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布加迪推威航混动版后继车型,沃尔沃新 XC90 动力配置细节公开
布加迪将推威航后继车型,采用混合动力混动;沃尔沃新 XC90 的动力配置细节公开,史上最强劲最清洁的车型;福特欧洲重组进展顺利,计划超预期。
【什么值得买】爸爸你起开吧——自平衡儿童自行车 Jyrobike
关于【什么值得买】:当我们想让汽车智能和个性起来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让大家看到更多又潮又有趣的汽车用品。 写在前面: 我小时候,要当孩子王,是一定要有一辆自行车的,而且越早学会骑自行车的兄弟,越受人「 敬仰」。如果谁有一辆自行车可以骑,后面肯定跟着一群流着大鼻涕跟着跑的「 小弟」 这就是当年的高富帅和屌丝啊,这都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同学。还记得怎么学的骑自行车吗?一般都是老爸在一边扶着一边跑,孩子在前面玩儿命骑,当爸的一松手,就骑起来了。 什么值得买: 现在有了这个,爸爸们可以起开了,众筹网 Kickstarter 最新推出的项目 Jyrobike,该车专门为 3 到 8 岁的孩子打造,是一辆自平衡儿童自行车,借助高科技让孩子学骑车更安全。Jyrobike 的前轮内置陀螺仪,在车子左右摇摆时始终保持平衡状态,内置的电池可以续航 3 个小时。 原理挺简单的,其实真的需要这么高级吗?一般儿童车还有个东西——辅助轮,一边一个肯定不会摔啊?不过也是,没听说过那个小孩儿是骑带辅助轮的自行车学会的骑车。就好像学走路一样,只有摔过,疼过,才能走得稳当。 说几句: 有时候想想学骑车其实真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可或缺的互动,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学骑车的时候,我老爸跟着跑,我一回头发现我爸没有扶着,立刻就摔了,爷俩摔作一团。当时我老爸第一个反应就是看我有没有伤到,我还清楚的记得他那一脸愧疚的表情。一晃也好些年了,但是这种感觉却永远不会淡去。学骑自行车其实也是人一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仪式,因为你不会记得学走路的情景,更别说长大了学开车,你永远会和副驾驶争吵。只有学自行车,才是父母和你一起去完成的一个仪式,一个终身难忘的经历。 几多钱?如何买? Jyrobike 正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12 英寸自平衡车轮价格为 129 美元(约合人民币 796 元),整车价格为 249 美元(约合人民币 1536 元)。用户还可以购买一款遥控器。在孩子学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用遥控器改变平衡设置,使孩子意识不到自己在控制自行车的平衡,目的在于减少孩子在学骑自行车过程中的焦虑。
联车科技这个大夫,在熬一副叫做 OBD 生态圈的药
那天的北京,电闪雷鸣的晚上,联车科技的创始人张成在 GeekCar 的办公室为我们展示着他的 OBD 产品,滔滔不绝。 而我抱着怀疑的态度看着他演示那些远程控制功能,以及他坚定的眼神。嗯,张成有着人艰要拆的气质,对于他来说除了用「 产品说话」 其他的都是浮云。他一上来就说:我的 Autolink 不是 OBD 产品(虽然长得跟 OBD 一模一样),这里的门槛就是「 知识」 门槛,就是你们不懂。 对于他们的产品,你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不同点:它可以通过手机 App 对汽车进行 远程控制 。 目前的 OBD 产品,大多数只提供了车况检测功能(故障码读取),但是联车的这款 A-CUBE 不仅监测,还能控制,这肯定是基于私有协议以及 CAN-BUS 总线信息。 张成曾经在上海通用负责车辆电气总线架构的工作,因此,通用品牌的私有协议获取起来没有难度,而他们的产品目前也确实是只对通用车型有远程控制能力。 但控制还不仅仅是张成的目的,他想做的是以这个 OBD 硬件为基础,打造「360 安全助手」+「 大众点评」+「 支付宝」 的模式,着眼于汽车后市场,打造闭环的生态圈。 具体来说,通过 OBD 硬件时时刻刻的监控车辆状况,发现问题之后,他们的 App 平台会像大众点评一样给你推荐需要更换的配件和服务提供商,车主通过他们的平台支付费用,然后到线下获得服务。通俗点儿,张成他们就相当于是医生,负责开药,所有售后平台全部是药房。 显性的模式就是这样。而我们看不到的是,在这整个的大流程里,所有车辆数据都会被收集。因为有对于总线信息的掌握,所以这些数据在丰富度上不会差于厂商所掌握的。 如果说大夫靠出诊费和药品回扣赚钱,那只是小钱,真正能产生价值的是大夫手里的一沓沓病例。嗯,这篇文章不是为了鼓吹医疗制度改革的,我们仅仅是举个例子,另外,我们也不鼓励贩卖病人的不孕不育隐私。 看上去,这个项目集合了众多流行元素,智能硬件、云端、大数据,等等,格局庞大。但是如何操盘呢? 能形成大量数据流动的后市场闭环,其实它的根源还是在于 OBD 硬件对车辆私有协议和 CAN-BUS 总线协议的读取,这也是联车科技到目前为止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这个优势,可以做两件事:远程控制,以及获取远程控制所产生的数据。 随之而来也有问题,第一是能控制多少车?第二是车厂是否愿意你去控制?第三是安全性怎么保证? 在这三个问题里,第一和第三我认为都不重要。首先,如果能把通用这一个品牌做精,那用户数量也会很庞大,不用担心盈利问题。其次,安全性,既然设计了通过手机 App 反向控制汽车的功能,那肯定要把使用场景想清楚,必然会设置一些预防机制,不会让人随时随意去控制汽车。那真正的问题就是第二个了,车厂是否会允许这种控制? 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受车厂欢迎的。这就好比你生了个孩子,你放心让别人给他随便喂饭吗?万一孩子吃出毛病来了算谁的? 于是,孩子还得自己喂。所以我们看到,沃尔沃在 Sensus 系统里加入了相似的远程控制功能。一旦车厂自己来做这些,那后装市场将非常难做,毕竟对于用户来说,原配的东西用着会放心许多,何况像张成这样的 OBD 硬件设备,还得由用户掏钱买单。 那是不是说我们只能看着 A-CUBE 这样的产品慢慢死去?也不一定。至少在那个晚上,张成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完整且让人畅想的用车场景。对于用户来说,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车辆这事也许一开始在主观上不容易接受,但是一定有这方面的需求。而车厂的迭代速度和保守态度决定了他们推出这样的功能一定要权衡再三,也许权衡的结果就是不做。 这就是机会。
来一场穿越「虫洞」的时空旅行,来到车内智能语音搜索的新时代
虫洞(Wormhole),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虫洞是 1930 年代由爱因斯坦及纳森·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的,认为透过虫洞可以做瞬时间的空间转移或者做时间旅行。 也许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爱因斯坦的「 虫洞理论」,但是几个来自交通大学的理工科研究智能语音的技术宅男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他们眼中的「 虫洞理论」——让用户更快速更智能地获取信息。 说到虫洞智能语音搜索,我们想到的第一个可能就是他们安卓端的 App「 虫洞语音助手」,我们今天不想聊这个,因为这个 App 只是这个不到 30 人的团队中的 2、3 个人花了两三天时间做的(但易观国际统计过,目前它是安卓端语音搜索类 App 全国下载量第一,达到接近 3000 万次的下载),我们想聊的是这个「 草根」 团队是想要如何改变智能语音搜索,以及智能语音的车载应用问题。 语音现在还是在操作层面应用比较多,比如听歌、发个信息什么的,但其实它的潜力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真正的智能不止存在于操作层面。 虫洞的这个团队在做什么?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 虫洞语音助手」,他们还有很多「 端」 的合作,例如车载 i 智歌、三星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海尔智能家居、甚至步步高学习机等,虫洞语音助手只是他们众多「 端」 中的一个。他们通过这些端服务用户,获得一部分盈利,但其实他们更看重的则是通过这些端获取用户的语料信息(例如所有问题和对话都会通过虫洞的后台,后台有上百台服务器在记录这些话,统计问答对话的多样性,分析用户的特性、习惯和爱好)。其实这些语料对于虫洞来说才是最值钱的,因为虫洞要做的不是垂直领域的智能语音搜索,而他们的目标是做「 第四代搜索引擎」。 什么是「 第四代搜索引擎」? 我们都知道,第一代搜索引擎是指主要依靠人工分拣的分类目录搜索,用反馈结果的数量来衡量搜索结果的好坏;第二代则是指以超链接分析为基础的机器抓取技术为基础;第三代搜索引擎则是在用户输入一个查询词时,尝试理解用户可能的查询意图,给与多个主题的搜索提示。第四代搜索引擎区别于前三代,是把个性化信息及人际推荐关系叠加到链接分析上,不是通过某些关键词搜索,而是通过上下文理解及记忆式上下文分析,让搜索引擎读懂你。就像电影《Her》里面的虚拟女神「 斯嘉丽·约翰逊」,真正实现让你无障碍意淫的人工智能,更像是 24 小时的私人助理和秘书。在这一点上,虫洞比其他团队更加理想主义。他们和中科院、微软上海实验室、北邮实验室等等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研究机构合作。虫洞负责参与研究,并最终把研究工程化。 虫洞看智能语音在车内的应用 和我们之前采访过的「 出门问问」 一样,「 虫洞」 也意识到了智能语音应用在车内场景中应用的重要性,而且他们觉得汽车前装市场更新迭代太慢,并不适应互联网模式(这点倒和「 出门问问」 的观点是达成一致的),后装市场并不成熟,而且很多需要定制化,很费时间而且市场效果也不一定好。 现在车载模式大多数是投射的模式,但真正的智能是服务或者平台+端的模式。这个平台可以定义为是一个特别了解你的助手或者秘书的角色。平台是一个大脑级的东西(在云端,投射到不同的屏上),知道你的喜好和习惯。 智能语音发展也有很多年了,但它不像其他领域发展的那么快的原因之一就是场景的局限性。在嘈杂的环境下语音识别率会受相应的影响。而车内算是语音应用比较理想的场所,但也会受到影响。虫洞的想法是未来会应用到谷歌的「 骨传导」 技术,并且还会发展到通过「 脑电波」 的模式让汽车和你进行沟通。而且他们认为车内的语音智能应该是以一种更主动的方式实现,并不是用户语音搜索周边的饭馆或者搜索一条路径,就直接给用户列出一大篇列表,而是需要更自然的交互式的「 会话式」 语音互动。 这种「 会话式」 语音搜索模式的实现也有很多难点。 我们都知道智能语音分为三大模块:1. 语音识别,也就是语音到文字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语料收集、人工或机器标记,然后把对话传到云端,通过波峰波谷判断和计算看是哪个字。科大讯飞在安徽有一个三百多人的团队,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录入和标记这些语料信息。还有百度、出门问问也都在做语音识别,算法层面大同小异。2. 语义分析:也就是从文字到意图的理解,这也是出门问问以及虫洞等智能语音企业的核心技术,每个企业的方式和风格不同,对语义的识别的侧重点也会不同。3. 智能搜索:从文字的理解到搜索结果的呈现。「 会话式」 语音交互模式的难点就在于要分析和记忆用户之前说的话、喜好、行为习惯,这是一种机器学习的能力,让机器从一张白纸通过和你交流成长,进而变成你的得力助手或秘书。 硬件的成长速度很快,每 18 个月都会翻一番。语音领域一般来说隔 3、5 年是一个周期。下一个周期这个领域可能会在类似 nest、智能手表、车载等智能硬件领域应用会发展很好,会突破控制类的交互而更多转向主动性交互。 语音搜索发展需要经历用户习惯迁移的过程,HTC 小 hi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的习惯,但这并不完全。例如附近场景的搜索功能,用户希望越简单越傻瓜越好,未来最好是不用安装和打开很多 App,只需要一个智能语音去集成这些 App 就可以了。 对于一个自称「 草根」、「 苦逼」、「 技术宅」 的技术导向智能语音创业团队来说,跟随导师贺仲雄参与中科院、清华机器翻译等科研项目、参与 Siri 中文版的研发、成为第一批微软云加速器孵化器的成员之一,这些经历见证了他们的成长。随着智能硬件的发展,未来智能语音领域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是对于技术,他们不会走「 虫洞」 这条位于不同时空间的捷径,未来的汽车产业或人工智能领域会不会有虫洞语音的名字,我们非常期待。
路虎发布「自动学习」概念,想让汽车真正智能起来
前几天谷歌发布 Android Auto 的时候,我曾经在文章里将 Google Now 视为这套系统的灵魂。Google Now 具有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它通过观察分析用户的日常行为来让自己变得更智能,进而成为用户得力的随身助手。 现在,路虎要做汽车版的 Google Now 了。 先看这段视频吧: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功能,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为你呈现信息、自动操作。这些信息可能包括天气预报、信息提醒、日程安排等,而自动操作也包括规划路线、挑选播放音乐、发送信息等等。 总之,它能预判你的想法,帮你做事,让你专注于开车这件事本身。提供信息只是开始,而自动处理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 但是,它也并不仅仅局限于车内空间,即使你不在车里,它仍然会成为你的移动助理。这样的设计,根源是把「 人」 作为核心,而不是「 车」。 各品牌都在做自己的车载互联系统,不过,设计思路其实都是以「 车」 作为着力点来展开。于是我们看到各种跟车有关的功能,它们丰富多彩,不管你是用旋钮、触屏、语音还是手机端 App,都可以进行操作。但是说到底,这些操作的目的都是让车产生变化。 而路虎的这套「 自动学习」,把「 人」 作为核心之后,你可以看到,不管是在车内还是车外,它提供的信息,做出的操作,实际上是为用户来服务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路虎的这套系统可以自动帮助用户做出一些反应,但是和炒得火热的无人驾驶相比,它最本质的区别还是强调人对于「 车辆移动」 这一基本功能的绝对控制权。系统自动帮助用户进行某些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让驾驶者更专心的开车,你不用操心别的,只管好好开车,好好享受驾驶的乐趣。如果说自动驾驶是为了让人腾出双手干别的,而这套「 自我学习」 就是系统帮你干别的,你的双手用来握方向盘。 路虎发布的这一「 自我学习」 概念,其实是从车载互联到人工智能的一次进化。希望它不仅仅局限于概念,而是早日来到我们身边。
与” 爱人”Lyft 过招:Uber 不战而胜的 5 个杀手锏
Uber 是严肃的商人。 它是出了名的在竞争中快人一步;如果不是几步的话。 在短短的几年里,Uber 已经变成了一个高科技强国,每周产出 2000 万美元。 同时,Lyft 即将在纽约布鲁克林和皇后区推出服务,即使出租车和轿车委员会(TLC)和国务院金融服务部二者都将它的服务定为非法,并威胁必要时会采取行动。 与 Lyft 不同,竞争对手 Uber 在纽约不存在这些问题。TLC 原政策和规划副处长五月份加入了 Uber 算是一个原因。 以下是 Uber 傲视群雄最最重要的五个因素。 1,它从高阶投资者那里筹到巨额款项,确切的说是 15 亿美金。 Uber 采取的是积极的筹款策略。其投资者包括亚马逊 CEO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连续创业者贾森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谷歌风险投资公司(Google Ventures)和风险投资公司门洛帕克(Menlo Ventures)。 在 Lyft 宣布高达 2.5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后,Uber 也再度筹得 12 亿美金。这不是巧合;也就是这轮融资后 Uber 的估值冲到了 182 亿美金。事实上,Uber 已经直截了当地说了,它筹集更多的资金正是为了扼杀 Lyft 和出租车行业。 2,Uber 挖角前 TLC 和政府工作人员处理监管问题。 早在五月份,Uber 聘请了顶级出租车官员,原 TLC 政策和规划副局长阿什维尼尔斯基(Ashwini Chhabra)来和政府打交道;消息一出,TLC 司内官员对这一举措就争议连连。一些人甚至叫嚣说他该接受调查。 「 应该调查看看他在为 TLC 工作期间否存在利益冲突,以及 TLC 是否被利用了,」 大纽约出租车协会常务理事伊桑格柏(Ethan Gerber)这样说道。「 看上去他在为 TLC 工作期间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然他不会睡了一觉醒来就找到一份那样的工作。Chhabra 先生一边为 TLC 工作,一边与 Uber 进行着谈判。」 同时,Uber 还聘请了布拉德利图斯克(Bradley Tusk),他曾负责管理前市长彭博 2009 年的竞选活动;以及市政府前新闻秘书 Stu Loeser。 3,Uber 首席执行官 Travis Kalanick 似乎打定主意,每当 Lyft 有大动作时,Uber 就必须棋高一着。 这似乎也不像一个巧合。 Uber 赶在 Lyft 于纽约推出服务之前,削减了其低端服务 UberX 的价格。不过,它也对司机承诺,未来两个星期每位司机仍能每周至少赚 1,000 美元。 同时,Lyft 也在同天宣布,将在 24 个城市提供两个星期的无限次免费乘坐,Uber 在康涅狄格做的事情也一样。 4,Uber 付钱给 Lyft 司机,把他们转化成 Uber 的司机。 早在六月,Uber 就有一个促销活动,谁能够说服一个 Lyft 司机加入 UberX,谁的 Uber 账号里就会多 250 美金。要是你,你不会发动自己一切能发动的力量上 Lyft 那儿拉夫吗?它甚至可以更直接,司机本人从 Lyft 或 Uber 其他竞争对手处转会过来会得到 500 美金。 「 对目前在其他车辆共享平台上服务的司机,他们转会后我们会为其提供 500 美元,」Uber 五月份在官方博客里这样写道。 「 对于那些已经是 Uber 旗下的司机,每成功推荐一个人加入 Uber 你就可以得到 … 继续阅读
碾碎 Elon Musk 电动车梦想的未来技术:氢动力
在下一代汽车的定义之战上,正弥漫着无形的硝烟。这场战斗,发生在电池动力和燃料电池之间。 关于电动车,你可能已经听了很多,这要感谢特斯拉,是它一手繁荣了这个技术的市场,要是没有特斯拉没有 Elon Musk,本来这项技术可以说是无处可去。而特斯拉的敌人 – 至少 Elon Musk 是这么亲切称呼它的 – 则是燃料电池汽车,食粮来源是氢。 燃料电池汽车本身,由于像丰田这样更成熟的汽车制造商的入场,经历了自身的腾飞;丰田因为日本政府推出的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得到大大提振。此外,至少有三个其他主要汽车制造商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推出燃料电池汽车。 特斯拉这会儿正借着迅猛的动量往前冲 – 今年它的股价上涨了约 50% – 它还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支出奥德赛,要将锂离子电池的全球供应量翻番,并最大程度地扩展其充电网络。这么看来,他们真会被燃料电池打乱阵脚吗?再或者,这两种技术可会在哪天和平共处,一笑泯恩仇? 让我们捋一捋,细细看来。 什么是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摄取氢气,并把它转化为电能。这样做最常用的方法是为一种称为质子交换膜的特殊材料充电,以从氢原子中分离出质子和电子。该电子被捕获作为电能,然后与质子和氧结合形成水。 如果你把这些家伙堆叠在一起,一个燃料电池就做成啦。以下是一个它在车内的工作示意图。它在前面有一个马达;燃料电池在汽车的中部。 优点和缺点 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好处是,你不必给它们插电。相反,你只需去一个加油站,给你的车加氢就行了。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则需要你把爱车在充电站放好几个小时(特斯拉是一个小时多一点点)。从环保上来讲,尽管二者都不产生直接排放,然而制造氢气和电池的原始电力,都需要在上游发电厂燃烧化石。因此,二者并非真正的零排放。 充电方面,燃料电池「 充电网络」 仍然存在巨大缺口,相比而言电动汽车的充电网络则要完备多了。 下面是燃料电池的充电地图: 这是电动汽车充电站地图: 加州战场 加州计划在明年秋天前,能够将容纳 4000 辆新车的 25 座氢燃料加油站投入使用。一项最新研究说,现有的普通加油站可以安全地存储和分发氢气,这这情况可能有利于氢燃料加油站数目再跳一级。 事实上,许多氢燃料汽车开始只能在加州使用。而根据该州复杂的排放信用点数计算方法,氢动力汽车因其续航里程和加油速度均比电池电动汽车胜过一筹。曾经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预计在 2012 年,路上跑的更多的是燃料电池车而不是电动汽车(虽然年限已过,不过我们可以领悟意思不是): 州长杰里·布朗最近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到 2025 年,要求加州至少要有 150 万辆零排放汽车。加州其实是八个州联盟之一,它们的共同愿景是把 330 万零排放的车放上路。 越来越便宜…… 至少汽车制造商希望如此 迄今为止,大多数燃料电池基础设施都是指向氢发电厂。最近一份来自 Navigant 的研究表明,更多的行业正在考虑转用燃料电池提供电力,而不再依赖于电网,这样发生自然灾害时可以有备无患。燃料电池也正在进驻仓库 – 沃尔玛就一直采用燃料电池为其叉车提供能量,既节约成本又节省劳力。 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希望这些能力能产生溢出效应 – 丰田,福特,通用,现代都计划推出新的燃料电池汽车。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说,他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他说这是因为他们没能做出足够好的插电式电动的结果。 「 我们不清楚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任何最新突破,」 他在最近的报告中写道。 「 不过我们都知道的是,大多数电动汽车并未实现其既定销量目标。」 他呼吁他们该转会到燃料电池,「 虽然算不上完全改换天地,不过也算是应付鼓励大规模采用电动汽车的政策的缓兵之计了,因为毕竟,电动汽车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到来。」
亚马逊望 FAA 法外开恩,允许其用无人机送货
此前,GeekCar 报道了 FAA 禁止亚马逊用无人机送货的消息。FAA 禁令一出,亚马逊就虚与委蛇地大打太极拳,与之周旋,坚持前者针对的是业余爱好者和模型飞机,而非亚马逊的机型。不过,现在,似乎亚马逊正在考虑好好处理下这个问题。这不,亚马逊公司向 FAA 提交了一份申请信件,希望后者能够同意为其提供更大的无人机快递测试空间。亚马逊全球公共政策部门副总裁 Paul Misener 告诉媒体,「 我们想要在离家门口更近的地方进行一些研发工作」,并指出其无人机现最快飞行速度已经超过了 50mph。 据悉,亚马逊无人机最多可携带 5 磅重的包裹。有消息显示,近段时间,亚马逊还在尝试研发其他型号的无人机,希望能够提高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灵敏性并加长其使用寿命。 据了解,亚马逊在西雅图已经拥有一支专注于无人机快递的项目研发组。目前,这家公司已经研发出了第 9 代无人机。 目前,FAA 并没有就亚马逊的这一请求表明立场。
登月公交车?这就是 Nimbus 电动汽车
在见到 Nimbus 之前,你可能从来不知道电动汽车可以设计成这样:一半像公共汽车,一半像登月火箭,整个颠覆你的电动汽车观。 也许你觉得这个东西很滑稽,但是创始人 Eduardo Galvani 相信他的电动车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当你开着一辆汽车的时候,人都会有一个潜意识的过程,感觉自己和这台机器是融为一体的,而且开车的时候还会错觉自己的自然能力大幅提升,就像希腊神话里的力量之神一样。 这些就像手机、汽车一样,会进化成我们身体的一部门,又或者发展成一个「 钢铁侠」 那样的物种。 因为是前沿技术,所以在车内看到碳纤维和钛材质一点都不惊奇,车内有内置 WiFi,可拆卸的 7 英寸显示器和控制器,多功能仪表盘以及一套自动驾驶系统,整个下来车内可以容纳 5 个人的空间,配上敞篷式的窗户,不论你是在黄石公园的山谷还是月球上的 Apenninus 山脉,你都会驾驶自如。 考虑到汽车的安全性,e-Car 准备了 6 个安全气囊,几个侧保护杆,以及整个被称为安全虚拟空间的车屋。 在省油设计上,e-Car 设计了一个混合动力式系统,就好比 180 马的摩托车在由锂电池供电的时候,还会有一个燃气型发电机。E-Car 不仅配置了汽车再生制动系统,也有车顶的太阳能电池板,理论上它的燃油效率达到了每加仑跑 180 英里以上。 到此,你可能会觉得这辆车像皮克斯电影一样不可想象,但是新时代的电动汽车真的来了。 注:本文转自 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