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载 AR 导航说起:高德地图能给阿里带来什么?

· Oct 31, 2018 333

高德地图的定位不止是一张地图,从 2017 年起,他们就宣布要致力于为大家提供立体化和全域化的一站式出行服务。为此,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表示过,「 未来的出行是一个巨大生态,不能仅靠高德一己之力,需要与范围更广、更加立体的伙伴合作共赢。」 在「超越单纯的地图定位、成为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这条发展路线上,高德做了以下几件事: 2017 年 7 月 27 日,高德地图上线了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高德易行」,目前已经接入了滴滴快车、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摩拜单车、ofo、飞猪旅行等出行服务商,以及高德在今年 5 月推出的高德顺风车。 2018 年 9 月,高德地图一站式出行平台服务再次升级,完成了驾车、公交/地铁、骑行(含共享单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步行、打车、货车、火车、客车、飞机等出行方式的覆盖。做到让用户通过一个高的地图 App,能满足几乎所有移动出行需求。 高德地图的出行合作伙伴也不断扩容。打车方面,高德地图新增了易到、嘀嗒出行、携程专车、同程专车、AA 专车等;共享单车上,在 ofo、摩拜之外新增了哈啰单车,布局中小城市短途智慧出行;实时公交方面,目前高德地图已经与 60 多个城市的政府或公交集团达成合作;飞机和火车出行则是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飞猪旅行合作。 同时,高德地图与支付宝联合宣布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在产品、技术、生态等方面深度融合。目前,高德地图的实时公交和打车业务已相继上线支付宝小程序,用户通过支付宝搜索可以查询和体验这些功能。 随着在出行市场的一系列布局,高德地图的商业化路径也开始明显。10 月 17 日,高德地图宣布和阿里巴巴达摩院达成合作,共同推出了一款放在智能后视镜上的后装车载 AR 导航产品。 切入车载 AR 导航这步棋,让高德地图走上了新的赛道。和他们新品有相似度的,除了百度地图的步行导航产品外,还有斑马网络的仪表盘 AR 导航产品。 高德的后视镜车载 AR 导航 先了解一下, 高德地图的车载 AR 导航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 按照官方介绍,它借助高德地图的交通大数据和车道级导航引擎,以及和阿里巴巴达摩院合作共建的图像识别 AI 技术能力,将真实的道路场景于虚拟的导航指引有机结合,给驾驶员带来更直观的实景导航体验。 目前,高德地图车载 AR 导航首批已经应用在智能后视镜上。高德地图方面透露,后续重点将把它拓展至仪表盘、车机中控屏以及 HUD 平视系统等更多使用场景,针对不同的展示载体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高德车载 AR 导航可以在多种驾车场景下指引用户做一些关键性动作。举例来说,它能在道路上直观地提示用户何处该转弯,何处需要提前变道并线,以及在岔路口等复杂路况下做更清晰地方向指引,避免用户在高速行驶中因决策延误而导致错过路口。 此外,高德地图车载 AR 导航还能对过往车辆、行人、车道线、红绿灯位置以及颜色、限速牌等周边环境,进行智能的图像识别,从而为驾驶员提供跟车距离预警、压线预警、红绿灯监测与提醒、前车启动提醒、提前变道提醒等一系列驾驶安全辅助,给用户带来比传统地图导航更加精细、更加安全的服务体验。 高德车载 AR 导航的技术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它利用摄像头将前方道路的真实场景实时捕捉下来,再结合汽车当前定位、地图导航信息以及场景 AI 识别,进行融合计算,然后生成虚拟的导航指引模型,并叠加到真实道路上。最终,这种技术创建出更贴近驾驶者真实视野的导航画面,降低了用户对传统 2D 或 3D 电子地图的读图成本。 这款产品背后有三种核心技术: 车道级导航能力、图像智能检测与识别能力,以及 AR 融合算法。 第一,车道级导航能力。 准确的道路大数据和专业的导航引擎才能为用户提供更精细化的导航服务,也是实现 AR 导航的基础能力。 第二,图像智能检测与识别能力。 图像识别是实现 AR 导航的核心技术,在这方面,高德地图方面表示,几年来,他们的图像团队在地图数据领域已经积累了上百万公里的实际道路场景数据,凭借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能力,多次在文字识别和卫星影像分割等国际竞赛中获奖。另外,达摩院视觉实验室在国际最大的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算法集 KITTI 上,也曾经获得过三项道路场景分割任务的第一名。 第三,AR 融合算法。 在图像识别的基础上,高德地图的车载 AR 导航解决方案还能对定位、地图导航、道路交通大数据进行融合运算,并把导航信息在实景图像上实时渲染呈现,提供精准的沉浸式的导航体验。 市场里,谁在做高德地图的 AR 导航竞品? 通过产品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德车载 AR 导航不捆绑车载系统,是可以独立前装搭载的一项功能。它适配后视镜、仪表盘、中控大屏、HUD 等场景,后视镜只是展示高德车载 AR 导航能力的载体之一。 至于首先放在后视镜上推出,主要原因之一是后视镜是汽车里成本最低的硬件载体,并且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通过后装后视镜,车企可以把 AR 导航放进几乎任何车型里,这一点对高德车载 AR 导航在拓展客户量上有利。 然而,当我们提到车载 AR 导航时,最理想的应用场景是 HUD,其他应用场景——无论是放在后视镜还是仪表盘、中控屏上,可以说都是应对 HUD 问题的临时解决方案。 为什么不直接用 HUD 呢? 斑马网络 CEO 郝飞此前解析过这个问题: 一方面,HUD 的技术硬件还未成熟,例如硬件尺寸大,无法适配多种车型;激光光源可靠性不足;工程实现上存在难点,无法满足-40℃~85℃的条件等。 另一反面,HUD 的成本很高,不适合量产。 由于上述原因,虽然从 2015 年起宣布要做 HUD 的汽车服务商就开始疯狂冒出,但很遗憾直到最近,汽车行业内还没有车载 AR 导航真实落地的案例。国内仅有的两家近期在这个赛道上提供高德地图的竞品的服务商,实际上也是在给车企提供「 应对 HUD 问题的临时解决方案」。 前面说过,这两家公司一个是百度,一个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公司斑马。 1)百度。 2016 年 12 月,手机版的百度地图 … 继续阅读

GADS2018 | 专访郭健:安智汽车的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

· Oct 31, 2018 333

2018 年 10 月 26 日至 27 日,2018 全球智能驾驶峰会正式开幕。由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主办,数域(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相城区科发局、相城区科协协办,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雷锋网、新智驾承办,围绕当下智能驾驶的热点话题——如何打造智能汽车、智能驾驶关键技术应用以及智能驾驶核心传感器应用等,探寻智能驾驶产业的未来与可能性。 在文章开始之前,先给出一组数据:2018 年国内 ADAS 市场,辅助驾驶系统的需求激增,到 2020 年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达 72 亿元,车载前视摄像头市场规模将接近 20 亿元。 简言之就是,这是个庞大且有很大增量的市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安全的意识逐渐觉醒,对于辅助驾驶系统的接受程度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国内法规对于安全的要求也愈发严格,有一句玩笑话是这样说的:以前我们对于「安全」的定义是车子撞到墙上才知道它是否安全,现在就是不让车子撞到障碍物才算安全。 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和诱惑的市场,智能驾驶领域的公司要怎么更好的迎接机遇与挑战? 安智汽车 CEO 郭健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安智汽车的目标是打造可量产的车辆 ADAS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软硬件一体化方案,他们目前的产品,主要是四种:77GHz 毫米波雷达、单目摄像头、79GHz 泊车用雷达,以及一套基于毫米波雷达、单目摄像头的传感器融合系统。 我们曾经报道过这家公司,文章链接:http://geekcar.com/archives/82372。 脚踏实地 10 月 26 日,在苏州举办的 2018 全球智能驾驶峰会(Global Autonomous Driving Summit,简称 GADS2018)上,安智汽车对外宣布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汽中心)达成独家战略合作。 简单了解一下中汽中心:中汽中心是隶属于国资委的国内权威的汽车行业管理机构,是中国唯一的汽车行业技术归口单位和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撑机构。 这次双方将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智能驾驶在国内的落地。 按照官方说法,中汽中心擅长整车开发的体系化工作,具备从车型开发初期的产品定位、需求分析,到功能安全、匹配开发、安全验证等全套智能驾驶产品体系化能力,而安智汽车拥有智能驾驶系统自主开发和产品化的经验和能力,双方此次的合作可以通过资源互补共同开拓国内 ADAS 整车企业市场。 此前,安智汽车与台湾光宝科技达成合作,光宝负责完成包括毫米波雷达、单目摄像头在内的前装 ADAS 产品的量产工作。 在之后的群访中,我们获得了更多信息: 关于融资 谈到融资情况,安智汽车告诉 GeekCar,目前他们已经跟一家在电子行业有多年经验的国际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所以这家公司会支持安智去做所有量产的准备,包括设备的投入、原材料的备料等。所以,对于这一部分的资金准备,安智并不是很担心。 关于合作 安智汽车在今年已经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意向,已进入一个商用车项目定点确认进程、获得了一个国内新能源车的项目量产定点、国内某自主品牌四个换代车型的项目定点确认进程,另外有三家国内新能源车企项目已进入项目定点供应商考核。 在今年年底和光宝合作的产线将会投入全面运营,2019 年将实现量产并进入产能爬坡阶段,同时安智预计 2019 年销量在 5 万台,2020 年销量预计超过 20 万套,销售收入近 5 亿,预计到 2023 年,安智的业务营收将攀升至 50 亿元。 关于服务 听郭健讲了这么多关于安智汽车的产品与服务,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私人定制。 郭健告诉 GeekCar,安智汽车手上有两张牌。 首先,植根于中国,是安智的一大优势,当然也是其他做智能驾驶公司的优势,可以做本地化的技术开发,对中国路况适应性更好,这是安智汽车的技术牌。 智能驾驶不光是安智们在做,国外的大厂如博世同样也在做,在与这些大厂的竞争中,安智必须找到不一样的切入点,所以安智选择了「 私人定制」,这是安智汽车的服务牌。 虽然国际 Tier 1 们有很好的技术储备,但是由于国际化的团队运作以及公司体制关系,国内团队在与车厂对接过程中更偏向于产品本地化应用不会过多介入前期研发,在与车厂协作过程中会存在交流不及时、沟通成本高等问题(我想在中国市场逐渐爆发之后这些国际供应商也会更加注重本地化的研发生产和后续服务)。 所以安智把这一点作为自家产品服务的切入点,与车厂们形成深度合作关系,根据客户需求来做研发,同时在客户提出疑虑的时候很快予以反馈,提供更快捷、方便的服务,甚至会与客户一起做开发。 在这一点,郭健向我进一步解释道:比如一款 SUV,首先要知道产品面向用户是哪些,同时车厂也会给出自己的需求,安智在做出相应方案后,二者会进行进一步的磨合适配,在验收系统之后,安智会给客户详细的用户手册,告知客户产品相关细则。 仰望星空 与台湾光宝的合作使安智在产品上有很好的质量把控;与中汽中心的合作则使安智汽车拥有很好的市场背书,在产品测试和市场化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多支持;除此之外与众多车厂达成合作意向,使得安智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的落地走的更加稳健。 在郭健看来, 辅助驾驶系统的技术呈螺旋上升趋势,并不存在弯道超车 。目前自动驾驶大部分的专利都在供应商手中,消费者对于辅助驾驶接受度的提高也是一个很大的助推力。所以安智汽车要从驾驶员辅助系统着手,真正把专利和技术累积起来,进入汽车前装量产,实现资金的正常运转。 「 我们中国的整个汽车行业,发展至今仍然没有像大陆或者德尔福那样的企业。我觉得我们想与在座的企业一起成长,缔造中国的顶尖一级供应商企业,这样我们的无人驾驶才最终能走到量产化的阶段。」 郭健如是说道。 可见郭健的野心不止于此,安智汽车想成为「 中国博世」(只是针对智能驾驶业务)。 是否安智汽车能做到「 中国博世」,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们很清楚的是:进入 2019 年,ADAS 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