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和金龙客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准备在 2018 年量产商用无人驾驶巴士

· Oct 17, 2017 333

2017 年 10 月 17 日,百度与金龙客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于 2018 年实现商用级无人驾驶微循环车的小规模量产及试运营。 在签约仪式上,金龙客车第二代无人驾驶微循环车也随之揭晓。这款车致力于解决公共交通未覆盖的「 最后一公里」 的出行问题。它由百度和金龙合作研发,可以实现特定场景下的完全无人驾驶,并计划在 2018 年 7 月底实现小规模量产及试运营。这也将成为国内首款量产的无人驾驶巴士。(百度董事会副主席、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与金龙客车董事长谢思瑜)在这台车上,Apollo 平台除了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之外,还渗透到了整车设计的全过程中,包括整体车辆外观和内饰设计、人车交互系统的整体设计、特定场景需求架构设计以及微循环车特定的自动驾驶系统设计等环节。(百度与金龙客车联合打造的无人驾驶微循环车)其实在此之前,Apollo 平台就和金龙客车达成过深度合作伙伴关系。金龙客车是 Apollo 首批生态合作伙伴,也是首个加入 Apollo 生态的客车企业。早在今年 4 月初 Apollo 计划发布时,金龙客车就同百度建立了联系,并于 6 月份双方正式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而在这次签约仪式上,双方还表示,将推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项目,并根据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的发展和要求,适时的推动自动驾驶在中国的示范运营。 在百度董事会副主席、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看来,商用汽车将是自动驾驶技术率先商业量产的产品。「Apollo 平台和金龙客车携手合作,通过双方各自在人工智能和车辆制造方面的突出优势,不仅可以创造丰厚的商业价值,还能改善历史已久的中国交通问题。」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建立零排放区,英国牛津「可能」不让开燃油车了…

· Oct 17, 2017 333

牛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大学城,世界闻名的牛津大学是我一直向往的学府。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牛津大学,是牛津最近为了治理空气污染放出的大招——建立世界首个「 零排放区」。 英国皇家医学院和皇家儿科与儿童保健学院在 2016 年的报告中显示,英国每年有超过 4 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尽管现在牛津的 NO2 水平下降了 36.9%,但是,市中心的某些地区仍然受到了高度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牛津市议会和牛津郡郡议会的联合提案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计划:到 2020 年,牛津将在市区的某些街道上禁止燃油动力出租车、汽车、轻型商用车和公共汽车。随着计划的推进,到 2035 年,电动车将覆盖市区全部的车辆类型。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进市区,只能驾驶电动车。 为了落实这一计划,政府已经批准了 50 万英镑的资金,这些钱将用来给电动出租车安装充电桩。另外还有 80 万英镑的补助,将用来给居民安装 100 个电动车充电桩。 牛津这么做,践行了绿色环保理念,减少了空气污染带给我们的危害。但是,想要在一些中心地区建立「 零排放区」 可能还有些困难,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换一辆电动车。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来给你介绍一下,这辆车就是年轻人的第一台 Jeep

· Oct 17, 2017 333

如果让 Jeep 去做一台小型 SUV,会是什么样?答案就是自由侠。随着这辆车在路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也越来越好奇:开一辆自由侠是种怎样的体验? 通过一周试驾,先说我的结论:自由侠在外观、细节以及精神层面确实能给你很大的满足感,但是整车在智能化、驾驶感受方面离我个人的标准还有点儿远。 Jeep 经典元素:O|||||||O 多图预警,因为,这车上的小细节实在太多。 Jeep 这个经典的简化标识,在自由侠上我至少发现这么几处: 内后视镜区域: 车门板音响面罩: 座椅上: 随车手册包: 储物空间的防滑垫有等高线地图,谁能猜出来这是哪儿? 牧马人前挡风玻璃上的这个经典细节,在自由侠上也有: 这些东西大概就是所谓的「情怀」,就像 ThinkPad 的小红点一样。 但是,在一周时间里,坐上这辆车的同事、朋友,上车的第一句话聊的都是颜色。有人一时难以接受这么骚的颜色,有人就心安理得。我倒觉得对于这么一辆车来说颜色必须骚。 而且自由侠可供选择的颜色,在 Jeep 的全线车型里是最接近牧马人的。这可能是一个让人把它和更高端产品联系起来的途径。 不过,从各种评测视频的弹幕上来看,吃瓜群众对它的外观是毁誉参半。 其中有一条弹幕我觉得说的有点儿偏激,但是也不算过分:如果你没爱上自由侠的外观,那么你还是别看这车了,因为外观是它最大的亮点。 我开了一辆养生车? 那么其他方面到底表现怎么样呢? 先说驾驶体验。 国产之后的自由侠有三种动力搭配,分别是 1.4T+6MT、1.4T+7 速双离合,以及 2.0 自吸+9AT+适时四驱,去掉了国外的 2.4 自吸版本。我拿到的就是 2.0+9AT 的试驾车,155 匹马力输出,比 1.4T 多了 5 马力,带适时四驱。 这个动力搭配和参数非常养生,实际开起来也是这种感觉。市区中低速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顿挫感,而相对来说,在快速路、高速路上开起来会更舒服和顺畅一些。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开快车、喜欢激烈驾驶的人,那么自由侠显然不太适合。 后来我又找了一台某共享用车平台的自由侠 1.4T 车型开了开,加速感觉确实要比 2.0 自吸更好,油耗也会更低一些,但是双离合变速箱也确实不怎么给力。 所以对于这么一台养生车来说,我更愿意选择 2.0 的版本,毕竟还带四驱系统,可以极大拓展这辆车的应用场景。在我看来,自由侠这种车,本来就不应该被困在城市里。况且,它在驾驶层面的种种特性,其实是和城市中低速用车场景的需求相矛盾的。 自由侠够「聪明」吗? 比起驾驶层面的东西,智能化、人机交互体验是我们更关注的点,但这又恰恰不是 Jeep 品牌所擅长的。总的来说,虽然我拿到的这辆自由侠属于整个车系里配置比较高的版本,但算不上「聪明」。 智能驾驶层面,自由侠没有现在热门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类似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盲区提醒这种功能全部缺席。从这个角度你也能看明白,自由侠并不是那种主打智能牌的车。当然这一方面是定位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成本考虑,没有配备完全正常。但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目前明显呈现出从高端车型逐渐下放的趋势,没有这个可能会失去一些目标用户。 再说自由侠的人机交互。这辆车沿袭了 Jeep 品牌的一些 HMI 交互逻辑和方式。比如,一握住方向盘,我就不自觉的用双手食指去摸盘幅背面,还好,那两个熟悉的按键还在……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方向盘多功能按键」,用来控制多媒体、音量等功能,Jeep 另辟蹊径采用了一种反常规设计。学习成本较高,但是使用成本较低。 至于中控触屏,在以大为美的今天,它的尺寸不算大,只有 6.5 英寸,整体风格偏粗犷,界面不炫酷,不具备联网功能。基本功能包括了导航、电话、多媒体等等,能满足基本需求,优点是每个功能模块都有一个实体按键可以直达。 它不带 CarPlay 这样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但是用 USB 接口给 iPhone 充电的速度还算比较快。 车内另一个重要的交互通道是仪表盘液晶屏,它的尺寸够大,而且菜单逻辑也比较清晰,整个菜单共分 8 页,分别用来显示车速、车辆信息、油耗、行程、启停、信息、屏幕设置、设置这几项。但是如果能在这个屏幕上显示导航信息以及音乐信息,做到和中控屏的互动,就更好了。 总体来说,如果用 2017 年的眼光来看自由侠的科技配置和互联功能,那它显然不能得高分。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术业有专攻」。 说到底这是一辆偏感性的车,对于很多人来说,不选择它,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而选择它,却往往不需要什么理由。 这让我想起三年前。 当时我们把一辆 Jeep 牧马人拿给知乎创始人周源进行体验 ,换来的是他对于这台车一番很有禅意的思考,例如,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从社会普遍认知中形成自己对于某款车的认知,但是却往往不去亲身体验,甚至忽视自己的使用场景;以及,对于牧马人这样的车来说,它更适合带你逃离城市去向远方,因此当我们讨论它的时候,其实更多是在讨论人与车、人与自然的关系…… 某种程度上来说,自由侠和牧马人一样,都具备某种「精神属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50 年后,你可能需要一辆这样的「丰田老年代步车」

· Oct 17, 2017 333

不是每辆车都有自己的性格,尤其是一辆刚面世的概念车。当一辆车还没真正进入市场时,一辆车的「 性格」 就要靠车企来赋予了,俗称「 讲故事」。 要说车企中最会为概念车讲故事的,丰田算一个。先来复习一下丰田的上一辆概念车,在今年年初 CES 的时候,丰田带来了 Toyota Concept-愛 i。虽然名字里带个日文,但相信每个中国读者都能感受这辆车的奥义:人性关怀。它能感知你的情绪,伴你一起成长。 除了车之外,丰田还推出过人类辅助机器人,帮助人类料理日常生活,比如端茶倒水。 主打人性关怀的丰田这么做不是没有道理,想象一下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日本,老人要买菜一出门就能坐上智能汽车,回家有机器人端茶倒水,总比孤独终老要好。 然而有「 愛」 还不够,丰田已经为你预想到了你坐轮椅那天怎么出门。真是应了那句话:一日丰田,终生丰田。 下面这两款车,是丰田准备参加月末东京车展的,先睹为快。 Toyota Concept-i Ride 专门为残障人士打造,电动鸥翼门设计,适合搬进搬出轮椅,在座椅后方有足够大的空间存放一个折叠起来的轮椅。 这辆车没有方向盘或油门/刹车踏板,而是用一个遥杆来控制车辆,中控位置是一个大屏。理论上,只要你手还能动,就能开车… 车内有两个座椅,副驾座椅可以收起来,驾驶位可以移动至中间。说实话,在中间开车的设定有点像老年代步车了… 和「 愛」 概念车一样,Toyota Concept-i Ride 也有自动驾驶功能,官方特别提出它有自动泊车功能。同样,这辆车也内置了丰田的 AI,在你驾驶和使用它的过程中,车会不断了解你的个人喜好、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喜欢去的地点等等积累信息和数据,同时会时刻关注到你的情绪,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车成为你的生活伙伴。 意外的是,丰田提前公布了这辆车的具体参数:长 2.5 米、宽 1.3 米、高 1.5 米,轴距为 1.8 米,续航在 100-150 公里之间。 至于性能,就别指望有多强了,这也不是重点,毕竟是老年人专属。不过这辆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会让我想起车和家的 SEV,即使现在 SEV 照片还带着伪装: Toyota Concept-i Walk 是一个解决最后 1 公里出行的「 三轮车」,车身长度可以在 50cm 和 70cm 之间调整以提高稳定性,驾驶位很低以方便用户上下车,续航在 10-20 公里之间。 同样,它也是通过一个遥杆来控制车辆。官方说它有一定的自动驾驶功能,车身自带传感器可以规避一些潜在风险。 最后,总结一下丰田 Concept-i 系列概念车,一共三辆:「Concept-愛 i」 是一辆真正意义上的家用车,主打主流电动车市场,适合所有人使用,代表了丰田未来的造车理念;Concept-i Ride 面向残障人士设计,续航短但非常适用于特殊使用场景;Concept-i Walk 是个人出行工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电气化时代,各大车企纷纷推出概念车表决心,不过当我看到丰田的这三辆车的时候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其他主流车企在这个阶段推出的概念车已经比较接近量产,比如友商本田在法兰克福车展推出 EV 概念车,计划在 2020 年推向欧洲。 更别提欧洲这边的大众 I.D. 系列、宝马 i 系列、奔驰 EQ 系列了,起码它们看起来更像一辆量产车。 相比之下,丰田还在做一些天马行空的设计,颇有理想主义者色彩。 关于电动车,丰田只是说在 2020 年推出首款全新研发的电动车。(之前丰田推出过电动版 RAV4)话说回来,丰田这样做也算「 另辟蹊径」,想想当你年轻时习惯了有车的生活时,等你老了或许会想要一辆「 老年人友好型」 汽车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从 TeslaAP2.0/2.5 运算单元看未来无人驾驶域控制器的设计趋势

· Oct 17, 2017 333

文章来源:新智驾 作者:徐超 李林峰 先看一组图片,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主机厂和无人驾驶新兴团队的标准配置: 杂乱不堪的后备箱  那么通常情况下,这里面会有哪些东西呢?业内通常的标配就是工控电脑(GPU 运算卡、CAN 卡)、UPS 电源/稳压电源、交换机、低压电源分配器、GNSS/IMU 模块、车辆控制单元(通常是 dSPACE MicroAutobox)、散热及冷却机构等。如果采用了一些特定的传感器,则还会有独立的工控机、融合器、接口和电源模块等。再加上互联的线缆、高低压电缆以及 HMI 和调试用的接口,其规模不亚于一个小型企业的机房。 正是因为如此,新悦智行才会设计自己的 WiseADCU,正如 Tesla 的 Autopilot 运算控制单元、Audi 的 zFAS 等等。自动驾驶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必然需要在提升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体积、成本和功耗。当然,NVIDIA 提供了 Drive 系列,NXP 也有 BlueBox,但这些都只是「 开发工具」,而主流零部件供应商则宣布了他们的运算控制单元或者域控制器,对于主机厂来说,也只是黑盒子的存在,而且很有可能会捆绑其底盘电子相关产品。新悦智行的 WiseADCU 则是用开放的软硬件合作模式,为主机厂和无人驾驶团队「 赋能」,使其完全掌握无人驾驶运算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规划和定义能力。 一、NVIDIA Drive PX2 首先分析的是 Drive PX2 AutoChauffeur 开发板,这是 NVIDIA Drive 系列目前公开的最新的一代产品: NVIDIA 的 Drive 系列 虽然基于 Xavier 的下一代 SoC 已经公开,但是依据 N 家的产品节奏,保守估计明年 Q2 才有机会看到车载级的产品和开发板公开发售。 NVIDIA 的 Drive PX2 版本 而在 Drive PX2 中,AutoChauffeur 是一个定义面向 L3 的版本,其运算部分的配置是双 Parker SoC 外加双 MXM3.1 接口的 Pascal 架构独立运算单元,而更低一些的 AutoCruiser 是单颗 Parker SoC,更高一级的 Full Autonomy 是由两个 AutoChauffeur 组成。AutoChauffeur 和 AutoCruiser 都采用了 Infineon 的 TriCore AURIX TC297 作为 ASIL-D 的功能安全控制单元。 Drive PX2 AutoChauffeur 区别 实际上,AutoChauffeur 也有至少两个不同的版本,其区别在于 Parker 之间的互联模式,其中一个采用 Altera 的 Cyclone V FPGA + ARM SoC 和以太网互联,而另一个则是采用了 PLX 的 PEX8724 非透明 PCIe 交换芯片和以太网互联。  Drive PX2 AutoChauffeur 框图 因为手头没有 FPGA 的版本,也没有 FPGA 的实现逻辑,只能分享一下 PEX 版本的情况,简单来说,采用 PEX 的版本,可以将独立的 Pascal GPU 挂在任何一颗 Parker SoC 上,采用 PCIe 4x 互联。 正面  背面 12 … 继续阅读

特斯拉 Model 3 量产瓶颈这锅应该供应商来背,分析师凭什么这么说?

· Oct 17, 2017 333

文章来源:36Kr 作者:GentlemanZ 他曾经以「 如果你能花 9 个月生一个小孩,那么你就可以用 9 个月去完成一条生产线的设计和制造」 来比喻 Model 3 的生产线。 特斯拉 Model 3 的量产瓶颈原因出来了,Oppenheimer 分析师 Colin Rusch 上周与其他投资者会见了特斯拉管理层,官方给到的信息是,量产瓶颈是因为少数供应商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未能及时保证零部件的及时供应。 10 月 3 日,特斯拉公布了 Q3 交付数据,虽然 26150 辆已经创下了特斯拉季度交付数据新高,但只生产了 260 辆 Model 3 依然引发一片哗然。按照生产规划,特斯拉将于 8 月生产 100 辆 Model 3,到 9 月时产能达到 1500 辆。 随后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早期的 Model 3 基于手工组装是产能出现瓶颈的原因之一,特斯拉对此进行了驳斥: 这个报道有着根本性的错误和误导,我们仍然处于量产的起步阶段。但每辆下线的 Model 3 都是生产于 Model 3 专属生产线上。每一条产线都会经历全面安装、启动、开始生产、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这几个阶段。每条 Model 3 制造线的手工组装和自动化生产流程并存,包括 Model S/X 产线都是如此。与《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相反,这并不是什么揭秘,我们一贯承认,特斯拉需要一些时间来调试产线以提升产能。但 Mdoel 3 的生产线或供应链不存在根本性问题,我们有信心解决生产线近期出现的瓶颈。 驳斥了《华尔街日报》,但公众和投资人心里的顾虑没有完全打消。一位媒体老师贴出了一组数据,2012 年 Model S 宣布投产后首季数据是,生产 350 辆,交付 250+辆,而 Model 3 首季生产了 260 辆,交付 220 辆。也就意味着积累了 5 年制造经验的特斯拉,在 Model 3 的产能攀升方面成绩还不如首次采用全铝车身的豪华车型 Model S。要知道,就在两个月前 Musk 还因为 Model 3 提前两周实现量产在 Twitter 庆祝。 到底难在哪里? Oppenheimer 分析师 Colin Rusch 在发给客户的文档中写道:特斯拉表示,Model 3 所有的生产设备已经安装和运行,所有下线的 Model 3 都是通过 Model 3 专属制造线生产的。产能瓶颈是由于少数供应商未能按时交付。他补充说,这些供应商中至少有一个已经被 fired,并被内包取代。 一语成谶。 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很早就点明了供应商存在不确定性,特斯拉 Q2 致股东信中说「(Model 3)生产的最终速度就像木桶效应一样,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但其实特斯拉对自身工厂管理很自信,财报会议上 Musk 直言 Model 3 产能提升的速度取决于交付速度最慢的那个供应商。 他也曾警告 Model 3 供应商必须做到高标准和高效,否则他们就会从供应链中出局。他曾经以「 如果你能花 9 个月生一个小孩,那么你就可以用 9 个月去完成一条生产线的设计和制造」 来比喻 Model 3 的生产线。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