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导航」:车载导航的下一个风口?

· Jan 21, 2019

虽然现在手机、车机的导航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当我们遇到不熟悉的路况,或者在夜间开车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拐错路口、错过路口的情况。 而且,一边开车一边看导航本就是不安全的行为,本质来说就是在盲开。当车速为 120 公里/小时的时候,看导航 1 秒钟大概就有 34 米是在盲开,更不要说在国外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上 200+公里/小时的速度。 所以现在的导航对我们来说,功能还是不够人性化,呈现效果还是不够直观。 相对应的,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AR 导航」作为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而且已经有不少科技公司将这个概念带到了我们的视野里。 比如百度在去年的世界大会上展示了自己基于 HUD 的 AR 导航功能,高德和达摩院各自发挥优势研发了一款 AR 导航,Marvel X 因为搭载了斑马开发的 AR-driving,成为了目前市面上第一款带 AR 导航功能的量产车。 此外,大陆、伟世通、松下等供应商以及国内外一系列初创企业也在共同发力,比如 WayRay、Navdy、Futurus 等。 AR 导航是什么,跟一般导航有什么不一样? AR 导航对于用户而言最大的变化就是「直观性」。从驾驶员的视野来看,导航信息与车道线进行了融合。 AR(增强现实技术)是在真实场景里出现一些虚拟信息。AR 导航则是在真实的路况信息中,实时出现一些虚拟指向箭头来更直观地引导我们前进。 与传统导航相比,车载 AR 导航会先用摄像头把前方道路的真实场景实时捕捉下来,这是 实 ;再结合当前的定位、地图信息以及场景 AI 识别进行融合计算,在人眼可见的真实道路上生成虚拟的指引信息,这是 虚 。 这样的虚实结合,可以更直观地告诉用户下一秒该干什么,比如它会用箭头准确地指向路口,而不是说什么 300 米后左转。 除此之外,还会有驾驶安全的提醒,比如跟车距离预警、压线预警、红绿灯监测提醒、前车启动提醒、提前变道提醒等;未来还可能会更深入地与 ADAS 进行融合,比如车道偏离预警、前车碰撞预警,驾驶员状态监测等等。 AR 导航背后需要哪些技术支持? 从上面的功能介绍,很明显能看出来 AR 导航和一般导航不一样,它背后需要更多复杂技术的支持。具体来说有三种: 1. 车道级导航能力:导航最基础的能力就是「没有延迟的准确定位」,如果这个技术不到位,AR 导航的小箭头怎么能准确地铺设在真实车道上呢。 2. 图像智能检测与识别能力:AR 本就是一项虚实结合的技术,识别真实路况数据是功能实现的基础。这其中包括对车辆、车道线、红绿灯、道路场景等图像的检测、分割、识别与追踪。 3.AR 融合算法:将当前的定位、地图导航以及道路交通大数据进行融合运算,最后才能在实景图像上实时将渲染过的虚拟导航信息准确地呈现在车道上。 目前都有哪些具体形态的产品? 当前能够将 AR 导航完整呈现的产品不多,而且现处于技术开发阶段,各个产品也是形态各异。 从前装市场来说,去年 10 月高德和达摩院合作推出了一款 AR 导航,适配在智能后视镜上;去年 9 月荣威 Marvel X 上市,上面搭载了斑马推出的 AR-driving,适配在仪表盘上。 从后装市场来说,去年 5 月车萝卜推出了一款水滴 AR-HUD,这是后装市场中首款无屏 HUD,可以直接将虚拟导航信息投射在风挡上。这与它在 15、16 年推出的自带屏幕的第一、二代产品不一样。 AR 导航与各种媒介的关系 这么说来,这三个比较完整的产品竟然适配在三种媒介上。 那么 AR 导航到底都能装载在哪些媒介上呢?不同媒介功能实现的差异化在哪里?哪种媒介最适合 AR 导航发挥作用呢?我们来一个一个说清楚。 关于具体的媒介,刚才提到的智能后视镜、仪表盘以及风挡算是主流应用场景,中控屏其实也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后装 HUD 自带的透明背板也是可以的。在更久之前,还有人想过用 AR 头戴可视设备实现这个功能,现在基本已经被放弃了。 在说不同媒介下的具体应用效果之前,我们再思考一下开头提到的那个场景。当你正在以 120 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你用 1 秒钟看了一眼导航其实你就大约盲开了 34 米。如果 150 公里/小时呢?200 公里/小时呢?而且,我们看导航真的只看一秒吗? 所以不把视线离开,或者离开的距离越短,AR 导航功能才能更好地辅助人类驾驶。其次屏幕是否够大,呈像是否清晰,成本是否可控,这些都是决定条件。 首先「风挡」无疑是离驾驶视线最近的,因为司机本身就是目视风挡前的道路。(后装的透明背板也是这个原理,但后装产品效果普遍没有前装好。)而且风挡呈现信息的区域也够大。但想要做到清晰成像和控制成本,难度略大。 然后是「仪表盘」,视线稍微往下探,终归也算比较近。屏幕大小适中,呈像清晰程度和成本相对也比较可控。 中控屏和智能后视镜都相对较远,而且后视镜屏幕略小,不好展示信息。不过这两个成本可控,而且后装起来比较方便,可以说能适配大部分车型。 这么一来,从功能上说「风挡」是 AR 导航功能实现的最佳场景。而目前基本没有前装产品适配在 HUD 上的原因,则在于这是一个与成本博弈的商业 demo。下面来说说 AR 导航在 HUD 上实现有什么样的困难。 AR 导航在 HUD 上实现有什么样的困难 在说困难之前,先来说说 AR 运用在汽车上有什么先天优势。 相比于其他 AR … 继续阅读

以后去海南,可以开着威马 EX5 自驾游了

· Jan 21, 2019 333

1 月 19 日,威马在海南三亚举行了「 即客行•海南椰行」 开业仪式。 时间回到 2018 年 4 月,威马与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后简称海南交控)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基于旅游的共享出行服务,「 海南椰行」 正是这次合作的产物。 主导本次合作的双方以及三亚市政府领导都亲临现场,海南交控汇金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文卫感慨道,这个项目谈了两年,今天总算落地了。 即客行的「 旅游共享」 威马在这一块的布局比较早,2017 年 9 月发布智慧出行品牌「GETnGO 即客行」,入股哈罗单车,意图打造「4+2」 的共享出行模式。 即客行提供包括专项租车、旅游租车、分时租用等在内的多场景用车服务,意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出行服务体验,今天主要说的是其旅游租车。 APP 界面是这样的: 除了租车服务,APP 上还有 「 即客充电」 服务,整合多家充电运营商,解决电动车本身的续航焦虑问题,目前达成合作的有四家,分别是特来电、依威能源、星星充电、安悦充电。在开幕仪式现场,陆斌透露,目前威马已经携手全国主流充电运营商布局了 180 座城市,共计 8 万余根充电桩。(导航由百度提供)APP 上会显示充电桩的使用情况、充电方式(快充 or 慢充),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营商。 目前专项租车、分时租车业务并未在海南落地,可以使用的只有旅游租车,现在租车还有优惠礼包(从 1 月 19 日到 1 月 31 日),具体如下: 目前可选择的取车还车点只有三亚凤凰机场店,后续海口店开张(稍后细说)后用户可以在三亚租车然后在海口还车。威马车主以及准车主可以享受免押金,免费使用充电桩等服务。 还有哪些信息点? 1、接下来店铺会如何开设? 从即客行 App 上,我看到三亚和海口的充电桩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初步猜测第二家店会在海口开设,这样在海南基本上形成一个闭环。之后与威马工作人员的交谈证实了我的猜想,只是动作比我想的要快一些。「 最快下周(也就是这周),最晚春节前,我们在努这个时间。」 她这样告诉我。 未来威马将会把海南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旅游城市。 2、未来会投入多少车辆? 在威马海南椰行的门店前,我拍了这张照片,大概有 15 台 EX5。在门店的背后还有一片很大的空地,工作人员告诉我,之后还会有车子运过来。今年上市的 EX6,后续也会投入进来。 陆斌告诉 GeekCar,未来 3 年威马在海南将会投入 2000 辆的新能源汽车(此前这个数字为 1500)。 3、价格如何制定? 目前在 App 上支持的车型是 EX5 400,费用是 268 元/天。 我粗略看了一下同为共享品牌的 GoFun,日租价格相同。 威马说,这是对主流出行平台进行市场调研之后作出的定价,同时价格会随着市场的供需上下浮动,比较灵活。 4、未来支持在酒店以及景点进行取还车 刚才也说了,目前取还车点只能在门店,但是威马正在与酒店以及核心景点在谈,在年前/年后推出这些服务点,用户取还车将会更加方便。 5、明年将新签一家国字头充电企业 在去往威马三亚旗舰店的途中,几位媒体老师在谈论租辆电动车进行环岛旅游,其中一位同行调侃道手机上又要装一大堆充电 APP 了。这个的确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充电运营商太多,且查询支付不方便。 威马工作人员告诉 GeekCar,2019 年威马会接入至少一家国字头充电企业,同时将把地方性的充电企业接入进来,完善充电生态体系。 威马的目的其实很明显,想要把「 即客行」 做成一个大平台,吸纳更多用户(不仅限于威马车主)使用自家 APP。 嗯,野心不小。 为什么是海南? 脱离场景谈运营就是耍流氓。威马将这个项目首先落地海南三亚也是别有深意。 1 月 8 日,《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海南将从 3 月 1 日起逐步禁售燃油车同时加快充电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早在 2018 年 4 月的博鳌亚洲论坛,海南省长沈晓明就说过海南将于 2030 年前全岛使用新能源汽车。 而且很多人认为这个时间点甚至会提前。 除了这个「2030 目标」,还有一个「2020 目标」:2020 年海南省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海南最出名的是其旅游资源,网上数据显示,2018 年 1-11 月海南省共接待游客 6828.31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2%。三亚市接待过夜游客数量全省最多,同时用户对于自驾的需求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威马第一家店要放在这里的原因。 而且海南本地汽车租赁市场已经成熟,很多品牌都在做,有一定的用户基础,此外海南岛气候属于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各地的年平均气温为 22.5~25.6℃,而电动车动力电池最适宜工作温度在 25 度左右,也就是说,海南的温度环境也比较适合电动车。 从上述几点,可以明白为什么威马旅游租车第一站要落地海南。 小结一下 目前汽车行业正在发生这样的现象: 利润向下游核心技术转移,企业估值向出行服务转移。 威马正逐步完善其在出行场景的布局:在旅游城市推出的自驾游服务、城市地产门店推出的专项租车,陆斌说后续威马还将杀入网约车领域。 这样的举动并不奇怪,很多车企都推出自家的出行服务平台,传统车企如上汽享道、曹操专车等,就连宝马都加入进来,出行领域大有可为,现在威马也进入这条拥挤的赛道,如何打出差异化很关键。 2018 年 4 月,威马发布「 智慧共享全球化」 发展的三步战略,目前规模化量产算是实现愿景的第一步,海南椰行门店的开业算是其第二步的实际落地。 从目前拿到的这些信息来看,初入这个市场威马仍然需要更多的尝试与实践,且海南租车市场已经很成熟了,威马这个新手要怎么玩下去?我想还需要时间验证。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