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台车变成一个巨大的扬声器?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 Jul 04, 2017

如果说到车载音响,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哈曼、丹拿、柏林之声、Mark Levinson 等品牌,确实,有了这些牌子的音响加持,你的车子能瞬间提升几档 B 格。 但是,这篇文章要让你暂时忘了这些大牌音响。因为,有家一级供应商,在汽车扬声器方面做了一些不算微小的创新,这个创新有点儿颠覆我们的认知。 对了,这家供应商就是鼎鼎有名的大陆集团。他们开发了一套车载音响方案,和我们之前见过的所有产品都不太一样。 整车都是扬声器 通常情况下,各大车企对于自家车型的音响都是这样宣传的:全车 10 扬声器、15 扬声器或者更多,而大陆打造的这款车载音响方案,却是把汽车本身当做了一个巨大的扬声器!理论上来说,这套叫作「Ac2ated」 的音响方案才是真正的「 环绕立体声」。 大陆集团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负责人 Johann Hiebl 接受采访时说,在电动汽车时代,各大主机厂都在寻找能够进一步削减成本的创新方案。而大陆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汽车本身作为一个发声器,使用紧凑的激励器激发表面产生 3D 环绕声音。 单纯从发生原理上进行分析,这并不是一项特别复杂的技术,某些汽车零部件有着天然的合适振动频率。大陆给出的试验数据显示,汽车 A 柱适合高频振动,门板可以进行中频振动,而车顶以及车尾面板则可以进行低频振动,因此以上三个部分就可以分别播放高、中、低音。 当然,与传统扬声器内的线圈、振动体发声的原理不同,大陆 Ac2ated 音响采用一个执行器产生振动并替换掉了之前的零件。如果你感觉这有点儿难以理解,可以想象成小提琴或者吉他等乐器,琴弦在乐器当中扮演的角色就相当于执行器。 大陆还透露,Ac2ated 音响一旦正式投入使用,还可以释放更多车内空间。 NVH 因素是重点 从技术角度分析,大陆的这套「Ac2ated」 方案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说到这儿,就不得不再提下现有的车载音响系统方案。 传统方案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组件就是功放。功放负责把来自音源或者前级放大器的弱信号放大,以此来推动扬声器发声。而功放在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同时考虑阻抗、功率、动态失真以及多项声音参数,这样才能确保音质足够优秀。如果顺着这条思路出发,大陆「Ac2ated」 方案虽然取消了复杂传统设计方案,但是否能让声音依然维持在高质量状态现在依然很难判断。 另外,很多人一定知道,有一个重要性指标用来衡量汽车的制造质量: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考虑到大陆想要使用车辆 A 柱、门板以及车顶等部位振动发声,因此这套「Ac2ated」 方案与车辆 NVH 很有可能会互相影响。一旦车辆某个部件在高速状态下发生振动,车内音响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而想要将「Ac2ated」 方案投入量产车上使用,车企也要将 NVH 因素考虑在内。 如果要对大陆集团的这套「Ac2ated」 车载音响方案做出一个评价,我认为:市场前景一定是有的,毕竟取消了传统设计方案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车内空间利用率。只不过,在一个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的环节,想要将这套方案量产投入使用,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想要用上这套整车音响,麻烦各位再等等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东风风神以喵星人为灵感打造了这么一款车

· Jul 03, 2017

不知道从何时起,动物仿生学开始在汽车领域得到应用,汽车设计师们喜欢从动物当中获取灵感,然后将这份灵感融入到整车造型设计当中,其中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 Ferdinand Porsche 打造的大众甲壳虫。而这一次,东风也选择尝试一次,他们从短毛猫中汲取设计灵感,打造了一款叫作「 风神 AX4」 的小型 SUV。 喵星人元素 在正式设计之前,东风风神 AX4 的造型设计团队首先进行了一个头脑风暴,随后开始关注各种猫科动物。最终,他们决定将美国短毛猫锁定为研究对象,将猫的外形特征融入到 AX4 当中,而这款车型在东风风神团队内部还有一个代号叫作「 喵将」。 仔细观察 AX4 的前脸,雾灯的造型有点类似于猫的前爪,当然,如何评价这样的造型恐怕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在,不规则形状的黑色前进气格栅还算加分。要说哪里最能体现「 猫科动物」 的设计灵感,恐怕就要看后视镜转向灯造型了,猫爪肉垫形状的转向灯可能会萌到一些女性用户。 东风 Windlink 至于车身线条以及车尾设计,AX4 主要突出年轻化,悬浮车顶设计如今在很多车型上都能看到,而东风甚至还将尾门的涂装设计成了黑色。也许是想突出猫科动物的灵动特性,AX4 的侧面线条并没有那么简洁。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将动物仿生学运用到汽车领域绝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当然,相比于一些不经过思考直接拿来抄袭的外形方案,AX4 的外形设计原创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进入车内,AX4 的内饰设计风格主要还是呼应「 猫科动物」 的灵感,空调出风口的造型与猫爪类似,控制开关则借鉴了飞机上的翻转按钮设计。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翻转按钮上的长条状交互页面有点类似于 Macbook Pro 上的 Multi-Touch Bar,不过这个页面直供观察不可触摸。 单独再提一点,东风在 AX4 的中控大屏上配备了一项叫作 Windlink(Wind 代表风)的车载互联系统,这台车载屏幕的分辨率一般,但可以同时支持 Carlife、Ecolink 以及 Mirrorlink,基本可以满足年轻用户的使用需求。 总结下来,从小型 SUV 的定位,一直到借鉴猫科动物的设计灵感,AX4 主要还是定位于一些对汽车有轻需求的 90 后人群,相信东风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至于这款车型未来会拥有什么样的市场表现,还是等到上市之后再说话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我们在一辆上汽名爵 ZS 上体验了斑马系统 2.0 版本

· Jun 30, 2017

如果你之前体验过荣威 RX5 的话,相信一定会对车上搭载的那套斑马系统有过很深印象。而最近,上汽则推出了斑马系统 2.0 版本,而我也在名爵 ZS 这款车上进行了实际体验。一番体验过后我发现,虽然两个版本的系统同样基于阿里巴巴 YUNOS AUTO 打造而成,但是相比于 1.0 版本而言,2.0 版本的斑马系统在功能方面还是进行了一些改变和升级: 竖屏变横屏 进入驾驶席,首先就会发现一个明显区别:名爵 ZS 上的中控大屏由此前荣威 RX5 上的竖置变为了横置。屏幕比例的变化对于用户实际观感还是有部分影响的,这种变化类似于从 iphone 切换到了 ipad。与荣威 RX5 一样,屏幕正下方的黑色圆形 Home 键依然得到了保留。只不过,这项与苹果产品一样的操作逻辑还是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身边的一位媒体老师一直在屏内寻找返回键,无功而返之后才想起 Home 键的存在。 可以看出,想要教育用户改变一个使用行为惯性的确需要付出一定时间成本。当然,实体 Home 键的设计的确提高了使用效率,毕竟返回键的使用频率远远大于其他按键。最重要的是,与触摸屏相比,实体键的点击成功率要高出很多,完全可以接近 100%。对了,单独在这里提一点,这块 8 英寸大屏的触感还算不错,就是可视角度有些小,反光条件下的观感还有提升空间。 中控大屏比例发生变化,直接导致屏幕首页内容与之前产生差别。名爵 ZS 上的斑马 2.0 系统依然将音乐、广播、车辆状态三项信息以卡片状的形式放在了首页,而例如「 速记」、「 救援」 以及「 通讯」 等功能则被放到了第二页。除了以上区别之外,每一项功能的二级菜单并没有发生变化。 横屏与竖屏在 HMI 方面并没有太大区别,只需要调整一下功能位置分布即可。只不过现如今,横置大屏的市场比例依然占据主流,而国内多数用户似乎也更习惯左右横扫视线的观察方式。根据不同车型的定位,相信上汽一定有自己的考虑。 组队模式去打怪? 在斑马系统 2.0 版本上,有一项叫作「 组队模式」 的功能是 1.0 版本所不具备的。这项功能比较适合喜欢组队出行的用户,驾驶员可以在中控屏内看到队友的具体位置以及状态,其中彩色图标为行驶状态,黑白图标为熄火状态。另外,队长可以将目的地分享给队友,基于地图导航功能,规划队友行驶路线。 仔细观察的话,还会发现新版本斑马系统的任务栏与此前 1.0 版本略有不同,时间状态栏挪至了左侧,而搜索结果则放在了右侧。使用「 你好,斑马」 唤醒导航功能时,还会发现 2.0 版本斑马系统的导航页面与之前旧版本有些差别。新版本的 UI 界面配色更清新一些,与之前略显压抑的暗色调界面相比,全新导航页面明显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当然,最重要的是,升级后的斑马系统 2.0 版本处理语音识别的速度更快了一些,尽管在听到「 你好,斑马」 后,系统依然要延迟 1 到 2 秒,但与 1.0 版本的斑马系统相比,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出语音处理速度的提升。 与之前的 RX5 一样,名爵 ZS 上的斑马系统同样支持「 斑马智行」App,其中上锁解锁等远程控制功能以及车辆状态信息查询功能与之前相比没有差别。 如果说对于名爵 ZS 上的斑马系统 2.0 版本做一个总结的话,我认为:这套系统在 1.0 版本的基础上更完成的是优化工作。在大体使用逻辑不变的基础上,一些细节问题被处理的更好,同时系统整体也更加成熟。至于横屏竖屏的使用习惯,用户倒是不必过于纠结。最后,上汽还告诉大家,除了现有搭载 2.0 版本斑马系统的新车之外,他们还将为荣威 RX5 上的 1.0 版本系统进行推送升级,用户无需担心。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苹果、谷歌玩自动驾驶,租车公司却成了重要配角,这是怎么回事?

· Jun 29, 2017 333

这两天,自动驾驶行业以及科技圈发生了两件有意思的事儿: 1、Waymo 与租车公司 Avis 达成合作,Avis 将为 Waymo 的无人驾驶测试车队提供维修和保养服务。 2、苹果与租车公司 Hertz 也达成了合作,苹果将向 Hertz 公司租用一批雷克萨斯 RX450h 车辆进行无人驾驶测试。 两家同在硅谷的科技公司不约而同与租车公司达成合作,仅仅是巧合吗? Waymo 替无人驾驶车队找了位管家 不要以为无人驾驶车就不需要维修保养了,而这正是 Waymo 和 Avis 合作的核心所在。与家用车相比,无人驾驶汽车的使用率要高得多,而这对于车队后勤保障的效率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 Waymo 的自动驾驶测试车队规模有上百台车之多,而且他们都不是电动车,所以维修保养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Waymo、Avis 达成合作后,Avis 的工作人员将会定期对 Waymo 位于凤凰城的无人驾驶测试车辆进行清洗,同时更换机油以及轮胎,完成基本保养。当然,所有关于自动驾驶系统的硬件依然归 Waymo 负责维护。Waymo CEO John Krafcik 说,由于有更多乘客选择使用无人驾驶车队,因此测试车型的维护保养问题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对于 Waymo 而言,Avis 可以帮助他们打理自己并不擅长的车辆后勤保养问题。另外,Waymo 还可以借鉴 Avis 的租车网络持续扩大自己的无人驾驶车队规模,节约很多隐形成本。 看到这儿,很多人一定会问,Waymo 以前不是与 Lyft 有过合作吗?这一次,Avis 是否会跟 Lyft 形成竞争?其实,根据 Waymo 的描述,他们与 Avis 的合作并不具备排他性,因此上面的猜测也就无法成立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通过与 Waymo 的合作,Avis 也受益很多。一方面,他们可以获取一个新盈利点,将业务拓展到无人驾驶汽车的维护管理环节。而另一方面,Avis 这一次也可以借机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盘活他们遍布全球的租车网络。 苹果向 Hertz 租用测试车辆 无独有偶,除了 Waymo 之外,苹果最近也与另外一家租车公司 Hertz 达成了合作。加州 DMV 最近公布了一项数据,苹果从 Hertz 旗下的 Donlen 车队租用了 6 辆雷克萨斯 RX450h 用于无人驾驶测试。其实早在今年 4 月份,苹果获得加州 DMV 颁发的无人驾驶牌照时,就有资料显示 Hertz 向苹果出租了测试车辆。(一定是苹果摇不到加州小客车指标……)而随着这一次消息一出,Hertz 的股价创下了两年之内的最大涨幅。 仔细分析就会明白,同 Waymo 与 Avis 的合作相比,苹果与 Hertz 的合作内容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1,Avis 并不负责为 Waymo 提供测试车辆,而苹果选择向合作伙伴租用。(这一点,Waymo 还是要感谢一下和他们合作的 FCA)2,Waymo 要求合作伙伴负责测试车辆的后勤保养,而苹果并没有在合作当中提及这一点。 之所以造成第二点差异,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苹果的测试车队规模很小,毕竟 6 辆 RX450h 的维修保养并不会耗费很大精力和资源。不过,一旦日后苹果的无人驾驶测试车队继续扩大规模,相信他们迟早会将车辆维修保养工作交给 Hertz 负责。 从苹果的态度来看,他们并不急于像 Waymo 一样与主机厂合作,测试车辆也一直以租用为主。当然,我们相信「 差钱」 这件事绝对不是苹果这么干的理由,采用相对闭环的商业模式,确保技术成功率似乎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而两家科技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与租车公司合作,恰恰证明了汽车行业与科技行业还是存在很大差异性,诸如维修保养以及租车网络运营等问题对于 Waymo 以及苹果而言无疑是一块技术门槛,而租车公司恰好可以帮助他们补上这块短板。 从刚才提到的这两次合作当中可以看出,随着自动驾驶时代逐渐迫近,整车产业链中各家公司的合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租车公司,他们都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戏份。这也就意味着,自动驾驶行业打开的这段窗口期,不仅可以带来一个全新的交通出行模式,整车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分工也将进行一个重新洗牌。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新一代奥迪 A8 都有哪些黑科技?答案居然在电影预告片里……

· Jun 23, 2017 333

现在的汽车厂商套路越来越多,不信你看看奥迪怎么玩的:为了给全新一代 A8 预热,奥迪和蜘蛛侠电影片方共同拍摄了一套预告片,片中不仅有蜘蛛侠出境,即将发布的新一代奥迪 A8 也成为了主角,新车的一些关键亮点,在这个视频里轮番曝光。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先看看这个短片,找找线索: 最大看点:车里居然有个「AI 模式」视频看完了,我们来分析分析。首先,主角一上车,我们从挡风玻璃视角可以看见 HUD 的存在(仪表台上的凹槽)。而接下来,片子重点展示的是新 A8 的驾驶员辅助功能:在发生潜在驾驶危险时,驾驶辅助系统会第一时间介入;当与前车距离过近时,全新奥迪 A8 将会自动刹车。真正有意思的细节还在后面,镜头给出一个印有「Audi AI」字样按钮的特写,男主按下这个按钮,然后双手离开了方向盘,仪表盘也进入 Audi AI 模式,车辆以大约 45km/h 的速度自主行驶。 没错,这就是对于新一代 A8 自动驾驶功能的演示,根据奥迪提供的信息,量产版的新 A8 可以实现 Level 3 级别的自动驾驶。 没记错的话,这还是整车厂第一次在一辆量产车里用到「AI」这样的词汇。这种对于半自动驾驶功能的包装方式,可以说是非常新潮时尚了。 当然,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奥迪和英伟达的合作。这两家在显示芯片上的合作已久,而在今年年初的 CES 上,他们更是宣布双方将联手研发未来的人工智能汽车,并计划在 2020 年能够正式上路。同样也是在 CES 上,搭载了英伟达 Drive PX2 芯片平台的一台奥迪 Q7 自动驾驶测试车更是开放给大家体验。 那么在新一代 A8 的量产车上,是否搭载了 Drive PX2 呢?这个悬念有待揭晓。如果真是采用了这个方案,那么 A8 可以说是拥有量产车里最强的「自动驾驶大脑」了。(当然搭载 Autopilot 2.0 的特斯拉也用上了英伟达的这个芯片)在我们看来,新 A8 到底拥有什么样的自动驾驶功能,应该是这辆车最大的看点之一了。 还有这些有意思的细节: 外观设计 :其实,透过影片中的几个片段,我们还能推测出新一代奥迪 A8 的外观。AI 模式下,从仪表盘中可以看到,全新奥迪 A8 采用的是横贯式尾灯设计,与新款保时捷 panamera 以及林肯 MKZ 有点异曲同工。只不过,相信在「 灯厂」 的调校下,新 A8 横贯式尾灯的视觉效果可能要比画面中表现的更加酷炫。 前脸以及侧面线条并没有在预告片中有过多表现,但从为数不多的几个镜头画面当中可以看出,全新 A8 的外形很大程度上与新一代奥迪车型的基因类似,前脸使用了家族性的六边形进气格栅,头灯的线条也更凌厉了一些。至于侧面线条,从奥迪给出的官方预告片来看,基本维持了上一代车型的设计比例。 以现在用户挑剔的眼光来看,新 A8 的外形设计还是略微保守了些。过去,BBA 旗舰车型在外形设计环节通常不会那么激进,只不过如今豪华车市场的消费人群年龄进一步下探,因此新 A8 能否满足这部分人群的审美需求还需要市场进一步求证。 内饰、仪表 :短片里展示了新 A8 的全液晶仪表,不出意外,仍然是 12.3 寸的全液晶仪表,也就是「虚拟座舱」。不过有一种说法是,这一次全新 A8 采用的是第二代的「 虚拟座舱」。 当然,从视频展示出的界面设计上,除了 Audi AI 界面的加入,我们还看不出太多变化,或许是屏幕背后的显示芯片有了升级。至于内饰设计,从短片当中仅存的几个画面可以看出,新 A8 采用的应该是类似于 A4 上的扁平横贯式空调出风口,整体设计风格更趋于年轻化。 远程停车功能 :在预告片的结尾部分,奥迪演示了新一代 A8 的自动泊车功能,如果用户愿意的话,还可以使用车钥匙远程控制停车。 后轮转向 :仔细观看,还会发现一项技术细节:新一代车型的后轮也具备一定的转向特性。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缩小转弯半径,降低停车难度。另外,奥迪透露,全新 A8 上还将搭载一项自动滑行技术,当驾驶员松开油门踏板之后,车辆会以 55km/h 到 160km/h 的速度继续向前滑行,这项功能在现款奥迪 A4、A5 上也有所配备。 升级全铝车身 :最后,奥迪还提供了一项数据,全新 A8 对于 ASF 全铝车身也进行了升级,新款车型的车身刚性提高了 24%。 总结 根据奥迪的计划,今年 7 月 11 号的巴塞罗那,全新 A8 将会首次亮相,到时候关于这辆车的所有细节也将一同公布。作为奥迪的旗舰车型,A8 不仅仅要担负起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要展现出奥迪的技术深度。无论是「Audi AI」 模式还是更年轻的外观设计,我们都能从中看出,奥迪希望这款车型在抓住老用户的同时,还要使尽浑身解数吸引年轻购买力。至于结果如何,下个月我们就见分晓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 继续阅读

又有一家公司拿到了加州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它的创始人竟然是……

· Jun 20, 2017 333

前两天,一家叫作「 景驰」 的公司拿到了加州 DMV 颁发的自动驾驶牌照,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都是:怎么之前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 其实,没听过景驰没关系,但提到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相信很多关注自动驾驶的朋友一定知道:原百度高级副总裁、无人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 今年 3 月份的洪泰基金 CEO 春分大会上,王劲宣布他将从百度离职,创建景驰科技并专注研发自动驾驶。随后,他挖来了激光雷达公司 Velodyne 的 CFO Qing Lu 担任景驰 CFO。值得一提的是,当初 Velodyne 正是派出了 Qing Lu 与王劲谈判,最终才促成了百度对 Velodyne 的投资,而这次谈判也让两人相识。另外,王劲还挖来了前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韩旭担任 CTO,韩旭在 2007 年获得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一直从事着计算机视觉以及机器学习领域的工作。(景驰 CTO 韩旭)最后,为了搭建创始团队,王劲请来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电子与计算工程系博士 Li Yan 担任首席架构师,Li Yan 此前曾就职于微软美国研究院、Facebook 和神州专车。 前不久,景驰对外展示了他们的自动驾驶原型车,原型车辆基于林肯 MKZ 打造,采用了 Velodyne 的 64 线激光雷达设计方案。另外,王劲还透露,景驰目前获得了由洪泰基金、联创投资以及启明创投等机构的 1000 万美元以上的投资。 其实,对于景驰而言,不光是创始团队的背景与百度有着微妙的关系,就连他们的自动驾驶发展路线也更倾向于百度的路径。从原型车上的 Velodyne 64 线激光雷达就可以看出,景驰更想直接做 Level 4 级别的自动驾驶,而不是从从低级慢慢开始做。 王劲认为,无人驾驶技术要想在 3 到 5 年内实现,主要基于三项技术的突破:深度学习、传感器以及硬件升级。 通过深度学习完成决策和感知,可以很快将无人驾驶的能力提升到人类驾驶员以上。同时,无人驾驶汽车还需要非常多的传感器才能工作,包括摄像头、惯性导航等重要部件还要配合高清地图才能发挥作用,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硬件升级的速度也将直接决定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走向。 王劲还认为,除了以上这几点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数据收集的能力。如果一个公司在做无人驾驶,无人驾驶的车队规模该有多大?车队规模会影响到数据收集能力的强弱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度。把一个无人驾驶项目的车队规模、数据中心、计算能力综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个无人驾驶团队技术的先进程度。 既然景驰已经拿到了加州 DMV 的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不出意外的话,未来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他们的原型车上路测试。王劲曾经说过:「 如果汽车行业不革自己的命,就会被别人革了命」,如今,他自己率先革命成立了景驰。在我看来,相比于其他喜欢高调行事的科技公司,景驰的低调作风或许可以走的更远,拿到加州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开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新车 2018 年亮相 江淮大众项目落户合肥

· Jun 19, 2017 333

(本文转载自汽车之家,作者:王梓冰)日前,合肥市政府、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三方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共同签署投资协议,该协议的签署为合资企业的建立,包括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互联技术、汽车数据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更多良好条件。按照合资协议,新工厂和研发中心将在未来陆续建立。此外,合资企业还计划建立新的二手车平台,并积极从事所有相关的业务活动。按计划,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将于 2018 年正式投产首款电动汽车。 大众汽车集团 CEO 穆伦表示:「 在大众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共同建立这一开创性的合资企业过程中,安徽省政府与合肥市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支持。今天签署的协议是推进该项目的又一重要步骤。我们与江淮汽车建立的强大合作伙伴关系,将为中国快速发展的可持续移动出行业务做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还将大力推进大众汽车集团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向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转变。」『大众集团新能源汽车计划』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表示:「 安徽省政府把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合资企业项目作为安徽先进制造业『 一号工程』,积极推进项目进展,为项目落地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将以此次投资协议的签订为契机,与大众汽车集团共同努力,快速地推进项目建设,加速首款产品产出步伐,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享受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绿色环保体验和可持续移动带来的便捷生活。」 新的合资企业是江淮汽车基于《中国制造 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节能减排中长期刚性要求,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新举措。江淮汽车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是公司的战略性核心业务,计划到 2020 年江淮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比重突破 20%,到 2025 年江淮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比重达到 30%以上。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刷完了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的你,明年可能就会看到纯电动赛车参赛了

· Jun 19, 2017 333

这个周末,朋友圈除了被父亲节刷屏之外,关于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的消息也层出不穷——保时捷又赢了,丰田还是没有冠军的命……由于精力有限的缘故,实在没抽出空关注实时赛况,但我却得知这样一条消息:明年很有可能会有纯电动赛车参加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 首台纯电动参赛车辆 提到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很多人脑海当中都会浮现出一个字「 累」。其实,这项比赛不仅累人,对于参赛车辆的各项性能也是一项极大的考验,内燃机赛车尚且拥有一定的完赛难度,今年保时捷和丰田的混动系统就都出了问题,更别提纯电动车了。可一家叫作「Panoz」 的车队就是不服,他们联合了一家叫作「Green4U」 的公司共同开发了一款纯电动 GT 赛车,准备参加明年的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 现阶段,Panoz 和 Green4U 还没有确定这辆赛车的最终规格。但他们却透露,这辆纯电动赛车将会搭载两台电机并实现全轮驱动,赛车的最大功率大约在 530 马力到 600 马力之间,极速范围估计在 280km/h 到 288km/h。另外,Panoz 和 Green4U 打造的这辆赛车还采用全碳纤维车身,算上电池组,整车重量可以保持在 997kg 到 1246kg 之间。由于电池组放置在了车身右侧,为了保持重量平衡,座舱则被设计在了车身左侧。 采取换电模式 考虑到勒芒耐力赛的比赛时长长达 24 个小时,因此想要做到完赛,如何保持赛车电力供应也就成了重点,Panoz 和 Green4U 采用的方案是换电模式。根据他们提供的数据,每换一次电池,这辆纯电动赛车可以维持 145 到 177 公里的续航。当然,这辆赛车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和测试才能参赛。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它就将登上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的赛场,主办方将会给 Panoz 车队安排在 Garage 56 车库当中。由于速度限制,这辆纯电动赛车并不会与 LMP1、LMP2 级别的赛车共同参赛,它的竞争对手锁定在了保时捷 911、法拉利 488 以及福特 GT 等车型上。 最后,Panoz 和 Green4U 还给出了一套量产版的纯电动 GT 赛车方案,只不过受成本限制,量产版车型并不会使用全碳纤维车身设计。 从 Formula E 到电动 GT 比赛,可以看出,纯电动车在赛车比赛当中的出镜率越来越高。随着明年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上出现纯电动赛车的身影,或许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电动车的态度也会发生转变,而这才似乎是纯电动赛车存在的最大意义。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宝马投资电动巴士制造商 Proterra

· Jun 15, 2017 333

前段时间,电动巴士制造商 Proterra 获得了 1.4 亿美元投资。日前,他们又宣布, Al Gore 以及宝马旗下风投 BMW i Ventures 向 Proterra 投资 5500 万美元。 根据 Proterra 的计划,今后这笔钱将被用来扩建他们位于洛杉矶以及南卡罗莱纳州的工厂,以此来提高产量。前不久,他们还挖来了特斯拉的一位副总裁,负责管理工厂的扩建进程。目前,Proterra 已经向西雅图、达拉斯以及费城等地区的用户交付了 380 辆电动巴士,而订单量还在一直增长。 此前, Proterra 曾与内华达大学 Reno 校区达成了关于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合作项目。今后,他们还打算在全美继续招聘人才投入到自动驾驶汽车研发项目当中。 今年年初, Proterra 对外宣布,他们准备在明年进行 IPO。公司 CEO Ryan Popple 说,相比与柴油以及天然气公交车,电动公交车在成本方面将拥有更多优势,他们有信心在 10 年之内统治市场。 而宝马旗下的 BMW i Ventures 是最近相当热门的一个「投资机构」,在宝马光环下,这家机构接连在汽车创新、交通出行领域进行投资布局,比如投资充电桩公司 ChargePoint、投资无人驾驶技术公司 Nauto 等等。在整个宝马集团的汽车创新布局里,应该说 i Ventures 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