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38:出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Aug 31, 2017 333

我们的节目每周四周日更新,还有我们的视频节目 GeekCar 大酱汤  每周三周六都在各大视频平台播出。 小时候我们的出行,都是坐在爸爸大二八的后座上,,上学之后开始坐地铁了,也让我们的社交圈子也扩大了好多,而上班之后,我们当起了社会人,也行要自己买车了,却发现买车容易,摇号难,好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在未来我们的出行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卖个关子,9 月 2 号我们的 GAME 活动请来了出行界的各种大佬,如果你想要了解未来的出行方式,想对大佬说出你的观点,一定要来看看哦,报名地址: http://game.geekcar.com/ 在当代 MOMA 后山艺术中心,我们等你!   本期人物介绍: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Jesse——GeekCar 最帅记者(这个称号当然是他自己起的!)。这个外表正经的小伙子,内心非常的傲娇。当然,他性格里那些阳光可爱积极向上等等赞美的词,就不用多说了···之所以这么赞美他,主要是怕说得不好被他打··· 逍遥——GeekCar 叨逼叨驻德国分部部长(名字当然是瞎起的咯!)。跟他聊天就像眼前开过了一列火车·····「污污污污污污污污·····」  铭扬——GeekCar 最肤白貌美的东北糙汉子。作为 GeekCar 的神秘造车者,每天默默无闻的啃着大玉米棒子看着我们录节目。虽然不跟着我们一起污,但是,嗯,什么都懂

用自动驾驶车送披萨?福特和达米乐决定这么干

· Aug 31, 2017 333

如今,各家外卖订餐平台提供的服务非常方便,只不过这项便利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不少人都在抱怨外卖小哥的胡乱穿行带来了很多交通隐患。 不过这种现象今后很有可能会得到改善,福特与比萨连锁品牌「 达美乐比萨」 今天宣布,将开展一个全新的测试项目,使用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比萨外送。 作为测试的一部分,两家的公司的研究员首先会了解用户如何与运送比萨的自动驾驶车辆进行互动,同时他们还将分析消费者对于运用自动驾驶车辆实现外卖服务的看法。未来几周,达美乐将随机抽取位于密歇根州安娜堡市的用户,使用混动福特 Fusion 自动驾驶测试车为他们提供比萨外送服务。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测试车辆将由福特的安全工程师操控,同时项目的研究人员也会在车内进行观察。此前,在位于密歇根大学的全尺寸模拟城市 Mcity 中,福特汽车还和达美乐共同完成了自动驾驶汽车外送服务的初期测试。 同意接受服务的客户可以通过达美乐应用软件上的 GPS 定位功能随时查询派送车的动态,当测试车快要到达目的地时,客户还会收到短信提醒,指导他们如何使用收到的特殊代码来解锁外送车内的比萨保温装置「 热浪仓」。 达美乐比萨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Patrick Doyle 说 :「 作为一家专注于比萨外送的公司,达美乐一直密切关注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我们相信,交通运输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值得骄傲的是,达美乐一直处在科技前沿」。另外,Patrick Doyle 还说, 对于引领研究自动驾驶车辆和比萨外送的未来合作模式,达美乐感到十分兴奋。 而达美乐想要了解消费者对于这种外送服务的反应。事实上,他们尤其关注在到达目的地前最后十五米的客户体验,比如说,客户对于要出门去拿食物会是什么反应?达美乐想要确保客户交互界面简单清晰。另外,他们还需要知道当外送车停靠在路边和停在行车道上时,客户体验会有何区别。所有测试研究都是基于一个目的,那就是他们最终希望可以用自动驾驶车辆为客户提供各环节无缝衔接、友善周到的服务。 事实上,福特正在逐步增进对于自动驾驶车辆未来业务商机的了解,由此能够为消费者的移动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更多便利。 从福特的角度出发,他们想要在 2021 年实现自动驾驶汽车量产计划,这一次的合作将会帮助福特离预定计划更近一步。同时,他们还可以借助与达美乐的合作拓展更多的业务模式。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为了补足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产品能力,西门子收购 TASS International

· Aug 31, 2017 333

随着汽车行业逐渐将主动安全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作为标准配置,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对虚拟仿真、物理测试和验证手段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因此,从事这些业务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会迎来业务的大幅增长。当然,最终被收购,也是路径之一。 今天的一个消息就再次证明这一趋势:TASS International 被西门子公司全资收购。 这家公司并不广为人知。他们的总部位于荷兰 Helmond,公司约有 200 名员工,年销售额 2700 万欧元。他们的主要业务是向全球汽车行业客户提供仿真软件、工程和测试服务,自我定位是聚焦于自动驾驶、主被动一体化安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轮胎动力学仿真等领域的全球供应商。 至于西门子,虽然他们的家电闻名于世,但事实上,汽车业务也是西门子的核心业务领域。他们主要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业界领先的系统产品开发工具。 在西门子 Digital Factory 事业部 CEO Jan Mrosik 博士看来,主被动安全一体化和自动驾驶的工程能力对于汽车行业越来越重要,而 TASS International 恰恰在这方面处于领导地位,如果把 TASS 的技术优势和西门子的 PLM(Siemens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软件产品相结合,会让西门子更好的应对现代汽车工业带来的挑战,因为这可以让他们给客户提供更完整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进而帮助汽车企业实现数字化变革。 具体来说,TASS International 致力于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和一体化安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要关注在汽车行业。通过其 PreScan 软件,汽车制造商、零部件厂商、以及政府机构能够通过虚拟仿真的技术,仿真复杂交通场景,来测试和验证自动驾驶系统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通过其 Madymo 软件,来仿真汽车碰撞过程中人体的响应,用于乘员安全性的仿真分析;通过其 Delft Tyre 软件,可以提供高精度的轮胎模型,用于车辆动力学的性能分析,包括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的仿真。 TASS International 的软件产品组合,将被整合到西门子 Simcenter 产品组合中,Simcenter 包括先进的仿真产品,以及西门子通过最近对 Mentor Graphics 的收购,获得的 EDA 电子设计自动化解决方案。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李斌:用户体验是商业变革的核心

· Aug 31, 2017 333

(本文整理自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混沌大学上所做的分享)过去 20 年互联网获得的巨大成功告诉我们,用户只会为好的体验买单。所有具有变革意义的商业实践,都是既迎合创新技术的趋势变化,又在情感体验方面触动用户的内心。 用户体验的四象限模型 关于用户体验,我有一个思考模型。这个横轴,就是和创新技术相关的关联度。越往右越强,越往左越弱。纵轴的下端是功能性体验,上端是情感性体验。用这个四个象限来思考的意味着什么呢? 横轴,代表技术的变革、趋势。纵轴,代表体验的方向。 过去,我们常讲用户体验就是用户痛点。这个痛点通常指的是功能体验,也就是没有被很好满足的用户刚性需求。但实际上,满足用户痛点只是你必须要做到的必要条件,从来不足以形成对一个行业的变革。 真正要变革的是什么?体验。你要感动用户,让用户觉得你的产品好,这是什么?情感体验。用户体验,简单来说就是用户的主观感受,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它是靠上层的东西。不物理,不具象,非常具有感受性。 我们以「 建筑」 来做比喻。与技术创新没有太大关系的功能体验,相当于房子的地基,搭牢是必须的。与技术创新有强关联的功能体验,相当于楼体,要有高强度的钢筋和新的建筑技术,去把楼盖高。但这个楼到底能不能让你觉得漂亮呢?这就是装修。 这可能与技术的关联度不是那么高,却是很感性的东西。而真正的体验是什么?最终这个房子要成为你的家。这才是第一象限,真正变革的方向。 我们要重构的时候,就是要关注这个家是什么样的:家里摆放什么样的装饰,家人关系如何,怎样互动,互相的情感牵绊等。 我希望用这样的比喻让大家看清各象限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地基作为基础必须打牢,楼体保证你的竞争优势。而真正重要的,是你怎样通过创新技术去经营这个家。 比如 Airbnb,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让你可以很方便地订到民宿,住到人家家里。这是创新技术强关联的用户体验带来的变化。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你不能坐在沙发上,翻翻手机,在一个很惬意的环境下和太太商量去洛杉矶应该住在谁家。但真正重要的不是这一点。从本质上讲,Airbnb 就是用了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去激发用户对未知文化的探索欲望。这才是真正用户体验的变革。 所以你去看 Airbnb 的 APP 菜单,第一是探索,第二是心愿单,第三是故事,而非酒店、机票等功能菜单。你会发现,这个 APP 与传统商旅用 APP 相比,是完全不同思维的公司。前者是讲「 调调」 的,后者就是告诉你:赶紧订机票吧! 以用户行为地图解构用户的 Touchpoint 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在你自己的行业对用户体验进行重新定义呢?第一个步骤,是拆解。拆解的第一步,是要忘掉商业模式,忘掉技术,忘掉标杆,清零自己,切换到用户视角。 大家也知道我是摩拜的董事长。 2015 年初,我和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交流最初想法的时候,其实就是完全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家坐地铁,总会发现有那么一两公里有点难办,要走就要花二三十分钟,骑自行车就挺好的。但自己的自行车没地方停,而且从家里到地铁站可以骑自行车,下了地铁又没自行车了。 所以我们有做摩拜的想法,就是觉得要做到手机开关锁、随取随放。摩拜还在雏形期间,很多人担心车辆丢失,要给单车加桩。但是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布置那么多桩,让用户原本省下的一公里行走时间又拿去找桩。这是违背人性的。 事实上,如果你要琢磨车会被偷、用户支付、挣不挣钱之类的问题,固定桩就是首要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不会在这方面去过多设想,因为用户体验是第一要务。这些问题,都是未来要解决的问题,而非最初的出发点。 如何寻找用户体验呢?具体方法,就是以用户行为地图去解构用户的 Touchpoint(触点)。什么是用户行为地图?你要把用户从认知你,到参加、购买你的产品,享受你的服务这整个过程中,其全程是如何和你接触的,他需要考虑什么东西等,全环节拆解考虑,哪怕他中途退出了你的用户群体。整个环节的拆分你可以事无巨细一点,做一个思维发散图,寻找每一个环节的 Touchpoint,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列得越长越好。我对汽车行业了解比较多,以一个「 完整的拥车体验」 来举例。 从整体形象到用户互动到用户生活,这都是一个完整需要考虑的链条。在蔚来汽车内部,关于用户体验,我们有几百个定义,将每一个用户体验点归类。事实上,即使是最显而易见的「 价格」,都可以延展很多关于用户体验的思考。 去 4S 店买过车的都知道经常发生价格不透明的情况。一次,有个人找我买车,说最近想买一辆迈巴赫,问我能不能介绍一家 4S 店给他能便宜点。我也觉得奇怪,都是要买迈巴赫的人了,还在乎便宜那么五千、一万块的钱吗? 事实上,对于这个人来说,他在乎的不是这一点点价钱的差异,而是不希望自己被蒙在鼓里。 设想一下,如果他的朋友也买了一辆迈巴赫,两个人一起聊起价格,有能力买到便宜一点迈巴赫的人,其深层次的含义是,我有更好的关系,我可以用更便宜的价钱买到这辆车。 这才是用户体验中,你需要深层考虑的问题。改变用户体验,就是来自于这些很小的事情。 蔚来年底要上市的 ES8 有一个「 女王座驾」,这个椅子可以推到第二排。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因为我们考虑到妈妈既要和爸爸说话,又要照顾第二排的小朋友。 在寻找用户体验中,我们特别需要去注意挖用户痛点之外的细枝末节。平时,大多数细枝末节人谈到用户体验,常常讲到的是「 用户痛点」,但我更在意的是用户感性的爽点、痒点。 这非常重要。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是开 4S 店的。有的用户把车放到他那里修好了后,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忙得没时间来取车。 而实际上,这辆车长时间放在 4S 店里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压力,店里的空间需要周转,车也容易出问题。朋友给用户打过电话要求其取车,但是也没有效果。 后来,我朋友想起了一件事:用户给这辆车取过名字,叫小白。于是,他给用户发了一个短信,是以「 小白」 的口吻发的:我是小白,我已经修好 N 多天了,怎么还不来接我? 当天下午,这个车主就赶紧把车开走了。其实就是这样一件取名的小事。但这个小细节,反而是能够感动人,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地方。 可能会有人问我,改变用户体验是不是意味着对所有用户都好?再讲一个我们蔚来自己的故事:用户体验也不是一件取悦所有人的事情。 今年,我们在上海车展第一次亮相,搭建了一个 3600 平米的展台,做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但我们是需要用户扫码下载我们的 APP、关注微信号才可以进入的。 表面上,这与照顾用户体验的初衷是相反的,毕竟扫码下载并不方便。但是,另一方面,你到底是要照顾那些连扫码都不愿意扫的人们的体验,还是要照顾那些愿意下载你的 APP、与你有深度互动的人们的体验? 我更倾向于服务好后者,因为这些人对我们有承诺,我们也必须对他们有所承诺。礼尚往来,这是人性。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上海车展,在那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我们更是搭建了一个几十平米的亲子中心。这也是上海车展历史上第一次有汽车品牌搭建的亲子中心。我们邀请了很好的幼教老师入驻,也照顾了当时加起来差不多一两百位的小朋友。我们还真不是为了展示什么概念。而是我们相信,看到亲子中心的观众,哪怕他没有带自己的小孩到现场,也能感受到我们这种关爱用户的文化和价值观。 这是刚需吗?在车展期间,看车是刚需,吃饭方便是刚需,但亲子中心一定不是。但我们觉得这是有意义的。 所以,所谓用户体验的创新,应该在痛点以外跟感性体验相关的细枝末节去着力。痛点是每个人都很容易想到的,但这种情感体验的细节,其想象力是非常难被穷尽的,这就是真正变革的机会。 而去做好这件事,首先,要做的是清空自己。不要考虑能不能挣钱,技术如何变化,对标什么企业。这些都是你未来要去解决的问题,而在此之前,你要创新,首先要切换到用户视角。 所有伟大的创新、伟大用户体验的变革都不是从商业模式出发的。你只要真正能变革这个行业的用户体验,能够获得用户,就一定会有商业模式。 重构用户体验 我们将汽车的用户体验分成四大方面,大体上就是我们对用户变革方向的一个思考。车(Car):车必须做好,地基必须打牢。 汽车服务(Service):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给用户超越期待的体验。 数字触点(Digitaltouchpoint):在每一个 Digital Touchpoint 都做到既方便使用,又代表品味追求。 汽车以外的生活(Beyond the car):用户买了我们的车,就加入了一个愉快俱乐部的门票。哪怕你一年只开我们的车 1000 公里,也愿意拥有我们的车。 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高性能、品质好的车,这是必须的,这就是地基。但这不是变革方向,只做好车的人很多,不缺你一个。 车的颜色漂不漂亮,内饰材质如何,包括我刚才提到的「 女王座驾」。这些都是可以靠技术提升的「 装修」。我们真正的创新应该集中在哪里?技术创新带来的强关联的情感体验,这是我们需要对用户体验重点重构的部分。 实际上,在我所罗列的用户体验地图中,我认为最重要的「Touchpoint」 环节,就是车以外的生活。 我们所有的用户奖励体系、回馈体系、移动 APP 等,都是基于新技术实现了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我们对用户奖励、回馈体系有许多设想,比如为什么不能由我们来为买了蔚来汽车的车友组织些活动呢? 用 APP 请车友投票,请他们喜欢的巨星来开个演唱会?这些例子是很小的事情,并不是刚需,也不是痛点。但这背后代表什么呢?代表你这个品牌对用户的一种尊重和认可。 又比如,我们的用户中心,不叫「 用户体验中心」,去掉了「 体验」 两个字。 用户体验中心,是给没买你的车的人用的,去体验、了解一下你的车。而用户中心,是给买了你的车用的。这两者有很大区别。我一直认为,汽车公司应该对买了车的人更好。 因此,用户中心,只用很小的面积做展示厅,其余更大的部分,营造的是让用户觉得方便和自豪的「 城市绿洲」,是让他可以见朋友、做交流的地方。 在这方面的体验,我们与其他汽车公司相比,是碾压式的。 现在的汽车公司,其实尚未对用户的整体体验负责。汽车公司把车生产出来以后,就给到 4S 店,用户从此被扔进汪洋大海——自己找保险公司,找 4S 店修理,做很多自己不擅长的事。 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这是一百多年前形成的规矩。想象一下,如果你今天在电商网站上买东西,却需要自己去银行柜台汇款,去邮政去包裹,电商的维修中心换货,用户会体验好吗?但现在汽车行业就是这样。我们希望变革这一切,我们希望重塑行业。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揭秘:百度的高精度地图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 Aug 31, 2017 333

坐在一辆不到 8 万块钱的自主品牌小型 SUV 江淮瑞风 S3 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如何做到回头率百分之百? 当然不会是「在车屁股上栓只鸡」这么接地气的答案。实际上换来这种高回头率的代价可能很大,比如,把它改装成一辆高精度地图采集车。 这个方法亲测可用,因为当我坐在百度的高精度地图采集车里,以 60km/h 的速度行驶在上海外环高速的时候,旁边那些车里的司机和乘客,都在以一种非常奇特的眼神往我们车上看。 只怪它太显眼了: 这些瑞风 S3,由江淮汽车向百度公司交付,共计 32 台,交付后由百度改装成图上的样子,用于进行高精度地图的采集。为此,双方还在百度上海研发中心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交车仪式。 江淮是百度 Apollo 自动驾驶计划的首批合作伙伴之一,虽然这次的仪式看起来只是「百度向江淮订购了一批车辆」或者「江淮向百度捐赠了一批车辆」,但是百度和江淮方面都表示,在 Apollo 计划里,双方将会深入合作。而根据江淮的计划,他们希望在 2019 年下半年推出自动驾驶量产车型,并且在 2020 年实现 L3 的商业化运营,以及在 2025 年实现 L4 级别自动驾驶,目前看起来,要完成这些计划,百度 Apollo 平台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事实上, 按照双方的说法,江淮推出的自动驾驶量产车型,会是 Apollo 计划开放以来的首个高精地图自动驾驶量产落地项目。 而之所以选择在上海的百度研发中心进行这个交车仪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是百度高精度地图在全国采集、生产的三个基地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北京和广东顺德。 其实在我看来,「交车」本不是一件大事,但是百度为此营造「仪式感」的原因,还是他们想对外展示自己在高精度地图方面的所作所为。顺便提一句:也是在这个月,百度的友商高德在北京宣布和千寻位置达成「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的战略合作,目标之一当然也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我们还是先把友商之间的明争暗战放一边,我更感兴趣的是,所谓的「高精度地图」,到底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百度高精度地图的生产流程 百度把高精度地图制作分为「外业」和「内业」两部分,共三个步骤,分别是外采、后台数据化处理、人工验证以及发布。 简单地说,就是外出采集+后期处理,这和拍电影有点儿类似,前期的拍摄和后期的剪辑配合起来,才能最终生成一部能看的电影。 百度目前的高精度地图以满足 L3 级别自动驾驶的要求为标准,所以采集的道路场景以高速公路为主。算上这次交付的 32 台采集车,百度地图的采集车队总量为 288 台,其中具备高精度地图采集能力的车辆约 40 多台。 百度高精度地图负责人马常杰告诉 GeekCar,百度的高精度地图采集车,单车设备成本在 100 万人民币左右,硬件选型和采集系统都是由百度自行设计开发。 根据我们的观察,整套采集车在采集设备上包括以下几部分: 1. 由 Velodyne 提供的 32 线激光雷达,负责采集点云数据。激光雷达在车顶呈一定角度放置,为的是尽可能多的采集道路信息而非天空信息 2. 摄像头:负责采集前方道路影像,每秒拍摄 7-10 张照片 3.GPS:负责记录车辆 GPS 轨迹 4.IMU 5. 由三台单反相机+120 度鱼眼镜头组成的 360 度环视影像采集系统 下面分步骤介绍: 1. 采集 而在车内的副驾驶位置,是一台负责控制采集设备的电脑系统,用来让采集员实时监控采集情况。 对于采集员来说,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开着采集车以 60-80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平稳的行驶,每天至少需要采集 150 公里的高精度地图数据。 在驾驶采集车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的确认采集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还得根据天气和环境情况选择不同的摄像头参数预设,但是总体来说,外采工作对于采集员的技术要求并不算非常高。当然,因为设备昂贵,所以他们会比较担心采集车在夜晚的安全问题。 对于这些采集设备来说,让他们处于同一个「坐标系」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所谓的「多传感器标定」。而这些设备综合起来的数据量,一般在一公里 1GB 左右。 马常杰说,这些采集来的数据除了可以用来生产高精度地图,还可以为百度的识别算法提供训练和测试样本。这有助于高精度地图自动化生产能力的提升。 2. 自动融合、识别 采集到的这些每秒 10 帧左右的图像,会由电脑进行自动的识别和融合。简单的说,就是把 GPS、点云、图像等数据叠加到一起,然后进行道路标线、路沿、路牌、交通标志等等道路元素的识别。 另外,诸如同一条道路上下行双向采集之后造成的数据重复问题,也会在这一步里被自动整合,剔除重复内容。 这一步,相当于视频制作里的「粗剪」,只不过,这不是由人工完成的,而是一个自动化步骤。 3. 人工验证、发布 这一步是需要人工完成的,属于内业操作。因为自动化处理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所以得再进行一轮人工验证,相当于视频制作的精剪、输出成片阶段。 在百度上海研发中心,有一些员工就在做高精度地图人工验证的工作。他们需要从云端下载需要验证的路段数据,然后把自动处理之后的高精度地图数据和对应位置的图像信息作比对,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进行更正。比如,如果系统把一个限速牌错误识别成了 60km/h,而实际是 80km/h,这时就需要进行人工修正。 马常杰说,每个员工每天能修正的数据量在 30-50 公里左右。 这些修正后的数据不会保存在本地,而是需要上传到云端。最终的高精度地图成品,也会通过云平台进行下发。 总体来说,百度认为自己在高精度地图领域具备三个优势: 车队规模大& 覆盖广:拥有全国最大的高精度地图采集车队,覆盖 30 万公里的全国高速及城市道路 精细化程度高:可以精细刻画上百种道路要素和属性 生产效率高:自动化处理程度达到 90%+ 为什么百度要着重宣传高精度地图? 自从 Apollo 计划发布以来,围绕它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问题,就有不少的讨论。不少人的疑问都是:百度说了那么多,但是 Apollo 计划实际执行起来到底怎么玩? 通过和江淮合作,我们能得出一个信息:在 Apollo 计划实际落地的过程中,高精度地图会扮演重要的角色。通用的 Super Cruise 就是利用高精度地图实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的一个典型案例,类似的方案,相信也会被其他的整车厂所效仿,如果国内的自主品牌们都选择这条路径去走,那么对于百度、高德、四维图新这些图商们来说,就是一个相当大的利好了。 另一个层面上,百度把高精度地图看做是是 Apollo 云端服务的核心数据,这个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 继续阅读

纯电动 MINI 真的要来了,预计 2019 年量产

· Aug 31, 2017 333

就在昨天,MINI 发布了纯电动车型 MINI Electric Concept 的官图,新车将在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至于量产版车型,预计需要等到 2019 年。 从外形来看,这款纯电动 MINI 的整体造型与三门版 MINI COOPER 接近,依然使用了家族设计基因。只不过 MINI Electric Concept 的前脸为封闭式设计,黄色装饰条上还有「e」 字标识。另外,前大灯灯组造型也更改为了「 字母 e」 形状。 除了前脸之外,这辆新车的后视镜以及车顶也使用了柠檬黄色调,其中车顶还为渐进色设计。MINI Electric Concept 上最夸张的部分当属轮毂,19 英寸非对称式设计风格辨识度很高,四幅轮毂当中有一幅与「MINI」 车标连为一体。MINI 自己透露,这套轮毂在设计制造过程当中用到了 3D 打印技术。 而到了车尾部分,最值得说说的就是「 米字旗」 尾灯。除了形状类似之外,红色灯组的颜色也与英国国旗接近,搭配上透明灯罩后,视觉效果让人误以为穿越到了未来。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动力环节,官方给出的说法是,MINI Electric Concept 将会与宝马 i3 共享动力总成,至于是不是新款 i3 他们则没有透露。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一名大众集团高管的犯罪之路:入狱 3 年,罚款 20 万美金

· Aug 31, 2017 333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 63 岁的 James Liang 再在大众集团干几年就能完美退休了,然后每月领着高额的退休金过上随心所欲的生活。 不过,从 2016 年 9 月开始,一切都变了:大众「 排放门」 事件被曝光,大众集团 CEO 文德恩辞职。现在提起排放门这件事,我都懒得再去计算大众集团一共被罚了多少钱,被多少国家追责了。 我猜,James Liang 当时一定慌了,因为他在大众集团工作了 33 年,是大众排放门事件真正的「 始作俑者」,属于排放门事件漩涡中心的中心。 最近,我们拿到了美国联邦法院公布的一份资料,得以揭晓 Liang 走向犯罪道路的始末。 James Liang 是个德国人,他从 1983 年到 2008 年在德国大众集团的大本营沃尔夫斯堡工作,从事的正是柴油机研发工作。(从名字和长相看,可能是个亚裔…)2006 年,大众内部代号为「US’ 07」 的项目启动,目的是为了研发 EA189 柴油机。这也是 Liang「 黑化」 的开始。在项目进行一段时间后,Liang 意识到依靠他们的技术,远远不能达到客户需求和环保法规要求,更别提更严苛的美国排放法规了。 排放不达标,车就不能卖。于是,Liang 打算作弊。他也很清楚,采用作弊手段是违法行为,不过他还是打算冒险。 办法就是在发动机内植入作弊代码,当侦测到正在检测尾气排放时,发动机进入另一种工作模式,以牺牲动力换取排放达标。 2008 年,Liang 和同事们大功告成,作弊装置研发成功,足以骗过美国 EPA 的检测。代价就是:在用户平时使用中,即「 不作弊模式」 下,氮氧化物排放超标 40 倍。 同年 5 月,Liang 被大众集团调往美国,于是他携家带口,来到美利坚土地,担任大众美国柴油机部门的主管。Liang 的主要职责包括:柴油机申报和认证、测试以及质保问题。 在向美国 EPA 和加州空气委员会申报新柴油车型的过程中,Liang 向这两个部门的人详解了大众的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丝毫不提作弊装置的事。(说话真是一门艺术…)如 Liang 所愿,「 作弊柴油机」 顺利通过排放检测,搭载在大众旗下 2009 款一系列车型上。 2013 年,Liang 在准备一次排放测试时,Liang 在给同事的邮件中写道:「 如果这次顺利通过测试,说明这项(作弊)功能真是滴水不漏!」 与此同时,大众花在保修上的钱越来越多,因为一些排放系统部件故障率激增。Liang 的一些同事认为,这和作弊装置有关,因为车在低速时有时会自动进入「 作弊模式」。 2014 年,大众开始给这些柴油车的发动机 ECU 做升级,并欺骗消费者说只是正常的升级。实际上,Liang 的团队是为了更新作弊装置。 同年,加州的监管部门就发现大众的车在实验室内和在开放道路上,测得的排放数据相差非常之大。为此,Liang 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系列讨论。 一位德国同事说:「 关键是要有创造力,才有可能帮得上忙。」 不过,Liang 的团队依然没有想出好的接口。 「 我们依然没有好的解释!!!!!」,从连用 5 个感叹号可以看出大家的绝望…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大众及其子品牌的柴油车广受欢迎→被曝光作弊→召回→罚款… 在一份已公开的文件中,显示美国联邦法院可能会判处 Liang 以最高 5 年监禁、最高 25 万美元罚款或 2 倍非法所得。 最终,Liang 被判处 40 个月监禁,20 万美金罚款。至此,大众排放门算是告一段落。 Liang,已经为自己的作弊事件付出了代价,他也成为为数不多的因为工作本身而被处罚的车企高管。在此之前,通用的「 点火门」 事件、丰田的刹车踏板失灵事件,都没有让车企任何一位高管成为「 罪人」。 Liang,也算是为「 生产事故」 进监狱的车企高管代表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