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结了 2017 年自动驾驶行业变革趋势

· Jan 02, 2018 333

说起今年的自动驾驶行业,可谓是充满了大新闻。如果要逐一总结大事件,那估计都能出本书了。但是我们还是试着在几千字的篇幅里把今年自动驾驶领域的几个趋势和热点事件做做解读。 传统车厂的反击 对于传统车厂来说,务实才是做生意的根本。大家都承认自动驾驶会是未来,不过发展自动驾驶的前提是不能影响现阶段的产品开发与销售。 很好的例子就是福特,他们在今年年初以十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Argo.AI,高调发展自动驾驶。结果其前 CEO Mark Field 却因过度强调科技转型、忽视现有产品而被董事会弹劾下台。新 CEO 上台后声明将推迟原先指定的 2021 年推出 L4 自动驾驶的计划。 在欧洲,一直十分重视自动驾驶的沃尔沃也将自己原定于今年启动的自动驾驶测试项目「Drive Me」 推迟到了 2021 年。可以说面对自动驾驶,传统巨头们已经从狂热渐渐追逐,变成了冷静规划。 不过可不要以为传统车企放弃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反击。他们把精力都放在了其最大优势:量产产品上。今年 7 月在巴塞罗那上市的新奥迪 A8 是一个强劲的反击信号:它是全球首款搭载了 L3 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可在不高于 60km/h 的速度下,在法律允许的区域内实现自动驾驶。(也有人认为奥迪 A8 只做到了 L2.5 级别)在我看来,新一代 A8 所承载的最重要意义是奥迪对于自动驾驶供应链的整合。除了搭载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之外,新 A8 自动驾驶的核心控制单元——由德尔福整合的 zFAS,对于控制器更是像一块强大的主板:集成了 Mobileye 的 EyeQ、NVIDIA K1 GPU 以及 Altera Cyclone FPGA 等各路芯片于一身。 新 A8 证明,不管是科技公司、Tier 1 供应商,还是芯片供应商,只要想让自己的自动驾驶的技术在量产产品上落地,最终还是要回到统一的汽车供应体系下。大家要一起与车厂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战。 除了 A8 之外,今年发布的凯迪拉克 Super Cruise,奔驰 Drive Pilot 等也都是非常成熟的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里不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们另一篇总结文章:《2017,这几辆车让我们离自动驾驶更进一步》零部件供应商的转身 一直以来,汽车行业的 Tier 1 供应商们都给人一种闷声发大财的低调印象。不过今年他们的风格变了。 自动驾驶涉及到感知,地图,决策,控制等多个环节,纵使是 Tier 1,也不可能自己搞定一切,因此想要给车厂这个客户爸爸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就必须找别人合作。而这些合作伙伴中,又有很多行事高调且来自于汽车行业之外的科技公司。所以对于 Tier 1 们来说,不管是从技术体系、合作模式,还是宣传策略上,都面临着转型。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与科技公司结盟。在这一年中,你能数得出来的 Tier 1 巨头几乎都拉到了自己的盟友。博世和采埃孚联手英伟达和百度,大陆和德尔福则加入到了宝马、英特尔的阵营。 更有甚者,直接选择变身为科技公司。9 月份德尔福正式将自己的动力总成业务分拆,成为「 安波福」(Aptiv)和「 德尔福科技」 两家公司。其中安波福的定位就是一家聚焦于汽车前沿创新领域的科技公司。关于具体情况,可参考我们的文章《从德尔福分拆之后,安波福第一次面对媒体,他们说了什么?》从技术上讲,上述供应商也都与各自的盟友一同公布了成果。比如 博世在上海车展期间公布了与国内三大图商共同合作的云端路书 BRS,通过孵化器与更多初创公司合作。再比如 大陆的 CUbE 无人车 等等。 源于自身的供应商角色,以及对自动驾驶和整车开发的了解,Tier 1 供应商们在车厂和科技公司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整合作用。现阶段,科技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最终得以在车厂项目中 SOP,都离不开 Tier 1 的功劳。因此我们在后续的分析中还会频繁看到他们的身影。 芯片公司的角力 说起今年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新闻,我觉得当属英特尔斥资 150 多亿美元收购 Mobileye。这样的手笔既说明芯片业的巨大价值,也说明芯片公司做自动驾驶的决心。 英伟达以及英特尔都已经在今年相继公布了了自己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产品。今年,英伟达公布了其 Drive PX 旗下的最新产品 Xavier 以及未来的下一代产品 Pegasus,并基于 Xavier 分别联合博世以及采埃孚推出了车载 AI 超级电脑。关于英伟达产品的解析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GTC 2017 | 一篇文章看懂英伟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英特尔方面,他们通过收购了 Altera 以及 Mobileye 获得了 FPGA 架构以及 EyeQ 芯片。据英特尔透露,Mobileye 的最新一代 EyeQ5 芯片能够提供每瓦特 2.4 DL TOPS(万亿次/每秒)的效能。这比英伟达公布的 Xavier 效能要高出 2.4 … 继续阅读

2016 年,汽车里的五大「极客配置」

· Dec 28, 2016 333

年底了,是时候来一波盘点了,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 科技配置」。 有资格入选这篇文章的科技配置,起码应该具备两个属性:一是 2016 年发布并量产,二是创新性。其实仔细想想,符合条件的并不多,因为汽车作为一个特殊的产品,迭代速度肯定不如消费电子。 所以能上榜的都是「 真. 科技配置」。 凯迪拉克「 流媒体后视镜」 中央后视镜的存在已经有几十年了,一直都是一块玻璃,顶多加一个自动防炫目功能。然而当凯迪拉克 CT6 上市的时候,我惊了。 CT6 通过在车尾 Logo 下方加装广角摄像头,来把车后方影像显示在的车内的中央后视镜上,本质上它就是一块电子显示屏,被称之为流媒体后视镜。同时,你也能把它关掉,这样它就是一个普通后视镜了。 由此,我也联想到了很多概念车把两侧的后视镜也用摄像头代替,这样做既能减小风阻也能减小盲区。使用摄像头代替两侧后视镜,肯定不符合法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车企的呼声越来越高,法规变革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根据我的体验,这种流媒体后视镜所能呈现给你的「 空间感」 和普通后视镜完全不同,需要时间适应。雨天、泥地中不推荐使用,因为摄像头视野不好。不过使用流媒体后视镜的好处在于,它的视野不受车内任何物体影响,特别是当车内后排坐满三个人时。 凯迪拉克的一小步,后视镜的一大步。 「YunOS Auto」 车载操作系统 车机不好用,是很多用户在吐槽的问题,毕竟我们都是被手机惯坏了的那批人。 荣威 RX5 上市后卖得很火,上个月销量突破 2 万辆。这辆车的另一个标签,就是「 互联网汽车」,它核心就是 YunOS Auto 车载操作系统。 它能够为车辆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导航、影音、O2O 等各种服务。另外,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还能得出每个用户的习惯,对系统层面进行对应升级。 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还会有一大波带有互联网基因的车机出现。其实车载操作系统不在于有多花哨,只要操作「 流畅」、「 不反人类」,我们就满足了。 荣威 RX5 的推出,更大的意义在于:互联网的巨浪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汽车行业,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体量巨大的互联网公司和同样体量巨大的汽车厂商之间能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毕竟这种结合前所未见(等着看笑话的也不少)。 而荣威 RX5 的出现,则代表了上汽和阿里的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接下来的荣威 i6 也会搭载 YunOS Auto 系统。 特斯拉「Autopilot 2.0」 今年特斯拉的舆论压力很大,都是 Autopilot 惹的祸。一个摄像头加几个雷达,在「 越级」 做更高级的自动驾驶。用户也在不断试探它的底线,特斯拉车祸的新闻四起。 不过多少负面新闻都无法抵挡 Elon Musk 做自动驾驶的决心,于是特斯拉推出了 Autopilot 2.0 硬件:8 个摄像头,12 个超声波传感器,确实比 Autopilot 1.0 强悍了不少。 这些传感器的监测范围甚至超越人类感官极限,加上更强大的 Nvidia Titan GPU 和神经网络,号称可以实现全自动驾驶功能(Full Self-Driving Capability)。特斯拉正在生产的所有车型,都已搭载了 Autopilot 2.0 系统,不过用户完全开启则需要 7 万+人民币。 当大家还在畅想全自动驾驶汽车什么样的时候,特斯拉直接给我们拿出了一款产品。梦想照进现实,就这样,全自动驾驶就被特斯拉搞定了。 不过,我依然对 Autopilot 2.0 持谨慎态度,因为它上路后要面对的还是毫无规律的人类驾驶员和各种各样的奇怪路况。另外,特斯拉依然需要教育用户,千万别作死。 奔驰「 几何多光束大灯」 大家都厌恶远光狗,其实是很多开远光灯的人自己没有切换灯光的意识。现在,车可以帮你干这件事了。 奔驰新 E 级上市后,不只是轴距加长了 14 厘米,科技配置也增加了不少,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 几何多光束」 大灯。 这组大灯由 84 颗可独立调节的 LED 组成,车辆会以每秒 100 次的频率扫描路况。当迎面来车或前方有车时,远光灯模块的 LED 灯部分会关闭,防止闪到其他司机。当路过路牌时,它能识别交通指示牌的反光,减弱其反射的炫光。当遭遇恶劣天气时,也可以关闭部分 LED 来减弱地面炫光影响。 所以现在的 LED 大灯,「 照明」 已经是最基本的功能。在未来几年里,这种阵列式 LED 大灯会大规模的装车,并且配置下放。它的好处就是在于可以单独控制,实现完全电子化,通俗的说就是「想让它射出什么光型,它就能射出什么光。」对于行车安全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 话又说回来,那些不懂怎么切换远近光的人,买一辆新 E 吧。 日产「 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曾经萨博和标致雪铁龙都研究过「 可变压缩比」 发动机,但最终都没能量产。今年 8 月,日产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款可「 量产」 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诞生了。 这台 2.0T 发动机最大功率为 268 马力,最大扭矩 390Nm,压缩比可变范围在 8.0-14.0 之间,将会搭载在下一代 QX50 车型上(未上市)。虽然它的动力落后于很多同排量发动机,但它的在动力和油耗之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和同级别发动机相比,它的燃油经济性提高了 27%。   从 2005 年开始,日产就潜心研究可变压缩比技术。憋了 11 年的大招,终于放出来了。 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发动机领域的重要进展被公布,比如丰田新普锐斯发动机热效率高达 40%,后来丰田又宣布搞出了热效率 41%的 2.5L V6 Dynamic Force … 继续阅读

2015 年,国内发生了这些和汽车科技有关的大事

· Dec 30, 2015 333

昨天,我们盘点了在发生在 2015 年的国外重大汽车科技事件,这次该国内部分了。和国外相比,国内今年的热闹程度一点都不差,我们在沿着属于自己的轨迹运行着,中间还时不时的有点小波折。不过,在下面的盘点里,你会发现,我们的关注点并不仅仅是「 汽车」,而是拓展到了整个交通出行方式方面,同时涉及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相关内容。 李想、李斌宣布造车 关键词:互联网造车的代工模式靠谱吗? 把汽车垂直媒体做到极致之后,还能做什么?汽车电商当然是一方面,但是易车网和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斌李想给出的答案是造车。先是由李斌主导的蔚来汽车 NextEV 浮出水面,这家公司的资方包括了高瓴、腾讯以及刘强东等,他们想造高性能的电动车,并且还投身到电动方程式比赛里。比别人更充足的资金,迅速让蔚来汽车成为互联网造车团队里的重要力量。 下半年,曝出李想创立「 车和家」 的消息,和蔚来汽车不同,他们想造小而美的电动交通工具。 这两家公司的曝光,也伴随着悬念重重的剧情。但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们引发了一场关于「 代工模式是否靠谱」 的思考,这场思考,让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电动车的生产制造本身,而不是不明就里的看热闹。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次利大于弊的讨论。 百度发布 CarLife 关键词:大公司的产品,以飞快的速度落地 2015 年一月,百度发布了自己的手机车机互联方案 CarLife。这套方案兼容苹果和安卓,可以让用户以更安全的方式在车机屏幕上使用地图、音乐、电话等功能,功能类似 CarPlay。发布之后,CarLife 迅速落地,目前已经有包括北京现代新途胜、起亚 k5、比亚迪宋在内的多款车型前装了 CarLife。 在 CarLife 之后,腾讯、乐视等互联网巨头也都各自发布了自己的车联网软件产品,一时间,各种国产车机手机互联方案应接不暇,BATL 们也终于找到了一个快速进车的途径。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整车厂的需求,也是催生这些产品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整车厂,就这么带着各自的目的,开始相伴而行。当然,软过之后,BATL 们其实也都在谋划「 硬」 的那一部分,很快就会有产品出现。 滴滴快的合并 关键词:格局重塑,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日常出行 2 月份,滴滴快的正式宣布合并,终结了腾讯和阿里的烧钱大战,也重塑了国内专车市场的格局。7 个月之后,滴滴更名为「 滴滴出行」,想要拓展更多的出行业务,也在一直努力实现「 合法化」。于是,现在滴滴有了巴士、顺风车、快车、出租车、专车、代驾、试驾共 7 个产品线。 这一年,Uber、易到、神州专车等同类产品也在做着各种资本、产品层面的改变,但是滴滴快的的合并,迅速让他们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Uber 极力寻找融资,曾经的专车行业老大易到用车归入乐视阵营……这场由打车、专车引发的竞争,在 2015 年开始升级为出行平台以及大公司战略格局层面竞争,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移动互联网对于出行方式的改变,会在 2016 年迸发出更大的价值。 博泰发布 Project N 概念车 关键词:兴奋之后需要冷思考 在 4 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博泰发布了名为「Project N」 的概念车。博泰把它定义为「 超级智能终端」,在它身上,你可以看到诸如健康监测、虹膜识别、自动驾驶、表情和手势识别、眼球追踪等功能。在上海车展上它得到了巨大的关注,博泰擎感汽车项目也被当做了互联网造车的典型。不过在前一段时间,传出擎感汽车负责人沈晖离开博泰的消息,博泰造车是否继续,也成了很多人讨论的话题。 这是互联网造车阵营里第一个拿出实物的项目,所以还是有标志性意义的,但是后续的事情有点让人意外。造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资金、人、供应链、每一个环节都异常重要,这或许是兴奋之后的冷思考。 小牛电动创众筹记录 关键词:电动两轮车,下一个被颠覆的市场? 6 月 1 日,牛电科技发布了「 小牛 N1」 电动车,带着李一男这个主角光环的 N1,在京东众筹了 7200 万,创造国内众筹记录,并且引发是否造价的猜测。在产品层面,他们宣称 N1 是「 锂电革命」,此后这辆车迅速出现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大街上。11 月,牛电科技推出了包括盗抢险、人身意外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在内的「 牛油保」 业务。 同样跟汽车没什么关系,但是跟交通出行深度相关的事件。我们的电动两轮车(不包括滑板、自平衡车)市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产品,而它进入的又恰恰是一个巨大的、还没有被「 颠覆」 的市场。于是,围绕小牛电动,你会看到各种争论、非议以及赞赏,在不同的声音背后,是传统电动车从业者的惶恐、不屑,车主的犹豫、怀疑,以及更多想进入这个市场的互联网后来者的伺机而动。「 冲过来的对手都是行业外的」,小牛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明年,进入者会更多。 游侠发布会引来巨大争议 关键词:PPT 造车 7 月,游侠召开发布会,发布了他们的电动轿跑「 游侠 X」。发布会后,游侠引来了铺天盖地的质疑声,被冠以「PPT 造车」 的名号。人们将矛头直指游侠团队的抄袭和无知,认为他们直接套用特斯拉底盘才拿出样车,并且外观抄袭。11 月,有传闻说游侠已经散伙,但随即他们予以否认,目前,他们即将引入新的投资。 游侠是最早提出造车的互联网公司,但是也因为他们,很多人给互联网造车打上了「 不靠谱」 的标签,甚至是那些对「 互联网造车」 持支持态度的阵营,也一时难以对「PPT 造车」 进行反驳。不过在客观上,因为游侠的这场发布会,「 互联网造车」 开始被普通大众所了解,也由此催生出更多准备投身电动车创业的团队。另外,「 敬畏之心」 这个词,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所提及。 吉利发布新能源战略 关键词:最「 激进」 战略,2020 年新能源车销量占 90% 11 月,广州车展开幕前一天,吉利在广州发布会上宣布了新能源战略。其中最令人「 吃惊」 的一条就是,到 2020 年的时候,吉利希望销量的 90%为新能源车,其中插电、油电混动占 65%,纯电占 35%。为此,吉利也计划在技术路线上走 EV、PHEV(插电混动)和 HEV(油电混动)三条技术路线,包括三个平台:中高端纯电动汽车 FE 平台、小型专属纯电动汽车 PE 以及 CMA 模块化平台。 越来越严格的排放和油耗指标,让自主品牌加快了发展新能源的步伐,而最「 极端」 的例子就是吉利,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 5 年。这些自主品牌的新能源道路究竟该怎么走?不同的车厂有不同的想法,吉利的优势在于品牌和产品都在提升,对沃尔沃的成功也让他们更具备国际视野,另外,以李书福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人,在自动驾驶、新能源等汽车新科技方面有了越来越高的话语权。 博湃养车资金链断裂 关键词:跑的越快,死的越惨? 12 月,O2O 上门保养品牌博湃养车融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中止了所有服务。博湃在今年三月份获得了 1.1 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易车、京东等。此后他们快速扩张,先后在 22 个城市开展业务,市场份额上升至第一位。而后又开展了上门钣喷业务,自建钣喷中心,希望走一条越来越重的路子。但在转型成功之前,他们烧完了钱,后续融资失败。 资本寒冬+后市场 O2O 模式质疑,在博湃身上同时生效。一直以来,汽车后市场的巨大价值都在吸引创业者不停进入,在没有明确盈利模式的情况下,为了获取客户,烧钱成为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而博湃养车也只是众多出局者的一个代表人物。在对后市场垂涎欲滴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任何商业的本质都是赚钱,当我们面对着一块大蛋糕的时候,能不能吃动、怎么吃,都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经过了一年汽车后市场 O2O 的疯狂之后,明年我们应该可以以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市场了。 百度无人驾驶车上路 关键词:是不是真的? 12 月,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完成了往返约 30 公里的路试,几天之后,百度宣布成立「 无人驾驶事业部」。百度的无人驾驶车由宝马 3 系 GT 改装而来,基于百度的高精度地图,使用了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百度准备在三年之内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商用,面对这个目标,有人兴奋,有人质疑。 百度以如此激进的态度进行无人驾驶研发,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像百度这样同时拥有深度学习能力以及高精度地图的互联网公司,确实在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的研发方面有先天优势,当然,在这件事上,显然不是互联网公司依靠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的,由自动驾驶带来的各种跨界融合的机会,是不能忽视的趋势。 乐视汽车生态持续热门 关键词:造车、造势 2015 年,乐视有条不紊的建设着自己的汽车生态:各路人马先后加盟,超级汽车项目发声成为常态,布局「 生态专车」,乐视车联网产品落地,等等等等,各种报道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 在一年的演进中,乐视的汽车生态越来越清晰。 乐视在传播上的策略经常被人诟病,但是在造势之余,他们确实做了一些事情,当然,不同的人对于乐视有不同的价值观判读,但是从现在来看,乐视在汽车生态上的布局,已经有领先的趋势了。而另一方面,通过乐视,我们终于明白「 生态」 是怎么一回事。另外,互联网公司到底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进入汽车行业,这也是乐视留给我们的思考。 总结: 看国内的事情,总是会有所干扰,经过了 2015 年的「 锻炼」,在 2016 … 继续阅读

都有谁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不知道这几个,你就 out 了

· Oct 12, 2015

现在研究自动驾驶的公司太多了,除了前一阵曝光率很高的谷歌、特斯拉等几家大公司之外,也有许多不太声张的公司,闷声研究着自动驾驶技术。 各大车厂都认为自动驾驶技术是下一个汽车行业的革命性产品,所以几乎全世界的汽车公司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发。他们的项目最近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我们今天来对这些公司做一个盘点。 Google 第一家还是不得不提 Google,自从他们在 2012 年第一次对外界公布研发自动驾驶汽车时起,到现在也已经过去三年了。在这三年里,他们的无人驾驶汽车从最初改装一辆普锐斯开始,到现在使用自己研发的「Google Car」 完成 100 万英里车辆自动驾驶里程,这样的进度还是很快的。 关于未来,Google 希望到 2020 年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合法上路行驶。同时他们也表示,相比于成为汽车制造厂商,他们更倾向于成为一家出售自动驾驶技术的供应商。 Uber 在今年四月份第一次听到 Uber 也要开展自动驾驶项目的消息时,我还是有些吃惊的。连第三产业的「 打车」 公司都要进军汽车行业了,这也太有上进心了,果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啊。而当 Uber 说,在自动驾驶汽车普及后,公司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驾驶员的人工开销时,这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Uber 不像 Google 和各大车厂那样,有非常雄厚的人才与技术积累。所以他们选择和各大院校合作,进行项目研发,比如卡内基梅隆大学和 亚利桑那大学 ,Uber 和后者一起建立了一座研发中心。 关于 Uber 的自动驾驶项目,目前消息要比 Google 那边少很多。他们一直没有对外公布项目的进展程度,甚至连研发团队的规模都未对外宣布。 特斯拉 特斯拉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并不会让人觉得意外。毕竟 Elon Musk 是一个极客,相比于他的超级高铁项目,自动驾驶这么「 接地气」 的项目特斯拉真没有不开展的理由。 事实上,在目前特斯拉销售的车辆上,都装有自动驾驶所需的传感器。在相关技术成熟后,用户只需要进行一下软件升级,就能实现自动驾驶了。现在特斯拉的一些车型,已经实现了在高速上自动驾驶的功能,只不过在城市道路上,还是需要驾驶员自己控制车辆。 特斯拉也暗示过有可能和 Google 联手一起研发自动驾驶项目,这也符合 Google 的诉求:相比于成为车厂,Google 更希望自己成为技术的供应商。不过,这方面的消息现在确实不多,所以也不能乱下结论。 本田 本田是另一家向大家展示过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他们花了很大力气研究自动驾驶汽车安全和行驶方面的技术。目前本田的自动驾驶汽车和 Google 用于捕捉街景使用的车辆很像。车顶上安装了很大的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摄像头捕获的数据和 GPS 结合在一起分析出目前的车辆行驶状况。 显然这种自动驾驶测试车不是它最后销售时的样子,他们邀请过一些记者来体验自动驾驶。体验之后,记者表示,这辆自动驾驶汽车在交通中的实际表现已经超过一些技术不太好的驾驶员了。 奔驰 奔驰最值得关注的自动驾驶汽车是这辆被叫作「F 015」 的炫酷概念车。 这辆车的每一处设计都体现着未来汽车的设想,比如非常奢华的内饰,为人们在车内工作和休息都提供了非常充足的空间。车辆前排的两个座椅可以向后翻转过来,让车内的乘客能更加自由的交谈。 这辆车背后的技术非常丰富,所以奔驰更倾向于把这辆车称作一款「 研究车」 而不是「 概念车」。他们使用了一辆全新的车型来研发他们的自动驾驶技术。奔驰表示在研发方面,他们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只不过车子在下雨天的反馈还不是太好,目前这辆车还是依然处于概念车阶段。 宝马 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过程中,许多公司都是寻求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宝马选择的是百度。百度计划在今年就推出一款自动驾驶汽车。 宝马与百度在今年 4 月份第一次对外宣布了合作关系,两家公司合作的目标是在中国发布一款自动驾驶汽车。这辆车将被用来收集道路数据使用。 奥迪 又是一家在研究自动驾驶汽车的车厂。去年年底的时候奥迪宣布:他们希望在 2016 年能够销售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所以明年的某个时候,我们应该能看到奥迪的自动驾驶汽车了。 现在奥迪正在世界各地,用 A7 测试和改进他们的自动驾驶系统。 德尔福 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也在一直关注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而且不仅仅是自动驾驶汽车应该造成什么样。目前德尔福公司已经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事实上,他们的自动驾驶汽车完了一次 3400 英里的 横穿美国之旅 ,从旧金山一直开到了纽约。 像谷歌一样,德尔福也在旧金山的街道上测试他们的自动驾驶汽车。两家公司的产品还在路面上相遇过。有报道称,两辆自动驾驶汽车在路面上以非常安全的方式完成了互动。 苹果 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苹果自主研发的车型,虽然「 泰坦」 计划早已被外界传的风风雨雨。也有消息说苹果公司已经打造了一支顶级的工程师团队,并且在一处封闭的场地进行测试。而有些消息人士说,苹果会在 无人驾驶汽车 之前,先会发布一款纯电动汽车。而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我们只能等时间来给我们最后的答案了。 好了,盘点到此结束,别忘了在饭桌上把今天学到的东西和你的朋友们炫耀一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