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品牌独立开启新纪元,超定律智能纯电 SUV 埃安 Y 全球首发
11 月 20 日,2020(第十八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拉开帷幕。在广汽集团新闻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宣布「 广汽埃安」 品牌将独立运营,全面打造高端科技品牌。随后,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正式宣布公司更名为「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广汽埃安」 将定位为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与此同时,埃安家族第四款车型——「 超定律智能纯电 SUV」 埃安 Y,迎来全球首发,全面诠释广汽埃安「 先进、好玩、新潮、高品质」 的科技品牌形象。【广汽埃安古惠南总经理宣布公司更名为「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广汽埃安「 先进、好玩、新潮、高品质」 品牌基因深入人心 广汽集团从 2011 年开始新能源汽车事业,2017 年成立了广汽新能源公司,经过 3 年高速发展,在 EV 和 ICV 领域创新了大量科技成果,构建了营销服务新生态,推出了全新的广汽埃安系列产品,深受用户青睐,成功开创「 五新时代」。广汽埃安也被誉为汽车产业变革划时代的实践者,加速推动了广汽智能新能源汽车事业的发展。 至今,纯电专属平台、「 三合一」 电驱、广汽第四代电池管理系统、ADiGO3.0 自动驾驶、5G 智能健康座舱等技术依然全球领先。一系列科技创新,使广汽埃安形成了「 先进、好玩、新潮、高品质」 的科技品牌形象。 广汽埃安品牌的独立将是广汽集团继成立独立公司后,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表明了广汽集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新的产业格局和市场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战略定位,全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 广汽埃安以「 成为世界领先和社会信赖的绿色智慧移动价值创造者」 作为企业愿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不断驭见科技的下一个发力点。以引领潮流的姿态,造就超越时代的「 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让每一位用户在今天便能享受到来自明天的智慧生活和美妙体验,带给大家智能、情感、信赖的「 更聪明的陪伴」。 广汽埃安人将坚定践行埃安的核心价值观——以「 远见」 解读时代,以「 创新」 打破常规,以「 进取」 自我要求,以「 信赖」 承诺社会,以「 共享」 构筑未来,全心全力打造令用户、伙伴、员工向往的新科技产业平台。 面向未来,广汽埃安将全面推动研发、智造、产业链、营销服务模式和组织文化的创新变革,深化从 0 到 1 的科技创新,持续打造世界级的产品和服务,并为构建「 未来智能出行生态」 和「 可持续利用能源生态」 贡献广汽埃安的智慧。 打破固有定律,埃安 Y 为进击的一代而生 本届车展,广汽埃安全球首发了「 超定律智能纯电 SUV」 埃安 Y。Y 是 Young,代表年轻。埃安 Y 打破各种固有定律,特别为追逐新潮、敢于创新的年轻人而来。 埃安 Y 基于超次元的设计理念,打破了固有的造车思维和设计定律:天空之城超现实外观、天使之翼 LED 前大灯,让人一眼入魂;丰富的原厂定制个性配饰,让用户自定义打造个性化的专属座驾,带来百变的新潮科幻颜值。 埃安 Y 还突破了空间定律,广汽埃安独有的 GEP2.0 纯电专属平台,使这款轴距 2 米 75 的 A 级 SUV,内部却有超越 S 级的惊人空间;同时,搭载了旗舰级别的 ADiGO 3.0 自动驾驶系统、全场景一键遥控泊车以及全球领先的记忆泊车功能,集最前沿的智能驾驶科技于一身。车内语音控制拍摄视频,5G 光速秒传车载视频 APP 发布,使埃安 Y 化身工作室、直播间、KTV,更可实现软件迭代进化,令埃安 Y 成为年轻人的「 智能娱乐大客厅」。 此外,埃安 Y 还搭载广汽埃安最新一代的电池技术,彻底解决电池热失控难题,实现不着火、长续航、长寿命,带来用不坏的高品质。 埃安 Y 的到来,不仅继承广汽埃安产品「 细分市场王者」 的优良基因,占领纯电市场的头部位置,更可能开启一场与燃油车的正面交锋的关键战役,打破纯电与燃油的竞争边界。业内人士预计,如果埃安 Y 的售价在 18 万以内,将以极具竞争力的姿态,深入燃油车腹地,抢夺更多市场份额。 广汽埃安打造高端科技品牌 2020 年是特殊的一年,广汽埃安以「 先进、好玩、新潮、高品质」 的科技产品和服务,广受消费者认可。今年 1-10 月累计销售超 4.5 万辆,同比增长 72%,更成为了全球最快实现产销超 10 万辆的智能车企,埃安 S 和埃安 V 都取得了各自细分市场的销冠。 广汽埃安将定位高端智能纯电动车品牌,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致力打造世界级产品和服务,持续深化能源可持续利用和未来智能出行两大生态。 在广汽集团的「 十四五」 规划下的「1615 战略」 中,将聚焦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核心技术「 两个」 领先,打造创新引领、持续为顾客移动生活创造价值的科技广汽!广汽埃安将凭借「 先进、好玩、新潮、高品质」 的科技产品和服务,带领广汽埃安事业步入加速发展的「 新」 赛道,乘势而上,开启广汽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EPA 最高 482km,Mustang Mach-E 实测续航里程出炉
近日,美国环保署(EPA)对福特纯电 SUV Mustang Mach-E Premium 车型的四个版本进行了测试,并正式公布了续航成绩。EPA 在行业内被称为最严苛的工况续航里程的测试方法,相较于欧洲的 NEDC 和联合国所采用的 WLTP 标准更为贴近用户实际的驾驶习惯。不同的测试标准之下,同款车型的续航里程通常会有较大差别。以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后驱版本为例:EPA 325 英里(约 523 公里)、WLTP 373 英里(约 600 公里)、NEDC 419 英里(675 公里)。 EPA 官方公布的测试成绩显示,Mustang Mach-E Premium 四款车型的续航里程全部达到了福特官方此前预估的数值,标准续航全驱版车型的成绩甚至略有提升。 Mustang Mach-E EPA 最终测试续航里程 Premium 标准续航 后驱版 230 英里 (约 370 公里) Premium 长续航 后驱版 300 英里 (约 482 公里) Premium 标准续航 全驱版 211 英里 (约 339 公里) Premium 长续航 全驱版 270 英里 (约 434 公里)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测试出续航里程最长的长续航后驱版的成绩为 300 英里(约 482 公里),这是目前在 EPA 规则下,除特斯拉生产的电动汽车之外,取得的最好成绩。超过奔驰 EQC 和捷豹 I-Pace,这两款车型此前的测试成绩分别为 220 英里(约 354 公里)和 234 英里(约 376 公里)。 联想到此前曾有外媒报道 Mustang Mach-E 续航里程未达预计里程数的相关报道,EPA 官方成绩的公布也让这些消息不攻自破。也难怪福特纯电动汽车全球项目总监 Darren Palmer 说:「Mustang Mach E 北美交付在即,EPA 的认证来得正是时候。」
滴滴「重塑」网约「车」
在汽车和出行行业的这场变革里,「新四化」是主旋律。关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案例。但共享化呢?似乎很少有让人兴奋的变化产生。 靠车企来推动共享化的发展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事儿,出行平台才最有可能是变革的主导者。 而在汽车共享化的发展过程,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关于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但车子本身的形态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自动驾驶尚未普及。但在现有技术下,汽车作为「共享出行硬件」真的是不可被改变的吗? 上周,滴滴出行在北京发布的首款定制化网约车 D1,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否定答案。 这辆 D1 在最近一周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毕竟,这是汽车和出行行业里第一款专门为网约车共享出行场景深度定制的电动车,由滴滴和比亚迪联合打造,意义自然不小。 滴滴和比亚迪的合作,本质上还是互联网公司和整车厂的一次融合,或者用前几年流行的词叫「跨界造车」。只不过,以前互联网行业和汽车行业的融合,主要体现为车载互联、自动驾驶,更多集中于软件和汽车增量零部件领域,但这次滴滴和比亚迪的融合,瞄准的是整车这一「硬件」。 发展到庞大体量和业务量的出行平台确实需要更优化的网约车解决方案,但这滴滴 D1 能最终诞生,实际上也困难重重。 一辆车是怎么造出来的?在正式生产之前,一般要经过产品定义、产品设计、产品研发、测试、试生产这些阶段,而在过去,这些流程几乎都是由整车厂自身驱动和主导的,有着非常高的门槛和 know-how。 但在滴滴和比亚迪的合作里,滴滴深度参与甚至可以说是主导了 D1 这款车的前期定义、设计等工作。 为此,滴滴拉了 50 人左右的团队,名为「滴滴出行汽车创新中心」。里面出现了汽车产品经理、汽车设计师等多种在整车厂才能见到的角色。对于没有「造车」经验的滴滴来说,这些人才的加入是必须的。 不过,滴滴 D1 的诞生是要解决安全、体验、成本这三个痛点,这和开发一个 to c 的汽车产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模式,对滴滴团队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因为 D1 有明确的使用场景,所以滴滴在产品定义阶段搜集了大量的大数据,并且做了非常多的用户和滴滴司机调研。 例如我们会发现,D1 的驾驶员座椅和车内其他乘客座椅的设计是不同的,这种高度定制的超级座椅通过材质的优化,将座椅的硬度提升 25%,给驾驶员更好的背部和腰部支撑,可以缓解网约车司机的长时间驾驶工作疲劳度; 还有给司机师傅定制设计的「 移动公文包」,让车内变得更加整洁的同时,也为司机提供了极高的工作便利性。 另外,在 D1 的方向盘上还有一个「 滴滴键」,司机可以通过这个按键一键接单,提升了驾驶安全性和高频动作操作的便利性。此外,D1 还联通了车与滴滴平台,通过一块 10.1 寸大屏实现车网一体操作,并且将车辆底层数据和滴滴运营平台打通,将车辆续航里程数据实时传输到派单系统当中,避免给司机推送超过车辆续航里程的订单,减少了因此产生的订单纠纷。 另外针对乘客端的使用场景,D1 也有着很多友好且实用的设计。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右侧后排车门的电动侧滑门设计,在提升了上车便利性之外,也减少了因开侧门引发的交通事故。 简单的一个电动侧滑门,但对于 D1 的研发来说就面临着很多难题,和传统侧滑门相比,D1 要保证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保证更高的耐用性。所以滴滴的设计团队重新设计了侧滑门所使用的组件,使耐用度和传统侧滑门相比提升了一倍。 D1 的后排还可选装双独立娱乐屏幕,可以提供音乐视频播放,甚至唱吧 KTV 功能。此外,乘客还可以在用滴滴 APP 叫车的同时,提前设置车内空调温度以及后排座椅加热,并设置专属的彩虹接驾灯颜色,在提升了乘坐体验的同时,避免了用车高峰上错车的尴尬。当然,这些全新的体验也都源自于滴滴将软件能力与 D1 的硬件打通,也正是这种能力,让 D1 成为了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网约车。 当然,按照滴滴的说法,「只发现痛点/提出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们先做出了产品原型,再去指导产品量产开发。不管是方法还是流程,D1 都和传统汽车研发有所不同。 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帮忙造车的整车厂接受这一切,然后实现跨公司的协作。事实上,滴滴不止找了比亚迪一家车企,而是多方合作,甚至合资。这种互联网企业和汽车制造业的融合,在实操上远比想象中难。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足够合适的落地场景和商业模式,互联网公司和整车厂的深度合作就很难延伸到整车层面。面对 to c 市场的商品车,在车辆硬件层面不会有太多本质差异,整车厂对互联网公司的需求更多集中在软件层面,而这次滴滴是拿着明确的落地场景和商业模式去找整车厂合作。 只有具备足够强大的驱动力,才会造就出不一样的产品。 D1 并不是一台面向大众市场销售的车,而是采用「按公里付费」的模式提供给租赁方/司机使用。这是在 C 端市场从没出现过的汽车价值评估体系,对于整车厂来说也是从未尝试过的东西,如何说服他们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下加入进来一起玩,不仅滴滴要想得足够明白,也需要整车企业有足够强的创新意愿。然后,才能坐下来一起探讨在这种新商业模式下双方如何划分利益。 可以说,商业模式的变革,是比 D1 本身更值得关注的点。此前,互联网公司和整车企业的融合为什么没有深入到整车层面?其实也多多少少与此有关。而作为出行平台的滴滴,是有能力去推动这种深度定制车型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变革的,让人惊喜的是,他们也确实这么去做了。如果还是走整车厂批发新车给出行平台和租赁公司的模式,那么 D1 这事儿看起来确实就没那么酷了。 正是因为事情太过艰难,所以看到 D1 最终面世,我才会觉得这是一次了不起的合作。这台车,把互联网和汽车的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的汽车出行历史上会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而在我看来,滴滴和比亚迪的合作只是个开始,但却给行业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共享化、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汽车变革背景下,类似的案例或许会越来越多。 汽车和出行的变革需要各方面角色的参与,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出行才会变得更美好。
生而质变!ARCFOX 极狐αT 是你心中的高端纯电车型吗?
前两年,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家家品牌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随后,我们又眼睁睁地看着一家家离我们而去的新品牌。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逐渐趋于稳定,新入局的选手也越来越少,市场内的竞争似乎开始变得缺乏活力。 但偏偏就在这时,ARCFOX 极狐αT 悄然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中。这个北汽集团旗下的高端纯电品牌,从北汽蓝谷诞生,携手麦格纳和华为,又会给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怎样的血液? 十月底,ARCFOX 极狐αT 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 24.19 – 31.99 万元,共发布包括 480/600/653km 三种 NEDC 续航版本、共计五款车型,我这次试驾的是顶配车型,续航 600km 的四驱性能版。 ARCFOX 极狐αT 的外观可以算是有设计感的一类,毕竟有着沃尔特·德席尔瓦亲手操刀。 如果你不知道沃尔特·德席尔瓦是谁?那你一定记得 08 年的最美大众——大众 CC,那辆车便是出自他手。身为意大利人的他曾参与阿尔法·罗密欧许多经典车型的设计,并且曾担任过大众汽车公司设计总监。 整车最大的设计亮点在于向两侧扩张的 X 型前脸以及水滴造型的 LED 矩阵式大灯,而这些设计元素成为了 ARCFOX 的家族化设计,也会应用在今后发布的车型上。 整体外观设计上,前脸有一丝激进的感觉,但车身线条以及车尾的设计显得死板了一些。 内饰最大的亮点就是由一块 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一块 20.3 英寸的细长的中控触摸屏、一块 10.1 英寸触摸车控屏以及一款全彩 HUD 组成的「 三屏一平」。并且,由于采用了康宁大猩猩玻璃,所以屏幕的触感丝滑,有一些像在使用 iPad 的感觉。 ARCFOX 极狐αT 搭载了与哈曼联手打造的超大屏影音系统,支持手势识别、华为 5G 科技互联。 内容生态部分包括了酷我音乐、百度地图、百度 CarLife、喜马拉雅等等,整体来说内容相对比较全面,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驾驶的使用需求。 ARCFOX 极狐αT 的中控台上设计了一个钥匙位,可以把车钥匙立起来。而且车钥匙的手感不错,带有棱角的金属外壳很有质感,而且重量上有一些压手的感觉。 在驾驶方面,麦格纳调校的底盘还是非常不错的。对减速带、坑洼路面的滤震效果很好,在过弯以及紧急变道的时候,悬架可以体现出它的支撑性和韧性。从舒适性、运动性两方面来说,ARCFOX 极狐αT 的底盘质感已经完全融入了麦格纳的基因。 但是略有不足的是,ARCFOX 极狐αT 的悬架压缩极限还可以再做得大一些,这样一来过弯会更加流畅,也能再提高一些运动性能和驾驶乐趣。 关于续航,我们这次的路线是从北京朝阳公园出发前往怀柔雁栖湖。出发前,我们对小计里程、能耗等相关数据进行了清零,表显续航 455km,空调 23 度自动档,车上共乘载 3 名成年男性,全程驾驶模式为经济。 从朝阳公园出发后直接行驶上了四环主路(限速 80km/h),然后转到京承高速(五环内限速 90km/h、五环外限速 120km/h),五环内有些许拥堵,出五环后基本都在压着限速行驶。 行驶至雁栖湖后的数据如下:表显剩余续航 364km、行驶里程 58.8km、平均电耗 24.4kWh/100km。 可以看出表显掉电 91km,行驶/掉电≈1/1.55。 如果按照掉电进行推算,ARCFOX 极狐αT 四驱高性能版的高速续航约为 387km。 如果按照平均能耗进行推算,ARCFOX 极狐αT 四驱高性能版的高速续航约为 384km。 两个数据基本相符,所以 ARCFOX 极狐αT 四驱高性能版的实际高速续航区间应该会在 380km-390km 左右。可以看出,在压着限速行驶的高速路段,ARCFOX 极狐αT 的能耗还是稍微有一些偏高。但 400km 左右的实际高速续航能力对电动车用户来说也足够满足使用需求了。 在路上我还体验了一下 ARCFOX 极狐αT 的α-Pilot 智慧驾驶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包括可以实现 ICA 集成式巡航系统、ASL 智能限速巡航、RDP 车道偏离纠正等功能。整体使用感受还算不错,跟车、制动都还是比较平稳的。不足点在于,较大弯度的弯道内出现过连续摆动的情况,而且根据我的驾驶习惯来说,ARCFOX 极狐αT 的跟车距离实在时有些过远。 最后 这次试驾后,ARCFOX 极狐αT 的优缺点也非常明显了。 优点在于: 1. 有一套不错的智能座舱及交互体验。 2. 操控、性能以及底盘质感做的非常不错。 不足在于: 1. 高速续航应再进行一下优化,使得高速能耗降低一些,获得更持久的续航能力。 2. 驾驶辅助功能的冗余也需要优化一些,使得用户在使用体验以及安全方面再度提升。至于颜值,这一点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和 ARCFOX 极狐αT 最为接近的竞品车型我认为是广汽新能源 Aion LX。两车的车身尺寸、智能化表现、乘用空间几乎相同。但广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续航能力要更扎实一些,但 ARCFOX 极狐αT 的行驶质感要强于广汽新能源 … 继续阅读
理想汽车,可能是第一个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11 月 13 日,理想汽车公布了其 IPO 后的首份财报。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这是一份十分亮眼的财报。 先来看几个关键数据: 交付:2020 年第三季度交付 8660 辆,较第二季度的 6604 辆增长 31.1%,创季度交付量新高。 收入:2020 年第三季度汽车销售收入 24.65 亿元(总营收 25.11 亿元),环比增长 28.4%。2020 年第二季度汽车销售收入为 19.19 亿元人民币。 毛利: 销售毛利率 19.8%,较第二季度的 13.7%提高 6.1 个百分点。整体毛利为 4.97 亿元,较第二季度的 2.60 亿元增长 91.3%。 营收:2020 年第三季度总营收 25.11 亿元,较第二季度的 19.47 亿元增长 28.9%。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车交付量的快速增长。 净亏损:2020 年第三季度净亏损 1.07 亿元,相较于第二季度的 7516 万元增长 42.2%。 现金储备: 截至 2020 年第三季度末,理想汽车现金储备达 189.16 亿元,相比 2019 年底的 37.09 亿元大幅提升。 这份财报牛在哪?我们一点点看。 毛利:下个季度可能要超过 20% 在所有数据里,最让人「震惊」的其实是毛利。理想汽车这个季度的整体毛利率 19.8%,较第二季度的 13.3%提高了 6.5 个百分点。 这与理想这个季度优秀的交付量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季度交付 8660 辆,较第二季度的 6604 辆增长 31.1%。 李想也说,这个季度的毛利提升主要还是得益于部分零部件采购价格的下降,以及产量提升带来的单车制造成本的下降。 我还记得,在上市之初,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就表示,已经实现了毛利转正,当真的看到这个数据时,还是有被惊到,这个成本控制能力着实有点强。 19.8%的毛利已经让我觉得很惊艳,但是这并没有到达理想的天花板。 李想表示,下个季度,交付量将达到 1.1 万-1.2 万台。按照最低的 1.1 万台来算,相较第三季度交付量将增加 27%+。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以及在供应商端更高的议价能力,第四季度理想的毛利或许仍会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这个毛利率着实有点吓人,在智能电动车行业内,几乎没有谁能把第一款车的首年毛利率做到将近 20%。而这样的毛利率,已经直逼传统汽车厂商。 交付量:下个季度要达到 1.1 万-1.2 万台 关于交付,也有很多点可说。 这个季度理想 ONE 交付 8660 辆,较第二季度的 6604 辆增长 31.1%,创季度交付量新高。9-10 月,理想 ONE 连续 2 个月成为 中国新能源 SUV 销量 第一名。 这里面其实透露了两个信息点:第一,理想的产品已经得到大众认可;第二,产品需求依然旺盛。 再继续往下挖,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信息点: 首先,理想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只是旗下唯一的一款产品理想 ONE,且只有单一配置,对比之下,蔚来已经有三款车型(ES8、ES6、EC6),小鹏有两款(G3、P7),从这一点来看,不得不说,李想真的是很有胆量,同时是一个能很好抓住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经理。 其次,相较于其他新势力,理想的门店运营效率明显要更高。截止 9 月底,小鹏汽车全国销售网点 116 家,截止 11 月中旬,蔚来全国门店超过 180 家,相较之下,截止到 10 月底,理想的门店只有 41 个,也就是说,论单店的「卖车」能力,理想要远超其他家。 这是中金汽车的一份研报,在单车毛利、单车收入、单车营业费用方面,理想的表现都相当出色。 关于门店,再多说一句。截止到 6 月底的时候,理想门店只有 21 家,现在门店数量达到 … 继续阅读
2021 国际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应用展览会,定档 2021 年 6 月
在如今时代大变革的潮流中,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的高速发展成为了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一抹亮色。智享座舱逐渐从驾乘载体向智能化、数字化的生活空间转变,备受终端用户关注的人机交互领域已然掀起了新一轮革命,未来驾驶成为了全球汽车技术研发的热门方向。面对快速演进的技术潮流,新设计、新功能、新体验,推动核心零部件研发、整合优势资源,探索创新共享模式,俨然成为了后疫情时代下巨大市场的入口,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 2030 年,汽车智享未来市场的规模将达 810 亿欧元。 2021 上海国际汽车创新技术周 · 最具创造力品牌活动:第四届国际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应用展览会正式定档 2021 年 6 月 27-29 日,将继续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超 6 万平方米的展出规模,专业观众预计将达 80,000 人次。CIAIE 2021 将以推动汽车产业「 驾驶智能化、能源电动化、信息网联化、资源共享化」 为使命,全面推动智慧出行、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汽车产业链落地对接,集中展示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领域的前沿科技与产品,保持一贯的专业视角与卓越品质,与您一起再攀高峰。 展会日期:2021 年 6 月 27 日-29 日 展会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龙阳路 2345 号)主办单位: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联盟 中欧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联合会 英佛会展(上海)集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器技术分会 中国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发展中心 法国汽车零部件协会 (FIEV) 韩国汽车工业合作协会 (KAICA) 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 (ANFIA) 台湾区车辆工业同业公会 (TTVMA) 承办单位:英佛会议展览 (上海) 有限公司 毕克展览 (上海) 有限公司 CIAIE 2021 展会规模及影响力 展览总面积近 60,000 平方米 展商数目超过 300 家展商 来自全球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 80,000 名专业观众 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近 300 家行业合作媒体全力推广报道,尊享品牌展会国际影响力 获得众多国内外行业组织及协会全程协助展会筹办并提供独到见解 高光时刻 CIAIE 2021 行业龙头抢滩进驻,展示全球顶尖产业解决方案 直面数十万高采购力专业买家,尊享定制化配对服务 双向并行,打通国内及出口业务,抢占订单回流红利 360°立体品牌宣传,多渠道综合展示机会 全面洞悉行业前沿,高峰论坛& 活动精彩纷呈 CIAIE 2021 举办宗旨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紧扣产业热点,展示前沿技术和成果 服务全球汽车工业,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 营造产业健康生态,构建年度企业家聚会平台 开放合作,不断提升展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 利用区位优势,助推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参展目的 寻找新合作伙伴/客户 提升企业品牌/产品/知名度 维护/巩固现有客户 发布新产品/服务 扩展销售渠道/收集市场信息 与政府部门取得联系 同期举办 2021 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汽车内饰与外饰展览会 2021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车灯与车辆照明技术展览会 展品范围 ◆ 智能座舱 ◆ 车载显示 ◆ 自动驾驶 ◆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 自动驾驶科研机构 ◆ 车联网 谁来参加 CIAIE 2021 汽车主机厂: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专用车 经销商/批发商: 一级、二级经销商、进出口贸易商、批发商 连锁/个体服务机构:一站式服务店、汽车美容连锁、维修厂、个体美容店/洗车店 汽车经销商、4S 店:汽车经销商集团、4S 店 改装机构:改装店、改装俱乐部、改装网店 目前,CIAIE 2021 的展位正在如火如荼的销售中。截至目前,CIAIE 2021 展位已销售过半,如您想获得在 … 继续阅读
12.98 万元起售的全新高尔夫,为何冠以「数字」之名?
11 月 7 日,一汽-大众全新数字高尔夫正式上市,新车提供 200TSI(1.2T)、280TSI(1.4T)两种动力选择,目前共发布 4 款车型,售价区间 12.98-16.58 万元。 年轻运动是主格调 全新数字高尔夫长 4296mm、宽 1788mm、高 1471mm,轴距 2636mm(1.2T)/2631mm(1.4T),与上一代车型相比变化不大。 在外观设计上,全新数字高尔夫融合了科技与运动两种元素,让整车显得更加凌厉、动感。全新的大灯设计让前脸看起来更加犀利,贯穿式的日行灯可以说是点睛之笔,让全新数字高尔夫在夜间有了更高的辨识度。 R-Line 版本的前杠造型向两侧延展,呈现出一种更低、更宽的姿态。 年轻、运动是全新数字高尔夫外观上最直观的感受,单从颜值这一方面来讲,全新数字高尔夫已经足够吸引它的受众群体。 没有变化的动力系统 全新数字高尔夫并没有配备海外版本的 EA211 EVO 1.5T 发动机,而是选择继续搭载 1.4T EA211 DJS 发动机配 7 速 DSG 双离合变速箱的动力组合。发动机最高可输出 150 马力、最大扭矩 250N·m,零百加速能力 8.6 秒,所以整体动力相比旧款车型并没有改变。 对于 1.4T 还是 1.5T,我觉得其实并不需要纠结。 虽然这次上市的全新数字高尔夫与 1.5T 失之交臂,但是对于国内市场而言,1.4T EA211 DJS 发动机的技术相对成熟并且也能够满足车主的用车需求。 「 数字」 不仅限于座舱 全新设计的全数字座舱让内饰的科技感获得了大幅提升,全新数字高尔夫采用了配备了 10.25 英寸全液晶仪表、10 英寸中控触摸屏以及一块全彩 HUD,并搭载了由均胜车联提供的 CNS 3.0 车机系统。 CNS 3.0 车机系统支持通过「 你好,大众」 进行语音唤醒,同时还支持多轮语音对话、全场景打断、定向识音等功能。今后有机会,我们也会为大家带来全新数字高尔夫 CNS 3.0 车机系统的具体体验。 其实,所谓的「 数字」 还有更深一步的含义。 作为全球首款采用 MQB Evo 平台的车型,全新数字高尔夫采用了车载以太网技术,并将 CAN 总线升级为 CANFD 总线。CANFD 总线可以看为 CAN 总线的协议升级版,具体的改变我们可以看以下的数据对比: CAN 总线:仲裁比特率最高 1Mbps、帧数据最长 8 字节、标准帧 ID 长度最长 11bit; CANFD 总线:支持双比特率(仲裁比特率最高 1Mbps/数据比特率最高 8Mbps)、帧数据最长 64 字节、标准帧 ID 长度可扩展到 12bit。 由于数据比特率取决于网络拓扑和收发器,所以全新数字高尔夫 CANFD 总线的数据比特率为 2Mbps,并没有达到 CANFD 总线支持的最高 8Mbps。但相比搭载 CAN 总线的车型来说,全新数字高尔夫的数据传输效果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更宽的带宽、更快的传输速率使得全新数字高尔夫模块间的数据传输得到了更好的提升,也带来了更好的交互体验。除了交互之外,CANFD 总线对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应用也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自动驾驶辅助:IQ.DRIVE 技术 全新数字高尔夫所搭载的 IQ.DRIVE 技术包含了所有与驾驶、泊车以及整车安全性相关的驾驶辅助。 在 IQ.DRIVE 技术的支持下,全新数字高尔夫可以实现 ACC3.0 全速域自适应巡航、MKB 多次碰撞预防系统、Side Assist 变道辅助系统、PreCrash Heck 后部预碰撞系统、TJA 交通拥堵辅助系统等功能。 同时,Travel Assist 一键式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实现 0-210km/h 范围内的全速域、全旅程覆盖,配合 Front Assist 预碰撞安全系统(含 CEB 城市紧急制动)、Lane Assist … 继续阅读
高合 HiPhi X 如何诠释「重新定义」?
在今年北京车展前夕,高合 HiPhi X 正式上市,68-80 万元的售价使得这款国产品牌的首款产品引发热议。在北京车展期间,无论是媒体日还是公众日,高合的展台总是门庭若市。 或许很多人依然将重点关注在「 国产品牌卖 80 万」 这样跨越蔚来剑指特斯拉的定价,但却从未在意过高合「 骨子里」 的那一股科技创新的野心以及高合 HiPhi X 实打实的产品力。 在国庆假期,我参加了高合 HiPhi X 在北京举办的媒体品鉴会,这次的静态鉴赏或许可以打消不少人对高合 HiPhi X 的疑虑。 重新定义车灯 如果时至今日,你依旧认为汽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一个冷冰冰的机器,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或许,科幻电影中搭载着高度人工智能的汽车是我们对未来的畅想,那拥有人车间与车际间交互能力以及高度自定义能力的高合 HiPhi X 就是我们将畅想变为现实的第一步。 面对汽车科技的发展,以往搭载在高端车型上的自适应远近光、车辆追踪遮蔽等功能已不再是什么新鲜技术,多数配备 LED 矩阵式大灯的车型都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但高合 HiPhi X 搭载的 PML 可编程智能大灯不仅有着传统 LED 矩阵大灯可以实现的功能,还可以根据一些特殊的驾驶场景对地面进行「 画面投射」。与此同时,ISD 智能交互灯还可以向过往车辆及行人播放预设动画以及用户自定义动画。 我们固有思维会认为车外灯光是为了给予驾驶员更好的驾驶视野,但高合 HiPhi X 重新定义了这一点,它还可以成为驾驶员展现情感和意图的媒介。 重新定义车门 车门开启方式无疑是诸多厂商拿来炫技的一点,对开门、鸥翼门、鹰翼门等等车门开启方式层出不穷。 但我要提醒的一点是,高合 HiPhi X 的 NT 展翼门绝不仅仅是高合拿来炫技的配置! 目前的绝大多数车门开启方式在特殊场景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弊端,但高合 HiPhi X 的 NT 展翼门是我目前见过最便利的车门开启方式了。NT 展翼门由对开门和顶翼门组成,所以这套车门系统不仅有着对开门的横向进出优势,还结合了鹰翼门的纵向进出优势。 同时,两种车门的相互配合也解决了在部分场景下鸥翼门和鹰翼门顶部无法完全打开的弊端。 对于传统的 6 座、7 座车型来说,第三排乘客的进出始终是一个难题。但对于高合 HiPhi X 的六座版车型而言,顶翼门不仅可以使第二排乘客站立进出,更是涵盖了第三排乘员的头部空间,让第三排乘客也获得了与前排乘客相同的的进出便利性。 高合 HiPhi X 也将对开门与鹰翼门相结合的 NT 展翼门一举打破了绝大多数人对单一车门开启方式的认知,也为未来的车门浪潮开启了一片新纪元。 如果对于高合 HiPhi X 的车门进出方式以及灯光交互感兴趣,那么可以看一下我现场拍摄的实车演示视频: 重新定义架构 高合 HiPhi X 拥有一套 HOA 超体电子电气架构,强大的硬件实力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基础。 6 大计算平台、500 多个传感器、300 多个执行单元再加上通过千兆以太网打通所有硬件,高合 HiPhi X 可以实现不同功能的及时调用和自由组合。 就像作为执行硬件的 PML 可编程智能大灯、ISD 智能交互灯以及 NT 展翼门,通过软件与硬件的调配超越了单一使用场景的束缚。 就是在这样一套 HOA 超体电子电气架构下,用户还可以通过可视化编程语言来让高合 HiPhi X 实现属于自己的功能。 在做到软硬分离的同时做到软硬自由调配,这就是高合 HiPhi X 在电子电气架构中最大的底气。 最后 从李宁走进海外时装周,中国运动品牌的地位被重新定义;从苹果 iPhone 取消 home,智能手机变成了它应有的样子。 智能汽车在近两年发展迅速,但智能汽车的定义却依旧尚未成形。我们很难说高合 HiPhi X 的出现定义了智能汽车,但我们不能否认高合 HiPhi X 定义了未来智能汽车的雏形。 智能汽车对于高合的母公司华人运通来说只是其「 三智战略」 中的一环,而对于这一环而言,高合 HiPhi X 也仅仅是个开始。
四年磨一剑,ARCFOX 极狐αT 能否力战群雄?
10 月 24 日,ARCFOX 极狐首款量产车型 ARCFOX 极狐αT 在北京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 24.19 – 31.99 万元。 ARCFOX 极狐αT 拥有 480/600/653km 三种 NEDC 续航版本、共计五款车型,其中包括四款单电机前驱版本以及一款双电机四驱版本。 与此同时,为迎接首款量产车型的正式上市,ARCFOX 极狐还带来了针对αT 车型的金融服务、置换补贴。 电动性能 ARCFOX 极狐αT 搭载来自 SK 的三元锂电池,其中 480km 续航版本车型电池容量为 67.3kWh,600km/653km 续航版本车型电池容量为 93.6kWh。 前驱版本电动机总功率为 160kW,可以输出 218 马力。而四驱版本电动机总功率为 320kW,综合输出 435 马力,零百加速能力能够达到 4.6 秒。 设计美学 ARCFOX 极狐αT 定位为一款中型 SUV,车身长 4788mm、宽 1940mm、高 1683mm,轴距 2915mm,由意大利汽车设计师沃尔特·德·席尔瓦亲自操刀,以「 无界美学」 设计理念打造。 前脸采用新能源车型钟爱的封闭式中网设计,前杠造型向两侧延展,营造出较强的运动感。LED 大灯采用了形似水滴的造型,为前脸视觉增添了几分灵动。 车尾采用贯穿式尾灯,与更富运动气息的前脸相比,车尾的造型相对更加简约。 智能座舱 ARCFOX 极狐αT 搭载了与哈曼联手打造的 4K 超大屏影音系统,整个智能座舱包含了一块 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一块 20.3 英寸的细长的中控触摸屏、一块 10.1 英寸触摸车控屏以及一款全彩 HUD。 除此之外,ARCFOX 极狐αT 还支持手势识别、华为 5G 科技互联等配置。 在发布会现场我简短的体验了一下这套智能座舱,给我留下还不错的印象,如果感兴趣可以一起来看一下我的现场体验视频。 整体来说,由于采用了康宁大猩猩玻璃,所以中控屏和车控屏都会有着丝滑的触感。而且整套系统有着较高的流畅度,而且从内容生态、功能应用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智能驾驶 ARCFOX 极狐αT 配备了α-Pilot 智慧驾驶系统,硬件方面搭载了 5 个毫米波雷达以及 12 个超声波传感器,可以实现 ICA 集成式巡航系统、ASL 智能限速巡航、RDP 车道偏离纠正等功能。 同时,ARCFOX 极狐αT 还配备全自动泊车系统、360°透明底盘、APP 遥控驾驶、AR 障碍物识别等功能。 小结 从 ARCFOX 品牌诞生到首款量产车型 ARCFOX 极狐αT 的上市,已经度过了四年,也正所谓四年磨一剑。我们能够看出 ARCFOX 极狐αT 无论从内外设计还是电动化与智能化等方面,都足以迎战当下的主流纯电车型。 但作为一名后起之秀,ARCFOX 面对的市场竞争还是非常激烈。无论是先入为主的威马与小鹏,还是纯电领头羊特斯拉。ARCFOX 不但要继续做好产品,在品牌传播、用户认知等方面还是会经历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