车有两种形式,分别是门店自取或客服送取车(送取分别收费 15 元)。 租金方面,价格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押金和使用费,必须提前支付。押金 3000 元,对接阿里的芝麻信用分之后减免 2600 元(信用分不同,减免程度也不同),再加上 App 里的答题减押金活动,我这次租车,总共支付了 380 块押金。 车型上,目前在北京,八点到只上线了一款叫做「 小旋风」 的车型。按天租车的费用大约是 35 元,月租大约是 300 元。 「 小旋风」 采用了超威的铅酸电池,号称可以续航 60 公里,我在骑行中的最高速度是 43km/h 左右。过来送车的运营小哥说,这种车是八点到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找电动车厂商合作的产物,造价大约 2600。他说,一台车的成本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收回。 在车子的智能化方面,每辆电动车都安装了 GPS,但是据说八点到的后台并不能实时监控车辆位置,GPS 定位只是用于丢车之后的追回以及保险理赔。 从 App 里可以看得出来,这家公司位于武汉,现在在北京只是试运营,采用的也不是摩拜单车的「 放养」 模式,目前他们在 CBD 区域建立了两个门店,这里所说的「 门店」,你可以理解为运营人员和车辆的「 基地」。 综合网上为数不多的消息和那位运营小哥的说法,这个团队最早在武汉运营,连公司创始人也都是武汉高校毕业。他们目前在武汉已经投入了大约 1 万辆电动车,可选车型有将近 10 款,网点有 17 个。北京是八点到进入的第二个城市。下个月,他们还会将总部搬到北京,作为重点运营的区域。 共享电动两轮车的模式可行么? 在共享单车持续火爆的时候,两轮电动车分时租赁也会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而有了对于这个产品的基本了解和体验,我们想多以它为例,聊聊两轮电动车共享的模式问题。 首先,从我的使用体验来看,电动车的确能满足用户的纯通勤需求。以小旋风为例,60km 的续航、超过 40km/h 的极速,这些硬参数也差不多是目前电动车的主流水平。对于很多人来说,上下班的通勤距离可能也就在 15 公里以内,电动车的续航足够支持一到两天的使用。 从通勤范围的角度来说,如果说共享单车要解决的主要是 5 公里以内的通勤问题,在我们看来,两轮电动车的分时租赁,可能更适合 10-25 公里范围的通勤需求。 但是,把两轮电动车(电摩)用来做分时租赁,在模式方面会有哪些关键点? 首先是使用成本。 使用成本中,最直观的肯定是价格。不夸张的说,定价规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的使用热情。仅就八点到这个项目来说,35 块钱的日租费用,如果分摊到每个小时,其实不算贵。 但是,从使用流程上来说,App 的学习成本、租还车的体验流畅性等等,任何环节的冗余都会增加用户的负担。 之后是用户心理。 如果不考虑 App 的 UI 设计以及电动车逼格,八点到在包括取还车的租用体验上达到了我心目中的及格线。 然而事实上,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本身对于这辆车是十分排斥的。且不说黄绿涂装不在我的审美标准之内,「 小旋风」 的名字听起来有些乡非,光是在外观上明显抄袭 Gogoro 这件事,就挺难让人接受的。另外,这辆车做工比较粗糙。在一些细节上,例如金色的钥匙孔等等,都给人一种不那么互联网的感觉。 我甚至开始怀疑,八点到把进入北京的「 第一站」 放在东三环,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毕竟对于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来说,逼格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再次,决定用户是否使用的因素还有网点密集度。 电动车必须要充电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运营、租用模式可能会更趋近于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而不是呈散养状态的自行车分时租赁。所以,要保证用户体验,网点就成了非常关键的问题。 体验过汽车分时租赁的同学,应该会对网点问题感触颇深。到底把网点设在哪里?网点密集度控制在多少比较合适?这些问题都是对运营方的考验,而且,涉及到网点,就要不可避免的要跟线下的方方面面去打交道。 如果不依赖网点,让车子自由流动呢?那么,车辆被不同的人多次使用之后的充电问题就成了关键。参考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是不是可以利用「 公共充电桩」?这样倒可以弱化网点的重要性。 在武汉,由政府推动,建设了大量位于路边、用于两轮电动车的快速充电桩。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电动车的使用。但是,这种地域性的行为存在不可复制性。在北京,这样的设施就几乎不可见。 所以,八点到这样的项目进入北京,先建立网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样,假如在北京有其他类似的项目,可能也很难跳出这个模式。 那个运营小哥说,他们未来计划把北京的网点密度增加到间隔 3 公里。从规划的网点密度来看,不少用户和网点的距离还需要类似 mobike 这样的「 最后一公里」 产品来补足。也就是说除了竞争之外,共享电动车和自行车也存在互补的关系。这个关系,也适用于自行车分时租赁和汽车分时租赁之间。 另外,车辆以及用户需求匹配也需要平衡。 从之前很多共享单车的用户反馈来看,用户需求和车辆资源的匹配也需要重点考虑。一旦用户数量增加,按照怎样的幅度来做车辆的匹配,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网点之间的资源分配、用户潮汐现象等等,都会对车辆造成很大影响。 和摩拜单车一样,八点到的车辆属于运营平台,是「 重资本」 的运营方式,会面对资金的问题。 最后考虑的还有天气、安全等外界因素。 秋天到了,北京即将进入不适合骑行的季节。不单单是八点到,包括 ofo、摩拜单车在内的个人交通工具共享都会面临气候的问题,例如供暖之后的雾霾、积雪、低温等等恶劣环境都无法避免,骑行的舒适感会有直线下降。到那个时候,用户还剩多少热情? 另外,类似北京、深圳都对两轮电动车有限制政策,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使用。 当然不能不考虑的还有骑行安全问题。可能会有人担心两轮电动车的骑行安全,而由于车子重量等方面的问题,也难免会把一些女性用户拒之门外。 在我看来,由于需求不同,共享电动车可能不会成为多数人出行的优先方案。但对用户而言,只要产品体验足够好,能满足特定需求,在很多场景下会是不错的出行选择方案。再参考市场体量的话,机会仍然很大。 不过对于运营商来说,刚才提到的网点选择、资金、气候、维修、迭代、折旧、需求匹配、政策等等,任何一个或多个问题都会成为很大的坑。个人交通工具共享市场才刚刚开始火热,需要的试错成本很高。 ps:由于不是正式采访,因此文章里工作人员的描述仅作参考,我们不为真实性做背书。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9.27:雷诺-日产联盟将与微软联合开发智能互联汽车

· Sep 27, 2016 333

雷诺-日产联盟将与微软联合开发智能互联汽车 近日,雷诺-日产联盟与微软共同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一起合作研发智能互联汽车。这项合作计划将以微软的 Azure 云计算服务为基础,双方准备在 2020 年前研发超过 10 款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型。雷诺-日产联盟希望通过与微软合作,让车载互联系统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更新,时刻保持最新状态。 在汽车领域,微软可不想一直默默躲在幕后。 高德将与宝马共同打造车载交通信息系统,合作车型将于 2018 年上市 高德地图与宝马正式达成了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车载交通信息系统。根据双方的合作规划,高德将为宝马的车载交通信息系统,提供包括实时交通信息、在线路径计算在内的互联网服务。针对宝马旗下的电动车,高德还将提供动态充电站信息、动态续航范围等相关服务项目,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将在 2018 年正式推出。 以后查去哪充电再也不用看手机了,前提是你得有辆宝马。 LG 化学将在波兰建立电动汽车锂电池工厂 据外媒报道,为了满足欧洲汽车制造商的需求,LG 化学将在波兰建造一家锂电池工厂。新工厂将在今年年底前动工,2017 年底正式建成。LG 韩国总部认为,新电池工厂的建成将会提高欧洲电动车市场的销量。 考虑到电池重量的因素,新电池工厂还将促进电动车生产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目前,LG 欧洲新电池工厂的投资成本和产能还未确定。 求三星心里阴影面积。 迈凯伦将推出一款电动版 P1 儿童车 继特斯拉推出了儿童版的 Model S 之后,迈凯伦最近也推出了一款电动版 P1 儿童车。新车还配备 MP3 播放器和音频系统,只不过其中预装的都是儿歌。这款儿童车只需要 3 秒就能达到它的极速 4.83km/h。下个月开始,儿童版 P1 就将在迈凯伦各大经销商发售,之后还将登陆玩具商店,新车适合 3 到 6 岁的儿童驾驶。 这个极速听起来有点吓人。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了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起事故,可过错方依然是人类

· Sep 27, 2016 333

谷歌发表声明宣称,上个星期,公司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加州山景城地区发生了一起事故。这起事故由外媒 9to5 Google 首次报道出来,9to5 Google 认为,迄今为止,这起事故是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发生过的最严重的一起事故。 在声明当中,谷歌坚持认为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没有过错。目前,汽车管理局(DMV)还没有给出这次事故的具体鉴定报告。因此,有关于事故当中的所有细节还有待于证实。按照谷歌的说法,当时他们的自动驾驶汽车正在山景城菲利斯大道上向北行驶,一辆在国王大道上向西行驶的车突然闯了红灯,最终两车相撞。谷歌的一位发言人说,在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通过路口前,绿灯信号至少已经亮了 6 秒钟。 根据 9to5 Google 的报道,闯红灯的那辆事故车归「Interstate Batteries」 公司所有,这家公司宣称自己是北美地区排名第一的可更换电池制造商。(这个广告做的,我给满分)整起交通事故当中没有人员伤亡,「Interstate Batteries」 公司的事故车辆所有安全气囊全部弹出。 这已经不是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发生的第一起交通事故了,今年年初,谷歌的一辆自动驾驶雷克萨斯 SUV 就撞上了公共汽车,这也是谷歌第一次承担交通事故主要责任。这次交通事故直接导致了谷歌在自动驾驶汽车研发方面进一步放低了姿态,几个月过后,除少数几位工程师之外,负责这个项目的机器人专家全部离职。彭博社也认为,相比于其他竞争对手,谷歌在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上仍然进展缓慢,他们还处于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的初级阶段。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