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轻应用平台能激发开发者对宝马的激情吗

· Jul 21, 2014 333

7 月 18 号,百度的 80 后副总裁李明远在上海参加了百度和宝马合作举办的一场 69 个开发者参与、为期 35 个小时的「 编程马拉松」 大赛开幕式,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年 8 月份有福特团队参加的百度云编程马拉松大赛。 似曾相识的编程马拉松 同样是汽车厂商和百度合作的编程马拉松大赛,不同的是,福特是完全基于 Applink 开放软件工具开发包 (SDK) 和开放应用程序接口 (API),而百度和宝马这次合作其实是以百度开放云的轻应用的技术为主导,宝马更像是一个平台提供方(在现场 demo 上看到,所有开发的车载轻应用都是位于百度开放云的菜单下),百度的云平台提供了开发所需的 SDK、文档、在线模拟器等工具,这样开发者在百度云的后端做开发、测试、提交和发布。 看起来在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车载 App 方面,宝马似乎比福特慢了一步,在目前的中国市场福特 Applink 已经公布了与百度地图、百度语音助手、豆瓣电台等合作开发的 App。但实际上,宝马这次和百度玩儿的并不是合作开发车载 App,而是轻应用的开发,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开放平台,让更多的开发者来共同开发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预装在车机内的更多好玩儿的应用。 宝马做车载轻应用的缘由 从 2012 年宝马互联驾驶在中国上线,到互联驾驶可以对汽车进行控制的 Remote App,再到今年 4 月份上线的 BMW 在线应用 (BMW Browser App)。这 2 年的时间,宝马中国在汽车互联驾驶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他们在上海有自己的 App Center,专门负责车载 App 的研发和测试。而在北京研发中心,则是一个做 On board 系统开发的团队,其中包括车载系统和后台的相关开发。 从一开始的后台电话、紧急救援,到在线新闻、股票天气等应用的开发,宝马一直试图用车机取代用户的智能手机,帮用户定制车内的 App。在宝马看来,一些重要的、高频使用的、跟互联驾驶有关的 App,他们必须要在位于上海的宝马 App Center 自行研发,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审核。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车上高频使用的 App 不会有那么多,就像手机 App 一样,每天经常使用的就那么几个。但其他偶尔用到的或者打发时间的 App 如果没有,又会显得不那么完整。所以对于其他一些不那么重要,但又可以很好地丰富用户体验的车载应用,宝马这次尝试的解决办法,就是和互联网公司的「 轻应用」 平台合作,把这些应用开发工作交给众多的开发者来做。对于宝马来说,他们也是在寻求好的平台,于是很自然地想到了百度。 Why 百度? 宝马和百度早在 2011 年就签署过一份车载搜索合作协议,在 2012 年的时候宝马开始在车内使用百度地图,提供地图导航以及 POI 兴趣点搜索服务。宝马还在 2012 年和百度合作,首次嵌入了百度音乐这种非自身开发的外部供应商应用程序。直到今年,随着用户对于汽车互联的需求不断膨胀,百度和宝马的合作越来越深入,所以这次宝马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第一个和百度轻应用平台合作的汽车厂商。 Why 宝马? 文章开头说过了百度和福特在车载 App 开发上的合作,其实和宝马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必然的,因为目前能在车机里面做 Hackathon 的汽车厂商只有福特和宝马,只有这两家的车机移动互联技术是完全自己开发的。在车机里面做 Hackathon 不仅仅要求技术方面,更要求生态系统的完整,这包括 API 的技术程度和文档等等生态的完整性。从另一方面来看,此次李明远出面更多的意义可以解读为百度在大力度推广他的百度开放云平台,而且据百度内部人员透露,此次合作是由百度云事业部主导,而 LBS 部门并没有过多参与。   车载轻应用行不行? 到现在为止,真的很难说车载轻应用对于汽车厂商、互联网公司和用户三方来说是不是一种更好的汽车互联解决方案。需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包括开发者的友好度、用户体验、轻应用的安全问题、平台的完善程度等等。当然,宝马和百度这次也是在尝试这种方式的可行性,这次合作对于宝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试探,看看开发者对于车载轻应用开发的时间和能力极限,以及有关车载轻应用的创意可能性。从比赛结果上来说,一位宝马汽车互联相关负责人告诉我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二十组选手中有 2、3 组选手的创意和开发效率让他们感到很满意。 汽车互联需要一些新鲜的血液注入进来,也许就在不久后第一天,我们也可以谈论某个开发者在宝马车中开发的某款新鲜轻应用有多好玩儿,就比如比赛当天某一组选手设计并编写的一款可嵌入真车车辆数据的虚拟赛车游戏。当然了,这场马拉松比赛的第一枪打响之后,选手们怎么跑?主办方如何设计路线?终点线会不会有人在裸奔?这些都很值得我们期待和继续关注。

【什么值得买】这逗 bi 摩托真不是给你儿子玩的

· Jul 21, 2014 333

关于【什么值得买】:当我们想让汽车智能和个性起来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让大家看到更多又潮又有趣的汽车用品。 写在前面: 玩摩托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以至于我这个不怎么懂摩托的人,现在都被迫要去研究杜卡迪、雅马哈的各种型号各种车型,要不然真怕跟他们做不成朋友了。可是,某天当我利用工作时间畅游淘宝的时候,居然发现了这货。 什么值得买: 别看错了,它真的不是模型,也真的不是给你儿子玩的童车,人家是正经的摩托车。(难道还有不正经的摩托?)在淘宝上搜索「 迷你摩托车」,你就会很容易找到它了。如果不是图片里有人作为对比,只看外观的话,你完全想不到它是迷你的,外形跟那些大摩托太像了。 到底有多迷你?看看它的尺寸吧,以我看的这款举例,车长 1 米左右,60 厘米高,坐垫高度还要略低一点。怎么给你形容呢?在马路上见过古牧那种大狗对吧?你感受一下。 请不要介意我的配图里浓重的乡土气息,因为不带联系电话和 QQ 号水印的图片真是太难找了。不过这也间接说明,它其实主要存在于淘宝上面,并且有浓厚的小作坊产品气息。 这种迷你摩托普遍采用的是 49cc 的发动机,两冲程和四冲程的都有。车重 20 多公斤,最高车速 50km/h 左右。 骑着它到加油站,跟加油员说,师傅,给我加 10 块钱的。你看看加油员会用一种什么眼神看你?别着急啊,这车油箱真的就 10 块钱的量。对了,如果您是一胖子,就断了买它的念想吧,真禁不住您。 说几句: 这个小摩托车真是给人莫名的喜感,骑它的人估计也舒服不到哪儿去。但是,它能给你带来非常高的回头率。相信我。同事看见照片之后问我,这玩意能上牌照么?琢磨琢磨,您开一个 10 平米的网吧,会有工商局发颁营业执照么?写到这儿忽然发现,今天这篇不应该叫「 什么值得买」,应该是「 什么不值得买」…… 几多钱?如何买? 淘宝上搜索「 迷你摩托车」,各种款式都有,四冲程发动机的款式一般 1000 块左右。可能你会说,这东西啊,好几年之前就有了,不过我确实是第一次见并且觉得简直太逗逼了。还是提醒一句:购买请慎重!因为这玩意儿看起来不是很靠谱。 求报道: 你们手里如果有什么好玩儿、好用、好败家的车载用品,或者一切和车、驾驶有关的硬件、软件愿意和大家分享,对于这种够酷、够极客的小伙伴,我只想说四个字:请联系我!!!!!! 联系方式:sid@geekcar.net

今日快讯:推广燃料电池厂日本众企业发力氢气站,瑞典专家研究纤维锂电池电极材料

· Jul 21, 2014 333

日本众企业发力建氢气站,为燃料电池厂推广铺路;瑞典专家研究碳纤维锂电池电极材料,提升电池机械性能;为满足混合车市场需求,丰田子公司扩大镍氢电池产能。

Uber 说:将来,你可以用它来预订邮轮出行

· Jul 21, 2014 333

在融资 12 亿美元,交易估值高达 182 美元后,Uber 公司 CEO Travis Kalanick 接受采访时说,Uber 的未来不是现存的出租车市场,而是正在创造的新市场。 我当时以为,Uber 是让人们彻底从开车、打车中解放出来,使用 Uber 一键叫车来出行。现在看来我错了,Uber 的眼光不仅仅局限在地面交通上的「 车」,它要改变的是整个交通出行。其中一个佐证就是上个月 Uber 在波士顿测试的「UberBOAT」 项目。 6 月 4 日至 15 日,Uber 在波士顿港的 20 个码头安排了「 水上出租车」——当然是邮轮,每一个波士顿人都可以在码头附近使用 Uber 应用一键预订到邮轮出行。20 个码头分布在波士顿海港的四个地理区域:波士顿市中心,海港区,东波士顿和查尔斯顿,除了东波士顿不能去往查尔斯顿以外,其他每个区域之间都能到达。 UberBOAT 使用的邮轮是由「 波士顿港湾邮轮」 提供,测试期间,费用是每人单次旅程 10 美元,加上 1 美元的预订费用和 20%的小费,将直接从乘客的 Uber 账号里扣除。 如下图,不同颜色的点表示可以搭乘和下船的码头。箭头指向 UberBOAT 的目的地,箭头越厚,轮船次数越频繁。所有旅程都是单向的,箭头返回到同区表示去了同区的其他码头,并不会回到出发的码头。 在最近的一篇 官方博客 里,Uber 宣布了这次测试的结果,有几点值得注意: 1. 约 70%的「UberBOAT」 搭乘乘客数量都是 2 个或 2 个以上,这比之前推出的 Uber 其他服务单次搭乘人数明显要多。 2. 区域之间的搭乘明显比返回同一地区更受欢迎,波士顿市中心和海港区是乘客双向出行最频繁的两个区域。这意味着测试期间,波士顿人使用 UberBOAT 也大都是真正在出行,而不仅仅只是为了体验在水上观赏风景。 3.UberBOAT 近 10%的旅程搭乘的是重复的乘客,而约 5%的乘客是在同一天重复搭乘。这意味着,与其他 Uber 服务相比,乘客使用 UberBOAT 的粘性更强,更容易往返使用。 4. 各区域之间使用 UberBOAT 出行,平均会比使用陆路交通快 20%,这说明直线水路比陆路更直接快捷。省时是乘客使用 UberBOAT 的最直接原因。 5. 测试期间,约 17.5%的乘客使用 UberBOAT 代替了日常活动出行,即他们并不只是临时兴起,而是连续使用。 6. 测试期间,轮船出行需求量约 7 倍大于供给,这表明,UberBOAT 在波士顿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从这几点可以看到,Uber 此次尝试着将业务拓展到水上交通领域的举动算得上成功。Kalanick 曾打趣道,Uber 就像个皮条客,别人需要车,Uber 就将车送过去。现在 Uber 这个「 皮条客」 送的不仅仅是车,还包括水上邮轮。虽还未正式推出「UberBOAT」 这项服务,但可以预见不久后,Uber 将会通过它去抢占一个个水上城市——正如 Uber 之前一次次尝试的那样。 届时,如何再来描绘 Uber 这家公司?叫车服务公司,汽车共享服务公司,这样的称呼都不对。我们或许会说,「Uber」 就是那个改变了传统交通方方面面的 Uber。 转自:Pingwest

「低头党」的福音?允许边低头走路边玩手机的人行道

· Jul 21, 2014 333

不可否认,智能手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低头党」 现象已经迅速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扰。这些「 低头党」 不仅让人厌烦,他们漫不经心地在马路上游走而且增加了道路事故的风险——被路障绊倒或撞到其他行人,这给自己也给他人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现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市中心的人行道似乎为这些「 低头党」 们开了绿灯。上周四,华盛顿特区西北 18 号街被分隔成了两部分:左侧标记着「 请勿使用手机」,右侧则写着「 允许使用手机,但风险自负」 的字样。这意味着,「 低头党」 们有了一块合理区域可以边走路边玩手机了。 不过,这并不是城市公共交通部门的主意,只不过是《国家地理》在制作电视节目。在得到市政部门的允许后,电视节目制作组在人行道旁设置了摄影机,来记录行人对人行道的反应。 结果发现,那些目光呆滞,专注在手机屏幕上的人大都没有注意到地面上的提示语,依然自顾自的边玩手机边走路,只有小部分人会注意到并调整自己的路线。反而,那些骑自行车的、没有玩手机的行人会关注到这些提示。讽刺的是,他们这时通常会拿出手机拍照,然后分享到 Twitter 或 Facebook。 国家地理杂志节目负责人 Zac Nealy 介绍说,这是国家地理进行的行为研究的一部分,目前并不能透露节目的更多细节,但他表示希望今年年底前能播出。届时,人们将会看到这片为「 低头党」 们开了绿灯的人行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很明显,华盛顿特区允许「 国家地理」 设置允许玩手机的人行道,看似在纵容「 低头党」,实则是另一种方式提醒。美国各州其实一直以来都在采取各项措施告诫「 低头党」 们。例如,犹他州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规定,在铁道旁「 低头游走」 者,可能被处罚 50 美元。特拉华州则采用了其他方法,在人行道、路口等地贴出近 100 个告示,上书「 抬头!」 以提醒行人不要一直盯着手机。 去年 6 月《纽约时报》曾报道,研究人员发现,美国国家监控系统的数据显示,2004 年至 2010 年间,美国全国因低头玩手机而发生事故被送往急救室的行人每年都在递增,从 2004 年的 559 人增至 2010 年的 1506 人。人员伤亡情况从轻伤到重伤不等——擦伤、扭伤、脑震荡、突发疾病甚至骨折。在这 6 年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伤者小于 25 岁。 这些或许会给我们提一个醒:「 低头党」 的福音真的来了吗? 转自:Pingwest

体验特斯拉 Model S P85:一次电动车认知之旅

· Jul 21, 2014 333

特斯拉是什么?一个路人懂或者不懂但都会惊叹的物种,它所赚到的焦点远超过了电动车本身。可以把它当作个性符号,可以引得路人注意,它都神形兼备。不过,它更像是 Elon Musk 思维的物质版,独特而富有前瞻性。在电动车处女航时代,特斯拉将豪华,性能,驾驶感受,定制选装这些和电动车不太相关的东西,通过 Model S P85 展现在我们面前。并且所倡导的免费超级充电桩计划,正在酝酿蔓延至国内的主要城市。 和特斯拉第一次对视是透过屏幕,它和 M5 直线对飙的视频中,那个强悍的性能令人过目不忘。如今,车云菌终于迎来和它的几天接触……结果临时车主 Mr.EV 先生早已深深中毒! 电动车性格的驾驶乐趣 特斯拉车主的更愿意将这辆电动车理解为汽车界的「 钢铁侠」。而始作俑者 Elon Musk 自己就是一位极客,用谷歌创始人 Edward Page 的话说:「 拥有登月思维」,寓意前瞻并善于将想像变为现实。 特斯拉的创造者和拥有者,在电动车领域成为登月思维的倡导者,在这之前,很难有电动车像特斯拉这样产生大规模的偶像效应。「 科技极客,登月思维」 这些高大上的符号,是赋予和特斯拉相关者的名词。似乎没有其它汽车还能和特斯拉一样,恰如其分的让别人看到你的科技雅癖。 特斯拉常被冠以:缓解能源危机的可行性方案等头衔,还有一个重点,它是目前我所驾驶到的性能最好的电动车,这种性能除了电动机的传统优势:强大的扭矩加速力道之外,在一些弯道中驾驶它,即使你是挑剔的司机也会对它赞赏几分,转向和路感回馈谈不上让你全情投入,但也足够赋予你驾驶乐趣。「 好玩」 这是目前很多电动车所缺失的,特斯拉会改变你对电动车一些不良印象。 特斯拉配备的制动能量回收,大部分电动车都会有,但在这里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功能,你可以设为标准和高效,在高效模式下,只要你松开加速踏板,它就会产生明显的制动力矩,在频繁启停路段帮你偷懒。作为豪华电动车,特斯拉的隔音很突出,由于电动机的噪音不易察觉,造成的背景噪音降低,容易放大路面和轮胎的噪音,特斯拉底盘的电池组也成为阻隔噪音的屏障,还包括马牌轮胎和夹层玻璃的帮助。   IT 思维同样在特斯拉体现 在加速和刹车时,并没有传来恼人的电机转子噪音。由于结构的优势使特斯拉驾驶感「 轻盈」,特斯拉的蓄电池被做成一个平板,放置在底盘并且是全车重心最低的部位,得益于这种构造,整车重心更平衡,在弯道中电池重量造成的惯性对车辆的驾驶动态影响甚微,而这种高效的结构利用,还使车内拥有充足的空间,紧凑的电动机节约下来的空间,为后备箱增加一个隐藏储物槽。前备箱碰撞时的溃缩区域更大。技术的进步,使得实用性和安全性提升,特斯拉独有的结构在内燃机车辆都是难以全面实现的。 特斯拉你动了谁的奶酪 在无框车门,以及动感的掀背造型包装下,考虑到特斯拉的体型以及性能与售价,会不由地将奥迪 S7 以及玛莎拉蒂 Ghibli 作为它的假想敌,这些「 传统」 的轿跑车同样拥有不凡的操控舒适性,甚至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可以将特斯拉忽略掉。 而特斯拉应对它们的,除了自身技术魅力,它代表着未来性能车的发展路线,环保和性能并不矛盾。S7 和 Ghibli 这些性能车,要在特斯拉面前谈性能,其实并不会显得有面儿,0-100Km/h 的仪器实测加速,我们手里这辆选装了 21 寸轮毂的特斯拉仅用时 4.6 秒(官方数据采用 19 寸轮毂车型为 4.4 秒),在这期间 CO2 排放等于零,不必遭到环保人士地口诛笔伐。 特斯拉似乎正是电动车「 上流社会」 地真实写照,不仅仅是节约几滴燃油,更是华丽宣泄性能和科技驱动下的商业价值。一辆汽车,在 Elon Musk,超级充电桩,电动机的催化下,能产生如次的影响力,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效应魅力。 玻璃化座舱很科幻 除了设计和性能打破常规思维,在跨入驾驶座的瞬间,我似乎有种在驾驶战斗机的错觉,全黑色的内饰加上碳纤维的点缀,两块引人注目的大屏幕,成为操作全车的功能的控制中心,「 玻璃化座舱」 如今也随着特斯拉带入到汽车。中央的这款电容屏幕尺寸达到了骇人的 17 英寸,这也是我接触过最大的汽车互联终端。 这块中央屏幕虽然尺寸超大,但利用率很高,可以用 2/1 的分屏方式同时现实网页以及其它应用程序。不过在国内,这台大屏幕的功能有点乏善可陈,3G 网络稳定性一般,影响了浏览网页的速度,这也许是没有提供在线导航的原因,也没有内置地图文件,甚至也没有各种功能性的 App,你所能做的除了浏览网页,读取多媒体,暂时没有其它功能。不过在海外,特斯拉能给与用户的功能不止以上这些,国内用户要想享受到这套系统的强大,还是需要等待些时日。 这块电容触控屏幕,目前功能更偏向对车辆的控制,包括了空调,多媒体设备,加热除雾,锁车功能。天窗也是通过触控屏幕来实现开启的,点亮的灯组也会实时显示在屏幕中的动画版特斯拉, 一 些传统的控制功能被设计成十分科幻的操作体验是特斯拉的强大所在 ;在操控选项,你可以选择转向的回馈力度,在行车中通过触控来调节空气悬挂高度。全车的物理按键很少,高度集成在软件程序中,得益于屏幕够大,操作直观,不会有复杂的层叠菜单,唯一需要提升的就是多提升这块屏幕的功能和可玩性吧! 平衡性能和续航焦虑症 所有的电动设备都会有续航时间限制,在电动车上,对续航的限制更值得车主注意,因为谁都不想自己被扔在半路。特斯拉是目前所能驾驶的电动车中,续航里程最饱满的车型。首先在北京这种大城市,你开着特斯拉即使在城市的对角线来回奔波,也不用担心一天之内的电量。而且在这之中,你 用正常的方式去驾驶它,不用心怀焦虑,包括开着在炎炎夏日使用空调。 这一切,都使得你有爱上它,依赖它的理由,它并不是一台只能 Show 一下的车,你完全可以当做首辆车来使用。当然,如果你火力全开的驾驶特斯拉,它的续航里程会缩减到 150Km 左右,不过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去做。 使用目的地充电桩,充满至日常续航里程需要将近 10 小时 特斯拉除了驾驶和续航魅力以外,最强大的还是那台超级充电桩,如果有充电体验这一项的话,我想特斯拉应该是 90 分,那 10 分的缺失是数量远小于需求。我们体验了位于特斯拉在国内首次交车地点的超级充电站:位于酒仙桥恒通商务园。 在超级充电桩充电,一个小时便会获得接近 400Km 的续航里程,半个小时内就会获得超越大部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大于 250Km。 目前除了酒仙桥,在亦庄中和街也投入了全新的 4 台超级充电设备,在北京特斯拉已经拥有 6 座超级充电桩。 位于酒仙桥的超级充站 Supercharger,特斯拉可以在日常充电和长途旅行之间选择 在单独使用(无其它车辆共用)超级充电桩电压高达 210A 379V 大幅提高效能 在续航里程的计算上,特斯拉提供了平均和典型两种模式 , 典型模式是根据驾驶者的驾驶习惯统计的 ,如果是切换到平均计算模式一个小时的超级充电,相当于提供不少于 400Km 的续航里程。特斯拉的充电容量,也是可以选择的,在日常模式的进度条内,充电的电压和电流都是最大的,速度最快。但如果你将充电容量条拖到长途模式,那么在充满日常模式的电量后,剩余的充电的时间会增长,这时充电电压也会减小保护锂电池组。 典型模式计算续航里程更具有实际意义 充满电至旅行模式,典型计算 ( 根据驾驶者习惯计算) 的续航里程,换算成平均计算接近 500Km 车云小结 特斯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到大量的订单和各种话题议论,并被各种非汽车行业的人关注,除了科技领袖这些被惯有的头衔,我想更多的还是本身的技术实力。以目前的蓄电池技术,特斯拉提供有较为实用的续航里程,更重要的是超快的充电能力,在驾驶乐趣方面有不同于传统电车的印象。如果还要担心什么,我想这块锂离子电池板内的电池组,频繁使用快速充电,是否会对日后电池的寿命产生影响也留给时间去验证。 另外,特斯拉在工程技术方面也有独特的魅力,通过一些结构优化,降低了电池组给底盘和操控造成的负担,实际驾驶这种低重心的安装,也很好提升了动态响应。并且拥有特斯拉所彰显的的探索意义,是相对于它的科技之外最具引力的特质。 转自:车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