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首次:Uber 向沃尔沃采购 2.4 万辆 XC90,将用于无人驾驶

· Nov 22, 2017 333

昨天,Uber 突然宣布将向沃尔沃采购 2.4 万辆插电混动版 XC90,这些车将会用于扩大 Uber 无人驾驶车队的规模,于 2019 年至 2021 年之间交付。 2.4 万辆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美国纽约也不过 2 万辆出租车。 对于沃尔沃来说,这也是第一次有出行公司大批量采购沃尔沃的车型用于提供出行服务。 Uber 汽车部门负责人 Jeff Miller 表示,这次和沃尔沃的合作将会大大加速无人驾驶汽车的落地。同时,越多的人开始致力于解决无人驾驶问题,我们的无人驾驶系统就会变得越来越更快、更好和更可靠。 沃尔沃集团总裁 Håkan Samuelsson 表示,新技术正在推动汽车产业的变革,而沃尔沃选择积极参与此次变革。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提供方的供应商之一,这次和 Uber 的合作就是我们实现此目标的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 XC90 交付给 Uber 的时候是” 素车”,交付后 Uber 会自行安装自动驾驶所需的软件和硬件。 其实沃尔沃和 Uber 的工程师早就开始合作研发接下来交付的 XC90 车型,Uber 定制版的 XC90 已经具备了将来加装自动驾驶系统所需的安全等级、冗余度和核心技术。 一次看似简单的采购,却颇具里程碑意义,因为近几年大量科技公司进入汽车行业,让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在向提供服务的载体转变。同时,汽车厂商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这次沃尔沃就选择了拥抱 Uber。 沃尔沃和 Uber 的合作只是个开始,接下来一定还有更多的合作出现。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评特斯拉 Roadster:我们都知道 Elon Musk 在吹牛,但依然选择相信他

· Nov 20, 2017 333

上周,在特斯拉卡车的发布会上,Elon Musk 的一个「one more thing」 刷遍了国内外汽车媒体的头条。当时正在逛广州车展的我,隔着手机都能感受到大家对这个「one more thing」 的激动之情。没错,这篇文章聊的就是特斯拉 Roadster。 大家为 Roadster 刷屏的理由无非是:性能。0-96.6km/h 只需 1.9 秒的成绩,让 Roadster 进军 1 秒俱乐部,价格只是其他超跑的几分之一,甚至让人觉得有点「 实惠」。在发布会上,Elon Musk 说话依然磕磕绊绊,但高兴得像个孩子。 激动过后,我想基于之前对特斯拉的了解和这次发布会,聊聊发布会内容背后的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给新 Roadster 做铺垫,在今年 9 月初的时候,特斯拉把老 Roadster 带到了中国开始巡展,首站是北京颐提港。展出期间,我们还前去围观:  特斯拉老 Roadster 在 2008 年开始量产,2012 年停产,可以说是汽车界的「 初代电动跑车」 了。在上周的发布会上,Elon Musk 说新 Roadster 要在 2020 年交付给用户。12 年的时间,让特斯拉 Roadster 车型确实有了非常之大的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Roadster 车型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有趣的变化,进而影响特斯拉的宣传方式。 先来看新 Roadster 外观: 其实在发布会现场,还有一辆灰色的 Roadster: 新 Roadster 的参数和外形一样,非常炸裂:「 三电机、10000Nm、1.9 秒破百、200kW/h 电池组、1000 公里续航」,这是现场的 PPT: 看到这样夸张的参数,我的第一反应是:「 吹牛呢吧」。下面我们从参数出发,看看真正的 Roadster 是怎样的。 关于 10000Nm 扭矩 我想除了「10000Nm」 之外,我对其他参数没有任何意见。因为在我的脑海中,再炸裂的超跑,扭矩也没有五位数的,要不然得需要多粗一根轴才能把扭矩从电动机传递给减速器? 在特斯拉官网我发现了真相:10000Nm 对应的是 Wheel torque,即轮上扭矩。看到这里我就释然了,因为轮上扭矩和常用的「 电动机峰值扭矩」 是两个概念,而两者的关系是这样的:轮上扭矩=电动机输出扭矩*传动减速比。 新 Roadster 的详细数据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可以来参考最强的 Model S P100D 车型,参数如下: 电动车是单级减速器,Model S P100D 减速器的减速比为 9.73,经过简单计算可得出 P100D 车型的轮上扭矩为 9535.4Nm,所以在 2016 年推出的 P100D 车型上,特斯拉已经做到了超过 9500Nm 的轮上扭矩。 如此看来,发布会上的那版 PPT 确实有点「 暧昧」 了,因为新 Roadster 的动力和 P100D 车型差不多,却在 PPT 上打出了 10000Nm 的字样。 关于 200kWh 电池组和 1000 公里续航 下面说 200kWh 电池组和 1000 公里续航,这两个参数息息相关。还是以 Model S P100D 车型为参考:100kWh 电池组可以带 2.25 吨的车身跑 507 公里(EPA)。 不过电动车续航不是等比例放大的:塞进去 200kWh 电池组不意味着车能跑 1000 公里,因为电池组本身非常重。(目前特斯拉 100kWh 电池组重量在 600kg 左右)其实我并不怀疑发布会上那辆新 Roadster … 继续阅读

这辆丰田凯美瑞出现在展台,没人再去看它旁边的概念车了

· Nov 18, 2017 333

终于,丰田凯美瑞迎来了换代:第八代凯美瑞在广州车展前夕正式上市。 在我心中,上一代凯美瑞只属于那些 30 多岁有家室的人,车里装个儿童座椅是常态,外形看上去实在是和「 年轻」 二字不沾边。在各种车型层出不穷的今天,老凯美瑞也已经失去了昔日的战斗力。 不过,这一切都被第八代凯美瑞终结。实际上,第八代凯美瑞在年初的北美车展上就已亮相,这次算是正式引入中国,但这 10 个月没白等。 凯美瑞作为广汽丰田的重要车型,又是参加广州车展,所以声势不小。在我刚落地广州白云机场时,在机场出口最显眼位置就看到了凯美瑞的广告牌: 这意味着参加广州车展的全国媒体记者、车企/供应商/经销商高管等等,只要是坐飞机来的,肯定会看到上面这个凯美瑞广告。 先看外观,在新凯美瑞的官网上,有一句这样的口号:「 突破汽车设计的限制,让更接近概念车的量产车成为现实。」 这辆凯美瑞有多火了?可以这样说,丰田展台核心位置摆了三辆车,两辆凯美瑞,一辆蜂巢 WAY 概念车,然而大家都聚集在凯美瑞周围… 确实,新凯美瑞的外观可以用「 激进」 二字来形容了,和之前的「30 多岁有家室专属车型」 完全不搭。作为一个对凯美瑞已经形成固有印象的人,新凯美瑞的出现刷新了我对它的认知:其实 90 后也是可以买凯美瑞的,你看它的四出排气、2.5L 的「 大排量」,还是挺诱人的…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燃油版车型,而是混动版凯美瑞。分辨燃油版和混动版车型的最快办法,就是看前脸和 Logo,混动车型的 Logo 有蓝色元素,两者车尾设计也有所不同。 在过去一年中,混动版雅阁、混动版君越、混动版索纳塔、混动版蒙迪欧等车型纷纷上市,同级别车型中就差混动版凯美瑞了… 可以这样说,第八代凯美瑞是「 从零开始」 的,真正的全新一代车型,因为它基于丰田全新 TNGA 平台打造,也是丰田引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款 TNGA 车型。 关于 TNGA 平台,丰田执行副总裁加藤光久这么说过:「在 TGNA 架构战略下,同平台车型将使用大量通用化零部件;最初通用比例为 20%至 30%,最终将达到 70%至 80%。」通用化零部件,主要还是为了缩短车型研发周期、降低成本,而成本的下降早已反映在售价上。 第八代混动凯美瑞的厂商指导价为 23.98-27.98 万元,而上一代混动车型的厂商指导价为 25.98-32.98 万元。起码从厂商指导价来看,基于 TNGA 平台打造的混动凯美瑞确实便宜了。当然,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已今非昔比,因为这样的定价也考虑到了竞品的价格。 在此顺便对比一下它和竞品的价格(数据来自汽车之家): 混动版君越:27.58-30.58 万元;(经销商参考价为 24.08-27.08 万元)混动版蒙迪欧:25.98-31.98 万元;(经销商参考价为 19.18-25.12 万元)混动版索纳塔:20.98-24.98 万元;(经销商参考价为 18.18-22.28 万元)从厂商指导价来看,这几款车型均有所重叠,处于同一细分市场,并且混动版高配车型都配备了驾驶辅助系统,其余配置也分不出明显的优劣势。在这种情况下,考验的就是大家的独门绝技了,凯美瑞祭出的则是丰田混动大法。 混动版新凯美瑞是一个技术狂,核心就是它的混动系统。这套混动系统用到的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可能是地表最高:41%。同时,这一代发动机 178hp 的最大功率比上一代的 160hp 还要高。 另外,这套混动系统很多部件经过重新设计。比如 PCU 更小更轻,电力损耗减少 10%;锂电池组也也变小了,可以方便地布置在后排座椅下方(不侵占后备箱空间)。 拍照片时,我听到不少人在关心这辆车的后备箱空间问题,在打开之后大家纷纷表示非常满意。下面是混动版新凯美瑞的后备箱实拍图: 下图为上一代车型的后备箱(图片来自汽车之家): 关于第八代凯美瑞,还是想重复一遍,这是真正的全新一代车型,从零开始,全新平台,全新外形。再次强调的原因,就是现在标称自己是「 全新一代」 的产品太多了,难免让大家麻木… 至于消费者对它外形的接受度,恐怕是两个极端,要么喜欢要么难以接受,毕竟这次它太「 个性」 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106 岁的雪佛兰说「要年轻」,于是有了这样的科鲁兹、探界者、科迈罗…

· Nov 17, 2017 333

不知不觉,雪佛兰居然已经 106 岁了,而在广州车展前一天的雪佛兰之夜活动上,我却感受到了这个百年汽车品牌的「 年轻」。 先解释一下汽车厂商办品牌之夜的目的,顾名思义主要还是为了打品牌,塑造新的品牌形象,从这些活动上我们能看到一个品牌未来几年的走向。 在雪佛兰之夜上,雪佛兰方面请来了许多外国年轻演员,扮演成摄影师、天文爱好者、足球运动员、芭蕾舞者等等,充满动感和活力。进入下一个场地,雪佛兰请来了国内年轻的科技创业者和手工艺人,前者将科技带入我们的生活,后者将传统元素再加工成为新的潮流。 各种艺术、科技,是雪佛兰品牌想要给自己贴的标签。只有这些感性元素还远远不够,一切最终都要落地在产品上。 那么,雪佛兰的车究竟做出了什么改变?答案就是「Redline 车型」。按照以往的套路,当我们听到这种名字时,会以为又是什么定制版、限量版,但雪佛兰这次不按套路出牌。 雪佛兰这次一口气带来了 6 款 Redline 车型,包括 Traverse Redline、科迈罗 Redline、科鲁兹 Redline、探界者 Redline、索罗德 Redline 和库罗德 Redline。 本质上,你可以把 Redline 理解为官方改装套件,Redline 车型在轮毂、进气格栅、车标以及车名标识等显要部位,以红黑为配色选搭基调,提升了辨识度和运动气息。 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科鲁兹变成了这样:  刚上市半年的探界者变成了这样: 人人都爱的大黄蜂科迈罗变成了这样: 当然,还有美国农民喜闻乐见的大皮卡索罗德和库罗德: 以及中国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中大型 SUV Traverse: 明年,4 款 Redline 车型将会在国内上市。同时,全新 Traverse 以及 Traverse Redline 车型将会以平行进口的方式引入国内。 顺便介绍一下 Traverse,这是一款中大型 SUV,在美国有 2.5L 和 3.6L 两种排量,车长 5.2 米,比汉兰达还大一圈。 下图以以 Traverse 为例,重点展示一下 Redline 元素: Redline 车型的引入,无疑还是为了面向国内的年轻消费者。在我看来,Redline 属于「 花小钱办大事」 的做法,所需成本并不高,但能为整车气质提升不少,迎合了中国年轻消费者。不过,Redline 车型明年才会上市,如果太贵,Redline 车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在现场拍照片的时候,我旁边的经销商大哥感叹:「 要早弄出来这玩意,咱还能这么费劲?」,可见 Redline 深得人心。 调侃归调侃,来看看雪佛兰到底卖得怎么样:2017 年在整个汽车行业增长幅度仅 3%的背景下,雪佛兰今年 1-10 月取得了 11.5%的同比增长,累计销量超过 45 万辆。 品牌之夜结束后,必须再来逛逛雪佛兰展台。 在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雪佛兰带来了 FNR-X 概念车,当时宣传的重点是外饰和功能。这次广州车展,FNR-X 概念车再次出现,想要展示的是内饰设计理念。 FNR-X 的内饰色彩和材质灵感来自于金属和石墨,采用「 碳素灰」 再生环保内饰面料,六边形的内饰纹理设计源自石墨烯的分子结构。车门采用碳纤维打造,采用对开门设计。 座椅安装在了导轨上,可以根据需求自行组合,比如你可以在后备箱放下一个自行车: 当然,作为一款在 2017 年发布的概念车,FNR-X 几乎涵盖了所有时下最火的智能元素,比如个性化的车联信息终端、云端互联娱乐系统。你可以根据自己偏好设定人机交互界面和座椅,另外它还有基于 AR 的全景智能抬头显示系统,可显示 270 度侧后方视野;360 度路况感应系统,可实现自适应巡航、夜视等功能。 从 FNR-X 概念车的形态上来看,它离量产还很远,但远比之前的 FNR 概念车接地气。所以 FNR-X 概念车上的某些元素,很可能会反映在下一代雪佛兰 SUV 车型上,比如外形/内饰设计、智能互联功能以及人机交互方式等等。 按照雪佛兰的最新计划,在 2020 年底前,他们将要在中国投放 20 款新车,而其中 30%都是 SUV 车型。 个性化的 Redline 车型、更加智能互联的车内体验、最火的 SUV 车型,就是雪佛兰接下来想要给你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没想到 10 万元的奇瑞,车机也这么「智能」了

· Nov 15, 2017 333

汽车的科技属性一直是 GeekCar 关注的重点,而作为体现科技感的重要载体——「 中控屏」,它也越来越成为车企肯花费精力的一个配置。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车企对待车机系统的态度更加开放,开始加入更多功能,向着「 智能互联」 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国内的车企。毕竟,在互联网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被手机用户体验惯坏了的中国消费者,对车机用户体验也越来越高,而自主品牌,在这方面比合资品牌、国外品牌整体来说更接地气,或者说应对的速度更快。 最近,我就体验了奇瑞瑞虎 5x 的车机系统,这款车在今年 9 月上市,符合这样几个特征:自主品牌、不贵(指导价 7.99-11.09 万元)、车型比较新,所以瑞虎 5x 的车机系统算是国产车里比较有代表性的。 下面来具体聊聊瑞虎 5x 的车机系统体验。 瑞虎 5x 的车机系统叫做「Cloudrive 3.0 智云互联行车系统」,屏幕尺寸为 9 英寸,1080P 分辨率。由于 Cloudrive 3.0 是基于安卓打造的车机系统,UI 设计看上去也和安卓有点像。同样,系统也内置了我们许多常用的互联网服务,下面分门别类来介绍。 1. 导航 Cloudrive 3.0 内置了高德+百度的双导航,它们均为为车机系统优化过的「 车机版」,二者都可以通过车载 4G 网络更新地图数据、显示实时路况等等,和我们手机上的没太大区别。 其中最为方便的是地图和手机的互联,从手机可以发送路线到车机,这一点比较符合我们现在的用户习惯。 2. 信息服务 在 Cloudrive 3.0 上,你可以查看和天气、新闻、吃喝玩乐、票务相关的信息,和我们手机上查到的信息大致相似。其中新闻有自动播报功能,打开这个 App 后系统会帮你以语音的形式把新闻读出来。 经过一番体验后,我发现这些信息类 App 内容本身没问题,接入的都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的信息。但字体应该再大一些,同时需要凸出重点,毕竟车机操作和手机操作是两个场景。 3. 手机车机互联 Cloudrive 3.0 有三种手机车机互联方式,除了常见的苹果 CarPlay 和百度 CarLife 之外,还有东软研发的智云互联。 智云互联是面向安卓的手机的互联方案,这种互联方案的设定我还是第一次见。智云互联不是简单的屏幕映射,当你通过 USB 线连接手机和车机之后,会进入这样的界面: 上图右侧显示的是手机内已经安装的 App,点击安装后,该 App 会出现在「 列表」 选项卡中,之后你就可以通过手机 App 来实现想要的功能,所有操作都会在车机屏幕上体现。 不过由于安卓手机机型太多,部分 App 适配不如人意。不过我们常用的通讯录、日历和信息等功能适配完美。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安卓 App 碎片化太严重了… 4. 远程控制 Cloudrive 3.0 支持手机远程控制车辆,功能包括远程启动车辆、远程开启空调、手机开锁、手机开/关车窗、车辆跟踪等安防功能。你可以给车辆划定一个电子围栏,车辆超出区域后手机会报警。 其中最有趣的功能就是「 账户」 了,车主可以通过 App 设置几个不同的子账户,设置子账户的权限,以后不用交还钥匙了。 5. 语音控制 自然语音识别系统来自科大讯飞,你可以通过语音控制空调,有一定的智能性,比如你说「 我想上厕所了」,系统会为你搜出附近的厕所… 总体而言,Cloudrive 3.0 的操作还算流畅,系统反应速度较快,尤其是导航体验较好。对了,搭载 Cloudrive 3.0 的奇瑞瑞虎 5x 的指导价为 7.99-11.09 万元。我想对于一款 10 万元左右的车来说,有一套这样的车机系统算是「 加分项」 了。 了解完 Cloudrive 3.0 还远远不够,其实我更想聊聊 Cloudrive 3.0 背后的东软集团。 东软集团成立于 1991 年,创始人是刘积仁,当年起步资金是 3 万元,只有 3 台 286 电脑,只有 3 个人。由于刘积仁创业时的身份是东北大学的教授,现在依然有东软员工称他为刘老师。 时至今日,东软集团已经成为国内的上市公司,是一家 IT 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产品被广泛运用于电信、能源、金融、制造业和医疗等行业。当然了,还有汽车。 在东软的汽车电子板块中,包含了 ADAS、车载信息娱乐系统、T-Box、手机互联、车联网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瑞虎 5x 这台车上,东软汽车电子负责了 IVI 车机的开发生产、Cloudrive 3.0 系统整体集成以及平台建设、运营及智云网联手机 App 开发,是此系统端到端整套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参观东软的大连园区时,我发现了这么一辆车: 这辆车是东软在 2009 年改造的,用于演示辅助驾驶。在车头和车尾各有摄像头,用于检测障碍物;在车内也有一个摄像头,用于检测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前两年,东软的 ADAS 解决方案已经中标多家车厂项目。 … 继续阅读

解析历史上的无人车事故案例:到底怪人类,还是怪机器?

· Nov 13, 2017 333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到今天,只要你有足够多的钱,就能攒出来一辆真正的「 无人车」。所以现在看到「 某地无人上路车载客」 的新闻,我们也没那么有新鲜感了。 当然,即使是人类老司机也有「 翻车」 的时候,更别提无人车了。今天就来回顾一下无人车翻车史,其实涉及的公司还不少,都极具代表性。 我们先从前几天在拉斯维加斯的一起无人车车祸说起… 卡车撞 Navya 小巴 上周,在拉斯维加斯上线了 Navya Arma 无人驾驶小巴。在发车仪式上,拉斯维加斯市长亲自来站台,展望了无人驾驶时代的美好场景,比如现在 90%车祸都是人为的,无人车很安全 bla bla。按照计划,这辆无人驾驶小巴将在老城区按环形行驶,里程约 1 公里。 发车仪式结束,媒体和吃瓜群众开始上车体验。意外的是,这辆车在 2 小时后就撞了… 有媒体同行正好在车上,为我们还原了车祸时的场景:这辆无人驾驶小巴开的并不快,约 30km/h,行驶非常谨慎,只要有人在前方就会停下等待。拐弯时,等车少了才会前进。 车祸发生前,小巴车前方有一个拖曳式卡车,当时卡车要倒车进入一条小路,小巴和卡车呈垂直方向,小巴按照程序停车等待。由于卡车要进入小路,于是卡车开始打方向倒车(和停入垂直车位差不多),这时卡车右前轮离小巴越来越近,直至发生刮擦。 由于小巴没动,卡车倒车速度也很慢,所以双方损失不大,小巴覆盖件凹了一块。最终,交警判定是卡车责任。 下面剖析一下事故原因:首先,卡车负事故所有责任无误。对于 Navya 无人小巴车来说,它有 360 度感知系统,硬件包括多个摄像头、多个激光雷达等等,可能成本要上百万元人民币,所以感知系统冗余足够。 问题在于,小巴车很明显没有做到像人类司机一样「 聪明」,当前方有车在倒车时,没有后退躲避。按照当时车上的 Digital Trends 记者 Jeff Zurschmeide 的说法 ,事故发生时,小巴车后方至少有 6 米的空间,有足够的倒车空间。于是这辆小巴车在事故发生前几秒,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卡车蹭到小巴车,毫无办法。(注:现场图同样来自 Jeff Zurschmeide/Digital Trends)后来,这辆小巴车的运营方 Keolis 公司的一位 VP 表示:Navya 的无人车有倒车功能,但这次失效了。这辆车同样有喇叭,但这次同样没响… 不过反过来说,即使是人类司机,能够立刻挂倒挡躲避卡车的,也没几个人能做到。不过,起码能按个喇叭吧?目前,美国联邦运输安全部的官员已经赶往拉斯维加斯开始调查。 总结:人类司机担责,同时无人车算法不够成熟,不会倒车… Uber 无人车翻车 2017 年 3 月,Uber 的一辆沃尔沃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 Tempe 发生车祸。事故现场异常惨烈,Uber 无人车直接侧翻在地,这也是历史上比较严重的一次无人车车祸。 下图为事故发生的路口: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只是个典型的美国小镇十字路口,车道线清晰,有红绿灯,并且也不是什么繁华地带。 当时 Uber 的 XC 90 无人车正在直行通过路口,一辆福特锐界左转但未避让正在直行的 Uber 无人车。两车发生碰撞发生后,Uber 无人车翻车,事故还牵连了一辆现代伊兰特。(就是这么巧,XC 90 居然直接翻车了…)当时 Uber 无人车前排有两个人,均为 Uber 工程师,当时该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严重受伤。根据当地警察的说法,这起事故责任在于由人驾驶的福特锐界,原因是福特在左转时未能避让直行的 Uber 无人车。(注:直行车辆有绝对的路权)不过目击车祸的两个吃瓜群众各执一词,一个认为 Uber 无人车抢黄灯,撞到了福特;一个认为是福特的错,撞到了 Uber 无人车。 根据福特司机的说法,她当时正在左转,确认对方车道没有来车时,才继续前行。穿越到第三条车道时,突然看到一辆车飞速开来,已经来不及躲避,当时时速约为 30km/h。 根据 Uber 的说法,这辆 XC90 当时确实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程序设定是遇到黄灯就直接通过,不加速也不减速,当然安全工程师可以随时接管。穿过路口的时速约为 61km/h,无提前加速迹象。 和前面的拉斯维加斯无人车车祸类似,责任主要原因同样是人类司机「 不守规矩」,造成无人车一方受损。同样,反过来想想,如果是老司机,是不是就能提前预判到福特车会抢道?当然,也可能人类司机不知所措,造成严重的事故。 总结:人类司机担责,Uber 无明显过错,如果算法更「 老司机」 就好了… 谷歌无人车剐蹭大公共 谷歌无人车的这次车祸,同样极具代表性,因为是谷歌无人车的责任… 2016 年 2 月,谷歌 RX450h 无人车与一辆公共汽车发生刮擦,导致这辆 RX450h 损失前保险杠、左侧翼子板和一个传感器,大巴受轻伤。 回顾一下事故现场:当时谷歌无人车在右转车道,想要右转弯。但是它探测到路边有两个沙袋,所以车又向左打方向,想要回到车道中间。当时谷歌无人车车速只有 3.2km/h,非常慢。然而这个时候,左侧的直行车道有一辆大巴并未让行,于是谷歌无人车的左侧翼子板和大巴右后方发生刮蹭。 这是大巴车行车记录仪拍到的画面:  让谷歌无人车变向的是「 沙袋」,让我们来看看所谓的沙袋长啥样: 没错,就是图中下水道边上的两个小沙袋,RX450h 可以轻松碾过去。谷歌方面的人表示:「这次事故我们确实有责任,如果车没动的话,就不会有事故了。」所以问题的根源在于:谷歌无人车对真实世界中的「 障碍物」 认知不清,无法分辨什么可以碾过去,什么必须得避让。同时,对后方来车行为判断失误,违规变道。仔细想想,一个这样的小沙袋都会让无人车「 不知所措」,那高速行驶中碰到一个飞来的塑料袋呢? 作为进军自动驾驶领域最早的公司,谷歌的数据积累和算法已经非常领先,依然犯下这种「 低级失误」,可见没有 100%的安全。 通用一个月 6 起车祸 通用,是无人车车祸中的「 传统车企」 代表。通用在自动驾驶领域非常积极,自动驾驶版 Bolt 已经进化到了第三代。其中第三代车型已经生产了上百辆,采用流水化生产作业。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车多了,车祸也随之而来。下面的数据和事故细节来自于通用给监管部门上报的文件,所以没有事故现场图,请自行脑补… 2017 年,通用的无人驾驶车队一共发生 13 起事故,其中 9 月占了 6 起。大部分事故是由于通用无人车在等行人通过、等红灯时,被其他车辆撞上的,事故均未造成严重的后果。 下面举例来说,事故太多,用序号标明… … 继续阅读

威马汽车首款量产车外形细节曝光:风阻系数低于 0.3,智能交互车窗

· Nov 10, 2017 333

今天,在第七届中国汽车设计(国际)峰会上,威马汽车设计总监孙震首次曝光了威马汽车第一款量产车的外观官方局部图片。 孙震表示,作为一款定位主流市场区间的智能电动车,威马将致力于在「 智能」 及「 电动」 两个领域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因此,首款量产产品外型围绕「 智能交互」 和「 低风阻值」 展开设计,风阻系数值将低于 0.3。 前脸部分,威马汽车采用了封闭式格栅设计。因为电动车不需要进气格栅,封闭式前脸天然提供了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条件,但也为设计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前脸是整车最有标识性的部位,用户能否接受封闭式的设计?围绕前脸造型和空气动力学的变化,整车需要进行怎样的优化?威马通过前脸重心的上移,取代了传统燃油车格栅上下相连的形态,让用户拥有「 更自然」 的视觉过渡。 车辆侧面造型从有「 自然界流体力学典范」 之称的黑鳍鲨身上吸取灵感。强化了车顶与车侧的流线造型,针对 A 柱、门把手、侧腰线、C 柱等重点部位进行了优化,使车辆比例形态更具运动感,同时风阻系数更低。 在外形设计上,威马汽车认为:「 外观造型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有表情和情绪,甚至与驾乘者互动」。 威马汽车的车窗交互功能可以在用户上车前,自动同步手机信息,提示电量、行程等行程信息。这一设计灵感来源于智能手机:为什么汽车的外观设计必须一成不变?为什么汽车不能有表情,不能与用户互动呢? 孙震认为:「 电动车用户对车辆状态的关注度会明显高于传统车用户。就像现在智能手机的日历提醒功能一样,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当用户习惯这一功能后,上车前得不到提醒,也会感到焦虑和不便。」 另外,威马汽车在前头灯、后尾灯、隐藏式门把手中,同样融入了互动的设计理念。因为电动车本身可以长时间维持「Always On」 的待唤醒状态,所以当车主靠近车辆时,车辆可以主动唤醒,迎接用户。为用户创造上车及下车过程中的仪式感。 关于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基于全球人才、科技、制造及产业链资源,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完善、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威马汽车的名字 WM 是德文 Weltmeister 世界冠军单词的缩写,意为威马要制造「 世界冠军」 级的智能汽车产品。目前威马已经拥有超过 800 人的核心团队,分布在德国、上海、北京、成都、温州五个地区。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解析科大讯飞汽车产业布局:不只是智能语音,还有图像识别

· Nov 10, 2017 333

去了科大讯飞 2017 年度发布会的现场,你才能感受到外界对这家「 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公司」 的热情。在发布会开始前,现场已经人满为患,主论坛外的展台亦是如此。 在发布会现场两侧的大屏幕上,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技术能够实时把演讲者的语音转换成文字。其实语音识别只是科大讯飞的 AI 技术载体之一,科大讯飞的 AI 已经深入到很多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和汽车等等。就连签到现场,也有个机器人站台: 当然,我们这次聊的是科大讯飞+汽车。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科大讯飞的高管演讲太投入,每位高管拖堂十几分钟,导致汽车分论坛推迟了 1 小时开始。即使如此,分论坛现场依然坐满了人,几乎没人提前离场。 下面进入正题。 目前,科大讯飞在汽车领域的落地的产品可以暂且被分为三种。 一种是后装硬件,即在今年 8 月发布的「 小飞鱼」 车载智能语音助手,它通过蓝牙和手机连接,依靠手机网络接入科大讯飞服务,同时依靠 FM 发射功能连接车内音响。它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降噪,提高语音识别率。这可以看做是科大讯飞对后装市场的一次「 试水」。 第二,科大讯飞会扮演 Tier 2 供应商的角色,间接向车企提供智能语音技术。目前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已经在 200 多款车型累计 1000 万辆车上落地。当然,这种合作模式注定不能彻底发挥出科大讯飞的技术特长,毕竟中间还隔着一个车机供应商,太受限,所以诞生了第三种「 软件+硬件」 解决方案。 下图是科大讯飞所服务的车企,其中还包括蔚来和威马。 第三种是科大讯飞直接向车企提供车机,定义整个车机系统,同样内置了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在奇瑞艾瑞泽 5 上,搭载的就是由科大讯飞提供的车机系统,其中包括用于语音识别的降噪模块。 下图为科大讯飞的新一代前装车机产品「 飞鱼智盒 1.0」,已经有车企采购,预计明年量产: 在科大讯飞和供应商、车企合作的过程中,也在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 当年科大讯飞刚进入汽车领域时,连车机硬件都不知道是什么。 如今,科大讯飞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车机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服务平台、运营,甚至能够支撑起内容。因此,科大讯飞和供应商、车企越走越近,合作正在走向「 深度」 和「 定制化」。 这一趋势已经表现在产品上,比如科大讯飞和高德的深度合作,通过语音指令可以优化导航使用体验,除了设置目的地之外,还能问导航更多「 问题」,包括:路上有多少个红绿灯?前方怎么走?还有多久能到? 再比如你可以通过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在一辆传祺 GS8 上用语音点火,甚至连一键启动按钮都不用按了,说明车企在开放更多的权限。如今,用语音调节天窗、座椅和空调,已经成为不是什么新鲜功能了。 「 科大讯飞+汽车」 的未来 依托 AI,科大讯飞已经在向汽车领域进军。 今年 10 月,科大讯飞参加了一次由奔驰发起的 Cityscapes 评测并刷新世界纪录,这是自动驾驶领域最权威的国际评测之一。这件事被科大讯飞总裁刘庆峰看做是科大讯飞在图像理解领域的重大突破,在主论坛上特地拿出来说。 下面是「 成绩单」: 以 AI 切入图像识别领域只是「 技术试水」,更为重要的是得有「 布局」,可以参考这张图: 上图横轴是理解环境,纵轴是理解人。目前,科大讯飞已经在做的包括:互联网服务、场景连接、智能交互和视觉驾驶辅助,依托的载体就是「 飞鱼 2.0」。 科大讯飞给飞鱼 2.0 的定义是「 面向未来的汽车智能交互系统」,继续以最拿手的智能语音为切入点。在用户端,向车主提供更智能的车机系统,接入一系列信息娱乐服务。 重要的是,飞鱼 2.0 还有面向厂家端的服务。用户在使用飞鱼 2.0 的过程中,势必要产生一系列数据,科大讯飞将通过这些数据为厂家提供更多服务,比如塑造用户画像。 下面来看飞鱼 2.0 所包含的子系统: 飞鱼 AIUI 是飞鱼 2.0 系统的大脑,通过应用人工智能集大成技术,深度打通汽车本地服务及互联网在线内容服务,为用户带来极致的驾车体验。 飞鱼对话引擎 是飞鱼 2.0 系统灵敏的耳朵,将最新的语音核心技术,结合智能汽车业务多年积累的场景对话设计逻辑,集成「 云+端」 的对话引擎,随时听候用户召唤。 飞鱼智盒 是飞鱼 2.0 系统的眼睛,将业界领先的高清环视系统与车机深度融合,提升用户体验,使硬件平台性能发挥到极致。 飞鱼数据工场 是飞鱼 2.0 系统的运行的保障,基于讯飞强大的数据平台和数据分析能力,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业务挖掘,将行业信息链条导通,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为客户连接用户,提升效率,创造新的价值。 其中,各个子系统的关系如下: 其中我们更感兴趣的是「 视觉驾驶辅助」,科大讯飞目前提供的只是环视系统。联想到之前科大讯飞在 Cityscapes 上刷新纪录,我不禁想科大讯飞是不是单纯为了「 刷分」 而参加的,或许科大讯飞在未来真的会以图像识别切入自动驾驶。 不过对于科大讯飞来说,精通人机交互是他们擅长的,但进军自动驾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才储备。在自动驾驶这条赛道上,已经有了许多赛手,科大讯飞来的并不算早,AI 能不能成为加速器,值得期待。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腾讯位置」再次亮相,到底如何赋能合作伙伴?

· Nov 09, 2017 333

在 2016 年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首次亮相的腾讯位置服务宣布开放位置人工智能领域。时隔一年,腾讯公司 COO 任宇昕现身 2017 年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创想·位置& 车联」 分论坛,宣布腾讯位置服务再次全面升级,将 8 亿日活用户运营经验、日均 550 亿次定位调用能力全面开放,赋能商业、助力智慧城市、多维赋能合作伙伴。 腾讯位置服务近年来一直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关注 ETA(Estimated Time Arrival,即预估到达时间)、定位精准、检索命中率等核心能力指标,注重合作伙伴的产品体验和运营效率。 以物流行业为例,在与北京邮政合作建立的预分拣机制中,地址匹配率从 85%提升到 96%,错误投递数量减少,快递员派件效率提高,降低了派件成本。现在,腾讯位置服务已经为京东、滴滴出行、新美大、摩拜、中国邮政、达达等提供过基础服务。 同时,针对大数据处理能力,腾讯位置也进行了挖掘。腾讯位置服务在警务、旅游、智慧城市和商业分析等地广泛应用,提高了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以北京马拉松等大型赛事为例,腾讯位置服务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对周围人流和车流情况的实时监测,助力赛事官方、交通管理部门分流、疏导。另外,在「 一带一路」 峰会、天津全运会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摩拜的便捷骑行、滴滴的快速打车,到京东的高效配送、城市的拥堵缓解,都有腾讯位置服务的支持。 另外,为进一步开放共享先进技术经验,帮助各行业提升产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腾讯位置服务发起成立了「 位置+联合开放实验室」,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HERE 地图、四维图新、新美大、摩拜、G7、达达、中国邮政等,成为首批合作伙伴。 在今天「 创想·位置& 车联」 分论坛上,腾讯位置+联合开放实验室宣布正式成立,希望腾讯位置能与合作伙伴一起,探索解决位置服务的行业问题,为产业升级、社会协同效率提升提供更多帮助。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