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两轮自平衡车,真的上了北京车展

· Apr 30, 2016

北京车展上,马自达展台旁边,一个不大的展台上展出着两台有点另类的车子:车身白色,两轮设计,在车子旁边还立着「 我是两轮汽车,一样稳定不倒」 的牌子。这就是凌云智能的两轮电动自平衡车。 来看车展的人里,至少有 95% 不知道这个车和这家公司是什么来路,而且,因为它的造型太另类,还真吸引了不少人围观拍照。 2014 年 11 月,GeekCar 去北京亦庄拜访了这家公司以及它的创始人祝凌云,后来我们一直进行跟踪报道, 他们的原型车还在我们的线下活动上进行过展示。在 2015 年 8 月的一次采访里,祝凌云说他们要参加 2016 年的北京车展,没想到,这次真来了。 既然来了,有必要再好好聊聊,之前「 不明真相」 的同学也可以顺便了解一下。 在凌云智能展台的休息室里,我又一次见着了祝凌云。他换了个发型,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变化,手腕上还带着去年那块银色的 moto360 智能手表。 他告诉我,这次车展差点没上成,因为主办方只允许有整车资质的品牌来参展,后来经过各种努力,才争取到了展位,结果是,在整个北京车展上,只有他们和乐视是没有资质的(存疑)。而且,他们的展台是所有场馆里最小的一个,只有 200 多平米。 至于展台上摆着的两台车,四米多长的那台虽然重新设计了外观,但一眼就能看出是他们原来的研发成果,而那台短的车,是他们为了这次车展全新设计的,同样是自平衡设计,但更加小型化。不过,目前它还只是一台展示模型,不能开动。 而长的那台是经过路试的,实际上,这次车展上他们有两台这样的车展出,一台在凌云智能自己的展台,一台在阿尔特的展台。阿尔特给这辆车做了外观、内饰等工程设计。 有必要再说说他们的车子: 采用两轮设计,还可以保持平衡,是因为他们使用了陀螺仪技术,车身里的一个大陀螺仪不停运动,以此来保持车的平衡。不过,这并不是什么「 黑科技」,在一百多年前就有此技术,只不过在当时的科技环境下没办法量产。现在有了精密的电机电控技术,才给量产提供了可能。 2015 年 8 月的凌云自平衡车 V0.5 版本(车展展出版本为 V0.8 版本)除了自平衡,这辆大车的两个轮子还能转动 90 度,以此实现横向行驶、原地转向等功能。车身是碳纤维材质,使用轮毂电机,在这辆展车里,装了大概 20kWh 的三元锂电池,据说续航里程能达到 400 公里左右。 祝凌云做这种两轮自平衡车的初衷是想缓解交通拥堵,因为这种车在道路上所占的面积要比普通汽车小,他也很想把自己的产品归为「 汽车」 那个范畴里。 而在我看来,那辆新设计的小车反而更酷一些,虽然只能供一人乘坐,但是明显小很多,更符合他们的产品理念,而且也更漂亮。祝凌云说,把车子做小肯定是他们的目标,不过两轮+陀螺仪的设计,意味着如果要做小,就会侵占不少座舱空间,所以还得继续优化。 我问他,你们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他说,是把各种底层技术做扎实,包括陀螺仪、三电技术等等,至于量产计划,和以前的说法一样,可能还是要到 2019 年才行。至于到时候是自建工厂还是代工生产,现在也还没有定论。 我又问他,从最开始做这个项目,仅仅两三年之后就上了北京车展,是不是有一种梦想初步实现的感觉?他似乎不太认同这个观点,告诉我,现在也还仅仅是开始,过去的两年,其实也很漫长。 这些答案在我看来并不意外,祝凌云就是这种性格的人。 不过,之前谈到凌云自平衡车,我们关注的更多是技术,这次经过车展的曝光,我反而意识到一个问题:就连汽车行业内的人,有很多都不怎么知道凌云智能这家公司,而在普通用户层面,大家对于这种「 奇葩」 的交通工具,就更懵懂了。比如很多人看了那辆小车之后,都简单的把它形容成「 一辆带壳的摩托车」。 所以,如何定义它?如何让大家接受它?即使选购四轮汽车,我们的消费者尚且还有很多「 陋习」,让他们面对一辆被叫做「 汽车」 的两轮自平衡车,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2014 年 11 月的凌云自平衡车,车内是创始人祝凌云 好在还有时间,并且祝凌云也确实是一个很坚持的人。说实话很多人不看好这种两轮平衡车的未来,但他还是坚持了两三年的时间,并且准备继续死磕下去。 可能这就是我们所谓的「 极客精神」,而未来的交通工具,理应是多种多样的。 其实,从当初的四人团队开始,到现在整个团队也只有 19 人,做了两三年,就带着自己的车子来了北京车展,这种经历怎么看都挺励志的。这家公司的展台是场馆里最小的,被各大汽车品牌包围着,看起来有点违和,甚至格格不入,但是对于凌云智能这个团队里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开始更大梦想的地方。 对于其他那些新造车者来说,其实也是如此。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快鱼吃慢鱼,Ninebot 凭什么收购 Segway?

· Apr 28, 2015 333

(本文作者刘明豫,华山资本执行董事。华山资本为 Ninebot 投资方之一。因为作者与 Ninebot 的利益关系,所以本文更多的是从 Ninebot 的角度来讲,不代表 GeekCar 立场。)在几年前,说到平衡车,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 Segway(赛格威)。但谁也想不到,昔日的平衡车鼻祖,创立 15 年之久、全球销量第一的 Segway(赛格威),被中国平衡车领导者,年轻的 Ninebot(九号机器人) 收入囊中。 这次收购前后历时一年之久秘密谈判,其中几经波折。这笔收购案之所以引人注目,除了收购标的 Segway 在全球轻型电动交通领域的王者地位,更是借助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力量,成为了中国成长期科技企业并购全球知名老牌企业的第一案例。 并购始末 Ninebot(九号机器人) 从创立之初便对平衡车行业的领导者 Segway 心怀敬畏,并不断主动积极地寻找合作契机。去年 2 月,Ninebot CEO 高禄峰联系上 Segway 的管理层,开始了业务方面合作的探讨。 在深入了解 Segway 的业务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后,Ninebot 于去年 10 月发出了非正式的收购要约。随后,Ninebot 和 Segway 开始了艰难的谈判,其中无数次触礁,谈判几经破裂。谈判最大的阻力来自 Segway 当时的所有者之一,最大股东兼 CEO Roger Brown。Roger 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美国并购重组专家,已成功收购、重组并出售了逾 50 家企业。Roger 于 2013 年 2 月收购 Segway 以后,开始加速产品研发,于 2014 年初推出新的 Segway PT(Personal Transportation 个人交通) 产品线,2014 年 7 月推出了警用系列 SE3,新品广受好评。因此,Roger Brown 对于 Segway 的未来信心十足,寄予厚望。 「 没想到我们第一次抵达美国希望表达我们收购的诚意时,就几乎吃了闭门羹。本来和管理层约好与 CEO Roger Brown 可以见面详谈,结果 Roger 在电话里坚决的回绝了我们的拜访计划,直言『Hey guys, thanks for coming, but I’m not selling.』(谢谢你们的到来,我还不考虑出售 Segway。)」。高禄峰对于第一次和 Roger 的通话仍记忆犹新。 后来通过和管理层的积极沟通,在美国苦等一周后,终于有机会开始向 Roger 介绍 Ninebot 的想法。起初,Roger 对这个来自中国的陌生公司并不信任,对于收购实力等诸多方面都充满怀疑。Ninebot 创始团队除了亲自多次飞赴美国谈判,并安排 Roger 和现有投资人直接沟通,甚至向他出示了 Ninebot 的银行账户以表明资金实力,来消除 Roger 的顾虑。 在明确 Segway 有意被并购之后,Ninebot 立即请资深银行家和美国知名并购律师针对这项收购提出了专业操作意见。在完成对 Segway 资产和债务的初步评估后,Ninebot 决定以现金方式完成对 Segway 的全资收购。鉴于 Segway 近三年收入和盈利稳定且销售规模居高不下,所以整体并购 Segway 所需的资金量较大。经过反复磋商,Ninebot 决定以「 股权融资+银行贷款」 的组合方式完成这笔交易。同时,为了保证收购后 Segway 核心管理层的稳定和业绩增长,双方商定了 Segway 核心管理层年终奖金与经营业绩挂钩的留任和激励计划。 在发出并购意向书 (LOI) 之前,Ninebot 获得了投资人红杉资本、小米、顺为资本的全力支持,股东并亲自介入一些谈判细节,所有股东的高层均直接过问进程协助推进,同时引入了新投资人华山资本 (WestSummit Capital)。银行贷款方面,也先后敲定了与美国硅谷银行 (Silicon Valley Bank) 的整体并购贷款方案和华美银行 (EastWest Bank)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