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造车这条赛道上,BAT 又聚齐了

· Dec 15, 2017 333

在最近一个月内,新造车公司密集发声,不是宣布融资就是发车。 今天,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正式对外确认小鹏汽车结束 3 轮 A+轮融资:此次融资前后历经 A0、A1、A2 三轮,得到各路顶级投资机构和互联网巨头的强力加持。A0 轮来自阿里巴巴集团和何小鹏本人;A1 轮为纪源资本、晨兴资本、IDG、经纬资本、顺为资本和光控众盈资本联合投资;A2 轮有新鼎资本、昆仲资本和光速创投。 至此,互联网三巨头 BAT 的战火,已经从网上烧到了车上: 百度投资了威马汽车; 阿里巴巴投资了小鹏汽车; 腾讯投资了蔚来汽车… 上一次 BAT 密集「 上车」,还是在 2-3 年前,当时大家的思路还是瞄准车机屏幕,这也是互联网公司上车最简单的切入点。于是百度推出了 CarLife,阿里巴巴推出了 YunOS 和 Alink,腾讯搞了腾讯车联,乐视研发了乐视车联。 这其中有手机车机互联方案,也有车机系统,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车机屏幕的出口和入口,让自己的服务占领驾驶场景。(当时我写了篇名为《当 BATL 们想通过手机「入侵」汽车时,他们在想什么?》的文章,阐述了 BATL 做「Link 方案」 的初衷。没错,L 代表乐视…)2 年过去了,BAT 上车的路线也发生了一些非常大的变化,大家的野心也不再局限于一块屏幕上,而是开始直接投资新造车公司。投资无非有两个最根本的目的:一是下注未来,获得回报;二是拓展已有业务的边界,让服务进入车内(赚更多钱)。不过这篇文章就先不讨论乐视了。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的采访时,是这么评价 BAT 的投资逻辑的: 我把 BAT 的投资分成几种,最健康的就是真正的赋能,而且我是比较同意马化腾的说法,「 去中心化的赋能」,就是不影响你的独立性。中心化就是只有我一个,别人就别活了。去中心化这个是最健康的。 第二种是占位型,像智能电动车一样,参与一下,也还可以。 第三种就是所谓的业务协同,这个就得看资源怎么匹配。 最不应该鼓励的就是炮灰型、炮台型,这特别扯,裹挟创业者和别的投资人。 下面从 BAT 的上车路线和逻辑,分别来讨论一下三家公司的策略。 先说百度,百度的 CarLife 至少现在活得还不错,是不少车型的手机车机互联方案(面向安卓手机)。不过只有 CarLife 远远不能占领车机屏幕,毕竟这只是一个手机车机互联方案。如果只有 CarLife,百度在汽车领域只能成为一个小小的供应商。 后来百度决定 All in AI,并进军自动驾驶领域,推出 Apollo 计划。依靠 Apollo 计划,百度拉来一堆小伙伴,和一大堆主机厂达成合作,改装了一大堆自动驾驶汽车。 不过 Apollo 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计划,你能看到的百度无人车,离量产还有很远。 即使百度宣布要在明年「 量产」 无人车,也只是针对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不是交付给消费者的无人车。至于 Apollo 计划中的辅助驾驶,按照车企研发周期来看,也要等上 3-5 年才能落地。 无论是 AI 还是 Apollo 计划,最终都需要「 落地」,然而传统车企的钱没那么好赚。传统车企的研发周期、对技术的成熟度的要求,都注定了百度的产品离量产还很远。 百度选择投资新造车公司,我想更多是为和新造车公司有更紧密的合作,有更多话语权,最终让自己的 AI 和 Apollo 计划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新车一旦量产,也将成为百度 AI 和 Apollo 计划的成功案例。 至于为什么选择威马,百度总裁陆奇是这么解释的:百度 All in AI,而在这个战略里,他们更强调的是「人工智能的产品化和商业化落地」,而汽车又是百度非常重视的领域。之所以选中威马,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创始人沈晖的个人资历,二是威马团队掌握了造车这件事里几项非常核心的研发能力,三是看重威马「把智能技术转化为价廉物美的用户体验」的价值观,这一点和百度非常契合。 套用李斌的 BAT 投资理论,百度选择威马更多是为了「 业务协同」。 再来说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当年和上汽成立「 斑马网络」,基于 AliOS 系统为荣威 RX5 打造出了斑马智行,明年斑马智行将升级为 2.0 版。后来荣威 RX5 大卖,让 AliOS 扬眉吐气,之后阿里巴巴又签约了东风雪铁龙和福特汽车。至少在明年,还会有一款搭载 AliOS 的东风雪铁龙新车上市。  可以这样说,在占领车内中控屏方面,阿里巴巴是 BAT 之中最成功的(毕竟荣威的销量摆在那……)。 在和上汽的合作过程中,荣威 RX5 的成功案例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获得了和车企合作的宝贵经验,有了一个能够服务车企能力的成熟团队。形成一个这样的团队并不容易,连 AliOS 总裁胡晓明自己都说,和上汽的合作是「 吵吵闹闹的两年…」  其实除了车载系统 AliOS,阿里巴巴在汽车领域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布局,比如:地图、电商、金融等等。 虽然阿里巴巴高管多次在公开场合声明「 阿里巴巴不会造车」,但阿里巴巴还是间接造车了,即投资小鹏汽车。在成为股东之后,未来阿里巴巴会不会把所有已有的商业模式套用在小鹏汽车上,只能等等看了。 最后是腾讯。 目前来看,腾讯在我们手机里存在感是最强的,在车内的存在感却是最弱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从腾讯上车的历史来看,似乎一开始就跑偏了:2014 年,推出 OBD 产品路宝盒子;2015 年,发布车联网战略,产品包括面向后装车机的车联 ROM;面向方案解决商的手机车机互联方案「 车联 App」;面向车厂的「MyCar」,可以在微信或手机 QQ 端 添加车辆成好友,实现音乐分享和位置发送,查看车况,甚至可进行简单控制。 请注意关键词:OBD、后装、面向方案解决商,注定让腾讯的上车脚步异常缓慢。 不过在今年 11 月,腾讯车联迈出一大步,宣布和广汽达成合作:腾讯车联「AI … 继续阅读

「互联网汽车」从一辆变成四辆,上汽阿里越来越和谐了?

· Nov 19, 2016

今年的广州车展,上汽荣威和名爵合用的展台应该是最「 充实」 的。 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或许是唯一一家有两个主办方的参展品牌。上汽和阿里巴巴集团甚至各自邀请了媒体来参加这次发布会。 所以,如果分别站在双方的角度来看这次发布会,其实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先来个上汽版本。 在上午的名爵发布会上,小型 SUV MG ZS 完成了首发,定位 90 后互联网深度用户。从设计层面,上汽设计总监邵景峰提出了「 感性力」 的设计理念。当然,介绍一辆车的设计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更容易引发人们共鸣的感性因素。至于好不好看,还是你自己说了算。 按计划,名爵 ZS 将在明年 2 月 14 日,在上海公布详细的配置信息和售价。 下午的荣威发布会,首款搭载 YunOS 系统的互联网家轿 i6 和混动版本的 ei6 正式发布,和 RX5 一样采用家族式「 律动设计」 语言,风阻系数只有 0.25。不过在发布会上,i6 和 ei6 的价格及上市日期并没有公布。 另外,混动版本的 eRX5 售价也正式公布,并且在荣威全部 4S 店开始预定。两个版本的 eRX5 补贴之后,分别售价是 22.99 万和 20.99 万。这个价格再配合上海的免牌照政策,还是有不小的吸引力。不知比亚迪唐作何感想…… 再看阿里巴巴的版本。 对于他们来说,核心产品其实就是 YunOS for Car 的车载操作系统,能够为车辆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导航、影音、O2O 等各种服务。另外,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还能得出每个用户的习惯,对系统层面进行对应升级。 在这次发布的新车里,每个版本都搭载了 YunOS 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互联网汽车家族从 1 辆车变成了 4 辆车(RX5 及 i6,以及它们各自的混动版本)。但是,如果单纯来说新车搭载 YunOS 这件事,那么从产品层面来说和之前没有太多差异。 因此,除了宣布搭载到了这次车展发布的所有车型之外,YunOS for Car 还正式改名为 YunOS Auto。这也说明,YunOS 想要提升车载业务的战略地位。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YunOS 在荣威发布会的最后,宣布冠名了今年的世俱杯,并且把冠军奖杯带到现场,最后还得到了上汽大佬们的站台支持。 从车展的大环境来看,YunOS 和世俱杯的事情显然有些不协调。但是,考虑到阿里想要提高 YunOS Auto 的影响力,这么做其实还是很有必要。另外,阿里能够发布这样的消息,背后显然也一定会有上汽的支持。毕竟,车展的主力肯定还是主机厂。 还有一点能表现双方合作进展的是,上汽和阿里合资的斑马智行也第一次正式对外发声。事实上,这家合资公司就是互联网汽车能够落地的关键。在之前 RX5 的发布会上,他们并没有被正式推向前台。 从双方的表现来看,似乎上汽和阿里的合作进展不小。无论是车型的丰富、斑马智行的发声、世俱杯的「 乱入」 等等,都是我们见到的进步。 对于上汽和阿里来说,如果能大范围的推广互联网汽车的概念,那么无论是对于卖车,还是推广操作系统(收集用户大数据)来说,都是有很大帮助的。目前为止,上汽和阿里如果想做这件事,其实都离不开对方的支持。任何一家如果想找新的合作伙伴,需要经历的磨合、摩擦都是巨大的,「 疗效」 也不能得到保证。 可能让双方开心的事情是,在第一款产品 RX5 上面,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大屏版本的认可度还是不错的,看论坛的提车作业,买大屏版本的车主占了大多数。而 RX5 月销过两万辆的成绩也证明,不管是上汽还是阿里,又或者是他们的合资公司,都没白忙活。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在智慧交通这件事上,阿里的野心或许不小

· Dec 04, 2015

昨天,一则不太起眼的消息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公布了一项新的试点项目,将高速公路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与路网状况结合,基于阿里云大数据平台,预测未来一小时内的路况。结果是,实时路况监测成本下降了 90%,未来路况预测准确率在 91%以上。 乍一看没什么,但是,仔细分析的话,其实不一般。 用手机信号收集数据 首先是它获取数据的方式,不是 GPS,而是用手机信号。基本原理也很简单,在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通信基站,手机用户经过基站时,会有「 打卡签到」 的效果,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单位时间内该路段的实时路况。 按照我们惯常的理解,通过手机进行定位,更多的是依靠精准度更高的 GPS,尤其是当我们使用高德、百度这样的地图 App 时。而使用手机信号定位的优势在于,从数据获取者的角度来看,它不需要用户打开地图 App 就可以获取大体位置,更不用关心用户到底用的是哪款地图 App,只要用户手机有信号,就是一个有效的样本来源。 至于精度,手机信号虽然不如 GPS 定位精准,但是对于实时路况来说,只要能分析出哪个区域的信号密度大,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出路况。 当然,这只是路况数据的来源之一,对于城市的交管局来说,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可以获得路况信息,比如在地下埋的流量线圈,比如监控摄像头,比如出租车上传的信息。不过,类似流量线圈、摄像头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硬件成本投入,地方政府往往不能支撑起这种投入,而且数据更新频率不快。所以,「 众包」 是现在很多城市交管局会采用的一种方式,比如前一阵高德就联合了不少城市,为他们的交管局提供交通数据信息。一方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提升准确度和更新频率。具体到用手机信号这种方式,其实并不需要投入什么,只要有足够的通讯基站,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是很有性价比的一种解决方案。 阿里的智慧交通野心? 在浙江的这个案例里,收集来的数据结合某路段的历史数据以及路网状况,会经过阿里云进行实时计算。要达到 91%的准确度,一定离不开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在这一点上,恐怕国内能做这件事的不多,而涉及到和政府合作,能胜任就估计更少。这项实验之所以发生在浙江,阿里在其中的作用也显而易见了。 阿里的云计算能力有多强?此前,微软曾经联合了巴西一所大学进行了相似的尝试,准确率为 80%,后来微软在加入更多数据源后,将这一成绩提升到 90%。 而把云平台和智慧交通相结合,阿里并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去年 12 月份,他们就和贵阳市合作进行了「 智慧交通算法大挑战」。贵阳市的交通数据向参赛选手开放,他们借助基于阿里云计算搭建的「 天池」 平台进行算法建模,通过模拟控制红绿灯时间,寻找减轻道路拥堵的方法。 据阿里巴巴集团的高级算法专家得福所说,「 通过对历史交通数据的分析,可以预判出未来各个路口的车流量,进而智能改变红绿灯时间加快车辆通行。」 说的再形象一点,比如,在严重拥堵的主干道,可以对沿线红绿灯进行整体控制,然后使车辆一次起步可以连过十几个路口。 而要实现这种情景,其实也离不开政府开放给他们的交通数据,刚才提到的微软就是一个例子。不过,这反过来又会考验平台的运算能力。「 路网关系、上下游事件,甚至天气等外部综合因素都应该加入进来。但当这些海量数据纳入到全网路况的时空演变模型后,对云平台的大数据计算能力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阿里的相关负责人这么说。 阿里所热衷的智慧交通,绝对是一个好生意。往广义上来说它可以是物联网,往狭义上来说它也可以是车联网。(如果感兴趣,我们可以专门就这个话题开开脑洞)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阿里在用高德地图、阿里汽车事业部来布局车联网、汽车后市场、互联网汽车这些具象领域,而它在智慧交通方面的布局,其实更不应该被忽略。 试想一个场景,你的高德地图可以上传实时路况信息,这些路况信息经由阿里的云计算平台进行处理,再向手机端发送未来 20 分钟内你所行驶路线的交通流量预测,然后你根据预测线路再进行导航……至少在这个情境里,阿里已经无处不在了。 这真的是比车联网更大的一盘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一款智能后视镜,折射出了阿里 YunOS 的汽车生态布局

· Nov 17, 2015

昨天,Jado(捷渡,主做行车记录仪的一家公司)在北京发布了首款基于阿里 YunOS 操作系统的智能后视镜「Vision 远界」。 对于已经有着成千上万智能车载硬件的市场来说,如果只是一款智能行车记录仪的发布,显然不能让我们太过激动了。 不过,在后视镜之外,阿里巴巴在汽车生态方面的布局,更让人感兴趣。 YunOS for Car:将更多硬件纳入阿里生态 相比于硬件,「Vision 远界」 上搭载的 YunOS for Car 互联网智能车载操作系统,首次出现在智能后视镜这一车载硬件品类里。 显然,这说明 YunOS 对于车内场景的布局开始越来越丰富了。为此我也和阿里巴巴集团 OS 事业群互联网汽车总监侯剑聊了聊 YunOS for Car 对于阿里车联网战略的意义。 从阿里开始研发 YunOS 已经过去了 5 年,相比于 BAT 中另外两家,阿里总是给我起步早但是落地产品少的印象。除了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落地的上汽阿里合作项目之外,YunOS 并没有像其他两家那样推出整套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反倒是一直在深耕自己的这套操作系统。 对于不同的产品思路,我们其实很难去说谁对谁错。但落到产品,我们确实正在逐渐看到 YunOS 离我们越来越近。 为了更好的适配车内场景,YunOS for Car 采用了 Cloud Card 卡片式 UI 设计,看起来更加直观;在交互上选择和思必驰合作的语音操控方案,能够满足用户使用车载导航、行车记录、电话、音乐、在线 FM、天气、拍照、系统功能等方面的需求。 侯剑表示,对处于第一梯队的硬件(例如车机、后视镜、HUD 等等),YunOS for Car 都计划进行适配,只不过根据落地难易程度等因素导致时间有先后。考虑到后视镜的交互方式相对成熟、用户接受程度高、安装成本适中、综合考虑之后落地时间属于较快的种类,最终才有了这样的选择。 具体到合作时,由于阿里的强大整合资源能力,他们也会对产品提出一定硬件底线要求来保证软件体验,但态度是开放的。 侯剑也透露,YunOS for Car 与之后会发布的上汽阿里合作项目本质上有一些区别。YunOS for Car 要做的更多的是尽可能将更多硬件纳入阿里的生态之中,让各种不同需求的用户都体验到 YunOS 系统。 提供给用户更多的车联网解决方案,是 YunOS for Car 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一款「 称职」 的硬件 回过头来再看「Vision 远界」,虽然硬件的意义没有那么大,但产品本身还算挺有诚意。 「Vision 远界」 采用了车规级的芯片,前后各 1080P 高清双录像,支持倒车影像;具备 FCWS 前车防碰撞预警、LDWS 车道偏离预警等 ADAS 功能。 在显示效果上,「Vision 远界」 采用的是全尺寸显示(我们一般见到的是在后视镜中划分一小块屏幕区域),这样做虽然保障了查看内容的视觉效果,但会影响后视镜本身成像,利弊取舍值得商榷。 配合 YunOS for Car 的内容以及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款有竞争力的智能后视镜产品。不过,我这么说的前提必须明确,本文不讨论智能后视镜是否是好的车联网入口。 在双十一当天,「Vision 远界」 以 2980 元的价格开始预售(正式售价 3580 元),总共卖出了 2673 台。这离 Jado 设下的全网首个百万级销量车载智能硬件的差距还有些遥远。 对于这场智能后视镜发布会,我倒觉得主角还是阿里。YunOS、高德、阿里音乐、阿里汽车、中国联通、众鸿科技、思必驰、全志科技、京东方、喜马拉雅 FM、卡拉丁等企业都来为其站台,显示的是阿里从研发到产品内容到渠道的全方面能力。 不过这样的能力看起来美好,实际上壁垒并不高(相比于同体量企业)。所以当资源、技术、体验都不能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时,大公司的车联网战略到底在拼什么呢?我觉得还是比落地速度。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汽车电商进入「第三赛季」,它真的改变了游戏规则吗?

· Nov 11, 2015

当我们谈到双十一,我们在讨论什么?其实除了我们平时关注的「 鸡毛蒜皮」 的小物件之外,汽车电商的「 双十一」 不知不觉也进行到了「 第三赛季」。 我们所说的汽车电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 天猫、京东等综合类电商平台; 汽车之家、易车等汽车垂直电商; 上汽车享等品牌自营电商(官网上没有发现特别的活动)。 超过去年成绩几乎无悬念 相比于前两年,今年汽车电商双十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优惠力度上(一年比一年凶残,比如你可以半价买到 2014 款的 ATS-L),不过补贴模式倒是没有出现什么新意,无非就是打折、秒杀、团购、一口价这几种老套路,还得分分钟考验你的手速和运气。 如果谈到一些细节,去年汽车之家推出的「 全款购车」 方式今年不见了,不过原因不难想象。对于用户来说,一次性付款的顾虑相对较高,而且还需要考虑到走线上流程的付款额度、手续费等,这些都会影响用户付款的决策,虽然成交率有保障,但转化率肯定会降低。 相比去年,今年还有了更多金融模式和信用体系的出现。易车相对应的推出了更灵活的购车方式,总共 1111 辆畅销车将在一口低价的基础上,以「0 利息 0 手续费,免 11 个月月供」 的方式进行销售。阿里也推出了相关的贷款方案(24 期零利率真的是有钱任性),方便用户更灵活购车。 从去年的数据来看,光双十一当天,汽车之家订购总量为 37117 辆,订购总金额为 60.54 亿元;易车的订单数也达到了 532,331;天猫也更是完成了 571 亿的销售金额(包括整车、后市场、相关配件等)。 在我撸稿的这一会儿(双十一开始的 2 个小时内),汽车之家公布的订购总量就达到了 19473 辆、成交额 32 亿元。 从这个趋势来看,今年的成交量突破去年基本没什么悬念,这也符合电商市场不断升温的趋势(不然你以为大家都这么卖力吆喝是图啥?)。 汽车电商做了什么? 如果只是看着各大平台的前期造势,以及各种惊人数据,我们确实能够直观感受到汽车电商市场的火热。但热闹之余我们也需要冷静思考一下,电商模式之于现有的传统经销模式有什么区别? 对于想要卖车的车厂来说,花一部分钱和资源给到电商平台,走销量并不是关键目的,更多的是依靠互联网的传播性「 打广告」,从而将用户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品牌。 车厂必须要保证足够的利润(包括自身和渠道商等传统环节),但如果以电商作为主力渠道,无异于破坏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固有利益体系,肯定不合适。 而且从网上的车型新旧、数量等来看,电商平台的滞后性暂时很难弥补。用类似于促销的手法将库存旧款车卖出,反而更符合部分用户对电商渠道的印象(之前阿里平台卖雪弗兰景程就是最好的例子)。 总结来看,单纯电商平台对于车厂的作用很简单:打广告和清库存,这显然不是平台方乐于见到的场景。就连这种看起来很简单的引流模式,其实也引起了部分传统渠道的「 不满」。本来就是自己挣的钱,何必再找个人来压低利润呢? 往下该怎么走? 在卖车这件事上,消费者完成买车只是开头,整个用车周期作为闭环很难通过一个平台覆盖(类似于车享做的相对垂直,但也耗费了很大资源,利弊未知)。 想要改变这种现象,电商平台需要做的更多(也就是要把卖车前后的事情都做了,买车、用车、卖车等)。这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要求很高,无形中有很高的门槛。而且如果只是做单纯导流性质的电商,线上体验很容易做得不错。但汽车作为平均单价最高,购买频率较低的产品,也不是单单从网上看一些参数图片就能决定购买。 所以对于电商平台保证引流到线下之后的服务,需要经过不断验证和完善。无论是一猫自建线下渠道,还是类似于阿里与和谐汽车打造「 车码头」 的合作,它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一致的。 如果电商平台最终做成了这些事,那可能就成为另一种形式的 4S 店,仍然没办法彻底绕出车厂本身的利润体系,这一点可以参照上汽车享平台的模式(不过这是车厂自己做,第三方很难介入)。如果想要打破这种传统体系,可能就需要产生类似于特斯拉的直销模式,但这需要车厂来推动而不是经销商。 回到消费者的角度,只要能花更少的钱买到自己喜欢的车,并且买车用车过程省心放心就够了,而这正是电商一直以来在体验上的最大优势。 所以从这点来看,汽车电商的出现算是给了那些「 高高在上」 的 4S 店体系一些压力。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 9.7: 无人驾驶不敌 60 美元

· Sep 07, 2015 333

1. 花 60 美金就能破解无人驾驶 美国的软件安全公司 Security Innovation 首席科学家 Jonathan Petit 表示,一个不到 60 美元的装置就能破解大部分无人驾驶汽车探测障碍物的激光雷达系统,破解之后你就可以在无人驾驶车辆面前「 放上」 实际并不存在的汽车、行人或别的障碍物,让无人驾驶汽车「 寸步难行。」 这年头,黑不了汽车都不好意思叫黑客了吧。 2. 菲亚特再召回 7810 辆 SUV 菲亚特克莱斯勒 FCV 又有车要召回了,这次是 7810 辆 2015 款吉普 Renegade SUV。召回的原因这些汽车配备的 6.5 英寸触摸屏存在安全漏洞,存在被远程操控的风险,这些被召回的车辆将会被进行软件升级处理。 我们可以期待下一次召回是什么时候了… 3. 赶集好车改名「 瓜子二手车」 赶集网旗下二手车和汽车后服务网站「 赶集好车」 正式更名为「 瓜子二手车直卖网」,相关域名也由 haoche.ganji.com 变成了 www.guazi.com。据赶集称,改名是为了能够以更接地气的形象重新出发。 不过如果单单改名字就好使的话,你让大家还怎么好好做产品。 4. 阿里投资后市场网站携车网 主攻汽车后市场的携车网宣布完成 B 轮 4000 万元投资,投资方之一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湖畔山南股权投资基金。携车网主要服务汽车售后服务市场,通过 O2O 方式向用户提供上门维修、保养等服务。阿里汽车看来是要把从卖车到保养的事情都做完了。 都说要做闭环,阿里真的出手了。 5. 滴滴快的宣布升级匿名评价机制 滴滴快的宣布已经全面升级旗下滴滴专车 (含快车) 的用户匿名评价机制,当用户想要给出差评的时候,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从而保障安全,也降低了产生纠纷的可能。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肆无忌惮给差评而不会被打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阿里汽车电商上线半月销量近 2000

· Aug 25, 2015 333

1. 阿里汽车上线半月销量超出预期 自从阿里跟永达宣布合作做整车电商之后,我们其实对这样的模式并不看好,主要原因还是合作车型——雪弗兰景程看起来有些太老了,但事实是我们又被打脸了。 从阿里 88 汽车节开始,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阿里售出了 1822 台雪弗兰景程,其中 1/3 是被农村用户买走。这个销量如果放到线下 4S 店销售的话,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还真是林子大了,什么车都有人买啊。 2. 全球首条「Hyperloop」 计划明年搭建 说了那么久的「 超级高铁计划」 终于有落地的消息了。HTT(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计划在明年搭建全球首条「 超级高铁轨道」,建造的地址选在了加利福尼亚地区的 Quay 山谷(码头谷)地区的 5 号公路沿线,长度预计 8 公里。 当那些看着不可能的事情出现在现实中,这种感觉还是很棒的。 3. 燃料电池车 Mirai 亮相拉力赛 丰田旗下燃料电池车 Mirai 首次出现在了世界拉力锦标赛(WRC)的德国境内赛段中。为了参赛,车辆经过了部分简单改装,安装了专业的竞赛刹车系统和轮胎以及加装了防滚架。不过由于动力系统方面并没有做任何改动,这辆燃料电池赛车的百公里加速为 9.6s,当然这样的速度在比赛中明显是不够看的。 Mirai 参赛的意义在我看来还是噱头大于实际。 4. 香港出租车也要做打车 App 了 不仅大陆的出租车受专车影响日子不好过,香港的出租车行业也出现了相同的问题。「 全港的士关注非法载客取酬大联盟」 表示,目前正在计划推出行业通用的出租车手机叫车 App ,从而规范化行业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实行扣分制),最终实现增加出租车司机收入。 看来,出租车司机的吃饭问题要成为全球范围内大家关注的热点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有了「行认证」,在淘宝上买二手车就「行」了?

· Jun 10, 2015 333

今天,淘宝拍卖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二手车国家标准「 行认证」,搭建二手车信用体系。同时淘宝拍卖启动了首届「 行认证」 二手车网络购车节,现在已有 7 家认证机构加入该平台。 二手车「 行」 认证是什么? 「 行认证」 到底是 xing 认证还是 hang 认证呢?纠结了一番向相关人员确认了是 xing 认证,取「 买二手车,我看行」 的意味。 这次淘宝拍卖联合中汽协以及相关第三方机构共同推出的二手车品牌认证体系和二手车服务品牌,通过认证的二手车将会拥有「 行认证」 标签。具体的二手车车辆技术检测将由第三方鉴定片评估机构来操作,以确保「 行认证」 的公信力。 其实这个「 行认证」 也不是新东西了,最开始就是中汽协去年在国家《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出台的背景下发布的一个二手车认证品牌。 直白的说,这个二手车「 行认证」 就是对于二手车的一个「 身份证」、「 社保卡」 或者是「 质量认证书」。通过认证的二手车,就会在质量上得到保障,对于消费者来说起到一个信用背书的作用。 那么要达到「 行认证」 的二手车得满足什么条件呢? 1、车辆必须是使用年限在 7 年以内、且行驶里程不能超过 15 万公里; 2、「 国标」114 项检测、车辆技术状况等级在二级以上; 3、车辆无火烧、无水泡、无重大交通事故修复痕迹的「 准新车」。 「 行认证」 会是二手车的国标吗? 二手车是非标准产品这个特性决定了在二手车市场产品良莠不齐的现状,这是二手车行业以来最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的最大原因。长期以来国内二手车市场完全是野蛮状态,普通消费者想要买得一辆好的二手车要么靠眼力,要么撞运气。 有这么个巨大痛点,于是乎二手车行业涌入了很多创业者。管它是 B2C 还是 C2C 模式,无一例外都把「 认证」 这一环节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类似于有些二手车平台,他们自己有专业技师团队负责二手车的「 体检」 和出具报告并且有相关公司作为担保,然后把车辆多项相关细节都公开在自己的平台上;另外一些二手车拍卖公司或者经销商,则会委托专门检测机构来进行把关。 这次淘宝拍卖和中汽协的「 行认证」 首先是为淘宝拍卖平台上的二手车进行质量背书,不过这背后颇有把「 行认证」 推行为国家标准高度的意思。如果真是那样,「 行认证」 的含金量就大大增加,以后其他的二手车企业都会加入这一认证体系。 不过中汽协这次推出的这个「 行认证」 目前来说最多算是国标路上的一个尝试,而且如果要成为「 国标」,得不断和更多的行业伙伴结盟(目前已经有团车网、北京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搜狐二手车、淘宝拍卖等参与到联盟中来)! 所以姑且把「 行认证」 算作个「 准国标」 吧…… 淘宝拍卖「 露出」 的背后 此次中汽协选择了淘宝拍卖来进行「 行认证」 的战略合作,当然肯定不排除中汽协看中了阿里的流量和平台效应,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能力。 首先淘宝拍卖算是成功地又一次在二手车界「 露出」 了。不过我们要看到二手车是阿里在汽车整个链条布局里面的重要一环。4 月份的阿里汽车日上,阿里就已经从汽车消费者分析、品牌营销、汽车电商、互联网汽车、二手车等方面全面布局阿里的汽车生态。 2014 年国内二手车交易 605 万辆,同比增长 16.33%,2015 年二手车交易规模将突破千万辆,并有望达到 1100 万辆。对于越来越重要的二手车市场,与中汽协联合推动「 行认证」 表明了阿里想要在二手车市场成为进入标准建立者队伍的野心。此次淘宝拍卖还将会在平台上进行二手车网络购车节活动,活动引入了陕西广江、安徽广汇、重庆广汇、新疆广汇、海南嘉华、浙江元通、浙江方林在内的 7 家认证机构率先加入。涵括沃尔沃、路虎、奔腾、现代索纳塔、宝马、奔驰、大众高尔夫、奥迪、别克君越等 30 多种品牌 201 辆二手车,并且这些二手车都将会贴上「 行认证」 机构标签。 未来,淘宝拍卖将会推动所有的二手车「 行认证」 机构都加入淘宝拍卖平台。所以这背后,留给大家关于阿里二手车的巨大想象空间。 不管怎么样,二手车市场确实需要一个认证标准来引导。至于「 行认证」 能否一统格局,亦或是淘宝拍卖背后的阿里能否啃掉更多的二手车市场份额,这要看整个行业各位玩儿家的表现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手工帝老爸」王超,究竟造了一辆什么车?

· Jun 09, 2015

那个要做微型电动车的王超,终于拿出了自己的产品。 如果你还不知道王超是谁,那么先听我大概介绍一下。他是 CSG 中瑞德科工业设计公司的总经理,曾负责北京汽车 BJ40 的设计工作。在微博上,他因为给儿子打造了一辆价值百万的童车而获得了「 手工帝老爸」 的称号。这个外形看起来有些粗犷的男人,却在设计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下面这辆车,就是他的最新作品。 萌宠? 从外观上看,这辆车并没有给我一种很好看、很惊艳的感觉,但是很有特色,从它的身上几乎找不到任何熟悉的元素。 全景天窗,圆润的整体造型,高挑的反光镜,简洁的内饰,用「 萌系」 来形容它的风格可能更合适一些。种种细节都透露出这辆小车是经过用心的设计才最终选择这样的外观。据王超透露,这不是量产版的最终外观,量产时的做工造型会比现在好很多。 从发布的参数来看,这辆小车可以乘坐三个人。标准续航里程 100 公里,最高时速 50km/h。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安装的电池模块数量来获得更多的续航里程。它的平均百公里能耗只有 2.8kWh,如果按照谷电的价格计算,百公里就是一两块钱的事情,真的是很便宜。对了,电池用的不是铅酸的,而是锂电。 说实话,这样的外观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细长的造型和我们传统的审美标准有点不相符,但是王超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如何用更小的单位投影面积来实现最大化的交通运输需求,是他重点考虑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现在这种前后排的设计。而且,它真的很袖珍。 那么,它卖给谁?其实最初知道王超的这个微电车计划时,我们都以为他会把目标用户瞄准北京这种城市里的年轻人,但实际上,它的主销地域可能更多的是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 如果按照这个定位来看,这辆小车的竞品就应该是那些看起来有点儿山寨的低速电动车。两者对比的话,可能大部分都会有一个选择的答案。 据说它的预计售价在 1 万元左右。要知道,那些低速电动车虽然看起来 low,但是却一点不便宜,卖到两三万是很正常的事。这么看来,王超的这辆车在价格上会有很大的优势,并且最重要的是,看起来完全不 low。 阿里巴巴+力帆+CSG? 说到这儿,就得提一下它这次的展示场合。其实我们是在重庆力帆的活动上看到的它。 这次力帆发布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宣告自己的新能源车计划,王超的这辆小车在这个场合出现,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力帆这个计划中的一部分。 而从这辆车车身上的阿里、力帆、CSG 字样来看,它在销售以及推广方式上,可能并不简单。一个「 三方合作」 是很有可能的情况。想想之前的小牛电动,尽管车子做的不错,但是在商业模式上并没有突破,而阿里、力帆和这辆小车发生关系,也许在商业模式上,会带来一些不太一样的东西。当然,它的玩法甚至还不止于此。 不管是低速电动车市场还是小型交通工具市场,都需要一些不太一样、甚至看起来很另类的产品来扩大想象力。而相比于一款成功的产品,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其实是这辆车能不能火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