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 beta 版发布:先上车再说!

· Sep 14, 2016

在所有新造车团队里,广州的小鹏汽车算是相对低调的一个,但是今天下午在北京的朝阳公园,他们的 beta 版新车预览活动却一点儿也不低调。成立两年多之后,他们发布了接近量产的跨界 SUV,这还是这家公司第一次正式召开公开发布会。和发布会一起的,还有小范围的试驾活动。 背景介绍:小鹏汽车,名字来源于它的投资人,UC 创始人何小鹏,这家公司的其他投资人还包括一众互联网大佬,而创始人、总裁夏珩曾经是广汽新能源控制科的科长,他在 2014 年创立小鹏汽车,同时也拉了不少广汽同事加入。 何小鹏: 夏珩: 这场发布会阵势足够大,何小鹏和夏珩先后登台分享。夏珩上台的时候明显有些紧张,音量都比以前提升了不少,不过后来,他的自信逐渐表现出来。 后面,几个互联网大佬和同样来自广州的 YYP 颜宇鹏一起做圆桌讨论,聊互联网汽车。除去这一段和何小鹏的发言,整场发布会的流程和内容,有点像特斯拉 Model 3 的发布会。 车子是这么上场的: 接近量产的 beta 版 首先回答一个问题,什么叫 beta 版?这个单词对于 App 和互联网产品来说不陌生,但是用在汽车上是第一次。 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夏珩,他的回答是:由于和传统车辆的研发流程不同,小鹏汽车在研发时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因此,车里的一些零部件,例如三电一屏等部分可以进行快速迭代升级,而类似底盘等部分则会更像整车厂的研发思路,不会频繁改动。于是,夏珩把这种不同于传统车厂的研发方式重新命名,才出现了更符合互联网气质的 beta 版本。他还透露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之前那台用于验证三电一屏的雷克萨斯骡车,内部代号是 alpha 版。 实际上,这次在现场有两台车出现,一台银色两驱版本用于静态展示,一台白色四驱版本用于动态试驾体验。我们近距离接触了展车,它的完成度很高,确实很接近量产,但是并没有采用冲压钢板,零件也不是开模生产的。 夏珩说,这辆车的外观内饰在后续可能会有所变化,幅度大约在 10%左右,但是技术上很多环节已经冻结。到 10 月份,这辆车的所有数据都会进入不可逆的阶段,然后会直接用于小批量试制。因此,这次发布会也可以看做是最后的收集用户反馈,进行微调的机会。 可以这么理解,在工程技术方面,这辆车已经非常接近量产了。不过在生产制造方面,小鹏汽车这次并没有公布代工方的相关信息。 jony 同学的现场讲解: 通过以下这些关键信息,你可以对这辆 beta 版小鹏汽车有个大概的了解: 1. 跨界定位,没有相关三围、轴距数据,但是目测尺寸介于小型 SUV 和紧凑级 SUV 之间。 2. 分为两驱、四驱版本,两驱百公里加速 7.9 秒,四驱百公里加速 5.8 秒。 3. 实际续航里程 300 公里左右,快充 20~30 分钟可充满 80%左右电量。 4. 中控大屏是 15.6 寸竖屏,小鹏基于安卓研发了一套中控系统,全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屏可以进行交互,系统支持 OTA 升级。另外,他们还在研发整套的车内语音交互系统。 5. 车子具备低速的自动驾驶功能,主要表现为低速跟随、自动泊车、遥控召唤。 6.2017 年底实现小批量生产。 7. 全车共 7 个摄像头,分别是一个车顶摄像头,四个全景影像摄像头(车前后方、两边后视镜各一个),一个 ADAS 摄像头。 事实上,除了这些简单的信息之外,这辆车还有不少值得了解的信息,能从中了解到他们的研发和设计思路。比如: 外观设计: 这辆车刚开出来的时候,完全抛弃了进气格栅的中网就让人想到 Model 3,不过,整车明显走的是偏锋利的路线,之前小鹏团队用雷克萨斯 NX 为基础做骡车进行测试,今天发布的这辆车。某些地方还是能看到些雷克萨斯的影子。设计是由小鹏汽车和设计公司阿尔特共同完成,后者参与了好几个新造车团队的项目,比如智车优行的奇点汽车。 关于造型中体现出的借鉴元素,夏珩没有否认。据他解释,这是由于如果全部零部件都需要重新设计,那么对于开模成本、后期验证等各个环节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他们也采用了部分现有的、经过验证之后的零部件。至于车辆造型,夏珩认为还是比目前大街的很多车都好看不少。这个观点,倒也让我有些无法反驳。 三电: 这是小鹏的核心技术之一。现场展示了电池组、控制器,据研发电池包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最新的测试版本搭载的电池组容量是 45kWh。电池组借鉴了一些特斯拉的开源技术,在供应商上和特斯拉也有所重合,但是电芯供应商目前并没有确定。电机供应商据说也是国内领先的,而电池组 BMS 是小鹏自己研发的。 坚持自己研发三电,对于小鹏这个技术取向的团队来说,是一个必然。 一屏: 这里的一屏其实不单单指这块 15.6 寸的大屏,而是指包括中控、液晶仪表盘、方向盘按钮、语音交互在内的整套车内交互系统。其中中控大屏也已经迭代到了第三个版本,功能可以直接类比特斯拉。方向盘多功能键采用滚轮+按钮的形式,增加了单个按钮能承担的交互功能,还能和全液晶仪表和中控进行多屏交互。至于整套的车内语音交互系统,现场并没有演示。 低速自动驾驶: 小鹏的车子是通过「自动驾驶」的方式上台的,他们想借此展示召唤功能。为了和之前乐视超级汽车发布时的「自动驾驶」区分,夏珩还特意解释了这项功能的真实性,并且在测试场地进行了展示。 夏珩告诉 GeekCar,他们在传感器搭配方案、软件算法上都借鉴了特斯拉的开源专利。未来,他们也希望像特斯拉一样先把硬件构建搭好,之后逐渐通过升级软件实现更高级的自动驾驶功能。并且,他们也在进行一些小范围区域内的测试,会逐渐扩展功能和测试场景。小鹏汽车的工程师告诉我,除了采购传感器之外,目前自动驾驶相关算法都由内部独立实现。 事实上,无论是自动驾驶技术、电池部分、车辆性能,小鹏汽车的这款 beta 版都体现出不少特斯拉的影子。夏珩也不否认,这辆车的对标对象是特斯拉的 Model 3,不过考虑到车身形态,特斯拉未来将推出的 Model Y(更亲民的 SUV,类似 Model 3)可能会是更直接的竞争对手。 内饰的一些细节: 车内的摄像头可以拍驾驶员,未来可以用来和账号系统联系起来: 中控台副驾驶位置设计有可按压弹出式的小桌板和杯架: 门板、仪表台采用了布料覆盖,很像 i3 的感觉,但是量产版可能不会保留这个设计: 车子带有无线充电功能,工作人员说可以兼容三星,但是 S7 edge 失败了: 不得不说的量产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能在这个时间节点(项目进行了两年多)发布一辆敢让人直接试驾、体验,并且包括半自动驾驶等功能都能正常展示的车,其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对于一家公司的研发实力是个巨大的考验。显然,以工程师为主导的小鹏汽车,在技术方面的确领先于国内的不少造车团队。这一点也得到了现场某合资汽车品牌工程师的认同。不过,今天的发布会也说明,技术主导的公司只要把技术做到位,也能对品牌宣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不过我们也都知道,对于造车这件事来说,从 0 到 1 只是个开头。而从 1 到多的过程,是每个新造车团队都需要经历的挑战,并且可能是整个环节最艰难的部分。小鹏汽车研发了包括三电一屏、车身控制器等核心的部件,但整车的复杂性注定了他们还需要搞定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例如,如何把自己研发的部件和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配合、整合供应链等等,这些事背后都有很复杂的流程。以目前小鹏汽车 200 多人的团队规模来说,必然是个不小的挑战。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