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情报局|产品力怪兽——福特 EVOS
大家好,这里是 GeekCar 智能座舱情报局第三季的第九期,我是 Mr.Yu。 在上期,我们对威马的第三款纯电 SUV,威马 W6 的智能座舱进行了评测。简单实用的应用生态、SOA 自定义场景编程与「 自动泊车全家桶」 等等实用主义的设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甚至,一度引发了我们的反思:那些必要性存疑的产品到底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解决被制造出来的问题? 话归正题。 在本期的智能座舱情报局栏目中,我们依然会对智能座舱里的种种体验、细节和分析进行集中呈现。评测的最后,我们也会跟大家一起聊聊,座舱带给我们的洞察和启示。 Mr.Yu 一直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聊一万回天儿,这里欢迎大家来和我们聊聊。 福特 EVOS:没想到竟然是辆燃油车 本季智能座舱情报局的第九期,这次来的主角又是一位新朋友,来自长安福特的中/大型跨界 SUV,福特 EVOS。 聊起这辆车,我们的同事 GeekCar 米其林小姐姐从 2021 年广州车展回来北京之后,对福特 EVOS 的车路协同体验赞赏有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米其林小姐姐的文章《手握车路协同的福特,能否得「道」多助?》。 坦白讲,除了有时会在 bilibili 手机端应用的开屏广告上看到它、多少混了个「 脸儿熟」 之外,之前 Mr.Yu 跟这辆车基本没什么交集。 兜兜转转,我们的 GeekCar 王土坡同学很喜欢这辆参与评测的「 极光蓝」 配色福特 EVOS,盛赞之下甚至让 Mr.Yu 想起了日语里的一个说法「 初见杀」(初見殺し),通常指游戏里第一次遭遇很容易让玩家中招的敌人——放在这里颇有那么点儿一见钟情的意味。 也正是这样一辆由福特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车型,行业评价呈明显的两极化趋势,令我们十分好奇:主流认知中「 智能化≈新能源」 的说法,是否能够一直成立?本土团队对于智能座舱的理解,在这辆车身上会是个什么样的表现? *本期评测基于福特 EVOS SYNC+2.0 的工程测试版本 R08 Pro Hotfix 2。 交互硬件 福特 EVOS 的智能座舱搭载了两块屏幕,分别是一块 12.3 英寸的全彩数字液晶仪表盘,和一块 4K 高清分辨率的 27 英寸巨型中控屏,两块屏幕物理连接为一体,形成一块 1.1 米长的屏幕,这里没有采用流行的联屏设计。 作为座舱内最惹眼的设计,分辨率为 4032×756 的 4K 中控屏使用了 In-Cell Touch 的技术,即在显示屏内部潜入触摸传感器,这样做的好处是屏幕可以做得更加轻薄。两块屏幕的基础素质不错,屏幕玻璃+聚光膜的组合将光线反射率控制在了合理的区间之内,不会出现低头照镜子的尴尬。 这种高清超大屏的设计,我们不久之前在北汽极狐阿尔法 S 的评测中重点提到过。福特 EVOS 上的这块中控屏支持多种显示模式,既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为一。除此之外,作为交互特色之一,福特 EVOS 引入了智能手机的操作习惯,从屏幕的上方一指往下滑,可以直接进入快捷操作界面,用户可以快速地进入快捷设置;还能在分屏模式下,通过三指左右滑动的方式,将两块屏幕的显示内容互换。像是副驾操作车机导航选定路线后同步给中控屏和仪表盘这种操作,也只是常规操作。 另外一边,12.3 英寸的全彩数字液晶仪表盘具备 AR 实景导航能力,具体的功能表现我们会在后面提到。 福特 EVOS 的前排中岛上除了音量调节的滚轮之外,没有更多的智能交互设计。不过那块无线充电面板值得表扬,不仅位置比较顺手,对手机壳也比较友好,整体充电效率符合通用型无线充电器的平均表现。 除去上面提到的部分,福特 EVOS 的座舱内并没有像传统品牌的燃油车一样存在很多物理按键。这种频频见于新势力车型的特性,已经让我们开始怀疑它的燃油车身份。 福特 EVOS 的 Dock 栏位于主界面左侧。主界面上方的图标则对应一系列空调功能的快速操作。除了播放视频时图标会自动隐藏来保证沉浸感之外,所有空调调节图标会固定显示在上方。 从屏幕上方下拉,或点击中间的展开键可以呼出快捷菜单,对应了声音、蓝牙、亮度、分屏、车尾门、播放等功能的控制。这与我们熟悉的智能手机操作方式十分相近,相信多数使用者会很快习惯。 视觉元素 福特 EVOS 的系统界面以接近黑色的深蓝和白色为主,同时有三种主题色可选,分别是淡蓝色(畅游都市)、浅绿色(极光秘境)、橙黄色(燃擎赛道)。 说到这里,福特 EVOS 的界面总给人一种感觉:既要采用大多数车企偏爱的黑白色系打底的视觉体系,又不想浪费这块素质不错的 4K 屏。于是总会出现一些图片或图形来提醒使用者,车里有块不错的屏幕,尽管放心用起来。 流畅度 福特 EVOS 的两块屏幕采取了双芯+双系统的配置。 恩智浦的 I.MX8 芯片驱动基于 QNX 系统的仪表盘,不仅要保证信息直观快速地传递给驾驶者,还要进行动画渲染、为功能的快速启动和恢复提供支持。实际来看,仪表盘整体表现出了比较好的操控和响应速度。 基于安卓系统的中控屏则由高通骁龙 820A 驱动。从实际表现来看,尽管运行在 4K 分辨率下,中控屏仍然表现出了较为顺滑的流畅度,响应速度也比较合理。 仅有不流畅出现在屏幕「 一分为二」 的情况下以三指横向拖拽,进行左右屏幕互换的操作时。我们认为,如果此处能够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加入类似浮起、滑动之类的过渡动画效果,操作的质感可能会有一定提升。 在我们进行座舱评测工作的时间里,福特 EVOS 的整个系统未出现应用卡死或崩溃的状况,框架表现稳定。 功能性评测:虽非开放 但很能打 地图功能 福特 EVOS 的主要地图资源是百度地图。 Mr.Yu 已经记不清这是连续第多少次百度地图出现在本季智能座舱情报局栏目中了。因为产品思路、开发水平与座舱硬件能力各有不同,同样的导航应用又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实际表现。 让我们来看看这次的表现。 福特 … 继续阅读
聚焦 L2++场景:MINIEYE 携手华为发布 iPilot 智能驾驶方案
随着近年我国自动驾驶功能市场渗透率迅速增长,L2+及 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技术成为车厂和技术供应商们重点关注的主流方案。2021 年 12 月 21 日,2021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在线上召开,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研发商 MINIEYE 在会上分享了双方合作的最新成果,首次公布了面向 L2+/L2++场景开发的 iPilot 智能领航辅助量产方案。该方案基于华为 MDC 610 平台开发,目前已获得包括造车新势力与传统主机厂在内的 2 家汽车客户项目定点。 搭载新能源轿跑,明年三季度量产 华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MDC 610 算力达到 200 TOPS,具有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等特性。其对神经网络支持完善,能够将算力按需分组,适配不同的任务。结合 MDC 平台配套完善的工具链与快速响应的服务机制,合作伙伴可灵活快速地开发出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驾驶应用。 MDC 610 在传感器配置方面,iPilot 方案采用了 7V5R2L 组合,即 7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以及 2 颗激光雷达,其中前视方向为两颗 800 万像素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为 96 线。基于业界领先的计算平台与传感器组合,iPilot 方案的应用场景覆盖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结构化道路和城区道路,支持 AEB、ACC、TJA、ICA、HWP 等多种智能驾驶系统功能。据 MINIEYE 介绍,该方案定点的其中一款车型为新能源轿跑,并将于明年三季度 SOP。 MINIEYE 从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渐进式路线,以量产为核心,研发不同级别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 L0-L2 领域,MINIEYE 已获得新造车势力、一汽、吉利、上汽、比亚迪、江西五十铃、东风、柳汽等主机厂客户,2021 年预计出货量达到 40 万台。MINIEYE 创始人及 CEO 刘国清博士判断,由于特斯拉等新造车势力的影响和市场需求增加,L2+/L2++级别智能驾驶功能将成为未来 3-5 年内的主流需求,同时这也是 MINIEYE 深耕的重要领域。 据刘国清介绍,目前 MINIEYE 共取得了 4 个 L2+/L2++级别的量产项目,车型包括轿车、轿跑、SUV,覆盖新能源与燃油车。 MINIEYE 创始人及 CEO 刘国清 再度携手华为,用生态拓展国产自动驾驶格局 在国内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这个领域,华为 MDC 一直是 MINIEYE 的重要合作伙伴。此次基于华为 MDC 610 开发的 iPilot 方案,是 MINIEYE 与华为继 MDC 210 之后的再度合作。今年 3 月,MINIEYE 基于 MDC 210 平台开发的 L2+方案,不仅成功取得造车新势力的项目定点,还通过高质量的开发与交付能力,获得了客户认可。刘国清表示,华为 MDC 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以及卓越的性能,是智能驾驶计算平台中的佼佼者。双方深入合作、协同开发,依靠本地化、定制化以及快速响应等优势共同开拓市场格局。 目前汽车行业正处于「 软件定义汽车」 的浪潮上,其改变的不仅仅是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更在重塑汽车产业链的格局:从原来的垂直结构变为网状结构。主机厂、Tier1、Tier2 从原来层次分明的结构,转变为协同开发,合作共赢。刘国清认为,自动驾驶产业化落地离不开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MINIEYE 始终秉持开放的态度,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未来,MINIEYE 将继续专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技术创新与实践,与更多产业链伙伴一起,为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加电、赋能。
智能座舱情报局|实用主义与场景自由——威马 W6
大家好,这里是 GeekCar 智能座舱情报局第三季的第八期,我是 Mr.Yu。 在上期,我们对北汽极狐阿尔法 S 的智能座舱进行了评测。强调科技感的视觉设计、稳定的智能语音体验、一分为二的细长中控屏等等元素,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对比评测的一部分,也使得我们更加期待能够早点儿坐进华为 HI 版极狐阿尔法 S 的座舱,并将鸿蒙座舱的体验详细分享给大家。 话归正题。 在本期的智能座舱情报局栏目中,我们依然会对智能座舱里的种种体验、细节和分析进行集中呈现。评测的最后,我们也会跟大家一起聊聊,座舱带给我们的洞察和启示。 Mr.Yu 一直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聊一万回天儿,这里欢迎大家来和我们聊聊。 威马 W6:探求座舱场景自由 本季智能座舱情报局的第八期,这次的主角又是一位新朋友,威马汽车的第三款纯电 SUV,威马 W6。 2021 年的智能座舱情报局已经过去大半,我们也跟大家一起看过许多画风各异的智能座舱。 开始准备这期评测文章的那天晚上,有个 GeekCar 编辑部内部的饭局,杯盏之间编辑部的大伙儿聊起了对厂牌们的记忆点: 有的在以激进、开放的产品策略带来十分亮眼的智能化体验; 有的在用谨慎的产品策略、高明的用户运营手腕吸引了大批高端乘用车主成为忠实拥趸; 有的在凭借对「 家」 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对产品持续不断地细致打磨,获得用户的认可。 当时 Mr.Yu 就在想:属于威马自己的画风是什么? 除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积极推崇、与百度 Apollo 走得很近之外,各位对威马的印象是什么? 这篇威马 W6 的智能座舱评测,也会是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本期评测基于威马 W6 的 Living Mate V3.2 版本。 交互硬件 威马 W6 的智能座舱内一共有三块屏幕,分别是一块 12.3 英寸的全液晶数字仪表盘、一块 12.3 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组成的双联屏,以及一块位于空调中央出风口和中岛之间的 i-Touch 触控面板组成。 除了方控区域的便捷按键较为密集之外,威马 W6 的座舱内也很难见到跟座舱控制有关的物理按键。另一方面,作为车控屏的 i-Touch 触控面板支持盲操手势: 在 任何位置 向上/向下划动, 即为 调节空调温度 高低 ; 在任何位置 向左/向右 划动 ,即为 调节空调风量大小 。 无线充电面板位于 i-Touch 触控面板下方,采用了半内凹式的设计,隐隐透露出一种「 我们的座舱足够好用,并不想你频繁地抓起手机」 的自信。 A 柱靠近左侧空调出风口上方的位置配备了一个摄像头组件,对应配置清单中的「 驾驶行为检测摄像头」,赋予了威马 W6 座舱包括人脸识别登录、WE Live 车载直播等一系列功能。 主界面的顶部下拉操作会呼出快捷操作界面,对应音量、亮度的调节与无线充电、蓝牙、清洁模式功能的开关、座椅的快速调整,甚至消息中心——这套快捷操作的界面和逻辑尤其安卓系国内品牌的智能手机,相信多数使用者都可以轻松上手。 视觉元素 威马 W6 的系统界面以黑色和白色为主,淡绿色为辅,带有渐变效果的淡绿色被用来表示虚拟按键,系统各层级颜色风格高度统一。 整辆车的颜色风格偏冷色系,整体显像效果较为细腻柔和,视觉舒适度较高。 流畅度 作为一款搭载了高通 SA8155P 芯片的车型,威马 W6 的系统流畅度较好,包括页面滑动、应用的开启与退出、不同层级菜单之间切换等日常操作都会有比较好的响应与反馈速度。 另外一方面,威马 W6 接入了华为的智慧助手和快应用体系,其响应速度和操作流畅度对网络连接速度提出了一定要求。可惜这台参与评测的 W6-ACE 极智版并不支持 5G 网络,我们没能体验高通 SA8155P+5G 网络带来的流畅体验。 在威马 W6 的华为快应用中,整体的操作响应速度和流畅度尚可,但仍不及安装在本地的原生应用。 功能性评测:刚好够用,与有待补充 地图功能 威马 W6 的主要地图资源是百度地图,除了一直处于深色体系之外,整体界面与功能也十分「 百度地图」。 除了常驻中控屏屏幕左侧的系统 Dock 栏之外,左下角是常用地点可以快速直达,导航界面的屏幕利用效率较高。威马 W6 车载百度地图的导航设置也比较简单,但足以满足日常驾驶的使用需求。 威马 W6 的百度地图同样支持 LBS(Location Based … 继续阅读
智能座舱情报局|智能向左,平庸向右——ARCFOX 极狐阿尔法 S
大家好,这里是 GeekCar 智能座舱情报局第三季的第七期,我是 Mr.Yu。 在上期,我们对上汽通用别克昂科威 Plus 的智能座舱进行了评测。追求稳定的智能语音表现、百度 Apollo 的一系列赋能,还有必须依靠方控物理按键才能启动语音助手这种另类的设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话归正题。 在本期的智能座舱情报局栏目中,我们依然会对智能座舱里的种种体验、细节和分析进行集中呈现。评测的最后,我们也会跟大家一起聊聊,座舱带给我们的洞察和启示。 Mr.Yu 一直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聊一万回天儿,这里欢迎大家来和我们聊聊。 ARCFOX 极狐阿尔法 S:表里并不如一 智能座舱情报局第七期的主角,是一款来自北汽的新能源高端品牌、主打智能的豪华纯电轿车,ARCFOX 极狐阿尔法 S。 作为 2021 年行业话题顶流之一,通常情况下最多的关注点被放在了华为 HI 版本的 L4 级自动驾驶方案,以及华为 HarmonyOS 鸿蒙座舱系统上。 显而易见,华为成了车企的流量密码。正因为如此,我们决定开个先例: 首先对极狐阿尔法 S 原生智能座舱进行评测,并在本期中以大家熟悉的方式进行呈现;接下来的某个时间,我们还会依照该评测体系,对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的 HarmonyOS 鸿蒙座舱进行对比评测。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会是继蔚来 EC6 跨 OTA 版本评测之后的又一次栏目创新。让我们和大家一起剖析,火爆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华为能为极狐、为汽车行业带来什么。 *本期评测基于 ARCFOX 极狐阿尔法 S 的 ARCFOX-V1.2.0 版本。 交互硬件 极狐阿尔法 S 的座舱搭载了两块屏幕,分别是一块 12.3 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和一块 20.3 英寸的细长中控触摸屏,两块屏幕处在同一个屏幕框体内。 曾经在极狐阿尔法 T 上出现的独立车控屏被取消,相关功能集成在了那块非常吸睛的 4K 中控屏之中。 作为这块超高清中控屏的一大交互特色,它支持一分为二的显示模式。不仅可以分别打开不同的应用或设置,左右侧的显示内容还可以通过两指拖拽来实现互换。当车内前排不只一位乘员时,能够实现一些有趣的操作,这些我们后面会进行讨论。 中岛上集成了多功能控制台,包括一块经过 CD 纹处理的大尺寸多功能旋钮,数个快速切换驾驶模式的物理按键,以及车机操作相关的快速按键。只要稍加熟悉,前排乘员都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对应的相关操作,为懒得抬手触控的情况下又多了一种选择。 按键区域的上方还有一处凹槽,专门用来放置电子钥匙。此处的凹槽设计并不很深,以至于我们会担心万一某次刹车时钥匙会直接飞出去。 物理按键区域右侧是硅胶材质的无线充电面板,实际测试充电速度一般,且对手机壳不是很友好。 主驾位置搭载了 HUD,为驾驶提供简单的时速和导航相关信息辅助。视觉设计方面考虑到了不对驾驶做过多干扰,所以显示信息较为简单,同时成像效果比较清晰。 细长的中控屏下方是刻意被设计得存在感很单薄的空调出风口,与之相伴的是一排触控式的空调按键。 主界面的顶部下拉操作会呼出快捷操作界面,对应车身、系统、音量、亮度、连接等一系列功能: 在主界面从底部向上划的上拉操作则对应了空调和座椅相关的一系列功能,类似蔚来 NIO OS 3.0 的「 舒适」 界面: 这其中有一处比较讨巧的设计。用户可以拖动界面中的「 瞄准」 光标,对中控屏下方的隐藏式空调出风口的方向进行精确控制,来调整到自己感觉最舒适的吹拂效果: 中控屏的左右两侧有快捷应用菜单入口,使用者可以通过点击呼出应用菜单: 视觉元素 极狐阿尔法 S 的系统界面以深蓝和白色为主,辅以冷色系为主的多个颜色。 车辆设置的菜单中,黑色被用来表示按键,浅蓝色和白色被用来表示状态。 设计师还为黑色的虚拟按键加上反光效果以强调质感。 看多了黑白色系的视觉体系,这样的设计有些令人耳目一新,也比较符合强调科技感的车辆定位。也许是为了提高交互效率,为数不多的应用图标采取贴近原厂的设计风格,也更经得起细看,这一点上没有浪费 4K 屏的高分辨率。 仪表盘也是同样的视觉设计风格,能够看出设计师偏重于在平面中实现立体效果。 流畅度 因为极狐阿尔法 S 这块中控屏实在是太长了,巨大的图标会以滚轮循环式的呈现。于是这种操作方式对系统的流畅度提出了要求。 通常情况下,不管狭长中控屏上的应用是单开还是双开,都会有比较好的操控流畅度,也没有过于明显的操作滞后感。 但在为期数天的座舱评测工作中,意外出现了一次应用闪退的情况。具体症状为屏幕无法响应触控操作,数秒后随即返回桌面。触发机制不明。 功能性评测:出色与平庸之间 地图功能 极狐阿尔法 S 的主要地图资源是百度地图,整体界面与功能也十分「 百度地图」。 百度地图支持在中控屏上的全屏显示——我们可以看到,该模式下十分浪费中控屏的有效使用面积,驾驶员位置的目光也不方便触及右侧边界的内容,所以并不推荐。 这时中控分屏拖拽交互的第一个典型场景就体现出来了。副驾乘员可以在靠近自己的一侧打开百度地图,通过选定地点和路线后双指拖动,将导航界面「 甩」 到靠近驾驶席的一侧,方便驾驶者查看。 极狐阿尔法 S 的百度地图同样支持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可以根据当前位置进行停车、充电、消费、出游等需求场景的推荐。 但在我们接下来的路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我们的智能座舱评测体系中,有设计考虑到 GPS … 继续阅读
智能座舱情报局|四平八稳——别克昂科威 Plus
大家好,这里是 GeekCar 智能座舱情报局第三季的第六期,我是 Mr.Yu。 在上期, 我们对奔驰 S 500 L 的智能座舱进行了评测 。感叹于豪华品牌将硬件和体验细节统统拉满的同时,也让我们发出了「 用智能化打造豪华感,到底有没有必要?」、「 之于以往经历过的智能座舱,我们能从奔驰 S 级上学到什么?」 等疑问。 话归正题。 在本期的智能座舱情报局栏目中,我们依然会对智能座舱里的种种体验、细节和分析进行集中呈现。评测的最后,我们也会 跟大家一起 聊聊 ,座舱带给我们的洞察和启示。 Mr.Yu 一直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聊一万回天儿,这里欢迎大家来和我们聊聊。 别克昂科威 Plus:稳定,压倒一切 本季智能座舱情报局的第六期又是一位新朋友,来自上汽通用的别克昂科威 Plus。 老实说,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相较于其他品牌,跟别克有关的讨论是 Mr.Yu 最少听到的那一类。但大家对别克品牌的态度,多少又有那么点儿「 闭着眼买不上当」 的信任。 上汽通用别克是国内最早拥抱智能化的传统车企之一,别克方面对昂科威 Plus 的宣传定位又是「 高档全能中性 SUV」。对官方账面数据进行分析,这款出自传统车企、定位 20~30 万档位的智能化车型,被上汽通用寄予了尽可能多地覆盖用户用车场景的厚望。 *本期评测基于别克 eConnect 智能操作系统 W28E-V155.3.8-MIHS21B-1-7/28 版本。 交互硬件 别克昂科威 Plus 采用了常见的仪表盘和中控屏各自独立的双屏设计。 进入座舱后最吸睛的,就是那块采用了偏向驾驶员设计的 10 英寸高清触摸中控屏。不管是查看还是触控等日常操作,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驾驶侧的用户,节省注意力和体力开始。 坦白讲,这块中控屏的尺寸并不算大,但偏向驾驶员设计并不意味着该设计牺牲了副驾一侧的使用体验。在整个评测工作过程中,这块屏幕良好的显示效果和巧妙的偏移角度没有对副驾成员的使用造成任何麻烦。 另一方面,别克昂科威 Plus 的这块 8 英寸高清仪表屏,在我们本季智能座舱情报局评测的所有车型中可以说是最为清晰的一块仪表屏,细腻,通透,且没有任何的反光炫光问题。 车内的交互方式主要包括了实体按键、屏幕触控、智能语音。 与部分新势力摒弃物理按键的大胆设计不同,别克昂科威 Plus 中控屏的左侧设置了三个多用途实体按键,用以辅助触控屏的操作。之前在蔚来 EC6 评测中我们也曾表示过,如果这种「 物理按键+触控」 的形式设计得当的话,实际使用起来并不突兀,甚至会有一些小惊喜。 另外,我们评测的这辆别克昂科威 Plus,比起本季其他车辆也有些与众不同—— 方向盘上 3 点钟区域的语音键,是唤醒智能语音助手的唯一方式 。 方控上的语音键可以十分方便地触及和操作。虽然这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使用者在车内对着空气打招呼的尴尬,但无疑有些与当前智能语音的主流设计有些背道而驰。某种层面上,这与别克对待座舱使用体验的态度有一定关系,这部分我们会在后面进行分析。 视觉元素 别克昂科威 Plus 的系统界面以冷色调为主,主要显示颜色为黑白双色。 灰色被用来显示标签,蓝色被用来显示选中状态,绿色则在车辆设置中用来显示开关状态,深黄色被用来温控等长条状信息。 在绝大多数界面下,各层级的颜色风格较为统一。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系统在一些位置也会采用其他颜色用来区分不同的功能和状态, 流畅度 得益于新一代 eConnect 系统,别克昂科威 Plus 的操作体验整体表现优秀。系统内原生应用的开启、不同层级的递进与返回、多个页面之间的滑动流转等等操作,都体现出了比较好的操控响应速度与使用流畅度。 在为期数日的评测工作过程当中,系统未出现应用卡死或崩溃、闪退的情况,框架表现稳定。 功能性评测:不新奇 但熟悉 地图功能 别克昂科威 Plus 的主要地图资源来自百度地图。或者说,系统搭载了定制化的百度地图。 打开导航应用,不管是配色、UI / UX 设计,还是熟悉的离线地图下载,别克昂科威 Plus 上的百度地图都足以让人一秒回到手机版,相信绝大多数手机版用户都可以无缝衔接。 同是国内最为普及的地图导航应用,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的用户们总能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但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之中,更多的是熟悉、习惯和随之而来的安全感。 别克昂科威 Plus 的车载版百度地图同样支持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不过不同于以往评测中出现的 LBS,这里是根据行车路线来推荐沿途的加油、充电、银行 ATM、酒店住宿、旅游景点等场景推荐地点——当然,搜索沿途卫生间可能是「 停加充」 之外最为常用的场景了,标签的位置已经说明了问题。 除了组队出行之外,「 小度接人」 是另外一个值得聊一聊的功能。使用者只需要扫描中控屏上的小程序入口,即可进入接人步骤。 在手机小程序中点击「 我要接人」 按钮,发送到指定有需求的微信好友。 好友在微信中收到接人请求后,点击卡片确认,发起者会在车机端会收到反馈,然后根据双方位置在车载导航中生成导航路线。 不仅如此,被接一方如果没有一直留在原地,也可以在小程序中随时更新自己的位置,来调整接人一方的导航路线规划。 看到这里,Mr.Yu 有一些细节方面的小感触。因为最近常跑某间公立医院,整栋楼里成排出现且无处不在的一体式自助机、带有按摩功能和手机充电接口的大量公共座椅、各种各样的新零售自动售货机、即便位于地下区域的角落仍然能保持 5G 信号满格的卫生间等等,无一不给 Mr.Yu 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方面,数字化建设保证了高效运转;另一方面,人们作为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在这里切切实实有被重视和照顾到。 让我们回到车上。 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是经常出现的接人场景,这种轻质、便利、实时的解决方案,远比起接人与被接双方通过电话、微信信息、发送定位互相轰炸要来得高效许多。 在我们的智能座舱评测体系中,有设计考虑到 GPS 信号弱的情况下,车辆进行惯性导航的能力。经过地下隧道等场景的测试,别克昂科威 PLUS 与百度地图的这对组合在惯性导航方面表现比较优秀。在我们的复杂隧道测试中,车辆的导航位置没有出现卡顿式的位移;待驶出隧道恢复定位信号时,车辆在导航上的动态位置也比较准确,没有出现车辆图标在地图上「 瞬移」 的情况。 应用生态:该有的都有 以传统品牌的视点出发,别克昂科威 Plus 应用生态也相当有代表性了。 音乐应用方面,有 QQ … 继续阅读
毫末智行加入阿里小蛮驴自动驾驶生态
2021 年 10 月 19 日,北京晴,微风,略冷。 路过顺义区某自动驾驶测试路段的时候,除了顶着各种传感器的路测车辆,我们还见到了一辆黄色的无人配送车。「 莫得感情」 地等待交通信号灯而后转向的小小身影,甚至令人觉得有点儿可爱。 是的,成形的无人驾驶技术,一部分已经通过低速无人物流车辆的形态落地,悄悄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当然,这背后少不了自动驾驶行业玩家们的并力向前。 也正是这几天,「2021 杭州·云栖大会」 在杭州著名的云栖小镇举行,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相关话题成为了大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 10 月 19 日下午举行的「 自动驾驶产业峰会」 上,自动驾驶企业毫末智行的董事长张凯以《携手合作伙伴,加速自动驾驶创新之路》为主题,分享了其对自动驾驶行业趋势的判断、毫末智行的商业模式及产品落地进展。(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出席 2021 云栖大会)张凯表示, 经过不到两年的发展,毫末智行已经发布了涵盖乘用车、智能硬件、无人配送车等领域的共 11 款产品 ,「 我们用最短的时间,让辅助驾驶行驶里程达到 100 万公里,小魔盒辅助驾驶开启率超过 30%,未来三年我们产品的搭载量也会超过 100 万台。」 在活动现场,张凯还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共同宣布 毫末智行正式加入阿里「 小蛮驴」 自动驾驶生态 。 这是继为阿里智能物流无人车「 小蛮驴」 提供制造等服务后,双方在物流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毫末智行加入阿里「 小蛮驴」 自动驾驶生态)「 杭州·云栖大会」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盛会之一,今年以「 前沿·探索·想象力」 为主题,设置了上百场科技论坛,并有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等近千名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领军人物倾情分享,共话前沿与硬核科技的趋势与洞察。 突围自动驾驶:毫末智行炼就独特制胜公式 当前,在 AI 技术加持下,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正在逐步加速,高级别自动驾驶已处于大规模量产前夜。行业的高速发展、消费升级的强劲需求,一方面激发着自动驾驶企业的发展热情,但同时也对初创企业的商业化落地规模和速度提出了极大挑战。 张凯在演讲中表示:「2022 年将是 AI 自动驾驶商业化分水岭之年,对于在自动驾驶这个赛道的创业公司而言,在 2022 年如果还没能够解决自动驾驶的规模化部署问题,将是一件非常致命的事。」 张凯认为,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落地的进程和节奏,将决定一个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能够走多快;而持续稳定、高质量场景数据的获取,会决定一个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能够走多远。 张凯表示,从支撑 AI 技术发展的三要素——数据、算力、算法方面来看,将规模化部署优势转化为数据优势,然后再利用数据优势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让这两者能够有效协同特别关键。 作为自动驾驶企业的毫末智行脱胎于长城汽车,本身就具备「 车企+技术公司」 的基因,同时也是行业中极少数在规模化落地和高质量数据方面具备一定规模和协同优势的创业企业。 据张凯介绍: 在数据方面,预计 2022 年底,毫末智行辅助驾驶系统将落地长城汽车超过三十款车型,预计未来三年搭载毫末智行辅助自动驾驶的乘用车总量将会超过 100 万台,从而形成有效的规模优势; 在算力方面,毫末打造了目前全球可量产的最高算力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小魔盒 3.0,可有效支撑 AI 视觉大模型的车载运算以及车端感知数据的筛选、清洗、脱敏和回流; 在算法方面,布局了 ONESTAGE 大算力 AI 视觉技术等 AI 自动驾驶技术,将助力毫末智行在技术和商业上实现质的飞越。 张凯表示,正是基于独特的基因和模式,让成立不到两年的毫末智行摸索出了独特的制胜公式:(稳定的量产能力*数据智能*安全)*生态,并在自动驾驶量产交货、上车速度上频频刷新纪录。 张凯表示:「 毫末智行 2022 年承担长城汽车 34 款待上市车型高级别辅助驾驶的开发任务,占长城汽车全年待上市车型接近 80%,预计 2022 年长城汽车高级别辅助自动驾驶渗透率超过 40%。」 可以预见,2022 年,伴随长城汽车多款车型的陆续上市,毫末智行的商业化进程将再次加速。 加速商业落地:毫末智行正式加入阿里「 小蛮驴」 自动驾驶生态 在峰会现场,毫末智行方面也宣布正式加入阿里「 小蛮驴」 自动驾驶生态,与阿里巴巴、英伟达等企业一起,推动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进展。 据了解,早在一年前,毫末智行就与阿里达摩院在物流领域展开了合作,并为后者的智能物流无人车「 小蛮驴」 提供生产制造、出厂测试验证、规模量产等联合创新及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峰会现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分享了「 小蛮驴」 的运营情况——截至目前,「 小蛮驴」 在全国 24 个省、71 个城市开展常态化服务,共投入运营 300 台,已累计服务 20 万校园和大型社区用户、运营 100 万个菜鸟配送订单。 王刚表示,预计明年 3、4 月「 小蛮驴」 运营落地数量将突破 1000 台。 「 毫末智行与阿里达摩院合作的过程,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过程。未来毫末智行将全面助力『 小蛮驴』 质量保障和规模化量产。」 张凯表示:毫末智行经过不到两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合作伙伴,包括产业链上游的芯片提供商、感知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公司和高校等;产业链下游的主机厂、场景提供商以及毫末智行在低速物流领域的甲方达摩院、美团等;在股东方面,长城汽车、首钢基金、美团、高瓴在这一年中也给了毫末智行非常大的支持,「 毫末智行将继续深化与生态伙伴的合作,共同在 AI 自动驾驶道路上加速前行。」
智能座舱情报局|来份超大杯的年轻——广汽 AION Y
大家好,这里是 GeekCar 智能座舱情报局第三季的第三期,我是 Mr.Yu。 在上期,我们对社群内呼声甚高的理想 ONE 2021 版座舱进行了评测。除了产品本身和智能化体验的呈现之外,我们也尝试了从多个层面对细节设置与产品定位进行理解和分析。 从收到的各方反馈来看,现在的内容形式得到了普遍认可,在这里感谢大家的关注。 话归正题。 在本期的智能座舱情报局栏目中,我们依然会对智能座舱里的种种体验、细节和分析进行集中呈现。评测的最后,我们也会与专家大咖一起,聊聊座舱带给我们的洞察和启示。 Mr.Yu 一直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聊一万回天儿,这里欢迎大家来和我们聊聊。 广汽 AION Y:一杯越来越像八宝粥的奶茶 本季智能座舱情报局的第三期,来的是一位新朋友,来自广汽埃安的 AION Y。 老实说,即便不是试驾车,这辆天青色涂装、官方唤作「 清新马卡龙」 配色内饰的 AION Y 停在路边,也会惹人多看上几眼。 广汽 AION Y 作为一款以「 年轻、新潮、好玩、科技」 为主要关键词的车型,补贴后的官方指导价为 10.46 万元至 14.86 万元。按照朋友们的说法,AION Y 价格不贵,续航也够看,还有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但这个价格区间内强手如林。 广汽埃安在宣传中将「 让年轻人买得爽、用得更爽」 作为主轴,再加上推出的「0 首付+超低月供」、「0 利息」 等购车金融政策,想必是在洞悉年轻群体需求方面有着相当的自信了。 经过为期数日的评测工作,事实证明,这辆车还真有点儿东西。 *本期评测基于广汽 AION Y 车载版本 GAC_A20_AVNT_01_51.64_210712_R。 交互硬件 AION Y 采用了仪表盘和中控屏各自独立的双屏设计。 悬浮式屏中控屏尺寸为 14.6 英寸,液晶仪表盘尺寸为 10.25 英寸。体验过程中,除了仪表盘在少数光照环境下会产生轻微炫光之外,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能明显感知到这两块屏幕较为清晰细致的显像效果。 和 上期登场的理想 ONE 一样,除了方向盘区域外,AION Y 的车内也很难看到物理按键,甚至没有专门的车控屏。在多数座舱内应该是车控屏的位置,AION Y 这里是一块使用面积很充足的无线充电面板。 方向盘的 3 点和 9 点位置都有物理按键,左右手拇指可以很方便地触及,按压手感适中。 除去外部拍摄的超高清外拍摄像头外,方向盘与仪表盘之间转向柱上、后视镜上方也分别装备了 DMS 和 OMS 用摄像头。 视觉元素 AION Y 的系统界面以冷色调为主,主要显示颜色为黑、白双色,灰色被用来表示标签,亮蓝色用来表示状态。在多数界面下,各层级的颜色风格较为统一。 流畅度 AION Y 搭载了国内车规级芯片巨头地平线的代表产品之一「 征程 2」 芯片。除了今天的主角广汽 AION Y 之外,长安 UNI-T、长安 UNI-K、奇瑞蚂蚁、上汽智己、岚图 FREE 等强调智能体验的车型也都搭载了该芯片。 在整个评测工作中,AION Y 中控屏在各种常规操作下比较流畅;不过偶尔也会出现不可预知的轻微卡顿,触发机制未知。 功能性评测:比多更多 地图功能 AION Y 的主要地图资源是高德地图。 中控屏的导航卡片上有快捷按钮,通常状态下对应「 家」、「 公司」、「 充电站」 三个最高频度的地点,可以一键直达。 和多数搭载高德地图车载版的系统一样,该导航的整体交互逻辑与手机端高德地图差别不大。通过微信小程序,能够较为方便地分享车辆位置。 AION Y 的高德地图同样支持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可以根据当前位置进行停车、加油、充电、消费、出游等需求场景的推荐。 同时,对组队出行需求中标志性的车队语音和实时分享车辆位置也有比较良好的支持。 AION Y 支持车载端地图账户与手机端高德地图账户的打通。和多数双端导航一样,支持手机端与车载端各种地点的双向同步,而导航设置则无法互相同步。 在实际路测过程中,3D 导航、全景地图等进阶辅助导航功能会在合适的时间点自动启动,为驾驶者提供更为细颗粒度的辅助。 具体表现的话,在著名的北京西直门立交桥这种对陌生司机非常容易「 初见杀」 的高难度场地,能够流畅地引导驾驶者完成复杂路段的行驶。 另一方面,AION Y 接入了中国北斗和美国 GPS 两套定位系统,来提供精确的定位服务;当我们驶入影响定位系统工作的遮蔽路段时,除了车辆位置刷新频率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之外,没有出现定位滞后或「 瞬移」 等情况,AION Y 在惯性导航方面的表现令人比较满意。 「Y」 means 「Young」 关于大胆的配色、宽敞的车内空间、符号化的内饰设计等信息点,同行们已经讲了很多,Mr.Yu 这里就不浪费大家时间了。 从应用上车的产品规划来看,AION Y … 继续阅读
Arm 推新软件架构,助车企塑造独一无二的「灵魂」
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 自 2021 年中以来,凡车企、Tier 1 供应商、初创技术厂商的媒体活动,都能看到同行们最喜欢向厂家高管提出的问题,已经从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转移到了对于行业「 缺芯」 的应对。 比起车企和 Tier 1 们在半导体供给危机中的挣扎,半导体厂商们也在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开辟新的战场。 不久前,Arm 举办了一场线上媒体分享会,宣布推出新的软件架构和参考实现——面向嵌入式边缘的可扩展开放架构 SOAFEE(Scalable Open Architecture for Embedded Edge),以及两款新的参考硬件平台,旨在加速实现汽车产业软件定义的未来。 这个软件架构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是 SOAFEE——Scalable Open Architecture for Embedded Edge,面向嵌入式边缘的可扩展开放架构,它是一套新的软件架构和开源参考实现,既可满足汽车的实时和安全需求,又能充分利用基于云原生开发的优势。 第二,是一个能够执行 SOAFEE,以及开发各式功能及服务的硬件参考平台。 第三,Arm 将成立一个产业合作的组织,来持续完善 SOAFEE 的设计。 Arm 推出 SOAFEE 及一系列计划的动机并非打算后发制人。实际上,这家半导体 IP 提供商自 1996 年就与汽车行业建立了联系。从最早的刹车控制芯片,到现在车载网联技术、信息娱乐系统、ADAS 以及动力系统等方面,Arm 都有所涉猎。 也就是说,这家总被提起却不怎么站在潮头的企业,已经在汽车行业的深处活跃多年,有着属于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Arm 汽车和物联网事业部、亚太区合作伙伴关系高级总监邓志伟向与会媒体介绍了从 Arm 的角度来看软件定义(Software-Defined)的重要性: 对车厂及 Tier 1 来说,软件开发的成本会大幅降低 。同时,通过售后不断地推出创新的服务,可以为车厂创造新的营收来源。报告显示,软件定义的实现可为车厂创造每台车多达 2600-7500 美金的额外利润 ; 对 IC 设计及软件供应商而言,他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同时软件定义也会让更多的云端应用开发者加入汽车创新的行列 ; 之于市场, 消费者也会更满意定制化的汽车功能及使用体验。 Arm 汽车和物联网事业部、亚太区合作伙伴关系高级总监邓志伟 为了满足当今软件定义汽车的需求,一个标准化的框架必不可少,该框架能够增强经过验证的云原生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与汽车应用中必需的实时和安全功能一起大规模协作。此外,这个框架也能让其他实时和安全关键型的应用受益,例如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 邓志伟表示,SOAFEE 是以云原生(cloud-native)的概念为基础来满足软件定义汽车的需求。 SOAFEE 的第一个版本,在北京时间 9 月 16 日发布之时就已经开放下载。据了解,该版本包含了启动云原生(cloud-native)的所有基本模块,所有相关的信息都可以在 GitLab(一个由 GitLabInc. 开发,使用 MIT 许可证的基于网络的 Git 仓库管理工具)的连结中找到。 同时,Arm 也已经与行业中的厂商们成立了 SOAFEE 的专家小组(Special Interest Group)作为产业合作的组织。 邓志伟表示,SOAFEE 计划已经得到许多回应及参与,其中有车厂、Tier 1 厂商、硬件及软件生态系统的合作者。 在被问及 Arm 如何平衡作为通用标准化开发软件的 SOAFEE,会否被车厂忌惮其技术垄断,以至于产生像上汽董事长陈虹所指「 丢掉灵魂」 的担心时,邓志伟对此做出了回应: 从 Arm 一开始提出 SOAFEE 构想的时候,就想要去避免类似的问题。 第一, Arm 非常强调 SOAFEE 的开放,它的架构是开放的 。 所谓的开放架构,就是它必须要去涵盖和容纳各种不同的技术,包括不同的车厂及软硬件厂商的技术,这样就可以避免产生垄断。 第二,SOAFEE 是开源的 。 所谓的开源就是说不会被任何一个人去掌控所有,因为它把整个标准都放到这里,如果是开源就必须要共享,所以用开源的方式去避免整个软件的设计被垄断。 第三, Arm 认为,车厂所谓的核心技术不应该构建在没有办法区隔化、差异化的领域 ,比如说操作系统或者是像容器(container)机制。对车厂来讲,他们的差异化是在应用层和服务上。Arm 乐于见到车厂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不需要开源,这本来就应该是车厂创造差异化的地方,在其中各自圈地做差异化。如果车厂把软件技术集中在应用上或者服务上,比如说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的系统设计和服务的设计上,这样就可以避免车厂跟整个开源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 写在最后 将近两年前的 CES 2020 上,GeekCar 曾对 Arm 汽车和物联网事业部副总裁 Chet Babla 进行过采访。彼时,Chet Babla 曾表示,中国市场在售的车型有 7%都是电动车与混动车;而当时的全球水平只有 2-3%。 中国会是汽车电气化非常领先的市场,中国也会是 … 继续阅读
当 ADAS 玩家坐进座舱:MINIEYE I-CS 座舱感知方案发布
2021 年 9 月 27 日上海,晴,无风,稍感闷热。 MINIEYE I-CS(In-Cabin Sensing)座舱感知量产方案的发布会上,Mr.Yu 见到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公司 MINIEYE 创始人、CEO 刘国清和座舱事业部负责人杨一泓。整场活动时间不算长,发布信息的能量密度之高,和刘国清的爱笑、杨一泓的干练一道,给 Mr.Yu 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作为由一群海归博士创业、以 ADAS 技术产品见长的企业,已融资至 D 轮的 MINIEYE 这次发布的 I-CS(In-Cabin Sensing)座舱感知方案,却是由「 车外」 走向了「 舱内」。 据了解,该方案主要是通过视觉监测追踪和识别包括乘员头部朝向、面部表情、视线方向、手势及肢体等人体特征,分析乘员意图和行为,提供安全、智能的驾乘和座舱体验。 通过这套解决方案,相关技术产品能够以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乘客监测系统(OMS)、物体识别与人车交互系统等产品形态,为智能汽车提供领先可靠的舱内感知技术及相关配套服务,全方位保障舱内驾乘体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在 MINIEYE 这套座舱感知方案官宣发布的同时,I-CS 已经取得了超过 30 个乘用车车型定点,在商用车上的装载量也已经达到了 10 万台。 经过探索与落地的反复验证,MINIEYE 总结出,用户体验优秀的智能座舱技术,在于 看见需求、主动决策 。 当下,I-CS 方案特别针对五大应用场景提供主动式服务: 无缝入车、安全接管、疲劳监测、儿童看护以及多人娱乐 。 我们一样一样看。 无缝入车: 就体验来讲,这里我们认为称之为「 无感入车」 可能更贴切一些。 通过 I-CS 采用的无感式身份识别与活体检测技术,该方案具备 2D 及 3D 摄像头方案,当用户靠近车辆(传感器)时,无需用户做出任何配合指令,即可快速完成用户身份的识别和判断,主动为用户打开车门,快速登录座舱系统。 这里稍微代入下的话,有些像手机的 FaceID 快速启动——拿起手机,无需任何动作,手机识别用户身份之后自动解锁。 同时,I-CS 支持 RGB 图片与 IR 图片的交叉身份验证,来提高识别效率和安全性。也就是说,网络短视频中流行的用照片和动态图像欺骗安全算法的破解方法,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安全接管 : I-CS 拥有两套视线方案,通过驾驶员视线的监测,能准确判断驾驶员的视线是否落在前方路面、中控、AI 助手、内后视镜等 7 个注视区内。通过对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析,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及时接管自动驾驶状态下的车辆。 疲劳监测 : 先引用一处背景。 根据新的通用安全法规 Reg. (EU) 2019/2144 的规定,欧盟将对所有的 M 类车辆和 N 类车辆新认证车型强制实施 DDAW 标准——即驾驶员监测系统(Driver Drowsiness and Attention Warning System)。根据规定,在驾驶者出现疲劳驾驶时,需直接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信号,以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安全。 再来看 I-CS。 杨一泓表示,针对个人驾驶场景,I-CS 打造了一套完善且符合 DDAW 的疲劳监测系统,并且对于在 2022 年通过欧盟 DDAW 检测充满信心。 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头部姿态、眼睑开闭程度、视线方向以及眨眼频率等多维指标,并根据不同行为特征实现疲劳程度的量化分级。 I-CS 可以根据驾驶员不同的疲劳程度,及时进行预警或终止危险驾驶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这里可被认为是 MINIEYE 对国内关于自动驾驶相关政策和技术要求的一次合理预判。如果该预判成真,MINIEYE 的 I-CS 座舱方案在行业中会具备较大的先发优势。 儿童看护 : Mr.Yu 认为这会是受到行业重点关注的场景之一。 I-CS 通过综合分析人脸属性、人体骨骼比例以及身长信息,进而准确判断车内的成人与儿童。 当识别到儿童,系统将主动触发儿童看护功能,并对儿童的表情状态、肢体动作、儿童座椅安全带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情况实时反馈给前排的家长,提醒其采取必要措施。 杨一泓特别提到,在实际运行中,I-CS 会进行多段式逐步升级的提醒方案。 当系统监测到儿童被遗忘在车内时,会通过禁止车门上锁、语音电话、文字讯息 等方式通知驾驶员返回;若长时间未得到应有响应,系统会自动报警,来保护车内儿童乘客的安全。 面对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儿童乘客被家长遗忘、受困于车内产生进而引发悲剧事故,与其社会舆论不断针对相关责任人员口诛笔伐,不如尽早在产品中普及相关解决方案,从源头上杜绝悲剧一次又一次地重演。 多人娱乐 : I-CS 可借助车内乘员的视线、手势、头部动作等多种自然身体语言的交互方式,来进行多人多位置的互动。在该场景下,智能座舱内的功能权重不再局限于靠近中控的前排,而是整个舱内乘员都能明显感受到。 恕见识浅薄,此处 Mr.Yu 只能想起在视频里见到过的,前排乘员盯着车机屏幕、双手双臂上下翻飞玩《水果忍者》的鬼畜场面。 玩笑归玩笑,我们相信,主机厂和游戏开发团队的产品经理们肯定能够更好地利用这类能力,带给用户们更好的主动式娱乐体验。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