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本土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本田的「新四化」战略终于开始浮出水面

· Dec 14, 2017 333

面对汽车行业快速变革这件事,各家主机厂也都在思考如何制定新的战略来适应变化。电动化、自动化、共享化、互联化这四个趋势已经开始被大多数车企所认可,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本田。 最近,他们举办了一场 2017 Honda 中国媒体大会,同时对外展示了电动车落地、共享用车业务以及 Honda CONNECT 系统的进展。除了大会上发布的一些信息之外,前段时间本田还宣布,他们已经放弃 Waymo 并与商汤科技合作研发自动驾驶方案。结合这些举动,我们能够发现,对于「 新四化」 趋势,本田有一套自己的理解。 明年在中国市场推出纯电动车 对于电动化趋势,本田中国本部长水野泰秀认为,2018 年将是本田电动车的元年,明年他们就会为中国用户推出专属电动车。这款车型会在本田紧凑型 SUV 平台上进行生产,由本田中国与合资公司(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共同研发。尽管本田自己没有透露这款车型的更多具体信息,但很多人已经猜测明年投产的这款车型很有可能就是纯电动版 XRV。对于一些人关心的驾驶乐趣问题,水野泰秀则特意强调, 这款电动车定位于 「SPORT EV」,即便是在电动车时代,他们还会以驾驶乐趣为首要目标。 在电动车这件事上,本田在今年走的是「概念车」路线。年初的 CES 上,本田发布了 NeuV 概念车,车内的一套 AI 系统可以不断收集驾驶员的信息和状态,随后给予反馈和支持。另外,他们还希望,这辆概念车未来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并用于共享用车行业。不过,NeuV 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展示本田对于未来的一些看法。至于量产这件事,现在来看还距离很远。 NeuV 不确定量产没有关系,本田今年在法兰克福车展上还发布了一款名为「Urban EV」的概念车,它是确定会量产的。有意思的是,作为一款纯电动车,Urban EV 既可以充电使用,也能反向为家庭供电,甚至可以在波峰股价时间向电网卖电。 在这次大会上,本田还宣布明年他们会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一款电动两轮车,但是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信息,所以我们也不能确定它到底是一个创新型的个人交通工具,还是电动摩托。 本田之所以要在混合动力之外在中国推进纯电动车落地,理由非常简单,之前大众与江淮、福特与众泰的合作案例告诉我们,双积分政策对于车企的战略推动力度非常大,如果明年政策正式落地,本田一样会受到限制。因此,及时加快电动车落地速度也就成了必然。 放弃 Waymo,与商汤科技合作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方面,本田的一些战略规划实施的并不顺利。去年 12 月,他们与 Waymo 达成合作共同进行无人驾驶测试。按照本田此前的规划,应该会在 2020 年开始销售无人驾驶汽车。而选择与 Waymo 合作,也是考虑可以使用更多路径去实现自动驾驶。 不过真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计划没有变化快。今年 7 月,本田 CEO Takahiro Hachigo 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他们与 Waymo 合作了 7 个月,但项目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于是就在这个月,本田直接宣布,他们与来自中国的商汤科技签订了一份为期 5 年的联合研发协议,两家公司将会共同研发适用于乘用车场景的 L4 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 Waymo 的激光雷达方案不同,商汤科技选择图像识别技术以及视觉算法路线。(商汤科技图像识别演示)按照本田的自动驾驶落地时间表,他们计划在 2020 年让 L3 级别自动驾驶车上路,2025 年推出 L4 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放弃 Waymo 并与商汤合作,不仅仅是由于产品本身的原因,无法按照预定时间表完成技术落地可能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投资东软睿驰落地共享用车业务 除了电动化和自动化之外,对于「 共享化」 趋势,本田也开始加快他们的脚步。这一次的媒体大会上,本田宣布,他们与东软集团旗下的东软睿驰签署合作协议。此前,两家公司曾在电动车技术领域展开过技术合作。而这一次,本田则是向东软睿驰下的汽车共享公司睿驰达投资 6000 万人民币。投资完成后, 东软睿驰持有睿驰达 90%股权,本田中国则持有 10%股权。 在水野泰秀看来,本田拥有汽车、两轮车等多元化移动产品,如果将这些出行产品与共享服务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创造出本田特有的出行服务模式。他们真正想要做的,是实现从所在地、购物中心、观光地点、交通枢纽一直到目的地为止的无缝交通体验。 据我们了解,睿驰达目前拥有一个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平台「 氢氪出行」。而本田想要在中国市场推出共享用车业务,很有可能就是借助氢氪出行来完成。与一些共享用车项目不同,氢氪出行选择先与商业园区、交通枢纽这样的企业用户合作,随后再与 C 端用户建立联系。而这样的商业模式也与本田之前的想法类似,他们希望与睿驰达合作后,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将共享用车服务覆盖国内 80 多个城市,同时将运营车辆规模扩大到 18000 辆。 与阿里、高德共同研发 Honda CONNECT 系统 互联化方面,本田曾在 2015 年与阿里、高德共同研发过 Honda CONNECT 系统,通过车载通讯单元与云端互联,这套系统可以根据实际交通路况提供路线推荐,同时预测到达目的地时间。而在今年的媒体大会上,他们则宣布正在与阿里、高德共同研发全新一代 Honda CONNECT 系统,新系统将会具备在线支付、语音操控等功能。 其实总结本田在「 新四化」 方面的表现时,我们会发现,他们并没有像其他车企那么激进,反而是选择了按部就班的节奏来推进每项业务的落地。另外,涉及到「 新四化」 战略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时,本田终于开始注重与中国本土公司的合作,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商汤科技、东软、阿里、高德等公司的身影出现在了今年的 Honda 中国媒体大会上 。 而这所有的一切也让我想起一句话:最懂本土用户的一定是本土公司。悟透了这个道理,本田的「 新四化」 之路才算开始走上正轨。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这家创业公司想做将卡车电动化的生意,还想卖到特斯拉 semi 的价格

· Dec 14, 2017 333

特斯拉 semi 电动卡车发布之后,订单是一笔接着一笔,现在,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出现了。 Thor 是洛杉矶的一家小型创业公司,在本周,他们推出了一款新的半挂电动卡车原型——Thor ET-One,试图分走特斯拉电动卡车的一些客户。公司表示正在研究如何将普通卡车改造成电动卡车,和车企合作达成共赢。 下面是官方网站上展示的图片: 这款 Thor ET-One 使用了由卡车公司 Navistar 提供的底盘、以及由零部件公司 Dana 提供的重型车轴,并且搭载了 Hydro-Quebec TM4 的电动机,外观还是很酷炫的。 它的续航里程为 100 英里(约 160 公里),最大载重 80000 磅(约 36 吨),初步定价为 15 万美元。最大载重一样,续航里程是特斯拉电动卡车的三分之一,却定了相同的价格,这个公司有什么资本这么定价呢? Thor 公司年仅 25 岁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Dakota·Semler 表示,与普通卡车相比,Thor ET-One 每英里的维护成本可以降低 60%,每英里的燃油成本可以降低 70%,并且可以做到零排放。 另外,自己虽然没有工程背景,但是他们聘请了 Navistar、比亚迪和 Faraday Future 的工程师,专注研究电池技术,来为现有的卡车提供改造成电动车的转换套件。 几个月前,有人在洛杉矶的郊外发现了 Thor ET-One 的原型车在进行测试。公司表示,他们将于 2019 年开始量产车辆,还计划研发另一种 300 英里(482 公里)续航里程的版本,定价 25 万美元(可比特斯拉创始人版本还要贵 5 万美元),并且继续专注于将卡车改造成电动车的研究。 不知道 Thor ET-One 能不能达到 Semler 所说的性能,但是我觉得,拿这辆车和特斯拉 semi 电动卡车竞争,还是挺困难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做机器人颇有心得的本田,又要在 2018 CES 上发布四款全新机器人

· Dec 14, 2017 333

在我看来,日本人好像很热衷于制作机器人。像本田的 ASIMO、索尼的 AIBO 都很出名,很多大学也有设立机器人实验室,就连漫画里也经常出现机器人题材,像高达、阿拉蕾、哆啦 A 梦。记得我童年的终极愿望就是有个机器人朋友,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很遥远了。 本田从 1986 年就开始研发机器人技术,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明年 1 月的消费电子展(CES)上,他们打算给大家展示四款新的概念机器人,分别是伙伴机器人、一对移动机器人和自动越野车机器人。 第一个是微笑伙伴机器人,它可以展现出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设计它可能是因为日本的上班族压力大,自杀率高,这种机器人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让人们感到温暖,在压力面前不那么孤独,非常人性化。 下面这个是椅式移动机器人,有可以控制方向的轮子和用于支撑的扶手和座椅,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人。 然后是多功能货舱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在去年的东京车展上就亮相了,明年 CES 上将看到它的升级版,不知道它会带来什么样的用途。 最后是一款越野车造型的机器人,可以在各种崎岖的路面上移动,主要会用于灾后重建。 这四款机器人目前还都只是概念,本田表示还没有将他们上市的打算。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对机器人开始有些担忧,他们在变得越来越「 聪明」 的同时,真的会永远的「 服从人类」 吗?会不会像「 索菲亚」 一样,有了「 毁灭人类」 的思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本田的这四款可爱的机器人好像很单纯,应该对我们构不成什么威胁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奔驰要在 CES 发布新的车载系统,这次终于用上触摸屏了

· Dec 14, 2017 333

今天的文章有三个关键词——奔驰、车载系统、交互设计。 如果要在现有的奔驰车里找最亮眼的科技要素,双 12.3 寸大屏应该是大部分的首选答案。不管是在内饰设计层面还是人机交互层面,这一代奔驰 S、E 级上面的横向双屏设计,都绝对算得上是标杆产品,为什么这么说?看看有多少人模仿奔驰的路数就知道了,横向双屏成为继特斯拉纵向大屏之后的又一个车载屏幕设计潮流。 很没有悬念的是,奔驰刚刚发布了新一代 G 级的内饰官图,里面也保留了 12.3 寸双屏的设计。(当然,在 G 和 E 的低配车型上,左面的全液晶仪表通常会被机械仪表所替代)上面说到的这几款车都属于中高端产品,在更廉价、更入门的车型上,应该怎么沿袭大屏的卖点呢?前几天发布的新一代 A 级给了我们答案:双屏还是那个双屏,尺寸弄小一点儿就好了。于是大家都惊呼,奔驰的内饰果然又逆天了,A 级都能做成这样……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另一个维度:车载大屏的人机交互。 众所周知,德系厂商对于大屏的人机交互一直持相对保守的态度,当我国人民都纷纷在自主品牌车型上用上触摸屏的时候,奥迪奔驰宝马们还在坚守按键+旋钮的屏幕操作方式。相对来说宝马还算「先进」,在最近一两年的新一代 7 系、5 系以及改款 3 系上引入了触摸屏。而奔驰呢,上一代产品用的是按键+旋钮,在新一代的 C、E、S 上他们又加入了一个无比光滑的「触摸板」。至于触摸屏?不存在的。 但是这两天我们注意到一个信息:奔驰准备在 2018 年 CES 上发布新一代的车载大屏交互系统,这套系统落地的第一款量产车,就是刚才提到的新 A 级。新系统会被定名为「Mercedes-Benz User Experience」。 可以肯定的是,新系统不仅仅新在软件上,在硬件、交互方式上也会产生新的变化。按照新闻里的描述,新的系统「操作将更加直观,同时提供更多车载互联的功能」。 目前透露出的信息确实不多,但是我们问了问戴姆勒内部员工,得到的说法是,他们已经在国内见过搭载新系统的测试机,屏幕为可触摸式。而这也意味着,新 A 级将会是第一款搭载触摸屏的奔驰车型。因此,整个系统的交互界面和交互逻辑肯定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另外他还告诉我,这套新系统的代号是 NTG6,这也符合奔驰 COMAND 系统的代号沿革(以 C 级为例,目前的系统代号为 NTG 5.X)。进一步查找 NTG6 的信息可以发现,除了触屏,它还会加入最新的自然语音交互功能,并且带有 OTA 在线更新功能。 既然新系统会搭载在 A 级上,那我们不如看看新 A 级到底什么样。 在奔驰官方公布的内饰图片里,横向双屏的设计得以保留,而奔驰给出的信息是,这套屏幕会分为三种搭配,分别是 7 寸仪表+7 寸中控屏、7 寸仪表+10.25 寸中控屏以及 10.25 寸仪表+10.25 寸中控屏的方案。不管仪表盘的话,那么 NTG6 系统也至少会适配 7 寸和 10.25 寸的中控大屏。 另一个重要的改变是是中央扶手区域的触摸板。 以前的 COMAND 系统,操作区域是多维旋钮+按键:(上一代奔驰 C 级,图片来源:汽车之家)在这一代的 C、E、S 上,多维旋钮仍然存在,但是在它上面叠加了一块极富美感的触摸板: 而在新 A 级上面,我们已经看不到多维旋钮的存在了: 判断是否是新一代的车载系统,从这个区域应该就能看出来了,比如这几天发布的新一代 CLS 和 G 级,用的还是现有设计,当然,其中一个解释是,它们的中控大屏都是 12.3 寸的: 而网上流传出的中期改款 C 级图片,仔细看用的却是新设计:(图片来源:汽车之家)2013 年,奔驰 S 级换代的时候首先搭载了当时最新的 NTG5 系统,也就是说,5 年过去了,奔驰终于又对自己的车载交互系统进行了一次大的迭代。虽然这个迭代周期要短于德系车辆本身 7-8 年的换代周期,但是你想想看,2013 年我们用的还是 iPhone 5 呢。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我在网上找到了一本 2013 年的 NTG4.5 版本系统操作指南。在这个指南里,奔驰居然花了 270 页的篇幅,教你用他们的车载交互系统……可以说是非常捉急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最近 20 年,奔驰对他们的中控大屏做了些什么(图片来源:http://www.mercupgrades.com)。 NTG1: NTG2: NTG3: NTG4: NTG5: 希望半个月之后的 CES 上,我们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 COMAND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