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供应商如何应对汽车创新?德尔福的答案是「分拆」

· Sep 29, 2017

汽车行业日新月异,创新的大潮不可阻挡,而对于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来说,考验的是他们的思维前瞻性、创新能力,以及执行力。 在这其中,一级供应商是推动汽车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也就尤其需要这样的创新力和行动力。但是他们面对的问题是,以前的业务范围大多集中在传统汽车零部件层面,要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和需求,就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转型。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例如博世这样的公司,一直在汽车科技前沿领域有所行动,甚至还在中国创立孵化器来扶持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公司,而另一家非常重量级的 Tier 1 德尔福,变化的更为彻底:他们把公司进行了拆分! 事实上,今年 5 月就有德尔福将要拆分的新闻传出。而在 9 月 28 日,他们正式公布了拆分之后的两家公司的命名分。他们分别是「Aptiv(安波福)」 和「 德尔福科技」。 在 2018 年 1 月的拉斯维加斯 CES 上,这两家公司会同时亮相,并且揭晓各自新的品牌形象。根据他们的预计,拆分计划会在明年 3 月底前完成,新公司的命名随后也将正式生效。 拆分之后,两家公司如何分工? 关于拆分公司这件事,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一定是两家拆分公司今后各自负责什么业务。 德尔福给出的规划如下: Aptiv(安波福):由原来的电子与安全和电子/电气架构业务板块组成,将聚焦于加速推动主动安全、自动驾驶、提升驾乘体验和互联服务等领域的商业化进程,并提供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软件、先进的计算平台和网络架构等车辆的「 大脑」 和「 神经」。 德尔福科技:即原来的德尔福动力总成业务部。这家公司将专注于通过内燃技术、软件和控制、以及电气化来为汽车提供更加先进的推进系统。之所以名字里还带「德尔福」,是因为他们想更好地发挥「 德尔福」 这个品牌在 OEM 和售后市场的历史优势。 简单的说,Aptiv 将主要聚焦于汽车前沿创新领域,包括高级驾驶辅助、自动驾驶、车载互联等等,这里面不仅仅是硬件业务,更重要的其实在于软件、服务等新业务。 至于「德尔福科技」,事实上德尔福的动力总成业务一直相当重要,尽管汽车科技滚滚向前,但是那些看似「传统」的业务,仍然不能忽视,因此独立成一家公司也理所应当。 为何拆分? 说完了两家拆分公司的业务规划,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德尔福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 1、发力自动驾驶 现在谁都知道自动驾驶对未来无比重要,对于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积累的德尔福来说,怎么让自己的自动驾驶研发和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呢?从这次拆分,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去年 8 月,德尔福宣布与 Mobileye 达成合作,两家公司在当时打算共同研发 L4-L5 标准的自动驾驶全套解决方案。而在今年年初的 CES 上,两家公司还带来了他们合作研发的自动驾驶平台「CSLP」 。根据德尔福的规划,他们预计 CSLP 平台会在 2019 年搭载在量产车上。 今年 5 月份,德尔福直接宣布加入到由宝马、英特尔、Mobileye 组建的自动驾驶阵营当中,他们为宝马提供了一套自主开发的原型计算平台。另外,德尔福还与英特尔和 Mobileye 在视觉领域、传感器以及高性能计算平台方面进行共同研发。 而在上周,他们则与黑莓达成了合作,准备将黑莓的 QNX 系统用于自己的 CSLP 平台当中。 之所以提到这些,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与其他供应商相比,德尔福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丝毫不落下风,甚至还拥有一些领先优势。除了以上合作之外,他们对于自动驾驶软件公司 Ottomatika、固态激光雷达公司 Quanergy 等初创企业也进行过收购或投资。 选择在此时拆分出「Aptiv」 表明了德尔福想要深耕自动驾驶的决心,另外,这家新公司所负责的业务今后也将成为核心增长点,为德尔福完成业务转型提前做好铺垫。所以,今后当大家再看到德尔福有关于自动驾驶的新闻时,很有可能就是出现的就是「Aptiv」 的名字。 2、从资本市场获取更好的反馈 根据德尔福的计划,两家拆分公司今后还将各自独立上市,其中 Aptiv (安波福) 将采用「APTV」 作为交易代码,「 德尔福科技」 的交易代码则为「DLPH」。看到这里,我们似乎也明白了一些事情,德尔福选择将自己拆分为两家公司似乎也是为了获取更好的资本反馈,同时使投资者利益最大化。毕竟新兴业务在快速增长而传统业务的增长态势却放缓,拆分为两家公司后,Aptiv (安波福) 在市值方面并不会受到「 德尔福科技」 的打扰,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也减小了很多阻力。 另外,Aptiv (安波福) 与「 德尔福科技」 成立后,其他公司在寻求合作方面也会变得更加容易。不再需要像过去一样与德尔福集团达成合作,仅仅根据各自需求直接做出决定即可,这样一来,两家拆分公司与外界达成合作的效率也会进一步提升。 3、两家公司更有利于塑造不同的企业形象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德尔福将公司一分为二也为其他供应商做了一个示范。面对汽车产业科技化的趋势,同时拆分出两家公司对塑造企业形象更加有利,一家公司可以维持科技形象,而另外一家公司则可以继续在传统汽车领域拓展业务。两家公司在满足不同市场的同时,互相并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这也是差分化战略的体现。 面对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持续火热,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也开始意识到,除了产品层面之外,他们必须在战略层面上也进行创新思考。 如果说对「 德尔福拆分事件」 做一个总结的话,我想应该这样理解,面对汽车产业即将转型的特殊时间点,德尔福选择用最优资源分配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因此,在战略层面上及时作出调整也就成为了必然,至于拆分公司能否实现「1+1>2」 的效果,恐怕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从供应商战略层面上来讲,德尔福拆分公司这件事也将成为一个里程碑。某种程度上,他们这一次推动了其他供应商巨头展开更多思考。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马斯克惊艳发布「星际物种」计划全景图:在 2024 年殖民火星之前,先建立月球基地,顺便干掉传统航空业

· Sep 29, 2017 333

文章来源:DeepTech 深科技 今天中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Adelaide)召开的国际宇航大会(IAC)上,SpaceX 公司 CEO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发表了主题为 「Making Life Multiplanetary」(成为星际物种)的演讲,详细介绍了其「 重大升级」 后的火星移民计划。  图丨马斯克演讲 早在一年前墨西哥举行的国际宇航会议上,马斯克就发布过其疯狂的「 火星殖民计划」,但经过一年时间的沉淀,该项目的一些细节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用马斯克自己的话来讲就是「 重大改进和一些意想不到的应用」。 演讲伊始,马斯克就提到了前往火星的经费的解决问题,他说道 「 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买单,去年的演讲我们就提到这个问题,我们想通过 kickstarter 什么的来筹钱,但都不成功(笑)」。 毋容置疑,这一最为现实的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了马斯克的正视,而解决办法就是缩小原计划 ITS 的尺寸以及改变前往火星的先后顺序,将更为容易实现的重返月球置于首要考虑的目标。 图丨公布的新款液氧储罐参数,室压较之前有所下降,材质也改成了碳纤维 图丨模拟 40 秒火星着陆的引擎测试 图丨 SpaceX 引以为傲的反推技术,已经成功着陆 16 次 图丨 SpaceX 历年发射次数 就像苹果公司每次发布会必提乔布斯一样,这一次马斯克也开始打起了情怀牌,细数公司成长经历。 图丨 SpaceX 的第一款产品猎鹰一号火箭 图丨猎鹰家族对比,迷你版 ITS 确定直径 9 米,高度 106 米 图丨修改后的 ITS 有 31 台猛禽发动机 图丨火星飞船新参数 图丨飞船透视图 图丨燃料仓 图丨中间两个小引擎用来着陆,其实只需要使用一个,另一个是备用着陆引擎 图丨飞船舱室细节,依旧计划搭载 100 名左右的乘客 图丨升级后的 ITS(BFR)参与全球火箭对比(注意:马斯克将图中长征 5 号搞错)图丨从体积上来看,升级后的 ITS(BFR)是最大的,但论发射成本,BFR 却是最低的,这和商用客机是一个道理。 图丨飞船渲染图 为了进一步增加 ITS 的适用性,其也将承担类似空间站补给、前往月球等任务。 图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虽然马斯克自己也认为看上去非常奇怪……)图丨前往月球路线图 图丨前往火星流程图 马斯克承诺会在 2022 年之前实现至少两次货船火星登陆,2024 年实现货运+载人登陆。2 艘载人飞船将第一批人送上火星,2 艘货船负责运送补给品,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火星殖民地。 图丨火星基地细节 图丨火星基地概念图 最后,马斯克还是放出了一个大招,他讲到,「 如果飞船能把人送上火星,为什么不把它也用于地球交通呢?」,这么一讲,以最高 27000 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来算, 把乘客从纽约送到上海只需要 30 分钟,即便是送到地球上的任何角落,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开源节流筹备经费  从这场演讲可以看出,迷你版 ITS 为马斯克移民火星的野心解决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 筹备经费 。人们对马斯克去年设计最大的质疑是研发成本和时间规划的可实现性。 虽然在成本方面,SpaceX 无疑是业内佼佼者,但 ITS 这样的巨型火箭需要数十亿美元的研发经费。 另外,马斯克声称 SpaceX 最早在 2024 年就能运送第一批火星移民,但公司目前只有 5% 的资源投入到该项目中。 图丨马斯克在 Twitter 中透露经费问题 减小 ITS 的尺寸无疑有助于降低成本,因为从长远来看,迷你版 ITS 会更便宜。如果具有多种用途,除了登陆火星,ITS 还有更好的商业前景,它发射会更加频繁,能吸引更多客户,很多公司都会对其有需求。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为火箭研发成本减轻负担。 马斯克本人也越来越重视经费的问题,今年 7 月份他在华盛顿举办的国际空间站研究与发展会议(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nference)上说。「 如果我们缩小 ITS 的尺寸,让它既能完成火星任务,又能执行常规卫星发射任务,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常规业务的利润为火星任务买单。」 迷你版 ITS 运输系统 其实早在今年夏季,马斯克就已经透露了该项目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当时的描述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运送火星宇航员的飞船尺寸有所缩减,。同时飞船被修改后将适用于执行近地轨道的任务。他还在 Twitter 上发文称,减小火箭直径的做法还能让它们适应目前的 SpaceX 工厂的规模。 去年发布的 ITS 火箭的助推器和飞船加起来高度超过 400 英尺(122 米),比 NASA 登月用的土星 5 号火箭(Saturn V)还要高。另外,ITS 直径近 40 英尺(12.2 米),底部更有多达 42 个发动机,一次最高可以搭载 100 人。 火箭如果按计划建造,ITS 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 也正因其体型巨大,马斯克在去年正式公布 ITS 前一直称其为 BFR(Big Fucking Rocket)(至今 BFR 的称号盛名未减)。 … 继续阅读

丰田、马自达、电装联手成立新公司,想在电动车领域发力

· Sep 29, 2017 333

虽然,在最近二十年来,丰田一直都是混合动力领域的先锋,但它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Prius Prime 纯电续航里程只有 22 英里,大约只有雪佛兰 Volt 的一半。 在这场电动车竞赛中,他们已经有些落后。为了赶上以前的合作伙伴特斯拉的脚步,最近,马自达、丰田和日本电装公司联手,共同成立了一家名为 EV C.A. Spirit 的合资公司,致力于开发电动汽车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对汽车排放量提高了要求,电动车的需求迅速上升。本次马自达和丰田的合作,主要原因是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以及各个国家相继推出的燃油车禁售令。所以,他们想到了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通过资源整合来开发电动车。 在这家新成立的公司里,丰田占有 90%的股份,马自达和电装分别占有 5%的股份。新公司生产的车辆将使用丰田的模块化平台架构,用于普锐斯和 2018 凯美瑞等车型。而电装是日本第一大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它为 EV C.A. Spirit 提供的汽车零配件,将适用于微型车、SUV 到小型卡车等大部分车型。 这次丰田、马自达和电装联手成立的公司表现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捷豹路虎想把汽车变成「移动天气站」

· Sep 29, 2017 333

虽然现在的天气预报已经很准确了,但是,在雨中驾驶难免还是存在危险。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现在,有很多汽车都可以根据天气状况自动做出调整。比如打开自动雨刷、控制车内温度、点亮照明。但不足的是,它们只有在天气发生变化后才能做出反应。 捷豹路虎提出了一个想法,可不可以把车变成一个移动气象站?这样可以在天气变化发生之前作出预测,车辆就会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在天气发生变化前做好调整,确保驾驶过程的安全。所以他们对可预测天气的装置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改进。 最近,捷豹路虎公司发明的车载天气预测系统亮相了。车辆能够根据外部环境自动调整运行状态,预测天气优势。它的准确性甚至能超过预测员,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关注当地情况,更好的预测天气。 车辆采用了一套带有气压、湿度和光学传感器的设备,帮助车辆在路途中预测天气环境,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车辆可以根据天气的冷热来增加车内温度或者打开空调。而且它的牵引力控制系统和挡风玻璃雨刷等安全装置也可以自动调整,保证车辆能应对天气变化。 公司也在专利书中公开了具体的技术细节:「 车辆可以预测到一种甚至多种天气状况的可能性。比如在特定时间段,在五分钟内,车辆可以对未来的将于做出判断,自动关掉窗户和天窗。」 专利中还写道,车辆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当地的路况天气,比全国天气预报系统更有优势,不存在空间和时间局限。GPS 信息可以判断沿路是否会发生天气变化,比如,穿越山区时,气温可能会下降,车辆也会有相应的调整。 而且,车辆还对天气装置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车窗采用了电致变色玻璃,在遇到太阳强光照射时可以变暗,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这个系统还提高了防抱死刹车系统在潮湿环境下的灵敏度,保证了车辆在湿滑路面行驶时的安全;自动紧急制动延长了与前方车辆间的距离;光传感器在夜晚会自动开启汽车前灯;车载摄像头可以观察云层变化;发动机内的空气流量传感器会探测外界气压变化;在预测到天气变暖时,发动机冷却剂的流速也会改变。 皇家汽车俱乐部 (RAC) 的首席工程师 David Bizley 表示:「 这项技术对于驾驶者来说意义重大。车辆传感器可以收集气压、湿度和环境温度信息,然后会对信息进行加工,来对天气变化做出预测。在降雨前关闭车窗或车顶对车辆进行保护,还可设置辅助驾驶系统参数,确保驾驶过程的安全。」 但是,即使采用最精良的气候模拟系统,精准的天气预测也存在一定难度。这项新技术到底表现如何,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观察。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