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平台四款产品,蜂巢能源公布无钴电池产品规划
继 5 月份在线上发布无钴电池之后,时隔 4 个月的北京车展上,蜂巢能源再论无钴电池,完整展示了自己的无钴电池产品规划。 问及缘由,蜂巢能源总裁杨红新这样说道:「 第一次发布会更多的是向全球展示我们的技术,今天我们把它做出来了,把它作为一个系列家族化,介绍我们两个电池平台 4 款产品更详细的参数以及上车时间搭载计划。」 基本面 先来看看蜂巢能源的基本情况: 蜂巢能源保定研发中心于 2017 年全面投入使用,整个研发投入超过 7 个亿,目前研发人员有 1000 人;今年 7 月,无锡全球锂电创新中心一期正式启用,二期会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制造工厂则在常州金坛,4GWh 的一期已经全面启动,二期即将在 10 月投入生产;保定的 Pack 工厂累计供应了超过 7 万套的 Pack;而泰州工厂将会在今年年底实现无模组以及长电芯无模组技术的量产;至于欧洲工厂,厂址已经确定了,首期会建设一个模组和 Pack 厂,杨红新表示,这也是为其拿到定点的欧洲客户提供保证;规划布局的全球七大研发中心中,保定、韩国、上海和印度的研发中心已经投入使用。 蜂巢能源从 5 月份开始出货,出货 3 个月,8 月就进入电池供货排名第 19 名,杨红新表示,按照现有订单和出货量,9 月力争进入前十。「 目前常州金坛工厂,现在 24 小时不停加班加点的在生产,努力满足我们的交付。」 看到这张图了么,这些东西蜂巢能源都在做,不过,发布会上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但特斯拉一样,蜂巢能源也准备搞一个「 电池日」,更多信息应该会在那个时候进行公布。 无钴电池产品规划 去年 7 月,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首次亮相,今年 5 月正式发布;今年 7 月,无钴电池正极材料吨级中试下线;今年 8 月,首批次无钴电池在量产线上下线;9 月,首台无钴车进行路测。杨红新表示,今年年底,第二辆全新平台搭载无钴电池的样车也将开展多地测试。 据杨红新介绍,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分为 E 平台和 H 平台,两个平台各自规划两个产品,具体如下图: 两个平台的区别之处在于无钴电芯材料技术上的差异:E 平台电芯材料主要采用高浓度阳离子掺杂和纳米网络化包覆、微观粒径控制、嵌锂路径优化,2021 年容量做到 160mAh/g,2023 年能提升至 170mAh/g;H 平台电芯材料则主要采用纳米网络包覆技术、单晶化技术、阳离子掺杂的氧八面结构,2020 年容量做到 180mAh/g,2022 年能提升至 185mAh/g。 E 平台和 H 平台所生产的无钴电芯,对应的是不同的车型定位市场,前者主打中里程车型,后者主打中高端市场。 先说 E 平台,E 平台所诞生的 90Ah 无钴电芯(标称容量)和 115Ah(标称容量)无钴电芯,将主要应用在中里程车型中,两款电芯循环寿命可达到 4000 次以上,相比同容量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20%,并降低 17%的成本。「90Ah 的电池主打 300-350 公里,115Ah 电池主打 400 公里左右」。 H 平台所诞生的 115Ah 无钴电芯(标称容量)和 226Ah(标称容量)无钴电芯,分别对应中高端车型和高端车型,按照官方说法,目前已经具备了在长里程车上替代三元高镍的性能水平以及成本竞争力。 其中 115Ah 无钴电芯当前能量密度可做到 245Wh/kg、大于 3000 次循环的寿命,相比同级的高镍三元电池,可实现能量密度提升 2%、寿命延长 50%、成本降低 8%。 将其搭载于长城汽车规划的纯电 A 级轿车中,续航将达到 700km,而搭载于纯电 SUV 中,可实现 600+km 的续航。 而搭载于高端车型的 226Ah 电芯,则是采用了蜂巢能源第三代高速叠片工艺,当前能量密度可做到 235Wh/kg、大于 3000 次循环寿命,相比同级的高镍三元电池,可实现能量密度提升 1.7%、寿命延长 50%、成本降低 12.5%,在其矩阵式 PACK 设计支持下, 整车最长续航可以突破 800 公里。 通过这两个平台,最终实现覆盖从 300-800 公里以上的全系车型,可实现从 A00-D 级车型上的全场景应用,并支持全品类终身质保。 … 继续阅读
地平线征程 3 的征程在哪里?
2019 年 8 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AI 芯片公司地平线带来了中国首款车规级 AI 芯片征程 2,一年之后的北京车展上,地平线再次放招。 征程 3 来了 征程 3 来了。不过,要说的是,此「 征程三代」 并非彼「 征程三代」。去年,地平线对外公布的自动驾驶芯片路线图是这样的: 而这是其最新规划: 能够很明显的看出来,其整个产品都被往后推了一代。此前定义的征程 3 明显是奔着 L3 去的,规划算力 48 TOPS,现在战线被拉长,征程 3 AI 算力达到 5 TOPS,明显还是主打 L2/L2+辅助驾驶市场。 地平线创始人&CEO 余凯表示:「 和征程 2 相比,征程 3 在工艺上,从 28 纳米升级到了 16 纳米,在功耗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在算力(地平线自己 BPU AI 加速的算力)上提升了至少 20%,SoC 中的通用计算的算力也提升了 1 倍。」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调整?从最近的行业发展来看, 似乎,好像,看起来,想要玩转自动驾驶的门槛越来越高。 此前,用上 Mobileye 的 EyeQ4(算力 2.5 TOPS),就很值得一众车厂们拿出来 show 一番;之后,小鹏 P7 成为国内首款搭载英伟达 Xavier 计算平台的新车,用于支持 Xpilot 智能驾驶的算力达到 30 TOPS;理想则会在 2022 年推出的新车上搭载英伟达 Orin 芯片,算力直接拉到 200 TOPS;扛把子特斯拉自研的自动驾驶平台算力是 144 TOPS,但是预计在 2021 年第四季度量产的二代自动驾驶芯片将会采用台积电 7nm 工艺,性能将是上一代 HW3.0 的三倍(大概 400 多 TOPS ?)…… 算力被越怼越高。 上面的这些车企们目标都不是 L2+,最终都是奔着更高维度、更多功能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去的。 但是, 不能因为几家少数车企的领先,而忽略了大多数车企的需求 。对于目前的绝大多数主机厂们来说,还是喜欢更为稳健的方式来实现自动驾驶。So,未来几年,自动驾驶的主战场,或者说商业化落地还是在辅助驾驶这一块 ,这里的蛋糕足够大,将来还会更大。 罗兰贝格的数据显示,预计到 2030 年,自动驾驶车端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5000 亿人民币,其中芯片、传感器和软件算法是主要贡献者。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即便是在两年之后的 2022 年,英伟达还是要进行 L2 芯片的量产。 而地平线的这个操作,其实就是为了进一步夯实在辅助驾驶这一块的地位,同时攫取更多用户。 去年发布的征程二代,到今年已经有成果了。长安汽车与地平线基于该芯片联合开发了智能座舱 NPU 计算平台,并搭载在其今年推出的全新车型 UNI-T 上,征程 2 成为首个上车量产的国产 AI 芯片。地平线副总裁张玉峰预计,今年征程 2 的出货量会超过 10 万。「 目前我们在冲击 15 万的前装出货,明年预期出货量将大于 50 万。」 9 月 22 日,奇瑞纯电 SUV 蚂蚁正式上市,也搭载了地平线征程 2 车规级 AI 芯片,实现了 L2+级辅助驾驶。 据地平线创始人&CEO 余凯透露,在智能驾驶域的 ADAS 应用和智能座舱域的人机交互应用方面, … 继续阅读
深化中国战略布局,博世继续加码对未来科技的投资
9 月 26 日,全球领先的技术与服务供应商博世亮相 2020 北京国际车展,并展示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电气化、自动化、互联化交通出行的创新性技术与前沿解决方案。其中,燃料电池电堆、碳化硅功率器件、智能驾舱首次在中国展出。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主席 Stefan Hartung 博士表示:「 疫情不会暂停汽车行业的转型变革。尽管面临转型变革和严峻市场环境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博世仍将在燃料电池技术、自动驾驶和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等重要的业务增长领域继续进行投资和不断创新」,「 今年博世集团在电气化、自动化和互联化交通领域的投入仍将保持高位,预计超过 10 亿欧元。」 无论就业务增长或是转型变革而言,中国始终是博世的战略核心市场。在汽车行业面临经济挑战和变革重塑的当下,博世致力于抓住未来增长的市场机遇,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全面的产品 博世多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大力投入和开发,为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提供全面的产品组合,包括电机、电桥、电力电子控制器、车载冲配电单元、48V 系统、制动和转向系统等。 目前,博世在中国已经成为除主机厂外出货量最大的电机供应商。 今年,博世的电桥和 IGBT 功率模块将率先实现批量生产,供应给在华客户。 为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博世推出了最新研发的碳化硅功率器件。与传统硅基材料产品相比,碳化硅功率器件在实现更高开关频率的同时,保持较低能量损耗和较小芯片面积,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增加高达 6%的续航里程。 博世的碳化硅功率器件今年在北京车展首次展示,这也是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亮相 。 继续在汽车电子领域发力 随着汽车行业向数字化的转型,车载软件和电子系统正在迅速增长并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博世在汽车电子领域是领先者,并在车载软件领域积累了 40 年的研发经验,每年的支出达到 30 亿欧元。 博世将于 2021 年初正式成立全新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统一为现有客户和新客户提供电子系统和必备软件。该事业部专注于开发面向未来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统筹车辆计算机、控制单元和传感器。这三者的流畅交互,实现完美兼容并产生优势性的协同效应,在未来汽车发展中将产生决定性作用。应对集中处理车内信息,集成多个操作系统的需求,博世在此次车展上推出的创新产品座舱域控制器,可同时支持多个显示屏,并整合多种功能需求,帮助汽车制造商为用户提供连贯、舒适的驾驶体验。 博世的车辆远程升级解决方案也在根据行业的需求持续演进,已经从信息娱乐系统的 SOTA 升级和全车 ECU 的 FOTA 升级,扩展到了支撑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远程测量、远程云诊断、大数据平台和算法的整体解决方案。此外,博世正在与中国移动合作孵化 FOTA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为中小客户提供了快速易用的解决方案。 推动自动驾驶最新成果在国内的落地 博世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投入创新,并与本土伙伴积极推动最新技术在中国的量产和商业化应用。 在过去近十年中,博世与本土主机厂在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辅助、交通拥堵辅助、高速公路辅助等诸多驾驶员辅助功能上开展大量本土应用合作。 今年,博世全球首个带自动变道的高速公路辅助增强功能以及依靠智能钥匙或手机实现的遥控泊车技术已经在中国市场实现量产。2021 年,由中国本土主导、全球合作开发的全新高速公路辅助功能以及全球首个 ADAS 商用车项目(车道保持功能)也将在中国投入量产。 在高度自动驾驶方面,博世推进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在中国的场景化应用。此前与戴姆勒在北京落地相应的场景应用展示。与此同时,博世也正与广汽研究院等本土主机厂商密切合作,今年,博世进一步将 EV 机器人充电与自动代客泊车技术相结合,让电动汽车在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完成泊车和充电过程,大幅提高电动车充电桩的利用效率,从而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这一开创性技术并将率先在上海进行试点,满足中国用户对未来出行便捷性的需求。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博士表示:「 博世在中国将继续坚持『 根植本土、服务本土』 的长期发展战略,加大本土化创新与研发,结合硬件和软件的优势,助力未来智能交通出行。」
Ariya 首次亮相国内,日产继续加码中国市场|2020 北京车展
9 月 26 日,日产全新纯电动跨界 SUV 车型——日产 Ariya 首次亮相 2020 年北京车展。 作为一款高性能的纯电动跨界车型,日产 Ariya 代表了日产电动汽车的全新品牌形象,搭载了「 日产智行(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 的最新技术和全新设计语言;双电机配合日产 e-4ORCE 双电机全轮控制技术,可为四个车轮提供平衡且可预测的动力输出。 Ariya 还配备了率先搭载于日产聆风上的 e-Pedal 一体化智控踏板,驾驶者只需操控加速踏板即可完成车辆起步、加速和减速等操作,适用于城市拥堵的路况。与此同时,还搭载了日产 ProPILOT 超智驾技术。 日产汽车公司董事会成员,日产汽车公司代表执行官,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表示,「 日产 Ariya 揭开了日产汽车的新篇章、代表了日产汽车全新的面貌,并为日产汽车奠定了新的基调。不久,日产 Ariya 将会与中国消费者见面。」 今年 5 月,日产发布了一项为期四年的发展规划,计划于 2023 财年结束前实现可持续增长、稳定财务状况和提升盈利能力。 在该计划中,日产汽车的核心业务将集中在日本、中国和北美市场;未来 18 个月内将推出包含电动车型和跑车在内的 12 款新车;扩大电动化车型(包括 EV 和 e-POWER)业务,预计到 2023 财年末,电动化车型销量将超过每年 100 万;在全球 20 个市场的超过 20 款车型中导入 ProPILOT 智控领航技术,计划在 2023 财年结束前,每年搭载该系统的车型超过 150 万辆。 细化到中国市场,内田诚表示,中国是日产汽车的核心市场,助力日产汽车践行战略计划,实现企业目标。日产汽车将面向中国市场导入更多车型。到 2022 年,日产汽车将向中国市场导入包括日产 Ariya 和搭载日产 e-POWER 技术车型在内的 7 款新车型。 通过电动化、自动化与智能网联化的产品与技术,日产汽车将进一步加速「 日产智行(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 在中国的全面落地,不断满足中国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BEIJING 汽车又添新成员,BEIJING-X7 PHEV 和 BEIJING RADIANCE 概念车亮相北京车展
9 月 26 日,今年唯一重量级国际性车展的北京车展正式开始了,憋了许久的各家车企都开始放招,BEIJING 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还是简单了解一下 BEIJING 汽车。2019 年 10 月,北汽集团推出 BEIJING 品牌,整合旗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车的产品与技术资源,2002 年 5 月,BEIJING 品牌正式定名为「BEIJING 汽车」。 这次车展上,BEIJING 汽车的 RADIANCE 概念车迎来全球首发,这款概念车将展现未来 BEIJING 汽车设计方向,此外,旗下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BEIJING-X7 PHEV 也首次亮相。 BEIJING RADIANCE 概念车全球首发 RADIANCE 是一款全电动高级旗舰轿车。从外观上来看,前脸采用六边形封闭式前脸设计,贯穿式头灯设计,整车给人的感觉干净利落,这款车也是采用长轴距短前后悬设计,这样的好处自然是带来比较好的车内空间体验。 比较有意思的地方还是来自车内。和 Model 3 类似,这款车也是采用横屏设计,不过这个横屏可以左右移动,而且取消了仪表盘,而是在方向盘上加入触摸屏,车内的绝大部分操作都是通过车内的这两块屏幕实现。 而在技术参数上,已知的是,新车搭载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每次充电可行驶 800 公里。 首款插电混动 BEIJING-X7 PHEV 车展首秀 与这台车同台的,还有品牌旗下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BEIJING-X7 PHEV。该车是 BEIJING 汽车全面电动化战略下多种电动化路线并行发展的起点,也是 BMFA「 魔方」 架构下的首款混合动力车型。 BMFA 是 BEIJING 汽车打造的全球化模块化功能性架构,拥有深度融合、极致工程、柔性拓展、智能架构等技术优势,可以兼顾传统内燃机以及新能源的布局,带来更高效的研发和生产效率。 BEIJING-X7 PHEV 纯电续航达 83km,综合续航达 1063km,基本上解决了用户的旅程焦虑。新车搭载一台 1.5T 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整车最大功率 138kW,最大扭矩 275Nm,百公里加速 7.2 秒,依托云端大数据智能分配油电使用模式,使得 BEIJING-X7 PHEV 最高能够实现 100%的制动能量回收,改善整车油耗 6%以上,整车综合工况油耗降低到 1.4L/100km, 新车还配备遥控自动泊车 RPA 智能黑科技,让泊车省事省力更省心。其实时监控、远程管理、监测电池健康指数等功能,让充电更便捷。还可以外接电器供电,满足车主不同用车场景的需求。 在发布会上,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蔡速平在发布会上表示,「 未来致力于将 BEIJING 汽车打造成为世界级绿色智慧出行和科技创新品牌,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金字招牌和首都北京的移动新地标。」 接下来 BEIJING 汽车还会有哪些动作,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售价 27.99 万起,威马 EX6 Plus 6 座版发布|2020 北京车展
9 月 26 日,刚刚完成新势力造车最大单轮融资 100 亿后,威马汽车在北京车展上发布了威马家族新成员——威马 EX6 Plus 6 座版,同时正式公布了综合补贴后售价。 新车分为 NEX 探索版和 Pro 性能版,综合补贴后售价分别为 27.99 和 28.88 万元。同时,威马首席零售官唐军营公布销售政策,为首发 666 名用户提供 6 大专享权益,并表示「 威马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用车体验,全方位保障用户安全、无忧的出行生活。」 从外观上来看,新车和 5 座版保持一致,依然采用威马家族式设计语言,外观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就不多展开。 内饰部分,也与现款 5 座版保持一致,不过有一点还是要吐槽一下,这个中控屏的黑边,还是有点太大了。 最大变化还是来自空间布局,从此前的 5 座变成 6 座。为了更好的坐乘体验,威马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第二排不管是在座椅的舒适度上还是在包裹性都都有不错的表现。此外,你能看到,座椅的长度也被加长,腿部的承托性更好。 至于大家关心的第三排,长这个样子: 因为是 6 座的关系,导致后备箱的空间遭到一定侵袭,但是第三排可以独立放倒,带来更大的后备箱空间。 至于为什么要推出 6 座版,威马也是下了很多功夫,深入群众,联合易观与 21 世纪经济报道权威发布《中国二胎家庭出行用车白皮书》(后简称白皮书)。白皮书中显示:6 座车型相比 5 座车型更受二胎家庭青睐,81.6%二胎家庭对 6 座及以上车型意向高 。而在对车辆的功能性需求方面,健康座舱和第三排座椅是决定二胎家庭购买的关键。 威马首席增长官王鑫表示:作为扎根中国的本土品牌,威马不仅要制造主流车型,同样也会关注二胎家庭出行需求,持续推出更多满足家用商用的全场景车型。 聚焦智能汽车技术竞争,持续增强威马汽车的核心产品力,威马汽车发布了由 Intelligent Cockpit(智慧座舱)、Digital Architecture(全新自研数字化架构)、EIC(超级平台化三电系统)、Autonomous Driving(自动驾驶核心技能)组成的 IDEAL4 全新科技战略,并与高通、百度、紫光、芯鑫组建造车最强智能盟友,在四大创新科技领域展开合作,加速 5G 及 L4 等智能科技在新能源车型上实现最先落地、最快量产、最佳体验。 未来 3 到 5 年,威马汽车将投入 200 亿人民币,汇聚 3000 名全球顶级工程师,打造更懂中国用户的智能汽车。
荣威 iMAX8 正式开启预订,20.88 万元起|2020 北京车展
9 月 26 日,北京车展开幕,上汽荣威重磅新作科技豪华 MPV 荣威 iMAX8 同步开启预售。新车共推出 3 款车型,分别为新赢家旗舰版、新赢家尊荣版、新赢家至尊版,预售价分别为 20.88 万元、22.88 万元、25.88 万元。 用户支付 1888 元订金,即可获五年或十五万公里原厂整车质保、优先提车权和新赢家专属定制礼,正式上市时,订金还可抵扣等价购车款。 首先还是从参数说起。该车尺寸为 5016/1909/1782(单位:mm),轴距 3000mm。外观上,新车高度还原了 iM8 Concept 概念车设计,采用全新数字律动设计语言,展翼格栅配合光翼贯穿大灯,将整个车的气质直接凸显出来。 车身侧面则采用贯穿式腰线,从车头一直延伸到车尾,适当的线条勾勒出几分肌肉感,整体看来,相对稳重。尾部,新车依旧荣威很有辨识度的家族式尾灯设计,不过相比于前脸的霸气,尾部设计相对中庸。 而在车内,iMAX8 采用展翼式仪表台设计,再加上贯穿式空调出门口,给人一种包裹感。新车配置了 12.3 寸全液晶仪表以及 12.3 英寸全 IPS 高清悬浮触中控屏,增加了几分科技感。 此外,荣威 iMAX8 首创的「 魔吧」 自带全电动自动升降吧台魔块和冷热双驱魔块,可通过语音或按键控制在一、二、三排穿梭,如贴身管家般把服务送到每位乘客身边。 而「 魔屏」 与中控主机无缝互通且互不干扰,兼有迎宾、天气、导航等实用功能和语音形象交互、音乐等娱乐功能,为第二排乘客带来轻松便捷的轻量交互。其中,前者为全系标配,后者则仅搭载在顶配车型上。 动力方面,荣威 iMAX8 将首发搭载最新一代蓝芯发动机,匹配爱信第三代 8AT 变速箱,最大功率 172kW,最大扭矩 360Nm。 MPV 市场的火热让众多选手都开始涌入这条赛道,上汽荣威也想从中分一杯羹。从其 20.88 万-25.88 万元的预售价格来看,iMAX8 明显是想向中高端市场进发,同时兼顾家用和商用。不过这片市场上的对手不在少数,iMAX8 究竟能否冲出重围,还得等市场给出答案。
比亚迪 DiLink 与蘑菇车联合作 研发基于车路协同的智慧交通方案
9 月 26 日,比亚迪 DiLink 与蘑菇车联在北京车展期间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交通上展开合作,聚焦车路协同、探讨自动驾驶应用方案。比亚迪智能网联中心高级总监刘柯、蘑菇车联副总裁詹宏波出席此次签约仪式。 比亚迪 DiLink 与蘑菇车联将立足于可规模化和可落地性,共同探讨研究满足智慧出行需求的解决方案。在全国首条开放式 5G 商用车路协同示范路上,比亚迪 DiLink 和蘑菇车联共同合作,初步实现 300 余个交通关键事件场景。与此同时,比亚迪 DiLink 与蘑菇车联还将在比亚迪量产车型秦 Pro EV 开发版上展开车路协同引导的自动驾驶测试,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基于车路协同秦 Pro EV 开发版显示十字路口碰撞预警)蘑菇车联副总裁詹宏波表示:「 蘑菇车联在 2019 年落地了国内首个 5G 车路协同示范路,今年落地了首个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在智慧交通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同时在智能汽车领域全球领先。双方跨界合作对于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规模化推进,以及智能汽车的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 比亚迪智能网联中心高级总监刘柯表示:「 比亚迪是国内最早投入开展智能网联研发的企业之一,DiLink 智能网联系统一直走在全球的最前沿,引领国内的发展方向。智能网联让汽车成为城市的连接器,本次比亚迪 DiLink 与蘑菇车联合作,双方将推动人、车、路、网、云的全局协同,为安全与效率赋能,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出行体验。」 目前蘑菇车联已覆盖车载 OS、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等多个领域,在开放式商用道路上落地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其中车路协同的智慧应用包括了交通信号控制、流量分配、行人预警、路面状态警示等日常高频场景,以及紧急车辆优先、车速引导绿波通行、超视距监测等创新场景,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互联互通。由车路协同引导的自动驾驶融合了车路协同、车车协同和单车智能,自动驾驶车辆可在全场景全天候下运行,并突破混合交通路况,暴雨、夜晚等极端环境,以及无保护左转等高难度场景。 在汽车的新四化变革中,比亚迪用创新为智能汽车转型积极贡献「 中国方案」。在电动化方面,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驶入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300 多个城市。而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 比亚迪 DiLink 智能网联系统以「 开放+生态」 策略创造智能体验、引领行业发展。 人、车、路、网、云协同发展是智慧交通的关键,在路径上也在从单车智能向车路协同转变。而行业协作、上下联动的跨领域合作也成为主旋律。此次比亚迪 DiLink 与蘑菇车联跨界合作,将聚焦车路协同的推广应用,探讨自动驾驶的落地场景,加速智能汽车发展。
高通是如何在汽车领域布局的?
一提到高通,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应该是手机上的高通骁龙芯片,国内这些叫得上名号的手机厂商都有使用他们家的产品,甚至新手机首发最新款骁龙芯片已经成为这些手机厂商们的一个营销手段。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家公司在汽车行业同样有超广的布局。「 全球已经有超过 1 亿辆汽车采用 Qualcomm 的汽车解决方案」,这是高通在汽车领域交上来的成绩单,取得这样的成绩,高通花了近 20 年。 汽车领域成为了这家全球领先的无线科技创新者的新的发力点。 至于为什么,其实也很好回答。汽车行业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变革时期,新四化(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汽车注入了新的活力。你会看到,现在的汽车厂商发布会上,关于互联、智能、辅助驾驶等内容的展示所占到的篇幅更多了。 这种变革,意味着新的机会。 在高通看来,未来汽车的变革方向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全新的驾乘体验、汽车与万物的互联(包括周围交通参与者、云端和网络等)以及汽车的智能化。 而这,也是高通的发力重点。 高通的布局 在高通内部,汽车有自己专门的业务部门,布局重心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 数字座舱:面向信息影音和仪表盘、乘客和后排娱乐系统、驾乘人员的监测,还包括虚拟化和一体化 RTOS/OS。 车载网联以及 C-V2X:覆盖车内蓝牙/Wi-Fi 连接技术、高精定位、4G/5G 连接技术等。 ADAS 与自动驾驶:我们推出了能够支持 L4/L5 级自动驾驶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我们还围绕解决方案提供安全软件平台、HIL/SIL 工具链。 云侧终端管理: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实时跟云端连接,通过 OTA 不断升级软硬件,通过与云端的连接传输数据,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用户体验。 顺着这个次序,我们依次来看: 智能座舱 高通在这一 part 的布局很早就开始了。早在 2002 年,基于其调制解调技术,高通和通用汽车联合推出了安吉星车载网联解决方案。之后又不断推出 3G、4G 解决方案;2014 年,高通开始利用骁龙汽车平台助力汽车厂商打造车载信息娱乐平台;2016 年,推出第二代汽车座舱平台骁龙 820A(也就是理想、小鹏现在正在用的座舱平台);2019 年,高通推出第三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目前已知的是:广汽是首批采用该平台的汽车厂商、威马会在 2021 年年初的全新量产车型上采用该平台及骁龙汽车 5G 平台、2021 年起,长城汽车的多款量产车型预计也会采用该平台。 汽车行业有其规律,芯片的应用必须满足车规级要求,对应的,产品推出周期也会更长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早在 2016 年发布的 820A,在 2020 年的当下,依然是众车厂的香饽饽,而到了 2021 年,2019 年发布的第三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才真正上车。 目前,全球有 19 家主流汽车制造商采用了高通的数字座舱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奥迪、捷豹路虎、本田、吉利、广汽、长城、比亚迪、领克、小鹏、威马等。显然,高通很受到汽车厂商以及供应商们的认可,目前,其车载网联、信息娱乐和车内连接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订单总估值已经超过 70 亿美元。 不过高通透露,还有很多采用其数字座舱平台的车型的开发还在路上。「 目前已经有很多宣布采用第三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以及骁龙 820A 汽车平台的汽车制造商。当然还有更多的汽车制造商正在开发采用 Qualcomm 汽车数字座舱的车型,我们尊重客户的意愿,等到正式宣布后再和大家分享消息。」 我想,用不了多久,文章开头提到的手机厂商抢骁龙芯片首发 or 以骁龙芯片作为产品卖点的事情就会在汽车行业复现。 车载网联以及 C-V2X 这一部分,也是高通本身的强项所在。 先说 C-V2X,其中 C 指的是 Cellular(蜂窝),V2X 指的是 Vehicle to Everything(车与万物的连接),借助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将车与周边的一切事物连接起来,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侧基础设施、车辆与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车辆与云服务平台的全方位连接和信息交互。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 C-V2X 的产业化进程,而高通正是主力推手。 基于以上的各种研发测试,高通在 2017 年发布了 9150 C-V2X 芯片组,截至 2020 年 1 月,全球 11 家制造商已在其模组中采用了 9150 C-V2X 芯片组;超过 12 家 RSU 厂商计划在其产品组合中采用上述模组。在该芯片组的支持下,全世界超过 10 家一级供应商和汽车后市场车载单元(OBU)厂商推出的 C-V2X 产品即将面市。今年初,高通还推出了面向路侧单元(RSU)和 OBU 的 C-V2X 参考平台,通过垂直集成软硬件组件,加速 C-V2X 产品上市。 就在去年,高通发布了骁龙汽车 4G/5G 平台,其中 9150 C-V2X 芯片组主要提供了 C-V2X 直接通信的技术。在骁龙汽车 4G/5G 平台中,其将 C-V2X 直连能力、4G/5G 联网能力、定位,还有基于航位推算和差分定位的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进行充分的融合。「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一段时间,更多的主机厂商会基于高通骁龙汽车 4G/5G 平台来支持 C-V2X 功能的量产。」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