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划定 5.6 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 蔚来和上汽首先拿到测试牌照

· Mar 02, 2018 333

3 月 1 日,上海市政府公开介绍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相关情况,划定了上海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获得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资格。 此次颁布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对能够上路进行测试的车辆性能、安全措施,与现行交通法规之间的衔接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在上路测试的车辆应该符合的各项条件中,包括厂商的研发能力、对车辆的远程监控能力以及在封闭区域和道路测试后的评价等。 另外,车企必须为申请道路测试的车辆购买每车不低于 500 万元人民币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者提供不低于 500 万元人民币的交通事故赔偿保函。测试期间必须同车配备经验丰富且无严重违法的测试驾驶员随时处置突发状况。其他包括车辆上路手续和道路上的违法,均与现行法规保持一致。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政委曹光毅介绍称:「 如果有责事故,测试主体单位要负民事赔偿责任,测试驾驶员同样要负事故的驾驶人的责任。」 目前,第一阶段开放的用于测试的公共道路全长约 5.6 公里,具体路段为:博园路(墨玉南路至安研路路口),长度 2.7 公里;博园路(安虹路至安智路路口),长度 0.9 公里;北安德路(安礼路至安智路路口),长度 2.0 公里。博园路和北安德路已经在去年完成技术改造,是全球首个全面支持多种通信模式 V2X 测试的智能道路。 和建筑物、道路交通情况固定不变的封闭区域不同,开放道路上的建筑物不固定,随时随地会有车辆从道路上穿出,有更多不确定因素。因此 自动驾驶车在自然交通环境下采集的数据更真实全面,也有利于测试车辆的安全性和面对突发状况的自我控制能力。 当日下午,蔚来 ES8 和上汽的智能驾驶车名爵 iGS 在封闭测试区和试验场地内已进行了测试。蔚来汽车方面表示,获颁牌照后,蔚来将依照相关法规规定在上海市指定的测试路段展开智能网联道路测试。 根据官方信息,蔚来于 2016 年 4 月启动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同年 10 月,蔚来北美总部获得加州无人驾驶测试牌照,去年 8 月 15 日,蔚来 ES8 在美国开启自动驾驶实车测试。 上汽集团虽然在 2013 年就开始研究智能驾驶系统关键技术,但是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经理张程透露,「 之前的封闭试验场测试更多还是处于研发阶段。」 目前,上汽已开展了封闭试验场、高速公路、特定园区及城区、地面及地下停车场等应用场景下的智能驾驶技术研究,整车测试累计里程超过 5 万公里。今年,上汽还计划推出一款自主品牌智能驾驶量产车型,将实现「最后一公里」自主泊车等特定场景下的智能驾驶功能。未来,智能驾驶技术将覆盖上汽集团荣威、名爵、大通三大自主品牌。 在这次上海发布管理办法前,2017 年 12 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获悉,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联合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制定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文件,后者是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测试细则。 根据上述文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可申请自动驾驶车辆临时上路行驶。不过,自动驾驶车辆须具备自动、人工两种驾驶模式,可在两种模式间随时切换。上路测试期间,车辆属于「 有人驾驶」 状态,特殊或紧急情况下,由测试驾驶员接管测试车辆进行驾驶操作。上路后,测试单位必须购买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赔偿保函。 今年 2 月初,北京市的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封闭测试场「 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海淀基地」 正式启用,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百度、经纬恒润、禾多科技等企业的自动驾驶车辆都已在该基地内开始了研发测试。 之后,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也将紧追上海,推出第一批可用于自动驾驶的测试道路。《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主要内容(该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道路测试管理办法》是落实《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立足于满足广大汽车企业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开放道路测试的迫切需求。 一是明确道路测试推进管理机构。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共同成立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推进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审核测试主体提出的道路测试申请,颁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和试车临时行驶车号牌,组织开展道路测试检查以及测试车辆和道路的相关评估工作,协调本办法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事项。同时,组织成立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评审专家组,定期召开专家组评审会议,并委托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受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主体提出的测试申请。 二是明确道路测试申请条件。对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测试车辆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提出具体要求条件,如:测试主体应建立测试车辆远程监控数据平台,同时按要求接入第三方机构数据平台;为申请测试车辆购买每车不低于 500 万元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者出具相同金额的赔偿保函。测试驾驶人应具有 50 小时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操作经验,其中 40 小时以上的相应申请测试项目的驾驶经验。测试车辆应在第三方机构指定的封闭测试区内,按照测试评价规程进行相应测试项目的实车试验,在规定的有效试验次数内达到相应的要求等。 三是明确道路测试审核流程。测试主体参照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申请流程图进行申请;第三方机构收到申请材料后 5 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初审,并在初审合格后的 5 个工作日内通知测试主体到指定封闭测试区进行实车检查及试验,然后向推进工作小组提交符合要求的测试主体申请材料;推进工作小组在收到材料后 10 个工作日内召开专家组评审会议进行论证,向通过审核的测试主体颁发道路测试通知书和试车临时行驶车号牌,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四是明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理。在测试期间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对测试驾驶人进行处理。在测试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测试车辆方经依法认定有过错的,应当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测试驾驶人或者测试主体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是明确相关违规操作责任。测试主体存在违规操作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第三方机构暂停测试主体申报的所有测试车辆的测试计划,推进工作小组取消其测试资格并定期公布违规操作测试主体名单。测试主体自被取消测试资格之日算起的 1 年内不得提交测试申请。测试主体应当对提交的所有材料及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法律责任。 目前,根据本市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第三方机构对相关道路的评估,在嘉定区划定了安全性高、风险等级低的 5.6 公里道路,作为本市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具体路段为:博园路(墨玉南路至安研路路口),长度 2.7 公里;博园路(安虹路至安智路路口),长度 0.9 公里;北安德路(安礼路至安智路路口),长度 2.0 公里。下一步,将分级逐步开放更多的道路环境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这辆刚上市的国产车只卖 10 万,加速和思域一样快……

· Nov 04, 2017 333

这两年上汽自主品牌的产品造型逐渐变得「 潮」 了起来,荣威 RX5 和 i6 都是很好的案例,起码看上去有足够高的辨识度。不过,请别忘了上汽旗下还有一个品牌叫做「 名爵」。 名爵是一个诞生于 1924 年的英国汽车品牌,在上世纪经常活跃于各种赛事,推出了很多经典跑车。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储到贝克汉姆,都曾经是名爵车主。 不过,那只是过去的名爵。 要想了解现在的名爵,还得看今天刚上市的名爵 6,价格已公布: 注意,上面这个价格是实际成交价,因为 12 月 31 日前提车购置税减半。实际的厂商指导价如下: 看到名爵 6 的造型,让我想起了今年上海车展名爵展台的那辆 E-motion 概念车,它主要是为了展示名爵最新的设计语言。这次名爵 6 上市,上汽又把 E-motion 概念车拉来了… 如今,E-motion 元素已经在名爵 6 上显现,特别是「 满天星」 中网: 今晚的发布会现场,还有非常多的英伦元素,毕竟名爵曾经是个英国品牌: 对了,上汽还请来了一群维密超模为名爵 6 站台: 有点跑题,我们继续聊车… 先说设计,和荣威相比,名爵的造型就显得激进多了,更加年轻、更有激情。这两个子品牌的定位差异,我们可以参考上汽的纯电动车设计策略: 荣威的 Vision-E 被定位成「全面兼顾型」,适合内心想要一个不一样的造型,但会顾忌别人想法的人群。而 E-motion 则定位为「肆无忌惮型」,是追求帅酷外形的人用来自我鼓励的消费品。 名爵 6 的设计介绍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大灯设计灵感来源于英国泰晤士河中伦敦眼的倒影。这是名爵 6 的 LED 大灯: 这是泰晤士河上的伦敦眼(特地找了一张和大灯比较像的…): 当然,有个「 唬人」 的外观还不行,参数得跟得上。了解上汽其他产品的话,上汽最近喜欢给一辆车找出非常炸裂的参数来,比如荣威 i6 的风阻系数是 0.25。 到了名爵 6 这台车上,就成了:「6 秒级动力总成、36 米级制动系统」,听着就非常「 赛道」。 你没看错,这辆十几万的家用车,6 秒多破百,之后仅需 36 米多就能从 100km/h 刹停。当然,这只是「 文案」 里的成绩… 汽车之家曾用自动挡名爵 6 进行了实测,成绩分别为:7.1 秒;39.88 米。加速成绩和 1.5T 思域不相上下,刹车成绩一般。 另外,名爵 6 还有一款「Trophy 手动版」,相当于「 性能版」,有媒体实测出了「6.61 秒」 和「38.5 米」 的成绩。加速成绩和同级别同排量的车型相比,已经够快了。从加速成绩来看,这才是那辆货真价实的 6 秒神车。不过遗憾的是,这辆性能版名爵 6 并未出现在今天公布的价格表中。 需要提出的是,加速、刹车成绩和环境温度、轮胎有非常大的关系,而轮胎又影响到油耗、噪音水平。 参数的背后,再来看看动力总成部分,名爵 6 使用了上汽自主研发的「 蓝芯」 高效动力技术。 1.5T 车型最大马力为 169hp(5500rpm),峰值扭矩 250Nm(1700-4300rpm),搭配 7 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Trophy 手动版」 同样搭载 1.5T 发动机,但调教较为激进,达到了 190 马力,所以直线加速成绩很炸裂。 既然是追求运动的产品,必定得配个大轮子,名爵 6(顶配)采用的是 18 寸轮毂,参考下图: 名爵作为上汽旗下子品牌,新车型必然有斑马智行操作系统。目前,斑马智行 2.0 已经引入了接入了一系列互联网服务,包括支付宝、高德地图、虾米音乐、蜻蜓 FM 等 App。 其中支付宝的全面接入,可以通过后台支付系统与维保相关的车享服务、美食服务、加油站交易等的全面打通。 另外,斑马智行 2.0 还有车内 K 歌、双盲导航、超级车队等一系列「 小程序」,还引入了无人机、运动相机等智能设备功能。 不过具体体验如何,是不是鸡肋,只能等我们深入体验了。 有了全新设计语言加持的名爵 6,从宣传上看来势汹汹,可见上汽对它寄予的厚望。对于这款车,实际体验我们不好评价,不过至少它和荣威一样,在大街上有了辨识度。 下次你在路上看到它时,内心 OS 可能是:「 这就是传说中的 6 秒破百神车?」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上汽扔下重磅炸弹,电动车电池之争又有了新高潮

· May 10, 2017 333

众所周知,对于一辆纯电动车来说,电池组是最贵的零部件之一,它在整车成本里所占的比重,一般认为会达到 30%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假如把特斯拉的电池组单拎出来,甚至可能比一台大众迈腾更值钱。 正因如此,电池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电动车的「生命线」。对于车企们来说,要造电动车,就必须得保证电池的稳定、大量供给。还是以特斯拉为例,假如一台特斯拉搭载 100kWh 电池组,按照去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生产 2.5 万台车计算,他们就需要 250 万 kWh 的电池供应量。另一方面,因为电池成本占比巨大,所以还得希望它能有所降低,这样的话,整车成本才能有效降低,才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或是更好的销量。 所以,车企对于电池的诉求其实挺简单:保质保量,并且价格有竞争力。 明确了这个目标之后,应该怎么做呢?特斯拉就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们先是找松下买 18650 电池,巨大的需求量换来了不错的价格,然后又自己建起 Gigafactory,把电池生产和供应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当然,建 Gigafactory 的投资里,也有松下一份儿。也就是说,在电动车领域,特斯拉把松下和自己捆绑在了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而用更加「行业」的话来说,特斯拉和松下合资建 Gigafactory 的行为,相当于重构了电动车供应链:作为一个整车厂,他们既造车,又造电池。考虑到电池对于一台电动车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特斯拉这种把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做法,非常具有前瞻性。从松下的角度来看,和特斯拉合资建电池工厂,也算是稳固了和特斯拉的合作关系。毕竟,大客户要维护。另外,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池厂商对于未来前景的乐观预期。 事实上,整车厂要想做电动车,尤其是亲民、走量的产品,离不开和电池工厂的深度合作。通用和 LG 化学就是最好的例子。通用的雪佛兰 Bolt 电动车之所以能以三万多美元的价格实现 EPA 工况下 383 公里的续航水平,电池成本的有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这得益于通用和 LG 化学的紧密合作,甚至可以说是「利益捆绑」。 其实这里面还有话语权的问题。正是因为电池在整个电动车供应链体系里的重要性,所以电池企业可以理直气壮的面对整车厂。而在中国,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原因就是,整车厂只有用国内电池厂商的产品,才有可能拿到补贴。 事实是,国内的电动车动力电池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靠谱的就那几家。最近在和新造车团队以及传统整车厂的接触中,每每和他们提及关于电池供应商的话题,大家普遍的措辞是:「就这么几家能用的,不选他们选谁呢?」所以你能想象到,为数不多的这几个电池企业,现在必然是风光无限的。 这里面还是会涉及到开头提到的那两个问题。既然供求关系或者说供求双方的话语权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那么未来就有影响价格和供需平衡的隐患存在。 对于整车厂们来说,这事怎么办呢? 好了,经过了以上一千字的铺垫,终于要说到今天的新闻了:上汽集团搞上了国内数一数二的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 根据商务部反垄断局官网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中显示,上汽集团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CATL)新设两家合营企业,分别为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与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简而言之,上汽集团和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合资,成立了两家新公司。其中一家叫时代上汽,另一家叫上汽时代。这并不是绕口令,事实是,每家公司里,谁占的股份多一点,谁的名字就在前面。 两家公司的情况如下: 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20 亿元。上汽管理拟持股 49%,宁德时代拟持股 51%。该公司将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及售后服务。 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3 亿元。上汽管理拟持股 51%,宁德时代拟持股 49%。该公司将主要从事动力电池模块和系统的开发、生产及销售。 再翻译一下:时代上汽主要做电芯,而上汽时代主要做 PACK(电池组)和 BMS。至于为什么一下子成立两家公司?或许也是为了维持整车厂和供应商之间微妙的平衡。 套路眼熟吗?其实有点儿类似于特斯拉和松下的合作。上汽集团有自己的乘用车公司,还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这样的合资公司,这些公司都有相应的新能源车产品和规划中产品,这次在上汽集团层面和宁德时代合资,就可以一次性的解决未来上汽集团新能源车产品的电池供应问题。 想必宁德的电池肯定会优先供应上汽,而价格也一定会有所保证。上汽通过这次合资,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未来在电池层面的不确定因素。如果再「阴暗」的想一想,上汽和宁德时代成立了合资公司,对于其他整车厂以及新造车团队来说,或许不是什么太好的消息。需要注意的是,国外品牌的电动车要想在国内获得补贴,也得用国产电池,比如国产的宝马 X1 插电混动车型,就是宁德时代供应电池。上汽的这步棋,是不是也会间接的对国外品牌的国产新能源车产生一定的影响呢? 可以肯定的是,上汽集团的大佬们对于未来几年国内的新能源车竞争形势有相当强的紧迫感,因此,才想到要和电池厂合资的办法。至于国内车厂的另一条路线,就是比亚迪了,他们选择自建电池工厂,其实也相当于自己掌控供应链。而今天也有消息说,比亚迪将考虑分拆自己的动力电池业务,可能向其他汽车厂商供应电池。不经意间,两家体量巨大的电池供应商在几乎同一个时间节点上分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国内车厂和电池企业的合作也不是没有先例,北汽新能源和另一家电池供应商国轩高科就有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国轩还持有北汽新能源的股份。 但是,上汽和宁德时代的合资,对于行业的影响可能要比此前的种种案例都深远,毕竟双方都在各自领域里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这种结合让人看完之后充满遐想。 对了,今天还有另一条新闻: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松下,将以和国内企业合资的方式在华建厂,据说在这个合作里,苏州政府也有出资。 真是一场好戏……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上汽乘用车想怎么做新能源?他们的老总、工程师和设计师是这么说的

· May 08, 2017 333

今年上海车展之前,上汽乘用车发布荣威 Vision-E 纯电动轿跑 SUV 概念车,宣称明年量产,对标特斯拉 Model X。从 e550 到 eRX5、ei6,再到 Vision-E,上汽在新能源车方面让大家看到了他们的一步步蜕变。那么,上汽乘用车高管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新能源战略的呢?在 4 月 18 号的「汽车创行者」大会结束之后,GeekCar 和几家媒体一起,对他们进行了专访,这篇文章就根据专访对话整理而来。 受访人: 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设计总监邵景峰 记者:汽车行业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基本上是围绕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件进行技术变革,随着这两年互联网、新能源技术对汽车的影响加深,上汽在汽车智能化方面有哪些提前布局,来应对未来竞争?  王晓秋:随着互联网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全新汽车时代到来。上汽率先提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 新四化」 趋势。在现阶段,新能源和互联网的影响会更大一些,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为用户带来诸多智能互联体验,直接促进了「 互联网汽车」 这一新品类的诞生,算是为汽车行业作出了一点贡献。 上汽在 「 新四化」 上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是上汽在电动化方向优于行业的最直接原因。电动化是最关键的部分,上汽已经自主掌握了核心「 三电」 科技,将继续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推出很多满足不同用户使用要求的电动汽车产品,为不同续航里程、不同级别车型打造解决方案。 在网联化方面,未来的汽车是软件驱动,软件在整个汽车的比例会越来越多。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应用数据市场,而上汽是目前互联网车型占比最高的车企,也是唯一实现互联网汽车量产化的车企。今后,上汽将以荣威「 光之翼」Vision-E 的诞生作为契机,继续扩大数据积累优势,进行更多前瞻性创新性尝试,保持行业领先身位。 从智能化来讲,上汽有两块在做,一块是上汽技术中心在做,主要是马上量产的一些智能化的技术,另一块是前瞻技术部在做,上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做智能驾驶。 在共享化方面,上汽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企业环球车享。上汽计划未来四年,让环球车享的运营规模覆盖全国超过 100 个城市,运营车辆达到 30 万辆,力争到 2020 年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服务平台。 记者:荣威 Vision-E 亮相,搭载了很多智能黑科技,体现了很多 「 新物种 」 特质,对于上汽来说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王晓秋:荣威 Vision-E 概念车,是一款纯电动超级轿跑 SUV,基于专门的电动 E 架构平台上打造。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纯电动车从传统车上改过来的,很少有车是全新的架构,上汽投入了大量精力和物力打造全新平台,是奔着这个趋势和方向去的。 上汽的新能源车越卖越好,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发现了上汽的新能源车体验很好。也就是说,新能源车的高品质体验,逐渐成为用户购车的主要原因,牌照因素、补贴因素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对消费者而言,新能源车带来和传统车不一样的体验,不是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 三大件」 的体验,而是更快捷的动力响应、更平顺的驾驶、续航里程等方面的新体验,产品整个架构和体验感觉完全颠覆了。 从设计上来讲,新能源车从整车身的造型比例,都跟传统燃油车不一样,电动车本身不受限制「 三大件」 的限制,而传统燃油车受发动机、变速箱布置等方面的限制。 朱军:荣威 Vision-E 用了特斯拉一半的电量,能跑 500 多公里,如果按照 60 公里时速的速度开的话,估计能到 550-600。它标配是后驱双电机,两挡,运动版是在车辆前桥额外增加一个电机,实现四驱功能,百公里加速达到 4 秒。 高效节能的车,不是靠关注某一个部件或者参数能达成的,而是要把动力系统、变速箱、电池、风阻系数等整个系统结合起来,才能使整车达到最高效率。上汽接下来的纯电新能源车,其能量消耗不超过 15 度电/百公里。 邵景峰:荣威 Vision-E 概念车的风阻系数是 0.27,在 SUV 中算是最好的。纯电动车的平台,给了设计师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就是设计大的方向是什么,究竟要造怎样的车? 市场上不乏一些电动车,为了改变而改变,为了设计而设计,外形怪异、车内乘坐舒适感很差。上汽做纯电动车,有一套完整的独特设计观,认为汽车是有表情的、有情感的,在互联网时代是可以和用户交流和交互的「 伙伴」。 在设计上,上汽拥有非常成熟的设计观。在创新领域里面,创新不代表怪异,不为了不同而不同,这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设计主流。对于电动车而言,车身比例的放开不代表放纵,后驱比例设计,前轮和开门之间的缝隙,上汽的设计师在这些细节方面会非常纠结,花很多时间讨论和打磨,上汽致力于为用户带来具有极致细节、极致体验的产品。 记者:上汽这几年在创新方面,在业界还是非常瞩目的,今天我们又提出一个新概念叫 「 思想众筹 」,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后续又有怎样的措施来落实咱们这样的概念?  王晓秋:汽车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从传统的内燃机进入了新能源时代。所谓思想众筹,就是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近年来,互联网造车很热,但是不管他们成功还是不成功,也对我们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起到了间接推动作用,互联网是今后的大趋势,对于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造车事业中来。 每个用户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我们常说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那么用户究竟在哪里,所以我们要真正找到用户的需求。我也天天在想,我自己也是用户,我开车的感觉怎么样,我需要怎样的车?我们讲,赛车可能追求的是发动机轰鸣的享受,但是现在用户对出行可能追求不一样的体验,有些人愿意开 suv,有些人愿意开轿车,每个人对车的体验和要求是不一样的,用户的需求是一直在改变的。 如果用户成为上汽产品的体验官,我们就能够真实掌握用户想法,造用户真正需要的、符合趋势的车。多一个人参与进来,可以让整个行业发展得更健康,也算是为行业做贡献。有时候我们从专业角度认为非常正确的事情,可能不一定能代表用户的想法,所以我们要关注用户需求,也希望大家来参加我们的思想众筹。 记者:今天的汽车创行者大会,上汽往互联网新能源方面的转型的信号明显,现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受政策的影响非常大,特别在 2020 年补贴退坡以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压力会很大,包括成本摊薄等压力,上汽是怎样看待自己三年以后新能源市场的战略格局,上汽有没有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办法?  王晓秋:上汽计划在明年正式投产荣威 Vision-E,以及另外几款纯电动汽车,上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非常坚持的。同时,从实际市场表现来看,新能源车也越来越受到用户欢迎。在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不错的地区,用户反馈新能源车和传统车的体验是不一样的,这是用户环境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结果。尽管国家补贴在不断退坡,但是我们的新能源产品性能还是在逐渐提高的,国家补贴退出以后,我们的新能源产品还是很有优势很有竞争力的。 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可能就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变化着。另外,虽然新能源车受到政策影响很大,但各地补贴情况不同,所以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销售方案也是很重要的,比如金融购车支持,以前大家买车 100%靠全款,对个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而国外基本上是融资租赁,占到 30%-40%,所以未来我们也可以以金融购车来支持,未来的年轻用户也会很容易接受。 邵景峰:在很多城市和地区是没有地方新能源补贴的,只有国家补贴,但还是有人在买新能源车,这是为什么?因为新能源汽车的体验好,也是趋势,上汽很有信心在接下来的几年,在国家补贴退坡的过程中,不断使成本下降。  记者:消费者不仅关心价格,还有产品的保值,尤其是在未来转手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把新能源汽车比喻成现在的商住房,买了以后烂在自己的手里,在上汽未来我们发展新能源的层面上,在整体的销售体系上,有没有长久规划? 王晓秋:最近国家出台了新的汽车销售政策,可能以后在网上销售也会变得非常普遍。从整个销售渠道来看,未来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竞争和压力。现在汽车消费渠道变得多元,某些欧美品牌直接省去了 4S 店渠道,或者在网上进行销售。而新能源汽车,确实是带来了和原来传统燃油车完全不一样的产品体验,比传统汽车系统更简单一些,零部件更少一些,发动机、变速箱的问题会大幅度减少。新能源汽车给今天所有的经销商带来了各种新挑战,之前是汽车厂掌握着未来 4S 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改变。 至于新能源车的保值问题,根本上,还是要把产品做好,产品做好才是最根本。产品好,也是品牌往上走的关键,产品不好,也不会有好品牌。 朱军:目前来看,真正进入二手车市场的新能源车不多,主要原因一是市场上很多新能源车产品质量下降厉害,续航里程下降幅度很大。二是,牌照因素,很多城市必须要用买三年才能把新能源车过户。对于第一点问题,上汽没有顾虑,我们的车在市场上的真实反馈是跑 20 多万公里电池衰减量才 8%左右,真正做出好品质,给用户带来可信赖的好品质,才是上汽关注的。 新能源车的耗损其实比传统燃油车要小。传统燃油车发动机,振动和高温是老化的重要原因。它的温度很高,排气管周边达到 500 多度,车很容易老化。相比之下,纯电动车的温度,最高的时候电机里只有 100 多度。电动车应该只要电池的寿命解决,而电机能做到用 30 年不坏。所以说,新能源汽车的品质、保值,会超过传统车。 记者:上汽的设计在过去的几年中受到了行业的高度关注,比如荣威 eRX5 获得德国 IF 设计大奖,包括概念车也获得设计大奖,我想问一下邵总,您认为在设计过程中,怎样的设计才让消费者买单? 邵景峰:在设计中,设计策略一定要用对,我做汽车造型设计 18 年了,中国现在汽车的设计水平和国外在创新力上差不多,不同的地方在于策略把握能力。另外,汽车设计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未来往哪个方向走。在做产品造型的时候,第一步要看未来的潮流在哪里,一定要紧密掌握未来的潮流。有些汽车设计起来冷冰冰、硬梆梆,给人的感觉是代步工具。而还有一种趋势是,汽车是友好互联的,所以上汽会遵从这种优雅、自信的设计理念不变。制定好自己中长期的战略计划,对于一个中国品牌的未来来说非常关键。这是我们中国品牌持续地向上发展,持续地拥有竞争力,持续地和国外品牌竞争的时候一个好的出路。 记者:记得晓秋总在锐腾上市的时候说要在技术上赢一把,我们从互联网汽车到今天的创行者大会讨论的问题,我们觉得现在很多互联网正在变成标配,这时候我们想听晓秋总上汽怎么布局,或者我们和他们之间互联网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王晓秋:现在大家都在讲互联网,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的确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其实汽车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车企自己,而不是所谓的互联网造车企业,这也间接的提醒我们,未来变化的格局在哪里。 互联网在车上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未来到底互联网跟智能驾驶又是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来说,对每一个主体产业来说都是不一样的答案,大家可以看到,今天很多的互联网汽车,每一家的技术路线都不尽相同。我们在做去 APP 化,去 IOS,其他家的做法也不一样。比如上网,我所谓的互联网汽车,是一台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智能互联体验。未来汽车加上互联网以后,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变化,比如对传统车的设计、开发都带来很多改变。 互联网汽车的发展方向,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就像我们今天创行者大会,只有做了,才知道互联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还在不断学习、进步,再提高和再进步的过程,至少从今天来看,没有互联网,未来的汽车一定是没有竞争力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电动、智能、网联、共享,上汽在这四个新领域里是如何发力的?

· Apr 09, 2017

如果提到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很多人会想到电动汽车、无人驾驶等等。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考虑。 而在过去的这周,上汽为此专门举办了一场「前瞻技术论坛」,专门聊了聊他们对于未来汽车发展的思考。 这个论坛的主题是「新四化」。它包括 「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 这四个方面,而这也是他们对于未来汽车产业的趋势判断。另外,除了提出这四个发展趋势之外,上汽还透露了他们在每一项趋势上所取得阶段进展和未来目标。我们在这篇文章里分别阐述。 电动化 在整车电动化这项趋势上,上汽给出的具体规划是:短期内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中长期打造燃料电池汽车。 目前,基本上每三个月,上汽就会有一款新能源车型上市。他们还给出了一套销量数据:2016 年,上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2.5 万辆。而随着今年荣威 i6 插电混动版、荣威 eRX5 插电混动版以及荣威 eRX5 纯电动版的上市,上汽预测,他们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年销量可以达到 8 万辆。 除了短期目标之外, 他们还有一项长期目标:2020 年时,上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可以突破 60 万辆,其中自主品牌的销量将会达到 20 万辆。 想要开发电动车,「 三电」 问题一定是核心。上汽给出的进展是:他们已经可以自主掌握电池、电驱、电控 「 三电 」 核心技术,同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BMS (电池管理系统)也已经实现量产。 关于这套 BMS 系统,上汽还特意炫了一下技,他们强调,从基础架构到软件编写,这套 BMS 系统均为上汽自主研发。只不过,相比于国际车企,这套 BMS 系统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是否拥有优势,他们没有过多提及。 除了车辆本身,针对汽车「 电动化」 趋势,上汽还在电动汽车基础建设方面完成了一项布局。他们成立了一家叫作「 上汽安悦」 的充电科技公司,被定义为「从事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投资、建设以及运营的综合服务商」。2020 年时,上汽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 5 万个公共充电桩, 目前他们已经建成并投放了 5325 个公共充电桩,其中大部分位于上海。 网联化 针对汽车网联化这项趋势,上汽给出的战略是:借助互联网公司的力量,进一步发展车联网事业。当然,既然提到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这件事,很多人可能就会想到上汽阿里合资成立的公司「 斑马」。 而在谈到斑马时,上汽集团总工程师程惊雷提到,目前,斑马团队在考评和惩罚机制之外,还会完全按照市场化的绩效进行分配和奖励。另外,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还透露,上汽正在和很多汽车公司一起研讨、开发、应用互联网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斑马系统是开放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上汽服务。今年,上汽计划为斑马系统迭代更新 4 次,年底前还计划新增 19 项服务, 20 个 CP/SP(服务和内容供应商)。 从中不难看出,在与阿里巴巴合作之后,互联网公司的战略理念也在反向影响着车企,而上汽打算开放斑马系统这件事或许将在不久之后让我们看到具体成果。一句话总结:两家公司的成功合作,完全可以作为 EMBA 课堂上的一个典型商业案例。 在谈到汽车网联化时,上汽信息战略和系统支持部副总经理、斑马信息科技副总经理闫枫说,网联化为汽车带来了大量数据,荣威 RX5 上市半年以来, 到目前为止一共产生了 743TB 的数据,未来上汽很有可能成为 PB 级数据中心。 另外,闫枫还举了一个例子:在这半年当中,上汽收集了 395 万个小时的用户互动音乐的数据, 其中 75%的男性用户比较喜欢田馥甄,而另外 25%的女性车主爱听薛之谦,在午后听音乐的人占了 38.4%。通过这些数据,上汽可以在午后为用户带来一些定制音乐节目,吸引消费者。 智能化 光有电动化和网联化还不够,上汽还提出了智能化的趋势判断。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是解决人类未来出行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上汽的主要战略则是产品智能化及业务智能化。 朱军说, 人工智能在汽车上的运用不仅仅是无人驾驶,电力系统的控制对人工智能的运用也无处不在。例如温度感知,上汽可以做到根据环境温度来判断天气是冬天还是夏天。关于自学习模式,他们也在进行研究, 同样一款车,同样一个时间,由不同的人驾驶,车辆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当车辆走向智能化之后,可以学习驾驶者的驾驶习惯,例如踩油门以及踩制动踏板的方式。 朱军还提到,人工智能与汽车的结合使用还可以扩展到交通系统感知层面,例如下午 5 点半左右上车,车辆就知道驾驶者要回家了。另外,车辆还可以提前获知沿途的交通信息以及驾驶员经常走的路径,并且判断出何时用油何时用电。 而在智能化进展方面,上汽则在今年年初加入了 5GAA 联盟(5G Automotive Association,主要参与者为戴姆勒、宝马、奥迪、华为、爱立信以及诺基亚等车企和通信公司)。另外,他们还在和华为合作研究基于 5G 的 V2X 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交通设施的互联技术。 共享化 说完了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之后,上汽最后还提到了一点:共享化。程惊雷认为,作为出行服务来说,未来很多用户并不以拥有汽车作为出行解决方案,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也就意味着,许多车企将从纯粹的制造商转变为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供应商。 至于有人担心共享用车是否会对传统制造业造成冲击,程惊雷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冲击只是暂时的,因为一旦实现车辆共享,整车生命周期就会下降,到时汽车产业又将恢复到一个稳态。 我们可以梳理一下这个关系,很容易就能理解这种说法:车辆共享降低了整车生命周期,这也就意味着车企同样能从中获取机会。只不过,当市场形势正在过渡时,势必会有一些车企倒下。 既然谈到了共享化,上汽也透露了他们在共享用车领域完成的布局。去年 5 月,他们将旗下的分时租赁项目「e 享天开」和属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 EVCARD 进行了业务整合,变为「环球车享」。截止去年年底,环球车享累计投放新能源车辆 8400 辆,建成网点 2800 个,月均订单大约为 28 万笔。 根据上汽的计划,未来 4 年,环球车享业务将会覆盖全国超过 100 个城市,运营车辆可以达到 30 万辆。 其实在表述「 新四化」 时,上汽还强调了一点,那就是这「 四化」 彼此之间相辅相成,「 电动化」、「 网联化」、「 智能化」 以及「 共享化」 这 4 项发展趋势,没有主次、互相支撑。上汽想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 新四化」 理念完成企业转型,从主要依赖制造业的传统企业转变为给用户提供汽车产品以及服务的综合供应商。 最后,我还想说,上汽的这次论坛除了邀请媒体之外,还请来了很多证券分析师。而这些分析师一边在听着论坛,一边在紧盯大盘走势。这也不禁让我怀疑,前几天特斯拉的市值超过通用、福特,这件事是否让一些传统车企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 无论如何,在看完了上汽此次对于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之后,我对于传统车企的信心依然存在,毕竟在一个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当中,先发优势依然十分重要,况且这些车企巨头如今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完成转型升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深度揭秘:依托上汽阿里,「斑马」想怎么做互联网汽车?

· Dec 07, 2016 333

2014 年 7 月,马云爸爸的阿里和上汽搞到了一起,两年之后,号称「 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 的荣威 RX5 上市,并且月销量破了两万台,其中大部分还是由互联网版本贡献的。 在行业内部看来,整个过程意义巨大:互联网的巨浪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汽车行业,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体量巨大的互联网公司和同样体量巨大的汽车厂商之间能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毕竟这种结合前所未见(等着看笑话的也不少)。 从普通用户和吃瓜群众的角度来看,一辆好好的自主品牌 SUV,被弄成了什么「 互联网汽车」,据说有大屏、有免费流量、有更好用的导航,当然,关键是外观漂亮、空间也还可以,看起来性价比不错?买!跟隔壁老王显摆一下,还是很有面子的嘛。 但是各位,所谓的「 互联网汽车」,它背后的那些事,你们真的搞清楚了吗?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扒一扒,争取让你一下就看懂这里面的事儿。 车子当然是上汽造的,但是 RX5 里面所有的「 互联网」 层面的东西,是由一个叫做「 斑马」 的独立团队来做的。扒了斑马的料,就相当于明白了上汽阿里做互联网汽车的前前后后。 行业内,尤其是车联网圈的从业者,或多或少听说过这家公司,但是它从来没在大庭广众之下高调介绍过自己,直到今天。在车联网圈著名的「TC 汽车互联网」 大会上,他们终于走向台前了,我们也终于能从官方渠道获得关于它的更多信息了。嗯,之前大部分都是小道消息。 下面严肃起来: 汽车人、互联网人的融合——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斑马的身世很简单:分别由上汽和阿里出人出钱,组成一个叫做斑马的新公司(当然也得招聘一些人),它的全资股东是上汽阿里在 2015 年 3 月成立的互联网汽车基金。 为什么叫「 斑马」?因为这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动物,这两个颜色看似对立,但是在这只马上却融合在了一起,用「 斑马」 来命名,上汽阿里显然是寄托了一种朴素、美好的愿望在里面……因为互联网人和汽车人的关系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黑白两极(黑、白没有对应关系)。(说到这儿得介绍一下他们刚出锅的新 logo:整体上看是一个字母 b,它又由 0 和 1 两部分组成,寓意从 0 到 1,而 0 上面的缺口,就相当于斑马纹。)汽车人和互联网人是出了名的难玩儿到一起的,当初上汽阿里一起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有人说,他们这两群人融合的怎么样,决定了最后的结果。毕竟事情都是人做的。 带这群人的「 老司机」 是施雪松,既不是上汽的,也不是阿里的。百度一下你会发现,他的经历颇为传奇。以前做过车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把车联网里面的各个环节基本都做过一遍」。他最初是以顾问的方式参与到上汽阿里这个互联网汽车项目里,然后顺其自然的成了斑马公司的 CEO。 施雪松抖的「 内幕」 是这样的: 这个团队的主要人员由产品设计、研发两部分组成,其中又分别来自于互联网、汽车两个行业,所以直到现在他们还在融合过程中。 用交互设计来举个例子:那些从手机行业来的人,信奉手机的那套人机交互逻辑,在他们看来,如果汽车不这么弄,就是死路一条,而汽车行业背景的同事就觉得,如果不改变手机那种使用习惯的话,也是得死。于是他们选择回归交互的本质,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到底应该把车内交互设计成什么样。 对于斑马来说最难的阶段是今年的 4-6 月。那个时候 RX5 发布在即,他们必须得把互联网层面的东西做好,来配合车子的发布,而在 4 月的时候,还没看到成果。 在施雪松看来,这种压力也是加速融合的推动力。过程很痛苦,但是融合之后的力量也会很强大,会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思路到 HMI,「 互联网汽车」 到底什么样?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说:「 互联网是汽车的另一个基础设施,作用等同于道路,这是所有思考的原点」。 实际上,阿里的马云爸爸和上汽的陈虹爸爸当初一拍即合之后,互联网汽车具体怎么做的问题,就变成了王坚和上汽集团信息战略和系统首席架构师张新权俩人要想的事儿。两个相当于各自集团 CTO 角色的人,估计没少失眠。 据说,如果看懂了王坚写的这本《在线》,也就能看懂上汽阿里的互联网汽车了 所谓的「 互联网汽车」、「 车联网」,这些话题在这几年被炒得火热,但是真的要在上汽阿里的平台上做一台「 互联网汽车」,到底该用什么思路去做,怎么去定义「 互联网」、「 车联网」,其实是挺有难度的一件事。 他觉得,现在的汽车工业被「 移动互联网」 的概念搞得有点儿迷失了。问题在于,汽车本身就是移动的,再叠加一个「 移动互联网」,似乎总觉得哪里有问题。「 车联网这个词就是有些专家瞎搞出来的。」 王坚在这个汽车互联网大会的演讲里这么说。 他们觉得互联网要扮演「 基础设施」 的角色,而所谓的互联网汽车,理应就是跑在互联网上的车,也就是时刻在线的车。 想通了这件事,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互联网汽车的产品形态。这意味着车子本身就是一个智能终端,而手机在车里的作用被无限缩小,车子和云端、大数据,也一定是紧密结合的。这和「 联网车机」 的概念又有所不同。 所有的概念最终都要落到产品形态上,也就是落在车里的那块屏幕上,更确切地说,是人机交互界面。 斑马提出的概念是 Cloud based HMI,这涉及到两个关键词:数据、计算。 车联网大数据这个概念里,车是变量之一,驾驶行为也是变量之一,到了斑马这儿,又多了一组变量:车主在阿里生态系统里面所留下的数据。车辆、云端根据这些数据做计算,这些计算结果会直接反映到车内 HMI 上。用施雪松的话说,他们这是在「 燃烧数据」,数据变成了新的燃料。 他们基于 YunOS,专门为汽车开发了一套名为 YunOS Auto 的系统。这和目前市面上智能后视镜、后装智能车机上使用的 YunOS 系统有些差异,后者实际上算是 YunOS 的 3.0 版本,而这个 Auto 版系统,应该算是 4.0 版本。 斑马在某种程度上重新设计、架构了这套系统,为的是在系统层面上满足以上所说的种种想法,比如对计算的要求。 施雪松顺便说了说为什么安卓不能做这个,原因有三:一是安卓的安全性限制,没有独立的安全模块;二是容易 crash;三是安卓那种 App 的模式,在开车的时候会影响安全性。 所以 RX5 的车主会发现,他们那个大屏上的 HMI 界面,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智能车机:斑马做了去 App 化处理,也就是说,一个个 App 的图标消失了,地图反而成了主界面。 这可能符合一些人的开车习惯:即使不使用导航,也愿意在开车的时候让车机屏幕显示在地图界面上,所以这是最常用的一个页面。另外,施雪松还提到,用地图做主界面,其实更容易放置各种弹窗信息。 在地图界面上,斑马给 YunOS Auto 叠加了各种「 图层」,比如餐饮等等。当然,这种设计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实时显示动态地图,会非常消耗 CPU 等硬件资源,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其他功能流畅运行,对于硬件配置以及代码优化等方面是很大的挑战。 至于功能,将来比较典型的场景可能是这么几种: 自驾游时,在车机端就可以进行酒店预订并完成支付,然后车子会自动生成路书并进行分享; 出入停车场时,停车场自动抬杆,车辆自动完成付费,在这方面,斑马和 ETCP 进行了合作,后者对非常多的传统停车场进行了智能化改造; 在车内操控例如无人机这样的智能硬件,车子会自动替你剪辑拍摄到的视频,做成小片,在车机端直接发布…… 当然,这些功能是否能满足用户痛点,体验是否够好,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其实对于用户来说,「 互联网汽车」 肯定是一个漫长进化的过程,以 RX5 为例,在现在这个阶段它能提供的功能确实有限,很多东西都要留到后期慢慢更新、迭代。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和自动驾驶的渐进式发展是一样的道理。 斑马的商业模式 将近两年时间里低调行事,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用焕然一新的形象高调示人,这个反差耐人寻味。 这家公司本质上是由上汽、阿里合资成立的,目前 YunOS Auto 也只是搭载在上汽荣威的车型里。所以大家都好奇的问题是,未来他们会不会再和上汽之外的其他车厂合作? 在施雪松看来,现有的股权结构并不妨碍斑马和其他整车厂合作。他举的是 DENSO 电装公司的例子,丰田持有它很多股份,但是 DENSO 仍然能成为其他汽车厂商的供应商。当然,这是国外的情况,在国内,斑马现有的资本结构是否会让别人有所顾虑还很难说,毕竟这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数据归属。 不过他也提到,斑马的全资股东「 互联网汽车基金」,其实也是向其他厂商开放的,也就是说,斑马的股权结构也是开放的。 说到数据,这应该是决定合作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 上汽阿里的合作里,上汽的开放度非常高,但是斑马很清楚,并不是每个车厂都能做到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合作深度取决于车企的开放程度。客观事实是,只有整车厂开放足够的数据,他们 这套逻辑和产品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但是从整车厂的角度来看,他们会认为数据是一种财富,又怎么会轻易把它分享出来呢? 从王坚的演讲,到施雪松的演讲以及专访,他们反复提及的其实就是「 数据」,他们当然有自己的「 外交辞令」:首先是数据归属权的问题,车厂认为数据是属于他们的,但其实这也是属于车主的;其次,数据如果不开放、不流转,价值其实不会太高。 … 继续阅读

「GeekCar Daily」12.5: 宝马明年将在德国测试自动驾驶;上汽募集 150 亿元发展新能源车

· Dec 05, 2016 333

宝马明年将在德国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最近,宝马宣布明年将会在德国测试自动驾驶汽车。首个测试城市选在慕尼黑,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一共有 40 台。宝马副总裁、自动驾驶业务负责人 Klaus Buettner 说,每辆自动驾驶测试汽车上都将配备受过培训的辅助司机。 在家门口测试最放心。 上汽募集 150 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项目 昨晚,上汽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目前已经收到了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定增方案。未来,上汽准备发行股份募集 150 亿人民币,这笔资金未来将被用来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定制项目、车联网技术以及汽车金融等项目。 这就开始烧钱了。 电装与密歇根大学合作研究汽车共享技术 据外媒报道,日本电装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达成了合作,双方将会共同研究汽车共享技术。未来,来自密歇根大学的 30 名学生将会参与测试,他们将会轮流驾驶 3 辆电动版福克斯在美国境内任意驾驶。电装集团将使用摄像机以及其他车载设备来记录实时数据。学生们需要协助完成测试,并且每周还需要参与汽车共享技术讨论。 我上大学时怎么没遇到这种事。 Uber 承诺未来不会再降价 最近,Uber 向旗下的司机承诺,将会保证司机的权益,未来不会再有降价行为。只不过,Uber 高管认为,在淡季期间,灵活降价可以刺激市场需求。未来,Uber 还将与专车司机工会组织定期会面沟通,确保双方的利益都将得到保证。 工会组织有时还是有点作用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互联网汽车」从一辆变成四辆,上汽阿里越来越和谐了?

· Nov 19, 2016

今年的广州车展,上汽荣威和名爵合用的展台应该是最「 充实」 的。 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或许是唯一一家有两个主办方的参展品牌。上汽和阿里巴巴集团甚至各自邀请了媒体来参加这次发布会。 所以,如果分别站在双方的角度来看这次发布会,其实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先来个上汽版本。 在上午的名爵发布会上,小型 SUV MG ZS 完成了首发,定位 90 后互联网深度用户。从设计层面,上汽设计总监邵景峰提出了「 感性力」 的设计理念。当然,介绍一辆车的设计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更容易引发人们共鸣的感性因素。至于好不好看,还是你自己说了算。 按计划,名爵 ZS 将在明年 2 月 14 日,在上海公布详细的配置信息和售价。 下午的荣威发布会,首款搭载 YunOS 系统的互联网家轿 i6 和混动版本的 ei6 正式发布,和 RX5 一样采用家族式「 律动设计」 语言,风阻系数只有 0.25。不过在发布会上,i6 和 ei6 的价格及上市日期并没有公布。 另外,混动版本的 eRX5 售价也正式公布,并且在荣威全部 4S 店开始预定。两个版本的 eRX5 补贴之后,分别售价是 22.99 万和 20.99 万。这个价格再配合上海的免牌照政策,还是有不小的吸引力。不知比亚迪唐作何感想…… 再看阿里巴巴的版本。 对于他们来说,核心产品其实就是 YunOS for Car 的车载操作系统,能够为车辆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导航、影音、O2O 等各种服务。另外,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还能得出每个用户的习惯,对系统层面进行对应升级。 在这次发布的新车里,每个版本都搭载了 YunOS 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互联网汽车家族从 1 辆车变成了 4 辆车(RX5 及 i6,以及它们各自的混动版本)。但是,如果单纯来说新车搭载 YunOS 这件事,那么从产品层面来说和之前没有太多差异。 因此,除了宣布搭载到了这次车展发布的所有车型之外,YunOS for Car 还正式改名为 YunOS Auto。这也说明,YunOS 想要提升车载业务的战略地位。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YunOS 在荣威发布会的最后,宣布冠名了今年的世俱杯,并且把冠军奖杯带到现场,最后还得到了上汽大佬们的站台支持。 从车展的大环境来看,YunOS 和世俱杯的事情显然有些不协调。但是,考虑到阿里想要提高 YunOS Auto 的影响力,这么做其实还是很有必要。另外,阿里能够发布这样的消息,背后显然也一定会有上汽的支持。毕竟,车展的主力肯定还是主机厂。 还有一点能表现双方合作进展的是,上汽和阿里合资的斑马智行也第一次正式对外发声。事实上,这家合资公司就是互联网汽车能够落地的关键。在之前 RX5 的发布会上,他们并没有被正式推向前台。 从双方的表现来看,似乎上汽和阿里的合作进展不小。无论是车型的丰富、斑马智行的发声、世俱杯的「 乱入」 等等,都是我们见到的进步。 对于上汽和阿里来说,如果能大范围的推广互联网汽车的概念,那么无论是对于卖车,还是推广操作系统(收集用户大数据)来说,都是有很大帮助的。目前为止,上汽和阿里如果想做这件事,其实都离不开对方的支持。任何一家如果想找新的合作伙伴,需要经历的磨合、摩擦都是巨大的,「 疗效」 也不能得到保证。 可能让双方开心的事情是,在第一款产品 RX5 上面,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大屏版本的认可度还是不错的,看论坛的提车作业,买大屏版本的车主占了大多数。而 RX5 月销过两万辆的成绩也证明,不管是上汽还是阿里,又或者是他们的合资公司,都没白忙活。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互联网汽车」用起来到底什么感受?我们试了试荣威 RX5

· Aug 17, 2016

近几年来,诸如「 互联网汽车」、「 车联网」 等概念持续发酵,一些车企也在借此制造话题。可是真正能够落地的产品却依然很少,谈到所谓的「 互联网汽车」,一些朋友也都是云里雾里。不过,这一次在体验完上汽荣威 RX5 之后,我终于意识到:原来互联网汽车离我们真的已经不远了。 YunOS 车载操作系统 两年前,上汽就曾与阿里巴巴签署过一个「 互联网汽车」 战略合作协议,目标就是在两到三年之内打造出一台「 互联网汽车」。如今,荣威 RX5 的顺利诞生当然少不了阿里巴巴的帮助,新车的车载操作系统就基于阿里巴巴的 YunOS 系统研发而成。10.4 英寸的车载大屏支持 5 点触控,可以完成一些空调设置等基本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荣威 RX5 的地图导航页面十分人性化,地图路线的显示比例可以根据车速随时进行变化,方便车主观察。当然,介于阿里巴巴的存在,荣威 RX5 的导航功能使用的必然是高德地图的技术。除此之外,试驾员还告诉我,荣威 RX5 的这套车载系统可以自动在后台完成升级,完全不需要车主自行前往到 4S 店。 手机 App 就可以控制汽车 既然号称「 互联网」 汽车,那么不跟手机 App 产生点儿关系怎么行。安装上一款叫作「 斑马智行」 的 App,车主们就可以使用手机启动车辆并且控制车内空调的温度。这项功能在高温或者及其寒冷的天气下很有用,你完全可以在上车前,就使用手机将车内温度调整在一个合理范围内。除此之外,使用「 斑马智行」,还可以实时记录行驶画面或者车内画面。另外,诸如车辆保养、驾驶习惯分析以及救援服务等功能,也全都整合到了这款手机 App 当中。 语音交互 说到语音识别,你可能会想到苹果 Siri 或者微软的 Cortana 语音助手。而荣威 RX5 的语音识别系统来头也很大,它的供应商来自于语音识别巨头公司 Nuance。试乘过程当中,我发现,荣威 RX5 的语音识别系统不仅可以控制导航功能,还可以直接控制车载天窗的开启。这也意味着,语音交互已经逐渐深入到了汽车控制服务当中。 作为一辆「 互联网汽车」,相信很多人都十分关注流量费用问题。上汽给出的说法是,包括呼叫中心服务、安全服务以及系统升级服务全部免费,剩下其余服务所产生的流量都需要消费者自己承担,好在上汽会在购车首年赠送车主 2.4G 的流量包。 相比于一些只谈概念,量产车却迟迟不落地的汽车厂商。上汽和阿里的确值得敬佩,期待他们未来能够带来更好的表现。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