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边开车边发短信,你的手机就快被和谐了
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可以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机,工工作、听听歌、刷刷朋友圈;这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就是这样一个家常便饭的动作,都可能将我们自己和别的倒霉蛋置于死地。二十岁的 Abby Sletten,就是由于和一辆 SUV 发生追尾致使 89 岁的 Phyllis Gordon 死亡,而被指控过失杀人,长岛 Nassau 地区检察官 Kathleen Rice 希望能做些事情,阻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伟大目标既已确定,过程分五步走: Rice 给谷歌,苹果,微软和黑莓写信,希望他们整合进第三方应用的技术,能够阻止人们开车时发短信,也就是创造出一个切断开关。 Rice 还给「 全美最大保险行业协会」 的三家写信,希望他们能够给使用这种屏蔽设备或者应用程序的用户打折。 Rice 建议法院为年轻车主们设立一个申辩途径。该途径包括在惯犯的车里采取技术手段,比如安装车内手机屏蔽设备。 虽然说起来被逮到局子里去的都是因为犯了更严重的罪行,Rice 敦请 Nassau 地区检察署也不要对开车时发短信心慈手软。 最后,Rice 打算创建一个网站,目的是用当下的技术教育民众,与分心驾驶作斗争。 这五点听上去野心勃勃的,Rice 也承认改变不会在一夜发生。 「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商业和政府许多部门的共同努力,」 目前,美国已有 44 个州禁止在开车时发短信,至少有 12 个州干脆禁止在开车时使用手机。 编译自:digitaltrends
丰田全新概念车 Urban Utility 发布,只有一个驾驶席
丰田为那些喜欢鼓鼓捣捣的「 城市」 居民又新出了一款概念车;额,它的样子就像 SUV 和出租车生的混血儿。 这款名为 Urban Utility 的概念车是一个三开门的车子,车内有滑轨,你可以随时改变座椅的位置,当然,这意味着你完全可以剔掉你根本不打算用的座位——包括乘客座位(此前有位疯狂的极客造访 GeekCar,他说他那辆凯迪拉克除了驾驶席,别的座位那是一个也没有的)。不过万事两面看,下面这轨道可以让你轻松移动家什们,移动到位后咔哒一声锁定,绝不会跑偏。 为了方便装卸行李,丰田将车顶设计成可以折叠的,这样就是太高的东西也能放下。后舱盖放下就能搭成个斜坡,你可以把东西就势推上去,就像在卡车里做的那样。 Urban Utility 的一个特别之处是在仪表盘上预留了平板电脑的空间,这并不是要取代你的车速表。在丰田看来,车速表就像罗盘一样不可或缺。它的设想是用端坐在车中央的 iPad 显示导航、环境控制或者燃油水平和效率一类信息。 其实这些概念以前曾被分别尝试过,不过这次整合在一起意义则又不同了。丰田希望此举能够吸引那些喜欢鼓捣东西的所谓「 创客」。该项目隶属于南加州的丰田 Calty Design Research 小组,将在纽约下周末的世界创客大会上展出,届时会利用公众反馈对这一设计进行微调。 编译自:TheVerge
通用 1956 年就造出能上网的车了,它叫 Firebird II
你知道 Firebird 概念车吗?它被形容为「 车轮上的火箭」,这个描述非常传神,因为它看上去就像一枚火箭横放在四个轮子上。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 1956 款的 Firebird II,它不是徒有其表的老爷车,在底特律的 21 世纪智能交通系统(ITS)世界大会上,我们看到了这款祖爷级的车子,它能够将 80%的余热重复利用,为涡轮发动机提供动力。 回到上世纪 50 年代,应用在 Firebird II 上的车辆与道路连接技术称为 Safety Autoway,并且由于金属导体能够修进道路里,至少这证明该想法并非异想天开)。只需要摁一个按键,司机就能打开「 自动模式」,然后他们就能在 Firebird II 那两块屏幕上看电视打游戏了。它的动力系统是能消化弹性燃料的早期版本(弹性燃料电机指能够燃烧汽车、煤油或燃料油的电机)。 通用汽车这次把 Firebird II 又拿出来,是要向人们证明像它刚刚发布的 Super Cruise 此类技术,它其实已经酝酿了数十年,绝非空降的一朝之功。 对比 Firebird I,Firebird II 仍然采用气泡式透明座舱罩,但增大的容积可以容纳 4 名乘客,并安装了空调系统。Firebird II 还拥有一套精密的导航系统,在设想中的电子化「 未来高速公路」 上可以进行引导并避免碰撞。为了降低重量,他的车身使用了轻质高强度但难以加工的钛材料,一旦量产将是工艺和成本的噩梦。 编译自:Autoblog
SheTaxis:女性专用出租车服务
最近频发的单身女性遇害案引人关注,坐黑车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单上个月就发生了 2 起—8 月 20 日,重庆搭错车女学生遭司机杀害; 8 月 27 日,女大学生在济南火车站搭黑车被司机囚禁性虐 4 天。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不少国家的创业者都想到了推出女性专用出租车的点子。而纽约的一家创业公司马上也要加入这一行列。 这家创业公司的名字叫做 SheTaxis,创始人是 Stella Mateo,有两个女儿的妈妈。这是一项司机和乘客均为女性的出租车服务,跟很多国家的女性专用出租车服务一样,SheTaxis 也使用粉红色作为标识色—女性司机均身着粉红色的披肩围巾。所不同的是,女性用户将通过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 app 叫车,以捆绑信用卡或借记卡的方式付费给这家公司,然后再由公司转账给司机。这个流程与 Uber、Lyft、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类似。 这项服务 9 月 16 日将会在纽约威斯特彻斯特县及长岛推出,鉴于纽约当地监管政策不允许公司名中有「 出租(taxi)」 字样,SheTaxis 在纽约的注册名为 SheRides,而明年 SheTaxis 还打算扩张到华盛顿、迈哈密、芝加哥等市。目前其 app 仅有 iOS 版,但是未来计划要推出 Android 版。 尽管这是一项女性专用的出租车服务,但 SheTaxis 采取了比较灵活的联营方式。任何人均可通过 SheTaxis 叫车,用户使用其 app 叫车时,app 会事先询问乘客中是否有女性,如果回答没有则会把请求重定向到其他出租车服务。 Stella 创办公司有两个目的。 一是保证女性乘客和司机的安全。如前面所述,一方面黑车的存在是女性安全的重大隐患,另一方面尽管出租行业推出了不少安全手段,如司乘隔离、安全摄像头、GPS 定位等,但是司机乘客遇害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一个纯女性的服务环境对于司乘双方而言都会更有安全感。 而是促进女性在出租车行业的就业。出租车业是男性占绝对主导的行业。以纽约市为例,该市近 6 万名的司机当中只有 2,952 人为女性,女司机比例仅占 5%。而纽约标志性的黄色出租车的女司机占比甚至更低,只有 1%。这个行业对女性的歧视非常严重,因此 Stella 希望 SheTaxis 的推出能够帮助更多女性在这个行业找到工作。虽然我们知道有一种人类叫做女司机,但是实际上不少出租车公司表示,其最好的雇员往往都是女性。 SheTaxis 目前有 6 名员工。现已招募到女司机 50 人,其年龄跨度很大,从 21 岁到 70 不等。而 Stella 的丈夫是纽约州出租车司机联盟的创始人,该联盟有 3 万出租司机会员,也许这可以帮助她招募到更多的女司机。 女性专用的出租车服务的出现说明行业的细分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如我们在给抬价的效率点赞中探讨那样,这个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仍是资源不足问题,连车都打不到了,更何况是女性专用的出租车呢?几百人的量显然是杯水车薪,这也是不少人铤而走险坐黑车的原因。因此,女性专用出租车要想从实质上解决女性的打车安全便捷的问题仍前路漫漫。 转自:36kr
没事丢个特斯拉玩,一招教你捉贼好比猫捉老鼠
你要是发现自己刚入手的爱车特斯拉不见了会怎样?就是你再不差钱儿,内心也得安静地崩溃一下意思意思吧。这不,国外的一位特斯拉车主就遇到了这倒霉事,不过她痛定思痛,想起来自己的 iPhone 手机上曾经装过一款特斯拉 App,而这款 App 能够追踪特斯拉的行踪。想到这点,她立刻拿出手机打开应用,区区几秒钟之内,自己爱车的位置已尽在掌握,虽不能立刻抚摸它光滑的皮毛,但是失而复得的心境已是有了。 她微微笑,看自己那辆特斯拉正以 100mph 的时速夺命狂奔。 在她打开 App 那会儿,车子刚刚开出几个街区。随后,这两名嫌疑人绕着圣迭戈兜兜转转,直到警察启动扎胎模式生擒孟获天下太平,所有这些,都在她的眼里。 其实特斯拉要是在静止状态下,这款 App 是可以禁用车子的,怎奈这俩人一直保持奔驰的姿态,不给正义一方以可乘之机。不过,好在特斯拉的 GPS 信息已足以向警方口齿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所在位置,这样,车子一旦停下来,早就等待多时的警察们一拥而上,分分钟就把偷车贼掀翻在地,截了这案子。 这跟已有几岁高龄的 OnStar(安吉星)或 LoJack 提供的功能并无二致,只是这款 App 的便捷性无疑加快了事态的进展。就以这件事为例,简直就是场没事拉练特斯拉玩的零和游戏。这样惊险刺激失而复得的典故,岂不也是生活的小小礼遇。 编译自:Jalopnik
下一代通用雪佛兰:你要是不好好看路,它会咬你哟
用不了多久,盯着你开车的除了警察叔叔,还会再多一双眼睛,那就是你开的这辆车,而且它们的钛金眼可是一刻都不会松懈的哦,就连你抠鼻那坚定的眼神它也会详细地记录下来,当然,它的正经差事,是观察你有没有在专心看路。 通用汽车公司正在研发一项技术,在你开车时追踪你的眼睛和面部。这家汽车制造商与 Seeing Machines 签署了一项协议,在未来五年内为 50 万辆汽车购买跟踪设备。这项技术已经在卡车和采矿产业上用来检测疲劳驾驶和注意力分散,并根据数据结果提醒司机靠边停车小憩或放下手机。 Seeing Machines 技术由几部分组成,从跟踪摄像机到识别司机正在注视哪里、注视了多长时间的算法。它监控司机视点的误差能控制在 1 度以内,有了这种精度, 未来就能做到司机扫一眼收音机就可以换台,瞅手机时间稍长就会接到警告。 在这点上,通用汽车似乎是在走其他汽车厂商早就踩出来的小路,它们都致力于消除干扰、提高安全性、并让我们专注于手头的驾驶。梅赛德斯 – 奔驰采用的是名为「 注意协助」(Attention Assist)的技术,通过监测司机操作方向盘的习惯和其他参数,比如对转向灯的使用来判断司机是否是疲劳驾驶。雷克萨斯采用了「 司机监控」(Driver Monitor)系统,配备面向司机的镜头,通过观察司机的眼皮来确定他是在左顾右盼还是快要睡着了。 这项技术的重大指涉是我们的车辆正在变得日益体察它们的周遭环境,并开始越来越多地插手我们的生活。比如沃尔沃全新 XC90 就是半自动驾驶的,它的自动制动功能能够在多种情况下预防意外的发生。对于通用汽车来说,如此大规模地采用眼部和面部追踪可以挽救无数的生命,也是朝着更加智能化汽车的量产迈出了一大步。 「 汽车制造商深知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无人驾驶汽车替我们做多数驾驶决策的世界,」 凯利蓝皮书分析师卡尔·布劳尔说。 「 在这场比赛里,它们都在全情拥抱更先进的技术,就像鲨鱼追寻猎物的血腥一样,汽车厂商们只要看到一个可行的商业案例就会立刻扑上去。」 随着我们的汽车变得越来越有自我意识,这一技术还会将隐私问题推上风口浪尖。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afety Administration)正在考虑出台一项新规定,要求车辆们彼此交流,比如以无线方式分享时速信息,方向等数据。对通用汽车的司机跟踪技术而言,至少目前对隐私敏感的司机们会禁用该系统。然而,这一时刻终究会来临(当然是为公众接受后),即分心检测和疲劳监督将会成为标配,其他车辆会被告知有一个分心或疲劳驾驶的家伙正混在它们中间。 到头来,这项技术总归会「 使那些不喜欢它的人感觉到它还不错,对那些本来就对高新科技趋之若鹜的买家更具吸引力,」 布劳尔说。 「 我们的目标是对买主施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乐意采用这项新技术,并且最终真正理解并接受它。」 编译自:Wired
你的无人驾驶汽车该撞谁,你说了算
前段时间 GeekCar 译介了一篇《无人驾驶汽车的歧视:撞死同性恋留下直男的末日诅咒》,原文作者 Patrick Lin 做出这样惊世骇俗的极端设想,皆为论证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做出道德选择并非解决这一新科技微妙争议的恰切之道。但是,一辆无视你的道德选择的车就更好了吗?我们应该找到一个折衷的路径。 首先,让我们假设一种情景,称为隧道难题:你正乘坐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单车道山路上行驶,速度很快,就快进入一条狭长的隧道了。就在此时,一个小孩跑过来挡在了隧道口,汽车刹车不迭,撞车已是在所难免。它有且只有两个选择:撞向孩子,或者打转向撞隧道壁,结果了你。 现在我们扪心自问,谁有权利去决定汽车是走直线还是打转向?制造商?车主?抑或是参议员? Lin 在上篇文章里指出,在由 Open Roboethics Initiative 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里,受访者需要回答的正是这些问题。有 77%的受访者认为用户或立法者应当做出决定,认为制造商和设计师有此权利的只有 12%。 我们应当对此感到惊讶吗?我看不尽然。隧道困境牵扯的是深刻的道德问题,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深入骨髓的道德认同会直接导致直行还是转弯的天壤之别。 在哲学家伯纳德·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看来,有些时候我们的道德认同应当分出优先级,即使这会导致违反直觉的结果,比如牺牲多数人而只挽救了少数人。在隧道难题上,任意剥夺个人的道德偏好,生硬地把一个决定编到汽车程序里,这冒的是将人们与自身道德认同间离开来的风险,你能生生忍受与你价值观南辕北辙的事态徐徐展开却束手无策的感觉吗?我不能,尤其是这一切并非地震海啸台风这样的不可抗力,这一切都来于一个非生物为你做的选择。 一种求解方法已经存在 在医疗领域,当必须做出道义选择时,惯例是护士和医生必须将合理的治疗方案告知患者,让患者依据个人情况做出明智的决定,这一程序称为「 知情同意」,它背后的理念是个人拥有对自己身体的决定权。无论是在伦理层面还是法律层面,知情同意在医疗保健领域都可谓非常重要,如果一位医学专家未能取得知情同意,他甚至会面临职业疏忽的指控。知情同意也并不总是医疗行业的执业标准。医师们也常常善意欺骗患者,为他们做出重要的医疗决定。 知情同意的引入并不意味着把事情简单化。事实上,它反而将医疗服务复杂化了。知情同意给那些面临着艰难决定的病人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同时它也将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暴露到了新的职业疏忽风险当中。它引入的卷轶浩繁的文书工作和与病人耗时的谈话实际上增加了医疗服务的成本。而且,还需要专业医护人员将复杂的概念解释给对医嘱一无所知的病人。 你也可以争辩说知情同意只是将责任推给了用户。批评者认为,知情同意不公地强迫个人做出他们疲于应对的困难决定。然而,尽管知情同意带来了这么多复杂的挑战,我们还是很难想象人们会接受别一种医疗制度,即医生护士不征求患者的同意径直做出重要决定。 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接受设计师和工程师代表我们做出一系列道德决策呢,像隧道困境这样的?解决这一道德问题的方法便是采用在医疗领域的成熟惯例:知情同意的稳健标准。当然,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的一种方法(当然很可能还有其他方法)就是在无人驾驶汽车里设置合理的道德情境选择。 是时候重新思考机器人责任? 不管机器人专家采纳何种设计,出了事律师们还是会起诉人类这点毋庸置疑。如果我们在责任归属上拒不灵活变通,引入道德设置选项只会让用户和制造商们陷入各种各样复杂的道德诉讼。可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秉承这样一种信念,即要是想规范无人驾驶汽车和其他人工智能,深刻的司法改革就必不可少。 对于初出茅庐者而言,在涉及到深刻的道德选择时汽车制造商如未能获得用户的知情同意,那么这就属于产品缺陷。正如医生在继续进行医学治疗前,如未能征求患者的知情同意就应该承担责任,所以当汽车制造商在无人驾驶汽车及其他技术的设计中如未能合理考虑用户明确的道德喜好,那么我们也可以考虑追究他们的责任。这种方法会大大地增加设计的复杂性。不过还是那句话,也没人说工程机器人就应该是简单的。 我们必须接受复杂性 如果我们在工程学上能够全情拥抱知情同意这一做法,也许结果会好些。如果我们设计出一辆车,前面有人挡住路了也只允许用户选择直行,那么这也太可笑了;同时,如果这辆车允许车主牺牲自己以挽救一个孩子,只要这符合他的道德信念,那么这就完全合理。 机器人,以及他们提出的道德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我们要转变自己对于设计和工程伦理的思维方式,并对蒸蒸日上的机器人产业做出恰当的应对,那么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这种思维转变需要我们去拥抱道德和法律的复杂性。不幸的是,赋混乱以秩序并不能给我们一个简单的世界,我们仍不免费思量。 编译自:Wired
开学啦!看看这 13 辆咱新生买得起的车(在美国)
啦啦啦,开学季,无论你就是当真需要一辆车还是干脆为了装酷,一辆座驾都是必不可少。它得能够装得下你的运动器材,油耗符合学生预算,还得足够皮实,不能每次修理都要花一大笔钱,安全等级要过硬,并且,为了满足学生的普遍虚荣心,这车还得酷炫拉风,一眼就能从车群里认出来。当然,你也可以随便挑辆 Corolla 或 Civic 了事,不过咱不用花那么多钱就能买到有趣儿得多的车子,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庆祝夏天的结束和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我们精心挑选了 13 辆符合上述所有要求的新车以及二手车,请各位同学欣赏。 这辆马自达 3 就和 Corolla 和 Civic 一样扛造,但比它们有趣多了。对那些对驾驶持严肃态度的学生们而言,这辆车的手动变速器正中下怀。长长的引擎罩使它显得比其他轿车同胞好看些。起价 19,750 美元。 这辆福特 Fiesta 1.0L 证明你不需要大动干戈就能玩得挺好,配备 3 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操控感轻盈,外观还有那么点小时髦,在高速路上能跑到 45mpg。2014 款 1.0L 的车型只有手动挡,因此这是你招呼同伙换换口味的好机会。16,080 美元起。 如果你是一名 MBA 或是法学院的天之骄子,正琢磨着让自己看起来有成功人士的 feel,再要么你是个学生家长,需要辆车去接客户吃晚饭,那么看看这辆老款雷克萨斯吧。这款 2006 年 LS 的巨大后座能为你带来豪车级别的奢华幻觉,车子开起来倒是很顺手,至于驾驶乐趣?对不起,真没那么强烈。不过它的耐用不就挺有品了吗? 作为时下最伟大的运动型轿车之一,Acura TSX 的早期车型就有语音导航和手动变速器了。这辆车有防弹功能,它能在法定时速之内让你享受到最大的驾驶乐趣。买最新款太贵,2004 款到 09 款之间就够用,8,000 美元起。 你的大学是坐落在冰雪之都吗?如果是,快来看看这款 Outback,它能给你在这一价位所能享受到的最好的四驱体验,而且,它就跟常规的小型卡车一样能干。基本的 2.5i 配置包括蓝牙和斯巴鲁的 Vehicle Dynamics Control,这是一个专有的牵引力控制系统,对基本款来说已经是非常高科技了。24,000 美元起。 最好的城市交通工具之一菲亚特 500,比一辆 Mini Cooper 便宜,同时又比一辆丰田吸引人。如果你不是气吞山河的富二代,买辆新车还是得父母点头,那我们推荐你这款 Abarth,160 马力发动机,手动挡,摩登的设计足以将你高中的停车场映得蓬荜生辉,宛如开上了摩纳哥大道。17,000 美元起。 如果特斯拉的价格实在有点可望不可即,何不考虑柴油车权作对环境友好的替代方案。这款配备 2.0 升涡轮发动机的大众高尔夫 TDI 可与 6 速的手动挡结合,或者你也可以再进一步买辆双门 GTI。要是你需要一缸油跑单程的话,比如说从学校回家,那么强烈推荐你这款车。26,000 美元起。 如果你必须要买辆卡车又不愿意花太多油钱,那么 2008 款装有混合发动机的丰田 Highlander 与你所定义的环境友好型 SUV 是最接近的。它的时速能够达到 25mpg,这对三排座的小货车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此款混动车于 2006 年首度推出,不过 2008 款又新增了更大的三排座,如果上学意味着又要一群人带上运动的家什兜风去,不用这么大的车你装的下吗?15,000 美元起。 如果你这人一天没有别人的眼光冲着你扫射你就不舒服,那么还有哪个比道奇 Hellcat 更醒目更暴躁呢。要是 707 马力对日常驾驶来说强劲得你都有点不好意思了,GeekCar 很高兴地告诉你它有双模模式——按下红色按钮是全速马力输出,按下黑色按钮,最高上限即被控制到 500hp。60,000 美元起。 刚被 UC 圣芭芭拉分校录取,或者上了其它阳光普照的学校?真是这样,不选辆最好的两座跑车都不好意思出去遛。2014 款马自达 Miata MX-5 在明年出新款后就会降价,但车还是那辆车啊,这么好的事岂能错过。它完美诠释了将一辆慢车开快跟把一辆快车开慢了比起来,是多么有乐趣。 说起运动车型的乐趣,没什么能比得上 Scion FR-S。它脚下装的是普锐斯的轮胎,后轮驱动系统。只要你买车主要不是在冬天大雪地里开,也不是为了拉货,这款车就很值得考虑,况且,它比长得差不多的斯巴鲁 BRZ 还要便宜。25,500 美元起。 本田 Fit 是内饰方面精兵简政的奇迹。你能把座位重组将它变成大肚空空的拉货车。2015 款将是全新的第三代版本,因此你能便宜拿下 2014 款的。16,215 美元起。 2014 款 Sonic 算是将一票最新科技打包进了一辆便宜车。购买 16,380 美元的 LT 版本,你就能用上雪佛兰的 MyLink 信息娱乐系统,它整合了 Pandora,TuneIn 和 SiriusXM,前三个月免费使用。这款车对天下父母最大的吸引力在于 Siri Eyes Free,iPhone 用户仅仅通过语音指令就能打电话发短信,最大程度杜绝安全隐患。14,770 美元起。 编译自:Wired
为什么说 Uber 的商业模式可能是在自取灭亡?
上周 GeekCar 一篇《Uber 整蛊竞争对手 Lyft 内部部署全纪实》披露了 Uber 挖 Lyft 墙脚的始末,一时,Uber 革命者的正面形象受到了影响,无所谓是政治暗斗还是商业杀伐,搏出位的勇猛之下其实是狰狞,多么痛的领悟!然而,有天一辆巴士上的车身广告让我注意到了另一件事。在广告中,一辆黑色丰田普锐斯正在喷射钞票,旁边是 Uber 的 LOGO 和一句话:「 开车就能赚 5,000 美元」。 在下面的一行小字里,Uber 向准司机们保证第一个月的「 保底工资」 是 5,000 美元。我查了查该广告的链接,发现此项待遇仅限于每周工作至少 40 小时,并完成了至少 90%所接订单的 UberX 新司机。折合下来每小时约 30 美元,比 UberX 司机的平均工资多一点。 广告明确地告诉了人们 Uber 在如何支配它从风投那里拿到的这数十亿美金。Uber 需要司机,它也不怕花钱,无论是雇人给 Lyft 捣乱取消订单玩,还是大幅让利消费者并开给司机们固定工资。在 Uber 称之为 Operation Slog 的拼车项目里,Uber 也必须在那些一眼看穿这一战术本质的人眼皮子下边承担公关战的巨额开销。 但,对 Uber 而言真正的危险并非每次的公关危机,而是招聘司机的成本,是与传统软件公司相较而言稍显另类的商业模式。有更多司机并不等于更多的附加价值。他们对 Uber 仅仅意味着保命。 真实世界的包袱 为了壮大司机团队,Uber 必须以谷歌或者 Facebook 从来都不需要的方式在营销、运营和保险上砸大钱,而这样的实地支出并不能保证投资的指数型回报。在高科技产业,花费在产品、研发和人才上面的钱才会创造出巨大优势,创业者和投资人喜欢将其形容为不对称的杠杆作用。 以 Dropbox 为例。这家文件同步创业公司只需几百名员工和为数不多的数据中心就能达到数十亿美元的估值。Uber 除了这些,还需要一个司机军团。(Uber 表示其「 每个月都会创造 20,000 个司机的工作岗位」)虽然 Uber 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然而如果它不能两栖在物理世界那就没有意义了。而物理世界是出了名的效率低。 纵观在线商业不长的发展史,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企业也是相似的,成由轻装上阵,败则源于未能摆脱现实世界的沉重肉身。亚马逊利用网络省下了盖零售商店的砖石开销,而报纸则被看似微不足道的纸张和油墨拖垮。至于 Uber,它并不是要利用高科技将物理世界虚拟化,而是要用移动技术改造现存业务——扬招或者调度车辆——使之更有效率。需要在地面上进行的物理操作丝毫没有缩水。 另一方面,Uber 占据的物理空间不断扩大。上周四,该公司宣布又有 24 座新城市成为了 Uber 的新据点,这也是全球 45 个国家的第 205 个城市。正如它自己所言,Uber 想要无处不在。 「 今天,我们离「UberEverywhere」 的愿景又近了一步,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即无论你身在何处,5 分钟就能用上可靠的 Uber 车辆。」Uber 在博客里这样说道。 大胆么?是的。但没有足够的司机一切都白搭。 可靠性是一切 Uber 平衡司机与乘客供需的算法有诸多变量。有些相当复杂,有些则比较简单:想用 Uber 乘车的人数越多,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司机。是的,Uber 必须与竞争对手如 Lyft 争相拼杀有限的订单和称职的司机,而 Lyft 在最近获得的曝光量更是让 Uber 如坐针毡。 不过,外交战归外交战,它能否应付每天的日常需求才是立命之本。对于 Uber 以何种手段挖来司机的批评它可以不予理会,而一旦它不能够应付乘客的需求,这会是足以终结 Uber 的致命错误。 从某种意义上说,司机招募会是场狂风骤雨般的恶战。对 Uber 而言,可靠性是指在 Uber 服务的任何一座城市,用户在任何时间打开应用程序都能在数分钟之内打到车。要是打不到车的次数多了,任是脑残粉都会考虑转会。相比于招募司机时涉及到的道德问题,Uber 对自己被用户认为不可靠的危机感要更为刻骨,要全力应对的优先级也更高。 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看看那些听说了 Uber 劣迹斑斑挖角事件的用户,看看他们真正在乎的有几个,义愤填膺到抵制 Uber 的又有几个?历史告诉我们,道德义愤在改变用户行为上的作用微乎其微。速度、便捷性和价格才是建立数十亿美元帝国的真正要素。忘了在哪看的,两个老对头,生死契阔时执手相看泪眼:只要价格公道,下辈子咱们还做生意。 编译自:W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