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Navigant 公司自动驾驶研究报告发布,三星 SDI 将为 BMW 提供数十亿美元电池
捷豹路虎公布巨资新研发的发动机各项数据;自动驾驶汽车研究报告:2020 年后进入爆发期;三星 SDI 与 BMW 签协议,将提供数十亿美元电池组件。
「老炮」车音网是如何做车内语音的
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微软、苹果、IBM 等 IT 公司就掀起了第一波语音浪潮,当时的语音识别还处于需要在手机或设备里面嵌入语音识别芯片的「 本地化语音识别」 的阶段,当时有一个中国人受到了这场浪潮的影响,他就是现在车音网的创始人 沈康麒。 现在第一波语音浪潮早已平息,无线网络环境也有了质的改善,1999 年的初始创业团队也经过被收购、重新创业,直到 08 年,在对美国安吉星的一次考察后,创立了「 车音网」。早期是通过语音识别的方式为车主提供车上半自动化的智能服务。直到现在,车音网 不仅仅在语音识别一个层面,更多的是在 车载人机交互层面 在做技术研发。所以 GeekCar 来到了车音网,和车音网副总裁陆凌涛聊聊关于车载智能语音的看法。 车音网在做什么? 一句话概括,车音网是一家基于语音识别的汽车互联运营商,目前有 320 人的规模,有将近 100 人在做汽车互联项目,应该是汽车垂直领域最早的本土语音识别公司之一。 在 GeekCar 看来车音网更像是车内语音的「 老炮」,他们对汽车「 系统」 的理解更加彻底,目前他们和车厂的合作项目有十几个,这也是他们目前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其中包括马自达的语驾、通用的 MyLink2.0 等等前装、准前装项目。车音网从最初的汽车企业 App 端外包开发,向汽车互联平台端的开发转变,平台跟整个车的生命周期关联在一起,从用户买车、到用车。 除了 App 端外还有一个后端服务平台,这个平台除了服务用户外,还服务于汽车厂商、4S 店。给他们提供用户的活跃度、常用的功能、以及用户习惯等数据,通过习惯分析告诉汽车厂商未来应如何通过 4s 店推荐有效服务。在后装市场方面,车音网从 2011 年之后就很少做了,目前只有四、五款自己的产品,今年还会推出一款手机端客户终端产品。 车内语音的问题出在哪儿? 语音识别技术是车音网的看家本事,目前在中国掌握语音识别核心技术的四个人之一,目前就在车音网的新加坡研究院,而且这四位博士生导师带出来的学生大多数也都在这些地方工作。车音网如同之前我们采访过的「 虫洞语音」 一样,提到了智能语音的更新迭代问题,但他们的态度却十分不同。在车音网的陆凌涛看来,虫洞这样的公司实在太「 理想主义」 了。 「 很多大数据在车内都是伪命题」。 用户在车内的生活和对话是碎片化的,机器或系统智能学习到有限的对话习惯和需求习惯,而无法完整地学习一个人。所以他们的态度是:在车内只要把某件跟用户密切相关的需求做好就可以了。 而对于他们的直接竞争对手,一直坚守和专注语音识别这个堡垒的「 科大讯飞」 来说,车音网认为目前肯为语音识别买单的车厂和用户太少了,作为技术提供方来说,从车厂赚到的钱是很少,作为上市公司的科大讯飞「 赚钱」 的方式和公司性质不同的车音网肯定是不同的。对于车厂和语音识别公司的关系来说,目前很多大多数公司只做了「 语音识别」 这第一件事,而 在「 语音识别」 和「 语义分析」 这两件事中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比如汽车厂商、TSP 公司、电信运营商等不具备语音识别的技术能力和背景,所以他们对语音识别的理解是不正确的,例如车厂会要求语音识别公司做到语音控制车辆,这在技术上确实可以实现,但确实也没必要这么做。 「 车内完全通过语音控制车内设备会把车主搞疯!」 汽车厂商对车内控制类设备的操作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完全没有必要用语音这种在操作上略显「 鸡肋」 的方案去实现。想象一下,你对着你的车说:「 关一下窗户。」 汽车反问:「 主人你是要关前后左右哪个窗户。」 你说:「 左前窗。」 汽车反问:「 主人,你要关到多少程度。」 这时候你肯定就疯了,按钮就在你手边,为什么不能按一下呢?! 什么才是对的车内语音解决方案? 「 我始终认为在车上用户需要的是简单答案,最好是唯一的。」 在车内,人们对互联网的浏览习惯和在手机 PC 上浏览会有很大不同:在手机或桌面上浏览时,人们是很集中精力的,并且不介意分神。但在车中,用户头脑中无法做出复杂判断和复杂转换,这时就需要「 快、准、狠」 的结果。一般情况下用户不会去问「 世界上蜜蜂有多少」 这种查询类的问题,而是会问跟下一段生活有关连的问题,例如餐馆推荐等等。所以车音网认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 根据很多维度,例如现在的位置、过去常去的地方等等,再结合大数据的算法,从浩如烟海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给用户推送过去。 当然,也许你会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那么他们会继续给你推送第二个答案,如果还不是你想要的(好吧,你应该是处女座),那么他们就会给你转接人工服务。这也是陆凌涛一直在强调的: 「 多种交互方式的组合才是最佳人机交互方式」 通常在实验室、绝对安全的环境下,用户的所有人机交互都是通畅的、网络也是稳定的。但在 高速行驶,高速切换基站的状况下,3G 网络不稳定,车内噪音大 等,都会影响语音识别的准确度。再比如在紧急状态下,用户没有清晰地逻辑思维,想要冷静清晰地向机器转达他的想法并不现实,所以这个时候转接人工座机似乎就成了一种「 应急保障通道」。而且从另一方面说,车主的素质、普通话程度的好坏这些都无法预判。所以「 带有人工座机的车内语音」 也是智能语音在车内好的解决方案之一,也是「 可被商用」 的前提。 说到这儿,陆凌涛表示虽然他们是做语音识别,但他们依然不认为语音识别是万能的。 人脸识别、眼球识别、触控、语音识别这些技术应该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并不是一切用语音识别来代替。一些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了解并被动发起的 指令(例如提示疲劳、提醒机器故障等)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特斯拉直销模式的最大阻力:白宫里的黑奥巴马
豪华电动车公司特斯拉最近和奥巴马政府处的不是特别好。 上周五晚上,白宫驳回了一份特斯拉的请愿书,请愿书的内容是「 允许特斯拉汽车公司在所有 50 个州直接销售车辆给消费者。」 遭到无情的拒绝后,特斯拉公司旋即呛声回去,指责白宫「 令人失望」、「 胆小如鼠」。 特斯拉一直在与多个地方政府斡旋,推销自己的直销模式。呼吁白宫支持该公司的请愿书第一次是在 2013 年 6 月 5 日发布,并当即获得了 100,000 个签名,达到这个数量的签名才能有资格一个月内得到白宫的回应。 话说回来,白宫的回应是由时任能源和气候变化总裁特别助理的 Dan Utech 写就,他说,「 你也知道,管理汽车销售的法律向来是州一级国会议员经手的事情。」 Utech 接着列举了政府曾为「 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而推出的若干举措。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特斯拉企业及业务发展副总裁 Diarmuid O’Connell 的说法则是白宫在这个问题上并未显示出该有的「 领导力」。 「 有 138,469 个人签署了请愿书,敦请白宫允许特斯拉汽车公司在所有 50 个州采取车辆直销模式。现在,一年多后的美国东部时间上周五晚上七时三十分,大多数美国人在准备着欢度周末,这当子美国白宫发布了这令人失望的回应。它不是抓住机会促进创新,支持这个一个世纪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成功的美国汽车公司,而是发布了比拒绝建设死星(Death Star)这个提议那会儿还要胆小怕事的声明。」O’Connell 说道。「 他们没有显示出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高级官员宣布支持消费者自由选择权时表现出来的魄力,白宫只是把责任推卸给国会,并大肆宣扬其在提高车辆使用效率上的进步。鉴于经济和环境已经危如累卵,我们期冀着更加强势的领导和行动派。」 以下是白宫回应特斯拉的全文: 首先感谢您的「 我们人民的请愿书」。我们对下一代多样化的交通选择感到兴奋不已,这其中就包括特斯拉和其他汽车厂家生产出的那种电动汽车。这些公司正在积极动作,以在电池和电动汽车等前景无限的领域永远保持创新的姿态。汽车电动化是「 奥巴马总统气候行动计划」 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曾承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污染,同时减少我们对石油的依赖。 但如你所知,规范汽车销售的法律向来是州一级国会议员经手的事情。 我们期待能为美国家庭提供更多选择,包括更多省油省电的车辆。然而我们也得知道无视现有法律,允许直接售卖车辆给人们的行为是需要得到国会背书的。 我们在提高车辆使用效率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自 2008 年以来,新车型的燃油经济性增加了 12%,与五年前相比,消费者现在可以从五倍以上数量的车型里做选择。 2013 年 12 月,环境保护署(EPA)宣布,经过过去八年中连续七年的进步,2012 年款的车辆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燃油经济性。 总统也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行动来激发更多的消费选择 – 既能给消费者省钱又能减少石油依赖。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在做的事,能够催生下一代节能型汽车的诞生: 2012 年,奥巴马政府指定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标准,计划在 2025 年之前,将燃油经济性提高为轿车和轻型卡 54.5MPG 的相当水平。这些标准能将消费者在天然气上的支出削减 170 亿美金,美国的石油消费减少 120 亿万桶。今年春天,我们也发布了中型和重型卡车的标准,此举将为车主和经营者节省约 500 亿的燃料支出,并节省约 5.3 亿桶石油。 美国能源部(DOE)有一个贷款计划,以创生未来交通所需要的各种创新。事实上,特斯拉的电动车荣膺「2013 年度汽车趋势汽车」 的封号,并且提前 9 年就偿还清了美国能源部的贷款,并为纳税人赚到了约 1700 万美元的利润。美国能源部借给福特汽车公司的贷款,让它升级分布在六个州的 13 家工厂,并提高了十来款时兴汽车的燃油效率,而这给美国境内创造了约 33,000 个工作岗位。 在 2013 年 9 月,美国能源部给 38 个新项目授予了 4500 万美元的资金,以提高车辆燃油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保护环境。这 38 个新项目统一于「EV 无无处不在大挑战」(EV Everywhere Grand Challenge)计划,这是个公私合作的举措,致力于十年内使电动汽车像燃油车一样便宜、驾驶方便。另外,作为「 电动车无处不在」 项目的一部分,美国能源部推出了「 工作场所充电计划」,期待五年内,提供工作场所电动车充电桩的美国雇主数量能够翻十番。 正如这些举措表明的,政府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其激发的创新之火,能够使美国依然屹立在车辆制造之巅。 总之,再次感谢您的请愿书。
无人机成为专业打光师,可自动调整位置
对于专业的摄影师来说,打光是一件既麻烦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情。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无人机能够成为他们的好帮手。日前,由 MIT 和康奈尔大学组成的一支研发团队就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这样的试验。据悉,这套系统不仅可以为拍照者提供光源,而且还能在模特或摄影师发生位置移动的时候做出适时的调整。 一架 Parrot AR.Drone 四旋翼无人机 研发团队在试验中使用了一架 Parrot AR.Drone 四旋翼无人机。他们在无人机上安装了一个可持续发光的卤素灯、一个摄影闪光灯、一个光探测和测距套件。另外,它还配备了一个外置的计算机。摄影师手中的相机也被连接到了这台计算机中。据介绍,相机每秒会向计算机发送 20 个信号,然后计算机中的程序会对这些照片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还会监控光区域的宽度及物体边缘。 首先,摄影师需要向无人机下达光源方向的指令,然后无人机根据摄影师设定的光源宽度调整位置。而当摄影师或模特发生位置移动时,无人机则会根据计算机提供的算法调整位置。 平面图 不过这套系统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不太容易实现完美边缘照明。也许科研人员可以考虑使用更加传统的照明手段。 据悉,该系统是 Manohar Srikanth 还是 MIT 研究生的时候连同 MIT 教授 Frédo Durand 及康奈尔大学的 Kavita Bala 一起研发而出。研发团队将于下个月在计算机图形、可视化及成像美学的国际研讨会上展示这一成果。 转自:新浪数码
日产公布 LEAF 更换电池价格,比想象中的便宜
日产从 2010 年就开始在美国销售纯电动汽车「LEAF」(聆风)。但日产北美公司一直没有公布更换电池的价格。现在,这种情况终于有了改观。日产宣布,LEAF 的 24kWh 电池定价为 5499 美元。 这一价格已经考虑了回收旧电池退还的 1000 美元,所以实际上电池单价为 6499 美元。另外,如果是 2011 年款和 2012 年款 LEAF,需要另付 225 美元购买安装套件。 日产北美公司是在 LEAF 用户使用的在线留言板上发布了电池价格的。以这种形式公布电池更换价格,可见日产北美公司非常重视 LEAF 用户的交流社区。 LEAF 更换电池的价格平均到每 kWh 约合 270 美元。很多 LEAF 用户对这一价格感到吃惊,因为比他们想象得便宜。在线留言板上有个用户说:「 这简直是 6 月份就迎来了圣诞节!」。 在美国,很多消费者认为 LEAF 等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升级很快,如果一直不公布 LEAF 更换电池的价格,与其买一辆,不如租一辆。而这次价格公布以后,估计不打算租而打算买的用户会增加。 另外,这次推出的 LEAF 更换电池将配备于 2015 年款 LEAF,采用了在温暖气候下比原电池更耐用的技术。因此,有的消费者决定换购新款 LEAF,也有消费者决定租期到期后购买 LEAF。据说某个用户在听到更换电池的消息以后,带着自己 12 岁的孩子去了停放 LEAF 的车库,对孩子说:「 这辆车将成为你的第一辆车」。 笔者也在 2011 年 7 月买了一辆 2011 年款 LEAF。到 2013 年 11 月,才跑了大约 3 万英里(约 4 万 8000 公里),电池容量就开始减少。现在,充一次电可行驶的距离缩短,笔者一直有点担心。在购买 LEAF 的时候,有人预测购买电池要花约 1.5 万美元,但结果价格比较便宜,这让笔者安心了一些。 转自:日经技术在线
梦想战车,10 万超跑摩托你会买吗
此前曾经耗时两年打造了一台价值百万童车的王超最近捣鼓起三轮摩托——悬挂、换挡操作、转向灯都像汽车的一样;大排量,却拥有更高的安全性;驾驶难度低,所有会开汽车的人都能毫无难度地驾驭好。 虽然同类型的摩托车在美国、德国已经出现,但其七八十万人民币的售价对国人来说略显奢侈。中瑞德科打造的摩托车售价在人民币十万左右,且做工远远好于国外。 他说:「 摩托、游艇、飞机这些男人的玩具未来会越来越多,是大势所趋。所以我做童车算是一个引子,引发类似关注。摩托车项目也是如此,做个示范,如果有摩托车厂愿意大规模投入,成本能降到三五万,那时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变成受众。」 超跑和童车的相似处是,都没有什么零件可以选,我们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定位、设计、制造、实现,从无到有地突破造车和用车的不利环境,过程中充满了折磨,「 国内一个轴承都买不到,50%以上的零件都要去国外开发」。 一开始,从车身复合材料的运用、加工,到动力系统和底盘的调试,所有这些都会遭遇老外质疑的目光,王超只能靠公司实力去打动他们。而来自国内的质疑更脱离了技术层面,但王超和他的团队依然兴致勃勃地向梦想深处走去。 制作中国超跑,是每一个中国工业设计师的终极梦想。王超的语气很平静,「 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大胆的事,将心中多年的梦想付诸实践。」 从成立时的两个人,到现在包括国外设计师在内的三十多人,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团队,「 我们都是坚持梦想的偏执狂。 如果一件事有悖于我们的初衷,可能就不去做了。我们是工业设计师,但如果你的要求不合理,给多少钱我也不干。如果是合理的,哪怕不给钱我也会做。」 对梦想的坚持,对设计的要求,对汽车产业的引导,这就是北京南六环那间工作室里那些热血男人们的挚爱。「 无论童车、三轮摩托车还是超跑,我们都在做国内没有人做过的事。」 很多设计师对王超说,你实现了我们年轻时无法实现的梦。在王超看来,谈实现尚早,但他乐在其中,「 外人看来很莽撞的事,我们充满乐趣。就算成了前面的炮灰也没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无与伦比的激情和感受。」 转自:汽车导购
PAL-V ONE: 全球首款飞行摩托,10 分钟变身旋翼飞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摩托车「PAL-V ONE」 已经正式上市销售了,售价为 39.5 万美元。 PAL-V ONE 是一款随时可以起飞的「 摩托车」,首次试飞是在两年前。现在荷兰制造商表示,这辆飞行摩托车终于通过了法律的监管,已经可以正式销售。如果想驾驶 PAL-V ONE,你必须得拥有驾驶执照和飞行员证书。 外观上,PAL-V ONE 飞行摩托车是一个三轮双座摩托车,机身有黑色和红色两种颜色,顶部有一个折叠悬疑,尾部也有一个旋翼。Pal-V ONE 从摩托车「 变身」 为旋翼飞机仅需 10 分钟,需要将顶部和尾部的旋翼伸展开,然后靠向上升力和向前助推力来实现起飞。它并不能实现直升起飞,起飞仍需要 165 米的助飞跑道,着陆时则需要 30 米长的跑道。 性能上,PAL-V ONE 飞行摩托车远超普通摩托车,介于摩托车与赛车之间。0 到 100 公里加速时间仅需 8 秒,在地面上或空中最高时速都可达到 180 公里。 制作材料方面,PAL-V ONE 采用了碳纤维、钛合金及铝合金,空邮箱的整体重量达 680 公斤。PAL-V ONE 的油箱储存量为 102 升,满油状态下,地面行驶里程为 1200 公里,而在空中飞行续航为 350 公里。 目前,消费者可以在奢侈品零售商 Hammacher Schemmler 上购买到此款飞行摩托车(The Helicycle)。 转自:Pingwest
关于沃尔沃 Sensus 系统,你应该知道的更多
7 月 2 号,沃尔沃在 798 发布了他们的「 创新科技子品牌」——Sensus。然后,我们就被各种关于 Sensus 的文章刷屏了…… GeekCar 在第一时间发了一篇文章,叫做《在中国为什么 Sensus 能够做出比 BBA 更好的车载系统?》,如果说那篇文章的重点在于解释「 为什么」,那么在时隔半个月之后,我们有必要再去看看关于 Sensus 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东西。 你肯定已经在各种刷屏文章里了解了 Sensus 的基本功能,诸如豆瓣音乐、蜻蜓电台、在线天气、网络浏览器等等,但如果对它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我想,你有必要接着往下看。 比如说,很多人都认为 Sensus 包括 Sensus Connect 和 Volvo On Call 这两部分功能,但实际上,在整个 Sensus 生态圈里,还包括另外两项非常重要的部分:My Volvo 网站以及 CSB 智能售后服务系统。而这两项内容,被很多人忽略了。 My Volvo: My Volvo 是沃尔沃官网的一个子站,车主使用 Volvo ID 登陆之后,不仅可以查看车辆的基本信息,还可以在这个网站上预约维修保养。基本流程是这样:预约的时候,首先填写目前的里程数以及上次保养时间和里程,这些信息用来确认车主的常规保养项目,然后再选择需要的额外服务,比如空调清洗、外观损伤修复等。然后,车主选择自己的到店时间以及喜欢的经销商,最后确认预约。预约成功之后,经销商的售后系统里面就会收到这个预约信息,他们会在 48 小时之内与车主取得联系。 实际体验之后,给人的感觉是整个流程设计还是比较合理,有点类似于预约 Apple Store 的 Genius Bar 服务。不过需要指出的是,2009 年以后的沃尔沃车型才可以使用这个功能。 CSB: 这是 connected service booking 的缩写,三个英文单词里,connected 是核心。CSB 是一个 整合了车机端、 PC 端的关于售后保养、预约、维修、信息共享等在内的体系。 刚才说到的 My Volvo 里面的预约功能,实际上就是它的组成部分,另外,还记不记得 Volvo On Call 模块里的预约保养功能?通过这个功能,你也可以进行预约维修与保养。而且,在车机和手机 App 内都可以进行预约操作。不过遗憾的是,这项功能仅支持 2015 款车型。 当你购买了一辆 2015 款沃尔沃的时候,4S 店的销售人员会指导你注册 Volvo ID,然后将汽车联网。联网之后,车辆的各项数据就会上传到云端的服务器。如果车辆到达保养里程或者出现问题需要维修,CSB 的后台就会给车主推送信息,用户看到信息之后即可以进行维修保养预约。与此同时,预约信息会被同步到 My Volvo 的网站上。 CSB 系统的价值在于,车主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车辆的情况,在养车这件事上省下不少的心;对于沃尔沃来说,他们借此掌握了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并且多了一个和车主沟通互动的途径。而经销商呢,他们的售后服务变得更有效率,并且增强了用户粘性。 Sensus 背后的两片云 My Volvo 和 CSB 这两大模块,其实是和 Sensus Connect、Volvo On Call 协同工作的,这四个模块交叉渗透,他们共同构成了 Sensus 系统的生态圈。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无缝衔接的呢?这就得说到 Sensus 系统采用的两套云端服务器了。 在 7 月 2 号的发布会上,爱立信的相关人员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席活动,并且上台发言。他阐述了云端服务在车联网生态链中的重要作用。爱立信为 Sensus Connect 提供了云端服务器,而另外一个重要模块 Volvo On Call 的服务提供商,则是 WirelessCar。早在 2000 年,Volvo On Call 的某些功能就已经开始提供给用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才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紧急呼叫、道路救援、车辆被盗跟踪、手机 App 远程控制,这些功能让沃尔沃变得更加智能,也让 WirelessCar 走进我们的视线。 谁都知道爱立信,但是 WirelesCar 的名字,就不是人尽皆知了。其实,这是沃尔沃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专门做 TSP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