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8 起售,大众 A 级军团的主将全新一代速腾 Long-Wheelbase 上市

· Mar 18, 2019 333

一汽-大众全新一代速腾 Long-Wheelnase 在三亚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 13.18-19.68 万元。这一代速腾源自于去年在底特律车展发布的海外版捷达,来自大众的模块化平台 MQB A2,定位为 A+ 级轿车。 这款长轴距的速腾在外观设计上与海外版相差无几,但是在轴距上加长了 45mm,达到了 2731mm,整车长度也达到了 4753mm。 动力方面,速腾 Long-Wheelbase 将搭载 150 马力 1.4T 和 115 马力 1.2T 两款发动机,这点与海外版只有 1.4T 一款动力配置有所区别。而变速箱方面,国产速腾 Long-Wheelbase 沿用了 DSG 双离合变速箱,并没有跟海外版一样使用 8AT,对于一直期待 8AT 的消费者来说多多少少有些打击。 而内饰方面,与宝来类似,中控台采用了不对称的布局,中控屏幕偏向于了驾驶员一边。用料上大规模的使用了软性搪塑材料,还有部分钢琴烤漆材质。整体的豪华感比前代和同门兄弟都有提升。 在我们关注的智能化方面,速腾明显拉开了与宝来,捷达在定位上的差距,高配车型使用 10.3 英寸的液晶仪表盘,尺寸上比高一级别的 CC 等车的全液晶仪表略小一些,但也是 A 级家族的领头羊了。中控屏幕变化不大,使用的是触屏+触控按键的方式,车机系统支持 Apple CarPlay,百度 CarLife 等多种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另外在驾驶辅助功能上,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盲区监测等也都已搭载。 全新速腾 Long-Wheelbase 的竞争对手将是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雷凌,以及同价位的新能源产品。所以它要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至于是否能延续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如何看待特斯拉 Model Y 以及这场发布会?

· Mar 18, 2019 333

3 月 15 日,对消费者很重要,因为这天是消费者权益日;对特斯拉来说也很重要,因为 Model Y 终于要发布了。 自 2016 年公布这个项目开始,马斯克已经不止一次透露,这款车很 nice,不禁勾起了大家对这款车的期待,然而这次发布会好像并没有满足大家的胃口。 一款「 中规中矩」 的 SUV 一句话说得好,期望越大,失望越大。Model Y 并没有马斯克说的那么炸裂。这台车就像是把 Model 3 的前半身和 Model X 的后半部分拼接而成,对于这个造型,大家还是有一定心理准备,毕竟 Model X 就是一个充气版 Model S。 内饰布局方面,Model Y 承袭 Model 3 的简约设计风格,一块大屏走天下。 马斯克透露的信息并不多,已知的只是 Model Y 会有四个版本,基本与 Model 3 的配置方案类似,如图: 你可以把 Model Y 看作是 Model 3 的 SUV 版本,没有特别惊艳的地方,中规中矩。 一场不那么「SEXY」 的发布会 与这款车对应的,就是这场不那么「SEXY」 的发布会,可能是因为产品没有那么的炸裂,所以「 创新不够,情怀来凑」。马斯克足足做了长达 30 分钟的前戏,谈过去,讲情怀,然后花 6 分钟结束战斗。 最后马斯克还留了一个彩蛋——特斯拉电动皮卡的预告图,但是尴尬的是没有人 get 到,马老板只得第二天自己重新发个 Twitter 说一下这件事。这个皮卡长这样: 如果说从发布会中获到了些什么,那可能就是又收集到一些马斯克有趣的表情包……   如何看待这次发布会? 情怀?情怀! 用三十分钟讲情怀,6 分钟结束战斗。特斯拉也学传统车厂发布会,开始讲情怀了?特斯拉变了? 统一回答:是的。 特斯拉的 2018 年过的并不好,完全是在「 地狱」 中度过,马斯克承载了太多压力:分手、睡工厂、精神压抑到吃药、私有化风波等等一系列事情,公司和个人都充斥着不被认可的压抑,马斯克在发布会上说「2018 年这一年,让我感觉自己老了 5 岁」,进入 2019 年,形势虽然严峻但是正在转好;传统汽车巨头们纷纷在电气化发力,默认了马斯克的路线正确,自然就会有种「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感觉。所以我倒认为这是马斯克在情绪上的宣泄,无碍。 除此之外,这更像是一次告别,用一场发布会的形式和过去的种种不堪告别,然后展开新的征程。 确实,特斯拉变了。 成熟?成熟! 用特斯拉以往产品的炸裂程度来评判,这次的 Model Y 表现中规中矩,并不炸裂。 但是我们不妨把 model Y 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去思考。 目前特斯拉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缺钱。 考虑到目前正在前方市场打前锋(赚钱)的 Model 3,Model Y 产品力自然不能过于「 炸裂」,不然就会有大批人放弃购买 Model 3,转而等待 Model Y,这对特斯拉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除此之外,特斯拉所面临的压力除了来自内部,还有那些传统汽车巨头。大象转身,每家车企都转型到这个赛道,特斯拉的竞品越来越多,能不能打放在一边,给特斯拉带来的压力可想而之。 要想活下去,必须做出相应的妥协。 关于 Model Y,此前马斯克曾提出过的「 鹰翼门」、「 新平台」 都没有做数,在发布会上「 线束 100 米」 也没有提及(估计也是没有)。 以马斯克一贯按照「 第一性原理」 思考的逻辑来看,此前提到过的创新技术肯定在内部进行过实际验证,大概率是新平台的研发以及各种新技术的适配难度远远超过预期,只能作罢,再加上资金链并不稳健且还有大批债务要还,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了与 Model 3 同平台研发的选择。 我们再复盘到 Model X 的研发,彼时马斯克因为过于自信、过于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导致量产交付多次跳票……如今,当类似的事情发生在 Model Y 身上,特斯拉做到了很好的取舍。 创新?创新! 那是否意味着特斯拉就失去了创新能力?失去了梦想? 并没有,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斯拉的 创新会由你看的到的地方逐渐转移到你看不到的地方。 比如电池能量密度、BMS、电机电控、整车电气系统布局、车身结构设计等地方。 看看下面这两张图,你就明白了(创新发生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车顶横梁):(Model 3 车身结构)(Model Y 车身结构)「 加速世界向可持续发展能源的转变」 是特斯拉的梦想,这一点不会变。Model Y 的发布只是其完成了「SEXY」 产品矩阵的最后一环,这个矩阵并不足以支撑特斯拉完成这个梦想,在 2018 … 继续阅读

吉利「几何 A」静态解析:最大的亮点,可能是内饰和人机交互

· Mar 18, 2019

在 2019 年的国产电动车市场,有几辆特别受人关注的新品,吉利 GE11 就是其中之一。前几天,它有了一个正式名字——「几何 A」。 厂商和外界对这辆车的预期都很高,但在此之前它主要还是存在于宣传海报上,上个周末,借着一次「几何 A」静态实拍的机会,我终于看到了量产版实车的外观和内饰,所以结合着实拍图片,有一些信息和感受跟大家分享。 先来介绍一下车子的参数信息: 车身轴距 2700mm,根据工信部信息,长宽高分别为 4736mm1804mm1503mm。 上市车型会分为标准续航版和长续航版两个版本。我们这次实拍的是标准续航的顶配车型。 标准续航版:NEDC 工况 410km、电池容量 51.9kWh 长续航版:NEDC 工况 500km、电池容量 61.9kWh 电芯来自宁德时代,电机来自精进电动,永磁同步单电机,峰值功率 120kW,峰值扭矩 250N.m,0-50 加速 3.8 秒,最高车速 150km/h,前驱。 对于这辆车,我对内饰的期待大于外观,所以先说说内饰。 放两张内饰全景: 从产品形态反推,在我看来,几何 A 的内饰设计应该有两个大方向目标:一是尽可能不循规蹈矩,二是尽可能多的营造科技感。 如果把这两个目标融合一下,在目前市面在售电动车里,我找出了两台符合标准的产品:宝马 i3、特斯拉 Model 3。 我相信几何 A 的内饰设计师一定研究过这两台车,但是在此基础之上又有一些演进,尤其是仪表盘+大屏的设计。 没记错的话,i3 应该是第一个把仪表盘从中控台里独立出来,做成外凸式的电动车,这个设计在 2014 年来看是挺大胆的。而 Model 3 呢,干脆取消了仪表盘,把所有信息都集成到 15 寸的中控大屏上。如果说 i3 是不循规蹈矩,那么 Model 3 在这条路上走得就更激进了。但是,取消仪表盘的设计虽然让整车内饰设计看起来极具颠覆性,却也引来了对于行车安全及人机交互便利性的巨大争议。 而几何 A 呢,当我看到它的谍照和海报时,仪表盘这部分首先想到的就是 i3。 但坐进实车我才发现,几何 A 的这块外凸式仪表盘,尺寸要比 i3 小得多,只有 4.2 英寸,显示面积可以和 iPhone 7 做个对比: 它可以显示的信息包括电量、车速、车辆状态等,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行车信息。 这种介于 i3 和 Model 3 之间的折中方案,应该是在综合考虑了科技感、新鲜感及安全性之后做出的平衡性选择。 仪表盘上沿比挡风玻璃下沿低,所以从车头位置向车内看,仪表盘不易发现,只剩中控台中间的一个 12.3 寸大屏,很像 Model 3 的感觉。 由于仪表盘的反常规设计,不管是驾驶 i3 还是 Model 3,想要在行驶中观察行车信息,视线都得下移或右移,但遗憾的是,这两台车都没有 HUD。比较惊喜的是,几何 A 倒是用上了 HUD,而且还是直接投射到挡风玻璃上的 W-HUD,投射尺寸达到了 8 英寸。这块 HUD 在信息显示上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显示 ADAS 驾驶辅助的信息,中间显示车速、限速识别等信息,右边用来显示导航路径指引。 再来说大屏。12.3 寸的中控大屏,放在这台 A 级车上,其实已经显得很「硕大」了,背后的系统本质上还是「GKUI 智能生态系统」,但是在 UI 上针对几何 A 进行了重新设计,比如,加入了很多六边形元素,而在屏幕最左侧有一排快捷键,用来快速切换导航、多媒体、电话、主界面这几个常用功能模块。地图导航采用的是高德地图车机版。 8 英寸 HUD+4.2 英寸仪表盘+12.3 英寸中控大屏,这就是几何 A 在人机交互层面的基本配置,有想法,有科技感,并且也照顾到了行车安全。 在大屏下面是一条横贯中控台、长度达到 1.6 米的氛围灯,共有 7 种颜色及 10 档亮度可调,如果切换到 sport 模式,氛围灯会自动变为红色。我们拍摄是在白天,所以氛围灯的效果就感受不到了。 几何 A 在内饰上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点是按键设计。首先,它并没有把各种功能调节都集成在大屏上,而是保留了一些实体按键,其次,它的很多实体按键也并不是传统设计,而是变成了触控式。 例如这个空调控制区域: 更有意思的是中控台无线充电区域下方的这个区域,采用激光雕刻工艺,做了四个所谓的「e-touch」,分别对应 sport 模式、陡坡缓降、AutoHold、能量回收调节这四个功能,有一种「虚拟按键」的感觉。按住相应区域 1.5 … 继续阅读

年产 20 万件:宝马用 3D 打印都做出了什么?

· Mar 18, 2019 333

今天来看,3D 打印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三维图上传到 3D 打印网站上,尺寸在 1:18 车模大小左右的物件,三四天之后就可以收到打印好的成品了。这些只是 3D 打印带来的额外附加福利,它真正大展身手的地方,当然是在制造行业 ,而汽车厂商早就有所动作。 在过去十年间,宝马通过 3D 打印生产了 100 万个零部件。 仅 2018 一年,宝马集团 3D 打印中心(Additive Manufacturing Center)的产量超过 20 万件。 3D 打印,免去了传统制造工艺中的开模、设计制造工序等环节,大大降低了单件小批量的成本,并且在零件迭代更新过程中节省了更多资源。传统制造工序中为上一代服务的设施,在下一代很可能就完全没有用处。 但是到了大规模量产,3D 打印的成本并不能有明显的降低,而且其生产速度还有待于指望 3D 打印设备技术的更高发展。宝马的生产数据看上去很不错,但是有多少真正地应用在车上呢?或者只是一代又一代的测试品呢? 将在中国上市的 i8 Roadster 上的金属敞篷软顶支架,采用 3D 打印技术,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比一般的注塑成型要更轻更硬,该车型采用 3D 打印的还有车窗导轨。宝马集团也因此成为了首个将 3D 打印的数千个金属零件投入生产运行的汽车厂商。(i8 Roadster 中 3D 打印的金属敞篷软顶支架)3D 打印天生适合定制化,MINI 的定制计划(MINI Yours Customised)项目中,用户可以自行设计零部件,例如:仪表指针和装饰条,通过 3D 打印来实现精确的规格。 在今年日内瓦车展亮相的 BMW Individual M850i xDrive Coupe Night Sky 上,一些外饰,如外后视镜盖、前进气口分离器、格栅、前翼通风口周围,都是由 3D 打印来复刻魏德曼花纹的。 以上都是一些外观件、装饰件,但它同样可以制造更考验性能的部件:例如 BMW Individual M850i xDrive Coupe Night Sky 上的制动卡钳,以及全新 X3M 和 X4M 上搭载的全新 S58 发动机的缸盖。(S58 中 3D 打印的缸盖)总结以上案例来看,那些造型复杂、需求量不大,同时又难以开模的零部件,才是最适合使用 3D 打印来做的。 宝马 3D 打印制造中心(Additive Manufacturing Center)负责人 Jens Ertel 说:「 我们的新设备将会是宝马集团 3D 打印技术的一主要里程碑。团队将评估新兴和现有的在塑料和金属打印上的技术,并将它们发展得更加成熟。我们的目标是为生产独立组件、小型生产经营或甚至大型规模制造,提供最佳技术以及流程链。」 对于 Additive Manufacturing(增材制造),即通常意义上的 3D 打印技术,可以看出宝马非常看好其前景,风险投资部门 BMW i Ventures 早就对相关技术进行投资及研发: 2016 年 9 月,投资 Carbon,硅谷的一家研究 DLS(数字光合成)打印技术的公司,两家在 2015 年就开始合作了; 2017 年 2 月,投资 Desktop Metal,专攻金属 3D 打印,现在与宝马集团的 3D 打印生产中心工作密切; 2017 年 6 月,投资 Xometry,一个连接不同行业网络供应商和制造商的网络平台; 2018 年,宝马集团为位于慕尼黑北部的 3D 打印生产校园(Additive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