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少节 5 号电池,才能发动一辆车?

· Dec 02, 2015 333

今天要聊的这个话题多多少少有点「 无厘头」。 汽车电瓶没电的时候怎么办?大多的时候,我们可以打电话进行求助。比如在美国,只需要每年给美国汽车协会象征性的交一些会员费,当你的车没电的时候,他们会派来一位教科书式的绅士开着装备齐全的卡车来帮你。但如果你所在的地方不在通话服务区的话,你或许可以试试这个秘籍。 但在传授此绝世秘籍之前,需要声明一点。 作为不传秘籍,它和九阴真经一样具有风险性,而且还挺贵。因此,该秘籍仅供参考,我们不建议这样做,如果一定要做,后果自负哦亲。 那么,让我们从一个「 完美案例」 开始。俄亥俄州大学的汽车工程师 Giorgio Rizzoni 做出了以下假设:一辆车采用了标准的 12 伏电池,且温度在冰点以上,那么启动发动机的电流需要在半秒内达到 250 安培。而最常用的 1.5 伏 5 号电池可以产生 10 安培。鉴于上述情况,你只需要串联 8 个 5 号电池,就能拥有 12 伏的电压。然而,为了产生 250 安培的电流,你需要 10 串 8 节五号电池并联(25 安培 x10=250 安培)。理论上说,200 节五号电池可以让一辆中型轿车点着一次火。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实际情况中,我们需要考虑电气连接时,电池自身的阻力。总之,每多连一个电池,就需要更多的电流。如果希望用 200 节 5 号电池连接起来的方法来打着汽车,将需要多于 200 节电池的电流,那么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电池。不过,也有些计算表明,用 1200 节到 5000 节 5 号电池可以打着一辆老式汽车。 然而秘籍之所以为秘籍,就在于它不是每个人都能练就的。如果有功夫找到几千节电池来给车打着一次火,倒不如好好找找附近有没有别的车来借个火。如果是真到了荒无人烟没有电话信号的地方,又去哪里找几千节电池?因此,能有心练成此秘籍的人,大概时间很多,钱也很多……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在瑞典,你能用汽车后备箱收快递了

· Nov 30, 2015

对于瑞典哥德堡的沃尔沃司机来说,今年的圣诞血拼或许将轻松不少。说轻松,是因为沃尔沃推出了车载送货服务。不论用户在哪里,都可以在网购之后让货品直接送到他们车上。 去年我们就已经听说,沃尔沃将要推出一项叫做「 漫游递」 的服务,他们有一款叫做「VOLVO On Call」 的 App,使用它就可以远程控制汽车。借助这个功能,快递小哥就可以方便的送货到车的后备厢里。 为此,沃尔沃首先和通讯和后勤供应商 PostNord、网上玩具和婴儿用品店 Lekmer.com 以及网上零售商 Mat.se 合作,用户在这几个网站购物之后,只需要选择「 车内送达」 并付款就可以坐等送货上车。 付款之后,快递员会追踪汽车的 GPS 定位来确定位置,并用一次性的「 电子密钥」(时效性大约在 5 到 10 分钟)解锁车辆,将货物放在后备箱。 一旦关闭后备箱之后,电子密钥就会失效无法再次打开。同时你的车辆会再通过「VOLVO On Call」 App 告知你车辆是否锁好。递送成功后,用户还会收到通知,最后就可以直接开着装满心爱快递的车回家啦。 这样,当人们工作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因为不在家而错过快递。当用户打开车的后备箱,看到自己的快递已经静静地在那里,想想就开心呢。 不过,车主也要小心乐极生悲。虽然电子密钥增强了安全性,但万一有不轨之人从车里拿走什么,或者往车里放了危险的东西,就有些不妙了。这大概是 Volvo 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这种交货模式只限于在哥德堡那些激活了「VOLVO On Call」 的用户中使用。至于拓展合作伙伴和其他地方的服务,就是后话了。 不谈安全性,这个思路还是蛮有趣的。或许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人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从烟囱里爬进来,将礼物放进袜子里,而是直接将礼物放在你车的后备箱里。 真棒!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马斯克的 JJ 和贝索斯的 JJ,到底有什么差异?

· Nov 28, 2015

24 号早上,亚马逊 CEO 杰夫·贝索斯的航天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透露,他们已经完成了火箭的着陆工作。在火箭 New Shepard 爬升 100 公里到达太空边缘并完成推送任务后,它成功软着陆回到地面,降落地点与发射地点之间的偏差只有 1.3 米。 不过,这个火箭的造型实在是无力吐槽,于是在贴吧里有人惊呼:贝索斯你为什么发射了一个大 JJ? 同行是冤家,对于造火箭这件事,很多人经常拿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 SpaceX 来与蓝色起源做对比。 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来说,很多人觉得蓝色起源似乎是已经领先于 SpaceX 了。但是,这两个火箭,其实并不一样。 SpaceX V.S. Blue Origin 首先,猎鹰 9 号和 New Shepard 的任务不同。猎鹰 9 号火箭是为了荷载卫星和货物,到达指定的太空轨道并围绕地球旋转,然后将货物传递给在太空站的宇航员。 而 New Shepard 却不需要像猎鹰 9 号那样长时间留在太空,它只要进入 100 公里的高空(太空边缘)并停留四分钟就行了。比起需要与地球同步才能长时间留在太空的猎鹰 9 号来说,难度小得多。 其次,两种火箭的外形设计不同。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和所受重力,猎鹰 9 号的设计是「 瘦长型」 的。但这样的造型使得它更难回到地球,就好像在高处扔了个钢管,落在地上时很难不翻倒。 而 New Shepard 不需要和地球的自转速度完全一致,因此它也不需要完全摆脱地心引力——这就是所谓的「 亚轨道飞行」。所以,它的形状不像猎鹰 9 号那样瘦长,而是更粗更短的结构,使它降落的时候更容易垂直下降。(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胖子底盘稳)第三,两种火箭的飞行高度和速度不同。确切来说,猎鹰 9 号要被回收的部分,还没有完全进入绕地轨道。现在回收的是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和燃料所在位置),这部分在到达太空亚轨道上后,就与主体分离并返回地球。 猎鹰 9 号能达到的最终高度为 240 公里,这是 New Shepard 所能达到的高度的两倍。并且由于猎鹰 9 号的最终目标是进入太空轨道,所以即使在亚太空轨道上,它的速度也比 New Shepard 大得多,当下降的时候,它的速度自然也很大。 New Shpard 在其行程中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3 马赫,而猎鹰 9 号在第一阶段掉落前就已经达到 5.5 马赫到 7.5 马赫之间。同时,猎鹰 9 号在进入太空后,也有更多的推进力。它的推力可达到 20 余万公斤,而 New Shepard 只有不到 5 万公斤的推动力,这就说明,当火箭坠落前,猎鹰 9 号的后部推进力更强。 除此之外,猎鹰 9 号在下降过程中的翻转也与 Shepard 完全不一样。由于像之前说过的,猎鹰 9 号由于自身形状会在空中翻转,很难让它在指定位置着陆,而 New Shepard 则近乎垂直坠落,比较好定位。 总体说来,把「 亚轨道太空」 的火箭和「 轨道太空」 火箭做对比是没有意义的。蓝色起源公司从研发 New Shepard 开始的第一天就是冲着可回收去的,而马斯克则是希望火箭先能到达太空,可回收只是「 顺带」 的设计。 到底是不是第一个? 不论如何,蓝色起源公司的成功代表了商用亚轨道火箭第一次实现软着陆。但这个「 第一次」,还是取决于你对火箭的定义。目前,这个词被用来形容圆柱形的,垂直起飞发到太空的飞行物体,比如猎鹰 9 号或者阿特拉斯五。如果你的脑海中对火箭就是这样定义的,那么是的,New Shepard 是第一个到达亚轨道空间然后垂直软着陆到地面上的火箭。 然而「 火箭」 一词曾被用在任何装有「 火箭发动机」 的机械上。如果这样算的话,那么蓝色起源可就不是第一个能重复使用亚轨道火箭的商业公司了。 比如说维珍银河 (Virgin Galactic) 是第一个成功测试可回收亚轨道火箭的商业公司。这家公司的 SpaceShipOne 空天飞机(空天飞机指既能航空又能航天的飞行器),就是在 2004 年由运输机带入高空后发射,再通过火箭发动机进入太空的。 比他们更早的,还有一个北美 X-15,这是一款在 20 世纪 60 年代使用的美国空军试验火箭动力飞机。像维珍银河一样,他们也先将 X-15 运送到预定高度,然后发射到亚轨道空间去,并且是两次。 但不能否认的是,蓝色起源的成就仍然令人印象深刻。火箭到达太空边缘后垂直降落并软着陆,难度也是很大的。这可能是个将要载入史册的事件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 继续阅读

谷歌无人驾驶车被警察拦了,但真的是因为「太慢」吗?

· Nov 26, 2015 333

前几天,谷歌无人驾驶车因为「 开得太慢」 而被警察追停,全世界人们把它当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来看,并且毫不犹豫的转发消息。 但是,冷静下来之后再想想,它到底慢在哪里? 从法规角度来说,它并不慢。谷歌的这辆无人驾驶车,属于 NEV(Neighbourhood Electric Vehicle),即「 家用电动车」。法规对于这种车的限制,并不像普通汽车那么严格,但是他们规定这种车上路时的速度上限不能超过 40km/h,而谷歌无人驾驶车被叫停时的行驶速度是 38km/h。因此,要说「 叫停是因为太慢」,在法规上是站不住脚的,这也是它没有吃罚单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被警察追停,大概只是因为相对于其他的人类驾驶员来说,它太慢了。 NEV 的速度条例对于测试车辆来说无疑是合理的,但这样的后果,就是人类驾驶员对无人驾驶车慢悠悠压马路的行为感到十分「 愤怒」,当然也包括警察叔叔,所以才会被叫停。或许,处于试验阶段的无人驾驶车,在路试时并不需要再快(可能会不安全),而是应该在检测到后方有快速驶来的车辆时,靠边让个道。 这么看来,谷歌的无人驾驶车,其实并不是被警察叫停的,而是人们的日常驾驶习惯,但是它又确实没有超过它应该有的速度限制。所以,「 因为速度太低而被叫停」 的说法不太准确,这个「 太低」 不是法律范畴的,只是相对于道路常识来说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今年第三季度,最堵的城市居然不是北京

· Nov 25, 2015

在我们的印象中,首都就等于首堵,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上个季度中,堵王称号却花落别家。你们猜猜是哪个城市呢? 竟!然!是!济!南! 最堵是因为修路,以及北京的单双号限行…… 根据高德地图 Q3 交通大数据显示,本季济南高峰拥堵延时指数 2.01,超越了首堵北京,排名由上季度第四上升为第一,成为全国高峰时段最拥堵城市,可喜可贺! 具体排名看下图:   济南成为第一,主要原因之一是三季度济南修路比较多,造成部分道路拥堵指数大幅上涨。另外,北京阅兵期间 15 天的单双号限行,拉低了首都拥堵指数,保送济南荣登榜首。 今年第三季度,济南城区有多条道路同时施工,高德选取了受道路施工影响的周边 10 条主要道路进行对比,数据分析显示:与上季度相比 10 条道路拥堵延时指数分别上升 15.4%~45.7%,其中拥堵加剧最明显的道路是解放路、涵源大街双方向,与 Q2 相比拥堵上升了 40%左右,高峰期通过这些路段是畅通状态下耗时的 2-3 倍以上。大量施工对周边道路拥堵程度影响严重,让本来就拥堵的济南雪上加霜,由上季的第四上升为第一。 堵车就是烧钱 而拥堵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烧钱! 在「 堵车烧钱榜」 上,北京还是逃不过第一的命运。反而是济南,虽然在本季度荣登堵王宝座,但在「 拥堵烧钱榜」 中,却并未上榜。 这个数值具体是怎么换算出来的呢? 以排名最高的北京为例,北京的拥堵延时指数是 2.00,也就是说北京通勤族高峰每出行 1 小时,就有 30 分钟耗费在严重堵车上。北京月平均工资 6463(根据各地社保部门最近公布的上年度平均工资),折合到每小时,就是 6463/22/8=37 元(按每月 22 个工作日,每日 8 小时计算),那么北京因拥堵造成的时间成本就是 18.36 元,最后换算到月就是 808 元(18.36*2*22)。 北京的上班族,你们还好吗?除了北京,一线城市包揽榜单前四强,说明经济越发达、基本工资越高的城市,因拥堵造成的损失越大。 时间就是金钱,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首都人民早已习惯空气污染 拥堵和环境污染也息息相关。另一个万万没想到的就是,有些人已经开始慢慢习惯雾霾天了,说好的自强不吸呢? 大约是北京人民已经饱受侵袭,即使开启寂静岭模式也能勇敢前行。相比之下,西安的民众们在雾霾天,宁愿呆在家里。   这个数据是通过雾霾天气与正常天气用户出行量的变化比例,对 45 个城市周末出行情况(目的地为景区)与空气污染程度(AQI 指数)的相关性做分析,来判断城市居民对空气污染的忍受力。结果显示:在北京、南京的雾霾天气,驾车用户出行量比正常天气仅下降不足 3%;雾霾天的公众出行意愿依然很强烈,这说明公众对污染忍受能力极强。而在西安、郑州的雾霾天,驾车用户出行量比正常天气大幅下降 30%以上,出行意愿大幅降低,说明这些城市的居民对空气污染很敏感。 北京的同学们,为了下个季度不当第一,咱们还是少开点儿车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这个小车,可能将改变送快递的方式

· Nov 24, 2015

欧洲的 Starship Technologies 制造了一种专门送快递的自动小「 车」 Deliverbot。与其说是车,不如说是个有轮子的盒子。这个「 小盒子」 可以将你购买的东西自动送到你的家里,而且费用不是很贵。 这个小车尚处于早期阶段,明年第一季度会在伦敦测试,第二季度则会登陆美国。Starship Technologies 计划在 2017 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个小车。 客户在网上下单之后,这个小车就会把货物在你最方便的时候送到你的家门口。它的自身定位十分明确,就是解决「 最后一公里」 的苦恼。「 最后一公里」 能有多远呢?可以很远!虽然我家楼下不远处有便利店,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中,即使饿得前心贴后背,我也不想离开自己的温暖小窝一步。这一公里,犹如天堑一般横亘在我的面前。 Deliverbot 的出现, 犹如救世主一般闪耀着金光。 对于网购爱好者,再也不需要长久的等待,从网上下单,分分钟送货上门。对于宅们,再也不用担心零食吃完还要出门买。对于吃货,它可以从不同的饭店为你递送餐品,一次性吃到好几家的招牌菜,简直吃货福音。除此之外,当东西太大或者太重,而你又缺少车辆来运送时,这个 Deliverbot 也可以帮助你,以最便捷最环保的方式,送到你家。这一点,对于老年人,或者更有吸引力。 这个小车便捷到让你难以想象,它以保护货品安全作为第一准则。虽然它的行驶速度比较慢(设计最高速度 6.5 km/h),走的路线可能不是最近,但却最保险。它会老老实实地走人行道,遇到障碍物会停下。即使撞到了人,也因为它足够轻,而不会出「 车祸」。同时它不需要安装安全气囊等安全设施,因此这个小车会非常简便和便宜。 Starship Technologies 正在计划建立一系列的集中点,集中存放 Deliverbot 。用户通过 App 还能查询到当前运送的状态和位置。一旦完成投递任务之后,小车会自动回到集中点等待下一次出发。 或许你会担心,当它送东西的时候,不在家可怎么办…怎么可能?!它又不是快递小哥!作为机器小车,凌晨送货也毫无压力。你完全可以自己在家的时候,再让它送过来;或者让它在门口等到你回来;你甚至可以让商店送五双鞋子到你家,然后全部试一遍,挑自己喜欢的留下,其他的再让 Deliverbot 帮你送回去。 对于被电商挤压得快要窒息的当地实体零售商来说,Deliverbot 是非常有力的工具。如果客户同样可以从网上买到自己想要的,他们肯定会选择送货快的供应商店。通过 Deliverbot,当地实体零售商在送货时间上比电商肯定更给力。 不过 Deliverbot 也有不足,由于定位是解决「 最后一公里」,对于过长距离的运输还是有心无力,同时最大承重 40 磅也限制了它的运输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体积)。 至于竞争对手,市面上也并不是没有类似产品。比如 Amazon 曾经说过要搞空中无人机送快递。除了都需要解决法律许可问题外,二者各有千秋:空中投递的方式速度更快,但 Deliverbot 这样的陆地投递方式装载的货物可以更多。 但按常理来说,比起一大堆货物在自己头上悬乎地飞,身边开过有些呆萌的小机器车应该更能让人接受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在这个「万物皆智能」的时代,汽车里的按摩座椅也没闲着

· Nov 23, 2015 333

现在的自动驾驶汽车似乎越来越让人充满信心了。 除了减少交通事故,我们目前感受最深的好处是,如果机器来代替人操纵汽车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车上尽情的吃东西,尽情的聊天,尽情的玩手机,丝毫没有罪恶感。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车内是不是也要比以前更有「 享受感」?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奔驰 F 015 那套可以旋转的座椅,LED 光带以及许许多多的触摸屏都让人记忆深刻,而极具现代感的雪佛兰概念车 FNR 也有类似的探索。 法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吉亚和斯坦福的设计研究中心的也希望在车的「 享受」 方面有所建树。在这周的洛杉矶车展上,他们展示了成果,即如何让开车变得更加安全、舒适以及具有享受性。 他们也把注意力放在了一点上:汽车座椅。 这个被称为「 自动健康椅」 的东西,看起来和寻常座椅没什么不同,但除了座椅加热和通风、按摩功能外,更神奇的是,这个座位可以通过传感器来读取你的心脏和呼吸速率,从而了解你的睡眠、生活压力状况,最后采取一些相应的按摩动作! 他们的想法是,虽然自动驾驶让你解放双手,但同时也可能让你在车上更容易入睡。这个「 自动健康椅」 可以让你即使在自动驾驶的汽车中,仍然保持冷静和清醒,以防某些地方出问题。 如果座椅觉得你将要打瞌睡,就会立刻启动「 激励程序」,也就是进行强有力的按摩,并且加强通风,让你「 清醒」。如果它感觉到你已经睡着了,就会在背后「 戳」 你,把你叫醒。如果它觉得你有些疲惫,或者压力太大,就会给你来一套如清风拂面般温柔的按摩组合,再将座椅加热到最舒适的温度。 作为一个座椅,能做到这些,也挺「 智能」 的了。 不过,在座椅上下功夫的并不是只此一家。2012 年,凯迪拉克将它的车道偏离侦测系统和驾驶座相连接,如果司机有偏离车道的驾驶行为,座位就会开始震动。在今年一月份,路虎展示了一款概念座椅,如果有自行车从司机的盲区经过,它就会轻拍司机的左肩或右肩作为提示。 即便如此,佛吉亚和斯坦福研究中心的」 自动健康座椅「 还是为将来座椅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包括发送你的生物识别数据到你的智能手表,如果你发生了车祸,还可以将数据发给紧急救援人员。 佛吉亚希望这些可以在 2018 年投入生产。虽然那时候自动驾驶车可能还不是太多,但即使你仍然需要抱着方向盘开车,有这种座椅陪着,也是不错的选择。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借用「黑科技」HoloLens 眼镜,沃尔沃想和微软一起干点儿什么

· Nov 23, 2015 333

大约六个月前,沃尔沃全球市场营销副总裁 托马斯·安德森说,他们要和微软合作,利用微软黑科技全息眼镜 HoloLens 变革选车、定制车辆的方式。 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沃尔沃和微软「 混合现实」 的成果——一间陈列室。这个陈列室设在微软位于西雅图 Redmond 的总部,不过,房间内看起来空荡荡的。 这时,他们会邀请你带上微软出品的 HoloLens 眼镜。利用全息投影技术,瞬间,一辆车就出现在了你的面前。 这个展台上面,展示的是沃尔沃还没发布的 S90 轿车,购买者可以仔细观看这辆与实际等大的全息投影车,比如轮胎和漆面。除此之外,车子的发动机构造和底盘系统也得以展示。它可以将汽车的细节展现到极致,帮助人们探索汽车的「 内在美」。 而当观众走动的时候,传感器能感受到观众站的位置,然后车相应的位置就会亮起来。如果不看后面的高功率投影仪,根本就不会发觉这辆车只是投影。简直和真的一样! 戴上这款眼镜,你不只能看到汽车的细节,感受汽车的功能,还能自己定制汽车,比如轮毂样式、车漆颜色等等。 为什么沃尔沃要和微软联合搞这么一出?沃尔沃表示:其实很多人都会汽车手册和用户手册太长而懒得去看。所以,沃尔沃将 Hololens 眼镜用在汽车功能展示上,更加人性化,更能加强人与车之间的互动。 虽说沃尔沃将全息眼镜和汽车产业相结合的想法是好的,但很难说 HoloLens 这个眼镜是否是用于体验「 虚拟现实」 的最好的工具。Hololens 只有在某些角度和一定的距离外,才能「 以假乱真」,如果是走的太近,那种真实感就会消失,你必须要自己在展示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另外,虽然微软会不负众望的继续努力,让科幻电影中的」 全息投影「 完全变成现实(具体什么时候可就说不准了), 不过他们的竞争对手也不少,怎么能那么自信呢? 对于这一点,微软和沃尔沃双方给出了有理有据的理由:与 Google Glass 所表达的「 增强现实」 不同,微软想要做的是「 混合现实」。他们要做的是让现实不要阻碍你的视线,让虚拟和现实的边界变得模糊,而 Hololens 的「 虚拟」 还可以根据你的脑洞作调整,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 好吧,不管如何,它都可以列在黑科技里面了,我们拭目以待就好。 至于全息眼镜和汽车的结合,沃尔沃希望将这个技术在 2016 年展现给他们的客户,让他们真正体验到 HoloLens 在汽车领域的魅力。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自动驾驶时代,司机干什么?沃尔沃的 Concept 26 概念车想告诉你答案

· Nov 20, 2015

在生活中,时间似乎像水一般,不经意地溜走,徒留我们不停地追问:「 时间都去哪儿了?」 但鲁迅先生说过:「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如果我们将零零碎碎的时间用起来,生活应该会更加充实吧。比如,在上班开车的路上,听英语新闻,坚持下去,你的听力会突飞猛进,却似乎并不怎么花时间。 如果你也希望这样高效的利用时间,那么在这周的洛杉矶车展上,你会爱上 Volvo 的这款 Concept 26 自动驾驶概念车。 为什么要叫 Concept 26? 前面 1 到 25 去哪儿了? 其实,26 这个数字,代表着 26 分钟。沃尔沃表示,美国人平均每天花 26 分钟上下班。当无人驾驶车辆慢慢步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注意力从方向盘和脚踏板上离开,我们该怎么将这每天都要面对的 26 分钟时间利用起来,成了他们忍不住去幻想的主题。 于是,他们设计了这款 Concept 26。 始终朝前的座椅 当你的注意力不用放在方向盘上的时候,一定会开始关注起车内部的舒适性。Volvo Concept 26 的座椅非常符合工程力学,可以让骨盆位于合适的位置,同时便于调整双腿和后背。 作为主要服务于工作的通勤车,沃尔沃认为即使在未来,上班仍然是一个人孤独地旅程,和现在没什么两样。所以,他们没有像奔驰 F 015 那样让座位可以 360 度无死角旋转,可以让一伙人「 打麻将」,而只是设计了上下前后调节功能,座椅却始终是朝前的。 这种设计业不是没有道理。在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面向前方坐着,或许这是一种心理安全感,或许是一种生理舒适感,而且正着坐好像不太容易晕车。 座椅足够舒适的话,开车时如何安排好个人时间,就成为了 Volvo 关注的另一个重点。 三种驾驶模式 这辆概念车内部设计上的最大亮点,就是三种驾驶模式:工作、休息、驾驶。 利用方向盘后面的按钮或控制杆,驾驶者可以把驾驶控制权交给车子。 当自动驾驶系统启动,仪表盘右侧显示自动驾驶剩余时间倒计时。在这段时间,司机可以用触摸屏选择预设的模式。 既然是通勤车,工作模式肯定是少不了的。如果选择工作模式,方向盘就会向后缩进仪表台,驾驶者的座位也向后滑动,腿部空间会变得更大。座位调整完成后,副驾驶前方仪表盘可向上翻转,显示一块 25 英寸显示屏。驾驶者可以来个远程会议,或者通过云服务与其他人协同工作。 如果有些工作可以在车上完成,或许就可以早些下班。也不会因为堵车错过重要会议,避免各位老板们分分钟损失几千万的惨剧发生。 作为自动驾驶车,我们可能最容易理解的还是休息模式。此时,座椅的倾斜度很大,几乎可以仰卧,座位底部升起一个腿托。即便是工作狂,也不可能 24 小时一直工作,你可以通过触摸屏选择一些娱乐项目,比如听听小曲,看看电影什么的,甚至可以打个小盹,在繁忙的工作中稍微休憩一下。 除了这两个自动驾驶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Volvo Concept 26 还提供了「 人工驾驶」 模式,就像我们现在的汽车一样。或许你会有些奇怪,既然都能无人驾驶了,为什么还要再「 反时代」 的来个人工驾驶?原因有二。 首先,Volvo Concept 26 面向的是不久的将来,也就是四五年内。那个时候,虽然无人驾驶越来越常见,但并不一定很完善。当遇到状况的时候,人工驾驶可能更加的稳妥一些。想想现在 Tesla 的自动巡航功能,就没有什么不明白的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 情怀」。即使在人人都坐自动驾驶车的年代,也总会有人想感受自己开车的乐趣,在旋转方向盘间,回忆过去的人和事,在那时候,大概会是一种文艺的情怀吧!即使现在,我们不是也有复古潮流吗? 相比于其他各种五花八门的概念车,Volvo Concept 26 似乎更加朴实一些,它没有炫酷的内饰,没有太过超前的功能,但是它对于自动驾驶美好场景的描绘,很难说不让人心动。反过来说,如果太过高调,那也不是沃尔沃的风格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