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探秘:你的长安马自达,就是从这里造出来的
每次参观汽车工厂,都让我深深的感受到造车的不易。 几天前,我参观了长安马自达工厂,这里是马自达昂克赛拉、CX-5 下线的地方。刚进工厂,就看到了各种颜色的昂克赛拉、CX-5 停在办公楼下。我本人也是一个秉承「 操控至上」 的马自达粉丝,对马自达纯粹的运动精神十分痴迷,站在长马工厂里还有点小激动。 众所周知,车间里是严禁拍照的,所以只能用官图+文字来描述我的所见所闻了。长安马自达工厂位于南京,现有产能 22 万辆,有四大生产线: 冲压车间,拥有两条全封闭、高速自动化冲压线,冲压速度达到每分钟 15 次,能在 3-5 分钟内实现整线模具的自动切换,同时,一模多件的冲压工艺,最多可一次冲压 6 个零件,是国内最高效的冲压生产线之一。 从图中可以看到,冲压机器来自日本小松。长马方面的人告诉我,部分模具是从日本进口,部分模具来自国内的成飞集成。 汽车的冲压模具长什么样?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图片来自成飞集成官网)焊装车间,拥有先进的柔性化自动生产线,可同时共线生产 8 种不同底盘的车型;焊接主线采用数控定位系统,适应 5 米以下任意尺寸的车身底盘。车架主结构全部采用机器人自动焊接,主线焊接自动化率达到 100%。 涂装车间,在国内首次采用环保效能最卓著的三喷一烘喷涂工艺,创造性地减少了传统喷涂工艺中的 1 次烘干环节,在提升漆面品质的同时,更能有效削减 CO2 排出 15%,可挥发性物质排放 44%。 对了,著名的马自达魂动红,就是在这里喷出来的。 总装车间,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扭矩监控系统,对 88 个关键工位进行监控,自动处理扭矩紧固信息并与生产线控制系统联网,杜绝不合格车辆流入下一道工序。柔性化的混装生产线,可实现多品牌和多配置的车型同时共线生产。目前,长安马自达拥有三个平台六大系列 24 款车型。 前文提到的「 扭矩监控系统」,就是在总装线上有个屏幕,实时显示了哪辆车的哪个位置的螺丝没拧紧需要处理。在总装车间,我还看到了在地上循迹行驶的 UGV 无人小车,用于给工人运送配件。它的车头有个雷达,侦测到前方有人走过时,立马停车,人走过去后重新启动。 每款车上市前都要经过试制阶段,长安马自达是有有试制能力的。在试制中心,我还看到了不少迷彩涂装的新款 CX-5,目前正在进行排放、高低温和噪音等测试。从外观上来看,和海外版新款 CX-5 差不多,先借用海外版车型的图: 为了研究竞品,长安马自达工厂内还有「 解析中心」,专门用于拆解竞品车型,目前被拆的车型包括大众高尔夫 7、斯柯达野帝、本田凌派、思域等车型。最近,他们又买了一辆途观 L。这里提到的「 拆解」,是把一辆车彻底拆散,并把零件挂在一个背板上,标好车型、零件重量等信息,再和长安马自达的零件一一对比。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 知己知彼」。 长安马自达的工程师详细为我们解析了昂克赛拉,比如车门里有两根防撞梁更安全,使用了全框式副车架,转向反馈更好,可以做到「 指哪打哪」。在这一堆昂克赛拉零件旁边,就是本田凌派… 看完被彻底拆解的昂克赛拉之后,我更坚信马自达绝对是一个坚守运动路线的一个品牌了。从转子发动机到坚守操控,走自然吸气路线,马自达也算是新时代的「 匠心」 企业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丰田版「霍金助手」:机器人史上的一小步,丰田的一大步
上一期 GeekCar 大酱汤《本田买发动机送车的真相,居然是这样!》发布后,炸出了不少本田的粉丝,纷纷表示本田大法好。看过评论后我发现,本田那些「 不务正业」 的伟大事业深入人心,比如造飞机、造个人平衡车和造机器人。 其实,本田的友商丰田,造车之余也会搞点副业,比如机器人。最近,丰田的机器人事业又有了新进展,算是机器人史上的一小步,丰田的一大步了。 具体怎么回事,看下面视频。英语不好没关系,后面我们慢慢解释。 故事还得从一个叫 Romulo Camargo 的哥们儿说起,他是美国特种部队的一个退役老兵。2008 年,他在阿富汗的一次行动中,被一颗子弹击中颈部。在当时,有的医生说他活不下来了,有的医生说他以后都得依赖呼吸机度日。 不过 Camargo 用行动证明,你们所有人都错了。现在的他,是这样的: 2015 年,丰田开始和 Camargo 合作,帮助他和她妻子 Gaby 开了「Stay In Step」,一家非盈利性质的康复中心。同时,丰田也开始研究「 人类辅助机器人(HSR)」,来帮助像 Camargo 这样的残疾人正常生活。 2 年的时间过去了,丰田在前两天终于发布了最新款 HSR 机器人。发布会举办地是在戴托纳国际赛车场,属于 Coke Zero 400 NASCAR 预赛庆祝仪式的一部分。(在上赛道前,还是不忘自己的机器人事业…)HSR 机器人功能看上去很简单,包括开门、捡东西、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反应。Camargo 可以用嘴控制一根触控笔,来操作轮椅上的平板,进而控制机器人。如果 Camargo 叫 HSR 机器人去拿杯水,它可以自动拿起水杯,并举到合适的高度给 Camargo 喝。 实现的原理不难:HSR 机器人头部有摄像头,可以识别贴在水杯上的二维码。同样,HSR 机器人也能为主人开门,也是基于二维码识别来实现的。 看上去简单, 但做起来难,比如机器人举起的水杯的位置要正好在 Camargo 嘴的附近,不能碰到脸… Camargo 说,对于每位残疾人来说,这简直是能够「 改变游戏规则般」 的存在。 当丰田的工作人员把 HSR 机器人送到 Camargo 家的时候,Camargo 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别看 HSR 机器人只能端茶倒水,但从无到有,花了丰田 10 年的时间,并且期间还有好几种形态的机器人出现。下面来看看机器人专家丰田,是如何在机器人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 2007 年,丰田开启了「 机器人伙伴」 项目,旨在造出能够融入用户日常生活的一种机器人。 随后丰田搞了个机器人乐队,有小提琴手、小号手、大号手和鼓手,各自的形态也不太一样。 这些机器人乐手可以独奏,比如拉个小提琴: 合奏,比如吹个小号: 或者组个乐队: 除了搞机器人乐队,丰田还想搞一堆机器人上天,登陆月球。按照丰田的计划,他们想在 2020 年把这些机器人送上月球执行任务。这些机器人使用太阳能供电,能够适应月球的温度变化。 下面这张图是构想图,不过 PS 技术感人: 在 2011 年,丰田又发布了康复机器人,用于帮助人行走(减轻膝盖压力、保持平衡),其实就是机械外骨骼。 除此之外,左边这款机器人还能帮护士减轻负担,比如帮瘫痪病人上厕所。 为了在造车之余能更好的研发机器人,丰田还在 2015 年成立了人工智能研发中心(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位于硅谷。这个研究中心主要聚焦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计划在未来 5 年投资 10 亿美元。 无论是丰田还是本田,虽然主业都是造车,但都有机器人项目。毕竟日本老龄化严重,「 伙伴型机器人」 或许成为继无人驾驶汽车之后的下一个人类伙伴。当然再往大了说,作为生产「机器」的整车厂,适度的探讨一下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特别有必要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给电动车加装「行人提醒喇叭」这么难?美国为这事扯皮了 7 年
过去 100 多年,汽车工程师们一直琢磨着怎么让发动机声音小点。如今在很多媒体老师的口中,发动机噪音成为一个经常被提起的词,它是衡量一辆车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用户来说,一部分人喜欢所谓的发动机和排气的噪音,在他们心中这叫「 声浪」,而另一部分人则对此无感。 如今到了电动车时代,发动机没了,噪音也没了,问题也来了。 经常开电动车的话,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开着一辆安静、舒适的电动车,开到一条比较窄的路上,前面有行人时,大家不会注意到你的存在。这时你不按喇叭,只能跟着行人慢慢走,堵塞交通;按下喇叭,又会成为所谓的「 没素质」 车主。 想起上海是禁止鸣笛的,电动车车主可能会更加无奈。放眼全国来看,随着电动车越来越多,这一问题一定会逐渐凸显,毕竟我国行人、电动车拥有绝对的「 路权」。 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电动车加上「 人为噪音」,比如在汽车喇叭旁边再增加一个扬声器,模拟发动机噪音。 这种设定已经在国内的量产车上有了,比如别克 Velite 5,一辆增程式混动车。在电驱动模式下(速度小于 20 公里/小时),Velite 5 会用模拟噪音提醒外界行人,噪音从前保险杠后方位置发出。 而国产的奇瑞电动版 QQ 以及奇瑞小蚂蚁上,也有类似的配置。遗憾的是,目前这种行人提醒装置还不是每台电动车都标配的。 加一个喇叭也不容易 不过在车轮上的国家美国,这方面的立法已经开始了。2010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行人安全促进法案》,要求为所有的混动车、电动车增加噪音装置,在 18 英里/小时以下前进或倒车时发出噪音,提醒行人。 根据 NHTSA 的研究,混动车/电动车在低速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传统汽车高出 19%。 当足够多的混动车、电动车装上行人提醒装置后,每年能减少 2400 起行人受伤事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车企不是很买账… 因为要实现行人提醒功能,车企要在车上加上一个至少能防水的喇叭,还要加一个车速监测装置与之相连。对于车企来说,明显费力不讨好,毕竟这顶多算是「社会责任」,而不是「产品亮点」。 同样是 NHTSA 的结论:每给一辆混动车加一套行人提醒装置,需额外付出 130 美元的成本;每给一辆电动车加一套行人提醒装置,需额外付出 55 美元的成本。(一辆车确实没多少钱,但量多了就是很多钱…)考虑到研发一辆车要经历 3 年的时间,突然来这么一项法规要求,于是车企正在秘密研发的新车型又要改需求… 结果就是: 最初 NHTSA 希望在 2014 年 1 月实施这一法规,但阻力重重,被推迟到了 2015 年 11 月。终于在 2016 年 12 月大家勉强同意了这项法案,即 2019 年 9 月之前给所有的混动车/电动车加入行人提醒装置,2017 年 2 月开始生效。 但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开始重新审视各项法规,把该法规生效时间推迟到了今年 9 月。同时,通用、丰田、大众和福特等公司联合「 上书」NHTSA 要求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有意思的是,NHTSA 最近又上书国会,希望「 放松」 包括行人提醒装置在内的六项汽车安全法规,明年实施。时隔半年,「 给电动车加喇叭」 法规还没发挥作用就又要下架了,还都是 NHTSA 操办的,怪不得外媒把 NHTSA 叫做美国政府的「 看门狗」… 有如此反复的法规要求,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车企联合抵制,各方博弈;一方面是特朗普政府要重新审视或修订各项法规,保证奥巴马时代的各项法规不会影响美国本土增加工作机会。单就给混动车/电动车加喇叭这件事,可能会给车企带来上千万美元的额外成本。(一点也不符合特朗普的治国方针)你看,为电动车加一个喇叭的事,美国各部门之间就扯皮了 7 年,最后还没成。不过,还有日产 Leaf、起亚 Soul EV 出于安全考虑,自行增加了 电动车行人提醒装置(这才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再来看看国内,其实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电动车低速提示音的问题。 相关部门在 2014 年就开始召集专家制定相关标准,在去年 12 月推出的《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提示音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到了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应该在速度小于 20km/h 时发出提示音,就差正式列入国标了。 还是我国效率高…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脱离工况谈续航里程的电动车,都是耍流氓
别再提什么「60km/h 等速巡航」 了,电动车续航里程就不应该这么宣传。 昨天,一款号称「 续航 460 公里」 的国产电动车上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官方配文题目是这样的:「 里程焦虑终结者!北汽新能源 EU400 上市,续航 460 公里补贴后售价 15.89 万」。 460 公里的续航,是当之无愧的国产电动车第一名。打开文章之后,第一句是这样的:「EU400 在 60km/h 等速行驶情况下续航可达 460 公里,工况续航 360 公里」。 等等,怎么换个说法立马少了 100 公里?续航到底是多少?能不能直接一点?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想买电动车的你看得更明白一些。 电动车的续航,一直是个「 玄学」,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气温、开不开空调、驾驶习惯以及载了几个人(胖子?瘦子?)。但是在广告宣传里,就得严谨点儿了,一般来说大家都会按照国家规定的「 工况法」 测出来个数据。当然,在宣传里玩个文字游戏,让自己的产品看起来更 NB 一些,这种手段其实不少车厂都或多或少玩过,北汽新能源不是第一个。 这里的所谓「工况法」,其实就是国标里要求的那一套跑法。在下面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工况法的测试规则:在市区工况中,时速最高在 50km/h;在市郊工况中,时速最高到了 120km/h。(顺便说一句,频繁的加减速对电动车来说是噩梦…)国内的工况法,包含了「 市区工况」 和「 市郊工况」,车企可以选择只测市区工况下的续航里程。由于电动车市郊工况下不占优势,所以有的车企就默认只测市区工况,也不违法,这叫合理利用游戏规则。 其实,国内的这套跑法,和欧洲 NEDC 工况测试差不多,几乎是照搬。 不过在广告里,我们看到的措辞几乎都是「 工况法」 或「 综合工况」。所以广告里的工况续航再怎么高,都只是一个参考。在我们的日常使用中,超过或低于这个数值,都是正常的。 再来说说一下让 EU400 多跑 100 公里的「60km/h」 等速续航,这同样是国标中要求的一种测试方法。 对于电动车来说,最费电的是高速巡航、急加速和爬坡,所以 60km/h 等速巡航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测试结果。EU400 用两种测试方法,跑出 100 公里的差距很正常。 不过问题在于,车企是否应该大肆放大「60km/h 等速巡航」 的测试结果?更高的续航里程看起来确实更容易吸引消费者,但是对于真的想买这款车的人来说,一定得分清楚各个不同的续航里程数字所对应的工况。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买电动车是无奈之选,而无奈之中最为关注的还是续航问题。动辄四百多公里的续航,无疑拉高了消费者的期望值,但是等速 60km/h 的测算方式,对于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来说其实价值不大,因为几乎没人会以 60km/h 的速度巡航,市区巡航不了几分钟,高速上又太慢。走环路?你不可能一圈又一圈的绕吧? 相比之下,「工况法」可能更贴近实际。但我得告诉你,在神奇的美帝有一种叫做「EPA」 的工况,跑起来比国内工况法更严苛。以特斯拉为例,Model S P100D 以 NEDC(即国内的工况法)测,续航是 613 公里,而以美国 EPA 标准测,续航里程就变成了 507 公里,足足差了 100 公里。 无论是用欧洲 NEDC 还是美国 EPA 工况做宣传,都无可厚非,毕竟大家要讲究同台竞技。但当大家在 NEDC 和 EPA 的游戏规则下竞争的时候,突出「60km/h 等速巡航里程」 这个卖点,就有点不合适了。 纵观国内的电动车广告,大家对待「60km/h 等速巡航」 的态度也不太一样。 吉利帝豪 EV300: 腾势 400: 比亚迪 e5: 以上图片均截自官方宣传图,大家在最显眼位置标注的都是工况法续航。 再说回北汽新能源,其实他们对旗下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宣传方式也不太一样,比如 EX260 是这样的: EU260 是这样的: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每家车企在车辆的详细配置列表中,都「良心」地标明了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 但话说回来,我们还是希望车企在宣传自己产品的时候对用户多一些负责。虽然说「等速 60km/h」的续航里程也属于产品力的一部分,拿来宣传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电动车潜在消费者来说,在买车之前对于车辆真实续航里程的了解往往是一知半解,广告宣传对他们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很少有人真的去想搞明白不同工况带来的续航差异到底有多大。 所以,在我们看来,不同的车型,应该在宣传的时候遵循同一个标准来做,而另一方面,其实各个品牌的产品在线下销售的时候,销售顾问也有责任向消费者告知车辆真实续航里程,毕竟这是对于用户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参数。 最后来说说特斯拉的做法,他们就比较「特立独行」:用户可以在特斯拉官网选择行驶速度、车外温度、是否开空调和轮毂尺寸,来体会影响续航里程的各种因素。 其实,早前特斯拉在官网放出的也是 NEDC 续航里程,但后来改成了下图这种方式。不过这里的续航里程依然是等速巡航的结果,而非国内的工况法,所以依然是严重偏高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买一辆电动车,在看「续航里程」这个参数的时候,厂商宣传只能用来参考,你还需要去产品的官网查更多关于续航的细节信息,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各种渠道租一台你想买的车,按照自己的开车风格,亲自试试续航里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吉利收购飞行汽车公司,这次真的要上天了?
去年 4 月,网上盛传吉利要收购飞行汽车公司 Terrafugia。如今,传闻终于坐实: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向媒体确认收购 Terrafugia。(信息来源:汽车预言家)据传,李书福搞飞行汽车的想法 5 年前就有了。目前,吉利对 Terrafugia 的收购事宜已经通过美国相关部门批准,并已确定董事长人选,可能会在中国建厂。不过,目前官方并未透露收购金额和占股。 所以就着这个机会,我们就来聊聊 Terrafugia 和吉利的故事。 GeekCar 第一次报道 Terrafugia 是在 2014 年,后来 Terrafugia 参加了我们在去年 8 月举办的 MMC 大会。在 MMC 大会上,我们和前 Terrafugia 的营销传播经理聊了聊,算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Terrafugia 公司的初始成员是 5 个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成立于 2006 年。这家公司创立之初,就是为了造出来能够飞行的汽车。 在 2009 年,他们发布了第一款飞行汽车,名为「Transition」。3 年后,Terrafugia 公司发布了第二版 Transition 车型。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辆实车,并且真的能够飞起来。Transition 有两个座位,在天上开起来和传统运动飞机差不多,空中续航为 640 公里,最高时速为 160 公里/小时。 它的机翼能够折叠起来,以减少在陆地的占地面积。虽然它能飞上天,但它还是配备了一系列汽车的安全配置,比如气囊、预紧式安全带、碰撞溃缩区等等。它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降落伞,在紧急时刻能够让车安全着陆。 严谨来说,这是 Terrafugia 目前唯一一款能飞的汽车。面向未来,Terrafugia 还推出了「TF-X」概念飞行汽车。 TF-X 是四座设计,有垂直起降的能力,机翼同样可折叠。空中的续航里程达到了 800 公里,空中极速 320 公里/小时,降落的时候只需要一个 30 平方米的场地即可。 起飞阶段,它依靠两个螺旋桨来提供升力和部分前进的动力。当获得的升力足够大时,这两个螺旋桨会收起来,只依靠车尾的涵道式风扇推进。 TF-X 是一款混合动力飞行汽车,它的两个螺旋桨依靠电动机驱动,输出功率可达 1 MW。车上配有一台 300 马力的汽油机用来给电池充电,同时驱动涵道风扇转动。同时,它还配备了一系列智能系统,上车后只需告诉汽车目的地,它就能把你送达,最大程度降低使用门槛。 注意,TF-X 只是一辆「 概念车」,预计在 2018 年造出 1:1 模型用于风洞测试。 一款真正能飞的 Transition+一款概念飞行汽车 TF-X,就是 Terrafugia 现在所有的成果。 Terrafugia 的 CEO 是 Carl Dietrich,读博期间曾研究核聚变,业余时间喜欢开小型飞机。从他的 Linkedin 档案可以看出,他从 2006 年开始就一直在 Terrafugia 工作,整整 11 年… Carl 是特斯拉 CEO Elon Musk 的粉丝,并且还说过要把 Terrafugia 做成下一个特斯拉。在 2014 年,他曾在 3 个月的时间内 2 次来到中国,虽并未透露具体都干了什么,但寻找融资、合作的可能性很大。Terrafugia 在中国建厂的传闻,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 联想起去年 8 月我们和前 Terrafugia 营销传播经理 Dagny Dukach 聊天的时候,问她为什么要在中国进行宣传,答案也是为了「 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 在 Dagny Dukach 的 Linkedin 简历中,反复提到她经常和「 中国合作伙伴」 打交道。在她工作期间,一直负责和中国投资者、合作伙伴保持联系。 现在看来,Carl 真是有远见,或许就是在他在中国期间见到了李书福,才促成了今天的收购。 再来看看吉利这边,吉利最近几年开启了「 买买买」 模式。 吉利于 2013 年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今年 3 月,吉利在英国考文垂的安斯蒂工厂正式投产,为伦敦每年生产 3 … 继续阅读
魔幻现实主义真实上演:秦皇岛「巴铁」昨日被拆
6 月初的一个早上,GeekCar 的小伙伴们刚刚准备开工,突然来了一位老大爷,说是「 来要钱」 的。我一听,还真有点纳闷,心想我司运营状况良好,怎么还有上门讨债的? 了解完情况后,我大吃一惊,因为这位大爷说自己「 往巴铁项目里投了 20 万」。一听到「 巴铁」 这两个字,我心中五味陈杂,因为我太了解这个项目了,这位大爷肯定是被骗了。去年 8 月的时候,我还顶着烈日去秦皇岛实地探访了一圈。 开头提到的这位老大爷,找到 GeekCar 的原因很简单:巴铁项目的投资方华赢凯来公司,位于北京某 SOHO 的 819X 室,而我司的办公室在另一个 SOHO 的 819 室,这两个 SOHO 的名字只差一个字,世界真是太小了。 和这位老大爷解释清楚之后,我们目送他远去,能做的只有祝他好运了。 其实去年从秦皇岛巴铁试验地回来后,我就坚定的认为这是「 一个彻底的圈钱项目」 了,而资金链断裂、公司倒闭只是时间问题。之后,我也一直持续在关注巴铁的消息。 在今年 5 月,媒体曝出华赢凯来公司(即巴铁项目运营方)陷兑付危机,华赢凯来的兑付方案包括率先兑付 1%、房产兑付以及实物兑付等多种方式,但遭到投资人质疑。很明显,华赢凯来快撑不住了。 终于,在昨天,中新网来了这么一篇报道:《河北秦皇岛「 巴铁试验线」 部分路段开始拆除》,在此引用几张文章的插图: 再对比一下去年 8 月时我拍的图: 关于拆除的原因,中新网的说法是这样的:现场一名施工人员称,「 巴铁试验线」 和北戴河区签订的合同将于今年 7 月份到期,「 巴铁」 方曾试图续约,但被拒绝。 如此看来,华赢凯来应该是和秦皇岛北戴河区签了 1 年的合同,但随着媒体、公众对巴铁项目的曝光和质疑,当地政府终于回过神来,选择放弃巴铁。 从昔日的火爆,到今天的被拆,巴铁用 12 个月的时间演绎了一次魔幻现实主义。 巴铁真正火起来,还得从去年北京 5 月的科博会说起。巴铁参展后,一时间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还曾经上了 CCTV13。 后来,巴铁还组团去忽悠老外了。事实证明,参加大型展会对「 忽悠人」 这件事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 毫无疑问,在巴铁自去年 5 月北京科博会之后,媒体的推波助澜起了很大作用。不过问题在于,大部分媒体扮演的角色是信息的「 传递者」,而缺少了自己的价值观。新媒体时代,大家都在追求「 快」。多看几家媒体的报道,你就会发现基本都是巴铁官方所强调的优点,即「 新闻稿式报道」。(新闻稿正来源于巴铁官方…)巴铁项目在知乎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批轨道交通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基本都得出了「 巴铁不靠谱」 的结论。 当然,也有媒体(环球时报)对其进行深挖,曝光了巴铁投资方华赢凯来的真面目,总算叫醒了一批人。 被彻底扒皮后,所谓的「 巴铁之父」 也停更了自己的微博: 看着巴铁之父转发的乔布斯名言,再看看巴铁骗局,难免觉得有点讽刺。 对于公众来说,支持巴铁的多数群体,无非出于两种心态,一种支持创新但不知道巴铁是怎么回事,另一种是丝毫不容别人质疑中国创新的五毛党。如今这个时代,大家对同一事物发表任何言论我们都不过分,毕竟是动动手指的事。 不明真相的大多数媒体+不明真相的群众,似乎每个人都是无辜的。引用一句名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不过问题在于,当巴铁牵涉到人们的钱包时,就是另一回事了。华赢凯来推巴铁项目,本质上是打着 PPP 项目的旗号,搞 P2P 融资,而被骗的对象多是老年人。如今,巴铁骗局已经涉及 4 万多名投资人,未兑付金额达到 48.86 亿元。 巴铁被拆,唯一受益的可能就是巴铁项目所在地北戴河富民路的居民了,因为巴铁使原有的四车道变成了两车道,拆后出行更方便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钱包,说服家人、朋友不上当。当然,如果巴铁没出现,还会有新项目出来骗钱,毕竟这是个防不胜防的社会。 最后,希望有关部门赶紧管管…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刚刚,观致确认:决定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但仍未透露投资方
6 月 20 日,观致宣布:随着 2.0 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包括新战略投资的引入,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正在步入第二发展阶段快车道。 观致汽车首席执行官刘良博士 19 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观致正在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开拓中国新高端汽车市场的经验和基础之上,观致汽车将借力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共享化的趋势,把观致汽车打造成一家中国领先的变革型企业,服务消费者,带领中国新高端品牌走向世界。」 为了抓住消费升级为汽车市场带来的利好和机遇,观致汽车推出了两栖发展战略:一方面,立足当下,不断丰富和完善燃油车型的产品线,尤其要通过创新技术的应用,打造观致燃油车型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着眼未来,积极推进新能源车战略,同时开发包括无人驾驶在内的未来出行解决方案。 为了推进两栖发展战略,观致汽车制定了 2.0 执行战略和路径。在 1.0 第一步,首先提升传统能源汽车的销量;积极推行成本管理与降低计划;大力开发新产品,争取每年向市场推出一款新车。 在 2.0 第二步,观致决定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跨界合作开发未来智能出行解决方案。观致汽车正在加速推进这一战略,尤其观致新能源蓝图愈发清晰。观致将依托高品质整车平台与成熟新能源技术,将旗下燃油车产品逐步电动化,快速投放市场,占得先机。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真正的自动驾驶核弹:特斯拉正式启动「小视频」计划
你肯定听过这么一句话,叫做:发动群众的力量。 如今,特斯拉深谙这句话的精髓,打算依靠车主们的力量来让「 无人驾驶」 成为现实。 5 月 7 日,特斯拉在向美国车主推送第二代 Autopilot 的软件更新(版本号 17.17.4)时,希望车主同意车辆拍摄一段小视频并上传至特斯拉服务器。(所以暂且叫它「 小视频」 计划好了…)特斯拉原话是这么说的: 我们在努力提升自动驾驶功能的安全性,并尽快让无人驾驶成为现实。 为了实现这一期许,我们需要用车辆的摄像头收集小视频,来让车辆学会如何识别车道线、路标和红绿灯位置。我们获得的道路数据越多,你的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就会越强大。 我们必须告诉你,这些小视频不会和你的车架号关联。为了保护你的隐私,我们保证没人能在系统中搜到特定车辆所上传的小视频。 在下一段声明中,特斯拉再次强调了隐私问题,并提到这些数据会和合作伙伴分享。这里的「 合作伙伴」,目测就是英伟达了,两者之前已经达成合作。 下面这张图,就是特斯拉车主在升级时弹出的对话框。点下「I agree」,你就成为了无人驾驶事业的接班人,颇有「 我奉献,我光荣」 的感觉。 特斯拉的套路,有点类似于我们安装电脑软件、手机 App 时的「 用户体验计划」,厂家通过终端的自动反馈,来不断迭代 App。考虑到隐私和内存占用问题,我个人一般不参与任何「 用户体验计划」。所以特斯拉一再强调隐私问题,是有必要的。 两者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特斯拉收集的是小视频,而电脑、手机上传的是一系列错误报告。 每段小视频的数据构成是:车身 7 个摄像头以 1fps 帧率拍摄 10 秒(即 10 张图片);前视主摄像头以 30fps 帧率拍摄 10 秒,以及相应的雷达数据。 一位 ID 名为 verygreen 的网友在 teslamotorsclub.com 发帖表示,在研究了这套触发机制后,他发现特斯拉的这套数据采集系统非常灵活,特斯拉也可以决定视频拍摄时机、拍摄频率,也能筛选上传数据的车型和固件版本。 目前来看,这套数据采集系统可能是随机触发的,系统可能会在任何时刻开始拍摄视频。 国外有个网名为「kutrod」 的网友,在参与这项计划后,使用 Google Wifi App 监测了自己的 Model S 的流量使用状况,截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辆 Model S 在 5 月 7 日升级新版固件后,上传数据量激增,而之前的数据量每次只有十几兆。粗略估算,从 5 月 7 日到 6 月 10 日,这辆 Model S 一共上传了 1.8GB 的数据量。虽然特斯拉内置 4G 模块,但根据外媒报道 ,目前只有当车辆连接 WiFi 时才会上传视频数据。 目前,特斯拉大概有 5 万辆配第二代 Autopilot 硬件的车。做个简单计算,假如所有车主都加入这项计划,那么特斯拉每个月可能会收到最多 100TB 的数据。 想要搞定这么多数据,想必特斯拉所打造的神经网络已经成熟,就等着接受海量数据了(这得买多少 GPU 来跑算法?)。 在我看来,这才是特斯拉发展自动驾驶,冲刺无人驾驶目标真正的「 杀手锏」。 其实,从目前的用户反馈来看,第二代 Autopilot 硬件的用户体验在某些方面不如第一代 Autopilot,主要是算法问题而非硬件。在特斯拉启动「 小视频」 计划后,想必能够加速第二代 Autopilot 算法的升级。 从升级第二代 Autopilot,到打造终极的无人驾驶系统,特斯拉这是典型的发动群众的力量。 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通用制造了 130 辆自动驾驶版 Bolt 电动车,用于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同时,通用还自豪的宣布,这是业界第一次使用了批量生产的方法来生产自动驾驶汽车。 和通用一样,Waymo 为了让自己的无人车更快落地,在凤凰城部署了 500 辆自动驾驶版 Pacific。 相比之下,特斯拉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子,号召广大用户上传数据来提高自动驾驶能力,而传统车企则做不到。一是因为所有特斯拉都具备联网能力,OTA 功能非常强大,这是必要条件;二是因为特斯拉已经卖出了足够多的车,可以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 目前来看,特斯拉的这套「 众包计划」 只是在美国开展。在中国、欧洲会不会遇到法规问题,就不得而知了,比如欧洲某些国家禁用行车记录仪,而中国可能会考虑信息安全问题(毕竟采集地图数据都需要资质)。 特斯拉曾明确表示,依靠第二代 Autopilot 硬件就能实现无人驾驶。而这一切能不能实现,就看你们这些车主的「 小视频」 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进一步强化「账号系统」,才是别克未来的杀手锏?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在网上注册的「 账号」 多得记不过来。如今车也联网了,所以账号系统的出现也是必然的。 当一辆汽车有了专属账号后,就真正的变成了一台「 终端设备」,可想象空间就大多了。通过账号系统,你可以接入一切所需的服务,而商家则可以通过账号系统衍生出更多玩法。 在今年的 CES Asia 上,上汽通用重点带来的是安吉星系统和别克 Velite 5,而后者则是别克新一代 eConnect 智能互联科技的重要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 上汽通用汽车安吉星」 是独立运营的公司,安吉星是其一款前装车联网系统,只搭载于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车型上。有了这一层关系后,你就会发现上汽通用的车联网进程跑得非常快,目前安吉星系统已经进化到了第十代。 在别克 Velite 5 这辆车上,我们已经能够体验到车联网功能带来的便利。比如通过手机安吉星 App,你可以设置车辆的充电时间,利用峰谷电价充电;给车辆设置电子安全围栏,车辆超出某区域后自动给车主报警;智能家居远程控制,当车辆进入某范围时,自动启动空调等家电(当然家电也得支持)。 相比之下,远程启动车辆、监测充电状况已经属于很基础的功能了。 别克 Velite 5 还只是一个开始,再来看看新君越的计划: 即将上市的别克全新一代君威将率先搭载车联 APP 应用,包括考拉 FM、网易云音乐、MyBuick 应用等,能够实现在线收听网络电台,准确获取 4S 店服务信息等功能。随后,基于云的别克新一代 eConnect 车载应用和服务也将加速推新,并在别克新一代车型上全面普及。 从 Velite 5 到新君威,仅从别克的计划你就可以发现,即使是你依然习惯用手机+蓝牙/Carplay 解决问题,车企依然在向车内接入越来越多的服务。然而要想让一辆车真正成为「 移动终端」,就必须有一套账户系统。同时,账户系统的出现也可以让用户从手机到车机有「 无缝切换」 的体验。 所以,未来别克是这么计划的: 每位别克用户都将拥有一个专属账户,实现包括空调温度、电台、音乐等在内的个性化设置的记录与云端同步,并可进一步授权手机作为虚拟钥匙进入并启动车辆进行驾驶,令家庭圈、朋友圈的车辆共享更加轻松、安全。 聊车联网,另一个不得不聊的话题就是「UBI 保险」。前装车联网系统是 UBI 保险最佳的试验场,不过安吉星方面似乎并不满足于 UBI 保险,他们口中的「 车联网保险」 还包括了保险产品营销等等,是全产业链的概念,车企在前期是和用户互动的入口,后期则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定制化服务,包括推送产品信息等。 不过,现在真正的 UBI 保险还没跑起来,安吉星能做的就是为驾驶习惯良好的用户提供奖励。安吉星所设想的车联网保险蓝图,请看下图: 所以无论为车主接入何种服务,账号系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车联网逐步落地的过程中,车企和合作伙伴也在不断磨合,认清各自的角色。不过毫无疑问,车企一定会握在手中的就是:数据。 从车企的角度来看,未来联网是必须的。自带御用车联网系统安吉星的上汽通用,似乎已经跑在了前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