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Y P8 要上市了,但在此之前,我们先聊聊它背后的 Pi4 插电混动平台
WEY 最近公开了自己的第一个插电混动车平台 Pi4,现在,基于这个平台的首款产品——WEY P8 正式开始了预售。 对于推出市场后消费者的反应,Pi4 的技术团队紧绷神经,因为市场结果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公司对新能源项目的推动力度。 P8 在市场同类型产品中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哪里最可能打动消费者? 对于这个问题,WEY 品牌新能源设计部部长刘宝告诉我们,「 混动技术在大批量生产后成本的差异并不会很大,所以比起从产品本身来制造差异,WEY 团队主要会从功能,特别是智能化的功能上去制造差异,提高竞争力。」 P0+P4 架构的混动系统是怎么回事? 我们从技术上来分析一下 WEY Pi4 的这个混动平台。所以,以下内容偏技术流…… 在动力系统的架构方面,Pi4 平台使用 P4 架构的纯电驱动后桥,在发动机前端轮系还增加了 BSG 电机,也就是把 P0 架构布置在前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解决 P2、P2.5 或 P3 架构中发动机启动的传动链过长的问题,因为当传动链远时,齿轮传动和直接传动都会出现在大批量生产中难以控制的间隙。 Pi4 采用 P0 电机的架构能规避这种间隙。因为在 P0 架构中电机和发动机直接相连,并且由于它们是通过皮带传动,所以噪声小得多。 对了,P0-P4 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你可以理解为在整套系统里电动机所处的前后位置的差异。 这样,让内燃机和 DCT 变速箱配合,前驱技术可以实现启停、发动机发电等混动技术。同时,Pi4 平台 P4 架构的纯电驱动后桥,确保了纯电动行驶和能量回收功能。通过前驱 BSG 电机与后驱电机对低速扭矩进行填补,Pi4 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车轮附着力助力起步加速。根据 WEY 官方说法,常规 PHEV 动力性提升为 8%,而 Pi4 平台 PHEV 动力性提升可达 30%。 实际上这种 P0 架构不少车厂都采用过。刘宝指出,例如过去标致、沃尔沃采用过在 P0 上搭载高压电池的方案,捷豹路虎也准备这样做;为了解决启停的冲击和传动问题,奔驰、宝马等很多车企是在 P2 架构的混动系统上,增加一个 12V 的 P0 电机。 目前 WEY P8 采用的是 48V 的 P0 电机,这也是现在比较火的产品。一方面因为成本较低,整个系统加上 48V 电池成本可能在 3000、4000 元左右,而节油率可以达到 10%以上;另一方面,48V 整车架构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负载点的调节,和实现轻量化、附件智能化的控制等辅助功能,做到进一步节油。 混动四驱:加大后轮驱动力,增加灵便性 Pi4 平台搭载了博世第九代 ESP 控制系统,没有传动轴,而是通过混动分轴控制去除了传统机械传动装置,可以实现混动四驱。 P8 前桥 P0 电机的功率约是 15 千瓦,这是基本贴合皮带传动的极限设计的,为的是在车辆没电的时候,用 P0 电机支持后面的电驱动轴,做到满电时的越野能力。「 虽然 15 千瓦的功率不大,但是在 0 到 40km/h 的低速行驶时,它能持续地保障汽车爬坡、越障的性能。包括当你在冰面、雪面上行驶时,四驱和两驱车在安全性、稳定性上的性能差异也会非常大。」 借助独立的后电驱动轴,Pi4 能做到更好地利用电动后桥进行能量回收和低速行驶,而前后轴扭矩的合理分配可以优化发动机的效率,同时避免某一驱动轴因附着力不足而出现的打滑。因此通过 Pi4 生产的 P8 有较高的整车效率,官方数据:总节油率约 28%,并且在干燥沥青路面它还可以实现 60%的最大爬坡度。 能量回收和安全系统 Pi4 平台的后轴搭载的是永磁同步电机,它结合 2 档电动专用减速箱,在满足 50km 的日常纯电行驶的同时,可以优化电机工作效率,带来更低的电量消耗。例如与常规电动 1 档减速器相比,Pi4 的 2 档减速器可以节省额外 2%电能消耗。 此外,在能量回收方面,Pi4 平台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基于博世 ESP 9.0 设计,因此 P8 的能量回收利用率能达到 65%。Pi4 … 继续阅读
360 发布「2017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报告」:「海豚音」居然也成了攻击手段
随着汽车产业正在不断的发展,汽车中增加了更多的便利和个性化的驾驶体验。消费者希望汽车和生活不断地加以连接,这也推动了汽车制造商增加车辆和个人设备之间的整合,如和智能手机等。 以前汽车是孤立、物理隔离的,因此黑客很难远程入侵汽车内部控制器,除非进行物理入侵——这需要很高的犯罪成本。随着互联网的进化,当 TSP 这样的车联网产品通过 T-BOX 与汽车内部网络联网之后,汽车受到的远程网络攻击就不再是猜想。 可以预见, 一旦车联网产品普及,关于汽车被攻击的现实案例就会出现并越来越多。——360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实验室 最近,360 集团在北京总部发布《2017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年度报告》,从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规范、智能汽车 CVE 漏洞分析、破解案例分析三方面,介绍了 2017 年智能网联车联信息安全的发展历程。报告指出,车联网的漏洞会给用户带来财产安全风险,甚至物理伤害,这些漏洞升级到 TSP 平台、App 应用、Telematics(T-BOX) 上网系统、车机 IVI 系统、CAN-BUS 车内总线等相关安全威胁风险。 目前,2017 年被研究人员发现的 TCU 和安全气囊等漏洞,已经分别获得了 CVE 漏洞编号,这意味着汽车信息安全进入刷漏洞的时代。因此,360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实验室指出,汽车厂商应该配备自己的信息安全团队,持续监测漏洞,以防被「 刷漏洞」 攻击。 获得 CVE 漏洞编号的漏洞案例:TCU 和安全气囊 什么是 CVE 漏洞编号? CVE 的英文全称是「Common Vulnerabilities & Exposures」,直译为「 公共漏洞和暴露」,它为广泛认同的信息安全漏洞或者已经暴露出来的弱点给出一个共同的名称,可以帮助用户在各自独立的各种漏洞数据库、漏洞评估工具中共享数据。所以如果漏洞报告中指明的一个漏洞有 CVE 名称,你就可以快速地在任何其它 CVE 兼容的数据库中找到相应修补的信息,解决安全问题。 因此,已经获得 CVE 漏洞编号的 TCU 和安全气囊漏洞,可以说是广泛存在并且较被关注的问题。 第一,TCU 漏洞。 2017 年,三名研究人员发现福特、宝马、英菲尼迪和日产汽车的 TCU(远程信息处理控制单元)中存在漏洞。这些 TCU 都是由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生产的。漏洞影响的是 S-Gold 2(PMB 8876)蜂窝基带芯片。 其中一个漏洞是 TCU 中处理 AT 命令的组件存在缓冲区溢出漏洞(漏洞编号 CVE-2017-9647),这些命令中有很多事苹果在 2015 年修复的 iPhone 漏洞,它们包括 AT+STKPROF, AT+XAPP, AT+XLOG 和 AT+FNS,不过攻击者只有对汽车有物理权限才能执行这个攻击。 另一个漏洞则是攻击者可以利用 TMSI(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来入侵并且控制内存(漏洞编号 CVE-2017-9633),这个漏洞可以被远程利用。 第二,安全气囊漏洞(CVE-2017-14937-OBD)。 安全气囊漏洞通过 OBD 连接器或车内 CAN 网络发送指令。它有两个攻击条件:1) 车辆点火且车辆的速度必须小于 6 公里/小时;2) 通过获得 CAN 总线访问权限以及 OBD 接口向车内网络发送恶意构造的 UDS 对安全气囊进行攻击。这个漏洞影响到了 2014 年起生产的乘用车,可以对车内的乘客造成物理伤害。 四个案例:斯巴鲁、马自达、特斯拉、海豚音 此外,在报告中还举出了四个利用信息安全漏洞,破解智能汽车的案例。360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实验室严敏睿给我们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一个案例是斯巴鲁汽车,它存在遥控钥匙系统漏洞,还有车载娱乐系统漏洞。 斯巴鲁汽车的遥控钥匙系统漏洞是荷兰电子工业设计师 Tom Wimmenhove 发现的,它属于严重的安全设计缺陷,存在于多款斯巴鲁汽车。这个漏洞会导致斯巴鲁汽车被劫持,已确认厂商目前还没有修复漏洞。 这里的问题在于,某些型号的斯巴鲁汽车采用的钥匙系统在对车辆进行上锁、解锁等操作时,使用的是序列码,也叫做滚动代码或跳跃代码。当用户通过钥匙系统按键控制汽车时,攻击者只需要在信号范围内就可以捕捉到钥匙系统发出的数据包,并通过它预测下一次序列码,做到上锁、解锁车辆,关闭车辆的声音警报系统。 而斯巴鲁汽车的车载娱乐系统漏洞是来自加州的汽车信息安全研究院 Aron Guzman 发现的,它发现自己的 2017 款斯巴鲁 WRX STI 中有八个高危软件漏洞。这个漏洞的原理是,按照正常开发流程,当车主通过手机 App 控制车辆时会获得一个短期内会失效的认证令牌,但是斯巴鲁的 Starlink 服务器并没有设定失效时间,也没有限制登陆者身份和登陆位置。因此通过窃取认证令牌,攻击者可以做到解锁或关闭车门、对车辆鸣笛,以及通过斯巴鲁网站获取车辆位置记录等。 第二个案例是马自达车机娱乐系统。 据说这个 Bug 早在 2014 年 5 月就被 Mazda 3 … 继续阅读
LITE 首家交付体验中心在北京开业 选址 4S 店聚集区来广营
上周末,北汽新能源的 LITE 品牌举办了一场「 狂欢」 风格的发布会,宣布他们位于北京来广营的首家旗舰级体验中心开业。据门店工作人员透露,这家店在去年底真正开始营业,本来店名上决定写的是「ARCFOX」,不过最后装修完成后名字换成了「LITE」。 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副总经理、ARCFOX 事业部总经理陆皓表示,「LITE 交付体验中心不是传统 4S 经营模式,而是强调新鲜、乐趣的生活体验馆。」 目前,用户在这家 LITE 北京鸿都瑞通交付体验中心可以购买和体验 IP 衍生品、LITE 精品、智能黑科技数码产品。LITE 方面还能进行私人交车场景定制,在交付体验中心开 party、举办亲子互动等活动。 从这方面看来,LITE 交付体验中心的功能类似奇点汽车等新造车企业的品牌体验馆,但是多了交付功能。 对于体验中心支持的各种社交活动和服务,奇点汽车创始人兼 CEO 沈海寅曾解释为,「 这些线下的触点可以为公司搜集用户的信息,让品牌直观地了解用户的行为偏好,以此为依据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多样化服务。」 例如奇点的线下的体验厅会定期举办一些跨界活动、行业论坛和大咖见面会等活动,同时利用 App 和微社群来组织粉丝进行交流。 另外,北汽新能源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还指出,LITE 承担着北汽新能源品牌向上、探索创新全新商业模式的重任。新的交付体验馆开业,意味着「1+1+1」——「 商场店」+「 体验店」+「 服务店」 这种新模式的落地。 北汽新能源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 在线下,新造车企业大都选择了这种将售前、售中、售后分离的模式。 例如,除了奇点的三里屯店外,蔚来的首家体验店于 2017 年 11 月落户北京东长安街,并宣布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黄金地段开设更多家;拜腾也宣布将在今年启动首家体验店,落户北京或者上海。目前,LITE 在三里屯也有一家展厅。 尽管 LITE 官方传达出的意思是,他们将分离和打通体验、销售、服务三个环节,但实际上这家新开的交付体验中心还支持着类似传统 4S 店的服务功能。去年底门店已经建成并开始服务,服务内容中就包括售前体验、订车购车、交付新车,并且还能进行售后维修、保养等。 而 LITE 交付体验中心所选择的位置——北五环外的来广营,也是各品牌 4S 店聚集的中心。从功能上说,或许 LITE 的交付体验中心可以看作是一家娱乐化体验更丰富的新型 4S 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和滴滴抢用户?高德地图宣布推出顺风车业务
今天下午,在北京 798 艺术区,高德地图宣布推出自己的顺风车业务。地图?顺风车?它们的结合乍看很让人意外,但其实合情合理。 高德顺风车今天将先在成都和武汉上线,同时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车主招募,之后范围将逐步扩大到更多国内城市。值得注意的是,高德地图的顺风车不向车主抽取佣金,不过要成为车主,你首先要经过支付宝实名身份验证,并且通过支付宝进行支付。 左为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右为高德地图共享出行负责人童遥 目前,高德地图有 7 亿用户,每日使用频率达到 3.4 亿次,去年导航被使用过 1242 亿次,已经有超过 30 万款 App 用高德地图大数据的技术。同时,高德地图和国内 364 座城市建立了密切合作,能实时得到当地交通状态信息,高德官方还称他们的用户里聚集了全国最多的车主。因此,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把高德推出顺风车业务称为「 顺势而为」。 为什么首先在成都和武汉上线?高德地图方面告诉 GeekCar,这是因为他们和当地的政府和企业有合作,可以看作是顺风车业务的试点,之后也会通过合作拓展到北、上、广、深、杭等全国各地区。 在车主审核方面,高德顺风车要求司机上传车辆行驶证、司机驾驶证、手机号码,并且还要通过支付宝进行实名认证。车主和乘客彼此联系时采用虚拟号码保护隐私,每一单行程由高德提供意外伤害保险,高德顺风车还支持司机、乘客双方的信用值评分和匿名评价,以及 24 小时客服。 高德地图共享出行负责人童谣介绍称,打顺风车时用户的出行成本分成行程费、平台服务费、佣金三部分,现在的行业习惯是平台会向司机收取占比 10%的服务费和佣金。而高德不会抽取佣金,并且第三方收取的服务费——包括保险费、短信通知等暂时也由高德方面来补贴。 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表示,「 顺风车是绿色的共享出行方式,但是随着行业商业化发展很多企业走歪了,以盈利为目的。高德顺风车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打补贴战,也不向车主收取任何佣金。」 高德与清华-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曾发布报告称,在北京五环内有 16.4%的出行需求高度重合。对此童谣指出,通过高德地图的交通出行技术体系(基础数据、实时数据、交通大脑、用户服务)实现空座分享,预计可以不增加新车队的情况下,将城市道路利用率提高 1 到 3 倍。 实际上,高德顺风车业务的上线,并不是高德地图加入共享出行大军的开始,因为去年他们就涉足共享出行了。2017 年 7 月 27 日,高德地图上线了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 高德易行」,目前已经接入了滴滴快车、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摩拜单车、ofo、飞猪旅行等出行服务商。今天推出的高德顺风车也将被增添到高德易行平台里。 高德地图背靠阿里巴巴集团,或许它在商业化方面并不着急,也没有盈利方面的「KPI」,不过高德顺风车对高德地图、对阿里有什么意义呢? 去年 7 月,当时的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曾介绍过高德的公共出行服务平台包含两部分:「 云」 和「 端」。在云上,未来高德将帮助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云端交通大脑,对信号灯等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在端上,滴滴、摩拜等出行服务商可以基于高德易行平台,实现用户基础服务优化,激发新的用户需求。 同时,高德集团副总裁董振宁也表示,未来高德地图还将纳入动态位置、交通拥堵状况、票务信息、班线时刻等出行相关数据来进行综合分析。 可以看出,顺风车基于高德地图已掌握的城市交通数据来服务用户;另一方面也将为阿里巴巴提供更多的城市用户出行数据,将人、车、路的数据结合到一起,一步步构成数据生态。而这个数据生态不会仅限于交通层面,还会包括更多公共事业,例如,高德地图目前收录了北、上、广、深、杭所有的地铁站信息,并且支持中国 30 万座厕所的一键导航,掌握的积水地图信息覆盖 25 个城市,2017 年推送过失踪儿童信息 56 亿人次。 阿里巴巴在 2014 年 4 月 12 日完成对高德公司的 100%收购。到今天,高德地图还是称不以盈利为目的,高德顺风车也敢表示自己不商业化。因为这个项目的实施里,可能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另外,高德方面提出的顺风车行业 10%抽成行规里,佣金和服务费的占比是如何呢?这一点高德地图方面虽然称不太清楚,但是他们免除的是佣金,服务费之后估计还是会要的。所以 10%「 减负」,可能会在短期内从滴滴顺风车等平台,给高德顺风车带来一定的车主。 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德做顺风车是和滴滴出行在抢夺用户,但是在另一个层面,同样做地图的百度,是否也会跟进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车和家拿到 30 亿融资,但是李想却说「只有一次出牌机会」
今天,车和家宣布了两件大事,一个是时隔 A 轮融资两年后,他们刚刚完成了 30 亿元的 B 轮融资;另一个是和滴滴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组建团队,生产定制车网约车。此外,车和家还明确了首款量产 SUV 的发布时间是 2018 年下半年。 车和家本次融资的领投方是经纬中国,以及首钢旗下的新能源基金,跟投方则包括他们的老股东银泰集团、源码资本、蓝驰创投、明势资本、泛城资本等机构。泰合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加上天使轮和 A 轮融资,成立两年半的车和家已经累计获得融资金额 57.55 亿元。 下半年发布首款 SUV 撞上蔚来 ES8 怎么办? 随着融资消息的公布,车和家也明确了他们首款量产车的对外发布时间在 2018 年下半年,同时还会发布自己的新品牌。 他们要发布的是一款七座豪华中大型 SUV,目前已经完成了造型设计、工程设计与仿真、骡车试验,4 月将下线首批工程试制样车,并开始各项功能标定试验、实际道路测试。在这款车的供应链体系方面,车和家已经坐拥了博世、法雷奥、宁德时代、佛吉亚、联合电子等国内外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 2017 年末 GeekCar 对李想的独家专访中,他透露这是一款纯电 150 公里,最大 800 公里续航的增程式混动 SUV。它被披露的主要有以下信息点: 1. 搭载全球首个长续航里程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 2. 综合续航里程 800km(150km 纯电+650km 增程),能源获取容易,不依赖充电桩。 3.35kWh 锂电池组+前后双电机全时四轮驱动。 4. 具备三种动力输出模式。 5. 车长约 5 米, 6 座/7 座中大型 SUV,对标奥迪 Q7、奔驰 GLE 等产品。 6. 标配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从车身尺寸、座椅布局等方面来说,车和家的 SUV 和蔚来 ES8 相似,但是内部却是完全不同的产品思路。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当绝大部分新造车团队都想做纯电动 SUV 的时候,车和家选择了增程的路线——两台电动机以及一台汽油机组成增程混动系统,同时电池组容量达到了 35kWh。所以它不仅可以通过纯电行驶约 150 公里,还可以通过汽油机增程的方式,实现最大 800 公里的续航里程。 「ES8 追求性能和工艺,我们追求更好的智能体验和能源便利性。」 李想这样指出。所以他认为,最早将于今年交付的蔚来 ES8,和预计明年上市的车和家 SUV 不会形成直接竞争,而是会在中大型 SUV 这个增量市场实现交差覆盖。 车和家或被一局定生死:就看新 SUV 能不能成爆品 在李想的心里,这款 SUV 出生之后必须在市场成为爆品,如果产品上了以后没人买,或者卖的量生不如死,或者有重大质量问题,那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恐惧降临。「 我们一上来就假设说我们的品牌狗屁都不是,只是个商标,早期必须依靠特别强的产品和价格竞争力形成爆品。因为汽车如果没办法形成爆品,其实后面什么机会都没了。」 为了不让这类悲剧现世,做出爆品,在定价方面,车和家希望把车做到市面上豪华中大型车的价格,做到原来的一半甚至更低。例如今年他们要发布的首款 SUV,采用「 融合动力」 解决方案,定位于 25 万到 40 万的中高端家庭用车市场。 而在产品方面,李想给出的定位是:安全性、性能和品质向传统车厂看齐,但整个车的智能完胜他们。他认为,目前车和家要做出差异化,传统制造商的最大机会就在于数据驱动。 汽车行业的爆品一般指年销量超过 10 万辆的车型,李想认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爆品的销量会继续提升,可能一款车型年销量 30 万到 50 万辆,形成未来 5 到 10 年爆品的标准。 「 坦白来讲我们只有一次出牌机会,如果一次不成功,其实再也没有出牌的机会了。哪怕融到钱都没有用,因为供应商就不会再跟你玩儿了——这是我们最恐惧的一件事。」 和滴滴战略合作:合资公司生产共享出行定制车 除了融资,今天车和家宣布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他们和滴滴达成了战略合作。根据协议,车和家和滴滴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组建团队,研发和制造共享出行专属的智能电动车,并在智能化车队运营及服务、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应用等领域深度合作。 实际上早在半年前,车和家就和滴滴进行了接触,双方已经各自抽调了一部分人手组成新团队,还计划在合资公司成立后计划社会招聘。根据财新网消息,接近双方的高层人士透露,新的合资公司滴滴占股 51%,车和家占股 49%。 而车和家跟滴滴走到一起,其实也并不是件让人意外的事。2017 年 12 月,车和家与美国的分时租赁运营商 SCOOT Networks 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以车和家智能轻电 SEV 为基础,2018 年在旧金山启动分时租赁服务。这是他们宣布在巴黎推行共享出行服务之后,进入的第二个国家和城市,车和家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还表示,「 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出行业务合作机会。」 所以这次握手滴滴,其实相当于车和家把这套共享出行逻辑运用到了国内,毕竟李想说过,他更想做的是出行企业。 在和经纬创投的对话中,李想说了这样一句话:「 与滴滴的合作,我们过去两年打造的中大型电动车平台在这里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车和家方面告诉 GeekCar,这里提的平台就是生产中大型 SUV 的生产线。而和滴滴的合作定制车是什么车型呢?车和家称,它「 打破传统电动车产品理念,用新的设计语言和车辆形态,还有独特的座舱布局和设计」,这一切都让它更适用于共享出行。 李想希望车辆出来之后,综合运营成本在每公里 1 元以内,是目前运营成本的 1/3。 为汽车 … 继续阅读
东风启辰和科大讯飞战略合作,以后启辰的新车可能会很「听话」了
本周,东风启辰和科大讯飞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峰指出,通过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科大将和启辰在自主研发、产品设计、整车应用等产业上展开更全面、深度的合作。 由于传统车厂和科技企业在价值观、产品开发流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东风启辰汽车公司副总经理马磊表示,「 我们战略合作的难点,主要还是合作过程中怎么去磨合出较好的合作机制。这需要两个企业报着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各种困难。」 实际上从 2016 年起,科大讯飞就和东风启辰开始了车内人级交互智能化领域上的探索和合作,并在启辰 D60、T90 等车型上配置了智能车载语音交互系统。此后,科大的最新技术、产品也一直被放在启辰的车内。这次宣布战略合作,双方的合作协议里有一条是「 保证启辰拥有科大讯飞智能语音等新技术的首发优势」。 今后, 双方的合作将围绕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车载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车联网平台、智能客服以及营销创新等业务领域。 主要是在以下三方面: 1、智能语音技术 科大讯飞将把自己最先进的智能车载语音技术和产品搭载到东风启辰未来产品中,特别是人脸+声纹识别技术,并与启辰分享他们的未来技术发展规划。双方将结合科大讯飞现有及未来开发的智能语音技术,共同研究、规划在汽车中使用的场景和集成应用方案。科大讯飞提供相关产品技术规格及语音引擎、应用软件,配合东风启辰车机供应商进行语音技术、软件平台的集成、移植工作,使东风启辰的整车产品具备语音识别及控制功能,并保证语音识别效果达到东风启辰认可的标准。 2、车载智能化 双方联合开发基于智能语音技术的车载终端产品及车载应用平台,共同制定统一的车内系统人机交互规范,结合人机交互、人工智能、手机互联、电子行车手册、人脸+声纹识别技术的用户鉴权等技术产品,开发面向东风启辰在售车型和未来车型的车载终端和应用服务,形成具有东风启辰品牌特色的车载智能终端和应用系统规范及标准。科大讯飞协助东风启辰建立车载终端平台化标准,推进启辰车载终端软/硬件分离策略的落地。 3、智能车联网平台 科大讯飞依据东风启辰的智能互联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支持东风启辰定义统一的车联网技术框架及体系标准和技术路线,利用科大讯飞的软件开发、语音云服务、大数据分析及资源整合能力,为用户提供服务,增强用户粘性和品牌认知度。东风启辰将调动自身业务资源,在呼叫中心、诊断平台、智能客服机器人等车联网架构业务模块,与科大讯飞制定统一的技术接口、技术标准及系统扩展、升级策略。 可以发现,东风启辰作为品牌方占据主要话语权,战略合作的内容根本是按照东风启辰的发展战略及规划,双方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系统规范和标准等,最后把科大讯飞的技术融合进启辰的产品。做到这一点,就要看具体合作过程中双方如何去磨合出较好的合作机制,所以下一步,双方会成立一个项目联合工作组,来推动合作的落地和项目的实施。 另外,科大讯飞的大数据规模也将给合作伙伴提供一定帮助。「 当前,讯飞的 10 亿级用户数据规模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促进了汽车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创新。我们的智能汽车产品也已经覆盖了千万级别的用户规模,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车联网服务经验。」 刘俊峰说。 马磊透露,东风启辰品牌计划,今年他们将发布新的车联网子品牌和用户界面,通过声纹识别技术,实现用户 ID 登陆和「 千人千面」 的娱乐信息内容推送。通过科大讯飞产品本身的不断迭代和 OTA 升级特性,保持每年 1 到 2 次的软件更新频率,服务新老车主。 2019 年,东风启辰将推出 EV 车联网。2020 年,在人工智能上启辰预计实现精准的位置送达,同时成为虚拟个人助理,做到帮助车主管理日常、处理出行事务。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专访博世徐大全:为什么选择和斑马走到一起?
昨天,博世和斑马网络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双方将在汽车多媒体软硬件、智慧出行解决方案相关领域展开合作。实际上,虽然博世和斑马刚刚宣布,但是他们的合作从 2017 年已经开始了,目前也有了具体客户,项目正在落地,只不过双方均表示具体客户信息和时间不方便和外界透露。 所以,我们从签约活动中了解到的只是:博世与斑马将在汽车智能联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智能人机交互、车队管理、移动出行等领域,展开产品开发、运营和项目执行等各环节的写作,并共同拓展未来是和中国地区人车生活、交通出行场景的解决方案。另外,斑马和博世下一步还会在自动驾驶、V2X、人机协同等领域合作。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CEO 郝飞指出,和博世的战略合作对他们有三大重要帮助: 1 将博世的汽车行业技术,和 AliOS 智能操作系统以及斑马的智能网汽车整体解决方案结合。 2 博世对汽车市场中的 OEM 和整个产业链有深刻理解,合作有利于斑马服务 OEM 客户,以及给用户好的体验。 3 博世是一家全球企业,能帮助斑马网络下一步进军跨国公司、海外市场。 而从博世的角度来说,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表示,博世非常看重将阿里巴巴的生态通过斑马引入车内,使主机厂或者终端客户可以利用生态,解决驾驶或者服务中遇到的问题。 今年 1 月 1 日,博世成立了汽车板块下的智能网联事业部,来进行以云端为主的和车相关的服务和出行业务,向着互联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和斑马网络的战略合作,对博世的战略转型意味着什么?会给博世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带来哪些变化? 在这方面,GeekCar 和徐大全聊了聊。 GeekCar:博世这次和斑马合作的契机是什么? 徐大全:斑马发展得非常快,整个团队也很有干劲。斑马把阿里生态引到车里面,尤其是跟支付宝打通, 为 每个用户建立一个自己的账号,这样车主在使用时就会非常方便。博世对斑马这套系统在车里的运用很看好,这也是主要的契机之一。 GeekCar:我们具体合作项目的落地时间表确定了吗? 徐大全:我们正在做一些合作项目。因为项目还在和客户的沟通中,所以客户信息和时间信息一般不透露。 GeekCar:你觉得博世和斑马的合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难点?为了融合博世会做哪些改变? 徐大全:本身从技术角度来讲,我觉得难点不大,如果说有难点,可能是在理念上和产品开发上。 尽管斑马是上汽和阿里一起成立,但它更像是一个 IT 的创业公司,IT 行业公司和传统公司在开发产品的理念上会有所不同,尤其在车上运用的产品的开发上,流程会不太一样。传统行业在车的开发流程里有很多时间节点,更注重严谨,当然开发周期相对较长。在这一方面我们可能需要双方妥协、互动,才能打造出最好的产品。 比如在车机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汽车行业的习惯是,量产之前六个月软件就不能再更改——上汽也是这样,软件冻结的时间比较长,为的是有充分测试,不出问题。传统的车发出去以后,软件就没法更新了,更新的话要把车叫回 4S 店,再重新刷新软件;但现在我们有了 OTA 技术, 可以通过云端直接刷写车机里的软件, 软件的更新更便利,功能的完善、改进可以随时实施。 博世和斑马的结合,可以把 IT 行业的速度和汽车行业的严谨结合到一起。 GeekCar:在合作的过程中,博世和斑马双方可能会进行哪些数据共享? 徐大全:关于数据这一块实际上牵涉面更广,不光光是斑马和博世,还牵扯到数据到底是客户的还是主机厂的这些问题,个人对数据的诉求和定义也不一样。未来在合作的过程中间可能会牵扯到主机厂以及车主。确定哪些数据可以共享,哪些数据属于特定的主人,这需要重新来定义。 GeekCar:作为车厂,如果它想引入博世和斑马合作的产品,是和哪一方对接?还是找博世和斑马都可以。 徐大全:我们和斑马会作为合作伙伴会一起面对主机厂。可以是我们这边打包;可以是斑马打包;或者分别和主机厂合作,配合打造一个解决方案,各种模式都可以。这个还要看主机厂思考的方式。 GeekCar:你觉得斑马现在是二级供应商还是一级供应商? 徐大全:这方面相对来说是根据项目的状况,还有主机厂的是想依照什么方式合作,我们的模式是比较柔软的,可以灵活变更。 GeekCar:博世有面向汽车企业的云平台,斑马借助的是阿里巴巴云平台。这两个云平台在博世和斑马之间是什么关系? 徐大全:确实我们也在打造云服务平台。不同的数据可以导向不同的云,这要看你的云上提供什么样的特别服务。现在博世一方面打造自己的云,同时也会把我们的云的主要架构放到外部的云上, 其根本是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GeekCar:你怎么看现在国内的这些智联网汽车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 徐大全:现在雨后春笋般得出现了很多创业公司,都在打造互联网这一块,这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充分竞争会让各家在自己的功能、特性、应用方面下更多的功夫。目前在这中间斑马是做得相对比较出色的,而博世愿意和斑马合作,正是看中了斑马的努力以及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司也是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从现状来说,未来这个领域可能不会是一家独大,而是不同公司都会参与到其中。从传统行业来讲博世也不是一家独大,各个产品版块都还有很多竞争对手,因为汽车市场很大。 GeekCar:博世今年一月份成立了一个智能网联事业部,国外媒体可能就说我们从硬件提供商,逐渐在转变成一个出行领域 Uber、滴滴的竞争对手。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徐大全:这倒不会。因为 Uber、滴滴更多地是聚焦出行服务方面,具体来说他们有很多车,或者签约了很多车主,来解决出行问题。而博世更关注的是怎么打造一个平台,来服务于这些车主和车,在平台上可能提供一些特别的服务。我们对车很了解,有很多的系统和零部件,整个车本身内部的系统和产品运作过程中的数据监控也是博世的强项之一。通过对硬件数据的监控我们可以实现很多服务,比如车辆的预诊断,自动泊车等。 出行也是我们关注的一点,但并不是说我们会像滴滴一样去运营一个出行公司。博世未来和滴滴之间也许还有更多的合作空间,他们在打造平台时,有些特定的服务博世可以参与。所以说我们更多地关注于和出行相关的运营平台和服务。 GeekCar:借用斑马的话说,是不是把相应的硬件、软件技术和功能准备好,赋能共享出行? 徐大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通过云端连接所有的生态系统,这是斑马的长处。但是这个要落地毕竟要到车机里。在车机里面云和车机的连接,车机和车内部所有系统的控制连接,这一块是博世的强项。所以是博世和斑马两端结合到一起的赋能。 GeekCar:包括博世和斑马的合作,你怎么看现在汽车行业内大量的合作和并购现象。这种现象会持续多久? 徐大全:我觉得这个现象会一直持续下去,尤其是现在出现了很多新公司。你会看到,大多公司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什么?其中一个就是规模。在汽车行业你不做到一定的规模你肯定要出局;要做到一定的规模,相互之间就会进行整合,或者是和主机厂之间的融合。这是会不断变化的,直到某一天,变成几个独立的系统,这几个系统会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这个时候就会消停了。在这之前都会不断变化,而且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因为大家都在摸索。 十年以后车到底变成什么样,大家都有很多假想在里面,但实际上变成什么样大家都不知道,只能是做一步、看一步。未来大家最理想的是实现全面自动化的驾驶,这时云端的服务、车的连接就变得非常重要,到最后肯定呈现几家独大。未来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方面会出现什么样的供应商模式,谁也说不清楚。 GeekCar:你觉得在 2018 年,哪个领域的业务会给博世带来最大的销售? 徐大全:我们 2017 年的销售增长幅度,都是两位数的,2018 年我觉得总体也会很好。在个别业务上,比如 2017 年因为国内重卡发展很好所以我们柴油做的不错,2018 年的重卡市场不好预测。轿车方面我们预计今年会有个位数的增长。目前在国内相关的事业部,底盘也好,电控也好,都发展得不错。 GeekCar:你觉得博世在中国市场上处理问题时,和在德国市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中国选择合作伙伴,你们有什么考虑? 徐大全:有很大区别,因为中国主机厂、市场的发展步伐非常快,改变也有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在中国每年各家主机厂都会推出很多新车型,这是一个现象。第二点,中国市场对互联化体验的需求更强烈,也更容易接受这些新的东西,年轻人更喜欢,所以在这方面中国的发展速度会更快。 围绕这两点,博世必须更多地进行本土开发,才能改善中国行业的要求,以及主机厂对于开发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本土化,而本土化当然不只是生产制造的本土化,也包括研发,这一块上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花精力打造本土的研发团队。 GeekCar:和斑马的合作上我们也会注意做得更本土化吧。 徐大全:对的。我们将来的合作更多的是两个事业部门,一个是多媒体事业部,一个是智能网联事业部。我们中国博世和斑马的工程师会紧密地配合在一起,研究怎么打造出适合中国主机厂要求,并且在速度上满足他们要求的产品和系统,然后共同推出去。 GeekCar:刚才提到了对于斑马,很难定义它是一级还是二级供应商。你怎么看中国市场上二级供应商变成一级供应商的可能性?这是对汽车行业的颠覆吗? 徐大全:这个完全可以,任何东西都是在变动的。不是颠覆,我觉得这个在历史上大家也都是在变化着的。
消费者不信任线上购车?那东风雷诺为什么还要和天猫合作?
上周,在雷诺品牌 120 周年的「 庆生会」 上,雷诺集团和东风雷诺分别宣布和阿里巴巴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 这次雷诺集团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阿里巴巴将成为雷诺 F1 车队的全球赞助商,和营销服务商。 目前,天猫已经和雷诺 F1 车队签署了「F1 全球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天猫超级品牌日等各种推广活动。 第二,东风雷诺将和高德地图进行技术上的联合开发、合作。 东风雷诺方面透露,合作的新产品将很快上市。 第三,基于东风雷诺天猫旗舰店,以及阿里巴巴旗下的汽车金融平台大搜车,在电商领域合作。 双方将进行东风雷诺产品和互联服务的开发,建立新的东风雷诺销售、营销渠道。 到 2022 年,东风雷诺的目标是每年推出 2 款新车,经销商的数量提升 2 倍,年销量增长超过 5 倍,2022 年实现年销量 40 万辆。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销量目标。 东风雷诺市场销售部部长罗朗告诉我们,完成目标的信心来自公司的市场战略: 一方面,聚焦 SUV 这一在中国增长迅速的细分市场,将基于现有 SUV 车型和小型车型推出经济型零排放电动车。 另一方面,将雷诺集团的最新技术同步引入中国电动车市场,提供更丰富的产品。按照计划,到 2022 年,东风雷诺将导入 9 款新车型,其中包括 3 款电动车产品。 此外,探索新的销售、营销渠道也将帮助东风雷诺完成 40 万辆这个年销售目标。 在这一点上,东风雷诺天猫旗舰店已经在 2018 年 2 月上线。不过,东风雷诺表示并不认为纯线上是一个合适的销售渠道。「 汽车是一种技术相对密集、对线下服务要求很高的品类,目前消费者普遍对线上购车的行为还不放心,所以在创新的过程中,单纯靠线上不一定适合市场。」东风雷诺常务副总裁翁运忠这样指出。 东风雷诺常务副总裁翁运忠 同时翁运忠也表示,传统销售模式在信息的传播和整合方面存在缺陷。因此,东风雷诺更看重的是和阿里巴巴在「 新零售」 的合作,也就是利用数据,以及新的技术,对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的探索。 「 天猫汽车事业部目前拥有 12 亿条车主数据,其中超过 5000 万条车主数据来自用户的自助填写,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他们的用车情况。此外,我们也知道 8000 多万的潜在用户在哪里,这些潜在用户将对传统的主机厂和经销商集团有很大帮助。」 天猫汽车事业部总经理俞巍说。可以说,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可以为雷诺做到线上精准导流。 天猫汽车事业部总经理俞巍(少龙)车主数据外,天猫可提供的用户数据还包括中国 7、8 亿消费者真实消费水平的分析。汽车是高消费品类,汽车消费者的决策需要更加理性、全面的思考,所以他们的消费水平数据对汽车品牌的长远发展也将有一定价值。「 我们认为和雷诺的合作,是一个从品牌营销,到用户的挖掘、分析,最终延伸到销售的一个立体合作。」 天猫营销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刘博说。 天猫营销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刘博(家洛)在采访中,天猫方面一直在强调天猫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电商平台,而是 O2O 的全领域运营平台,未来希望和雷诺在从体验、试驾、购买到售后的全领域合作服务消费者。 目前,2018 款科雷傲、科雷嘉等车型已经被放入天猫旗舰店,消费者可以在天猫申请试驾、线上付订金(东风雷诺官网也可以申请试驾、订车)。不过要想体验或购车的话,还是得去雷诺在全国的 200 多家销售门店完成。 东风雷诺和阿里巴巴的合作除了天猫旗舰店,还将包括融资租赁、二手车等新模式。「 未来基于线上、线下的配合,我们希望销量的提升能有所突破。」 东风雷诺市场销售副总裁兼市场销售部部长陈曦说。 东风雷诺市场销售副总裁兼市场销售部部长陈曦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大陆集团 2017 年财报:销售额 440 亿欧元 净利润同比增 6.5%
日前,德国大陆集团在汉诺威公布了 2017 年财报。 2017 财年,大陆集团销售额达到 440 亿欧元,增长 8.5%,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 10.9%,超越了年度目标;净利润达到 30 亿欧元,比去年增长 6.5%,每股收益达到 14.92 欧元。董事会主席艾尔马尔·德根哈特(Elmar Degenhart)透露,执行董事会建议股息应增长 25 欧分,达到 4.50 欧元,这将是集团连续第六次提高股息。 2017 年,大陆集团收到的订单量达到近 400 亿欧元。基于乘用车及轻型商务车产量增长超过 1%,达到 9650 万辆的预期,德根哈特预计 2018 年集团利润将继续增长。「 我们预计 2018 年销售额将再次显著提高,增长近 7%,不计汇率影响约达 470 亿欧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约为 10.5%。」 目前,大陆集团的研发人员和专家有 42,000 名,他们来自 146 个国家。 2017 年,来自各个行业的客户共安装了超过 6 亿个大陆集团生产的传感器。「 全球四分之三的汽车采用我们的解决方案、产品及系统。」 德根哈特说。 在自动驾驶领域,大陆集团自 1999 年起至今,总共生产了约 6 千万个 ADAS 传感器。大陆集团作为电动车的系统供应商,能够单渠道供应全套动力总成的电气化产品,其中包括电机、功率电子、能量和热管理以及充电技术等。 大陆集团自 2012 年将在货车上装备的电子地平线(eHorizon)技术——类似于传感器的一种高精度数字地图——投入市场后,这项技术已降低柴油消耗超过 760,000,000 升。目前,已有超过 3300 万辆轿车及货车,通过大陆集团的智能联网技术实现联网。 大陆集团轮胎也进行了智能化加工。轮胎中安装的轻型传感器,能直接在轮胎中测量空气压力,保证其更大的安全性、更少的滚动阻力及更高的燃油效率。2017 年,大陆集团生产了约 1.55 亿条轿车及载重汽车轮胎。而在传送带及软管技术上,集成传感技术能自动识别需运输的重量,及时报告维护及维修建议,让运输持续进行至最佳维修时间点,因此降低了运营成本。 大陆集团首席财务官沃尔夫冈·舍费尔(Wolfgang Schäfer)还介绍了大陆集团的资金状况。过去一年,集团在多个领域进行投资,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业务: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及研发支出总共将近 60 亿欧元。 大陆集团首席财务官沃尔夫冈·舍费尔(Wolfgang Schäfer)「 我们也通过有针对性的收购来增强实力。」 舍费尔表示,过去一年,大陆集团在收购方面支出将近 6 亿欧元,同时也系统地减少了净负债。目前,集团的负债率为 12.6%,自有资本率为 43.5%。 关于汇率波动,大陆集团认为汇率可能会对下一财年产生消极影响,影响金额超过 10 亿欧元(前提是整个财年的汇率平均值维持在当前汇率水平)。谈到原料市场,舍费尔指出大陆集团可能会如过去三年一样调整价格,集团预计,下一年因自然橡胶及合成橡胶价格上涨造成的额外负担仍将持续,达到约 5000 万欧元。 合并范围效应、针对并购折旧和特殊支出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在 2017 财年为 47 亿欧元。相当于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为 10.9%,绝对值比 2016 年的 43 亿欧元增加 10%。 2017 年,大陆集团在固定资产和软件上的投资约 29 亿欧元。投资率增长至 6.5%,上一年该值为 6.4%。研发支出较上一年增长了 10%,达到 31 亿欧元,占销售额的 7.1%(2016 年:6.9%)。 截至 2017 年底,大陆集团拥有约 56 亿欧元的流动性缓冲资金,其中约有 19 亿欧元的流动资金以及 37 亿欧元已经得到承诺但尚未使用的信贷额度。「 可用资金及低负债可以保障我们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舍费尔说。 在员工数量变化上,2017 年末,大陆集团全球拥有 235,000 名员工,与 2016 年末相比增加超过 15,000 名员工。集团方面称,除生产规模的扩大外,员工人数增长应主要归因于企业并购及在研发领域的持续扩展。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