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上汽集团副总裁王晓秋:上汽想做的是「汽车生态圈」

· Apr 28, 2016

北京车展上,荣威全新的 SUV 产品 RX5 正式发布。赶在媒体日一大早 9 点开发布会,可见上汽对于这辆打着「 互联网汽车」 旗号的产品有多重视,除了上汽这边的领导,甚至通用汽车的全球总裁丹·阿曼、通用中国区的总裁钱惠康都过来捧场。 事实上,RX5 对于荣威来说确实挺重要的,设计、互联网、战略……从各个层面上,它都举足轻重。所以在车展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关于这辆车的报道非常多。 不过,目前关于 RX5,所有的重点都是「 设计」,前几天在上海给我们讲 RX5 设计理念的上汽乘用车公司设计总监邵景峰,在这次发布会上又上了一次「 精简版」 设计课。 上汽明显是想做有步骤、有节奏的传播,车展阶段先强调「 设计」,至于内饰什么样?和阿里巴巴合作的互联网层面的内容是什么样?这些信息都要等到 6 月份再进行发布。 不过,在媒体日当天的专访里,各位媒体老湿还是把关于「 互联网汽车」 的问题抛给上汽集团副总裁王晓秋。他的回答,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 RX5 在「 互联网」 方面的产品理念。  上汽、阿里想做的是「 汽车生态圈」 王晓秋说,上汽与阿里巴巴合作,实际上是想通过「 大数据」、「 云计算」 等来构建整个汽车生活的生态圈,而非简单地解决出行问题。通过「 大数据」,上汽能够收集到用户的驾驶习惯、个人需求,从而为用户的汽车生活进行动态调整。 对于「 动态调整」 这个概念,王晓秋给出了一些应用场景:比如用户要开车去机场,使用地图导航,就只能看到即时的路况状态,但有了「 大数据」 支撑,用户就可以设置希望在什么时候到达目的地,系统将绕开那段时间的拥堵路段,让你准时到达。也就是说,从为用户简单解决目前的状态,变成动态可调整的状态。再比如,我预约三点停车,停车场会专门预留一个车位给我,到了时间点会自动扣钱。另外,如果有大数据、实时数据来支撑,导航的时候我就知道要往哪里走,选择的畅通或者不那么堵的路线。如果预先知道要走哪段路,我可以先用发动机在路况好的地方行驶,堵的路段再用纯电行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油耗。 另外,王晓秋还提到了服务,比如,通过联网,系统可以实时获知车辆状态,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通知用户到上汽的线下服务网络进行检查和维修。 总之,在上汽看来,未来的汽车生活将成为动态的、即时更新的。所谓的「 车联网」,也不是 internet in the car,而是 internet on the car。后者可以比前者实现更多的功能和可能性。王晓秋透露,目前他们已经打通了三四百项功能,整个系统会不断进化迭代。 阿里巴巴「 互联网汽车」 项目负责人王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我们希望做的是将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引入汽车,有了这个基础设施,汽车才是真正跑在了互联网上,后续功能才有更多的可延伸性。」 而要实现这些,阿里云就是最为至关重要的。王晓秋甚至呼吁整个互联网行业加入进来,基于阿里云平台一起开发更多的产品,为更多用户服务。 之所以不在车展上过多的提及 RX5 作为「 互联网汽车」 的一面,上汽给出的回答是,很多东西需要在特定的用车场景里去体验,单纯的罗列功能,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不过他提到,RX5 用的是一块 10.4 寸的全高清电容屏,之前我在上海看到了这款车的内饰,使用的是竖屏设计。 另外,在很多场合,不管是阿里还是上汽,都有意无意的提到「 账号」 这个关键词,这个现象应该引起重视,RX5 的互联网属性,很有可能围绕「 账号」 这个词做文章,这里的「 账号」,八成指的是淘宝账号。 对比其他的所谓「 互联网汽车」,王晓秋觉得,RX5 更「 靠谱」 一些,因为是唯一一款在每个阶段都有明确时间表的:现在在测试阶段,7 月份开始量产,8 月份上市。 能「 生态」 起来吗? 从乐视开始,「 生态」 这个概念被很多厂商越来越多的引用,现在连上汽都要做生态了,这事靠谱吗?从王晓秋透露出的内容来看,上汽阿里的互联网汽车项目显然不仅仅只想满足某些功能上的实现,而是有着更大的野心。从他们把互联网汽车理解为 internet on the car 而不是 in the car 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些端倪。当然,这个理解其实是对的。 和乐视相比,上汽没有那么多「 内容」(视频等等),不过在汽车各个环节的布局上却一点也不少,比如共享用车、后市场服务、汽车电商等等,再加上阿里的云平台、移动互联网资源,这两家合在一起,不做「 生态」 反而有点遗憾,但个人感觉,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的融合程度到底如何? 专访时有记者问,RX5 是否会学互联网公司,给车子这个硬件定一个平价,甚至是负利价格?王晓秋说,所谓的「 硬件负利」,最后需要买单的还是消费者,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不会出在狗身上。但是,通过例如分时租赁、P2P 租车这种模式,车子本身可以产生价值。 至于号称「 第一辆互联网汽车」 的 RX5 究竟在互联网层面有什么亮点?到六月份就都知道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上汽「e 享天开」:把分时租赁作为「出行平台」入口

· Mar 11, 2016

虽然分时租赁已经算不上什么新概念,从使用体验来看也差不了太多,不过从技术路线和发展愿景来看,每个项目都存在不小的差异。例如,有通过提供软硬件技术做服务平台的,也有想通过快速复制模式迅速普及的。 但从分时租赁的本质来看,车辆和资本始终是底层基础。如果考虑这两个因素,那么背靠主机厂资源的分时租赁项目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先天优势。之前 GeekCar 体验过北汽的「 绿狗」,这次我们跟上汽「e 享天开」 的 CMO 黄春华聊了聊,看看他们的分时租赁做的怎么样。 产品怎么样? 先简单描述下「e 享天开」 的基本情况。 「e 享天开」 目前仅在上海地区运营,已经有 58 个网点,另外还有 30 个左右的网点在建;单个网点大多有 3~5 辆车,并且在相邻的 3~4 个网点会配备一名「 管家」,承担清洁、充电、调配等线下服务;车辆主要有纯电的荣威 e50、混动的荣威 550 ,最近还会加入通用的赛欧 SPRINGO 车型;整个上海地区大约有 300 辆车投入运营,近期还会增加 100 辆左右;在还车方式上,已经根据实际车位情况逐步开通异地还车功能。 今年,「e 享天开」 计划在 20 个城市上线,规模也会增至 2000 个网点、1000 个充电桩(会优先考虑有电桩的网点)和 5000 辆车(不排斥上汽之外的品牌加入);已经规划的城市包括北京、南京等大城市,推广也会重点考虑从商场、酒店、大学等区域入手。之所以选择和这类伙伴合作,则是为了能够迅速推广,并且通过合作降低成本。 除了商场、学校、办公区等大型场景之外,「e 享天开」 还鼓励用户帮助寻找网点。用户可以在日常使用的住宅等区域推荐网点,增加覆盖范围。为了鼓励用户分享使用,「e 享天开」 允许月租用户在不用车的时间,把车辆分享给更多人,提升使用效率和降低用车成本。 黄春华表示,「e 享天开」 的目标是让用户在 500 米之内找到网点,用户和车辆数的平均比率在 100:1 。 在已经投入运营的这段时间内,每辆车每天大约能够完成 1.2 单,平均客单价约 76 元。对于这个价格,黄春华承认并不便宜,但已经是低于成本价运营。不过考虑到前期的推广普及,因此也在预算之内。 做「 出行平台」 如果说单纯做分时租赁,黄春华预计盈利时间会在 2018 年。但对于有着资本和车辆优势的「e 享天开」 来说,如果只是以分时租赁的盈利为目的,格局显然有点小了。 事实上「e 享天开」 要做的是出行平台。 出行平台的概念可以从 B 和 C 端两个角度解释。不过在这之前,分时租赁是打好基础的必要手段。「e 享天开」 想要利用分时租赁成为用户入口,通过自己研发的整套管理系统(从 App 到后台管理系统和车辆硬件)收集用户数据。 嗯!你没听错,「e 享天开」 也有大数据的梦想。不过在大数据的应用上,他们提出了「 出行平台」 的概念。 再回到刚才说的 B 和 C 端。在 B 端,除了帮助主机厂进行初期的车辆推广,「e 享天开」 还会收集用户的驾驶数据(包括对车辆的改进意见、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等等信息),然后反馈给主机厂等供应商,用于车辆迭代满足用户更多需求。 一旦用户数量足够大(变成巨大的用户入口),那么车辆的商业开发空间也相应变大。最直接的应用就是与第三方企业合作,除了最简单的广告等形式,还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收集了用户出行数据之后,「e 享天开」 还想要成为 C 端用户的一站式交通入口。未来会集成包括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等不同交通方式,全面覆盖各种出行场景。而一旦成为了用户的出行入口,「e 享天开」 又能够累计更多的用户和数据,反馈到 B 端应用场景。 所以在 B 和 C 端的应用中,两端其实是互相补充并且促进的关系。 在采访的最后,黄春华给我大概算了算单个网点的实现时间大约在 20 天,并且还要投入包括车辆、车位租金、充电桩、运营人员等各种成本。 因此,在未来的一年时间内,如何实现 2000 个网点和 5000 辆车的目标是关键。或许完成这个目标之后,「e 享天开」 离「 出行平台」 就近了一步。不过在这之前,做好分时租赁才是最重要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上汽发布「车享家」:用「实体店+App」承包汽车后市场靠谱吗?

· Sep 21, 2015

上汽旗下品牌「 车享」 正式发布其品牌战略「 车享家」,向外界宣布全面进军汽车后市场。 如果光看标题,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后市场 O2O 模式太常见了(看得多了都觉得无聊)。不过由「 财大气粗」 的上汽来做,「 车享家」 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一个怎样的产品? 「 车享家」 战略可以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来看。 线下以「 车享家」 实体店为服务网点,分为中心店、综合店、社区店 ,上汽计划在 2020 年之前将线下门店数量扩充至 10000 家(都是直营不采取加盟)。 中心店(1500 家,门店面积:1500-3000 平方米):以地级市为单位作为区域核心,主要承担事故车维修、多品牌专业售后,兼顾培训等功能; 综合店(1500 家,门店面积:600-1000 平方米):细分服务,满足客户小事故维修、美容装潢、保养等需求; 社区店(7000 家,门店面积:200-300 平方米):社区化服务尽可能覆盖更多车主,解决「 最后一公里」 难题,主要负责快修保养、洗车美容等较高频的「 轻」 服务项目。 三类门店业务范围属于递进关系,在形式功能上互为补充。 线上以「 车享宝」 App 为核心,连接用户和车享线下门店(年内正式上线)。 从功能上来看,用户通过车享宝 App 能够预约保养、维修、卖车等后市场服务项目,还能满足用户查违章、找代驾、救援等需求。 为了更好的了解车况,车享还发布了硬件产品车享宝盒 OBD(OBD 产品我们也介绍的不少了,具体效果见仁见智),能够提醒用户及时进行保养;对于预约服务,车享宝支持用户预约特定技师,服务完成之后还能进行评价;用户之间通过社群联系(没有社交属性都不好意思发布?)。 很明显,车享宝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明确要做流量入口。 总结来说,车享想要从汽车租赁、二手车、车务服务、汽车金融、代驾、保险等入手;之后建设异业联盟衍生,例如普通快递收发、智能储物租赁等;再发展到整车、汽车金融等服务项目。如果再结合上汽的整车资源,承包「 汽车后市场」 的目标在未来可能就变成承包「 汽车市场」。 嗯,他们看来也要「 生态」 了。 听起来很美,实际上呢? 从发布会现场的感受来说,车享对于这个产品充满了「 有钱任性」 的信心。这里的钱并不单单指资金,也包括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资源整合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依托了上汽这条「 大腿」。 全部直营的线下店作为车享家最大的特色,现阶段主要在华东地区推行,目前 50 家门店覆盖了 12 个城市,也在以 15 家/月的速度向全国范围扩张。 对于车享来说,在 2020 年之前建成 10000 家线下体验店其实不难,关键还是在于怎样尽可能多的覆盖用户,这需要对于每个地区用户进行详尽的大数据调查分析,也需要土地等资源的配合(车享正在找拥有这方面资源的投资人合作)。 同时,如何在迅速扩张的情况下,保证技师的数量和服务质量依然存在着疑问,毕竟 10000 家店就需要数十万的技师。 说到汽车 O2O 后市场,互联网公司肯定是绕不开的话题。在车享 CEO 夏军看来,目前的互联网模式下的靠砸钱的模式并不健康(关于车用户最关心的还是服务质量)。任何疯狂砸钱的行为都有可能砸出一个「 超级用户入口」,但关键是如何将这个入口尽可能开发利用。 相比于「 单薄」 的互联网模式,车享家在全产业链整合的能力作为最大的优势,可以覆盖用户的用车生活,这才算是尽可能开发流量入口的价值。 当然,这需要在产品推广前期就把用户吸引进来,保证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是吸引用户黏度的关键(初期肯定也要砸钱吸引用户)。车享目前的价格会 4S 店便宜不少,之后会稳定在 8 折左右,最终的目标是和 4S 店平分汽车后市场,要做「 半壁江山」。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也都发现了,背靠着整车厂的车享有着各种「 先天优势」。 在「 车享家」 战略上,车享给自己和外界画了一个很大的饼(看起来不错),不过画饼谁都会,接下来的关键还是怎么去按步执行。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传说中上汽阿里的「互联网汽车」,是这个样子?

· Mar 31, 2015

上汽阿里两家的婚后生活如何,是我们极度关注的。 他们造的互联网汽车,究竟什么样?今天我们得到的一个消息,或许会解释一部分疑问:它会跟荣威的换代 W5 有很大的关系。 来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据说,阿里那边的马云和陆兆禧都比较喜欢 MG3 这款车,希望基于这辆车的平台来做互联网汽车。MG3 虽然说不上有多热卖,但是却比较招人喜欢,是 80 后 90 后买第一辆车比较好的一个选择。比如车子的内饰面板就很有苹果的风格。 如果把这辆车当做上汽阿里互联网汽车的基础,可能很多人都乐于接受。 但坏消息是,这辆车要到 2017 年才会换代,等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而最终,他们把目标确定在了荣威 W5 上。对没错,就是那个卖的不怎么好,路上不怎么能看见的 SUV 车型。这款车 2011 年上市,售价 14-22 万,但是市场反应并不积极。 经过了四年时间,W5 已经到了要换代的时候。事实上,在网上关于 W5 换代的消息并不少见,甚至有报道说,上汽方面准备花 13 亿人民币在这个换代产品上,基于全新的越野车平台打造。而目前 W5 采用的还是韩国双龙品牌的平台。 在 2014 年,上汽还发布过一款 W5 Urban 概念车,从效果图上来看,它的外观和现款相比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内饰却很炫酷,能和「 科技感」 以及「 互联网」 贴边。 「 它会跟荣威的换代 W5 有很大的关系」,这包括两种解读,第一,换代 W5 通过增加互联网元素,变成上汽阿里所谓的「 互联网汽车」;第二,上汽阿里的互联网汽车只是使用新 W5 的平台,在此之上重新开发出一款车型。 我们仍然不知道换代之后的 W5 到底是什么样子,如果是沿用 W5 Urban 的设计,内饰大可保留,但是否会对外观进行重新设计呢?如果阿里和上汽选中这款车来作为「 互联网汽车」 的第一款产品,那么它在上汽产品规划里的地位会变得非常高,会集中比原来更多的优势资源来进行设计开发,那么舍弃 W5 Urban 的设计也不是没可能。不过,就 W5 Urban 的内饰来看,至少在当时,上汽就已经意识到了要提升新车的科技感。而这辆车是否受到了上汽之外因素的影响,还真说不好。 SUV 火的正是时候,MG 的第一款 SUV、定位年轻受众的锐腾最近也频繁的刷屏,但是现款的 W5 比锐腾要高一个级别,购买人群也要年长很多。这么一个定位的产品,如果换代之后仅仅是通过加入互联网元素来变成上汽阿里的「 互联网汽车」,对我们来说多少会有些和预期不符。 所以,我们更愿意看到的结果是,这款「 互联网汽车」 只是使用换代 W5 的平台,然后重新开发而来。这样才能称得上「 大动作」,才不至于雷声大,雨点小。不过,W5 的平台注定不会是一个入门级平台,这意味着,基于这个平台的产品,价格也不会很低。为了「 互联网」 这样的 DNA 去买一款车的人群,经济实力能否负担它的价格,是个问题。 上汽阿里的互联网汽车,究竟是属于年轻人的「 数码产品」,还是一个以互联网元素为附加卖点的传统「 汽车产品」?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爱卡汽车)

荣威新能源车队巡游出了些什么?

· Sep 24, 2014 333

「 创新征程——2014 年新能源汽车万里行」 上汽荣威新能源车队 9 月 3 日从上海发车,20 天来一路向北,经受住了多种气候、路况的考验,于 9 月 21 日驶入北京。9 月 23 日,北京站的巡游车队汇聚北京汽车博物馆,「 创新征程——2014 年新能源汽车万里行」 北线巡游完美收官。 活动开场,一如各类国企举办的活动一样,各位领导轮流致辞,内容也大都是畅谈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趋势、新能源汽车怎么怎么好云云。对此 GeekCar 不做赘述,想看此类内容的请转战其他媒体。 上汽集团此次从上海驶来的车型有荣威 550Plug-in 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荣威 E50 纯电动轿车、荣威 750 燃料电池轿车, 还有比亚迪、北汽等车企的新能源车。 上汽集团此次带来的 3 款车型中,荣威 550Plug-in 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和荣威 E50 纯电动轿车是目前上汽主要销售的两款新能源车型,荣威 750 燃料电池车是一款试验车并未量产。 我们先来看一下上汽在新能源轿车方向的发展史。  可见上汽早在 10 多年前就已经在部署新能源汽车了,而如今量产的荣威 550 插电强混轿车可以说是上汽在新能源行业的巅峰之作。通过本次活动,也可以看出上汽重点宣传的就是这款插电混动轿车。 在整个造势过程中,上汽不光是在向民众宣传这款插电混动轿车,同时从这次活动的终点安排在北京也可以看出,上汽试图将这款车推进北京的新能源目录。(荣威 550 插电混动已经在上海的新能源目录中)说到这个新能源目录,不得不提一下政府究竟是不是真的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呢?目前北京的新能源目录还是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而 9 月出台的免征购置税的汽车目录里面我们也看不到诸如宝马 i3 和特斯拉之类的进口纯电动车。 我们理解政府想保护本国汽车厂家的利益,但是我们也不能总是做温室下的花朵,中国的汽车工业早晚是要登上世界的舞台,不在本国市场上击败进口厂商,又如何能登上国际舞台呢?对进口电动车一视同仁,或许是倒逼中国汽车厂商努力改革,加强产品质量从而登上国际舞台的关键一步。

一夜情还是结婚证——从上汽牵手阿里看 TAB 的车联网战略

· Jul 25, 2014

本文为自称是车联网从业人士的汪胖子独家提供。你可以看到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家和车联网的那些事,以及众多槽点。 本来不想写的,何奈 7 月 23 日,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突然发布双方就「 互联网汽车」 达成战略合作。一时间,TAB 在车联网的战场上,硝烟再起,战事升级。作为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跨界从业人士的我,激动之余,写下个人的几许看法,供各位看官调侃、把玩。无他,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些许谈资罢了。又或,能猜出些 TAB 的未来思路,帮助从业人士创业拼搏或投资获利,那就更加好了。 百度与 CarNet 因发布时间的缘故,我们先从 TAB 排名最后的 B 说起吧。 4 月 22 日下午,百度在北京车展之际,突然发布了 CarNet,一款将手机连接至车载显示屏的产品。但我很难界定这款产品归属于硬件、软件还是服务。手机不是百度的,连操作系统都不是。(要是雷军做这事,至少人家还能说,操作系统是底层的东西,你也看不到,而你看得到的 UI 都是我们小米开发的,而且手机也是贴的我们小米的牌)。车载显示屏也不是百度的,传输协议虽然未公布,但从 CarNet 合作方钛马的实力来看,应该是采用了已有的某种协议,我估计是 Applink,福特 SYNC 和百度的关系很好……那只剩下软件了。从发布会看,手机端 APK 或者 SDK 和车机端的 AppsInDrive(Windows CE)应该都是钛马科技开发的。那到底什么是百度的?好吧,CarNet 使用的地图是百度地图。 但百度地图又是什么?2013 年 8 月,百度收购中国第三大地图资质商道道通,获得了图层数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百度 CarNet 居然连自家的百度音乐和千千静听都不植入,也没有去哪儿和糯米团的生活 OTO 信息。百度,你让我们怎么相信 CarNet 是你在车联网的战略级部署?从名字和发布时间上看,百度的 CarNet 完全就是一个跟风苹果 Carplay 的炒作型产品,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 Robin 为了资本市场的利好。 资本市场买单了吗?请看大屏幕…… 4 月 23 日,百度在纳斯达克以 162.25 美元低开低走,盘中虽有小幅上扬,但尾市低迷,报收 159.34 美元,跌 3.67 美元,跌幅 2.25%。之后 4 月 28 日,更是一个光头大阴线将百度股票砸至 150.93 美元,跌幅高达 7.35%。之后的一个月,百度股价一直震荡,直到 5 月 21 日,股票才回复至 4 月 23 日的水平。 这就是我眼中的百度车联网的状态。听小道消息说,钛马是被百度强奸了做这个 CarNet 的。你肯定关心强奸的细节部分,对吧?但我能说的只有 4 个字:我。不。知。道。 一句话总结下百度车联网吧:美国市场根本就不 buy-in 这个 CarNet。糊弄一下中国普通老百姓还行,可中国普通老百姓关注车联网吗? 对此,我只能说:呵呵。 即便是句简单的「 呵呵」,听起来都是那么无力且乏味的感觉。 不过,这也许是百度的「 烟雾弹」,大招在蓄力中,也说不定呢。可大招是什么呢?车载电脑搜索,车载电脑阿拉丁……好吧,百度你赢了。反正我是不信百度在蓄力什么大招的。 对于风投资本和创业者而言,以百度车联网布局为标版是不明智的。因为看不出他的战略布局策略,你进入哪个细分领域都可以,但也都有巨大的不被并购的风险。从目前的百度并购投资看,硬件貌似是百度最感兴趣的,入口概念绝对是百度最能理解和乐于收购的,91 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以上,无他。看看后面的 AT 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吧。 腾讯与路宝盒子 然后,我们跳过 A,先来说说 T。Tencent 腾讯,中国 IM 领域的霸主,拥有中国驰名的超级 App——微信,实现了 OTT 移动运营商的壮举,让世界 500 强的中国电信运营商们沦为了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者,每月收点上网服务费就行了,什么语音、短彩信服务,赶紧说 goodbye 吧。 这样的超级大厂牌,如何玩转车联网呢?故事,从一个叫路宝的盒子说起吧。 2014 年 5 月 5 日,腾讯在 「 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推出腾讯路宝 App2.0 版本(1.0 是 1 月份发布的)和首款车联网落地产品腾讯路宝盒子。这个叫路宝的盒子是什么? 其实就是个 OBD 产品。我「 不幸」 也在发布现场,腾讯车联网业务的负责人(因为当时业务群组刚刚成立,名片也还没印出来,现在不知道这个部门的名字叫什么了)现场讲解路宝盒子与其他 OBD 产品的差异性时说,这款产品主打精美的外观设计。OMG,腾讯你赢了。 让我们来看看腾讯路宝的特色功能:(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腾讯路宝)1. … 继续阅读

试驾上汽新能源车:电池焦虑的两种解决办法

· May 30, 2014 333

从产品本身的角度来看,不论是 550 plug-in 还是 E50,,参加试驾的媒体也都觉得挺爽,而且上汽的新能源战略也足够清晰。不过上汽新能源车在上海可能依靠政策活得不错,在其他地区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燃料电池汽车的国产之殇

· May 26, 2014 333

国产燃料电池的一些关键材料的测试结果已达到甚至优于国际水平,只是生产的一致性不好,还没有自动控制的生产线。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国产化,是中国燃料电池需要打通的「任督二脉」。

今日快讯:奥迪为 R8 LMX 标配激光大灯,丰田为燃料电池汽车结束与特斯拉合作

· May 13, 2014 333

奥迪宣布全球限量 99 辆的 R8 LMX 标配激光大灯; 丰田紧锣密鼓研发燃料电池汽车,与特斯拉结束合作停止 RAV4 电动版生产; 江森自控与上汽签署协议,将提供 AGM 电池用于起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