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搞(稿)】另类「车联网」的解读——张岩

· Jul 28, 2014

张岩:前百度产品经理、前嘀嘀打车商业化产品负责人、现某车载硬件产品经理,对于现在炒得火热的「 车联网」 这个「 伪命题」 他似乎有话说,我们 GeekCar 拦都拦不住… 好吧,让我们来看看他对于「 车联网」 的另类解读。 前几天万达的公子在京东商城买了个 200 块钱的电脑桌,因为送货慢所以在微博吐槽。吐槽的结果是过后立刻就收到桌子,并且在微博晒图,晒的图片看到那桌子上放了一个价值 1 万元的 U 盘,网友纷纷为桌子喊冤说:「 放这么贵的东西在 200 块钱的桌子上,有考虑过桌子的感受么?」 其实说这么多废话,我只是想说: 「 现在以 OBD 为卖点切入「 车联网」 的企业,你们真的考虑过用户的感受么?!」 其实 OBD 这个事情深圳有很多公司在做,并且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只不过最近被几家大互联网公司关照了一下才逐渐开始热起来。以互联网公司名义做 OBD 的公司以蝗虫繁殖一样的速度产生,大家都把 OBD 当做切入「 车联网」 的入口,纷纷在这上面大作特作文章,都说自己抓到了车联网的救命稻草。我的问题是:BAT 看了这事,这事就肯定火?BAT 做的瞎事多了,比如说百度收购 91… 在「 车联网」 的这个事情上,苹果和 Google 为什么没有做 OBD 的事情?他们为什么不做是否真的有人考虑过?为什么他们要在车内中控屏上做文章? OBD 所谓解决的用户问题,真的是用户问题么?且看我一个一个说道说道。 第一个是 OBD 的保险模式,很多做 OBD 的人替保险公司操心是否盈利的问题。没错,全国四十几家做车险的公司只有 3 家是盈利的,其余都是赔钱的。做 OBD 的人以为有了通过 OBD 获得的行车数据就可以改变这一现状,真是 too young, too simple 啊!保险公司赔钱真的只是因为保险模式的问题么?保险公司是一个臃肿并且效率低下的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比起来),赔钱那是正常的,赚钱那才是意外的。 那保险行业的 OBD 到底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好的体验么?按驾驶行为区分不同用户制定不同保费么?这明显不合理,有人开车就是粗暴,但是技术好绝对不会出事故,这算什么用户,该怎么收保费?另外一类是少开车就少收保险费用,多开车就多收费。其实我觉得这个也挺脑残的,一个手潮的用户开车少,水平很烂,出门就上马路牙子,倒车就撞电线杆,这保险公司肯定得赔死。所以说想通过 OBD 做保险,那是行不通的。 第二个就是后市场的 O2O,什么汽车维修保养啊,像 XX 点评一样,纷纷表示我这个平台是来撮合车主和维修厂、4S 店的关系的。这事上 XX 点评能做,那是因为吃喝拉撒睡可以去不同的地方尝试和体验。如果换到「 修车」 这事上,每次保养都去不同的维修店和 4S 店,是不是有点脑残的赶脚。 那就好了,这些都做不到其实也就没啥盈利机会,做到最后就沦落为「 工具」。工具的特性就是低频的使用情景,只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想起来用,我的 OBD 产品已经吃灰好几个月了。 回过来思考一下 Google 或者苹果为什么不做 OBD,而是做车机互联这样的事情呢? 因为他们知道 OBD 这个东西最多只是个辅助工具,他们要做「 更大的事情」,「 能影响到用户的事情」。他们要找具有媒介属性的入口下手,也就是车上的这块屏幕。学文科的大概都知道麦克卢汉这位老先生,他几十年前就说过媒介是人的延伸,那么我把这个时代不同属性的媒介产品罗列一下大家就知道为什么 Google 和苹果看准车上的那块屏幕了: 首先报纸这个东西就不用说了,它是最早的大众可以消费的媒介属性的产品;接下是收音机,当年炉边谈话罗斯福利用收音机影响数以万计的美国人;电视的出现开始多方面的影响民众,并且造就了极大的商业化的可能;那么现今的智能手机如果你还把它当做一个打电话工具的话那我就只能呵呵了,当每天晚上你睡觉的侍候突然一个 app 推送了一个信息把你吵醒,智能电话就已经开始承载着媒介的属性了。 总之干一票大的就是奔着媒介产品做,顺道把硬件做了(苹果就是顺道把硬件做的很好),做点小打小闹的那就把 OBD 的东西做到极致解决用户痛点。 别上来就吹平台,上来就做平台的都死得很惨。 GeekCar 欢迎各界人士来搞(稿)!!甭管你是产品经理、攻城狮,或是车企高管、科学家,只要你对于未来的汽车科技或是汽车产业有话说,GeekCar 就给你平台让你大声地说出来!也许你的话和文章不能改变现状,但能给予这个行业一些思考,这就是你的价值所在。【欢迎来搞(稿)】稿件投递地址 : contact@geekcar.net

今日快讯:奔驰有望明年推出量产版燃料电池车,GoTek Energy 公司研发新转子发动机

· Jul 28, 2014 333

奔驰有望明年推出首款量产版氢燃料电池车;ABB 携手沃尔沃,研发城市公共交通标准化充电系统;GoTek Energy 公司研发新转子发动机,热效率飞跃式提升。

请珍爱骑车人,因为他们有可能是的你老板——Safeye 自行车安全系统

· Jul 28, 2014

网上有个段子:孩子问父亲什么是大佬,父亲语重心长的说:「 穿西装打领带,或者一身干净的唐装,手里拿着佛珠,身上挂着各种文玩 ,平时闻个香,品个茶,还能人 5 人 6 说一大套励志警句,温文尔雅,举止得体的这叫大佬」。孩子又天真的地问:「 那刚才那些光膀子,漏纹身,打耳朵眼儿,戴手指粗的假金链子,张口 X 你妈,闭嘴你奶奶个 X,夹个小包烟不离手的那是什么」。父亲笑了笑说:「 孩子,那是傻 X」。 是的,大佬们总是引领着时代的新风向,越来越多的大佬们放弃了大劳斯、小跃马,开始使用「 环保又健身」 的自行车来代步,虽然只是在相片里。但这也确实从另一方面推进了智能交通的发展。于是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关心这些骑(da) 车 (lao) 人的安全。对于我等天天蹬车上下班的同学来说,最讨厌的事,莫过于总要时不时回头看看身后有没有汽车冲过来,就恨自己后边「 有眼无珠」,当然就算有珠,也得抬屁股才能看的见不是。 设计师 Jun GyeJin 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一款产品,它是由带振动装置的车把、放在座椅下方的摄像头侦测装置、手机 App 组成的自行车安全系统。探测系统可以通过近似雷达这样的方式探测后方的情况,如果有汽车之类的接近,它就会发出信号,让车把手震动,以提醒骑手注意。同时,视频信号也会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至骑手的手机——只需要将手机架在龙头上,车手就能看到后方情况了。 其实一直挺搞不懂的,为什么所有的交通工具里边,只有自行车没有后视镜,认真想了想,可能是发明自行车的时候大家还没有那么懒的回头。开玩笑的,随着越来越多大佬的加入,骑自行车会变得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多想挤进大佬圈子里的人也会蜂拥而至。不过说实话,骑自行车最不安全的还是各种无德司机挤占自行车道、无视骑车人安全野蛮并线和违法占用自行车道。请珍爱骑车人,因为他们有可能是的你老板。

高效无污染 新概念电动跑车获准上路

· Jul 28, 2014 333

早在今年三月的日内瓦车展上,新能源概念车 Quant e-Sportlimousine 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如今这款新车已获准在欧洲上路,或许它很快将能从概念变为实际产品了。   Quant e-Sportlimousine 的核心在于所谓的「 液流电池」 技术 NanoFlowcell 系统。液流电池将电化学蓄电池以及燃料电池的各方面结合起来。液体电解质存在于两个电池仓中并在电池中流通。系统中心有一层隔膜将两个电解质解决方案分隔,但仍能容许电荷流通,从而产生动力。  「 电动」 这个大前提并没有影响 Quant e-Sportlimousine 的优异性能,它采用全轮驱动,搭载了四个三相感应电动机。根据制造商所说,新车的最高时速为 380 公里,百公里加速仅 2.8 秒,一次充电能跑 400 至 600 公里。   据了解,液流电池具有高效、高性能密度、无污染的优点,不少研究机构同样在进行这项技术的研究。列支敦士登能源公司 NanoFlowcell AG 早早将其推向市场,让人既期待又疑虑。

MVP,会飞的汽车,能和你一起钓鱼露营的伙伴

· Jul 28, 2014 333

你可曾设想过从飞机上优雅地垂下一根鱼线垂钓,或者在飞机里露营?那么来看看 MVP(Most Versatile Plane)吧, 它可是在威斯康星 Oshkosh 镇举办的 EAA AirVenture 大会上第一次亮相。再过几年,这个富有想象力的私人飞机将优雅滑翔到你附近的湖泊,为你等候。 它不只是一个水上飞机。MVP 更像是一个巨大的会飞的海上摩托艇。这是一个飞行船,你可以在上面露营,钓鱼,或者只是四仰八叉地休息。该公司表示,「MVP 改变游戏规则的可贵品质,是它不再仅仅是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它还能在许多伟大的户外活动里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露营、钓鱼、打猎、探索,放松等等等等。」 这架飞机与丑陋的庞蒂亚克(Pontiac)可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毕竟,至少这架飞机是极具吸引力的。这倒也不是要与双引擎的 Piper Aztec 混淆。不过 MVP 的确有许多特色,许多能让贪玩的飞行员心驰神往的特色。仪表板和座舱盖可以向上和向后开合,驾驶舱座椅也可以随时改换位置,这使你的座舱看起来就像一个经典的船。飞机的两边是伸出来的檐子,当它停在水面上时你可以随时走动检查飞机,或者就当你的游泳池边也不错。甚至还有人要从舱头到舱尾抻个吊床。 MVP.Aero 成立于 2012 年,总部设在明尼苏达州,只有 20 名员工,分享该公司 85%的股份。设计团队方面,他们挖到了曾在 Cirrus 和西科斯基公司(Sikorsky)工作的 Mike Van Staagen。未来 5 年内,他们会推出称为「 业余者所制实验性套件」(E-AB)的首架飞机,其次是试验性轻型运动飞机(ELSA),最后是一款特殊轻型运动飞机(SLSA)。 最初,每个月会制造 8 架 MVP。美国本土已经选出来两家代工企业 – 华盛顿的阿灵顿 Glasair 航空,和佛罗里达云杉溪的 Fibercraft 公司。中国的汉兴航空将为亚洲市场生产 MVP。 MVP 的设计初衷并不是「 飞行汽车」,因为它的两翼可收起,便于拖动和收纳。 现在你可能想知道这么拉风的飞机得要多少钱。 CEO 史蒂夫·普格(Steve Pugh)说,套件版本将是 169,000 美元起售,SLSA 版本将是 189,000 美元起售。此外,飞机的续航能力大概在四个小时左右,实际飞行里程得看你让它在水上飞了多长时间。 真正的「 飞行汽车」 离我们还太遥远,今天的飞行汽车看起来又呆又蠢。不过我们还是期望 MVP 能够尽早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毕竟,都是不一定发生的事情,想想好的总比想坏的强吧。

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只要存在连接,黑客就能破解你的汽车

· Jul 28, 2014 333

如果我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敲几个按键,你正以 100km/h 速度驾驶的汽车就会刹车失灵,并自动向又猛打一下方向盘,一头向路边的保险带撞去,正在驾驶者汽车的你一定会感觉糟透了。 我想没有人会想遭遇这个场景,更没人打算开一辆听起来毫无安全感而言的汽车,甚至大部分人应该认同一点:汽车在下一步做出的动作应该在驾驶能够预知的范围内,如果不得不把控制权交由系统操作,那必须是有「 绝对安全」 的一套操作体系。但事实上,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你的汽车是一个只有你可以启动的「 安全盒子」 说法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绝对安全一直是汽车的厂商们最喜欢推销的口号,他们在自己旗下的车型中贴上「 已通过五星安全碰撞」,「 碰撞危险预警」 或是「 加强了车身的安全构造」 等标签,以显示自己牢不可破。但这些像保护壳一样的安全设置大多考虑的是汽车遭遇的外部风险,而在汽车本身如果出故障会如何上鲜有声音。 汽车和电脑一样都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产品,他们都会遭遇一些 Bug 或者漏洞,导致一些功能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失去原本的控制权。要知道 Andriod 开放系统由 1200 万行代码组成,但一个外观看起来颇具时尚感的汽车内部也不过「 流淌」 着 1 亿行的代码。包括宝马、奔驰、通用等耳熟能详的汽车厂商,他们目前使用的软件平台依然是在不考虑有外部连接破解系统的前提下搭建,这些系统和 Linux 等开源系统相比,那他就是第一代的 Windows。 如今的汽车构造已经如家用电脑一般——它被安装了类似中枢神经一样的「 中央单元处理器」,作为数据中转站,经由它流过的数据可以是控制打开车窗、雨刷这样的基础功能、支持娱乐功能的车载屏幕,或者控制速度、刹车的动力系统。当汽车的一个单元被唤醒后,这些数据就会向中央处理器汇聚,再被分配到不同的单元工作,信息被不同程度的加密,其中动力总成的单元的排线和单元的构成是相对独立的,协议也是被多重加密,除非是直接在这套系统上重新更改协议,否则入侵极其困难。但困难并不意味着「 不可能」,汽车的单元都面临一个挑战:他们的线路并非独立,是彼此连接打通的;他并非不可破解,只是比入侵一台电脑更难罢了。 只要有数据存在的设备就会存在可被重新编程的节点。汽车的外形、结构以及整体材料在一百年来不断进步,但它的软件算法还停留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一个互联网还没有被普及的时代。 CNN 做过一份数据显示,在 2014 年,美国有一半的成年人尝试过 Hack(破解)他人的电子设备,这其中包括电脑、手机、平板以及——汽车。 破解者最早的破解方式是通过改装汽车的 CAN(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利用一根线将电脑的 USB 端口与这些排线的接口做连接。破解者一般会逐步破解每个 ECU(电子控制单元)单元的通信协议,得到入口权限,再通过电脑控制汽车的刹车板、方向盘等原件。2013 年,美国两位负责信息安全的工程师 Charlie Miller 和 Chris Valasek 在 Youtube 上发了一段他们通过一根连接在仪表盘后的线与电脑连接,然后让汽车刹车失灵、并猛然加速的视频,该视频后来成功登上了 CNN 的新闻头条。在美国,人们在 16 岁就可以开车,并且几乎家家有车库用以改装汽车。这种汽车文化导致从汽车有处理器和模块开始,它就一直遭破解。 当然,改装车需要付出特定的时间、并加以学习,这并非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实现。但信息娱乐系统——尤其是和手机做连接,或者单独联网的系统的出现让黑客有了更多破解的入口。 首先是恶意软件破解。如果用户在车载系统上像在手机一样下载 App,那他很可能会下载到一些恶意程序。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部分汽车公司都喜爱自己研发车载系统,而不是直接挪用 Andriod 和 iOS 的原因,后者们的系统虽然智能,但未知的连接过多,汽车企业难以承担这样没有预期的风险。 为了能尽可能做到「 保险」,宝马、现代、奔驰等汽车的音响产品供应商美国 Harman 公司已经在自己的产品上设置了一套软件认证系统,防止用户在自己的系统中随便下载其他程序。汽车网络产品主流供应商 IBM 和 Cisco 也在车载系统中设置了自己研发的防火墙,防止数据随意通过系统传递或者被装进新的程序。「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防火墙,那么你还敢随意下载程序到自己的汽车上吗?」 大陆集团北美地区电子产品负责人 Tejas Desai 说。 除了有线连接,无线网络也可能成为入侵目标。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乐忠于在自己的系统中加入上网的功能,或者加强车与车之间的通信,当这些通信出现在手机之外的时候,汽车的安全工程师们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在一周前举办的 Syscan360 破解 Tesla Model S 系统的大赛上,选手们最终没有开走那辆被当作破解目标的 Tesla Model S,也就是没能破解动力系统,但由于 Tesla Model S 的用户使用的 App 有一个系统漏洞,所以破解者可以入侵 Tesla 的 App , 之后通过 App 远程遥控了汽车上的一些功能,最终 Tesla Model S 的那扇天窗被一台电脑远程打开了。「 这并不是一个汽车本身的漏洞,而是一个连接上的漏洞」360 的一位工作人员对 SHIFT 说:「 但用户可能并不知道这些。」 所以当汽车已经具备联网的可能的时候,一些延伸到手机、平板等其他设备功能在遭遇另一项考验:如果我被连接了,那我是否可能被遥控了? 转自:Pingwest

Lyft 在纽约向监管妥协:与普通出租车司机合作

· Jul 28, 2014 333

美国打车应用 Lyft 于上周五在纽约市推出服务。不过在纽约,Lyft 为了满足对出租车服务的监管要求而与有牌照的普通出租车司机进行了合作。 Lyft 创立已有 2 年时间,总部位于旧金山。此前,Lyft 推行了「 驾车分享」 的理念。汽车所有者可以捎带乘客,而乘客向车主支付一定的「 捐赠」,而不是固定费用。 Lyft 此次在纽约改变了这一模式。Lyft 的服务将在纽约 5 个区全面推出。这一服务将与数百名获得纽约市牌照的出租车司机合作,并在布鲁克林区设立获得授权的车辆基地。Lyft 同时表示,将从 8 月 1 日开始,在纽约州布法罗和罗切斯特暂停「 驾车分享」 服务。 Lyft 此前表示,当前的监管规定不适用于驾车分享服务,因此计划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推出这样的服务。然而这一说法引发了纽约市监管部门的强烈反对。纽约市出租车与电召车委员会威胁扣留 Lyft 司机的车辆,而纽约州总检察长则希望获得法庭的支持,禁止 Lyft 在纽约州的业务运营。 Lyft 联合创始人及总裁约翰·齐莫 (John Zimmer) 表示:「 我们并没有预料到这样的反应。」 在与监管部门一同进行研究之后,Lyft 决定在获得牌照后在纽约市开展运营。齐莫表示,Lyft 仍将与政府部门合作,推动政策的改变,允许 Lyft 在纽约开展驾车分享服务。 Lyft 目前的情况与 Uber 类似。两年前,Uber 遭遇了类似的问题,并与纽约市监管部门达成协议,在纽约仅与获得牌照的注册司机合作,运营 UberX 服务。 纽约市监管部门对 Lyft 的做法表示欢迎。纽约市出租车与电召车委员会主席米拉·约什 (Meera Joshi) 表示:「 我们欢迎 Lyft 在纽约市提供完全获得授权的服务。 转自: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