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17 | 详解英伟达 CEO 黄仁勋演讲:「AI 教父」的自动驾驶布局

· Jan 06, 2017

在每年美国 CES 正式开始的前一天晚上,都会有一位科技领域的大佬在拉斯维加斯最高端的酒店之一「 威尼斯人」 做一场演讲,作为整个展会的开端。今年正值 CES 50 周年,这个「 非官方开场」 就显得更加有意义。而这次站在威尼斯人酒店舞台上的人,正是 NVIDIA(以下称为英伟达)的 CEO 黄仁勋(以下称为老黄)。 2016 年可以说是英伟达大爆发的一年。GPU 驱动下的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让整个科技行业为之疯狂,这不只让英伟达的股价和利润在 2016 年各种翻倍,更让他们有能力进一步扩展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内的应用。 在这次演讲当中,老黄用了整整一半的时间来公布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内的最新解决方案与合作进展。这足以看出他有多么重视汽车业务。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老黄公布的全部与汽车相关的信息。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在老黄看来,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让人工智能不断地优化自己的驾驶行为,是目前最有效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个流程就好像是我们人类去学习开车一样,只不过如何让机器能够像人类大脑一样学习才是这其中的难点,而这也是英伟达目前正在用自己的平台所努力解决的问题。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两点: 1. 人工智能车载超级电脑(AI CAR SUPERCOMPUTER)在去年的 CES 上,老黄就已经发布了他们的车载超级电脑 Drive PX2,今年他又对这套芯片做了进一步的迭代优化。这套称为 XAVIER 的超级电脑整合了多种芯片,其中包含了 8 核心的 ARM64 CPU,以及具有 512 个核心的 Volta 架构 GPU。Volta 是英伟达下一代的 GPU 核心架构,甚至还没有应用在 PC 端的显卡产品上,这套架构拥有 30 Tops DL ,功耗仅为 30W,且整套系统符合车规级安全标准 ASIL D 级。 将自己最新的 GPU 架构率先应用在自动驾驶平台上,老黄确实非常拼。其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解释过,由于 GPU 的架构原因,其在深度学习方面的应用本就十分拥有优势。而老黄这次的演讲中进一步解释了车载超级电脑在自动驾驶环境中所提供的功能:接收车载传感器所传回的数据信息并加以分析,之后输出能够控制汽车各部分元器件控制单元(例如转向、加速等)的 CAN 总线信息,简单讲就是将车辆感知到的信息加以分析,然后再输出控制车辆行驶的指令,可以说这套电脑就是用来替代人脑在驾驶行为当中的判断与决策能力的。 2. 自动驾驶测试车 BB8 深度学习光有硬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足够的学习「 素材」。为了让自己的深度学习平台能够积累更多的行驶数据,英伟达自己打造了一台自动驾驶测试车辆 BB8,并获得了加州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牌照。BB8 搭载了 Drive PX2 电脑,并已经开始在道路上进行行驶测试。后天 GeekCar 将有机会能够在 CES 现场试乘 BB8,届时将会为大家带来具体介绍。 AI CO-PILOT 系统 老黄认为具有云端连接的人工智能汽车应该已经具备能力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实现自动驾驶。但是,目前总会有一些路况或条件中,人工智能是无法完全依靠自己来驾驶的,这时就需要驾驶者的介入。由于人工智能事先已经了解到整条行驶路线的规划,它就能够根据路线中不同位置的路况来决定是否需要人类驾驶者介入。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之间的切换,英伟达研制了一套人工智能的自动巡航辅助系统(AI CO-PILOT)。 需要注意的是,这套系统被称为 CO-PILOT,我将它翻译成自动巡航辅助系统,而不是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原因是这套系统的应用场景更多的是在 SAE 所定义的 LEVEL 2 或 LEVEL 3 级别的半自动驾驶环境当中。在这种级别当中,驾驶者需要随时准备好接管车辆的驾驶控制权,但是很多事实告诉我们,人类驾驶者很难能够长时间维持足够的注意力,这往往会导致事故的发生。AI CO-PILOT 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 这套系统主要包含五个功能: 1. 语音预警提示:在人工驾驶和环境中,车身周围的四个摄像头实时监控周围的路况,并通过自然语音的预警方式向驾驶者提示潜在危险。 这第一个功能与我们常见的 ADAS 类似,但是进一步优化了预警方式。接下去的四个功能,则是让车载人工智能能够更好的了解驾驶者的状态。 2. 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AI 可以通过摄像头识别驾驶者的身份,即使是驾驶者的发型或者是装扮发生了变化。其精度已经可以达到人类的级别。 3. 头部跟随(Head Tracking):AI 能够通过摄像头识别驾驶者头部所朝的方向。 4. 目光跟随(Gaze Tracking):AI 能够通过深度学习网络对人眼进一步识别,来判断出驾驶者的目光所关注的点。 5. 唇语识别(Lips Reading):这个功能来源于牛津大学的一项唇语研究,他们的成果能够让人工智能对唇语的识别精度达到 95%,比人类的识别精度高出一倍。 上述的几个功能,旨在让车载系统能够持续观察驾驶者的行为,并在适当的时机与驾驶者交互,保证其维持足够的注意力。而正如我们之前文章中所分析的,整套系统的基础仍然是英伟达的人工智能汽车平台(AI CAR PLATFORM)。  基于 AI CAR PLATFORM 的合作伙伴 除了前面提到的超级电脑和 AI CO-PILOT,英伟达的人工智能汽车平台还包含其它部分,比如高精度地图。为了搭建出这套完善的平台,英伟达选择了与行业内的巨头们合作。 在高精度地图方面,英伟达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合作伙伴: 1. 百度:提供中国地区的高精度地图。 2. TomTom:提供欧洲地区的高精度地图,及 RoadDNA 技术。 3. Zenrin:提供日本地区的高精度地图。 4. … 继续阅读

CES 2017 | CES 上供应商就不能出彩?法雷奥说「不」

· Jan 06, 2017

在今年的 CES 上,很多人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整车厂身上。在这种情况下,整车厂背后的那些供应商往往就被忽视。可是法雷奥(Valeo)这一次却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他们不仅展示了一辆自动驾驶汽车,还带来了一款概念座舱和几套安全系统。 eCruise4U 自动驾驶汽车 法雷奥在本次 CES 上展示了一辆叫作「eCruise4U」 的自动驾驶汽车,这辆自动驾驶汽车配备了六个法雷奥的激光雷达(安装在车身周围)、雷达、摄像头,它们能探测车辆周围 10 厘米至 200 米范围内的道路。法雷奥还在 eCruise4U 上使用了基于全新算法打造的 ADAS 系统和 ECU。 除了自动驾驶系统之外,法雷奥还为 eCruise4U 配备了一套 48V 混动系统。这套混动系统包括一台发动机以及两台电动机,两台电动机一共可以提供 22kW 的动力辅助。eCruise4U 还可以实现全轮驱动,并且配备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法雷奥宣布,未来,他们还将为这套 48V 混动系统更换不同规格的汽油发动机或者柴油发动机。 360AEB Nearshield 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驾驶安全性,法雷奥在 CES 上还展示了一套 360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Nearshield 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借助车载摄像头以及传感器提供 360 度实时探测。一旦这套系统发现车辆周围存在障碍物,无论是静态物体还是动态物体,系统都将强制车辆自动制动。 法雷奥认为,360AEB Nearshield 系统尤其适用于卡车或者皮卡这些尺寸巨大的车辆,这套系统解决车辆倒车而视线不佳的问题。一旦 360AEB Nearshield 系统正式普及,车上乘客以及路上行人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C-Stream 系统+XtraVue 系统 法雷奥的 C-Stream 系统可以代替车内和车外的后视镜,通过 C-Stream 系统,车辆内外的画面都将显示在车载屏幕上。由于摄像头的尺寸远远小于外部后视镜,因此使用 C-Stream 系统后,整车风阻系数也将进一步降低。 此外,车载摄像头的拍摄角度要比后视镜更广,车主在驾车时也将拥有更好的视野。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C-Stream 系统还可以计算出,用户应该在何时将车辆由自动驾驶状态切换到车主操控。 除了 C-Stream 系统之外,法雷奥此次还推出了一套 XtraVue 系统。这套系统主要利用了车载摄像头以及 V2V 技术,通过 XtraVue 系统,车主在驾车时可以利用前车的摄像头来看到盲点画面。 Cockpit 概念座舱 法雷奥这一次还展示了一套叫作「Cockpit」 的概念座舱,这套概念座舱一共拥有 3 种驾驶模式,分别为:驾驶模式(驾驶员全程控制)、旅行模式(半自动驾驶)以及返回模式(驾驶员重新掌握车辆控制权)。不同模式下,概念座舱内部的氛围灯和温度都将随之发生变化。 其实,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几年之后,法雷奥在 CES 上所展示的几款产品或许真的会量产。也许到那一天,我们真的可以享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驾驶体验。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CES 2017 | 别人都做移动出行,本田立的 flag 却是「瞧,我们的机器人技术多厉害!」

· Jan 06, 2017

这次 CES 上,除了自动驾驶这个热门,其实日系汽车厂商的「 强势」 也值得关注。昨天说了丰田和他们的 「Concept 爱」 概念车,今天接着聊本田。 与其说本田这次是以汽车厂商的名义参展,不如说他们是一家「 机器人公司」,就连他们展台上都有十分显眼的 Robotics 的字样,就连他们展台上的工作人员都半开玩笑的说「we are a robotics company」。当你看懂了他们这次发布的东西之后,会对这一点有更深的体会。 都有什么?他们最主推的,是一辆叫做 NeuV 的概念车、一辆自平衡摩托车、一台叫做 UNI-CUB 的个人交通工具。 按照丰田官方网站上的介绍,他们从 1986 年开始就在研发机器人技术,当时推出了代号为 E0 的机器人,根据双脚站立原理开发,距今刚好 31 年。后来,他们的机器人技术不断进化,在 2000 年的时候,著名的 ASIMO 机器人诞生, 后来这个系列又不断的在进行迭代 。 ASIMO 太过超前,短期内没有商业化的可能,不过它的很多理念和技术,却可以被借鉴使用。比如这次展示的 Moto Riding Assist 系统,看了下面的视频你会发现,它其实非常类似于一个机器人: 车子内置了多个陀螺仪和高性能车载电脑,可以实时监测并修正车辆的平衡状态,甚至在静止的时候它还能「 独自站立」。 对于很多摩托骑行者来说,这会是一个巨大的福利。不知道解决了多少人的痛点。 而另一方面,这个摩托还带有自动跟随功能,可以跟在车主后面自动前进。像不像机器人? 不过到目前为止,它还停留在 demo 的阶段,并不能在市面上买到。但是这一点儿也没妨碍围观群众对它的关注度,那辆摩托在进行演示的时候,被团团围住好久,工作人员还得「 守护」 在摩托旁边,生怕有人靠的太近甚至触碰,以至于干扰平衡系统的工作。 发布会上,本田全球研发老大 Yoshiyuki Matsumoto 用日式英语说了一句话:「Since our founding, Honda has focused on creating technologies that help people」(本田想开发的是那些真正能帮助到人们的技术),听到这儿,再看看这个自平衡摩托车,你应该会有深刻的体会了。相比于很多炫技的东西,它要实用得多。 同样是自平衡技术,本田的个人交通工具 UNI-CUB 也出现在了 CES 上。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新开发出来的东西,你可以把它看成是「 坐立版」 的小米平衡车。除了自平衡,它的另一大特点在于具备了一定的自动驾驶能力。在现场本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它用到了很多 ASIMO 机器人上的技术,但是同样没有量产的计划。嗯,大汽车厂商做个人交通工具…… 当然,除了这两个「 机器人」 之外,NeuV 概念车的首发也是另一件重要的事儿。这辆车定位为微型电动车,在此之前曝光出的最大亮点是「 带有情感引擎,可以读懂驾驶员的心思」。 听起来有点儿玄妙,本田也没特别清晰的展示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其实无非就是一个装在车里的 AI 系统,不断的收集驾驶员信息和状态,然后给予预测、反馈。我相信它的很多技术储备同样来源于 ASIMO。 车子里的交互中枢是方向盘后面的一块巨大的液晶屏。到底有多大?反正参与这个项目的一个设计师告诉我,他们在做这辆概念车的时候,直接把一台电视机屏幕裁了一半装到车里……他还说,他们想在这块屏幕上呈现相对简洁的用户界面,因为屏幕巨大,所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可惜的是这辆概念车的屏幕只是用来演示的,不能真的对它进行触摸操作。 小车的开门方式也挺特别,车门可以旋转 90 度,然后「 贴」 到车子侧面后部,这样的结果是可以最大化的节省开门空间。 除此之外,本田对于这辆车还有一些设想,比如它可以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并且用于车辆共享;可以把自己多余的电能「 卖」 给电网,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毕竟是概念车,它的作用是展示车厂对于未来的一些想法,从这辆 NeuV 上可以看出来,本田把小型化、情感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而不仅仅是把车当做交通工具来看待。 不过,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那个自平衡摩托车,这毕竟只是概念车,多少有点儿镜花水月。 这辆车是本田北美团队做的。同时,和很多车厂一样,本田也在硅谷建立了一个实验室。 本田为什么不遗余力的研发机器人技术?其实如果长远来看,当交通工具被赋予更多智能化的东西时,它的最终本质就变成了机器人。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CES 2017 | 为了搞定自动驾驶,Intel 在 CES 上掏出了什么「武器」?

· Jan 06, 2017

在 CES 开幕前,Intel「 突然」 宣布将 购买 HERE 地图 15%的股份 ,算是提前搞了个大新闻。 不过,在随后开始的 CES 上,Intel 在自动驾驶相关的内容方面依然很坚挺,一下子又发布了几个「 重量级」 的产品和消息。 5G 调制解调器 首先来看看能够覆盖全球所有波段的 5G 调制解调器(5G Modem)方案。这款调制解调器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代号为 Gold Bridge 的新 Modem 芯片、代号为 Segula Peak 的 28GHz 毫米波射频芯片,以及 Monumental Summit 6GHz 以下频段射频芯片,是第一个能够同时支持 6GHz 以下频段和毫米波频段的 5G RFIC(射频集成电路)的芯片方案。 首先要说明,这个方案并不是单单针对 5G 频段,也就是说,它可以应用在物联网的各种设备中。在这里,我们主要谈和汽车有关的部分。 先简单说下自动驾驶应用 5G 通信的必要性。由于车辆、道路设施等都需要在同一个网络下进行信息传递,并且数据量巨大。因此,如果在现有频段下通信,会造成很拥挤的情况。另外,由于驾驶和安全的强相关,因此使用专用频段进行通信也就有了很高的必要性,能够防止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和一些恶意攻击。 当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5G 通信的规范还没有制定完成,但是已经有了几个主要的频段。去年的 MWC 上,Intel 也已经公布了应用于 5G 网络的开发平台,提前开始了布局。所以在今年,Intel 发布这个 5G Modem 方案也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虽然 5G 通信的实际投入商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大约在 2020 年之后),但目前为止,使用 5G 通信的自动驾驶相关测试已经在进行。在这个节点,芯片供应商的斗争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 在芯片行业内,包括高通在内的竞争对手们,其实也都对 5G 频段进行了相关研发和布局。所以对 Intel 来说,抢占「 第一个」 发布产品的窗口期,对之后的市场竞争也有一定帮助。另外,Intel 也需要时间对这个方案进行测试验证。 今年下半年,这个就方案将会试制并且投入测试。 Intel Go 再来说说 Intel Go 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这是一个专门用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平台,能把车辆和云端联系起来。这个方案包括了一系列支持自动驾驶软硬件开发的组件。例如,Intel Go 能够支持 5G 网络的开发平台,能让车厂在 5G 正式投入应用之前,提前进行相关测试。 另外,Intel Go 还支持搭载英特尔下一代入门的凌动 Atom 和至强 Xeon 处理器的方案,不同的芯片带来了处理能力和成本上的差别,也能满足车厂的不同需求。在这一点上,Intel Go 和英伟达的 Drive PX 2 芯片有些类似,只不过英伟达的方案目前对 5G 的支持还有所欠缺。 在宝马 CES 的发布会上,他们宣布将会联合 Intel 和 Mobileye,在今年下半年投入 40 辆左右的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测试。 在其中, 英特尔将提供从软件到硬件的技术支持,也就是 Intel Go 的方案。这里面就包括了处理器、固态硬盘、Nervana 人工智能平台等等。 而另一个参与者 Mobileye 则将提供 EyeQ5 计算机视觉处理器。 从 7 月开始,三家公司还将联手开发一个可拓展架构平台,能够供应给其余车厂使用。 总之,在这个 1 月初,Intel 宣布的这么几个大新闻里,我们能够看出他们想要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发力。虽然目前为止,Intel 在和竞品的对比中可能还没有体现出太大优势。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自动驾驶的军备竞争,肯定是越来越好看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 继续阅读

CES 2017 | 松下展台上的这几节电池,让特斯拉成为最「政治正确」的美国车企

· Jan 06, 2017 333

在今年的 CES 上,松下展出了他们和特斯拉联手打造的新型 2170 电池。更重要的是,特斯拉昨天宣布超级电池工厂 Gigafactory 正式开始生产这种 2170 电池,计划年产能 35 GWh/年。 由于 Model 3 尚未开始量产,所以新型电池将会先用在 Powerwall 2 和 Powerpack 2 储能产品上。而用于 Model 3 的电池,官方说要等到 2017 年第二季度才开始生产(在 Model 3 量产之前)。 更长、更粗的 2170 电池 在宣布了这一消息后,Elon Musk 带各位投资大佬逛了逛工厂,进行了 Q&A 环节。随后特斯拉的股票怒涨一波,看来投资人很满意。 在这条新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特斯拉电池的换代,这次 Gigafactory 生产的是 2170 电池。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有消息说特斯拉电池将从目前的 18650 电池升级成为 2170 电池。 先来扫盲「18650 电池」:18650 电池就是直径为 18mm,长度为 65mm,圆柱体型的锂电池(其中 0 代表柱型)。目前特斯拉 Model S 和 Model X 的电池组,就是由 7000 多节 18650 电池组成的。除了车之外,18650 也多用于笔记本、强光手电等产品上。 这次 Gigafactory 生产的 2170 也不难理解:直径为 21mm,长度为 70mm,圆柱体型的锂电池。2170 给你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它比 18650 更粗、更长了。当然,由于尺寸更大,每节 2170 储存的电量也比 18650 高。(2170 为特斯拉官方的叫法,末尾没 0)至于为什么从 18650 升级成 2170,并不难解释。当年特斯拉选用 18650,主要是因为这种电池的成本和一致性都能满足特斯拉的要求,而电池的升级是个需要平衡各方面因素的事情,不能盲目扩大单体电池容量。特斯拉 CTO Straubel 曾说,当他们综合各方面因素后,选择了 21x70mm 这个尺寸。 关于特斯拉的 2170 电池,其实官方并未透露太多信息。不过 Elon Musk 对它非常自信,2 个月前他曾说:「(2170 电池)能量密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并且还将是最便宜的」。 至于特斯拉电池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官方给出的数据很少。只是在 2016 年 4 月的时候(当时还是 18650 电池),特斯拉一名叫 Jeff Evanson 的 VP 说是「(整个电池组)在 190 美元/kWh 以下」。有外媒(electreck)也对单体电池成本做了估算,给出了 100-150 美元/kWh 的成本区间。 电池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量」 的多少。官方说 Gigafactory 规划的产能是「35 GWh/年」,几乎和世界电池产能总和相当,应该有足够的量来拉低成本。不过,目前 Gigafactory 的建设才完成了不到 30%,所以刚开始生产的 2170 电池成本优势不太大。 国产、国产、国产… 在特斯拉的新闻稿中,还提了很重要的一点:2017 年,特斯拉和松下将会在美国雇佣几千名工人。在 Gigafactory 产线全开的时候,会直接给当地带来约 6500 … 继续阅读

VOL.173:在分时租赁的坑里,我摔得爬不起来了

· Jan 06, 2017 333

网易云音乐搜索歌单:GeekCar 叨逼叨 BGM。每期节目的背景音乐都能一次听到啦!还有,我们周四周日更新啊!记住了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自己的城市里体验过分时租赁这种区别于以往的租用车模式,如果你暂时还没使用过,不用担心!GeekCar 的小伙伴们其实早已经在以前通过各种方式帮你们感受过了,那些坑我们都帮你躺了一遍······如果你也要摔,记得里面有我们的泪和汗······ 今天我们专门请来了最近有分时租赁用车体验的小伙伴们,来和我们一起聊聊这些折磨人的坑到底有多难以言喻。清流同学在新年的第一天,就被某品牌的分时租赁虐的体无完肤,不仅没能开开心心的过节,还差点随风消散在北京的二环上,这种场景,你能想象吗?如果你想知道她究竟遭遇了什么,一定要仔细听那段揪心的体验。最后别忘了给她爱的抱抱! 好啦,听节目记得点赞打赏和评论哦!憋忘啦!最后我要再说一遍~我们爱你!❤ 本期人物介绍: 清流——GeekCar 最不与我们同流合污的小清新。刚加入 GeekCar 便立志要从我们的乌烟瘴气中脱离出来的,虽然总会不由得被大白老湿带跑偏,但是···心若在,梦就在。 铭扬——GeekCar 最肤白貌美的东北糙汉子。作为 GeekCar 的神秘造车者,每天默默无闻的啃着大玉米棒子看着我们录节目。虽然不跟着我们一起污,但是,嗯,什么都懂!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