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告公司员工到造车公司老板,这个老外不简单…

· Aug 01, 2017 333

新造车运动不止中国有,这股风早已经刮到了美帝。 当我们在讨论国内某新造车公司靠不靠谱的时候,不妨来看看在水深火热的美国人民是如何造车的,他们设计新车的理念是怎样的?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最关键的是:靠谱吗? 这篇文章就给大家聊聊美国新造车公司「Bollinger Motors」 的发展历程,故事还要从一个叫 Robert Bollinger 的人说起。(用自己名字命名公司,是需要勇气的…)Bollinger 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机械设计专业,后来跑去纽约顶尖广告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2006 年,他离开了广告公司,和朋友经营一家个人护理产品公司并获得了成功。随后,他卖掉了自己的公司股份,开始经营一家牧场,养了一群天然牧草喂养的奶牛。 在经营牧场的过程中,他发现现在的农用机械真是又吵、污染又大,于是自己创办了「Bollinger Motors」 开始造车。(内心 OS:当我环顾四周,却没有找到一款属于自己的皮卡,不如自己造一辆好了)于是,Bollinger 就在郊区,找了个废弃的农用机械仓库当办公室: 招募了一些工程师: 光看这规模,简直是国内的小作坊既视感… 看到「 农场」 二字,不出意外,他想造的肯定是皮卡车型了。在公司早期的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 Bollinger 对车的定义:全球首款适用于越野、公路的纯电动运动皮卡。 Bollinger 表示,他的「 超级皮卡」 至少要能胜任自己牧场的工作,并且比传统柴油皮卡的性能更好。 点子有了,先搞定动力系统再说。于是 Bollinger 开始上 LinkedIn 搜,恰好找到了一个专门搞电动车三电系统、车身结构的工程师团队。他们之中大部分是工程师,在打造电动原型车方面很有经验。 这是早期的底盘: 最终,车设计出来了是这样的,命名 Bollinger B1: 看上去是个四四方方的 SUV,不过它的顶棚可拆卸,拆后就变成了个皮卡。车身结构使用了大量的铝材,覆盖件使用了高强度钢。 B1 前后轴各一台电机,总功率 270kw,最大扭矩 637Nm,可以驱动 3.5 吨的 B1 在 4.5 秒内加速到 96km/h。 B1 搭载了 60kWh 电池组,续航里程约 193 公里(毕竟车太沉了,风阻系数也很大…)。另外还有一个长续航版本车型,搭载 100kWh 电池组,续航里程约 320 公里,支持快充。 用来干活的机器,功能性少不了:B1 的最大载重为 2.8 吨;空车离地间隙 39 厘米,满载离地间隙 35 厘米;车上自带电源插口,可以给一切电动工具、音响供电。(吃火锅?)内饰部分就比较惨了,B1 使用了大量的现成的零部件,来自不同车型,包括电动调节座椅、侧滑式的窗户等等。 在发布会上,当大家问到 B1 对标什么车型的时候,Bollinger 自豪的表示:有硬派越野,比如 Jeep、路虎、奔驰 G 级;还有电动车,比如 Model X、Via Motors 的混动皮卡等等。 Bollinger 也承认,即使是小批量生产 B1,公司也需要大量资金注入… 当然,举办发布会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拉来一些订单,没准还能拉来投资,和我们国内新造车公司的套路差不多。 从广告公司员工,到农场主,再到如今的造车公司老板 Bollinger 的职业生涯也算多彩。不过从公司规模来看,Bollinger Motors 更像是一个工作室,将大部分工作外包,而 Bollinger 则更像一个产品经理。 至于 Bollinger Motors 这家公司本身,我比较惊讶的就是如此小规模的团队,居然也敢造车。其实在国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小团队在以「打破传统」的方式来造车,和国内的「 高举高打」 不同,他们更像是在以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 DIY 文化。从操作方式上来看,开始先推出一辆原型车,之后走一步看一步,或许这家公司推出原型车之后就没了下文。但值得肯定的,就是他们的产品理念都很超前。 皮卡确实更适合美国,但 Bollinger Motors 的 B1 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因为造车这件事能不能成,还得看有没有足够的钱。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重塑未来地图行业的秘密武器:摄像头+人工智能

· Jul 31, 2017 333

天天在用手机玩自拍的你,肯定想不到有人已经用手机的摄像功能玩起了自动驾驶创业。近两年,大家出奇一致的盯上了「 摄像头+人工智能」 的玩法,目的包括提升机器视觉的识别率、完善高精度地图等等。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典型的利用「 摄像头+人工智能」 搞事情的大公司、小公司。 在《先别争吵人工智能的未来了,有人已经用它在修路了》文章中,我介绍了 Roadbotics 公司如何用手机摄像头+人工智能算法提升修路效率。 在更早的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一家名为 Lvl5 公司: 曾经在特斯拉负责 Autopilot 项目的两个哥们,离职创业成立了 Lvl5 公司。Lvl5 公司通过和 Uber、Lyft 的车队合作,让司机下载一款 App。这款 App 在拍摄视频的同时,记录 GPS 和手机陀螺仪数据,经过压缩处理后,这些数据被发往云端。Lvl5 公司利用这些数据,完善高精度地图。 Roadbotics 公司和 Lvl5 公司,都通过挖掘手机本身的处理和收集数据的能力,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智能手机+汽车」 的超低门槛,让人人都能收集道路数据,简直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众包计划。 不过 Lvl5 公司更高明一些,因为和 Uber、Lyft 合作保证了由足够稳定的数据来源。如果仅依靠志愿者、普通用户来采集数据,基本不可行。因为这种 App 无疑是耗电大户,手机每次还要挂在挡风玻璃后方,用户新鲜感过去后,就会卸载 App。只有和专门的司机群体展开合作,才会有持续、稳定的视频来源。 在国内,其实也有公司用类似的思路玩摄像头+人工智能,比如我去年采访的国内 ADAS 公司 MINIEYE。 早在 2013 年,MINIEYE 公司和全国各地的车队合作,将车辆拍下来的视频寄回公司,每天一万公里。在拿到这些数据后,MINIEYE 公司通过深度学习来提升车型识别率,如今已经成熟。 以上,只是利用第三方设备的摄像头功能,来实现对前方道路数据的采集,目的是采集道路损坏点、采集高精度地图或用于完善 ADAS 系统。 其实这只是个过渡,最终极的目标还要看「 前装」。 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车载摄像头可以扫视道路一切情况,汽车本身收集数据的能力比手机强大多了。 特斯拉已经身先士卒,为我们诠释什么才是真正的「 智能网联」 汽车。今年 5 月 7 日,特斯拉在向美国车主推送第二代 Autopilot 的软件更新(版本号 17.17.4)时,希望车主同意车辆拍摄一段小视频并上传至特斯拉服务器。通过这些小视频,特斯拉来提升车辆对车道线、路标和红绿灯的识别能力。 当然,4G 流量消耗也蹭蹭涨… 敢这么干,能这么干的,有且只有特斯拉。其实在供应商层面,大家已经预判到了汽车作为终极移动终端,有强大的数据收集能力。 在 2016 年的 CES 上, Mobileye 发布了基于前置摄像头捕捉道路标识的定位服务 REM(Road Experience Management)。率先提出了利用民用车辆上所搭载的前置摄像头,收集道路标识数据,并辅助高精度地图定位的「众包」模式。 Mobileye 在地图领域内的最终目标,是联合各大车厂、图商一起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高精度地图体系。 迄今为止,在 REM 技术方面,Mobileye 已经和 Here、日本 Zenrin、大众、宝马等公司达成了合作。 巧合的是,在今年 4 月,博世也发布了自己的「 众包造图」 计划:BRS,即 Bosch Road Signature,合作伙伴包括百度、高德和四维图新,专门针对中国道路环境。 在 BRS 系统中,摄像头负责采集车道线、路牌和减速标识等数据,毫米波雷达负责捕捉隔离栏、电线杆、桥梁等道路基础设施。不同车辆捕捉到的信息将被上传到云端进行叠加和计算,从而生成能够定位的高精度地图层。 简单来说,博世 BRS 算是 Mobileye REM 的加强版,多了毫米波雷达数据。在地图方面,能把百度、高德和四维图新三个同行联合在一起,可见大家对自动驾驶时代的「 众包造图」 理念也是高度认同的。 只有博世这样的 Tier 1 供应商才有能力整合资源,打通一辆车从摄像头、雷达到云端的数据通道。 无论是利用手机还是车载摄像头,「 众包造图」 看似有变革时代之势,但在数据足够多之前,这项新技术并不会给自动驾驶技术带来实质性提升。可能再等十年,你的车都不会成为地图采集工。 出现众包造图的原因,一是手机、车载芯片的性能变得越来强大,足以应付地图采集工作,二是自动驾驶时代需要高精度地图来辅助车辆运行(有了刚需,才催生了供给)。 捋一捋你就会发现,近两年大家基本想到一块了,就是用人工智能+众包的思路来训练算法、完善地图数据。 当然,最为开心的,还是英伟达,因为大家都得买芯片来进行计算。 对了,国内的创业者们,受到启发了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先别争吵人工智能的未来了,有人已经用它在修路了

· Jul 26, 2017

美国是车轮子上的国家,不过据说路修得不怎么样,甚至有人直接说美国的公路简直就是一坨屎: 在美国,路坏了修不修取决于损坏程度和居民投诉多少。如果在闹市区路中间有个大坑,那肯定会优先修复。所以在人少的地方,出现坑坑洼洼的路很正常。 于是,一帮从卡耐基梅隆大学毕业的人看不下去了,他们组建了 RoadBotics 公司,打算用人工智能提升修路效率。 对了,卡耐基梅隆大学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研究颇深。 RoadBotics 公司研发了一款手机 App,用户需要把手机架在挡风玻璃后方,利用手机摄像头拍摄前方路况,每秒 30 帧。同时,手机陀螺仪也会记录汽车的颠簸状况。 有了这些视频和陀螺仪数据后,再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把道路损坏状况分为 5 级。随后用户可以在地图上看到所有的道路损坏程度:从绿色到红色,越靠近红色代表损坏程度越严重。 拿到这些数据的最大用处在于,可以精准判断哪些地方该立马修了(即标记为黄色的路段)。在产生更大破损之前修路,可以节省更多政府资金。 目前,RoadBotics 公司已经收集了部分道路的数据。其实手机+汽车的门槛非常低,完全能以「 众包」 的方式完成数据收集。这就出现了数据归属问题,用户收集到的这些道路数据,属于 RoadBotics 公司还是用户自己?对此,RoadBotics 公司给出了明确答案,说归用户所有。在未经政府批准之前,公司不会以任何形式出售这些数据。 RoadBotics 公司已经和 North Huntington、柏林、东京和墨尔本达成合作,共同推进这一项目。此外,RoadBotics 也和匹兹堡科斯塔交通管理局达成了合作。 一般来说,市政部门有两种办法勘察道路损坏状况:一种是工作人员开个皮卡逛一圈,哪的路坏了就记下来,完全靠个人主观判断。另一种同样是高科技手段,买或租一个带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专用设备去路上跑,由机器记录数据。 相比之下,RoadBotics 公司的手机+汽车的模式成本就低了很多。这种模式的精髓在于,当数据足够多,道路数据足够准确后,可以在道路产生更大破损前及时修复,避免更大损失。公司能不能赚钱,就看政府买不买单了。 用高科技手段解决城市道路修复问题,已经有城市付诸于实践了。堪萨斯城正在和数据公司 Xaqt 合作, 通过「 智慧城市计划」 预测道路是不是会产生更大破损,他们考虑的因素包括降水、温度变化、交通流量、通勤车辆类型等等。 堪萨斯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 2003-2012 年收集到的数据载入系统后,测算出来的数据准确度为 76%。目前,他们计划继续推进这项计划,将预测准确率提升至 95%,识别出半径在 5-10 英尺范围内的坑洼地带。 除了用数据提升修路效率,还有人从「 材料」 入手,研发了新型的「 磁性沥青」 可以自动修复裂缝。具体办法就是在沥青路面的裂缝中放入一种细菌,然后这些细菌就会产生碳酸钙填满裂缝。 回到我们前面说的 RoadBotics 这家公司,这家公司的出现,得益于「 外部环境」 的成熟,即手机有了更强大的摄像头、更快处理器和更大存储空间,这是一家典型的数据驱动型公司,数据越多越值钱。 接下来,就是号召大家装 App 了… 通过摄像头观察汽车前方路况,和奔驰的魔术车身原理类似。奔驰的魔术车身通过车载摄像头,观察前方路况,在遇到颠簸之前自动调节悬挂的软硬程度,保证车内成员的舒适性。 国内的创业者们,人人都有的手机摄像头+时下最火的人工智能,受到启发了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时隔 9 年,全新一代君威终于来了:9AT 变速箱,Matrix 矩阵式大灯

· Jul 24, 2017 333

别克君威终于换代了,上一代车型发布还是在 2008 年,中国举办奥运会那年。时间飞逝,你还记得奥运会那年流行的都是什么车吗? 近 10 年才换代,层出不穷的新车让老君威有点招架不住,产品力、外形早已跟不上现在的潮流。老君威本是一款主打「 运动」 的车型,不过在全新一代君威上,强调的关键词是「 潮流」。在产品手册上,” 运动” 二字不见踪影,全是各种「 潮流」。 君威从 2002 年进入中国,国产君威历经三次换代。第一代国产君威的 V6 发动机和大立标,简直就是面子、身份的象征。在全新一代君威的发布会上,上汽通用请来了刘欢为第一代国产君威站台,PPT 上播放的是 BAT 等公司不断壮大的过程: 为第二代国产君威站台的是吉克隽逸: 到了全新一代君威,画风突变,开始强调「 潮流」,PPT 上闪现窦靖童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明星: 在新君威正式上市之前,上汽通用的宣传文章中基本都是红色车型,就连发布会场地搭建也是红色为主,比如这么大一片红布: 下面是一波外观图: 价格: 全新动力系统 从外观来看,新君威确实赶上了潮流。说新君威是真正的换代,是因为这一代车型更换了全新动力总成,一共三套:1.5T+9AT;2.0T+9AT;1.8L+双电机+ECVT。 先说变速箱,9AT! 反正一提到 9AT 就会有人问:到底开多快能挂上 9 挡?上汽通用方面也给出了解释:9 个前进挡的齿比分布绵密合理,专门针对中国用户日常使用的实际需求进行标定,能在时速 90 公里以内实现 9 挡切换。 发动机方面:1.5T 车型发动机最大功率 125kW,最大扭矩 252Nm,百公里加速 9.5 秒,综合油耗百公里 6.3L;2.0T 车型发动机最大功率 192kW,峰值扭矩 350Nm,百公里加速 7.2 秒,综合油耗百公里 7.4 升。 至于那台君威 30H 车型,驾驶起来可能和已经上市的君越 30H 差不多,因为二者使用同一套动力系统。 换代总会迎来减重,这一代君威比上一代最大减重约 160 公斤。 全新科技配置 电气架构也换成了全新的,新君威的车身总线数量拓展为 8 条,芯片处理速度增加 4 倍,可实现数据更高速运算和传输,为搭载功能最新一代 eProtect 智能安全科技奠定了硬件基础。所谓的「eProtect」,就是别克的一系列主动安全配置,包括 PD 行人识别/保护、CMB 碰撞缓解、支持 Sport 运动模式的 ACC 自适应巡航等 11 项配置,覆盖君威的中高配车型。 电气架构的不断进化,一定是为了未来的自动驾驶搭建基础。在发布会上,上汽通用别克市场营销部部长包晔说了这么一句话:「 有了今天这一步,就有未来的自动驾驶。」 对了,新君威这次也玩起了灯,配备了 Matrix 矩阵式全 LED 大灯,要知道这只是一辆 20 多万的车… Matrix 矩阵式全 LED 大灯照射范围可以分为 15 个区域,最远照射距离 400 米。简单来说,就是这套大灯配合摄像头,可以让你不用手动切换远近光,在不晃到其他车辆的前提下,实现更远的照射距离。 花 20 多万,就能体验现在汽车大灯最新黑科技,还是挺值的。 在发布会介绍完新君威之后,我听到有人感叹:「 君越买早了…」 这次发布会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君威 GS。简单来说,君威 GS 更加运动,有专属的包围、内饰、方向盘、运动座椅等。 只改内外饰注定是个样子货,好在君威 GS 配备了全新 FlexRide 自适应驾驶系统,可在自动、舒适、运动三种驾驶模式中切换,配合 CDC 全时主动悬架系统,能够对路面状态进行扫描,实时调整阻尼。 对了,刹车还是 Brembo 四活塞的: 刹车、可调悬架,是影响操控的重要配置,给君威 GS 增加了一些可玩性。在公布君威 GS 售价之后,坐在我旁边的同行告诉我:「 直接上 GS!」 9 年才迎来一次换代,君威绝对是上汽通用寄予厚望的一款车型,不过到底能不能成为「 潮流」,还是再等等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车和家首家实体店曝光:北京五环外,紧邻购物中心和居民区

· Jul 24, 2017 333

前几天,车和家的 SEV 专利图被曝光,其实车和家最近的消息还不止专利,他们的首家线下实体店也被曝光了出来。 上周末,我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我关注的@硬哥的一条动态: 硬哥是微博知名数码博主,前泡泡网 DIY 硬件群组总监,后来跳槽去了车和家。这种「 暧昧」 的表情,总让人浮想联翩。于是我们今天来到长楹天街实地「勘察」: 这家门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长楹天街(东 5.5 环),严格的说属于未来时大厦底商,地铁 6 号线常营站步行 400 米即可到达。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施工围挡,不过这个设计风格还真挺数字化的。 作为车和家的第一家门店,选址十分重要,常营地区刚好是我生活了很久的地方,所以还算了解。车和家门店所在的未来时大厦,是一座写字楼。其紧邻的长楹天街,是东五环外非常繁华的商场,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而常营也是北京典型的人口聚集地,小区众多,有一条地铁线贯穿而过,每天早高峰地铁乘车情况十分「惨烈」。 再来说说交通状况:车和家门店所在的南北走向的常顺路,从长楹天街往南的路段,经常性堵车 ,主要是因为小区住户把车停在了路边甚至是路中央。而长楹天街所在的路口,高峰期必堵。同时,以长楹天街为中心,也诞生了许多黑三轮,满足居民商场-小区、地铁站-小区的通勤需求,这些黑三轮经常性不看红绿灯、逆行。 车和家实体店选址在常营,想必也是为了辐射周边受众,而未来时大厦本身是写字楼,白领聚集地。同时,周边小区的居民多是在城区上班,比如从常营到国贸大约是 14 公里,一辆 SEV 即可满足一天通勤需求。北京类似的居民区还有很多,比如回龙观、天通苑。住在城外,城里上班,想必是 SEV 最佳应用场景。 根据我们推测,这家门店开张还得等几个月,因为 SEV 国内正式发布尚无时间节点。不过目前已知的是,车和家会在巴黎率先投放一批分时租赁用车,预计 2018 年上半年投入运营。等车和家在海外开始运营了,想必国内体验店也就开张了。 车还没开始卖,先在北京开个体验店,类似的套路还有蔚来汽车。(其实车和家、蔚来汽车本来就是交叉持股的)蔚来汽车的首家体验店选在了北京长安街的东方新天地一层,这里此前是亚洲首家奥迪数字城市展厅 Audi City 的所在地。一个在长安街,一个在五环外,充分说明这两家公司产品的受众差异。另一方面,车和家线下店的选址,很大程度上也和李想非常务实的个人行事风格有关。 蔚来汽车的首款 7 座电动 SUV,无论是从价格还是人群定位来看,都需要「 高大上」 一些,所以体验店选在了长安街。小而美的车和家 SEV,是解决大众短途出行问题的,所以体验店选在了远离市区并且商业成熟的人口密集区。 体验店有了,就等车了。以李想和李斌的创业理念来看,线下门店的用户体验一定会不同于传统 4S 店,不过接下来比拼的依然是最本质的东西:产品力。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一张谍照引发的「新造车团队信息集体泄露」事件

· Jul 20, 2017 333

特斯拉 Mode l3 最近刚刚开始量产,或许是受到这个消息的刺激,国内的一些新造车团队也开始有了一些动作。这两天各个电动车公司相继被曝光出一些信息,密度之大让我们有点儿应接不暇。 我们按时间顺序还原一下这几天都发生了什么。 事情要从一张和开云汽车有关的「 新车谍照」 说起。这家由王超创办的公司,目前的产品是电动皮卡 Pickman,一台低速电动车。但是这几天他们也有了大新闻:高速 SUV,以及生产资质。 在微博上,有人曝光了一辆开云汽车七座 SUV 实车的谍照,在接下来,一个汽车设计师的微信群里又出现了这辆车的几张渲染图。 因为这个车是第一次被曝光,所以我们还是得多说几句。王超后来自己在朋友圈里「 官宣」 说到,这是一个大型七座高速 SUV(相对低速电动来说),采用增程电动的动力系统,这种动力模式,和车和家的大型 SUV 不谋而合。曝光的渲染图里有两种车身设计风格,一种采用了悬浮车顶,一种是同色车身设计。 它的前脸和特斯拉一样采用了无脸化的设计,从这也能判断出它是一辆电动车。车子的整体线条比较的流畅,实车图看起来尺寸确实不小。 其实开云汽车的高速 SUV 项目已经秘密进行了很久了,从曝光的图片来看,这个车的设计可能基本上也已经定型了。当然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才只是个开始。 另外关于生产资质的事儿。王超也是通过朋友圈「 发布」 的,送上截图: 把这两件没有公开官宣的事情结合来看,开云其实也在默默布一个很大的局。当然也有疑问,比如资质到底怎么回事?高速车的进度如何?具体信息如何?生产制造又是怎么打算的?我们联系开云,但是他们不太想在现阶段披露太多信息。 接下来是车和家。李想创立的这家公司,此前曝光出的产品形态是一个微型电动车 SEV 以及大型 SUV,在开云谍照被曝光之后,他们的 SEV 产品的专利图也被曝光了出来,从专利图上所展示的信息来看,这辆车的基本特征和我们之前所掌握的信息基本吻合。这一套专利图包括了 SEV 的三视图、方向盘样式、电池的取出方式等等重要信息。 车和家一直比较低调,但是从断断续续曝光的信息来看,他们的 SEV 在明年上市销售应该不成问题。前一阵他们还宣布进军法国的分时租赁市场,所用车型也正是这辆 SEV。 提到车和家,就不得不提蔚来汽车。今天在微信群里曝光了一张蔚来量产 SUV ES8 的照片。在这张照片里,主角 ES8 从悬挂的牌照来看应该是第一台下线的量产车(或是试装车),车子左右分别有两个人被打了马赛克,有人猜测其中之一是雷军,也就是蔚来的投资人之一。 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随后在微信群里给出的解释是,这个照片应该拍摄于几个月之前。按照这个说法,ES8 应该至少在几个月前就开始试生产了。 对了,这两天他们还针对北京用户推出了「 电动车指标延期计划」,简单的说,如果你有一个新能源车指标即将到期,但是又等着想买 ES8,蔚来可以帮你「 操作」 指标的事儿。 接下来再来说说小鹏汽车。这家公司在前一段刚刚宣布和神州集团达成了投资以及战略合作。这几天,他们的首款量产 SUV 的申报图也被曝光出来。 从图片来看,车子和之前发布的预览版相比,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车尾尾灯造型,参数方面,续航 300 公里左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申报图片里车子尾巴上赫然出现了「 海马汽车」 字样,也就是说这辆车会由郑州海马代工生产。 也就是说,小鹏还是会采取代工模式来生产他们的第一款量产车。对于小鹏来说,在已经有自建工厂计划的前提下,又选择代工模式,其实也是争取时间的一种表现,为的是让车子早日实现量产,毕竟工厂从建设到最终投产的周期太长。 综合来看,这几家的信息在几乎同一个时间集体爆出,其实在我们看来并不是偶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定是受了特斯拉 Model 3 量产的「 刺激」。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Model 3 实在来势汹汹,而且未来一定以及肯定会在中国国产,这对于这些新造车团队来说,不管是在产品、市场层面,还是在资本层面,都是一种威胁。 综合种种因素来看,Model 3 量产了,他们都应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有所动作了。所以,不管这些信息是有意放出还是无意曝光,至少我们知道了这些公司最新的动态,而且都是对他们自身来说很重要的信息。 在期待特斯拉 Model 3 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了这些国内新造车团队,他们各有特色,并且也在尽最大的的努力去完善公司布局以及推进产品进度,所以还是报以期待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围观 360 公司员工如何只花 150 块钱,开走「别人的」车

· Jul 19, 2017 333

在看过不法分子用高科技手段偷车的案例之后,我每次锁车都要再拉一下门把手再走。但是,现在这种「 再三确认」 的方法也挡不住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了。 今天,360 公司无线电安全研究部公开演示了如何远程攻破一辆无钥匙进入系统,并成功启动车辆。其实,针对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的攻击早已出现过,但 360 的安全团队则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攻击思路。这个攻击案例也入选了几天后举办的全球著名安全大会 BlackHat,届时 360 研究人员会公布攻击细节。 一般来说,汽车钥匙和车之间的感应距离在 1 米左右。360 安全团队的做法是搭建了一座「 桥梁」,通过两台无线电设备,连接起钥匙和汽车,有点像我们常见的对讲机。 先来还原一下「 攻击现场」:首先,车主下车并锁车后,一名研究员手持一台无线电设备尾随车主。这台无线电设备会不断「 刺探」 车主钥匙的信息,并传给「 同伙」 的设备。 当车主走远后,另一位研究员手持另一台无线电设备,即可打开车门。进入车辆后,再次依靠无线电设备启动车辆。由此可见,这时汽车已经把研究员手上的这台无线电设备识别成了车主的钥匙。 两个人密切配合,完全可以开走一部车。实际的攻击范围,取决于这两部无线电设备的有效通讯距离。 针对汽车钥匙的攻击屡见不鲜:在去年 8 月,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安全团队发现了大众集团旗下车型的无钥匙系统的漏洞,不过他们进行了大量的逆向工程,然后「 克隆」 出一把钥匙。相比之下,360 安全团队的攻击方式更为「 讨巧」,不存在复制或破解的行为,而是通过技术手段,扩大了钥匙的覆盖范围。 对于此次攻击,360 安全研究人员李均解释:「 目前已经有发现数个品牌车辆存在类似风险,他们都采用了某通信模块设备公司的一种 RFID 技术通信协议解决方案,相同的风险可能会在使用此方案的多个品牌等几十款车型存在。」 这种搭建钥匙「 桥梁」 的破解思路,国外已有先例,但他们的设备更为昂贵。这次 360 安全团队所使用的无线电设备,硬件成本只要 150 元。低廉的硬件成本,简单的操作方式,看上去很「 诱人」 对不对? 在这次诱人攻击的背后,是 360 安全团队花了半年的时间,尝试使用多种芯片才有的研究成果。想要达到此类攻击效果,花费的不仅仅是 150 元硬件成本,还有安全团队超高的薪水、用于多次试验的硬件成本等等… 一般来说,想搞黑色产业的不法分子很难达到同样的攻击水平。360 方面也表示,这次攻击属于「 实验室阶段」,距离真正影响到人们的财产安全还有一段距离,并且已经把该漏洞上报给相关芯片公司。 所以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完全没必要感到恐慌。如果一定要杜绝此类攻击,你可以把车钥匙放在锡纸做的盒子里,完全屏蔽信号。当然, 锁完车多拉一次门把手,总归是个好习惯。 这次 360 所展示的攻击案例,本质上是汽车无线通信层面存在的漏洞。在车联网、无人驾驶逐渐成为潮流的趋势之下,车企也会面临越来越多来自网络层面的挑战。所谓「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没有 100%安全的系统,车企所能做的就是在产品研发之初就将「 网络安全」 置于首要地位,然后再谈功能。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同级别最「静」的车型之一,别克君越是怎么做到的?

· Jul 17, 2017 333

有过几次长途自驾的经验之后,我发现有一辆「 隔音好」 的车是令人倍感幸福的事情。那么开一辆「 隔音」 好的车是怎样的体验?如何打造一辆隔音好的车? 上周,我把一辆别克君越 30H 从西安开到了成都,这是别克寰行中国的第二段。在经历了各种路况、天气之后,我对这辆车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 20 多万的 N 款车型中,别克君越绝对是一个追求「 舒适性」 的选手,这辆车最显著的优势就是「 隔音好」。 当你坐在驾驶位,所听到的噪音包括风噪、车身振动、发动机噪音、胎噪以及其他车辆的噪音等等。那么别克君越是如何降低噪音的? 学过中学物理的同学都知道,降低噪音,可以从噪音的发生、传播和接收三个环节入手。 先说风噪,上了高速之后,最明显的就是风噪了。一辆车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车身设计,减少高速风噪。和上一代车型相比,全新一代君越减小了车头的迎风面积、下进气格栅增加了主动开闭功能、雨刮器变成了隐藏式的。 另外还有很多细节改动,比如车身底部增加扰流板、车尾变成了鸭尾设计、尾灯内置气流调节装置、提升了后视镜的空气动力性能。 其次是发动机噪音,这绝对是噪音重灾区。 我这次开的是君越 30H 车型,一辆混动车,在依靠电动机起步时比 1.5T 和 2.0T 车型更为安静。更重要的是,在发动机介入时,车的动力衔接很平顺。 在 1.5T 车型中,工程师使用逆齿链取代传统的正时链条,通过自动张紧系统严密咬合,抑制噪音的产生。涡轮增压器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噪音控制,配有感应谐振器,能够降低喘振噪音和高频噪音。 在 2.0T 车型中,发动机采用精砂铸铝缸体,通过分体铸造工艺控制振动噪音。同时,油底壳一体化式平衡轴配合齿形正时链条设计,能够在实现结构紧凑的前提下,降低发动机振动及工作噪音。 说完「 声源」,再来聊聊噪音的隔绝。隔音材料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降低车内噪音。人们常说的「 用料实在」,一部分指的就是隔音材料的使用。 噪音是无孔不入的东西,一辆车的密封性不好,再怎么优化车身设计、发动机噪音都是徒劳的。 君越的做法是几乎在所有钣金衔接与缝隙处都使用了密封胶,同时四个车门均采用 3 道密封条,并且在 A 柱、B 柱以及后车轮上方等位置使用多达 35 个车身膨胀块,使得整车气密性相比上一代提升了 15%。 此外,君越的挡风玻璃及前排车窗均采用 5mm 以上的夹层声学隔音玻璃,后备箱和后备箱盖板下布置了声学优化包,用于隔绝风噪和路噪。 当你被一堆隔音材料包裹在车内时,车外的噪音自然会大大降低。对了,君越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主动降噪系统,全系标配。 有这么一堆隔音科技加持,也难怪君越的最大卖点之一就是「 隔音好」 了。 对于长途自驾来说,一辆车的隔音好坏,直接影响了驾驶员的疲劳度。从西安到成都,君越 30H 的静谧性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 ACC 自适应巡航、省油的混动系统,简直是跑长途利器。 否则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在高速上以 120km/h 的速度巡航时,和副驾的妹子说话居然还要靠「 吼」,真的是一点也不优雅。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共享单车创业很简单,不信来看看「亚洲最大共享单车节」

· Jul 13, 2017 333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的趋势?最直观的一个方式就是:「 逛展」。 上个周末,有人在北京办了一个「 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出于好奇,我们放弃了在家里吹空调,去国家会议中心看了看。 先说两句题外话:我很早就开始关注共享单车行业,那时 ofo 还不让骑出北大校园,摩拜还在专注于研发,无人知晓。 可以这么说,是摩拜和 ofo 再次盘活了自行车市场。而如今呢,共享单车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即使你什么也不懂,只要有钱,就能进入共享单车行业,和摩拜、ofo 一争高低。(当然,下场可能很惨…)好了,下面开始带你逛展。 其实在共享单车火起来之前,具有互联网思维的「 智能单车」、「 电助力单车」 概念开始兴起。受共享单车影响,这两个领域的企业也开始转型,直接反映在此次展览会上。 电助力单车的共享化 先来普及个概念:电助力单车。它不是电动车,只能依靠电动机给你助力,人蹬才会走,多见于日本和欧洲。国内比较出名的代表公司包括:轻客、云马和超悦等公司。 电助力单车在国内本来就是个较小的市场,共享单车出现后,这个市场变得更小了。于是,电助力单车公司开始转型,云马、轻客都已经和 ofo 达成了不同形式的合作。 在云马展台,一半的面积摆了黄色的共享版电助力单车,分为多款车型。云马并不打算直接投放到市场,而是根据商家的需求生产,智能锁、App 一应俱全,有完整的解决方案。目前,杭州西湖景区某运营商已经投放了云马的电助力单车,吉利研究院的园区内则采用了云马的电动滑板。 电助力单车投入共享领域后,还面临充电问题,为此云马设计了充电柜(有点类似 Gogoro 的套路), 但是尚无落地案例: 有意思的是,在 ofo 展台摆放了几辆轻客的电助力单车,要知道 ofo 和云马同样是合作伙伴… 电助力单车不涉及电动车的上牌、超限问题,所以风险较小。不过在我看来,只要一辆车需要充电,就不再适合大规模投放。车辆成本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后期运维成本高,毕竟需要人工更换电池。即使有充电柜的存在,覆盖范围很小(需要解决用电、用地问题),依靠用户充电的路线基本走不通。对了,电池很容易被盗… 如此看来,共享电助力单车更适合封闭园区、景点、酒店等,一切需要在「 可控」 范围内。随着越来越多的封闭园区开始禁止共享单车入内,也给了这些企业一些机会。 即使是这样,依然有公司迎难而上。一家名为「 校米科技」 的公司,准备在 7 月底在北京朝阳区投放电助力单车,押金 299 元,据说一辆车 2000 元,前期投放 500 辆左右。同样,他们也设计了换电柜。对于电池偷盗问题,他们是这样预防的:电池离开车体半小时之内,属于正常换电行为;半小时之后,后台会自动告警,客服将联系该用户核实情况,实在不行就报警。 祝他们好运… 除了「 共享」 这条路之外,电助力单车似乎更适合出口,因为在欧洲,一辆电助力单车卖 2 万人民币很正常… 我们前面提到的超悦,似乎更想走骑行爱好者路线,面向专业玩家,并且有多种车型可选,极具设计感。在展览会现场,他们也带来了共享元素,摆了一个停车桩。有桩的好处就是方便充电,并且超悦的电池在车身内,电池较安全。 在现场,我还看到了一家做电动版 downhill 车型的公司: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三家电助力单车企业,还有很多公司不一一列举… 摩拜、ofo 带动了一个产业 如果你想投资共享单车,在这个展览会上,你可能能搞定一切。可以这么说,摩拜、ofo 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 比如,共享单车的火爆,就带动了免充气轮胎公司的发展,这次有多家轮胎公司参展,规模不一,甚至摆出了和摩拜合作的成果,比如下面这辆: 还有规模较大的企业: 共享单车的核心部件,就是智能锁。在展会现场,智能锁几乎是每家共享单车公司必备的。似乎在一夜之间,所有共享单车公司都突破了智能锁技术(此时我想起摩拜当初费劲研发智能锁的情景)。当然,专门做智能锁的供应商很多,这是某家公司的报价: 问题在于,虽然大家都叫智能锁,但技术含量不同,定位准确性、寿命、信号强度千差万别。好不好,买了才知道。 随着共享单车的火爆,又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共享单车聚合平台,代表公司是宝驾。宝驾公司之前曾做过 P2P 租车、汽车分时租赁以及共享汽车的聚合平台(所谓聚合平台,就是在自己平台上接入多家共享汽车服务),共享单车火爆后,他们又开始做共享单车平台。 于是,在宝驾的展台上,我看到了 N 家公司的共享单车… 如果你是一名「 投资人」,想加入共享单车创业大军,别担心来晚了,因为有人连商业前景都给你想好了,只要掏钱就行,比如下面这种: 还有专追风口型: 然后,「 真. 共享」 型: 万万没想到,共享单车还带动了电影行业: 看着展馆内琳琅满目的共享单车,我心想这不愧是全亚洲最大共享单车展,其实如果改成「 全球最大」 也不为过。 在现场的以及不在现场的各位自行车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感谢摩拜、ofo 开启了一个新的自行车时代。不过可以预见的是,这次风风光光参展的公司,下次可能就没钱参展了。和业内领先的公司相比,技术积累、用户体验方面暂且不谈,仅仅是在品牌调性层面就已经被拉开了一个身位。 最后,祝大家明年还能再见。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