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年,你还记得碟中谍里 4 的 ED 跑车吗?——AR 技术与未来汽车

· Jun 21, 2014 333

看过碟中谍 4 的观众,想必对汤姆克鲁斯纵身一跃跳下迪拜塔的那一段画面至今记忆犹新,还有片中颇具现代感的超级宝马 ED 概念车,这辆宝马 ED 概念车的炫酷甚至盖过了男女主角的光辉。 时隔两年宝马 ED 概念车又一次占据了我们的眼球,这次,作为一款混合动力超跑重新命名为宝马 i8,它正式上市了。 不过小编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并不是 i8,而是在电影中 ED 概念车展现出来的一项技术——AR 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简称 AR),是在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 增强」。 先附上张剧照来回味一下今天要讲的主题 AR: 片中,阿汤哥伸手在屏幕上帅气的一滑,美女副驾驶的挡风玻璃前就出现了一张地图,迅速为阿汤哥规划出了一条最短路径。 可惜上面似乎不带实时路况,不然阿汤哥也不至于被引入拥挤的路段,然后面对挡风玻璃上满屏的人形弹幕,露出无比蛋疼的表情。 话说小编在这里实在忍不住吐槽一句,目前的导航仪相比剧中的挡风玻璃显示的导航真心是弱爆了,每次我想要看地图的时候还得低头看中控,至于糟糕的交互,我就不吐槽什么了。 稍微好一点的是抬头显示,虽然说可以不用低头看中控,但是抬头显示展现的信息毕竟还是有限的,且目前的交互水平也还达不到让人叫绝的水平。 所以说现有的技术和阿汤哥在电影中驾驶的 ED 概念车对比,怎么说呢?这不是一个级别的! 不过话说回来,屏幕显示外加全触控,据小编了解,这个目前看来是幻想中的东西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实现,因为近期 OSG 公司发布了一款集成液晶屏的挡风玻璃:ScreeneX。 图为集成液晶屏的挡风玻璃:ScreeneX 据悉,ScreeneX 的液晶屏可以被放在风挡玻璃的任意部位,而且它是完全整合到玻璃结构中的,不是简单的嵌入。而且 ScreeneX 可以显示高分辨率的视频、文字和图片等。 这样一来汽车 AR 硬件方面最难的显示部分已经实现了,剩下的就是通过车内的传感器及摄像头监视司机的眼球和头部位置,然后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对应的信息。这个并不难实现,类似的功能在本周 Amazon 发布的 Firephone 上已经看到了。对于交互这一块,其实小编并不认为一个明智的产品经理会像电影里面这样设计交互,伸手去触摸屏幕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 且不说将挡风玻璃弄得像手机一样满屏的油腻会让人非常不爽,光是用户在系着安全带的时候想伸手触摸屏幕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再加上屏幕的倾斜角度,这种交互绝对是非常糟糕的,而且还容易影响驾驶员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所以小编觉得,在这里使用体感技术会是一个更加靠谱的实现方案,就像我们在家玩 Xbox 一样,在未来的汽车里面实现这个功能后的用户体验一定会非常的 COOL。 当我们实现了这些功能后,我们就可以在挡风玻璃上显示道路信息了。比如在没有路灯的夜路上,可以将路面边界投射在屏幕上,以免驾驶员不小心开下路基的情况发生。甚至可以像路虎的透明引擎盖技术一样,让驾驶员在挡风玻璃上看到轮胎的位置。相信这项技术的实现可以让常年奔波于危险路段的驾驶员们感受到一些安全感。 图为通用的 AR 效果图 AR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替代传统仪表盘的功能,就像抬头显示一样,将重要行驶信息投射到挡风玻璃上,比如行驶速度,发动机转速等。减少司机低头查看仪表的频率,以提高安全性。 当然在 PM2.5 爆表的年代,辅以车载雷达和红外感应技术,在屏幕上全方位显示车外信息也是完全有理由可以实现的,这样的话在大雾和暴雨天气的出行也就能增加不少安全系数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汽车 AR 技术的发展到底有没有必要呢?未来可能满世界都是呆萌的 Google 自动驾驶小车,是否真的需要这项技术来增强用户的体验呢?答案是一定的,科技再发达,人对汽车的驾驶乐趣还是有追求的,用增强现实的方式来提前告知车主注意安全,或者增强驾驶时的视觉感受,想必一定会非常的具有吸引力。

软件提供商博彦:让车联网「硬」起来?

· Jun 21, 2014 333

上海博泰的一场发布会成为了这几天汽车圈的热点,iVoka MINI X 受到热议。其实在保利剧院的观众席里,坐着的不仅仅有媒体记者,还有博泰的合作伙伴,博彦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项目中,这家「 软件开发服务商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为 MINI X 开发了配套的手机 App。 时间推回到 5 月份,在当时 GeekCar 的深圳之行中,其实我们已经拜访过博彦在深圳的分公司,而它也是我们此行采访的唯一一家做软件的公司。我们试图了解的是,究竟在车联网大潮里,软件公司是以怎样的姿态出现。 博彦并不是最近才开始涉足汽车行业,早在 2006 年,博彦就曾经和奥迪进行过合作。在一份文档中,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在汽车行业做过的一些案例,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整车厂商,项目也大多是一些行业应用的内容。 博彦的优势在于移动互联网和金融,他们的移动开发能力在全国来说处于顶尖的水平。而两三年前车联网概念的兴起,让他们看到了汽车行业软件市场的巨大空间。这个市场存在很多空白,纯粹做汽车行业的软件服务公司,虽然数量上不少,但是规模上基本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博彦看来,车联网软件产品的开发思路与理念是和移动互联网紧密集合的,而且,车联网的发展已经在驱动相应软件行业的发展,并且规模在不停扩大。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是,博彦为博泰的 MINI X 开发了手机 App 应用,为元征的 golo 提供了软件服务,同时,他们也参与了福特 AppLink 系统的开发和调试。 和福特的项目开始于 2013 年。AppLink 属于福特 SYNC 人机交互系统中的一个模块,和苹果的 CarPlay 一样,是为手机与车机的互联搭建的桥梁。在这个项目里,博彦的主要工作是 AppLink 的 SDK 模拟器开发,以及应用程序测试。另外 SmartDeviceLink(SDL)的研发测试工作也是博彦在做,目前这个开源平台已经有百度、高德、中国移动等多家公司参与进来。 如果说 AppLink 是连接手机和车机的桥梁,那么博彦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连接车厂和用户,车厂和互联网公司的桥梁,只不过这种桥梁往往是隐性的,很多人知道 AppLink,知道福特的开源计划,但是很少会有人关注身处他们背后的博彦这样的公司。 经过观察可以看出,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车联网的热度越来越高,博彦的产品,已经从之前的为车企服务,慢慢转变成向个人或者说车主提供服务。「 怎么给驾驶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让他们更舒适更安全的到达目的地,享受驾车过程」,这是博彦现在重点关注的课题,以及他们做车联网的终极目标。 做硬件,被复制的概率很大,而软件则会渗透很多思想在里面,不同的软件也反映出不同厂商的思路。用车载导航一体机举例,虽然硬件相似,但是不一样的软件呈现,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有人说,未来车机系统会像安卓一样,走开源+深度定制的路线,比如锤子系统、MIUI 的模式,在博彦看来,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出现,但是对于车辆信息的控制权,未来一定还是掌握在车厂手中。 不过,不管未来车机以及车联网走向什么道路,不能否认的是,对于软件服务商来说这都将是非常广阔的一番天地。仔细分析博彦的主要合作伙伴,博泰、福特、元征等等,其实这些厂商的产品覆盖了目前来看所有可能的车联网入口:车机、OBD,前装,后装。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方面,在车联网的整条战线上,博彦都想有所尝试,另一方面,到底车联网会被哪个终端所统治,未来如何走向,其实还在观望阶段。不过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OBD 的发展潜力终究敌不过智能车机。 但是 ,博彦不会自己去做和汽车相关的硬件产品。对于提供软件服务的公司来说,和自己的客户去竞争,确实不是明智的选择,他们” 更希望做的是车联网行业的奠基石”, 博彦科技副总裁胡昌显告诉 GeekCar。 传闻元征将在 7 月份发布全新一代 golo 产品,另一方面,搭载了 AppLink 的一些福特车型可能在一年之内就会上市。可以预期的是,「 智能汽车」 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有趣。在汽车和手机互联,汽车与人互联的过程里,用户体验会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而这一点更多的取决于软件提供商。可以肯定的是,整个行业对于这类服务的需求会愈发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