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Car Weekly】在朋友圈看宝马广告的时候,顺便来回顾一下上周大事

· Jan 25, 2015 333

这个周末,在天津有一个「 全球新能源车大会」,搞得轰轰烈烈。 与此同时,一辆启辰晨风在京沪高速天津段服务区里企图充电,结果碰了钉子。 一边是繁荣,一边是冷遇,你想呵呵吗? 周二,在悠唐皇冠假日酒店(就是陈赫被拍到出轨的那个地方),乐视超级汽车计划从一个基于三星平板的 ROM 起步了,这个叫做 LeUI Auto 的东西给我们画了一个很大的饼,有人骂,有人捧。 与此同时,比亚迪的老总王传福放出话来,他说互联网造车是概念,是炒作。 互联网企业和汽车厂商,看似针锋相对,其实亦敌亦友。 说到比亚迪,前几天唐的预售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同样是有人骂,有人捧。从这个角度来说,比亚迪和乐视这周都挺火。 国外方面,捷豹路虎有推出了新技术,当有自行车或者摩托车从你的车侧面经过时,车子的 A 柱和门板就会自动变色,以此来提醒你「 不该碰的车别碰」。他们把盲区提醒玩出了新花样。 谷歌无人车项目也有进展,他们公布了七个供应商名单,这七家公司会成为谷歌无人车关键技术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了博世、大陆、LG 这些知名公司。看来谷歌真没想自己造车。 就在写这个周记的时候,朋友圈的第一个广告推广终于来了。有人看到了宝马,有人看到了可口可乐,有人看到了 vivo 手机。自古评论欢乐多,看到了记得随手点赞。用我们外围设计师的话说,有一种大家一起看春晚的感觉。

百度车联网的新动作叫做 CarLife?这里是一些剧透

· Jan 22, 2015 333

这几天,我们收到了一个来自百度的邀请函,上面说百度要在这个月的 27 号召开车联网战略发布会,主题叫做「 霸气占屏」。 这就让人觉得有点一头雾水了。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多方打听,提前得到了一点儿「 内幕」。 首先,百度将要发布的车联产品的名字叫做 CarLife,这应该是一个手机车机互联系统,类似苹果的 CarPlay 以及谷歌的 Android Auto。 下面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来具体说说。 1.CarLife 基于什么开发而来? 据说「CarLife 会支持主流的操作系统」,据此猜测,应该是会同时支持 iOS 和安卓手机。我们了解到,CarLife 是基于私有协议开发而来的,类似博世的 mySPIN。它并没有采用 MirrorLink 或者 SDL 这种互联协议,也不是雪佛兰 MyLink 上使用的 MHL 的简单映射方式。据说形式上类似 CarPlay。 2. 跟之前的 CarNet 有关吗? 之前百度和钛马合作的 CarNet 可以说是 CarLife 的前一代产品,但是 CarNet 主要基于 WinCE 系统。我们可以把 CarNet 看做是百度在车联产品上的试验品,为车机互联的方案扫清一些障碍。不过,在不久前的九州展上,钛马展示了 CarNet 1.0 产品,主攻后装市场,它已经与百度无关。 事实上,这次即将发布的 CarLife 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是首次完全由百度独立完成的。基于和之前钛马合作积累的经验,百度整合自身 LBS 等部门进行开发。据说在设计过程中,百度和车厂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和讨论。(之前百度和很多车厂在 LBS 服务上有过合作的基础。)3.UI 啥样? 车载互联产品由于其在驾驶场景下使用,那么安全性肯定是产品设计的关键点。相信 CarLife 的 HMI 设计(人机交互)会在界面布局、色调以及按钮大小等不同方面来进行规范。 4. 现在都有哪些 App 接入 CarLife? 似乎目前 CarLife 上面适配的 App 并不多,可能会有百度地图、百度旗下的糯米、乐播,以及网易云音乐等少数的几个。只有抱着开放的心态引入更多的第三方应用,才有可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并使用。 5. 第三方应用怎么接入 CarLife? 我们的消息源透露,CarLife 针对不同类型的 App 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接入方式:一种是类似于 Android Auto 那样,提出一系列的开发规范,让开发者完成开发;另外,也可以让开发者提供 SDK,然后由百度完成集成到 CarLife 的工作。百度方面表示,音频类的应用应该会采用第一种方式。 6. 前装还是后装? 某位汽车行业的朋友向 GeekCar 透露,「 此次百度合作的车厂很有可能包括宝马、上海通用以及某韩系厂商」。 7. 还有什么? 据说在百度的发布会上,同时会介绍百度地图汽车 O2O 的新服务。看来百度还是想强化地图的入口功能,把更丰富的 O2O 服务集成在地图里。考虑到商业需求和用户需求,这几乎是必然要来的动作了。 以上这些就是剧透,至于具体情况如何,等到 27 号就知道答案了,到时候 GeekCar 会根据发布会的情况再做分析。

谷歌无人车,逃不出传统汽车生态圈?

· Jan 21, 2015 333

近日,谷歌公布了无人车关键技术合作伙伴的名单,以加快新一代的无人驾驶原型车开发。 在底特律的北美车展上,谷歌无人车项目负责人 Chris Urmson 宣布 Continental、Roush、Bosch、ZFLS、RCO、FRIMO、 Prefix\ LG 等作为无人车的合作公司,帮助制造谷歌无人车。目前,完全自动驾驶的原型车(没有传统的方向盘和踏板)已经在加州谷歌的秘密道路上进行测试,今年年底无人车还将在 NASA Ames 的道路上进行测试。 这次谷歌无人车的高调让我们有些惊讶,据悉目前无人车已经在伯克利的一家创业公司里面开始大规模制造。那么从 Urmson 宣布的合作公司来看,具体每家在无人车的制造中是扮演怎样的角色? Roush Enterprises:这是一家位于底特律的生产公司,专门组装小批量自定义车辆。目前它已经签了 100 辆无人驾驶汽车的合同,包括设计集成、最终组装。 LG:很有趣的是谷歌宣布 LG 来作为合作伙伴,估计是为无人车提供电池模块。最近通用的 Bolt 电动车的电池是 LG 提供的模块化锂离子电池。 Bosch(博世):此次和谷歌无人车的合作博世主要负责提供电动动力总成的主要零件,包括电力电子(即就是常说的 E-Machine),这套装置就像电机一样把电池的能量转换成机械动能驱动车辆,同时它还能在反馈制动的时候作为发电机来为电池充电。 博世同时还为谷歌的无人车提供远程雷达单元,博世将要收购一家德国转向系统的公司 ZFLS。不出意外,应该是由 ZFLS 来为谷歌无人车提供转向技术。 RCO Engineering:主要负责谷歌无人车的座椅的设计。 FRIMO:主要负责车内外的塑料和复合材料的零件提供。 Prefix:这是一家汽车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公司。 Continental:德国大陆集团的角色则不太好说,目前知道的是大陆将向谷歌无人车提供轮胎和其他一些电子器件和零件。 Nvidia:将会向谷歌提供超级处理器,来帮助谷歌无人车的物体识别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 罗列到这里,问题来了——那个价值 6 到 7 万美刀的谷歌无人车激光雷达呢?之前谷歌无人车原型采用的是 Velodyne 的激光雷达装置,不过 Urmson 表示谷歌自己也在着手进行研发。未来量产的谷歌无人车到底采用哪家的激光雷达,Urmson 说了还得看成本降低的幅度能否让这款萌萌哒的无人车担负得起。 谷歌无人车项目上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一转变,其实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是个很好的信号:谷歌真无意直接收购一家汽车制造商来开始它的无人车制造梦,也无心重新自己搭建一个「 无人车」 产业,它选择的是集合这些很成熟的汽车产业内的相关企业。 虽然不知道最终谷歌是要成为无人车制造者还是无人车技术的提供者,但是至少看得出来它愿意在已经存在的 OEM 和供应商构建的生态里面「 玩」 了。

「二手车产融发展基金」,平安对二手车行业的示爱?

· Jan 21, 2015 333

1 月 20 号,平安银行联合第一车网、质新二手车三家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三家共同发起成立「 平安爱车二手车产融发展基金」。对于二手车行业而言,尤其是当下的中国二手车相关企业而言,现在可以说最美好又最煎熬的时间点了。大家都说了很多、听了很多「 未来几年中国二手车市场将迎来井喷发展」,「 二手车行业又是多么水深」……. 这个「 基金」 到底咋回事儿 二手车行业的金融支持桎梏困扰其发展已久,究其原因是二手市场本身的信息不对称、中国区域的市场割裂和发育不足、缺乏相关法规引导等导致二手车行业长期金融难以找到合适的体位进入。如何破,是一个复杂的多方协作过程,今天发布的的「 二手车产融基金」 只是一个小尝试。 那么一家与「 汽车」 纠缠很深的银行与一家二手车互联网平台、一家二手车经营实体之间推出的「 二手车产融发展基金」 到底是什么呢? 上述三家企业将会在第一阶段拿出 5000 万人民币的资金作为「 二手车产融发展基金」,主要目的不是投资盈利,不会直接投入到二手车经销商的运营相关上,而是为二手车经销商获得银行金融服务提供增信支持,基金的运作主要委托给「 安信资产管理集团」。 合作的三家企业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个基金是开放式的,不仅仅面对「 质新二手车」,也服务于所有优质的二手车经销商,同时他们表示也欢迎更多的经销商和第三方机构加入到基金中来,后续会扩大基金资金池。这个「 优质」 的标准和门槛,主要是由银行根据信用记录和评估以及第一车网平台上的经销商数据标准来制定。 在汽车金融领域平安可以说是先行者,在新车金融方面领跑这些年以后进入二手车领域我们毫不意外。当然选择和第一车网以及质新二手车联手合作,主要原因是基于第一车网在二手车互联网平台 10 多年的深耕所积累的资源和数据,尤其是后者在二手车电商、汽车保值率上的探索和研究;当然质新二手车作为二手车交易的实体平台参与其中,一方面因为是它和平安的「 血缘关系」(平安投资质新二手车),另一方面是它本身也是基金要面向的对象之一。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一种高效的风控手段,从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各个环节对二手车市场提供助力。这次的「 产融基金」 算是探索二手车行业和金融领域的融合创新的新模式。对于二手车企业来说,提供了库存融资、零售贷款等金融服务。 轻重之争 刚刚过去的 2014 年,很多二手车平台都有了巨额的融资。在这场二手车电商狂潮下,围绕二手车的流通交易环节,各种模式的二手车企业都在布局:有偏于传统的实体二手车平台,也有类似于人人车这类 C2C 线上二手车平台,有介于两者中间模式的二手车公司,各种类型的二手车公司都在野蛮生长。   其实从高效地打通二手车的流通环节促成交易来说,C2C 去除了中间各种流转的时间和成本,是理想中最好的方式。就像美国的 Beepi、国内的人人车,它们就是抱着打通一辆车前后” 车主”、避免中间环节的目标,革二手车商的命。目前从全世界来看,C2C 的业务基本只是在美国和德国发展得特别好,深层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都有悠久的汽车历史,对于汽车的记录都能轻易追溯,同时相关配套的服务链条都很成熟。 然而前段时间,经过和相关二手车创业公司的交流和探访我们发现:偏 to C 的二手车公司线下展示空间(如二手车超市等)的租金和装修成本实际上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投入,目前阶段的二手车交易量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支出。也许有人说,目前还是培养二手车交易的阶段。但是某些经营了一年多的公司已经明确透露要开始重视 B 端的二手车业务,因为二手车经销商所积累的资源在中国仍占有绝对的优势。 对于重资产和轻资产两种不同的模式来说,单纯地从互联网角度看感觉「 轻」 为好,但是要搅动二手车这块市场,没有线下的重资产的布局,可以说寸步难行。关于轻重资产之争,从成本结构(人力、场地、资金等)、拓展空间(发展)、二手车领域人对于互联网的思考等来看轻重本身都只是一种手段。 套用质新二手车 CEO 王安澜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卖车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在现在中国的二手车市场里,各种模式、各种业务都有生存的空间。」

谷歌赞助的电动巴士在山景城上路了

· Jan 16, 2015 333

提到电动巴士,我脑子里面首先想到的是比亚迪的 K9,比亚迪目前正在欧洲和美国积极拓展其电动产品(电动巴士 K9 和电动出租车 E6)在海外公共交通的市场,目前在美国比亚迪已经获得了洛杉矶地铁运营公司、斯坦福大学等的订单。在 2014 年,比亚迪老总王传福还获得了扎耶德未来能源奖(Zayed Future Energy Prize)。 而在美国本土,除了较为出名的电动巴士制造商 Proterra 外,另一家叫做 Motiv 的公司的产品你也会时不时的看到。 最近,Motiv 发布了四款新的电动巴士,运行在谷歌总部所在的加州山景城市区。这些巴士采用电动动力总成技术,Motiv 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是可以同时适用于电动卡车和电动巴士上,配备一系列已经能在市场上买得到的电池组和电机。 目前运行在山景城的这些巴士将会在社区、购物中心、医院、娱乐区之间穿梭,车内有 16 个座位以及 2 把残疾人轮椅,并且还有自行车停车架,车内提供 Wi-Fi 信号。这些巴士都是免费的,这是因为它们是谷歌出资与 Motiv Power 以及加州能源局合作的一个两年项目。 Motiv 的 CEO Jim Castelaz 说道:「 这些巴士将给山景城的居民带来全电动巴士的体验,同时能够传达不依赖石化燃料和零排放的理念。」 之前 Motiv 已经展开过电动校车项目和电动垃圾车项目。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相信各家电动汽车生产商也不想错过巨大的公共交通的市场。想一想谷歌都介入了这块领域,以后的谷歌无人驾驶车说不定就是从固定线路的巴士和微公交切入呢。 Motiv Power System:公司创立于 2009 年,坐落在 Foster 市。它已经设计和制造了一套电动汽车动力控制系统(ePCS),此系统为商业交通工业的电动汽车提供了动力控制解决方案。卡车和巴士生产商都能够使用此系统把现有的车型改装成为全电动版本,比如厢式货车、冷冻车、摆渡巴士、校车等等。(图片源自:motivps、prnewswire、sustainnovate)

「北美车展」看到这辆泡沫做的车,你醉了吗?

· Jan 15, 2015 333

上面这张照片里的车叫 Spira4u,它出现在了今年北美车展的展台上。照片里的小车除了略「 丑萌」 的外形吸引我之外,令我更为兴奋的是那车身分明就是由泡沫材料制成。 Spira4u 这款小车其实在几年前就出了第一款原型,当时就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制造和行驶的成本都很低廉,负责人的造车理念就是为了降低交通事故伤亡率,并且提高能源利用率。 据说,这款 Spira4u 三轮小车已经在中国试制生产,有电动和天然气两个动力版本。目前,Spira4u 三轮小车已经通过了美国 EPA 的排放测试要求。 小车的底盘使用的是蜂窝状结构的复合材料,车身采用的是玻璃纤维和发泡材料组成的轻质面板。Spira4u 小车的外形和几年前没有很大改变,但是整个小车的结构设计用了新的技术,同时也采用了很多的新的复合材料。 Spira4u 的发泡聚丙烯面板车身在众多的传统汽车面前显得有那么些另类,不过,泊车的时候,即使有一些刮擦,车身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害。 车前脸的外层超过 20 厘米厚,车身车门和尾部也达到了超过 10 厘米的厚度。良好的聚丙烯发泡板使得小车在碰撞的时候吸能性很好,最大程度减少了冲击带来的伤害。相信你也猜到了,既然是泡沫,那岂不是可以在水上漂起来?是的,下面这张图片已经亮瞎众人双眼。实际上,Spira4u 已经开始着手研发两栖版本的小车了。 天然气版的小车重量为 200 千克,售价约为 5000 美元,采用的是直喷的 150cc 摩托车发动机,品牌是来自中国浙江台州的王野(WY)。天然气版可以达到的最高时速是 85km/h,能耗是 2.94 升/百公里。其 9.5 升的气罐能够支持小车行驶约 320 公里。 电动版的小车重量为 236 千克,售价约为 9000 美元。采用的是 10 千瓦的电机,有单、双电机两种配置可以选择,当然也可以在后轮上选配额外的电机(1500 美元)。在单电机的情况下,Spira4u 小车可以达到最高时速 100km/h。 一个电机和一个标准的 72 安的电池组就使得 Spira4u 小车能够轻松的跑个 115 公里,加一个成本约为 3500 美元的电池组就能使小车行驶里程翻倍。电动版的小车比天然气版的贵的原因除了电机和电池以外,还在于电动的 Spira4u 三轮小车加装了倒档齿轮和后置摄像头。(天然气版本的 Spira4u 小车若是开过了,那就只能往回推一下,反正车也不重,哈哈。)一般来说,电动车的充电都是个很大的问题。不过,可以使用家里的电源给这辆车充电,充满电耗时大约 2 到 4 个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小车的电池组是可以灵活拆卸的,这样在车子电量耗竭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即时换电。 Spira4u 的操作方式有点奇葩,采用的是舵柄式的方向盘。除此之外和普通汽车倒区别不大。目前车子上也有一些科技感的东西,例如电子后视镜的倒车辅助、速度显示电子屏,甚至空调等。关于这款小车,很有趣的一点是它独特的的泊车方式:如果空间不足的时候,可以把小车整个倒立起来。 Spira4u 的创始人 Lon Ballard 说道:「 对于小车的控制系统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来底特律我们也准备和更多的合作伙伴接洽,期待找到一些经销商,也希望找到一些有实力的制造商能够一起来扩大小车的产能。」 虽然 Spira4u 使用的发泡材料以及其他复合材料使车身更轻,并且更经济环保,而且其车身也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但是对于这种「 轻飘飘」 的小车,其安全性仍然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缺乏刚度在碰撞中仍然会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有赖于配备足够的「 主动安全」 设备。相信这款小车在不断的迭代更新中,会越来越贴合它们的口号——「Soft,Safe,Sexy」。 不过,在这辆车身上,我更高兴的是能看到中国南方灵活的商业环境给全球化制造带来一些亮点。要记住,这款源自美国创意的 Spira4u 目前正在中国试制。

奥迪带你体验「虚拟现实驾驶」

· Jan 14, 2015 333

奥迪绝不会只满足于追求成为「 一家线上的汽车制造商」 的名头,如今它想要带你「 虚拟」 体验开着车在马路上、在街道上、甚至开到你想要去的地方。而这一切,只需要加一个头戴式的虚拟现实头盔。 在世界汽车新闻大会(Automotive News World Congress)上,奥迪的销售和市场董事 Luca de Meo 透露奥迪将会推出一个叫做「 奥迪虚拟现实体验」 的项目。 目前这一项目在巴西作为试点,在经销商处作为一种展示汽车的方式。Luca de Meo 这个项目可以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方便直观感受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的细节。 具体这个虚拟现实系统体验什么时候、在哪些地区可以获得现在还不得知,但是在底特律北美车展的上,奥迪已经展示了 Demo。 如果 Oculus 的 VR 设备太贵了,那么奥迪就会考虑换成谷歌的 Google Cardboard 让消费者们在家里的 沙发上轻松地对奥迪的汽车进行一个「 虚拟现实」 的体验。(编译自 Jalopink)

「北美车展」他们在车展上直接 3D 打印了一辆车

· Jan 13, 2015

底特律,北美车展 Local Motors 的展位上人头攒动,大家的目光被正在「 打印」 中的汽车深深吸引。GeekCar 身处现场的胡阿姨听到旁边两个观众感叹道:「 我难以想象自己开这样子的车」,伴随着惊讶的表情。真的很理解他们的惊叹,因为但凡对于有点「 离经叛道」 的新事物,传统的人一开始都会多多少少不知所措。 就在 Cobo Hall 的地面上,Local Motors 带来的是一场秀:他们的员工正在现场 3D 打印一辆汽车的主要结构。这辆汽车的名字叫做 Strati,是世界上第一款 3D 打印的汽车。Strati 是由 Michele Anoè的设计优化而来的,而且整个设计是 Local Motors 从线上网友提交的 200 多个方案中评选出来的。这是 Local Motors 全新的造车「 链条」:从设计思路的收集决定、汽车的制造,再到市场销售环节,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和大家的智慧,用 3D 打印的方式把车子呈现给大家。 于是,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汽车的 3D 打印过程。 打印汽车的三阶段 在现场,Local Motors 展示了 3D 打印 Strati 的三个阶段:打印,改善,完成。 第一步是「 加法」。首先在打印之前要添加打印材料,Local Motors 使用的是由约 80% ABS 塑料和 20%碳纤维增强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这些材料目前由 SABIC 公司提供给 Local Motors。然后,3 轴打印机会融化它们,并且将原料一层一层地堆叠出来。 目前 Strati 的主要结构大约需要花费 44 个小时,打印 212 层(Local Motors 正努力研究提高加工速度)。 我们可以注意到数控打印的细节图片,通过加工软件对 X,Y,Z 轴和 W 主轴的参数进行设定,从而让材料喷头跟着机械手在空间内移动,来进行 3D 打印的每一层的堆叠。 第二步是「 减法」。之前打印出来的主要汽车结构还比较粗糙,必须转移到一款叫做 Thermwood CNC 的数控铣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细节打磨。大约经过几个小时的打磨,Strati 的外部细节基本成型。 第三步是「 快速组装」。在 Strati 的主要结构被 3D 打印出来并且打磨细节之后,现在就剩下装配了。这个时候 3D 打印件和非 3D 打印的零件,如动力系统、电子系统、仪表和布线以及轮胎等,由装配人员组装成一个整体。(目前电池、电机、悬架等零件来源于雷诺的 Twizy 小车。)乙烯基材料包裹、喷涂以及其他的表面处理都是对 3D 打印结构的一个补充工艺处理,经过这一切之后,就是呈现在展示厅里面的成品 3D 打印 Strati 车。 微工厂(Micro-factories):未来的制造场所 在展会现场这辆 Strati 的 3D 打印是由 Local Motors 的微工厂(micro-factory)来负责,这种微工厂一般建在离市中心 100 英里的郊区,能降低约 97%的货运配送成本,并且能够很快将产品送到市场。 这种微工厂今年会正式建立两家:在计划中,一家位于田纳西的诺克斯维尔,一家则在华盛顿附近的国家海港,其中后者还是橡树岭实验室和 Local Motors 的合作项目,当然橡树岭实验室也对产品进行测试研究。据悉,今年第三季度这两家微工厂将会逐步量产 Strati 这款 3D 打印汽车。 我觉得 Local Motors 的展位引人入胜的原因除了那辆小车,更在于这个微工厂。它让我们窥视到了未来制造业的形态。在展厅里面就能建立生产的空间,让我们能最近距离感受到:以后的汽车就应该是这样生产的。 这个微工厂带来的是有别于几百年来「 切削」 为主的制造思路,是 3D 设计的直接数字化制造过程,它代表了增材制造方法(采用材料逐渐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的优越性:能够精确尺寸、整体零件成型、避免使用传统成本巨大的工具。 未来的 Local motors 的一家微工厂员工组成大约是 40000 人,其中包括了实验室约 20000 的员工,10000 余人的市场和销售团队,10000 余人的制造和组装团队,整个人员组成是一种合作创意、研究、教育、创造的自由创造社区。 Local Motors … 继续阅读

「CES2015」那家做音响的公司把 CarPlay 扔到了仪表盘上

· Jan 13, 2015 333

之前,我们聊到苹果的 CarPlay 时,都不可避免的提及「 车机」。这个手机和车机互联解决方案,都是出现在司机右边的那块屏幕上。 但是,供应商哈曼(Harman)在 CES 上展出了一套很别致的 CarPlay 方案,他们把它「 扔」 到了方向盘后面的液晶仪表盘上。 这其实是哈曼推出的概念驾驶舱(Integrated Essentials Cockpit)的一部分。从图片上来看,CarPlay 的界面被左边的时速表和右边的转速表夹在中间,而界面的上方和下方显示的是温度、油量、里程以及档位。 位置变了,交互方式也变了。仪表盘液晶屏当然不能进行触摸操作,所以哈曼的这套解决方案里,方向盘也发生了变化:多功能按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右侧盘幅上的一块儿触摸板。在这上面可以进行触摸、点按等操作。 脑补了一下操作画面之后,我开始担心这是否是一种好的交互方式。它势必会增加一系列的手势操作难度。另外,开车的时候要始终接触方向盘,误操作的问题不知道哈曼会怎么去解决。而中控屏幕上的 CarPlay 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只是需要司机轻轻滑动和点触。 但是也有益处: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可以专注于前方,不用再转移视线去操作右边的中控屏幕。 从车厂的角度来说,这种设计可以让他们省去一块儿液晶屏的成本。中控屏幕和仪表盘液晶屏不需要同时存在,功能却完全保留了下来。 在系统层面,虽然这是一块单屏幕系统,但是它经过了优化设计,可以避免引入 CarPlay 对汽车本身电脑系统的干扰。Harman 这套系统采用沙盒窗口设计,在 CarPlay 崩溃的时候,仪表盘上的车速和转速等信息还可以在单屏上正常工作和显示。 低端车福音? 看一下 Harman 的业务,现在已经有很大一块是涉及到汽车的:从最基础的品牌汽车音响以及音响软件、到导航和连接等。Harman 的汽车部就主要负责信息娱乐系统、连接方案、云服务、驾驶辅助(ADAS)等等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 科技媒体 9to5mac 认为,这套概念驾驶座舱方案或许会对那些低端车型更有诱惑力,因为它们通常没有一个大屏幕设备,也没有所谓的「 智能车机」,而这个方案节省了一块儿屏幕,使得车厂可以用更加低廉的成本实现 CarPlay 的功能,对车厂来说可以算是一种「 雪中送炭」,同时苹果的 CarPlay 市场占有率也可能得到提升。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结论并不妥当。首先,它需要一块儿全液晶仪表,按照现在惯常的规格,这个屏幕一般会是 12.3 英寸,而看一下目前市面上搭载了这个配置的车型,基本还是以高端车为主,中端车型都十分罕见。在现阶段,为了区分车辆档次,全液晶仪表还不会很快的下放到低端车型上。那为了缩减成本,降低屏幕尺寸的办法可行吗?想象一下,更小尺寸的屏幕或许会让 CarPlay 的使用体验变得极为糟糕。 不管这款产品究竟是什么定位,最关键的问题其实就是使用体验。这才是最后它能不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基础,而这需要使用者在驾驶环境下的亲身感受。 不过,它给手机车机互联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的交互方式,至少这份新鲜感让我们觉得,还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