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这么怪,请问这辆电三轮,你是猴子请来的逗逼吗?
看到头图里面这货没,这是咱们这篇文章的主角「EMV17」。它是一辆纯电动车的单座「 三轮」-—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感觉像「 被陨石砸了一样」 的扭曲感。 这辆「 电三轮」 的前世今生 EMV17 的原型是 Corbin Sparrow。 美国设计师 Mike Corbin 在十年前曾说,「 我每每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的时候都会看到,很多能装五个人的大车里,都只有司机一个人。于是我总想,既然这么堵,还浪费这么多空间作甚?」 所以这辆车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了减小占地面积。 但悲催的是,Corbin Sparrow 还没卖几辆就伴随着公司破产而夭折了。不过,故事到这里显然还没有结束。早期购买者中就有闲不下来的加拿大汽车制造商「Electra Meccanica」——一家专门改装别人家车子的公司。这家公司通过研究升级改造,最终造出了咱们今天的聊的 EMV17。 改变 当时的 Corbin Sparrow 没有造成轰动也或许情有可原。毕竟市场、技术都不成熟,十年前能接受这样的纯电动车型的人群或许还太小众。 不过时过境迁,时代改变了。如今城市道路变得越来越拥挤,停车难、污染大、利用率低等问题越发凸显。因此汽车往微型化进化就很顺乎潮流,宝马 smart、雷诺 Twizy、大众 e-up!、丰田 i-Road 的问世以及它们各自相应的汽车共享项目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然这辆车也不是停留在十年前,它也在改变。 重出江湖,Electra Meccanica 对它由里到外的进行了一系列升级举措:铅酸电池换成了现今主流的「锂离子电池」;外壳采用碳纤维材料,车重由原先的 725 公斤降到 360 公斤;动力系统的改进和重量的减少,使得续航里程由 40 公里增加到了 140 公里,最高时速可达 140km/h;第一个小时可充满 25%的电量(看到官网如此介绍的时候,我在想,至少 4 小时的充电时间其实还需要优化…)。 总的来看,硬件方面,EMV17 只能算中规中矩,不超前也不落后。 车门只有一个,在右边,进去之后左手边是手刹和手机架,但是并没有使用触摸大屏。这设置放加拿大或许还成,要是放到咱中国来,恐怕还得再改的接地气点儿。 车后的浮夸造型也并不是仅仅是博眼球,特别突出的线条设计创造了最大的储物空间。据说,放四个大杂物包不成问题。 EMV17 的管理和应用场景 在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EMV17 被归类为「 编号 97 的三轮交通工具」(category 97 for three-wheeled cars):虽然停车方面按照汽车来算,但在交税和驾照等管理要求上都参照摩托车标准而非汽车的标准。(说到这里不免想到国内的低速电动车,国家如果有一种很明确的标准来规范,对于产业和消费者甚至是管理方,都会带来好处。)应用场景上,EMV17 主要适合拥挤城市中的通勤。 单人座的设置必然让家庭用消费者望之却步,但政府用车、快递货车、餐饮外卖等工作用场景,配上令人惊喜的储物空间,想必会比雷诺 Twizy 这样的小车来得更实用、成本更低。 最后来说一下价格~目前 EMV17 官方定价 19888 美元,如果你在英属哥伦比亚,还可以享受每辆 5000 美元的「政府专项车减免」。 看完这个价格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前面提的造型独特、尺寸小巧、储物空间等优点在价格面前就是「 然并卵」。强烈呼吁这家公司的老板来到中国的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或许那些大爷大妈们开的均价 2 万左右的「 低速电动车」 会让他有所启发。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低速电动车」在外国到底有人管吗?
我们常说的低速电动车,在很多国家被归为「 第三类汽车」。在国内,从去年开始,ZF 对于低速电动车就一直保持严查整顿的态度。但政策似乎压制不住这种车型的顺利打入市场,许多赞成者都认为这种车才是最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那么,国外对低速电动车都是什么样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呢? 美国: 「 低速电动车」 在美国被称为「 邻里电动车」,1998 年,美国把它纳入了「 联邦车辆安全标准 (500 号)」,在 2011 年,美国制定了低速汽车(LSEV)安全标准,将低速汽车定位在介于低速高尔夫球车以及普通轿车之间的一个新的机动车类别。 目前,美国对汽车安全采取的是「 自我认证」 制度,即制造商先对产品是否满足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进行自我申报,继而政府实施事后监督的认证制度。 在 FMVSS 安全法中,第二板块即规定被动安全的部分(FMVSS200 系列),对低速电动车的安全要求也就包含在此板块中。通过与普通四轮汽车的比较,我们发现对低速电动车的安全要求大为降低,对于碰撞保护要求都予以了豁免,即不要求做碰撞实验,仅是对头枕 (FMVSS202)、座椅 (FMVSS207)、安全带 (FMVSS209、210) 等安全部件保有较低的等级要求。 目前,美国已经有 46 个州都已经立法允许低速车辆在一定限速的道路上自由行驶。在路权方面,大多数州准许低速车辆在限速 56km/h 的公路上行驶,德克萨斯、阿拉斯加等个别州放宽到 72km/h,穿越交叉路口不受限制。低速电动车并没有被限制到专用道上行驶。 日本: 与美国不同,日本没有对低速电动车做专门定义,而仅仅是将其归于超小型交通工具那一类里。根据日本《超小型交通工具认证制度》规定,超小型交通工具的核定乘车人数不可超过 2 人,如果安装了 2 个儿童座椅,则核定乘车人不可超过 3 人。此外,超小型交通工具的额定输出功率须在 8 千瓦以下,如采用内燃机,排气量则为 125cc 以下。 日本国土交通局于 2012 年 6 月发布了《超小型交通工具导入指南》,并于 2013 年 1 月底发布并实施了《关于超小型交通工具导入的临时认证制度》,对超小型交通工具的安全标准、申请流程和管理细则等做了规定。 从细则上来看,和美国类似,日本对于超小型机动车(也就包括低速电动车)的安装强度、靠背吸能能力等标准都做出了放宽。并且,此类车的牌照区别于传统汽车,车主在购车时可享受一定补贴,还有免年检、免过路费等优惠政策。 欧洲: 相较美国和日本,欧洲小型电动汽车可就有些历史了。早在 1986 年,法国就首先把小型四轮电动汽车列入轻便电动汽车的范畴里来管理。到 1992 年,整个欧洲就建立了共同市场,人员、货物,自由流通,又制定各类汽车统一认证。紧接着,成立了欧洲整车车型认证机构,由这个机构来制定车的一些标准。同年,欧洲经济委员会和车型认证机构发布了一个框架指引,其实就是法规标准,详细的规定了小型四轮电动车的安全要求和划分不同。 和日本一样,欧洲并没有对低速电动车做出专门定义,仅是将这类交通工具归类为四轮机动车 (Motorised Quadricycle),并根据车重、速度和功率的不同分为了轻型四轮机动车 (Light Quadricycles ,L6E) 和重型四轮机动车 (Heavy Quadricycles,L7E) 两大类。 而相对于其他国家上路即要驾照的规定来看,欧盟对低速电动车有不太一样的规定:在一些欧洲国家,根据不同重量、速度和功率,驾驶部分低速电动车是不需要驾照的。根据规定,属于 L6E 级别的低速电动车,最高额定功率小于 4 千瓦,驾驶者年龄需满 14 周岁,申请驾照只需要简单的考试;属于 L7E 级别的低速电动车,最高额定功率小于 15 千瓦,驾驶者年龄需满 16 周岁,申请驾照需要 5 小时理论培训和驾驶理论考试。不过,这或许与他们已经为低速电动车规划了专门道路有关,直接避免了混行现象,也就降低了低速电动车的行车危险。 看到这儿,估计很多人要开喷了。支持低速电动的人,会喷自己国家的 ZF 不给力,看不起低速电动的人,会喷这种车一点儿也不安全…… 而客观情况是,诱人的市场蛋糕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其中。有一种分析认为,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市区城乡结合部将占据全部需求的 2/3,市场规模或超过 9000 万辆。而在其中,平均定价 3-5 万元、车速在 50-60 公里/小时、续航里程 80-100 公里、总使用成本还不到传统燃油汽车 1/4 的低速电动车,会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产品质量变得参差不齐,而这种乱象横生的局面对于 ZF 又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但是,该办的事必须得办,低速电动车确实需要健康、有序的机制来引导、约束、管理,不管是产品层面还是行业层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Anki 小车——极客的酷炫玩具
Anki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在去年的苹果 WWDC 大会上实现了处女秀。同时被苹果公司 CEO 蒂姆·库克称赞「 发明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并预测其前景「 将会超级成功」。作为汽车对战大赛 Anki Drive 的发起者,它刚刚宣称将于今年 9 月 20 日开启这项赛事。 通过这次大赛,Anki 希望能够进一步让消费者们看到其花费了 6 年研究实践得到的人工智能系统。这套系统将会给予人们「 岂止于玩具汽车」 的高端娱乐体验。目前,Anki Drive 的基本汽车组合价位为 150 美元,其中包括了自定义式的赛用跑道和多达 6 辆新车。 不得不说,Anki 车采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世界一流的。同时这家公司也给消费者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机会,让他们打造自己梦想中的跑道。当然,前提是你要舍得为此花费一大笔钱。 Anki 发布的第一款跑道是布满了传感器的椭圆形基本款。依靠内置的传感器,可以探测汽车的位置。结合车内的人工智能系统,公司宣称它将比我们单独控制汽车跑的还要好。 不过你依然可以通过手机控制汽车,但仅仅是一部分功能。你能控制的选项主要包括调节速度,以及决定是否向对手开炮。由于赛道的铺设可以在任何平面上进行,因此安装十分方便。 继 Anki 去年更新了更多车型之后,这种高端玩具车就被正式列入「2014 年亚马逊最畅销玩具」 之一。而从用户使用情况来看,人们实际上已经用这种 2 英尺大小的玩具车畅通无阻的跑了超过 800,000 英里。 而 Anki Overdrive 系列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组合式跑道。你可以任意的拆装成你想要的样子,也就是说,你可以让你的车绕着你的家具跑而不用移动它们一分一毫,也同时避免了空间需求的问题。 除了组合式跑道外,Anki 同时还发布了一系列「 超级车」:你可以调控车子进入比赛模式,这样就可以和其他车进行竞争,通过赢得比赛来获得成就。而升级后的「 超级车」 系列,可以让你与 25 辆不同车型的较量,争夺最终的总冠军。 这样看来,Anki 的人工智能系统是不是相当神奇?不过,原理上其实也没有看起来那么难。Anki 结合赛道进行了专门设计:整体赛道采用特殊的粉刷材料;每段路程内嵌有相应的传感器,能够告诉小车该进行加速、减速或是转弯;小车本身配有 500 次每秒的探测器,就可以帮助它知道此时该做的动作。这也是每个小车都配有微型摄像头和 50 Mhz 微控制器的原因。 即便是最老款的 Anki Drive 系列,用户也不用担心。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软件升级,组合式新型赛道就可以和这些老款车进行匹配。 与此同时,多达 20 种不同模式的赛道组合可以让你拥有全新的高端娱乐享受:设置小车相撞的交叉口;让小车进行 180 度大急转;让小车在最高速时漂移转弯。 当然在游戏模式上也有更新,新增了时间模式和领跑模式。两种模式分别以比赛时间和领跑时间为计算成绩的标准。 Anki 公司的 CEO,Boris Sofman 表示: Anki 日后还会不断退出新的车型,包括两款已经酝酿推出的款式。所有的车型都有好莱坞汽车设计师 Harald Belker 亲自操刀设计,而其作品《少数派报告(2002)》、《创:战纪(2010)》、《全面回忆(2012)》等电影中都已经为人熟知。 今年 9 月,指定经销商们就会正式开启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四国的 Anki Overdirve 车型销售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白富帅的人生,从不考虑自行车携带问题—TrunkMonkey,一键带走烦恼
骑车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突然来了场大雨弄不回去,或者我 TMD 刚比完赛已经快骑累死了,可是这破车不骑回去又不行,怎么破? 于是你仰天长叹掩面哭泣,当初就应该买个折叠自行车!不行,拿个折叠车去骑马拉松也未免太 Low… 出来玩提前看好天气通!这天气预报也不是准到每分每秒啊,我活的要不要这么累… 以后干脆再也不骑车了!唉,说是这么说… 如今,又有设计帝给咱们带来一款新产品– 任何车型通用的自行车携带器,解决您的后顾之忧,让您不再哭泣。这款新式自行车携带器目前正在 kickstarter 上筹资,并且在距离筹资结束还有 23 天的当下,就已经拿到目标资金近两倍的支持。看来哭泣的人不在少数啊。 从结构上来看,整个携带器其实就是一个充气包和充气筒。用的时候,只要将充气筒连到点烟器上,两分钟内即可将充气包充满,和自行车一起固定到汽车后面就可以了。不管是什么型号的汽车,不管是什么型号的自行车,全球通用,一键解决兼容烦恼。不用的时候只要挂在自行车坐垫下面就行,重量也才不到 6 斤。要是你还嫌重,那充气筒就别带着了,人工充放气的方式也是支持的,还能顺便练练肺活量。 目前此款产品的市场定价在 150 刀(不到一千块人民币),赶紧去 kickstarter 上预定的话就只要 125 刀,价格还是相当划算的。只不过越看产品介绍就越让人想把它和优衣库的轻便羽绒服关联起来:同样走轻便路线,同样的筒状收纳,同样没事就挂着… 设计小哥你一定也买了这款衣服对不对~ 按照 TrunkMonkey 公司的时间线来看,资金到达目标后(按照目前的筹资状况自然是不成问题)就会开始运作批量生产,今年 8 月预购的孩子们就可以收到成品了。不过,Kyle 留到公司 CEO,也就是设计小哥的颜值和翘臀在介绍产品时简直难以忽略。如果承诺产品包裹里同时附上 CEO 的私人信箱,说不定会造成一轮火爆订购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宝宝的安全,我们来呵护—Leg&Go「八合一」儿童自行车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有时候真觉得养个孩子费劲,衣服换啊换,玩具扔啊扔,就连考虑给他买辆自行车吧,想着过两年就又不能骑了,很是浪费。想想咱父母那辈儿好歹还有几个兄弟姐妹,大的用过的东西小的还可以接着利用,现在都是独生子女「 重复利用」 的红利就木有了。 酷玩儿: 不过,如果一辆自行车承诺你让宝宝从八个月骑到 6 岁,还附加「 摇摇车」 属性,你心动么? 这不,本月又有一个新创团队 Leg&Go 就设计出了这样的产品原型:最大可达到「 八合一」 变形功能,坐骑高度、轮胎、刹车均可简单调节,简直是自行车界的大黄蜂啊。 因为是针对宝宝用的小自行车,于是从形象、设计、取材也都做到给人舒适环保,一脸无害的萌样。简单的零件拼接不仅实现了自行手动改装的便捷,弹性木材的采用也最大限度地达到抗震效果,让宝宝在颠簸的路段也不会硌伤光滑的小屁屁。 试验产品的初步检测也表明,即便是正常体重的成年男子没事在上面压啊压(总有一些熊家长),也不会对车子造成损坏。 目前,Leg&Go 对于生产厂家和时间线已经有了较为具体的规划:整个车子设计零部件将交由两个厂家分别生产,最后汇聚到自己团队跟前进行组装和售出。而时间线上,8 月前将完成产品的安全执照申请,并于年末前将所有预购单进行寄出。 有话说: 80、90 后们看到了难免会吐槽「 为什么当我们是宝宝的时候,这种牛逼轰轰的儿童自行车没有出现呢?」 我也只能说怪只怪咱生得不是时候。 不过淘气的年轻父母们给自己小宝宝买来后,也可以不顾小宝宝的哭闹抢过来骑一下。这也算是重拾童年乐趣了,顺带熊爸妈们还可以被抓狂哭闹的熊孩子给逗乐噢。(我想我以后肯定是个逗逼爹地,哈哈哈。)怎么买: 好了,宝宝喜欢,家长放心,那么问题来了:这车得刷我多少钱? 由于还在筹资阶段,所以 Leg&Go 公司特别推出了「 早起的鸟儿有折扣」 价格,前 100 名订购者,只要 179 刀(合一千出头人民币)就可以预购市场定价 325 刀的三合一平衡车型,可以满足骑车的基本结构需求。不过,就目前订购状况来看,估计这个价格已经被抢光了。但好消息是,公司还在 kickstarter 上还在筹资,所以 199 刀也可以正常预购,到今年九月公司结束筹资,正式投入大批量生产前,都接受以优惠价格的预定。 看着还是挺靠谱的,至少该想到的人家也都诚心想了并作了规划。或许哪位家长感兴趣去买一辆,年末到货的时候也牵来 GeekCar 给我们玩玩儿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好香啊!什么?你的车烧的是色拉油!
近期,在 kickstarter 上 GeekCar 又发现一个「 有趣的」 筹资项目——建造用菜油代替柴油烧的汽车。这位意大利工程师可能是家里烧菜油放得多,每次倒着倒着很心疼,于是干脆想把油喂给自己的爱车,环保节约两不误嘛~ 不过,虽然在 kickstarter 上这位工程师的想法还是得到了部分支持,但烧色拉油的想法可并不算创新。早在十年前,就有一位美国汽车爱好者,成功将爱车变成了「 素食主义者」,当采访记者和这位车主一同开车欣赏加州风情时,一路上也是阵阵飘香呢。 闲话少说,我们来认真想想植物油代替柴油的可行性。首要问题当然还是我们自己的荷包:按照目前平均价格来看,菜籽油要比柴油价格高出一截,单纯这么大桶大桶的买来喂车,也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不过那位美国车主就告诉记者,他用的是家里烹饪剩下的菜油,只要经过简单的过滤,去除掉杂质和水分,就可以代替柴油燃烧了。对于大家庭来说,这样的确不失为一个经济节俭的好办法。这样说来红油火锅、水煮鱼这些菜都可以把其中的油过滤出来给车用,貌似还顺带解决了「 万年油」 这类食品安全问题。 不过,植物油当然有其暂不可克服的缺点,才会导致目前普用性这么低。经过学者研究,由于植物油的粘度比柴油高 10 倍以上,植物油长期运作会在汽车原件上产生积炭或结胶,损坏零部件,得不偿失。但加温可以有效减少积炭的产生,大众汽车当年就用花生油预热到 60 多度用在柴油汽车上,行驶 4000 多公里也没有出现问题。而那位美国车主也是知道这一缺点,在每次使用前都要对植物油进行预热,增强其流动性,来保护燃油机。 但是,植物油也拥有空间极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我们可以利用广泛多变的品种,选种适合特殊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在选种上改造植物油性能。不论目前的技术还是否成熟,植物油都不愧为柴油匮乏或污染严重时的一种代用燃料。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壕们,爱你的车就给它来点优质汽油
就在儿童节之后,Shell 公司正式宣布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优质汽油–Shell V-Power NiTRO+。虽然宣传的声势浩大–Shell 在本次推广中投入了是往常市场投资三倍的资金,算得上是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市场推广活动了。所以,到底是何方神圣掀起了如此轩然大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面纱。 「 我们这次市场活动做的那么大是因为这款优质汽油真的会给行业带来变革。我们想让美国共 220 多百万的司机们都知道,汽油不仅仅是用来烧的,特别是我们的优质汽油。」Shell 美洲区市场营销副总裁 Elen Phillips 说,「 在我们当初讨论要怎样让群众们了解到我们的进展多么令人兴奋时,就达成一致这次市场活动一定要做得非常引人注目。」 于是,Shell V-Power NiTRO+这个主角在被 Shell 特别雇佣的一群才华横溢好莱坞导演和世界领先的 CGI 影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隆重登场。有了这些专业媒体策划团队的支持,主角光环自然是强的不能再强,许多美国民众现在都已经知晓了这款汽油的存在和将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先来简单感受下 Shell 的两个线下大型活动吧:「 送你 100 辆宝马」 和「 双燃料汽车试验」。 「 送你 100 辆宝马」,顾名思义,Shell 以 100 辆 BMW 320i sedan 作为奖品,面向所有 Fuel Rewards Program 的成员,从今年 6 月 1 日到 9 月 8 日,历时 100 天,每天随机抽中一名幸运者。土豪的世界我们看看就好。而「 双燃料汽车试验」 就是利用 Shell 双燃料汽车, three cylinders running on new Shell V-Power Nitro+ Premium Gasoline and three cylinders running on competitive premium gasolines,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完全行驶情况的条件下,对比使用不同燃料对车子元件造成的影响。并且,整个测试过程都在 6 月 9 日(洛杉矶时间)被直播,具体的结论也在随后被分析得到。相当于在全球人民面前,Shell 完成了一次检测试验,用数据告诉我们这款汽油真的很牛 X。 所以具体牛 X 在哪? 首先是 gunk 方面,也就是在 intake valves 和加油口 fuel injector 处的沉积物,可以导致汽车引擎效率降低。而新型 Shell V-Power NiTRO+拥有超出国际标准 7 被的洁净能力,平均下来可以除去 60%的已有沉积物,因为大幅提升引擎效率。 元件磨损上,Shell V-Power NiTRO+也能出一把力。许多汽车内部金属构件的相互摩擦触碰都最终会导致永久性磨损,例如活塞和气缸的相互碰撞。而这样的磨损将会导致更高的耗油量,以及让 engine oil 更快降级等等。Shell V-Power NiTRO+在保护元件磨损的前提下,就可以让我们的汽车元件更好的维持他们本该达到的性能标准。 还有元件腐蚀,也就是金属表面由于化学酸被逐渐分解成小颗粒的过程。汽车的整个燃油系统(包括 fuel pump, fuel lines,fuel injector)都会因化学腐蚀而受到影响,并且,小颗粒也可能会造成 fuel filter 的堵塞,因而影响这个汽车性能的表现。而 Shell V-Power NiTRO+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腐蚀造成的影响。 「 这款新型汽油不仅仅是我们公司的重大突破,更能称得上是行业性的重大突破」Elen Phillips 说,「 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汽车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项生活支出。因此,我们的工程师们一直在努力的研究试验,不断推进整个汽油技术的最前沿发展。这次,我们希望大家都能知道 V-Power NiTRO+在提供爱车保护上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目前,Shell V-Power NiTRO+已经可以在 Shell 加油站被正常购买,并且,在同时得到宝马和法拉利的强力推荐下,诸多车主已经开始体验新型汽油可能带来的保护体验。 不管车主们是不是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这一层多出来的保护,数据结果还是非常乐观的。在享受着更优质汽油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对那些付出辛劳汗水的工程师们表示深深地感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 继续阅读
哪有自行车修理铺?看人家都是自助式的了
如果路边每隔几公里就有一个「 自行车修理桩」,免费提供工具,自助解决修复问题,是不是也挺好的呢?当然,这个工程不会来源于国内。前一阵子著名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上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提议,并且反响还相当不错。 上图即是自助修理桩的产品实物图。事情源自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居民需求:当地拥有大概两万多居民,可是 4 平方英里的城市范围内却没有一家自行车修理铺,当你车骑着骑着掉链子了,还真是「 一铺难寻」 啊。但这不代表当地居民都不骑车,恰恰相反,骑行活动在当地举办的相当成功。因此,与其每个人家里都备一整套修理工具,这样的便民设施应运而生。 目前,产品已经确定从 Bike Fixation 公司采购。所有小工具都由可伸缩不锈钢缆绳悬挂在修理桩上,既能增加使用机动性,又可以防止工具被偷。整个修理套件包括:十字型螺丝刀,两个翘胎棒,大扳手(用于脚踏板等),8/10 毫米小扳手,9/11 毫米小扳手,一套六角螺丝刀组合。并且,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桩上二维码,就可以获得详细工具使用说明。这样一套比较齐全的修理工具,加上详细的步骤说明,一般的小问题大家都可以直接在修理桩跟前自助修复了吧。 那我们又不禁要考虑:如果把这种模式引入中国呢?中国目前的修理铺,不论是自行车,还是衣服,还是配钥匙,大多掌管在一些年近古稀的老手艺人手中。他们分布在中低档小区的附近,一些很难寻找的地方,大多也没有招牌。学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但我们的生活需求没有变,或许这样的公共设施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过渡到未来「 一铺难寻」 的日子。 目前,Bike Milwaukie 项目已经成功于 6 月 3 日筹到其目标–2600 美金,并且仍旧有源源不断的人向此项目汇集资金。如果我们政府也能办个民意调查,或许大家也都很欢迎这样自助修理点的部署。
三年了,特斯拉到底成功在哪里?
三年前,世界上首辆特斯拉 Model S 停在了其第一位买主– 硅谷风投人,同时也是特斯拉董事会成员之一的 Steve Jurvetson 家门前。这次送货可谓动作迅速:一秒前 Model S 获得政府所有相关允许材料,一秒后 Model S 就被送出了工厂,即便那是在一个清闲的周末。 整个接收体验被 Jurvetson 自己在几天后放在了 YouTube 上。三年后,让我们再回首这段视频,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帮助我们看看这些共 8 万多辆 Model S 到底制造了什么出来。 三件事,或许是特斯拉这几年的最大成就。 特斯拉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和一个明星 CEO 特斯拉或许并不能独立于武林之中。的确,它的竞争力相比三年前要强许多,但这样一个残酷的资本市场,或许还是太过风云变幻。 许多分析员指出特斯拉需要在明后年就引入新的资金流帮助其尽快(2017 年甚至更远)建立 Model 3 车的生产链。 但如果特斯拉被收购,它的价值可远不止在其生产链,工厂,和制造技术,更在于其品牌形象已经成了「 创新」、「 前沿汽车制造商」 的代名词。而这一点,正是 GMs,丰田,大众,戴姆勒,宝马等等所一直心烦的。 可是,特斯拉一众默默无闻的工程师们和频频出现在媒体面前的 CEO Elon Musk,向我们透露了股东们仍旧对于公司热情洋溢。并且,特斯拉公司和 Musk 本身都拥有着大量追随者,因此市场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吐槽者也是少不了的:许多批评群众关注并宣传着特斯拉有时「 很有趣」 的财务报表数据和计算方法。 然而,不论财务数据如何,特斯拉不可否认的制造出了令人向往的汽车,并且建立了强有力的公众形象。 特斯拉再一次证明:汽车制造业不能仅仅在引擎系统上下功夫了 「 成败在于产品」,这句汽车制造业的至理名言却总是被一些先驱者们忘记。 的确,那些对电动汽车疯狂的人们会牺牲许多体验只为了开一次他们觉得酷炫的车。可是,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愿意这样做。 于是,特斯拉 Model S 以三年前 208-265 英里,现在 240-270 英里的行程数,满足了人民充一次电就能跑好几天的基本需求。据调查,四成消费者认为「 满意」,五成消费者认为「 可接受」,甚至许多运输公司也感到相当划算。 而这,并不仅在于其酷炫奢华的外形设计,更在于其低端型号性能良好,高端型号成本消耗远胜其他竞争者。七年来,除了特斯拉,没有任何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做出这样的产品。 特斯拉展示了快速充电的必要性,并且自己搭建充电网络 相比于分布在北美洲、欧洲等地的上百座超级充电站,特斯拉快速充电桩的建设规模的确不足一提。但在美国,特斯拉快速充电桩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尼桑的 CHAdeMO 充电站—因为特斯拉一个充电站就会部署 4-12 个快速充电桩。 每个特斯拉充电桩都支持直流快速充电。并且,公司深刻的懂得充电网络的建成可以弥补 Model S 与其他奢华车型之间的差距,让它能够做到 90%,甚至 98%那些车型能做到的事。 如今,充一辆特斯拉到 80%的电只需要半小时即可,免费。这一特性几乎让人疯狂。而且,想象一下,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周末自驾游也不愁没电可充,该是多么令人欢呼雀跃的场景。 与此同时,CHAdeMO 充电站已经遇到了技术瓶颈—因为其充电标准几乎只能供日产聆风所使用,或许再加上一小部分三菱 i-MiEV 和起亚秀尔 EV。但这并不是由于尼桑对于充电站的不重视,而在于他们没有将充电网络放在首要任务上。后果,或许从去年的数据可见一斑—2 万辆日产聆风去年被订购,不足美国市场汽车总销量的 2.5%。 而我们也会好奇,那些已经将充电标准和 CCS 绑定的汽车制造商们要如何面对席卷而来的通用型充电网络。 这样来看,汽车制造业的确还有几次大波浪将要度过,而特斯拉的何去何从也只有雨过天晴后才能看清。 数月前,特斯拉 CEO Musk 再次向媒体透露公司用 GAAP 算法的话,或许要到 Model 3 量产才可能自负盈亏。但这没什么,因为目前公司仍能够持续的吸引足够热情的投资人们进行投资。并且,这些股东们似乎对于公司「 很有趣」 的财务算法也并没有什么意见。 结束前,顺便重提一下 Jurvetson 的 Model S,这辆不论如何也会位居 21 世纪最创新汽车之一的车型,还被配上了个性车牌「TSLA S1」。虽然许多 Model S 车主已经将车型升级成了 P85D 版,但 Jurvetson 估计不会这么做。不论数年后特斯拉公司还是否存在,这辆极富历史意义的车都有着它独特的收藏价值。(编译自 greencarre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