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Car Daily」10.28:特斯拉 8.0 固件国内开启推送;奥迪在美国展开共享用车业务试运行

· Oct 28, 2016 333

特斯拉 8.0 固件国内开启推送 今天,特斯拉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推送 8.0 固件,新固件大幅改进了自动驾驶系统的表现,并且有了一套全新的人机交互界面。另外,新固件将禁止用户双手离开方向盘,如果用户执意这么做,车辆会禁止辅助转向功能,直至停车。最重要的是,特斯拉 8.0 固件也已经在国内正式开启推送。 嗯,先不说了,我去升级一下系统。 奥迪在美国展开共享用车业务试运行 据奥迪美国官网公布,奥迪美国公司将在美国达勒姆试运行一项奥迪共享车队项目,并且预计在 2017 年在全美范围内推出汽车共享服务。在达勒姆的试运行将由三台新款奥迪 A4 完成,供租客使用。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机 App 预订和解锁车辆。不过,这也并不是奥迪在共享出行方面的首次尝试了。 请记得,车厂将来都是移动出行服务商! 宝沃或将推出新能源车型 据国内媒体报道,宝沃将在 2017 年推出 BX5 车型的插电混动版本,并且在德国不莱梅建设新工厂。而在 2018 年,他们还会投产两款纯电动车。插电混动版的 BX5 预计将搭载 1.4T 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动力总成,会在宝沃位于北京密云的工厂进行生产。 德系新能源车阵营又添一员猛将… 兰博基尼与 MIT 达成合作 近日,兰博基尼宣布将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未来超跑技术。二者间的合作将聚焦未来超跑的新型材质,致力于降低车身重量。兰博基尼研发部总监 Maurizio Reggiani 表示,「 合作主要是让兰博基尼能够展望 2030 年以后,迎合日新月异的汽车理念。确保我们能够继续立足汽车市场,用户们不会接受缺乏情感的超跑。」 15 年后的超跑?是什么样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高通 470 亿美元买了恩智浦,随之而来的「烦恼」也不少

· Oct 28, 2016 333

在去年 12 月,GeekCar 曾写了一篇名为「 全球最大的汽车电子厂商诞生了,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的文章,讲的主要是恩智浦花了 118.6 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的事。 这还没一年,这篇文章就「 过时」 了,因为恩智浦又被高通收购了。好吧,恩智浦当老大没一年,飞思卡尔在手里还没捂热,就自己又把自己卖了。 事情是这样的:高通以每股 110 美元现金,斥资 378.8 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这项收购交易包括债务在内,总值高达 470 亿美元。 新的世界第一诞生了 从数额上来看,这将是全球半导体市场最大规模的一起并购案。高通方面表示,他们将通过手中的现金和贷款完成这笔交易。如果一旦收购成功,高通将成为新的全球最大车用半导体厂商。 高通此前一直是在依靠手机芯片来发展的,但近些年手机芯片业务不景气,于是高通意在向新的领域扩张,所以他们选择了汽车和 IoT(物联网)领域。 在讨论这起收购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高通、恩智浦这两家公司在汽车芯片领域的「 从业经历」。 在今年的 CES 上,高通曾推出了骁龙 820A 车载芯片,可以支持接入摄像头和传感器数据,并且支持多屏显示。更早之前,高通曾推出了骁龙 602A 芯片,将搭载在奥迪 2017 款车型上,主要用于车载娱乐系统、导航、联网等,奥迪也将成为第一个使用骁龙芯片的品牌。 至于恩智浦、飞思卡尔则一直是老牌汽车芯片厂商,在这一领域深耕已久。恩智浦与汽车电子相关的主要是汽车娱乐系统,智能识别系统等业务,侧重系统方案级;飞思卡尔专注于嵌入式解决方案,涉足汽车安全、混合动力和电动车、下一代无线基础设施、智能能源管理等领域,侧重准芯片级。 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后,可以基于飞思卡尔的芯片,做出更完整的解决方案,进入新的汽车电子领域,比如之前未涉及的动力系统、安全和车身电子等。 如今三家公司通过两次收购,成为一家公司,高通则可以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将推出更有竞争力的车载芯片解决方案。但是,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世界第一,也会有烦恼 汽车行业确实对芯片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做消费电子出身的高通,如果要自主研发出更多「 车规级」 芯片,就需要更多时间,或许就赶不上这个风口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花钱收购一家做汽车芯片厂商。 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车企都是保守派,换供应商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对于高通来说,以新人的身份进入这一领域,不会比老牌汽车芯片厂商更有优势。 钱花出去了,对汽车的布局也差不多了,接下来高通还将会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恩智浦整合飞思卡尔的工作依然在进行,并且官方说还需要至少几年的时间,整个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品牌、产品和供应商的选择、系统整合及供应链整合。如今,高通又把恩智浦给收购了,需要做的整合工作更多了,并且耗时更长。 其次,高通是一家无晶圆厂的 IC 设计公司,芯片大多由台积电等代工厂制造。恩智浦和飞思卡尔则在全球共有 9 家晶圆厂、8 家封装测试厂, 自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后,这些工厂生产有没有变动还不得而知。高通收购恩智浦之后,如何去管理这些实体工厂,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是个问题。(听起来是不是像新造车运动中的「 代工」 之争)当然,高通还经常被贴上垄断的标签。比如在去年,高通就因垄断问题,被中国国家发改委判罚 9.75 亿美元。这次高通收购恩智浦,如何避免再次被扣上垄断的帽子,也是个问题。 其实我们操再多的心也没用,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高通只需对股东负责就行,而股东们也用实际行动表示了对这笔交易的态度。这条收购消息发布后,高通的股票是这样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英特尔、东软、红旗联合发布智能驾驶舱平台,「烧脑」不过如此……

· Oct 28, 2016

高通 470 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在芯片行业引起了无比巨大的震动,不过除此之外,你也应该关注一下英特尔,他们最近在汽车领域的发声也不少。 简单梳理一下:前一阵在北京, 英特尔公布了自己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战略 ,接下来在巴塞罗那物联网方案解决大会上,他们发布了凌动车载芯片(代号:Apollo Lake),转天在上海,英特尔中国和红旗汽车、东软集团又联合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智能驾驶舱平台。 所谓的「 智能驾驶舱平台」,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不少供应商都在车展、电子展上展出过自己的智能座舱设计,它主要是用来展示未来车内人机交互的趋势以及车内汽车电子发展的趋势。从感官的角度来说,一般就是把各种液晶屏、各种 HUD、各种先进、炫酷的交互方式都怼到一起,当然,在这背后,有各个厂商自己的一套设计逻辑以及芯片、软件等技术作为保证。 英特尔、东软和红旗联合发布的这个驾驶舱平台也是类似的东西,我们先来说说它的基本情况。 这个智能驾驶舱平台基于东软的 C4-Alfus 平台进行研发集成。4 个 C 指的是 Cockpit(座舱),Combination(融合), Connectivity(互联), Cloud(云)。把这四个方面展开来介绍,基本就能大概还原出这个驾驶舱平台的一些特性: 1. 多屏互动:概念展示视频里,座舱前排设计了三块屏幕(包括方向盘后面的仪表盘液晶屏),后排有两块屏幕,这五屏可以进行多种互动操作,比如在后排进行导航目的地设置,然后发送到前排屏幕等等。这其中就用到了英特尔凌动 Apollo Lake 处理器。除此之外,车内后视镜可以改为电子后视镜,两边外后视镜可以改成摄像头影像在车内显示的形式。 2. 软件融合:A. 用户可以通过 App 商店下载需要的应用;B. 支持 HTML5 技术,可以方便的集成外部应用。 3. 互联能力:在同一个平台里实现车内数据的大量、快速的传输。另外可以实现对于 V2X 和 ADAS 的整合,ADAS 可以支持五路高清摄像头的信号。 4. 云服务: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云端数据、内容和车端的连接,二是车主、车厂通过云平台可以实现的诸如远程监控、远程诊断等功能。 「 智能座舱」 这种概念,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而是意味着交互设计、软件技术、硬件基础、云端、汽车安全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等等部分的有机结合,它更像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化产品。 在技术层面,这次发布的智能驾驶舱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应用到了虚拟化技术,这个技术基于 Apollo Lake 平台实现。举个例子,开发人员可以把例如 ADAS 这样的功能或者是本地应用,放到虚拟技术层里,把另外一个 CPU 通过虚拟化技术分给安卓系统使用。(烧脑 ing)而英特尔新发布的这个凌动处理器,使用了 14 纳米的制程,目前处于样片阶段,明年一季度正式上市。 再从公司层面看看这次合作。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三方的分工:英特尔提供芯片,相当于硬件基础;东软负责软件研发、集成等等,他们具有丰富的汽车软件开发、服务经验;红旗的角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产品研发出来,总要「 上车」,作为一个自主品牌里的「 高端品牌」,红旗这样的车子对于成本显然不会那么「 斤斤计较」,所以才有可能搭载成本显然不会很低的「 智能座舱」。 其实作为分别以硬件、软件为主业的公司,英特尔和东软的软硬结合特别正常。不过,虽然两家早有合作,在汽车领域这应该还是第一次。 所以,三家公司看似没什么联系,但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下,从某种程度来说,合作也是一种必然。整车厂、硬件公司、软件公司,其实谁也离不开谁。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