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 iPhone 7 有双摄,我们体验的这个后装 ADAS 产品也有

· Nov 09, 2016 333

一个特斯拉 Autopilot 致死事故,一下子让不少人对基于摄像头识别的 ADAS 驾驶辅助功能有了深入了解:汽车通过前置摄像头采集路面状况数据,实时分析,当分析出潜在危险的时候,会对司机进行提示预警,前装产品还会和车子的控制系统结合,自动做出紧急刹车等操作。 在前装领域,大部分带有 ADAS 功能的车子用的都是单目摄像头,也有像斯巴鲁、宝马 7 系、奔驰 S 级这种产品使用的是双目摄像头,也叫「 立体摄像头」。后者在理论上来说比前者效果更好,因为它的成像更「 立体」,这个原理,可以以人的双眼做类比。 而在后装市场上,使用单目摄像头的产品居多,尤其是不少国内的创业公司也在今年拿出了自己的产品。不过,在他们之外,也有几家公司从双目切入,略显画风清奇。 之前我们报道过一家叫做「 中科慧眼」 的双目 ADAS 创业公司,最近,他们的产品已经基本完成,GeekCar 也有幸去找他们实车体验了一下后装双目 ADAS 的使用效果。 如果你对后装 ADAS 产品概念不强,可以参考我们之前对于 Mobileye 后装 ADAS 的安装及体验报告:《我们搞到了一台 Mobileye,并且花四个小时把它装进了车里》 《你是我的眼——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Mobileye 评测》再说回中科慧眼的产品。事先说明,GeekCar 这次体验的还只是工程样机,并不是最终量产产品。 功能: 他们的工程师告诉我,这个叫做 smarter eye 的产品目前能实现的功能包括前部碰撞预警、特殊障碍物预警、车道偏离预警以及行车记录四个。 前两个功能的工作区间是 0-200km/h,车道偏离预警在 50km/h 以上车速时可以启动。其中,特殊障碍物预警可以识别特殊车辆和障碍物,比如水泥车、停车杆、路墩等等,这算是双目摄像头的优势之一。 硬件: 它的硬件包括这么几个组成部分:双目摄像头模组、行车记录仪摄像头、后视镜+运算模块、OBD 插头。 整套设备实际上是有三个摄像头,两个负责 ADAS,一个负责行车记录。另外,他们还加入了一个类似于智能后视镜的东西,这里面集成了处理摄像头数据的运算芯片,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把芯片和双目摄像头设计到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散热的考虑。这个后视镜上还有一个屏幕,它可以用来显示行车记录仪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至于 OBD 插头,它的作用一是为了供电,二是为了能让设备读取车速信息。 根据参数来看,这套双目系统的有效测量距离是 1.5-80 米,视场角度是 44 度。 除了硬件,它还有一个配套的 App,用户可以通过它对对硬件的某些参数进行设置,比如报警灵敏度、报警方式等。 安装: 硬件的安装相对简单,摄像头标定在出厂之前完成,用户拿到产品,把摄像头模组粘在前挡风玻璃上,然后在 App 里根据参考线调节摄像头的高低就可以了。相比于两年之前花上好几个小时安装一套 Mobileye 设备,中科慧眼这个 ADAS 的安装已经算是相当「 傻瓜」 了,通过 DIY 自己搞定并不难。 实际体验: 实际上路测试是晚上,地点是北京京通快速旁边的高碑店附近,路况包括市区环路、一般道路,小路。理论上来说,基于摄像头的 ADAS 产品,在晚上的表现会相对弱于白天。另外,由于时间所限,这次体验的场景也比较有限。 先说结论:在我看来,中科慧眼的这款双目 ADAS 工程样机,在障碍物识别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是在用户交互方面还需要提升。之所以把体验分为这两个层面,是因为在本质上,所有 ADAS 产品都要经过这两个必修课:「 识别」 好理解,「 用户交互」 说白了就是如何预报。 识别: 这套设备对于摄像头视野范围内的树木、桩桶 、停车场横杆、骑行者、行人都能进行识别,这也是双目的优势之一。所谓的视野范围,就是上面提到过的 44 度的视场角度,所以太靠侧面的障碍物当然也就无能为力了。 至于路面上的其他车辆,在上路测试的 10 多公里路程里,基本没有误报的情况出现。下面有几张实测时候拍的图,可以注意手机 App 内画面和道路车辆的对比: 在他们的 App 里有一个类似工程模式的界面(不会对普通用户开放),这个界面里可以看到两个摄像头拍到的画面,还可以查看到深度图。从这个深度图里,基本上就能看出摄像头到底识别出了哪些东西。 所谓深度图,如果不是那么严谨的来理解的话,就是指在图像里用不同的颜色反映了各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如果有障碍物出现,在深度图上障碍物对应位置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 而决定深度图质量的,是那两个摄像头。双目方案其实对摄像头要求极高,比如,两个摄像头一定要保证一样的硬件指标,一样的调校、一样的曝光策略,等等。作为一个双目 ADAS 创业团队来说,摄像头绝对是一个大坑,非常有可能拖产品进度。 用户交互: 再来说预报方面的体验。 和我们体验过的 Mobileye 一样,中科慧眼的这个产品也是用时间距离作为预报单位的,也就是 TTC(Time to Collision),计算公式是两车距离除以相对速度。看过 F1 比赛的同学应该对它有深刻理解,比如一个车在前面跑,一个车在后面追,F1 里面就说这两个车相差的距离是 xx 秒。 一般 ADAS 产品都会设计一个阈值,当小于 xx 秒的时候开始预警,而不同的时间区段,又会有不同的预警级别。中科慧眼这个产品也是一样,在检测到可能有碰撞危险时,会用滴声报警,在系统认为情况特别危险的时候,会发出急促的滴滴滴滴声。 报警的灵敏度可以由司机进行几档设置,不过体验一圈下来发现,它和我们体验过的 Mobileye 产品在报警时机和报警音效舒适度上还是有差距的。而这其实也是非常考验产品功力的地方,怎么在合适的时间点做出合适的预报,同时让用户感到自然、舒服,需要花很多功夫去一点点的做细微改进。 另一个问题在于车道偏离预警功能。因为这款产品不和车子的转向信号线相连,所以它的车道偏离预警是否工作,和司机是否打转向灯就没关系了,也就是说,即使变道的时候打转向灯,系统也会进行报警(50km/h 以上工作),而在前装产品和 Mobileye 的后装产品上,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需要厂家好好琢磨,当然,如果进入前装体系,它也就不是问题了。 总的来说,在国内 ADAS 创业团队众多的情况下,从双目方案切入也算是一种差异化,而对于中科慧眼这样的公司来说,如果能把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做好,也可以用它当敲门砖,进入前装体系,这可能会是一个相对更靠谱的方向。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 继续阅读

使用「双目摄像头」,中科慧眼打算怎么做 ADAS?

· Feb 26, 2016

做 ADAS 的创业公司我们报道了很多,但这家叫「 中科慧眼」 的公司有点不一样,因为他们使用了「 双目摄像头」。 目前,国内的 ADAS 创业公司基本都是单目摄像头方案。至于国外厂商,Mobileye 的现款产品也是单目的,但多目摄像头技术已经在研发阶段,博世也有相应的双目摄像头技术。 中科慧眼的 ADAS 项目立项是在 2015 年 6 月,之前也一直在做图像和视频智能处理与分析的工作,团队有 20 人左右。关于中科慧眼的产品思路和商业逻辑,我们采访了他们的技术总监崔峰博士。 「 双目」 的两面性 双目摄像头测距更像一个数学问题,主要是依靠两个平行布置的摄像头产生的「 视差」。把同一个物体所有的点都找到,依赖精确的三角测距,就能够算出摄像头与前方障碍物距离。使用这种方案,需要两个摄像头有较高的同步率和采样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驾车场景来说。 双目摄像头是他们做 ADAS 之初就确定的方案,「 双目测距算法」 和「 实时计算效率」 正是中科慧眼的技术优势所在,也已经申请相关专利。但任何事物都讲究「 两面性」,这里的「 两面性」,是相对于单目摄像头方案来说的。 首先,来说说双目摄像头方案的优点。 由于单目摄像头方案很大程度上是依靠「 图像识别」,也就是把采集到的信息与标定信息进行比对、识别,所以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训练。在这方面,Mobileye 有十多年的积累,在图像和算法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双目摄像头方案,本质上是对「 距离」 的探测。通过双目实时深度计算,可以计算出视野内障碍物每个点到摄像头的距离,然后可以快速划分出障碍物平面。如此一来,数据训练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相对于单目来说)。 另外一方面,对于一款后装 ADAS 产品来说,安装过程中的「 标定」 是很重要的。还是由于双目摄像头的特性,崔峰说他们的产品并不需要复杂的标定过程,只要在生产和安装的时候把摄像头光轴校准,以及确保成像质量和曝光即可。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用户,20 分钟就可以搞定,当然他们也可以提供线下安装服务。 同时,依靠两部摄像头的其中一部,也能实现单目方案中的车道线检测、车辆识别和行人识别等功能。 但是双目方案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一是同时处理两部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计算量很大;二是两部摄像头,成本肯定更高而且产品体积更大。 未来怎么走? 说完技术,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未来的商业路线。 中科慧眼第一代产品使用商业芯片,镜头选型工作已完成。对于第一代产品,中科慧眼并不追求硬件盈利,而是为了确保功能落地,以及保证用户体验。另外,第一代产品还有第三个摄像头来实现行车记录仪功能,以满足消费者刚需,提升产品在车内的「 存在感」。但它并不能联网,因为他们觉得用户并不愿意为除了手机之外的数据流量买单。至于价格,第一代产品将会是「 亲民级」 的,目标用户是一线城市里的年轻驾驶者和女性驾驶者。 至于第二代产品,他们已经进入研发阶段,部分运算将会采用 FPGA 方案,以降低成本。 面对前装巨大的出货量,中科慧眼也不是没有想法。崔峰表示,之前他们也已经接触了几家主机厂。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一款新产品进入主机厂采购目录,需要经过层层考验,资金回流周期很长,所以他们更青睐于前装路线。当产品成熟后,会逐渐进入前装市场。 无论是「 单目」 还是「 双目」,终究都只是 ADAS 系统的视觉感知部分。要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算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理想的 ADAS 创业团队都是性能对标 Mobileye,价格还亲民。但使用双目方案并不意味着「 捷径」,和单目方案一样,软硬件结合、落地速度、产品体验和价格,都是需要解决的。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并不是中科慧眼产品)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