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TRANSPOWER 公司推出卡车用电力驱动系统,福特和三星 SDI 联手开发全新电池技术
美信集成电池检测器,助力混动版探路者更长续航能力;电动卡车的动力系统,相当于 400ps 的柴油发动机;福特和三星 SDI 联手开发全新电池技术,争取在重量和能效方面有所突破。
【什么值得买】有了它们,在车里喝水再也不会洒一身了
关于【什么值得买】:当我们想让汽车智能和个性起来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让大家看到更多又潮又有趣的汽车用品。 写在前面: 上一期什么值得买 GeekCar 介绍了一款手持车载咖啡机,有朋友问我,在车里喝咖啡不怕洒一身啊?弄脏了你的新西服多难堪,弄不好洒到车上还不好打扫呢。其实在开车的时候咖啡或水洒出来是一件影响驾驶安全的危险行为,还好科技可以改变生活,今天 GeekCar 继续为各位咖啡依赖症患者推荐一些能够避免这件事情发生的小物件。 什么值得买: 第一个要说的是洛杉矶一位小伙儿的简单发明「Sip-Tube」。可能是被洒咖啡这件事惹怒了,这位小伙儿灵机一动发明了这种「 咖啡杯盖子的吸口」(暂且这么叫它吧,因为我也没想好有更好的定义…)。 美国的小伙伴非常善于发现并改进生活中的细节,让生活变得更便捷和美好。其实他们就是做了个简单的试验,看看哪种向内凸出的吸口角度和形状可以更好地防止咖啡杯内的液体在晃动的状态下溅出来。然后动手做出了个产品原型。最初他们想把 sip tube 做在咖啡杯盖上,但后来还是决定分开做。 全世界的人民每天消费近 22.5 亿杯咖啡,目前他们已将此项产品申请专利,不知道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这个小小的发明是不是能真正帮助人们减少咖啡溅出的概率,并且改变咖啡杯的发展历史。 目前他们正在 Kickstarter 进行众筹,大家可以花 1 美元支持他们生产并推广这个小玩意儿,并且期待有一天它可以出现在你家门口的咖啡馆,当然,如果你想成为世界上最先使用它的人,那你就得花 25 美元或者更多。 第二个要说的是西雅图公司 Vaporpath 设计的 Viora Lid,一款不会洒的咖啡杯盖。杯盖设计的就像一个棒球场,在本垒的位置有盖子开口,杯子内摇晃溅起的液体都通过杯盖流回杯子内。上面还有一个比普通的大三倍的通风口,让你能更清楚地闻见咖啡的香气。因为统计显示我们 75%的感官都来自于嗅觉。 想买它?那就只能给 Viora Lid 发邮件询问价格和购买方式。barryg@vioralid.com 求报道: 你们手里如果有什么好玩儿、好用、好败家的车载用品,或者一切和车、驾驶有关的硬件、软件愿意和大家分享,对于这种够酷、够极客的小伙伴,我只想说四个字:请联系我!!!!!! 联系方式:sid@geekcar.net
之诺:汽车电动化 缺乏打动 Geek 的杀手锏
编辑提示:本期极客评车的两个主角分别是纪会卿和之诺 1E。纪会卿是谁?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开过几乎目前所有的电动车,自己家的车位上也安装着充电桩,他对电动汽车算是很有发言权。同时由于就职于易到用车的原因,对之诺的租赁模式也有自己的见解。之前纪老师在 GeekCar 上也发表过他对于车联网的看法 , 点击这里跳转。 驾驶:可以习惯 之诺 1E 这款车,因为是基于 X1 的底子来的,所以在操控上继承了宝马的风格,我的评价就是三个字:非常好!不管是悬挂、刹车、转向还是提速,都让我特别满意。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款认真做出来的车。它符合我们传统意义上对车的要求。虽然比不上特斯拉,但是在国产的电动车里是很好的。 驾驶的过程中,和普通汽车最明显的区别可能就是「 能量回收」:一抬「 电门」 就刹车,这给人一种很「 涩」 的感觉,要达到流畅的动力输出,右脚要一直贴着一点「 电门」。这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了,有的人可以很容易习惯,有的人就不行,对我来说,算是可以接受。 让我感觉不太好的是倒车,因为倒车的时候不踩「 电门」 车子也是不动的。你什么时候开过倒车需要踩油门的车?这是我对心理和技术的很大考验。我们更喜欢倒车的时候把脚放在刹车踏板上。对这一点,我勉强可以接受,但是对女司机来说,可能需要更大的学习成本。 乘客乘坐之诺的时候,会有一种晕车的感觉。一般我们在坐某辆车的时候,会对车子的动态有个预期,比如加速,刹车等,这个预期和实际情况会比较相符,不过乘坐之诺的预期和实际不太一样。 设计一款车,设计者更多的是从工程师角度来看问题,这和用户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用户要什么可能工程师总也不知道,这是两种思维。设计人员告诉你车子某个地方不舒服是出于设计上的考虑必须设计成这样,但是在用户这边,不舒服就是不舒服。二者的思维不在一个频率上。 用车:无法感知 在日常使用上,之诺 1E 最大的问题在于,我和他不能互相感知。 首先,我不能感知到它。我家的车位是有充电桩的,我想在家里就知道车子的充电情况,只能跑到楼下去看,但是即使看了,也不知道它充了多少电。作为这辆车的拥有者,我居然不能知道车的状态。 当然,它也感知不到我。我需要的车子是得足够懂我的,比如说,我把一个存着音乐的手机带上车,和车子连接好之后,它不会提示我同步音乐,这个车完全不理解我,不懂我,我不提要求它就不知道我。 还有一种情况:也许可以在我俩之间建立起连接,但是连接的过程让人望而却步,没有勇气去试图连接它。车子并没有一种鼓励连接的机制,操作步骤多,导致我懒得折腾它,连接成本太高。可能我开上一周,也不会去连接它。 比亚迪 E6 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互相感知的问题,不过 E6 的问题在于交互界面有点土,只适合对品质要求不那么高的人选择。 之诺在充电体验上不好,刚才说到的不能显示电量只是一方面,更大的问题在于,充电时的声音比较大(可能是车子本身散热的声音)。如果我住别墅里,这种充电的声音可能会更加凸显。另外风扇的转速总是在变,导致声音忽高忽低,充电的蓝色指示灯也是忽闪忽闪的,这好像比较容易勾起某些人群的好奇心? Geek?不太挨边 在使用渠道上,我认为之诺不太适合单纯的租「 车」 模式,像神州租车这种。租车公司需要出租率,用户随时会来,但是很可能车子还在充着电,没有在「 准备好」 的状态中。另外因为它续航太短,会给用户很多的限制,用户租来之后,反而会感到不自由。它可以考虑带司机的模式,比如易到用车这种。司机开着它接送用户,他可以自己去判断这个用户要去的地方我能不能到。或者走另一条路,长租给一个人,一个月或者几个月。这些人可能更多的是想尝鲜的人,他们希望借此了解电动车,会为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买单,但是他们租来绝对不是为了解决商业出行的问题。原因在于,之诺的品牌价值可能满足不了他们的某些特定要求。 不了解之诺租赁模式的同学,可以看 GeekCar 之前的文章:《三年花 26 万?之诺 1E 这笔账得好好算》你不能指望用户去关注环保,为环保掏钱。在他们和钱包博弈的过程中,谈了钱,就谈不了环保。就像北汽 E150ev 这样的车,用户真的是为了买这车吗?不是,是为了要这块儿北京牌照。实在摇不上号,没辙了,买个这车。 关于续航里程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要求不一样,对比尺度不统一,所以很难去比较。能比较的是在同样时间里跑的里程,或者说以时间作为续航单位。我曾经在北京开纯电动车从早上 9 点开始一直跑到晚上 6 点,绕着四环跑,结果是开了不到 300 公里。所以我想如果一辆车能做到 300 公里的续航里程,那就没有焦虑感了。300 公里是什么概念?四环路 65 公里一圈,300 公里的续航可以绕着四环跑四圈半。 之诺这款车是否适合我?作为一个 Geek,我需要的是有性格的车,在这方面,之诺做的还远远不够,所以答案应该是否定。 和宝马 i3 类似的是,他们都属于传统汽车的电动化,不属于智能电动车。宝马是一个造传统车的九段选手,但是智能车上可能还差一些。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电动车都要像特斯拉一样,因为电动车一定会走向大众家庭。互联网行业的人做产品的思维是,必须有个「 杀手锏」,不过在之诺身上我没发现。它吸引不了那些被高科技宠坏了的人,因为没有性格,没有一点可以足够打动他们。可以感觉出来之诺对一些东西做了妥协,但是绝对不能妥协的没有性格,什么都还行,结果就是什么都没到极致。
比亚迪:理想主义者才能面朝拐点
「 对整个世界来说光是最公平的能源,光不会引起战争,不会引起战争那就是和平。」 在深圳的最后一天,GeekCar 的小伙伴们来到比亚迪位于坪山的工业园,和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侯雁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上面这句话就是对话过程中侯雁说过的一句令我很有感触的话,对于这个被大多数人熟知为「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的企业来说,做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电能)的采集、储存和应用才是他们的终极梦想。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产生的新能源汽车其实只是一种阶段性的产物,那么针对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 阶段性决定品牌差异,所以只有新能源是突破点」 侯雁坦言,自主品牌包括比亚迪的传统燃油车跟其他进口或合资厂家去比拼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德系、欧系车一般还是老百姓家用车的首选,其次是日韩品牌,最后才是自主品牌。这个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度有关系,在刚开放的时候国外品牌厂家一下子涌入,对刚起步的自主品牌是不小的冲击。 这点跟百度和 google 在国内发展的感觉不一样。 汽车工业一开始走的就是合资的路线,自主品牌先天落后,造成品牌差异,以至于现在人们想到比亚迪可能印象还是停留在二三线城市的低端品牌。而且 现在 德欧价格下移,日韩车价格下移,过去十来万的车现在不到十万,但自主品牌下降空间不大 进一步压缩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比亚迪最开始对于自己品牌的定位是:做国民车,从低往高拓展品牌影响力,但传统燃油车行业地位确实是很难突破,所以真正能实现翻身的还是新能源车,现在走新能源这条路也是比亚迪唯一的选择,新能源对于比亚迪来说是一个做行业领导品牌的机会。再加上习主席也说过要大力支持新能源车,当然国家有可能是从石油危机的安全层面去考虑这个问题,但中国新能源的加速度会更快,今年一定是新能源的拐点。 「 电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现在就是产能的问题」 比亚迪 10 年前就开始准备新能源车及电池技术,是最早有新能源意识的汽车企业之一,目前电池技术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 电机电控也是,核心零部件的问题都不大, 现在的问题就是电池产能和扩产的问题。 比亚迪在今年前四个月已经卖出了 3500 台新能源车,但仍欠了 7000-8000 个新能源车的订单。 这和政策上的预估也分不开,当时没有意识到国家能如此大力度支持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比亚迪的 电池要供应大巴用量,现在全球有三十多个地区都有大巴,一辆大巴的电池用量相当于 30-40 辆比亚迪 E6,所以大巴在很大一部分占用了比亚迪的电池产能,但这部分要满足政府需求,所以也没有办法。这部分为了满足电动车电池供给量,比亚迪准备在深惠地区投产造新的全自动化电池工厂。 「 私人用车领域坚持双模混动,公交、出租、物流及特殊车辆发展纯电。」 从 08 年推出的 F3DM1 代开始,比亚迪通过积累用户的反馈得出结论:私人用户还是喜欢混动,比如双模,插电混动。原因就是,中国现在有将近 70-80%的人是首次购车的消费者,需要兼顾既能长途旅行、又能省钱两个用车需求,所以双模(混合动力)车比较符合这些需求。在北京上海超大城市上下班也够用。所以混动在一段时间内还是私人用户对于电动车的选择方向,短期不会有其他更好的模式。 而对于出租和公交用户来说,他们每天行驶的里程较长,例如香港出租车一天能跑 700 多公里,深圳出租车一天跑 500 多公里,可以利用休息或吃饭的时间对车进行充电,而且耗电比耗油每公里能省将近 6 毛钱,所以从运营成本和利润的角度来看还是纯电更好。物流运输车辆方面,比如快递,以及「 最后一公里物流」 的车辆,运行路线比较固定,这样的话 300 公里左右的纯电车会比较好。另外旅游区也比较适合纯电动车。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车辆,比如机场特殊车辆、挖掘机、叉车这样需要大扭矩,但不需要运行长里程和高速度的车辆来说,纯电比燃油更好。因为燃油机转化率只有 30-40%,电机的转化率更高能达到 90%以上,并且扭矩大。而且虽然特种车辆需求数量不像家用车那么大,但利润高。 比亚迪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在新能源车方面,别的品牌可能只做出了某款车型,但比亚迪的产品线非常全面,也是商业化最快的一家企业。 「 忠诚粉丝是品牌形成的基础」 说到粉丝,不得不提特斯拉,这个品牌几乎没做任何广告推广和活动,但不仅仅每一位特斯拉车主都是它的粉丝,并且也吸引了全世界车迷非车迷的目光,在世界范围也有不少特斯拉拥趸在时刻关注它的动态。而国内有一帮人也被称为「 迪粉」,他们热爱中国汽车 ,热爱比亚迪,支持自主品牌汽车。他们之中有传统燃油车车主、新能源车爱好者、圈内投资人、甚至还包括其他品牌技术工程师。目前数量有 1000 多人,经过比亚迪通过论坛、微博等渠道认证联系方式、证件号码、 地址,工作单位 信息等等的有 300-400 人。把握住品牌铁粉,不仅能用更少的成本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更能从这些粉丝哪里了解到更多准确的用户需求以及中肯的改进意见,这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未来销售模式:展示厅+良好的售后+电商模式」 比亚迪创立了全国第一家汽车电商平台比「 亚迪 e 购」,这就好像是你在淘宝买东西,然后会给店家一个星级评价,这套用户评价体系比亚迪用在了汽车销售中,消费者在买车后给经销商星级评价,通过电商直接评价终端服务, 这些评价结果最终反映到经销商的结算体系。 经销商肯定会做内部激励和考核体系来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将终端用户满意度和经销商结算挂钩,是比亚迪用电商做的尝试,以后也会转到实际销售当中,用户用手机就可以评价,非常简单和方便。不用担心 4S 店有欺诈行为,真正把满意度模式做到了顶级。 「 汽车一旦走进电的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和传统机械不一样。」 从技术层面上看,IT 高速发展就是因为从机械到电的转移,一百年来汽车的发展也一直是离不开机械,但一旦「 电」 介入,就一定会高速发展。 例如 abs、四驱技术、主动被动安全措施、加速动力等等,在机械世界里无法想象或者需要大量的资金去实现,但在电的世界很容易实现。 另一方面就是, 汽车圈不像手机厂商,它还是相对封闭的,圈内超大的事情,圈外的人也不太关注。Tesla 值得学习的一点就是他们从 IT 圈切入,赢取高的关注度,所以比亚迪现在积极促进和 GeekCar、极客公园合作,包括例如「 走进比亚迪」 这类科技 论坛 ,尝试和科技圈合作。 新能源车的利好政策对于比亚迪这个国内新能源车大佬企业来说,应该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亚迪能否在这个新能源车的拐点时代把握住机会实现自主品牌大翻身很值得人们期待。11 年比亚迪 A 股上市发行价为每股 18 元,今天下午三点比亚迪的股价是 45.91 元,至于未来,我只想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TIAX 电池防火监测技术:把 360 装进电动车里
根据 IEEESpectrum 的信息得知,目前有一家重要的汽车制造商正在测试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可监控电池组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诱火缺陷,并随时预警。
极客评车:奔驰 E400L 是严厉的老管家
张卷益是谁:设计公司 eico 的创意总监。 为什么找他来做「 极客评车」?eico 公司的产品不仅仅只有我们熟悉的 Weico 微博客户端,在产品设计上,他们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而且他们会和一些车厂合作完成车型的人机交互设计,因此,在这方面他们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卷益也是一个驾驶爱好者,他一定能从不一样的角度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汽车评测。实际上, 之前我们就把一台电动版 smart 给他做过测试。 不得不说,E400L 这款车在感官上确实对得起它的德系豪华车身份,但是它给人的感觉显得不是那么年轻,或者说比较沉稳。在驾驶上,奔驰像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老管家,遇到危险时总是在旁边叮嘱你不该这样,现在有危险,它的外在感受——比如报警声音,方向盘震动等等——都表现的很强烈。 我很喜欢 E400L 的驾驶辅助功能,车道辅助盲点提醒这些功能真的很好用。每一次变道,旁边车道有车的时候,后视镜都会亮灯来提醒。在过窄的地方,或者倒车的时候,360 度全景摄像头非常好用。 DISTRONIC PLUS(自适应巡航+主动转向)在经过了几个红绿灯的体验之后,让我惊讶了。在三环四环用这个功能跟车很不错,方向盘还可以自动轻微修正方向。但是说实话一开始我会有点紧张。如果是一个对这种功能不太熟练的人,可能一开始的感觉会有点担忧,会想:为什么方向盘自己转起来了?比如我老婆就很担心,特意跟我说,别玩那个了!我觉得这需要一个信任的过程。 在中国的城市路况里,因为大家交通规则意识薄弱,突发情况多,所以不能过于依赖它。 驾驶几天以后,会深深感到奔驰对于驾驶安全的重视程度。它对一些东西的控制,一定是通过长时间的验证调教,以及长时间对驾驶的理解才做出来的。有的地方不提醒,有的地方提醒,这些时机很合理,时机的选择很有道理。 对于多媒体系统,像电话、音乐、收音机甚至移动互联网功能其实都做得比较深,而且感觉奔驰在上面花的时间和精力不是那么多。 比如,连接手机后,要切换歌曲,只能前一首后一首的来换。跟手机的连接很差,你甚至不知道下一首是什么,也没有播放列表。可以看出奔驰还是很重视传统的 CD、AUX、USB 的播放方式,它会单独用两个键来切换 RADIO 和 DISC。我认为如果跟车上乘客分享音乐,一定是要用手机蓝牙。需要吐槽的是,这个车后排附带的 iPhone 数据线还是 iPhone4 和 4S 的那种,要知道这是一辆 2014 款车型。 这台车无论是屏幕显示效果还是用料都很不错,但是一堆好材料放一起,用起来就是不舒服。因为好多东西要配合着用,而且整套界面的逻辑设计有问题。 宝马把重要的模块和旋钮集成在一起,操控的时候一手掌握;奔驰的旋钮周围按键有的使用率就很低。又比如要从收音机切换到电话,需要上下推动,往下点按等好几个步骤,但是用按键,一下子就切换过来了。 奔驰的人机系统,学习成本低,但是使用成本高。它的很多元素都是用文字表示,而且每一次操作你都知道会指向哪里,缺点就是步骤太多。这不存在熟不熟练的问题,即使熟练了,也只是知道它在哪而已,但是需要操作的步骤仍然很多。比如在地图界面操作让车头朝北的步骤,就很麻烦。 什么样的操作是简单的呢?我认为还是语音,而且是人工自动识别或者互联网自动识别。长远来说,电脑处理和云端处理一定比人脑处理能力强。和人交流,类似安吉星那种,其实还是有心理门槛的,你会顾虑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可是在现阶段来说还是人工服务更方便快捷。奔驰 E400L 这车自己的语音识别根本没法用,识别率低,层级多。语音命令冗长,甚至有 8 个字的命令,导致使用成本很高。 所以,单靠车本身的处理能力还是不行,因为汽车的迭代很慢。但是车本身还是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这款 E400L 里面带有一些 App,可以查美食看新闻什么的,但是联网速度慢,不知道里面用的是 2G 还是 3G 网络。另外进入之后操作步骤繁琐。有这个时间,我宁愿用手机搜,然后在地图上确定位置。但是好在它可以很快做更新,因为里面实质是个浏览器。相比于整个 COMAND 系统,它的更新速度会快一些,更像我们现在用的智能产品。 开过这款 E400L,一个强烈的感受是:硬件的好坏不代表使用体验的好坏。这款车给人一种很老的感觉,像一个老人,虽然阅历丰富、经济实力可能很好,但是可能并不是太跟得上现在的时代。 情商指数:三星 理由:理性有余而情感元素较少 智商指数:四星 理由:易用性有待加强。在驾驶辅助方面,无论是技术和设计都很棒。
Tesla 千兆工厂再度跳票:推迟到年底前动工
在山景城的股东年度会议上,Tesla 公司 CEO Elon Musk 表示千兆工厂(Gigafatory)将会推迟至今年年底前动工,而且可能会选择三个州地点作为备选方案。
史上最先进自行车车锁 Skylock 将问世
旧金山一家名为「Velo Labs」的初创企业正在推出一个有可能是史上最先进自行车车锁的融资项目。用户通过配套 APP 给自行车上锁,还可以将密码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朋友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