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后 6 万起售的欧拉 R1,能用呆萌脸和长续航打动年轻人吗?

· Dec 26, 2018 333

欧拉是长城汽车的电动车品牌,8 月底,这个品牌的第一款产品「欧拉 iQ」在成都车展上市,短短几个月之后,他们就把第二款量产车推向了市场:「欧拉 R1」今天在北京上市,补贴后售价从 5.98-7.78 万。 上市的车型分为 310km 和 351km 两个版本,差异在于电池组容量。310km 版本搭载 30.7kWh 电池组,351km 为 33kWh。 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关于这辆车,可聊的话题还是挺多的。 欧拉 R1 的产品逻辑 目前国内车企做纯电动车,主流是这么几个路线: 1. 做价格极低的小型甚至微型电动车,带电量不多,车型成本和售价都比较便宜,走走量,拿拿补贴,交个朋友,用户端则主要是占号为主。 2. 做 SUV 或轿车,补贴后价格控制在 10-15 万之间,在成熟油车基础上进行电动化改造,用你家长的话说,「这好歹算辆车」。 3. 高举高打,从零开始做纯电平台,在此基础上研发新车,并且希望把产品尽可能做的高端、豪华、长续航。 现实情况是,第二类电动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提供了越来越高的续航里程,并且,随着补贴收紧,各车企的新能源研发能力越来越强,所以,纯电占号小车的产品力越来越不占优势。 这么来看,欧拉 R1 这种纯电小车,在目前的市场大环境里其实是有些「非主流」的。不过,从某些角度来看,它也确实符合纯电动车的设计趋势: 1. 轻量化和低能耗:R1 的整车重量只有 990kg,带电量是 30.7/33 度,官方宣称一度电可行驶超过 10km,也就是百公里电耗 10kWh 左右。从账面上来看,这是一个非常低的电耗水平。 如果只是市区代步用途,是否需要背着一个沉重的大电池组?我们拿欧拉 R1 和蔚来 ES8 做个对比:前者用了不到后者一半的带电量,就实现了几乎相同的 NEDC 续航水平。(351vs355)2.「空间最优理论」:欧拉 R1 的轴距是 2450mm,非常接近于 MINI 三门版,但是它基于纯电动的 ME 平台设计,在底盘布局上尽可能的做到四轮四角,因此获得了相对更宽裕的内部空间。 这位 188cm 的同学坐在后排,居然不顶头,他自己表示空间还不错: 当然,消费者其实很难看到产品理念层面的东西,所以欧拉 R1 在外形上花了些心思:如你所见,R1 有张人畜无害的呆萌脸。 我看见这辆车,马上把它和日本的 k-car 联系到了一起,比如下面这辆铃木 Lapin: 另外,走呆萌路线的电动车,还有那辆颇受好评的本田 Urban EV 电动车: 事实上,欧拉 R1 就是由位于日本横滨的欧拉设计中心来设计的。而遍布日本大街小巷的 k-car,每个都堪称是利用空间的高手。 欧拉 R1 这个造型也给它的受众群定了个调:完全就是面向年轻人,尤其是小情侣,或年轻小姐姐。 当然,它的使用场景也被限定的很明确:城市代步。注意关键词:代步,所以,不要对几万块的电动小车要求太高。 比如,它的内饰基本由硬塑料组成: 内饰布局也和很多汽油小型车类似,比如没有中央扶手。 那么三电系统呢?虽然欧拉 R1 是基于 ME 纯电动平台,但是受限于成本,它的三电系统并不硬核。 永磁同步电机只有 35kW 的功率,最高车速只有 102km/h。(知道为什么我说它的主要场景是城市代步了吧?)三元锂电池组则来自于宁德时代,不带恒温液冷设计,这也意味着,它在冬季的续航和充电性能会打折扣。 智能化层面,不突出,但是该有的也都有。 通过手机 App 对车辆进行控制,这个是没什么悬念的。9 英寸中控屏,基于安卓系统而来,搭载了双麦克风,可以实现自然语言交互,采用的是科大讯飞的技术,高配版车型带有高德地图车机版。 不带整车 OTA,但是按照官网说法,可以通过本地 USB 的方式进行升级: 总体来说,在这个价位,欧拉 R1 提供了不错的产品力,其中,长续航、造型、空间是加分项,三电方面比较中规中矩。同价位里,它的竞争力应该还是不错的。 不过我还有一些疑问:比如,它所面向的,究竟是哪种年轻人?R1 的产品力,是否能满足这些人的需求? 还有,相对来说,年轻人不太容易具备家用充电桩安装条件,这是否会影响他们对于 R1 的使用体验?(尤其是在冬季)总体来说,R1 还是一个挺差异化的产品,在国产电动车市场,它是做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感觉,而欧拉切入这个市场,显然也跟他们年轻化的品牌形象有关。

跨越百年诞辰,东风雪铁龙云逸能够完成新的 flag 吗?

· Dec 26, 2018 333

2019 年,雪铁龙将迎来自己的百年诞辰。 在这样具有非凡纪念意义的一年,这个富有沉淀的法国品牌在中国选择了一条新的征程:品牌年轻化。这次,东风雪铁龙率先拥抱年轻消费者的一款产品就是「云逸 C4 AIRCROSS」。 不难发现,东风雪铁龙目前的在售车型大多都是中国特供车,但是这次的云逸不是,它是雪铁龙 C3 AIRCROSS 的国产加长版。 这款车在今年的成都车展发布了预售价,随后在 9 月 20 日正式上市。无论是从萌萌的外观,偏运动的风格,还是比较友好的售价,都直接表明了这款车就是冲着年轻人来的。 这次举办的一个中期活动「言出必行」更是品牌主动与年轻人对话的过程,先来看看现场有什么有趣的环节: 活动现场 我刚进入到活动现场的时候,觉得现场有点像一个微型游乐园,有水球墙,有攀岩墙,有各种各样的标牌,有真人娃娃机,有 VR 体验游戏等等。觉得蛮有意思,有继续探索的欲望。 首先进门就是一个水球墙,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升职加薪啊、买新车啊、去旅行啊之类的。工作人员递给我一个水球,告诉我希望实现什么就去砸那里,会带来好运。 之后我来到了 Flag 明信片区域,我在上面写下了今年想要实现什么目标,然后我就仿佛是戏台上的老将军,身上插满了 flag。最后将明信片塞进了未来邮局,希望明年不要被打脸。 现场还有真人娃娃机,各路媒体老师等着排队被吊起来,然后自己手动从玩具池里抓礼物,里面还有云逸的车模,还是挺有心的。 最有挑战的是 C 位秀场 PK 区域,各路小姐姐跟着指令 2V2 PK 跳舞,场面一度很热烈,摄影师不停地拍照片。 主舞台当然是不能少了,但是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能躺着听讲的发布会。整个台前摆放了几十个懒人沙发,我挑了一个位置最正的,舒服地听完了整场发布会。 东风雪铁龙云逸 说完发布会,还是得回顾一下云逸这款车。这款小型 SUV 整个车身多处采用了圆角矩形的元素,几乎找不到任何锋利的线条。 从 外观 上来说,云逸可以用「肥嘟嘟」来形容。尤其是圆圆的大眼睛(前大灯)还有超可爱的轮毂,活脱一个浑圆的小动物。 车侧底部有一圈黑色的跨界风格包围,车顶有可开启的全景天窗,还有一个行李架,质感是磨砂的,这个彩蛋有点赞。 后视镜、前门、行李架处都有跳色的点缀,比较有个性,但总感觉有点乱。 更有趣的是,云逸提供 14 种配色组合,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开车出门遇见同款了。 在 内饰 上,云逸同样采用了大量的圆角矩形元素,比如空调出风口、座椅缝线等地方。 最显眼的中控屏有 7 英寸和 9 英寸两个版本,搭载了斑马智行系统,下面在智能化板块会详细说。 另外,车内有一定的软包,但不是真皮的。 在其他配置上,比如 hud,无钥匙进入,无钥匙启动,无线充电,也是有的。 在 动力 方面,云逸根据车型的不同,分为 1.2T 和 1.6T 两款发动机,匹配的是爱信的 6AT。 在这款小车上,1.2T 算是刚刚够用,1.6T 就比较充裕了。6 个档位的设计还可以,但是真要谈操控感,还差着点儿。 要吸引年轻人, 智能化 的配置一定不能少,而且这款车的定位就是「互联网 SUV」。 云逸的智能化主要是依靠 AliOS 斑马智行系统。依靠这个系统,云逸可以实现以下这 6 个功能:车车组队、定位寻车、语音控制、远程解锁、智能订餐以及智能拍照。 车车组队相当于一个集结功能,你可以看到朋友的位置,还能随时交流。 定位寻车是一个感知车辆位置的功能,以后在车库就不会找不到车了。 语音控制很容易理解,斑马的语音相对来说已经做的比较人性化了。如果你说你冷了,它就会自动升温。 远程解锁是互联网车型最基础的功能之一,不需要钥匙,直接手机就能控制车辆开关。 智能订餐是斑马与口碑外卖的合作,然后应用到车机上。如果你说你饿了,他就会自动推荐附近的餐厅并猜你喜欢,随后会直接导航到目的地。 智能拍照是指你在遇到美丽的风景时,空不出手拍照,直接语音控制,说拍照拍照,它就能自动记录下这一刻的风景。 在 安全 方面,云逸有 12 项 ADAS 驾驶辅助系统,比如盲点监测、定速巡航、前方碰撞预警及制动辅助系统、陡坡缓降、倒车影像、自适应远近光辅助系统、巡航速度推荐、上坡辅助系统、驾驶员注意力警示辅助系统、驾驶员疲劳驾驶提醒、多路况适应系统。 说了这么多,没有 ACC,这是一个比较遗憾的点。 云逸在百年诞辰之际,立下了属于自己的 flag,希望将品牌年轻化,并将希望寄托在了云逸身上。 这款车的初衷也很明显,面对年轻人它是做足了准备。首先价格上就比较有诚意,外观上圆润呆萌,配色也很丰富,内饰中规中矩,但是科技配置还算可以,有斑马系统和 HUD 还是很感人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小豹子」E-PACE 能否在圣诞夜唤醒你的英伦梦?

· Dec 26, 2018 333

在我小时候,捷豹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神秘而优雅的存在。 我不了解它,但隐约能感觉到它好像和其他豪华汽车不太一样。它不是那种随处可见的街车,也没有那种飞扬跋扈的性格,关键是在我没有什么审美的年纪,我竟然觉得它真的很美。 与此同时,车头上的那只小豹子好像能给它注入生命力一般,让我觉得它体内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像是设计美学和野生力量的融合。 后来当我有了少女的幻想,我就一直憧憬着在圣诞节的雪夜,能够有一个气质温暖,但笑起来坏坏的英伦范儿小哥哥在街角等我。就好像是当初捷豹带给我的那种神秘却富有力量的印象。 恰好今年,我对捷豹的幻想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因为捷豹推出了一款新英伦豪华轿跑 SUV,这个年轻的小豹子叫做 E-PACE。 外观 从整体外观来看,E-PACE 好似 F-PACE 的兄弟,但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 它的车身尺寸为 4411mm/1900mm/1649mm,轴距为 2681mm。宽度和高度较同级别车型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不过国产的 E-PACE 较国外版本没有拉长车身和轴距,可见这只小豹子还是有一定自己的坚持。 从前脸来看,它有点 F-TYPE 的影子,主要就表现在前机盖的线条和大灯上。E-PACE 的头灯采用了类似于 F-PACE 的纵向拉伸,而不是 F-PACE 那种锐利狭长的横向走势。 大灯的纵向拉长,让 E-PACE 的「 豹锋眼」 前大灯宛若炯炯有神的凌厉豹眼,丝毫不畏惧前方道路的挑战。 从侧面来看,圆润的线条优雅依旧,但还有一种肉肉的感觉,不过后面扬起的腰线像是「 小豹子」 撅起了臀部,有点俏皮可爱。而且后面的扰流板快速收尾,整个尾部是有一点紧绷感的。 别看 E-PACE 的外形比较紧凑,但是它有四只稳健而敦实的大脚。「 大爪子」 般的 20 寸轮毂,搭配倍耐力 P ZERO 轮胎,令车主的豹力激情随时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E-PACE 还设计了带有英式幽默的彩蛋:在挡风玻璃一角和迎宾灯的设计上,一只小豹子在成年母豹身后亦步亦趋,憨态可掬。 其实一个品牌的性格全都体现在细节里面,这种能令人会心一笑的设计,是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像是用户和捷豹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内饰 E-PACE 的内饰风格也汲取了不少 F-TYPE 的元素,主驾是有包围感的跑车式座舱,中控右侧有一个和 F-TYPE 一样的三角形扶手,同时还采用了非旋钮式的独立换档杆设计。 这个三角形扶手可以把主驾和副驾从物理上分隔开,给双方一些神秘的疏离感;而且当你激烈驾驶的时候,副驾小姐姐在尖叫的同时,还有地方可以抓一下。 独立换档杆的设计赋予了这只「 小豹子」 更强的操控感,让车主想放纵的时候也可率性而为。 E-PACE 全系标配全景天窗。 内饰方面,E-PACE 统一标配浅牡蛎色顶篷,搭配标配的黑檀木色配色方案,而另外的像 E-PACE SE 和 E-PACE HSE 则可选配月灰色/浅牡蛎色配色方案。顶配的捷豹 E-PACE HSE 还可以选择黑檀木色/锡耶纳棕色的特别配色。 看完外观和内饰,你可千万别把它当成一个谦和美貌的好好先生,它可是一只有着纯正野生血统的小豹子啊。一旦你去操控它,它精悍的身体就会用声音和实力表明,它还是很凶的。下面来讲讲动力。 动力 在动力方面,E-PACE 使用了荣膺「 沃德十佳」 发动机称号的 Ingenium 2.0 升四缸发动机,分为高低功率两个版本,可以提供 200 匹马力和 249 匹马力两种动力输出。这个动力在 E-PACE 身上相当够用了。与发动机搭配的是采埃孚的 9AT 变速箱,这个挡位数在同级产品也更胜一筹。 在操控方面,捷豹有着更个性化的思考。 最基础的,捷豹给出了 ECO、舒适、动态和雪地四种预设驾驶模式;等到你足够了解这款车,也有自己想要的驾驶风格,你可以通过「 驾控管家」 可调动态模式对车辆的动态性能进行个性化设置,包括油门灵敏度、换挡速度、转向比、悬架减震器硬度等等,最多可调 16 种驾驶模式,充分满足多样化的驾驶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E-PACE 全系标配 AWD 捷豹全路程智能四驱科技,这点与同级竞品相比是比较有诚意的。虽然大多数用户可能不会开着它去越野,但是遇到复杂路况和恶劣天气的时候,车辆稳定性和操控性还是会给你更多的安全感。 智能化 E-PACE 全系标配 10 英寸的触控大屏,内置 InControl 智能驭领 尊享触控系统,支持适配 Apple CarplayTM 与百度 CarLife,可以实现导航、全景影像、语音控制等功能。屏幕是磨砂的,强迫症们不用担心屏幕上的指纹问题了。 除此之外,E-PACE 还配备了 12.3 英寸 TFT 虚拟显示仪表盘,可以把导航信息投过来,这样驾驶会更安全,同时电话和多媒体等内容也有显示。 主动安全 在安全方面,E-PACE 的配置还是比较丰富的,这些功能都是全系标配: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紧急制动辅助系统、前排正面、侧面、头部安全气囊。此外,丰富的驾驶辅助配置也为 E-PACE 加分不少,如碰撞预防紧急制动、定速巡航系统、驾驶员疲劳监测、车道保持辅助。 价格 最后来聊一下价格,这次捷豹 E-PACE 共推出六款车型,指导价为 28.88 万元到 39.58 万元。 其中 E-PACE P200 AWD 指导价为 28.88 万元;E-PACE S P200 AWD 指导价为 32.38 万元;E-PACE 首发限量版 P200 AWD 指导价为 34.38 万元;E-PACE … 继续阅读

动力电池专家王子冬:对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我们有点儿操之过急

· Dec 26, 2018 333

12 月 17 日,前途在其北京线下体验中心「前途驿」举办了一场有关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的漫谈会,目的是为了推广普及动力电池安全知识,分享的观点还是比较有意思。 首先了解一下主讲人王子冬,此前他是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 863 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上个月正式退休),现任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 直接进入正题。 未来电池技术路线中不会有圆柱电池 目前动力电池主要有三类:方形电池、软包电池和圆柱电池。 王子冬表达了这样一个 观点:未来储能市场电池的主流类型为方形硬壳和方形软包装 100Ah 以上大容量电池。 也就是说,特斯拉所用的圆柱电池被剔除了。 首先从循环次数来看,特斯拉电池循环寿命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斯拉只能加大电池容量提高续航里程,同时通过大容量电池来解决大功率充放电问题。虽然从目前来看,特斯拉的电池优势很大,但是王子冬并不看好。「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特斯拉的电池真的那么优秀的话,大批的新能源车企就应该跟着这股潮流了。」 王子文如是说道。 动力电池并非越大越好 有关电动车续航,大家总是会有一种误区:动力电池越大越好,电池越大续航里程就越高。其实不然,续航并不能从这么单一的角度来看,因为电动车不同于油车,油箱里的油会越跑越少,车子会越来越轻,但是电动车不一样,不管你是满电状态还是没电状态,车子的重量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也就是说依靠增加电池组的带电量来增加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并不可行,副作用比较大。 所以对于电动车,我们要看的是车子带了多少电跑了多少公里,确切的说是能耗以及电池寿命衰减水平:一个决定了车子能跑多远,一个决定了车子能跑多久。这两点对企业的电池成组技术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除了电池成组技术,目前影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难点还有电池管理系统(BMS)。 对于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刚刚也已经说了很多,主要是还是电池的热失控问题,为了让电池发挥最佳效率,所以需要让电池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区。除了在生产时尽量控制电池各种原材料的一致性、工艺的一致性,还需要用到 BMS 从外部来保持电池的一致性。 在王子冬看来,除了电池自身工业和产品质量问题,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 BMS,虽然国内这些年(动力电池)产品质量提升到了,但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且国内企业对于这一块认知并不到位。 研究 BMS 的团队需要对电池的特性非常熟悉,主动均衡系统可以研究,但使用需要慎重,在能够预判单体电池健康程度的前提下使用才有效, 目前对于动力电池健康度判断是难题。 虽然很多企业对电池的健康度、内阻测试、故障诊断有大量数据在后台存放,但是后台没有人看,数据报警没有人理,大量数据闲置,对于数据诊断处理能力还有待改善和提高。 从某种角度来看,续航里程的提升是一门玄学。不仅与车身架构、电池材料、风阻有关,甚至与驾驶习惯、天气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这里涉及的学问很多。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为什么我们感觉电动车不安全,虽然油车同样也有更多问题,但是相比之下,电动车的安全问题更受关注,更容易被质疑。王子冬的观点是这样的:对于油车我们很熟悉,燃油泄漏不会自燃,但是电动车电解液泄漏易自燃且不可控, 在没有掌握锂电池着火规律之前,把控能量密度,有安全性和长寿命安全性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这里普及一个知识点:为什么现在的电池安全性能低。 锂电池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正级、铝箔、负极、铜箔、隔膜和电解液,现在的电动车为了追求高续航高补贴,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隔膜厚度被「 削减」 的越来越薄,这就给电池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在电池内部也存在刺穿隔膜的隐患:枝晶。即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负极表面会形成一些「 小毛刺」,这些「 小毛刺」 就是「 枝晶」,如果「 枝晶」 的长度超过隔膜的厚度,就会穿透隔膜。 超薄的隔膜、可燃的电解液,再加上内部的「 枝晶」,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电池正负极短路,使得电池温度升高进而导致热失控,除此之外电池包本身一致性没有做好、过充过放、内/外短路,也会导致热失控。 对于现在的动力电池,科学上还有很多工作和难题要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急着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有点操之过急了。 在他看来, 和电池相关的各种材料开发验证需要 1-2 年,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国家每年进行一次的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的快速迭代调整做法与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开发周期不协调,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工作无法得到充分验证,导致了着火事故的频发。 动力电池的发展确实需要更稳健的推进脚步和推进速度。 临近尾声,对于现在的新能源发展状况,王子冬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目前的新能源产业存在很大的泡沫产能过剩;对于动力储能系统的设计和匹配需要创新,整车企业应与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共同面对当前遇到的问题;要解决好动力电池系统和电动汽车一体化的问题,电动组和电动模块的设计需要考虑周全;同时要做好对动力电池产品的验证工作,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除此之外,企业要加强对电池回收技术的研究,寻找低能耗、无污染的回收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