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两款概念车、三智战略,华人运通到底要做什么?

· Oct 23, 2018 333

「 让远方,带我们去更远的地方」、「 境界决定成就」 听到这样的话语你不会觉得这是一场车企的战略发布会,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10 月 22 日,华人运通在上海发布了企业战略,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小型的媒体沟通会,但是没有想到这次发布会的规模会这么大,按照官方说法,这次发布会有逾 1000 位来自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及媒体嘉宾参加。虽然在现场已经看到有很多人,但是当真的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是被惊到了。 在这次发布会上,华人运通传达的信息不少,主要有三点:一个品牌、两款概念车、三智战略。 一个品牌 在文章开始前,首先了解一下华人运通这家企业。官网给出的介绍是这样的: 华人运通是一家专注于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创新型出行科技公司,以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 三智」 为战略布局。华人运通主张「 以人为本」,从人性化需求出发,依托人性化智慧,以研发创领智能出行技术为基础,从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开发和产业化出发,布局智捷交通,并以此为入口为构建智慧城市做贡献,改变人类未来出行。 华人运通真正走入我们的视野应该是在 2017 年 8 月,彼时这家车企刚刚成立,公司法人代表则是丁磊,翻看他的简历:汽车行业 20 多年的从业经验;先后在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与上汽自主品牌工作,历任上海通用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曾在乐视超级汽车任联合创始人,这样的简历很是耀眼。 当然,华人运通整个团队管理层大部分都是汽车圈的老人: 墨斐 :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 历任通用中国首席执行官、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全权负责通用中国整车和零部件部门的所有工作以及上汽集团的海外业务;曾主导成立上海通用汽车;曾任美国纯电动汽车 Coda 首席执行官,在纯电动车的设计、开发及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陈威旭  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 近 30 年汽车行业品牌及市场营销经验,在商业模式建立、品牌建设、营销策略、销售和服务体系、产品组合和策划、大数据物联网等有着深厚的经验与积淀; 曾就职于福特台湾、福特亚太、通用台湾、通用中国、上海通用等企业; 为上海通用别克、凯迪拉克及雪佛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品牌规范;作为凯迪拉克中国负责人,凯迪拉克品牌形象奠基人,主导产品规划、品牌传播、市场营销以及售后服务,使中国市场销量在其海外市场中跃升第一,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马克·斯坦顿  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30 多年汽车技术研发与整车开发经验; 福特汽车连续任职 23 年,曾任多个车型总工程师,主导包括福特 Ka、Fusion(美版蒙迪欧)等车型的研发,亲手打造年销量过 50 万台的车型嘉年华(New Fiesta); 捷豹路虎十多年车辆工程开发领导人,负责捷豹、路虎两大豪华品牌在全球所有车型的整车特性、性能的规划设定和底盘调教、全过程全技术领域的产品开发; 深度参与捷豹 I-PACE 纯电动汽车的产品开发与车型架构,特种车辆事业部(SVO)总负责人,负责研发最高性能、最豪华车型,并亲手打造 I-PACE 赛车版。 石志杰  创始合伙人、首席设计官 近 30 年汽车设计经验,他在汽车设计、产品规划、品牌构建等方面拥有深厚积淀与卓然洞见;为华人汽车圈设计教父; 创建泛亚设计中心,负责所有 2002 年至 2011 年的通用旗下别克、雪佛兰、 凯迪拉克、五菱等所有车型的设计,主导设计的量产及概念车型超过五十款; …… 深谙造车之道,这是这支造车团队的优势所在。 在现场,丁磊宣布发布了「 华人运通」 品牌,并解释了品牌所代表的含义:人即从人出发;运则代表出行自由;通代表和谐互联,「 运通」 二字组合在一起代表人类未来出行的愿景,下面的「HORIZONS」 代表人类未来新地平线,华代表华人力量、华人市场。 这个品牌介绍稍微有那么点长。 两款概念车 「Of the human-By the human-For the human(为人所有、为人所造、为人所享)」 是华人运通 HOD(Human Oriented Design)设计理念,两款概念车由被誉为华人设计教父的石志杰(James Shyr)担纲领队完成。 Concept H Hypervelocity,石志杰将其称之为「 另类移动概念车」,这款车长这个样子: 从图片来看,这款车确实很帅气,可以看得出石志杰及其团队的设计功底。 这款车上采用了大量华人运通自己的专利技术,比如全球首个气流导正管理系统 A.F.I.R.M.(Air Flow Integration and Recla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很好的将车身造型与空气动力学进行结合;底盘设计上采用华人运通的前瞻底盘转向集成系统 A.C.C.S.I.(Advanced Chassis Control Steering Integration),受 F1 赛车启发,首创悬挂-转向-轮罩」 集成系统,提高车子过弯的稳定性;还有连动式座舱系统 A.C.E.S.(Articulated Cabin Entry System)、液晶调光薄膜座舱系統 P.E.A.C.E.(PDLC-Enclosure Advanced Cabin Entry System)、沉浸座舱系统 E.A.S.E.(Electronic Advanced Surreal  Environment System)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概念车的线控可变位转向系统 R.E.C.E.S.S. (RE-configurable Cockpit Electric Steering System),方向盘可以转换移动至车内任意座位,使车内三人都可以驾驶车辆(莫名有种说广告词的感觉)。 再来看第二款概念车 Concept A Active-agility 全新连结概念车,这款车的未来感更多些,按照官方给出的说法,这款车「 彰显了华人运通对于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也展现了华人运通力求实现高度灵活的未来出行方式的理念。」 华人运通运通把这款车称为「 个人旅行胶囊」,顾名思义这款车的主体就是其「 胶囊体」,定位是城市多元出行载体,即除了可以在陆地上行驶,还能实现飞行和越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只是「 胶囊体」 与无人机、汽车底盘、喷水推进式船艇的不同组合。通过这种模块化的架构来实现不同的交通出行体验。 但是这个概念不是首次提出。 在 2017 年的日内瓦车展上,AirBus(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空客)推出了一款概念汽车,可以实现飞行和陆地行驶,但是无法实现水上出行,从设计理念以及架构上来看,二者很像。 总的来说,华人运通这两款车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初衷都很好,但是要如何做到落地?我们都知道概念车可以做的很好看,但是一到落地就「 梦碎了」。所以 Concept H Hypervelocity 这款概念车量产形态以及技术落地是否能做到很好的平衡这里先打个问号。 再来看第二款车,如果说第一款车尚能落地,第二款覆盖海陆空的 Concept A Active-agility 要如何实现设想?这个涉及到的就不只是造车这么简单,还有另外两种形态模型的设计,除此之外还有运维、安全性等诸多复杂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 嗯,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 继续阅读

马斯克的现实与梦想:Model 3 Performance 亚洲首试

· Oct 23, 2018 333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汽车 AI 科技 原作者:常岩 Model 3 Performance 应该是马斯克最快的作品了。 您先别着急去找 P100D 和 Roadster 2 的钥匙,也别着急把 Falcon 火箭和 Dragon 飞船架起来,我这里说的「 快」,是指从马老板发推特开始到产品真实出现的间隔。 5 月 20 日,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 CEO 在推特上发了一句言:特斯拉的双电机、全轮驱动的 Model 3 Performance 要来了。 还没等够一个月,6 月 17 日,第一台 Model 3 Performance 就已经下线了。 对于习惯了跳票的吃瓜群众来说,这一速度令人愕然,这么快的背后,到底是市场的「 变态」 还是技术的「 扭曲」? 3 个月后的旧金山,我们找到了一台加满了全部可选项的 Model 3 Performance,来把一切小秘密翻个底朝天(具体产品规格和售价,请参见文末附录)。 好开不好开? 99%的读者其实都只关注这个问题,我放在最前面讲。 OK,现在请各位再读一遍上一段那一句话,在你一口气读完这句话的时间里,Model 3 Performance 已经足够完成两次 0-100km/h 的加速。 特斯拉官方公开的 0-96km/h 加速时间为 3.5 秒,而马斯克本人也表示,在使用更好轮胎的情况下,速度可以到达 3.2 秒左右,在特斯拉已经上市的车型当中,这一数据表现仅次于 P100D 车型的 Model S/X。 但 P100D 车型在准备起飞之前,还需要先手动在中控屏幕上点开狂暴模式,并且经受一次「 狂暴模式可能对电池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的灵魂拷问。 而 Model 3 Performance 上的操作就简单多了:踩下油门,越深越好。 如果是试驾在此之前的特斯拉性能车型,那么到这里就该敲回车换行了,由于尺寸和重量的缘故,Model S/X 的性能着重号只点在了直道加速几个字下面。 而 M3p 小了,轻了,一切都不同了。 真正能感觉到 M3p 变小带来的变化,其实并不是通过外观尺寸感知的,而是通过身前的方向盘,M3p 的方向盘直径明显小于 S/X,同步收敛的粗细也让人的握持感好了很多,适当增大的阻尼让方向盘变得更稳,而一旦决定了要移动,车轮跟进的速度却又毫不拖泥带水。 在之前看到 M3p 的动力构架的时候,我还隐隐为 M3p 担心,与 Model S/X 不同,M3p 的后轴同普通版一样为一台永磁同步电机,而高性能的 AC 感应电机被放在了前轮,但特斯拉正好利用车身重心靠后的特点,将 M3p 的前后轴重量分布调教到了 50:50 的状态,驾驶感更接近于传统全轮驱动车型而非前驱车型。 更为重要的是,M3p 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包也让整车的重量下降到空前接近同尺寸燃油车的水平,M3p 的车辆净重 1847 千克,可以与之对比的是,宝马现款 M3 的车辆净重 1460 千克,车重的下降让悬架和刹车等环节的表现都能因此联动收益。 不过,马老板之前承诺过的空气悬架并没有在当前的 M3p 身上出现,也许很多喜欢古典性能车的人对于这种传统的韧性更为痴迷,但也要同时「 享受」 大轮毂传递过来的垂直颠簸。 在美国 1 号公路沿海的一段单车道山路上,M3p 的操纵配上近乎奢侈的动力给予驾驶者随心所欲的畅快体验,或许很多人还坚守者运动车就应该是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和排气的呼啸,但谁又能说这种无声之中说来就来的贴地飞行不开心呢? 驾驶者之车的 List 里,从今多了台电动车。 好认不好认? 我没做过统计,但我坚信对于日常公路上使用的性能车来说,99.99%的情况下车辆并不会处于高性能状态。那为什么还要买它呢? 为了吸睛、为了个性、为了炫富、为了满足内心的幻想,因此「 好认」 是一切改装和高性能豪车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那么,M3p 好认吗? 答案拆分来看的话,至少你在正面是看不出来 M3p 和任何一辆 Model 3 的区别的,究其原因的话,可能是马斯克觉得没有几辆车能一直呆在 M3p 前面吧。 即便你日后遇到的 M3p 不是红色,也请对这副硕大的红色刹车卡钳留意片刻,如果你对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