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D 的游戏思维——开着车去打怪
如果把游戏深度植入到真实的行车驾驶环境里面怎么样?这个大开脑洞的点子似乎有那么些不靠谱,因为在大家的理解当中开车和游戏是两个会互相影响的行为。不过还真有人在做这事儿,广州的 James 和他的团队正在把「 游戏」 引入到大家平时的开车过程中。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跟 James 关于他们团队产品、创意等交流的产物。 为什么是游戏? TED 上的一个讲演者说:「 要像玩网游一样,简单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现在人类每周花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为 30 亿小时」。那么为什么 James 他们想到的与汽车结合,打开现在 OBD 硬件设备出路的点是「 游戏」 呢? 首先,经常玩游戏、之前也从事游戏相关开发的 James 认为「 游戏化思维」 给了人一个更好的角度去理解信息,游戏就是一种思维结构,是一种再处理信息的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人们能够获取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所以 James 在和做 OBD 硬件的朋友接触的时候,听到现在 OBD 硬件产品没有太多出路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么一个新奇的主意。 驾驶毕竟是个特殊的场景,那么游戏的引入会不会干扰到驾驶行为的安全呢?谈到这一点的时候 James 给出了这么一个观点:其实开车本身要求人全神贯注保持注意力就是反人性的,大脑需要放松,所以人们常常在车内会打开收音机听听电台等间隙性的调整,游戏的加入只不过是增加了一种新选项而已。况且加深本身,需要眼耳手脚协同工作,实际就是这一种「 分心」 啊。 基于这些,James 就想到了把游戏结合 OBD 硬件和汽车行驶联系了起来。 到底是个怎样产品? 其实这款产品目前还是 Demo 阶段。不过在和 James 的交流过程中,已经能够清晰的理解到产品的样子。 游戏是建立在驾驶的过程当中进行的,以 OBD 硬件探测到汽车的启动和停止作为游戏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点,在这里可以通俗地把 OBD 硬件想成游戏的「 锁」。不过游戏的运行,是在我们的智能手机上进行的。开车前,玩游戏的人在手机里面先把 App 打开,进行一些游戏的设定。当发动汽车的时候,OBD 就会把这一信号传递给 App,游戏就启动了。注意在开车的过程中,驾驶员是不能对游戏进行干预的,但是会得到一些语音等的反馈。 游戏的玩法大概有哪些: 一,开车过程中游戏的玩法就是基于行驶的电子地图以及 GPS 等信息,系统经过相应的算法匹配相应的同样的玩家,根据你开车前实现对社戏的一些设定,在后台进行一些比拼和战斗。当行车结束后,OBD 接受到停车的信息传递到手机 App 上,你就可以回放刚才的游戏过程。(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游戏视频的观看。)二,基于现实的场景,如商店、餐厅、商场、加油站等等,结合 AR(显示增强)或者 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把真实场景和游戏的虚拟场景结合起来设定一些游戏。比如你开车到了某个商场,游戏就匹配到这里,商场就相当于一个「 城池」, 里面有各种奖励或者金币(这些是可以想象的,可以引入显示商场里面 O2O 的很多信息),然后你需要去攻占,以获取「 山头」 取得这些奖励。这个玩儿法很大程度上是和电子地图结合起来,会利用到很多的 POI 信息、甚至是一些街景。 三,这些游戏最后都可以和社交元素紧密的结合起来,或是有一个排名或是一个公会(团队),也可以把很多的游戏信息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面,这是把游戏和人紧密结合的很重要的一点。 这些玩法都是目前 James 分享的其中一部分,随着游戏和产品结合开发的进度,将会有很多的延展。 开发中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案: 从上面提到的产品可以看出,产品最终呈现需要几部分的良好融合:游戏本身的方案和技术开发、结合地图等大量信息的计算处理、ODB 产品和车的结合。游戏本身开发目前来说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至于 OBD 产品在 James 表示这在深圳很多资源可以满足。这里面最大的难点目前是,团队利用 Open Map 进行开发基于地理位置的部分,但是地图的信息量很大,每个城市场景都不一样。这在我们平时玩的网游的所谓地图来说,完全是一个突破,因为平时玩的 Dota 都是虚拟设定的,场景比较固定。 另外因为游戏的运行是在手机上进行,由于游戏牵扯到的元素和信息比较丰富,就需要手机本身 CPU 要有很大的保证。同时游戏需要车内通信要通常,目前车内 4G 还没有完全普及,不过这一趋势是必然的。 这款结合 OBD 硬件的在车内环境的游戏产品的最终呈现肯定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和 James 的聊天中,我提到可以进行先从区域化的地方的地图结合开始,以减少信息复杂度给开发前期带来的难度,比如可以在一些地标性的地段首先作为游戏的场景。 James 也表示了开始他们肯定是「 轻方案」 的形式开始进行,他们会选择一些现在正在开发的游戏,提供给那些游戏 SDK 和 API 接入他们的产品。通过一些合作,在行车过程过程中运行他们的产品就会获得相应游戏的一些奖励。举个例子,开车启动他们的游戏产品可以在行驶过程的根据算法随机获得 Dota 里面很难获得的魔法碎片等等。 James 自己说当年上学时也算是个「 非主流」 了,很多人是玩着玩着接触计算机相关领域;而专业是计算机的他,却使劲地玩着进入其他领域。09 年他就做过一个现在已经很流行的「 在线教育」 的网站了(这在当年貌似太前卫了,所以后来失败了,哈哈哈),然后又在 11-12 年又联合香港科大的团队开发了打车软件,不过他们当时是唯一匹配的策略。(估计最后在别人的烧钱大战中死掉了)。 听了他这么「 造」 的非主流经历,能进行这么脑洞大开的车内游戏的创业,也就很好理解了。 其实现实和虚拟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如果这个游戏和驾驶场景能够很好的结合,那么真的如 TED 那位讲演者所说的游戏就成了现实的一部分。 最后套用 James 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信息是最基础的,游戏化只是一种再处理信息的方式,是一种拔高的逻辑结构,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永远不变的场景、更小一号的犄角:「全功能」谷歌无人车
本周一谷歌宣布:公司已经完成了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原型,这是该公司的首辆全功能无人驾驶汽车。 很多人可能在纳闷儿:谷歌不是早就曝出了无人驾驶了吗,注意这一次的限定语是「 全功能」。之前谷歌 5 月份首次公布无人驾驶汽车的时候,展示的原型不包括方向盘、油门踏板、后视镜以及其他部件。 起初谷歌收购 510 System 团队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研发的时候,还是沿用之前 510 团队改装的丰田普锐斯。到了后来,谷歌才开始自己着手打造无人驾驶汽车,这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有点卡哇伊的那货。 过去的几个月,谷歌组装了很多类似的无人驾驶汽车原型。不过每一辆原型车担负的都是单一的测试任务:比如转向、刹车,以及计算机控制、雷达等传感器。当然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对于道路地图的测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另外,GeekCar 之前还报道过谷歌无人车的测试内情(见文章《谷歌无人车 2012 年内华达州测试内情大揭秘》),后来在加州的测试中,谷歌同意在测试无人车时加入临时方向盘和油门踏板系统,这是对于新出台的美国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 )规定作出的回应。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和当地法规之间的磨合仍是个问题,这将会是无人驾驶与交通法规之间长期的拉锯。 这次公布的无人驾驶汽车原型把之前分别测试的功能都集中在了一辆车上,让这辆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完全无人驾驶的原型车。最近它会在谷歌的内部测试场进行测试,2015 年初将会在北加州的路上进行上路测试,相信以后谷歌还会把无人车在美国本土以外进行测试。 之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负责人 Chris Urmson 有说到「 我们特别不想成为汽车厂商,我们在跟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洽谈,同时也在展开物色工作。」 这条消息结合刚发布的无人车原型,以后谷歌寻求和车企的合作将会使得无人驾驶加快速度走入大家的生活。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谷歌发布这次全功能无人驾驶汽车图片: 从这张图片看,和之前的无人车相比,这次车子的外观有了一些变化。首先是头顶上那个「 触角」 已经变得较小,且和汽车融合得比较好了,这是因为激光雷达技术的进步使得在保证高精度和覆盖范围的同时尺寸得以进一步的缩小。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 犄角」 可以消失。(之前的车顶的雷达确实有点扎眼,具体文章可以参看《无人车如果头上一直顶着「 犄角」,那你还爱吗?》)另外,这次的原型车还增加了车头灯和转向灯。关于这两个灯的作用,我觉得主要是为了给其他普通车辆的驾驶员看的。如果路上都是无人车,哪里还用得上车灯呢。 最后 GeekCar 的小伙伴的神讨论来了: 「 为什么谷歌发布的照片拍得这么丑!」 「 为什么新的原型车照片和上一次的是同样背景、同样的角度……」 “ 这次的涂漆貌似很单调啊,不如上一次萌。」 ……
特斯拉 Roadster 电动跑车升级细节本周将公布
关于特斯拉从来不缺乏新闻,不过特斯拉的产品元老——Roadster 电动跑车感觉消失在新闻视线里面已经很长时间了。当全新 Model S P85D 风光无限之后,最近的一则推特对话中,Elon Musk 就爆出了本周要对 Roadster 电动跑车进行升级的消息。 推特对话中,Elon Musk 回应 Roadster 车主说,本周会公布升级信息,并且给出了一系列导致升级推迟的原因(「crisis issues」)。估计他所说的「crisis issues」 就是前不久 Space X 的猎鹰 9 火箭的爆炸事故,不过 钢铁侠 Musk 整个一年都是非常繁忙的:Model S 的市场扩展(中国、欧洲等市场)、Model S 的升级、超级电池厂的建设、后续产品 Model X 和 Model Ⅲ 的推进,还有 Space X 火箭、卫星搭建全球网络、SolarCity 太阳能事业。 今年早些时候的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Musk 就曾承诺今年会为 Roadster 进行升级,将会在年底前给 Roadster 带来一些很酷的东西。 今年夏天,Musk 还告诉英国的《Auto Express》,将会为 Roadster 的电池进行升级,升级后的电动跑车能够一次充电达到 400 英里(约 640 公里)的续航里程,这比目前续航里程最远的 Tesla Model S 相比要多了 135 英里(约 217 公里)。 这次将要升级的 Roadster 都是 2008 年到 2011 年之间生产的特斯拉第一批电动跑车,这批跑车的最大里程为 245 英里(约 394 公里)。 此次的升级可以算作是特斯拉送给 Roadster 车主们的圣诞礼物吧,不过关于升级的具体信息,Musk 并没有提前透露,因为他从来都是一个能制造悬念的高手!
雷诺 Twizy 小车变身,「最后一公里」的快递进阶
还记的雷诺那辆萌萌哒的 Twizy 小车吗?今年在成都必比登活动、广州车展上亮相的 Twizy 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这款小车可以说是雷诺今年最受欢迎的电动车(在法国也有柴油混动)。 目前,雷诺推出了一个新的「 快递概念」:在 Twizy 小车的后面配装一个可以存储东西的小拖车,然后同时配备动力为一款新的柴油混合传动系统、两缸两冲程柴油发动机,提高约 50% 的热效率,雷诺正往下一代超效率汽车的路上行进中。 Twizy 快递概念车原型,探索新的城市快递服务的新解决方式。(如下图)不过最惊艳最兴奋的概念还是雷诺 Twizy 小车进阶快递领域的概念,小车车后加装的拖车可以装多达 15 个模块的储物箱在拖车板上。这项计划是雷诺在特定领域的聚焦:扩展 Twizy 在「 最后一公里」 物流领域的新用途。 对拖车上的模块化的货物区与货物之间进行「 适应」 测试,然后对 Twizy 车队进行智能管理以获得更有效的快递服务。整个货物区的空间约 1 立方米,可以帮助电商诸如亚马逊或者其他的公司进行「 超本地化」 的快递服务。 雷诺还有两个其他的柴油动力概念的推出,其中一款紧凑的两缸两冲程的发动机可以产生 67 马力的动力,自重 40 公斤,并且因为机械和涡轮增压器的组合是的整个效率提高了 50% 以上;另一个 HYDIVU 是一款柴油电动混合动力,使用 10-12 kW 的内置于变速箱里的电动机传递额外的低转速扭矩来辅助内燃机。雷诺的工程师使用了「 downspeeding 」 的过程降低了发动机的转速,使得燃油效率更高。 雷诺这些努力综合起来提高了长距离 10% 的燃油经济性,虽然不是革命性的的性能提升,但是仍然降低了对于燃料需求。 当然雷诺 Twizy 小车在「 最后一公里」 领域里的探索,很符合 Twizy 小车本身所具备的的属性。其实现在在中国,各种众多山寨式的快递小哥的电三轮就是这种同城快递火热需求的反映。如果以后路上快递都是这种类似于雷诺的小电动(混动)快递车,一方面也更安全,另一方面整个城市的快递车队逼格就提升一大截啊。
冲红灯摄像头原来并不安全
上周五,芝加哥的 Tribune 发布了关于碰撞伤害事故与冲红灯摄像头(RLCs)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直角方向的碰撞事故减少的同时,车后面的碰撞却增加了 22%。这无疑是给芝加哥市长之前的」 加强努力管理「 浇了盆冷水,同时也对冲红灯摄像头的用处提出了质疑。 芝加哥是全美最大冲红灯摄像头项目的城市,一共有约 350 个摄像头遍布在城市的各个交叉路口。最近这个冲红灯摄像头项目遭到了关于政府管理失当以及滥用市政资金的投诉,不过政府人员也公布了一组回应的数据:引入冲红灯摄像头后,直角方向(T 形区域)的碰撞伤害事故减少了 47 个百分点。 芝加哥 Tribune 发布的科学研究结果来自于两位在交通领域资深的研究人员,他们发现政府人员提供的数据极具误导性。因为他们发现统计上显著但是仍比较小的是直角方向碰撞有 15% 的下降,然而统计显著的还有在车后方碰撞的伤害上升了 22%。总的来说,净碰撞伤害的几率和之前没有使用冲红灯摄像头相比则上升了 5 个百分点。 结果发布的同时,Tribune 也指出自从 2002 年开始的冲红灯摄像头项目已经耗费了大量资金,项目必须停下来进行重新评估。 像芝加哥冲红灯摄像头项目这样的例子其实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尤其是在目前城市化发展飞速的中国。关于交通安全的很多科技项目要落地实行,事先都要进行比较严格的试验。有时候一项新技术的推出并不意味着其成熟可靠,如果盲目上马,将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资源浪费,而且有可能起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沃尔沃的这个可震动头盔,可以防止自行车和汽车的碰撞
对于未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 V2X 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汽车与另外的汽车、人、交通信号、基站等要实现互联,其中人这个因素是最具有不确定性以及难以和汽车系统产生互联关系的。 最近,沃尔沃汽车与瑞典运动安全设备领导者 POC 公司以及爱立信携手推出了全球首款汽车与可穿戴设备互联技术。这项互联解决方案,由一辆配备联网功能的汽车和一个具有数字反馈功能的自行车安全头盔原型组成。头盔里面安装了感应装置,然后结合手机 App 以及沃尔沃云端的服务,让自行车骑行者和汽车的驾驶员能够联系起来,实时、准确地感知发哦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位置和距离关系,并在两者距离过近时,发出相应的警告,并将相应的情况投射到挡风玻璃上,从而减少汽车和自行车碰撞的交通事故。据悉,这项技术将在下个月初的拉斯维加斯的 CES 展会上展出。 之前沃尔沃开发的城市安全系统(City Safety)已经能够「 察觉」 到汽车前方的车辆和自行车,并且能智能报警和紧急制动。 城市安全系统和上面讲到的头盔与汽车「 互联」 都是在车联网方面的积极探索,尤其是自行车头盔与汽车互联方案的推出,给了我们汽车与人实现较好互联的启示。 同北欧一些流行自行车的国家相比,中国自行车数量更庞大,再加上中国主要城市交通拥堵严重,所以自行车相关的交通事故经常发生。利用头盔实现了骑行者和驾驶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便能有效地减少了自行车汽车碰撞带来的事故。 另外一方面,目前创业领域很火爆的智能可穿戴式设备,如果能够在硬件产品中加入相应模块,使得可穿戴式设备能够和汽车紧密的联系起来,那么移动中的行人也能够被汽车有效的识别出来。所以在某些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行人穿过马路时,两边车辆就够通过行人身上的可穿戴设备给出的信号提醒驾驶员,甚至再一定的距离时自动启动减速或者制动功能。 想一想,你的智能手环、智能项圈、智能手表都能够很好的与汽车进行信沟通,不仅能够通过通过这些设备打开自己专属汽车的车门,还能够发出信号让其他车辆识别间距:这一切或许很快就能实现!
驾驶员视野扩大新技能 get√ , 高清数字影像后视镜
凯迪拉克将会在新的 CT6 车型上给大家带来新的亮点:这辆车的后视镜里将会内嵌可以播放高分辨率流视频的显示屏幕,给车后方提供一个无障碍的视野范围。这款车将在明年年底上市,到时候会成为第一个配备这个技术的凯迪拉克车型。 这个后视镜和安装在车后面的摄像头协同工作,相比于传统的后视镜,能够提供多达 4 倍的可视范围,同时消除后柱以及头枕遮挡的视线。 这个后视镜使用分辨率为 1280 x 240 像素的液晶屏,车后的高清摄像头可以轻松应对低光照条件,并且摄像头最外面有一个防水涂层,可以让摄像头保持清晰干净。配备这款后视镜后,能够有效提高高达 300% 的后视视野,并且能够有效防止眩光。 当然,如果驾驶员还是习惯平面反射,有切换键可以让后视镜回到传统的电致发光后视镜。 从捷豹路虎推出的「 新发明」—— 透明 A 柱以及「 隐身」 引擎盖,到各种装配在车身四周的的雷达,再到林林总总的行车记录仪产品,它们其实都是为了扩大驾驶员的视野,增加行车安全,甚至做到「 全视野」。虽然这些东西不会跟你聊天,但是确确实实增加了行车安全,你得知道的是,当你开车的时候,你不是一个人。(编译自 Jalopnik)
沃尔沃也要学特斯拉搞直销了?
特斯拉一直以来引起轰动的原因除了纯电动的汽车以及富有个人魅力的头头 Elon Musk 以外,恐怕还有其在自己官网直接销售特斯拉电动车绕开经销商的这一销售模式。尤其在美国本土,各州的法规不尽相同,再加上经销商、州政府等利益博弈的复杂,所以特斯拉的直销模式在一些州经常遭到法律禁止直接销售。 最近消息,沃尔沃汽车也在重新考虑自己的市场策略,并且有一个叫做「 Volve Way to Market 」 的计划。计划内容包含要扩大沃尔沃的广告预算,以及对这些经费完全不同的分配方案。当然,计划里面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就是,这家瑞典汽车公司决定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官网上向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销售自己的汽车。 目前沃尔沃已经就这一线上销售策略有了详细的细节,但是和特斯拉的官网直销有着本质区别的的:沃尔沃的这一策略并没有要排除现在经销商的意思。沃尔沃表示,以后线上销售的汽车仍然会走经销商的渠道网络交付到客户手中。沃尔沃汽车销售公司老大 Alain Visser 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 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肯定不会自己去建立交付渠道网络。」 关注沃尔沃的朋友或许早就注意到今年年初,沃尔沃就已经在线上销售汽车上试水了:特别版的 XC90 在网上 47 个小时就售罄。 特斯拉肯定是线上直销策略的坚实拥护者和执行者,当然这和特斯拉高层的理念以及其独特的产品线有关。不过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也想尝一尝鲜,比如宝马和福特在某些地区已经做出了这方面的尝试。 其实今年国内的火爆的汽车电商双十一活动,除了提供传统购车线索外,各家汽车电商平台(汽车之家、易车、新浪汽车、淘宝等)都有了整车线上销售甚至线上付款的尝试。从销售结果来看,其实大家对于像汽车这样大件高价值的商品在线上销售上也有了很大的接受度。所以说这些电商平台为各家车企都做了线上销售的试验,看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车企肯定也想有一定主动权,不然其实对于车企来说意义变化并不大:只是经销商换成了电商平台这样的「 新经销商”,经销商从线下到了线上而已。 回到沃尔沃的话题上,我们还能注意到其他的变化:现在沃尔沃已经大幅削减大型车展的规模和频率,把注意力集中在每年几个较大的车展上,分别是日内瓦车展、上海车展、北京车展以及底特律车展。很多时候沃尔沃也选择在自己的年度庆典活动上发布新车型,这意味在其他方面的赞助将会减少,不过沃尔沃帆船赛(Volve Ocean Race)不在此列。 沃尔沃进行线上销售这一策略其实是面对互联网时代下商业模式变化的一种顺势而为,当然一家历史悠久的车企肯定不会像特斯拉这样「 激进」,因为一方面这种线上销售的模式目前还不太成熟,主流汽车厂商都还没有着力于此,大刀阔斧地转变到网上销售对公司的管理以及创新运作成本有较高要求;二是,沃尔沃这样的车企在长年累月中积累的经销商网络体系其实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它是车企能够深入世界各地,面向自己品牌的消费者的最前沿的「 阵地」。何况长时间的合作,车企与经销商利益的捆绑以及经销商绝不会放弃这块蛋糕打算,这些都是特斯拉式的官网直销绕道经销商的模式触及到的利益,经销商哪里肯交出这一块「 阵地」 呢? 不过,有些东西虽然根深蒂固,但说不定哪天世界变化的速度就超越这些藩篱了呢。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能够生活中这种从思维到存在每天都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里。
路虎「新发明」,让汽车 A 柱穿上「隐身衣」
路虎在「 360 虚拟城市风挡」(360 Virtual Urban Windscreen)方面又进行了一项新突破:利用 AR(现实增强)这一技术使得汽车 A 柱可以变得「 透明隐身」,把车外情况「 投影」 到 A 柱上,让遮挡的视野能够显示给驾驶员。 这项技术的具体情况:把显示屏内嵌到 A 柱上面,然后显示屏实时接收车外的摄像头所捕获的那些被 A 柱所遮挡的驾驶员视野盲点,同时提醒前方可能存在的目标(如行人、自行车、其他车辆)与车的距离。然后这个系统还能和云端联系起来,让一些有用的信息,如周围可用停车位、加油站、交通信号灯等都能在 A 柱上显示出来。 汽车的 A 柱「 透明隐身」 可以让周围的骑车者、行人以及其他汽车都能够被看到,例如当汽车向左向右转向的时候,A 柱就可以自动隐身,实时显示外部环境。 这其实和之前路虎推出的「 透明」 引擎盖原理差不多:今年早些时候路虎推出的「 透明」 引擎盖技术能够使得驾驶员前方的引擎盖显示出被其挡住的路面情况,能够极大的扩大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减少盲区。 其实不管 A 柱也好还是车头也好,都是开车时候的典型盲区:引擎盖所挡住的前盲区让驾驶员很难控制和预判距离范围,很容易发生追尾事故;而至于 A 柱盲区,相信开过车的人都有领教,而且在很多汽车评测中,都会把 A 柱是否过于遮挡视线作为很重要的评测点。 路虎把 AR 方面的技术(如「 360 虚拟城市风挡」 等)引入到汽车上来,是对 AR 技术很好的应用。AR 这项技术在车内环境里面的可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比如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或者是引擎盖不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变得透明隐身,还可以和导航结合在一起,把周边的一些地标信息显示出来,让驾驶员的视野突破「 物理极限」。 捷豹路虎技术研发负责人 Wolfgang Epple 博士表示,新技术将使驾驶者更加专注于前方道路,不会因为分神去看路标或寻找停车位,而发生不必要的事故。尤其是在现代城市环境下,路上交车辆、行人都比较多,这些新技术能够减少很多的不必要的因为视野不及所造成的碰撞、碾压。 路虎不停的在驾驶视野方面做文章,这是要打造一个无盲区的驾驶座舱的节奏,相比于透明引擎盖,透明 A 柱的实用性要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