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 2018 目标:期望在华销售增幅超过德国

· May 17, 2018 333

今日,德国一级供应商博世(BOSCH)在上海公布了该集团 2017 年的业绩,以及 2018 年的销售目标——他们很看好中国市场,希望 2018 年在华增幅超过德国。 2017 年,博世集团在中国的销售额首次超过千亿人民币,达到 1,134 亿元(约合 149 亿欧元),增幅 24%,占整个亚洲市场销售业绩的 60%以上。博世方面称,这个数字得益于中国市场对商用车和新能源车的需求攀升。目前,中国是博世集团继德国之外在全球的最大单一市场。 今年 2 月,博世财报显示集团 2017 年销售额实现了 6.7%的增长,达 780 亿欧元。在调整汇率影响后,总销售额增长了 8.3%。 按计划,2018 年博世集团的销售额增长率将在 2%到 3%之间,不计汇率因素影响,第一季度集团销售额将同比增长 5%左右。而由于 2017 年博世在中国的各业务板块都实现增长,他们对中国市场有了更高期望:2018 年在华销售增幅高于本土市场。 「 未来,我们将对本土市场持续投资,加快在中国的物联网布局。」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区业务负责人泰瑞来说。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区业务负责人泰瑞来 在组织架构方面, 今年 2 月博世成立了智能网联事业部。该事业部分属博世的汽车与智能交通业务,在中国其主要提供未来消费者出行的解决方案。目前,该部门的国内团队已经开始参与了智能泊车等项目,未来还将通过博世物联网组建实现数据深度挖掘、车队管理等功能。 另外,近期博世还成立了一个叫做「 博士互联工业」 的事业部,其分属于集团的工业技术业务,将在「 工业 4.0」 战略领域开拓对外业务。 工业 4.0 是由德国政府《德国 2020 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 (CPS) 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进行数据化和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这个项目获德国投资预计达 2 亿欧元,目前,博世集团在中国 15 个城市的博世工厂推进该项目。 在投资方面,2017 年博世集团在中国的研发总投资额达 64 亿元人民币(约合 8 亿 3 千万欧元),目前在国内有 23 个技术中心,新增注册专利较去年增长 19%。 为布局于新能源领域和高效动力总成系统,今年 3 月,博世汽车系统(无锡)有限公司成立,并开始博世在全球的首个电池产业化项目——车用 48V 电池项目。博世方面透露,未来无锡工厂将是博世集团动力总成业务的中国总部。 另外,博世还总计投资超过 1.45 亿元人民币,在安徽芜湖建立博世汽车多媒体工厂,来生产车内的仪表盘和中央网关等产品。「 这是考虑到中国消费者对互联化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 截至 2017 年底,博世在华员工人数近 60,000 名,其中研发工作者占总数的近 12%,超过 6,850 名。博世中国方面称,软件创新对于博世转型的战略意义较大,近两年内他们招聘的办公室职位中,约三分之一属于软件相关职位,今年内公司还将在中国举办「 黑客马拉松」 活动。 技术方面,2017 年博世工程师在柴油技术领域有了新成果,目前他们可以将氮氧化物的排放降至法定排放限值的 1/10。 「 我们认为柴油技术有未来发展的空间,仍是未来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世 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 邓纳尔 指出,运用新技术的博世测试车辆,目前平均每公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小于 13 毫克,已经低于 2020 年后 120 毫克的排放规定。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丰田的未来姿势(一)

· May 17, 2018 333

文章来源:42 号车库 作者:老板娘 本月 11 日,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走访了丰田的一个零部件工厂,参观了氢燃料电池车 Mirai 和移动出行平台概念车 E-Palette。据说,这次参观行程是中方主动提出的,总理在参观中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这两款产品,分别从电动化和共享化两个方向,诠释了丰田眼中的未来汽车。 作为销量全球 TOP2,盈利率全球 TOP1 的最强车企,丰田的未来战略无疑值得研究,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这四化的维度上,丰田其实都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起步早,专利多,壁垒高。 丰田的新能源路线,可能是所有车企里最清晰最实用的。 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基本面加一个切入点。 基本面是,混动/插混汽车过渡到氢燃料电池车的未来;切入点是,用下一代电池技术攻占电动汽车革命的制高点,以挽回过往战略布局中对电动汽车的忽视。 两年前,我看到丰田的 2050 战略时(丰田 2015 年发布了丰田 2050 挑战),我还觉得丰田太过于保守,在各大车企纷纷大力投入纯电(BEV)路线时,丰田的未来图景里还是以 FCV(氢燃料电池)和 HCV(混合动力)为主。 经历了 2016 到 2017 年这两年时间,行业声音逐渐趋于理性,对于纯电路线开始反省,大家开始认真思考,做电动汽车的目的终究是为了节能减排,执着于 BEV 并没有意义。如果说 BEV 由于电池技术瓶颈、能量密度上限、基础设施限制等因素无法快速推广,也无法实现更加广阔的未来,那么插混、增程等更务实的节能环保动力形式就应该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这个时候,回过头看丰田的能源路线,混动/插混+氢燃料电池,就是典型的着眼于现在,又布局于未来的布局。 混动技术是丰田最先发明应用的,凭着混动普锐斯,丰田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获成功,并为自己树立了强大的竞争壁垒。我在「 丰田电车考」 里写过,丰田对混动和纯电技术的探索几乎同步进行的,但第一款纯电车型是基于 RAV4 改造的纯电 SUV ,出发点是认为纯电车型驾驶轻松且电机驱动的性能表现更好,做成 SUV 一方面能帮助那些跑长途的司机减轻驾驶负担(好人性化的考虑,但目市面上做纯电 SUV 的出发点呢?)一方面满足用户对于速度感的追求等。 结果这款车型失败了。 而同一年推向市场的丰田普锐斯大获成功。 此后,丰田的混动战略不断扩大,而纯电路线则越走越小——可以说,丰田很早就用实际行动揭示了了电动汽车推广的难度,远大于混动。于是务实地选择了后者。 在逐步确定新能源技术路线的同时,丰田也一直努力投入电池技术研发。下面这张图,是 2014 年 6 月丰田在国际锂电论坛(IMLB)发布的,勾勒了丰田对于锂电池技术的未来计划。可以看到,当时丰田计划 2025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普及应用,能量密度达到 600Wh/L。 2025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普及应用 丰田 2050 挑战 上图是 2015 年,丰田 2050 挑战里描述的下一代汽车产品规划,可以看到, EV 的角色是个人通勤车,而整个未来的主角都是 FCV 和 HV/PHV。在这个规划里,丰田的计划依然是 2025 年量产固态电池汽车。 对氢燃料电池路线的执着来自日本政府的能源战略。日本作为一个严重依赖核能的国家,在福岛核泄漏事件后也在寻找其他的二次能源方案。 2013 年 6 月 13 日,日本政府提出《日本再兴战略——JAPAN is BACK》的国家战略,其中涉及到了推广诸如家用氢气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车等技术。国家为家用氢燃料电池热水器提供补贴,多所大学在储氢罐、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等方面也都有多项科研成果完成,同时加氢站的建设在日本已经如火如荼开展多年,其密度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2014 年安倍政府在能源基本计划中提出将氢能作为二次能源的核心,并提出要推动家庭用燃料电池的普及以及 2015 年起逐渐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 2015 年推出的「丰田环境挑战 2050」,就直接将 FCV 放在未来最重要的位置了, BEV 的角色地位非常有限。 对了, FCV 最早是本田研发出来的,但丰田首先实现量产。 2015 年,丰田 Mirai 通过实验验证正式发布。现售 Mirai 是丰田首款大批量生产的燃料电池车,电能由氢氧化学反应的燃料电池组提供,交流电机给驱动轮带来 114kW(155PS) 的最大功率。与传统内燃机相比,氢燃料电池组的能源效率更为优越, 3 分钟就可完成氢燃料的加注,车辆行驶时的排放物只有水,完全做到了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零排放。 但 Mirai 的市场表现一直很不理想。截至 2017 年底,全球累计销售仅 5300 多台。 但日本人对氢能社会的向往无法抵挡,他们期待着重复半个世纪前成功推动全球液化气经济的成功经验,再次打造出氢能经济, 2017 年 12 月 26 日,日本政府发布了「 氢能源基本战略」,确定了 2050 年氢能社会建设的目标以及到 2030 年的具体行动计划。具体到汽车行业,丰田也希望,正如曾经以一己之力推动混动汽车在全世界的普及一样,将 FCV 技术持续推广下去。 另一方面, 2015 年开始,电动汽车在主要国家地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主要是新型创业公司增长,背后裹挟着大量资本,沙泥俱下的进入。同时,特斯拉 Model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