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CES Asia 上,本田晒出了「关爱人类」的三个汽车黑科技

· Jun 20, 2018 333

在上海举办的 2018 CES Asia 刚刚结束,这是个很像车展的活动,不过里面也有些好玩儿的技术可以体验。这里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企业之一是本田,一方面因为他们采取了当场预约的方式,让人不用为了那么几分钟的体验傻站着排半小时的队;另一方面,这次他们展示的技术都从细节处入手,透着贴心范儿。 本田展示的黑科技有四个,除了 Honda 步行辅助外都属于汽车科技,是本田和他们科技创业公司孵化器项目 Honda Xcelerator 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技术。 随着这次技术的展出,本田也宣布正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的 Honda Xcelerator 项目正式进入中国。目前,该项目已经进驻了硅谷、底特律、日本、欧洲、以色列。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长谷川祐介表示,现在是本田的重大转折期。「 通过和富有挑战精神的创新型企业合作,将进一步丰富我们的产品、服务以及事业拓展的可能性。我们也将进一步强化发展中国事业、开展各项举措,并将这种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到本田的全球事业中。」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技术有哪些: 1)Honda 步行辅助:它是能帮助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走路的训练器; 2)气味王国:根据驾驶场景和用户需求向车内释放味道的智能香氛系统; 3)Tactual Labs(触觉实验室):让双手不用离开驾驶把手也能进行手势控制; 4)WayRay:让驾驶者不佩戴任何设备,也能在视野范围内看到全息 AR 技术呈现的导航信息(AR-HUD)。 气味王国 我们在现场体验气味王国的时候,需要佩戴一个围在额头上的头套,因为气味是头套上散发出来的。 在模拟驾驶席坐下,座位前方的摄像头先给我们的脸拍照,根据每个人的表情、面貌给驾驶员分类,然后让你闻到适合自己的气味。气味分类里有治愈系、热血系、暗黑系、傲娇系、佛系等很多种,我体验到的是属于热血系的味道,并不是很喜欢…… 之后,前方的大屏幕播放了一段模拟路上行驶的视频。 通过对车外场景的分析,如果系统判断当前路况不稳定、驾驶员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屏幕上就会出现提示深呼吸的标志,同时释放混合了柠檬、西柚味的气体,给驾驶员「 提神」。 而在交通拥堵时,驾驶员终于可以稍微放松紧张的神经、稍作休息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释放茉莉花香。 有研究称,在人类的五感中,嗅觉记忆是最持久和精细的,它对人身心的影响却少被注意,现在本田注意到了。本田中国方面称,「 气味王国是本田还在开发中的数字气味技术,目的是为了让驾驶者得到个性化的驾乘体验。」 我感觉气味王国的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更多场景,而且不只是针对服务司机。例如,晚上在静止的房车里释放薰衣草的味道,可以为车里的人助眠;在车里有宠物时可以释放消除宠物味道的香水;有小孩儿时可以释放糖果味,让车有种糖果屋的感觉;有人头晕想吐时就释放带酸性的气味…… 上述的想象也许都在未来的研发中,只是想在真车里实现还需要耐心等待。 Tactual Labs 手势识别操作在汽车里并不算新技术,这一代宝马 7 系在量产车里首次搭载了手势操作技术,不过,当前主流的手势识别技术主要都是基于摄像头的。 本田 Honda Xcelerator 项目下的 Tactual Labs 技术本身 不需要摄像头,而是在摩托车把手里装进一个电容式传感器。 通过这个技术,驾驶员手部骨骼的动作可以被同步识别成 3D 数据。Tacrual Labs 不仅能判断驾驶员的手是否放在把手上,甚至能精确判断出你抬起了几根手指。 在体验时,我握住模拟摩托车的把手,从屏幕里可以看到车辆开始自动驾驶了,而放开双手的时候它就随时停下来。行驶过程中,抬一下左边的四根手指,系统就会打开或关闭车辆前方的大灯;而抬一下右边的四根手指,可以选择更换车载系统播放的音乐——每次抬起都会更换一次。 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放在自动驾驶摩托车上只是为了方便展示这项技术,实际上它也可以应用到汽车方向盘上,或者其他设备里,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想象空间了。另外,本田中国还透露,Tactual Labs 作为新一代空间感应系统,还能够区分驾驶员和乘客。 WayRay WayRay 是一家瑞士 AR-HUD 技术公司,在 2017 年获得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这次他们作为本田的合作方,展示的是融合了全息 AR 的 HUD 抬头显示技术。 在具体体验时,你只要站在屏幕前的指定位置,就可以不佩戴任何设备,在视野范围里清晰地看到覆盖在屏幕上的 AR 呈现出的导航信息。可惜 AR 画面用普通镜头照不出来,所以无法在这里给大家呈现出来了。 本田中国方面称,设计这个系统的目的是让驾驶员能完全集中精力驾驶,得到更便捷、舒适、智能的驾驶体验。 不用戴眼镜或设备就能直接看到 AR 影像,感觉确实很厉害。不过其实这个技术也并不是 WayRay 的独家专利,比如同样参展 CES Asia 的三菱电机也在研发这个技术,并且应用在了他们首次在中国展出的概念车 EMIRAI4 上——这辆车搭载了即使在浓雾天气等能见度恶劣环境下,也可以通过 AR 进行车道标示的抬头显示器。 本田这次展示的三个合作技术都或多或少弥漫着「 人性化」 味道,虽然是科技,但能感觉到,它们的出发点和思维角度都是「关爱人类」。这其实也符合本田以往参加 CES 时所展示出来的调性。 技术领域的竞争并不比其他领域平和,有先有后,有强有弱;但价值观是没有输赢的。为人服务的技术都有温度,相信也会在人群中有市场。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阿里投资,上汽量产,全景 AR HUD 明年就要来了

· Mar 15, 2017

今天,一家名为 WayRay 的创业公司火了,原因是他们获得了新一轮融资,其中的领投方是阿里巴巴集团。 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车内导航产品,比如带有这项技术的 HUD。增强现实,也就是我们所谓的「AR」,而 WayRay 号称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把 AR 整合进汽车」的公司。 车内 AR、阿里巴巴,双重话题,这新闻想不火都难。 WayRay 这次获得的是 B 轮融资,额度为 1800 万美元,领投方阿里巴巴,跟投方红杉、500 Startups、英特尔资本等等。(红杉也是阿里巴巴的股东)这是一家来自瑞士的公司,巧的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恰好身在瑞士,而这几天租车自驾的经历又恰好让我对 HUD 抬头显示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从这条新闻里游离一下,聊聊在欧洲用 HUD 的经历: 我租到的是一台宝马 5 系旅行版,带有全彩 HUD 功能,画面被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而不是反光板的方案。它可以显示的功能包括车速、导航指引、限速信息、车距过近提醒等内容。 我是第一次在欧洲开车,结果这个 HUD 帮了大忙。一方面,在狭小拥挤路口众多的城市道路里,我可以比较直观的从 HUD 导航指引上看到在应该哪里拐弯以及距离路口还有多远,而不用去看中控台大屏所显示的那张信息很杂乱的地图。所以这几天以来,虽然还是会有拐错路口的情况发生,但是几率已经非常小了。 第二个场景是在德国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上。这个 HUD 可以让我更放心的把速度拉起来,不用担心会因为视线转移到仪表盘或液晶屏上而引起安全隐患。在 200km/h+的速度上,司机的眼睛真不该左右乱看。 这个 HUD 给整个 1500 多公里的行程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事实上,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开车,我觉得它起到的作用要远比国内大。 不过,接下来就得说回今天这个投资新闻了。 如果横向比较来看,宝马的 HUD 算是在各个品牌车型里做得很好的,但即便这样,作为一个司机,仍然希望车里的 HUD 可以往前更进一步,而这个方向,实际上就是「AR」。 贴个图,大家感受一下: 可以是在前挡风玻璃的局部来显示 AR 影像,当然如果让画面布满整个挡风玻璃的「全景 AR」,就更好了。 这家叫 WayRay 的公司做的东西,其实就是这个。 举个应用场景:当你需要 HUD 给你指示导航路径的时候,从驾驶员角度看过去,AR 技术可以让向左或向右的引导箭头直接和要去的那条道路重合。 这个画面需要脑补一下,但是用过 HUD 的人应该明白,这绝对是比现在所有 HUD 都要高档太多的东西,也是最符合用户心理需求的。 换个角度来说,随着 AR 技术的升温,它和汽车的结合,给人带来了不小的想象空间,同时客观上对车内人机交互有很大帮助,所以最近一两年,将 AR 和汽车结合是越来越热门的一件事,也吸引了一些创业公司进入这个领域。 这是一个有巨大市场前景的领域,就和做 HUD 一样,如果能进入整车厂的前装体系里,就意味着有非常大的订单量,也会由此带来丰厚利润。 WayRay 的 B 轮一共才拿了 1800 万,但是它的产品如果真的靠谱,未来的估值一定不小,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种投资是非常划算的。 这个新闻里还应该注意一点:接受了阿里投资之后,WayRay 将会和上汽阿里的合资公司「斑马智行」一起合作一款车载导航娱乐系统,在 2018 年也就是明年,首款搭载 WayRay AR HUD 产品的上汽车型就将上市。这或许是全球首款前装了 AR HUD 技术的车型。 这个路径其实挺有意思:WayRay 接受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投资,然后通过他们,进入了整车厂的前装体系里。不知道这会让多少车载智能硬件厂商羡慕(当然,技术门槛其实也很高)。 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现在开始可以坐等「车内黑科技」诞生了,这绝对会是明年这款量产车上的最大亮点。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