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 PMA 架构解析:未来,你能买到哪些吉利电动车?

· Dec 12, 2017 333

今年 5 月,吉利在发布「iNTEC」 技术品牌时,首次宣布他们与沃尔沃合作打造了一套 PMA 纯电动模块架构。而在上个月的「2017 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 上,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则说,吉利与领克将会在 PMA 架构上推出 10 余款新车。 随后,他们展示的一系列新能源产品规划更是印证了一件事:「PMA」 架构对于吉利集团层面上的战略规划非常重要。 PMA 架构主要生产什么? 吉利自己对于 PMA 架构的定位是:生产纯电动、高性能、智能网联车型,主要应用于吉利以及领克品牌。PMA 架构包括 PMA1 以及 PMA2 两个基础架构,同时 PMA1 架构还可以按照 5 座/7 座车型划分为两种细分架构。 在吉利品牌上,PMA 架构前期会生产 A+级跨界车、A0 级跨界车、A 级轿车、B 级 SUV 以及 B 级轿车共 5 款产品。其中第一款产品是一辆 A+级跨界车,续航里程 500 公里,面向中国市场并将在 2020 年推出。 对于领克品牌,PMA 架构则会先生产 A+/B 级跨界车、A0 级都市车、C 级家庭跨界车、A+/B 级 SUV 以及 A+/B 级 Coupe 共 5 款车型。而首款产品则是 A+/B 级跨界车,续航里程 600 公里。第二款产品则是 A0 级都市车,续航里程 450 公里。两款产品全部向中国、欧洲以及美国市场销售。 为什么打造 PMA 架构? 可以发现的是,PMA 架构生产出的产品跨越多个级别,而且车型类别多样化。再考虑到同时兼顾吉利、领克两个品牌,PMA 架构未来可能将要扮演吉利集团新能源战略重心的角色。 除了产品规划之外,李书福还给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信息:PMA 架构会向谷歌的 Android 系统一样,所有数据免费对外开源。在他看来,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减轻研发负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采购成本。 Elon Musk 在 2014 年也做过类似的事,宣布将特斯拉的专利开放。不过,如今来看,由于汽车行业与互联网行业本质上的区别,特斯拉选择开源似乎并没有达到此前的期望值。吉利在这个时间点做出同样的决定,结果是否像当年的特斯拉一样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集团层面上的新能源产品规划 吉利此前曾宣布,他们计划在 2020 年前让旗下 90%的产品都是新能源车,其中 65%为插电混动与油电混动车型,35%为纯电动车型。而除了 PMA 架构外,其他平台上生产的产品同样承担着吉利在集团层面上的新能源战略。(基于 CMA 架构打造的领克 01,未来还会推出插电混动版本)拿很多人熟悉的 CMA 架构来看,基于这个平台打造的车型不仅仅只有传统动力版本,还包括插电混动车型以及纯电动车型。基于 CMA 架构,吉利欧洲研发中心还打造了一款 1.5 TD+7 DCTH 插电混动系统,可以应用在吉利全系车型上。除了 CMA 架构外,吉利还拥有 AMA、BMA 以及 DMA 三个平台可以生产新能源车型。 此前,吉利曾推出过 FE 以及 PE 两款纯电动平台。其中 FE 平台负责打造高性能、中高端的纯电动车型,例如帝豪 EV。而 PE 平台则负责生产轻量化、智能化的小型电动汽车。 2020 年前,吉利会陆续推出远景 X1 EV、 帝豪 GS EV 两款纯电动车,帝豪 PHEV、帝豪 GS PHEV、博瑞 PHEV、吉利 … 继续阅读

小鹏汽车百亿工厂项目落户肇庆:从「互联网造车」到「互联网+政府造车」

· May 04, 2017 333

去年,来自广州的新造车团队小鹏汽车在北京发布了 Beta 版新车,时隔大半年,当其他友商纷纷在车展这个时间节点上公布自己的最新进展时,小鹏汽车也跟着这一波传播攻势,公布了自己的「大新闻」: 他们今天宣布,小鹏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将会落户广东的肇庆高新区。项目一期用地 600 亩,投资 40 亿元,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将会拥有年产 10 万辆的生产能力。二期用地则将达到 1000 亩,投资 60 亿元,另外小鹏汽车还将预留用地 1400 亩用于智能汽车产业与生态配套生产。 100 亿,不是个小数目,而这个消息也意味着,小鹏汽车也将走上自建工厂的道路。 为什么是肇庆? 众多新造车团队都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建自己的工厂,这当然是因为长三角有无人能出其右的汽车产业基础以及配套能力,其实除了长三角,珠三角也是一个有身后土壤的地方,毕竟有广汽这个体量巨大的汽车集团存在。而另一方面,小鹏汽车本身就来自广州,而且其创始团队以及不少员工其实也都有广汽的背景。如果决定建厂,选择广东,理所当然。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政府的支持。这一点,也一直是小鹏汽车的「特点」之一。原因也不难理解:小鹏汽车几乎是「南派」新造车团队的独苗,因此,政府对于这个自家孩子倍加呵护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在此之前,小鹏也得到了广州政府在资金和办公场地方面的照顾。 而这次的 100 亿,官方并没有透露资金来源,但或许也有一部分来自于政府方面的支持。在小鹏的发布会上,小鹏汽车创始人、总裁夏珩多次提及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对他们的帮助之大,这足以说明问题。 在有些人看来,这次小鹏工厂项目落户肇庆,也意味着这个新造车项目已经和政府「深度捆绑」了。当然,除了政府,小鹏汽车的投资人何小鹏也毫无悬念的来到现场站台。 对于双方来说,这无可厚非,此前众多新造车团队的工厂项目,也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换句话说,地方政府是这些「野蛮人」绕不开的关键一环。 如果整体来看,在小鹏工厂项目落地肇庆之后,事实上目前绝大部分新造车团队的「工厂」都有了着落。比如,车和家选在了常州,前途汽车在苏州,奇点汽车在安徽铜陵,威马汽车在温州,FMC 在南京,然后还有乐视在莫干山的建厂计划。「自建工厂」,成了这些团队不约而同的选择。 不过,在以上各位中,目前还只有前途汽车获得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换句话说,这些新造车团队虽然已经有了建厂计划,但是按照各自的时间进度来看,不少团队的第一款产品,或许还是得先采用代工的模式。这和他们的工厂进度、资质申请进度息息相关。 小鹏汽车创始人、总裁夏珩认为,小鹏汽车选择落户肇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除了他们之外,岭南地区并没有其余已经落地的新造车势力。根据小鹏方面的说法,目前他们的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车程在一个小时左右,生产基地距离广州核心城区大约 50 公里,这将会帮助他们实现研发基地与生产基地联动。 首款产品:年底小批量销售 除了工厂,其实我们更关注的还是车子本身。据夏珩透露,他们的第一款量产 SUV,会在今年年底实现小批量销售。 这个速度说实话有点超出我们预料了,年底销售,意味着在今年之内,他们要搞定小批量生产、路试等众多环节,看起来时间紧迫。 生产方面,这辆车会首先采用代工的模式,但是具体是哪家整车厂来完成这个任务,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不过很多人猜测是广汽。小鹏方面说,未来每辆车在出厂之前,他们都会和代工方对车辆进行两遍检查,以确保车辆质量。 据夏珩透露,目前小鹏的试制车辆已经接近 100 台,各方面的测试也在进行中,同时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公告申请工作。目前这两方面的进展都「非常理想」。 此次的项目落地让小鹏汽车离正式量产又近了一步,但是,很多人也会产生疑问,相比于其他新造车势力而言,小鹏汽车究竟会拥有什么优势?夏珩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告诉我,汽车市场足够大,他相信最终不止会有一家公司突出重围。 有了政府加持,小鹏会是突出重围的那一家吗?年底或许会有初步答案,而最终结果,仍然需要漫长的等待。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电动车该不该给补贴?左腿向左,右腿向右,你可能会扯了蛋!

· Sep 02, 2016 333

本文为电动车从业者葫芦同学的投稿。 前几天听了人民大学包政老师讲课,包老师引用了赫伯特西蒙的一个案例:人们将实验条件下的牛和草移植到城市湿地,结果是牛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人给它们专门种植的草。最终这个项目以发起人自杀告终。这个案例让我想起来一句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儿喝水。 当我们再次反思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时候,看到今天的补贴乱象和骗补行为,我们看到的恰恰正是这样一个可笑的场景:政府的职能部门牵着新能源汽车这匹马来到河边,然后竭尽全力的按着马的脑袋让它喝水。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汽车上,特别是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几乎所有的技术制高点都被外国人占领了,就连发动机 ECU 标定,中国的汽车厂家也不得不去找德尔福、联电。所以在传统汽车行业里,中国汽车厂家几乎已经没有突围的可能。而在新能源汽车上,特别是在三电领域里,我们和外国传统汽车厂家基本上还在一条起跑线上。 因此新能源汽车就称为中国汽车行业赶上甚至超过外国老牌汽车企业的一个机会,有人把它叫做「 弯道超车」,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此国家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希望用政策调整的杠杆来鼓励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但是,这些政策在一瞬间就被各个汽车企业打的落花流水。从去年如火如荼的「 大跃进」 一般的大干快上,到去年年底骗补暴露后的舆论哗然,再到今年半年多来的偃旗息鼓的凄凉。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这样发展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次提起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任何人都是自私而理性的。企业一定是逐利的,而政策制定必须尊重和遵循市场那只「 看不见的手」,否则政府一厢情愿的制定出来的政策,无论门槛有多高,也无论检查有多严,最终的只会有两个结果,或者限制死了行业的发展,出台的政策根本起不到任何促进产业发展的结果,或者继续出现类似骗补这样的乱象。 新能源汽车要发展必须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也就是老百姓得买单,天天喊环保半毛钱的用没有,老百姓是没有任何理由为雾霾自觉自愿的掏腰包的。而政府的补贴政策有用吗?要知道多少汽车企业拼了命的做市场调研,就是想闹明白车造成啥样老百姓才会掏腰包,可到现在没有一个企业能说清楚,政府几个办公桌后面的脑袋拍一拍就能想出来吗? 更可笑的是我们看看帮助制定政策的「 智囊团」 都是些什么人?笔者有幸参加了百人会的会议,发现里面真的是高手林立,院士,专家,博士站出来能吓死一片人的,还有中汽中心、中国汽车研究院的大腕儿们更是如雷贯耳的名号。可是他们无一不是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专家,不可否认这些在技术路线上造诣高到人人要献出膝盖,可是我们却没有看到一个经济学专家(只是在北京的一次百人会会议上请了吴敬琏大师说了几句)。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本身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事情,为啥要全部请教技术专家出谋划策呢?这岂不是如同让一群世界上顶尖的外科医生去制定一个烹饪标准吗? 前几天在亚布力论坛上,张维迎大师的讲话说的最直接:政府的补贴政策必须取消,这是符合经济学发展规律的。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么向左走,要么向右走。也就是说,要么坚定不移的加大补贴力度,取消退坡,在 2020 年前,通过补贴,给汽车厂家时间做研发,认认真真的积累,发动国家力量培养出一批真正可以与欧美汽车厂家对抗的企业。要么彻底取消补贴,学习低速电动车市场的经验,放开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所有新能源汽车必须进行牌照管理,将生产资质准入标准改为汽车上牌照的检验标准,宽进严出,让市场利用「 看不见的手」 来优胜劣汰。 每次我们提到放开新能源汽车资质的时候,就有人说汽车不是一般的工业,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保护,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呼吁:不要再提什么保护中国汽车工业的话题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足汽车销量百分之一的情况下保护有什么意义?我们不妨看看 30 年前的「 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的白色家电发展,那个时候这些产品也是要有生产资质才能生产的,必须是在轻工部门备案和准入后才能生产上市销售。而那个时候消费者在干什么?结婚购买「 三大件」 看品牌就知道这家属于什么阶层,日子过的不错的,必然是进口的,合资的说明你家日子过的一半,如果谁家结婚买了国产的,这家人肯定日子过的不咋样。 三十年,仅仅是短短的三十年,你再看看,谁要是脑子进水才会去买进口品牌的白色家电。为啥会出现这个现象?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放开了资质,打破了门槛,提高了产品标准,政府营造了一个自由的市场环境,让市场说了算,让看不见的手去促进产业的发展。而在这个健康的环境中,看不到政府的寻租,看不到暗箱操作,看不到腐败。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不能这么做? 无论向左还是向右,绝不能一条腿向左,一条腿向右,即便你不扯了蛋,也会摔个屁墩。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鲁冠球 16 年造车梦终落地,7 月底或拿到牌照

· Jul 28, 2015 333

「 如果不出意外,7 月底万向造新能源大客车的牌照就能拿到。」7 月 25 日,万向集团内部人士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距离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筹划成立电动汽车项目组,已经整整过去了 16 年。 与之前的单打独斗不同,此次,鲁冠球选择与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合作。「 上汽集团和万向钱潮确实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双方将共同在杭州建立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 万向迫不及待地向外界透露了造车计划后,上汽某高层也向本报记者证实。 虽然万向知情人士否认与上汽集团合作是以获得牌照为目的,不过,这确实能为万向拿到牌照扫除障碍。但该项目对上汽集团而言,仅是其诸多业务中的一小部分。在目前上汽集团所有整车项目中,它是唯一一个上汽在持股比例上低于 50%的合作项目。 万向起步新能源客车 万向与上汽成立的合资公司名为上汽万向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据记者了解,这个项目已经运营了几年,不出意外,该合资公司新生产的电动大巴资质将很快落地。 根据万向集团官网消息,在该合资公司中,万向集团占股 51%,上汽占股 49%,双方规划年产新能源客车 5000 辆。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合资公司将利用双方股东的优势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 这个项目鲁冠球亲自签约,非常重视。」 万向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鲁冠球的造车梦已经做了很久。1999 年万向筹划成立电动汽车项目组,随后开始电动专用车的生产制造。2012 年,万向完成对美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 A123 公司的收购;2014 年 2 月,万向以 1.492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菲斯科,随后 6 月又从莱顿能源公司手中购买了新的电池技术。在完成一系列的海外并购之后,鲁冠球的造车梦开始从新能源客车起步。 虽然是国内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但整车制造远没有鲁冠球想象的那样简单。早在 2012 年,由万向集团生产的几辆纯电动客车已经在杭州的公交线路中进行了试运行。不过,运行一年多后就开始出现包括电池续航以及整车的涉水性等问题。 而在如愿完成对美国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的收购后,万向在如何复兴这一品牌上,进展得似乎比预想的更为缓慢。万向集团原定 2015 年重新发布菲斯科卡玛电动车的计划延迟至 2016 年。上汽集团的整车制造技术,或许可以帮助万向解决这些问题。 此时,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双重推动下,国内新能源客车的推广真正进入快车道。根据去年 9 月 16 日交通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显示,至 2020 年,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总量将达到 30 万辆,其中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将达到 20 万辆。万向此时入局,发展空间可以想象。 上汽更看重菲斯科 不过,上汽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远低于万向。「 上汽仅占 49%的股份,这在上汽的整车制造项目中是绝无仅有的。」 上汽某高管称,这意味着该项目对上汽而言并非举足轻重。 事实上,上汽并不缺新能源大客车项目——上汽申沃是上汽新能源大客车的整车企业。与万向合作,对上汽而言更多是出于「 友情」。在传统的汽车业务链中,万向是上汽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近几年,万向也在为上汽荣威 550 插电式混动车型提供电池供应。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万向向上汽发出合作邀请时,后者也愿意「 出一把力」。 早在十多年前,上汽就通过与奇瑞合作,帮助后者获得「 准生证」。此次万向坚持 51%的股比,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合资公司中,万向将拥有主导权。除了前期的准生证问题,合资公司还将采用上汽申沃的底盘技术以及其他整车技术造车。 当然,除了碍于「 面子」,与万向合作,上汽也并非无利可图。虽然新能源大客车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该市场具有很强的地方保护色彩,上汽虽然拥有申沃客车,但几乎不大可能有机会进入浙江地区。此次通过与万向合作,上汽可以从浙江的新能源大客车市场中「 分一杯羹」。 此外,新能源大客车或许只是万向与上汽合作的开端,双方在其他领域也在探索合作的可能,比如菲斯科项目。虽然目前万向的重点是在美国市场盘活菲斯科,但未来一定会将其国产。如果上汽能在菲斯科项目上与万向合作,无疑会对其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有益。 目前,上汽集团虽然是世界 500 强,但由于其自主品牌所占比例较小,连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自己都称上汽「 大而不强」。现在上汽面临国际化、品牌力提升、市值提升等一系列问题,菲斯科项目或许是一个机会。(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荣威新能源车队巡游出了些什么?

· Sep 24, 2014 333

「 创新征程——2014 年新能源汽车万里行」 上汽荣威新能源车队 9 月 3 日从上海发车,20 天来一路向北,经受住了多种气候、路况的考验,于 9 月 21 日驶入北京。9 月 23 日,北京站的巡游车队汇聚北京汽车博物馆,「 创新征程——2014 年新能源汽车万里行」 北线巡游完美收官。 活动开场,一如各类国企举办的活动一样,各位领导轮流致辞,内容也大都是畅谈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趋势、新能源汽车怎么怎么好云云。对此 GeekCar 不做赘述,想看此类内容的请转战其他媒体。 上汽集团此次从上海驶来的车型有荣威 550Plug-in 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荣威 E50 纯电动轿车、荣威 750 燃料电池轿车, 还有比亚迪、北汽等车企的新能源车。 上汽集团此次带来的 3 款车型中,荣威 550Plug-in 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和荣威 E50 纯电动轿车是目前上汽主要销售的两款新能源车型,荣威 750 燃料电池车是一款试验车并未量产。 我们先来看一下上汽在新能源轿车方向的发展史。  可见上汽早在 10 多年前就已经在部署新能源汽车了,而如今量产的荣威 550 插电强混轿车可以说是上汽在新能源行业的巅峰之作。通过本次活动,也可以看出上汽重点宣传的就是这款插电混动轿车。 在整个造势过程中,上汽不光是在向民众宣传这款插电混动轿车,同时从这次活动的终点安排在北京也可以看出,上汽试图将这款车推进北京的新能源目录。(荣威 550 插电混动已经在上海的新能源目录中)说到这个新能源目录,不得不提一下政府究竟是不是真的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呢?目前北京的新能源目录还是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而 9 月出台的免征购置税的汽车目录里面我们也看不到诸如宝马 i3 和特斯拉之类的进口纯电动车。 我们理解政府想保护本国汽车厂家的利益,但是我们也不能总是做温室下的花朵,中国的汽车工业早晚是要登上世界的舞台,不在本国市场上击败进口厂商,又如何能登上国际舞台呢?对进口电动车一视同仁,或许是倒逼中国汽车厂商努力改革,加强产品质量从而登上国际舞台的关键一步。

今日快讯:Q8 e-tron2017 年发布将采用无线充电技术,2015 款索纳塔配新一代动力系统油耗大幅降低

· Jun 26, 2014 333

Navigant Research 公司报告:2035 年新能源汽车占据 55%市场份额;Q8 e-tron 将于 2017 年发布,采用无线充电技术;2015 款索纳塔将搭载新一代动力系统,油耗大幅降低。

今日快讯:福特计划向中国引入 15 款新车型,马斯克 SpaceX 公司发布第二代载人飞船

· May 31, 2014 333

福特新能源车爆发,将向中国引入 15 款全新车型;电动车不是马斯克终极目标,SpaceX 发布载人飞船;上海世博园区建公共充电桩,宝马中国 CEO 很兴奋。

今日快讯:BMW i3 美国首交付,特斯拉可以用平板电脑买

· May 04, 2014 333

BMW i3 美国市场首交付,部分车主仍需等待;大唐电信联手荷兰恩智浦,进军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平板电脑上卖车,睿峰为特斯拉开发移动销售平台。

新能源车推广的新考题:稀土污染无法回避

· Apr 13, 2014 333

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因为不燃油、排放少,成为环保时尚的代名词。然而,其上下游产业链带来的污染可能会让人们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