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之下,福特如何突出重围

· Mar 22, 2019 333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 7 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 40 年。很显然,福特作为一家百年车企,必然经历过很多次大风大浪。 比如上世纪 70 年代,面对石油危机,福特砍掉多余项目着重研发经济型动力技术,最后带来了以沃德十佳闻名的 EcoBoost 系列发动机,由此度过难关。 作为美国唯一一家在金融危机后没有申请破产保护的北美汽车巨头,面对这次技术变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自动驾驶攻坚战」最近,美国咨询公司 Navigate Research 对 20 家参与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进行了排名,前三名分别是 Waymo、通用和福特。 这个榜单的评估维度分为战略和执行两个方向。大概可以理解为既要看一个公司在前瞻技术的探索,也要看所研究的功能现有的落地情况。 具体的标准有以下几条:视野、市场策略、合作伙伴、生产策略、技术、市场和分销、产品功能、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产品组合以及可持续发展。 在自动驾驶的道路上,达到 L4 或 L5 级的水平必然是诗和远方,但是这些前瞻技术的及时普及也非常重要。 相比于 waymo 和通用,在福特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它在基础性驾驶辅助技术上的落地。也许这也是福特能多次进驻榜单前三名的原因之一。 比如搭载在新一代福克斯上的福特 Co-Pilot360TM 智行驾驶辅助系统能实现的功能就有这些:LK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LC(领航辅助系统)、 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EB(制动保护系统)、FCW(防碰撞预警)、FDI(前向距离提醒)、APA2(一键泊车辅助系统)、ESA(紧急转向辅助系统)、TSR(交通标志识别系统)、ASLD(限速设定)。 这些功能组合已经达到了 L2 级别的驾驶辅助,这在中低端「合资车型」中不多见。 在前瞻技术上,早在 2016 年,福特就成为第一家宣布量产 L4 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传统车企,随后传统车企们就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宣布备战。 对于福特来说,面对自动驾驶的大热潮,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背后冷静思考: 为其 2021 年在美国推出自动驾驶服务业务做充分准备,在确保自动驾驶技术安全稳定的同时,福特也已经在设计、测试和运营未来的自动驾驶业务所需的服务生态系统,从而能够更加轻松地扩展自动驾驶业务并获得可持续的收益。「在中国,为中国」自动驾驶无遗是当代汽车行业的重要变革技术。与此同时,电气化、智能化、共享化也是主旋律之一。在这些方面,福特也提前有所准备。 而且,面对多方向的技术革新,尤其是智能化当道的今天,在产品或技术研发上提前融合当地用户的需求,这是更聪明的做法。这一点,福特在中国表现地比较彻底。 先从政策来说。 去年 10 月,福特宣布「福特中国」将脱离亚太区,升级为独立业务单元,直接向公司全球总部汇报,「中国市场」与「北美市场」并列成为福特核心市场。 再来说技术。 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两个方向,福特和百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自动驾驶方面,福特和百度开展为期两年的 L4 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在公开道路的联合测试,测试车辆适配百度 Apollo 自动驾驶系统,目前测试进展顺利。福特是百度 Apollo 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理事会创始成员之一。 在车联网方面,福特和百度于去年六月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基于以百度人工智能车联网技术进行合作,包括语音语义、车载图像、内容生态等多项技术,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全新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从而让福特车主拥有更简洁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 2018 年,福特和阿里达成合作,率先在 2019 版福特翼虎车型上搭载 AliOS 互联网汽车智能系统。 当然,福特也有自研技术。 在自动驾驶方面,2017 年,福特斥资 10 亿美金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Argo.AI。其创始人 Bryan Salesky 和 Peter Rander 是 Uber 和谷歌以前无人驾驶技术的负责人。到 2023 年底前,福特预计将投入 40 亿美元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研发和业务拓展,其中包括对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Argo AI 的 10 亿美元投资。在车联网方面,早在 2008 年福特就与微软合作,共同开发车载娱乐系统——Sync Applink,截止目前已经推出了 3 代产品。 然后谈谈产品。 新的产品往往更能吸引用户的注意,所以福特为中国市场制定了「2025 产品战略」:至 2025 年底,福特汽车会在中国推出超过 50 款新车型,其中包括 8 款全新 SUV 车型,及至少 15 款福特和林肯品牌电动车型。自 2019 年起,将有 5 款车型转到中国生产,其中包括福特全球首款纯电动小型 SUV;年底之前,所有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新车型均会配备车载互联网连接服务,同时会提升在中国的工程及研发能力。 政策、技术和产品既然已经准备好,下一步就是推广和销售了。在中国这样互联网技术比较普及的国家,精准的数字化营销模式是不二之选。 福特继续和百度合作,运用百度在大数据上的技术优势进行数字化营销。同时,福特还联合阿里,举办福特·天猫超级试驾活动,进一步拓展流量。「喧嚣之下,不忘初心」与之前单一的指向性矛盾不同,这次汽车行业的技术变革方向多,难度大。每个领域都是个不见底的吸金黑洞。对于所有车企来说,这都是一场硬仗。当然,也包括福特。 对此,福特的战略是涉猎多领域,扩大朋友圈,探索前瞻技术,普及基础技术。 要说「涉猎多领域」,福特在有关出行的很多领域都做过尝试。 福特之前与多家美国企业开展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服务试点,包括美国两大网约车巨头之一 Lyft,达美乐比萨和快递公司 Postmates,等等;近期,福特还和沃尔玛合作,在美国迈阿密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的商品配送试点。 在电气化方面,2017 年,福特组建了专门的电动车开发团队 Team Edison,负责打造福特专属的电动车平台。 在新型生产方式方面,福特通过 3D … 继续阅读

为冲销量,特斯拉重启车主引荐计划

· Mar 22, 2019 333

如果说汽车圈内哪个人说的话最不可信,那就是马斯克了。 在今年 1 月份,马斯克发 Twitter 说,特斯拉的车主引荐计划将于 2 月 1 日截止。有人问马斯克这个计划是「 永久结束还是只是阶段性的」,马的回应是:「Yes, ending on Feb 1. It’s adding too much cost to the cars, especially Model 3.(是的,在 2 月 1 日截止,这个计划成本太高了)」 这才不过一个多月,马斯克就打脸了。 3 月 22 日,特斯拉又重启了新的客户引荐计划。一起来看一下: 当有人使用你的推荐码购买特斯拉新车时,你和被推荐人均可获得 1000 公里(约 1600 公里)的超充免费额度; 每推荐一人即可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已拥有永久免费超充的车主每推荐一人可获得两次抽奖机会; 奖品是由 Elon 和 Franz von Holzhausen 亲笔签名的创始版 Model Y(每个月抽一次)和创始版 Roadster 跑车(每个季度抽一次); 我们来对比一下之前的用户推荐计划: 除此之外,完成 5 个推荐之后,再完成 5 次推荐,就可享受减免 10%的费用来购买新一代 Roadster 创始版;之后每推荐一人减免 2%的购车费用,依次类推…… 也就是说推荐满 50 人,白送你一辆创始版 Roadster 跑车,上不封顶(推荐车型不限于 Model S/X,还包括 Model 3)。 此前根据数据显示,超过 60 个人可以获得一辆免费跑车,其中 20 个人获得超过 2 台及以上…… 这个支出确实蛮大。 而现在,特斯拉又重启了该计划,相比于之前,新计划更为合理,成本支出不会那么大。「 获得 Elon 和 Franz 亲笔签名的创始版 Model Y 或者创始版 Roadster 跑车」 这一条,光想想就很激动,展示偶像号召力的时候到了。 各位老车主们,你们的推荐码准备好了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加码中国市场,博世南京工厂启用

· Mar 22, 2019 333

中国市场很重要,这已经是行业共识,不管是传统巨头亦或者造车新势力都在加码中国市场:大众宣布将与合作伙伴在中国投资 40 亿欧元用户电动化、智能驾驶以及移动出行等相关领域;特斯拉则直接把工厂开到中国,成为国内首个独资建厂的外国车企,而现在,供应商巨头们也有了新的动作。 3 月 21 日,博世亚太地区首个智能助力器(iBooster)生产基地于南京正式落成启用。 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家工厂的基本信息: 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建筑面积 22400 平方米,总投资额达 7.7 亿元人民币; 产品网络将会覆盖整个亚洲,包括中国、日本与东南亚等地区; 单线产能能达到 150 万,明年一月份第二条生产线也会启用; 预计到 2021 年,南京工厂将成为博世全球最大的第二代 iBooster 生产基地; 采用博世精益生产系统以及工业 4.0 体系; 这是博世第三个生产第二代 iBooster 的工厂,前两个分别是德国 Blaichach 工厂(于 2017 年开始生产)和墨西哥 Aguascalientes 工厂。 启动仪式上,不只是政府领导以及博世高层,整车厂如东风本田的相关领导也亲临现场,足以见对这次活动的重视。 整个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博世在加码中国市场。 第二代 iBooster 为支点,加码中国市场 南京工厂的全称是南京智能助力器生产基地,主要用来生产第二代 iBooster。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博世如何通过该产品加码中国市场。 新闻稿的描述是这样的:「 第二代 iBooster 高动态建压性能更好满足新能源及自动驾驶车辆制动需求」。目标定位很明确:新能源和自动驾驶。 新能源 相较于传统真空制动助力器,iBooster 无需依赖真空源,体积更小,整个制动系统重量更轻,制动响应速度更快。当与电子稳定程序 ESP® hev 协调工作时,可以实现减速值最高达 0.3g 的制动能量回收,按照官方说法,当电机能力满足制动需求时,更能实现 100%的制动能量回收,提高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 or 减少混动车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在这里博世方面举了个例子:以某款纯电动车为例,实测最高能实现 20%的能量回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续航里程我想这一点对于车厂来说很有吸引力。 在 2019 年,博世有超过 15 个项目将会 在中国量产 ,来感受一下: 在图中除了我们已经熟知的保时捷 911、领克 01PHEV、上汽荣威 Marvel X 等车型,还有一个近期比较受关注的 Model 3。 自动驾驶 目前博世的自动驾驶采用二元战略。一个是更快实现商业化落地的驾驶员辅助系统(L2 以及 L3 的推进),另一个则是 L4/L5 的无人驾驶技术,iBooster 的功用则主要体现在前者。 具体来说,iBooster 采用机电伺服设计,具备高动态建压能力,能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更快自主建压,大幅缩短制动距离,提升行车安全,满足未来新车评价规程(NCAP)需求。同时,博世正基于 iBooster 和 ESP®组合开发适用于高度自动驾驶的制动系统,二者均具有制动效果,当单一系统出现故障,另一系统能够提供冗余,保证车子的安全制动,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为何加码中国市场? 博世有多重视中国市场呢? 在这种大型活动场合,关于「 经济增速放缓、车市低迷,为何加码 or 布局中国市场?」 的话题讨论自然不会少,有意思的是,本该由媒体提出的疑问,博世自己主动提及并回答,而且不止一位高管。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 Dirk Hoheisel 直言:「 即使 2018 年经济下行,但是在亚太区业绩依然有所增加」,「 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博世底盘中国区总裁陈黎明这样说道:「 南京工厂的落成,是博世在亚太市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虽然中国经济放缓,但是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并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这种重视并非没有缘由。 根据博世的财报,2017 年,博世在华业绩创新高,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达到 1134 亿元人民币,实现近 24%的增长;2018 年,尽管经济形势严峻,市场表现疲软,博世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销售额达到 779 亿欧元,亚太和非洲市场销售额实现 0.4%的增长,达到 232 亿欧元,二者为博世贡献了近 30%的销售业绩。这种直接反映在业绩上的贡献最为直接。 细分到国内,东风本田采购部部长刘一平对乘用车市场给出的描述是「2018 年风云突变,2019 年寒冬来临」。事实也确实如此。数据显示,2 月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 17.4%,这是连续第 8 个月出现下滑,车市呈低迷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车型依然保持上涨的态势,而且国内车厂对于新技术的态度也很积极,这是博世加码的原因之一, 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是增长还是主旋律,而且中国有很宽广的市场潜力。欧洲法规已经要求标配 ESP 电子稳定系统,而在国内尚未有明确规定,试想一下这个市场「 钱景」 有多大。 在自动驾驶方面,「 对自动驾驶(装车)感兴趣的不只有造车新势力,很多传统主机厂也有类似的需求,对于这一块也很积极,(辅助驾驶)可以作为车型一个很好的卖点。」 博世方面如是说道。 这一点应该不必多说,此前国内已经有诸多车型都搭载 L2 辅助驾驶功能,而且已经下探到 10-15 万的价位区间,2019 年将会是辅助驾驶落地的元年,这里面有很多机会。 综上来看,将第二代 iBooster 的生产放在国内正是出于战略考量,一来可以更好的与国内车厂配合,二来通过国产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实现本土化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