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科技领域哪些公司最好?毕马威想做个榜单告诉你

· Nov 06, 2017 333

汽车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很多行业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这也引起一些机构的注意,这其中就包括大家熟知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毕马威。今年 7 月份,他们启动了一项「2017 领先汽车科技 50 企业评选」。最近,毕马威则透露了评估维度以及各项维度的占比权重。另外,对于中国汽车科技的发展趋势,毕马威中国科技及信息业主管合伙人吴剑林做出了解读,而 GeekCar 则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问题与他进行了交流。 6 项评估维度 吴剑林在现场透露,关于「2017 领先汽车科技 50 企业评选」,毕马威主要关注智能网联、汽车后市场以及出行方式这三个领域。而在评价维度方面,他们给出了 6 点,分别为: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市场认可度、估值与资本市场认可、财务健康状况、整车厂商认可度以及团队能力。 至于这 6 项评价标准的权重,吴剑林告诉我,他们采用  「定性  +定量  」的方式做整体评估,根据不同的细分领域,他们会做权重调整。举个例子, 有些公司重技术,有些公司发展阶段会靠前,又有些公司发展阶段靠后。这种情况下,毕马威会采取不同的权重进行评价。 至于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这样一个榜单,吴剑林的回答是:他们每年都会做一些可能对现状有颠覆性技术的调查,今年毕马威对  800 多个企业高管以及创业公司高管进行了访谈调查,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物联网排名最靠前。 至于这些技术最后最有可能会应用在哪些领域,经过他们的思考之后,答案就是「汽车科技行业」,所以他们也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去关注汽车科技领域。  现阶段,他们安排了 80 家高潜力的公司进行访谈,正式榜单将会在今年 12 月发布。 传统车企的创新转型 除了初创公司之外,对于传统车企的创新战略转型,吴剑林也谈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与三年前的观望态度相比,如今主机厂已经真正进入到了汽车科技领域当中。例如通用收购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Cruise、而福特也参与到了激光雷达制造商 Velodyne 的投资当中。 主机厂尽管很传统、体量很大,但依然不可忽视,一旦让「大象」动起来,力量非常强大。吴剑林认为,在出行领域,主机厂们会慢慢开始发力,不会成为像滴滴那样的大平台,而是可能推出像日租、月租这样的短租业务。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用户的选择灵活度,不再需要购买汽车,而是自由选择租赁。 今后汽车科技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点? 对于汽车科技领域以及出行领域,今后最值得关注的点是哪些,吴剑林认为主要应该分三大类看: 1、技术创新方面主要还是围绕智能网联、传感器以及通讯环节,一旦可以顺利应用,前景会很好。另外,针对人工智能技术,无论是算法还是应用场景上,如果能够找到一些精确的定位点,技术方面也会有软硬件结合的可能性。 2、车联网推动的数据商业化业务具备很大价值,未来在这个领域当中会产生「独角兽」。一旦可以把相关的数据价值好好发挥出来,将来会出现滴滴、BAT 量级的公司。根据他们的了解,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只不过现阶段由于数据沉淀还不够,所以还需要一些时间才会出现有潜力的公司。 3、或许会有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进入者,例如汽车后市场的某些领域已经有苗头。这与当年滴滴颠覆出行的模式一样,而主机厂现在也处于奋起直追的状态。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当我们聊 CES 的那些汽车科技时,别忘了「消费」二字

· Jun 04, 2015 333

CES Asia,亚洲消费电子展。当我们在并不大的 N2 馆里看着那些炫酷的汽车科技时,谁还记得「消费」两个字? 映入眼帘的全都是「炫酷」:未来感十足的人机交互,有钱任性的手势操作,叙事宏大的出行愿景……这些像大片一样轮番上演着。 展示趋势的同时,也应该贴近用户 只不过,上映场地从拉斯维加斯变成了上海。但是新增补的剧情,却少之又少,他们能做的,更多是把年初 CES 上已经出现的炫酷未来科技「打包」奉送。而「未来」这样的字眼,意味着在两三年里你都不要指望能买到这样的技术,它主要是在展示长远的趋势。 但是不要忘了,CES 是「 消费电子展」,「 消费」 二字意味着,在炫技之余,也得拿出一些能在不久的将来让消费者可以买到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奔驰带来的 F015 概念车很炫酷,自动驾驶、全车好几块液晶屏幕……它的前面围满了人。人们都喜欢 「 科幻」,这没有错。但是,这能解决现阶段我们用车过程中的问题吗?基本不能。 那用户到底想要什么呢?「 车里的导航好用一点」,「 车里的多媒体功能丰富一点」,诸如此类很简单、但就是没人能很好解决的需求。 什么是「 基于可消费产品的创新」? 「 在 CES Asia 上,似乎只有凯迪拉克给出了解决方案,并且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应用的方案。4G LTE+CarLife+智能终端 App,一个是汽车移动互联平台的基础,一个是手机车机互联系统,以及可以在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上控制汽车的 App。」 在之前的 CES 系列报道文章里,我们已经对这次凯迪拉克的务实夸奖了一番,再回过头来看他们展出的内容,会发现其实很有针对性。 车载 4G LTE 简单点说,就是把高速网络服务和人机交互系统进行融合,进而把整车变成了一个移动互联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很多车联网的设想和前沿应用才可以逐渐实现。同时,基于安吉星的 4G LTE,还提供和车子深度整合的 Wi-Fi 热点,提供很高的覆盖范围,用户的手机、电脑、平板,都可以接入进来。 装有 MyCadillac App 的智能手机和装有 OnStar App 的 Apple Watch,可以对车辆进行远程车门上锁/解锁、远程启动、闪灯/鸣号、查看车停位置及读取实时车况信息等操控。它能获得「Best of CES Asia 2015」的汽车科技大奖,也和它「基于可消费产品的创新」分不开。 而 CarLife 就更不用说了,它保证的是手机和车机处于互联的状态,相当于把这二者打通。在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这样的「 洋货」 迟迟不能落地的时候,CarLife 是在国内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用户总得需要这么一个工具,来让车子和手机连起来,这个需求正在快速扩大。至少 CarLife 能让用户在车机上使用百度地图进行导航,这就是在解决「 车子导航不好用」 的问题,也就是在解决刚需。 从用户看不到的层面来讲,4G 网络进车,给车与外界沟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除了汽车内部越来越大量的数据处理和交换,车与外界的联系和数据交换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一个顺畅的网络,很难去实现这些东西。至于 CarLife,相当于把移动互联网生态接入了车内。汽车和互联网想有更深的交融,这样的互联系统会是很重要的一个桥梁和载体。 现阶段的车联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和这些平台、桥梁有很大关系。所以可以把它认为是凯迪拉克在为自己打基础,以此来谋求将来在车联网领域的更大动作。同时,用户能得到的是人、车、移动互联网三者更深程度连接的可能性。 所以在 CES Asia 上,看似凯迪拉克的展台很「 简朴」,但这背后的产品思路,显然是更接地气的。注意用词:「 产品」 思路。这和那些单纯的炫技,已经有本质上的不同的。 「 疯狂」 没错,但是「 理性」 是更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