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童年的回忆,3D 打印四驱车比赛

· Sep 18, 2014 333

80、90 一代的我们是在一部部日本动漫的陪伴下长大的。孩提时,曾经最期待的便是坐在电视机前等待《四驱兄弟》开播。那个时候,每一次《四驱兄弟》的开播都会引起一轮又一轮的四驱车热,而四驱车在小伙伴手中至少是人手一部的,几乎可以说没有玩过四驱车就等于没有童年。 近期位于日本涩谷的 3D 打印主题咖啡馆 FabCafe 举办了一场 3D 打印迷你四驱车比赛,参赛的 60 多部赛车全部是使用 3D 打印或激光切割技术制作的。 近年来,随着 3D 打印和激光切割技术的日益普及,日本的很多成年人又重新捡起了他们童年时最喜欢的消遣方式。 3D 打印能够让一个普通人很容易地定制很多东西,迷你四驱车也迅速成为其中之一。四驱迷们可以用 3D 打印机制造个性化的保险杠、轮胎、甚至是完整的车身,而这些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搞定。 由于采用 3D 打印技术,这些车模看上去形态各异,而且还轻松打印出了在传统加工模式中难以实现的外形工业设计。在外壳设计部分,很多队伍都是一次成型的。 在这次比赛中,有些参赛队伍还做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比如 3D 打印机制造商 Stratasys ,不过 Stratasys 好像不是为了夺冠而来的,他们派出了一辆 3D 打印的小坦克来卖萌,更萌的是,他们还把自家 CEO 的 Q 版人偶印在了坦克上。不过四驱车好像也没有规定不能使用履带。 从打印的效果来看, Stratasys 不愧是造 3D 打印机的,同样是使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的 3D 打印机,其打印精度,要比图中左下角那款使用同样技术的黑色车模高出太多,当然设备的成本也是水涨船高。 参赛队里面还有其他很有意思的设计,比如这辆鲨鱼外壳的小车。在这辆赛车的内部还用到了传感器,可以通过计算当前时速,以确定在弯道时速度是否过快,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通过降低转速来避免弯道翻车。 仔细一瞧这款车模的外壳,不难看出采用的是光固化技术打印的外壳,其精度及表面光泽都比之前的那辆车高出一个等级。 至于什么是光固化技术,见过的人不多,来张图说明一下。 最终本次 3D 打印四驱车比赛的冠军被本田的设计师团队获得,他们用激光切割木头制作出了四驱车的全部零件。不愧是本田啊,财大气粗,用来加工的设备都是如此高大上的。小伙伴不禁感叹,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不过说实话,本田的这个小车做工真心是非常的惊艳啊,可见本田的工程师小时候也是玩四驱车的高手啊。不仅如此,本田就连车架都是专门定制出来的,上面低调的印着「 Honda Desigh 」 似乎在宣称「 我是冠军」。 本次比赛的奖杯是由欧洲著名 3D 打印服务公司 i.materialise 制作的 3D 打印奖杯。奖杯被分别打印成白、红、蓝三色,以纪念 1982 年第一家生产迷你四驱车的田宫(TAMIYA)公司。 看到如此精致的奖杯 GeekCar 的小伙伴也跃跃欲试了呢,要是有赞助商的话,可以考虑参加下一届 3D 打印四驱车大赛。 目测这个精致的奖杯采用的也是激光固化技术,好精致有木有!!!其网状镂空结构在设计上绝对是颠覆传统制造工艺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等 3D 打印走进寻常百姓家之时,这种几近炫技的作品会变得非常常见。 最后再给各位来张车模和现场快照。

【酷玩儿】惹不起就躲了吧——智能车头灯

· Sep 18, 2014 333

什么是【酷玩儿】: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在我看来,除了中国足球,被骂最多的应该是城里开远光的司机了。而且随便搜一下就能看到各种各样对付这帮孙子的招数(我当然不是说国足)除了坊间传说的直接撞过去然后揍一顿这类极端的,还有对着晃大灯,激光笔照的,有加面镜子什么的,听着都可(jie)怕(qi)。解气不解气放一边,主要被晃到确实很危险,而且部分车有意无意的把近光灯调高,那就意味着他要晃回来就更狠了,所以说,我们要想个更酷的办法保证夜间行车安全,毕竟等待有关部门处理……需要些时间…… 酷玩儿: 几年前,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的智能车前灯系统,能让司机在雨天或雪天的夜晚也能看清道路。最近这项技术在匹兹堡的路试中被发现了新功能:它还可以用来遮挡迎面而来的远光灯。 这种可编程的前灯可以感知并虚拟追踪任意数量的对面车司机,遮挡有可能照射司机眼部的部分远光灯。这款智能车头灯拥有 100 万个独立灯束,均可单独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车头灯中有一个用于监测灯光分布的摄像头,当它检测到有汽车迎面驶来,计算机会根据当前的灯光分布来调整光束。灯光的亮度也会一直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让驾驶员的眼睛处于最舒服的状态。 除了预防刺眼的光,智能车前灯还可用于突出车行道——当道路没有清晰标记的车道或者边缘,或者大雪模糊了车道标志线时,这将是非常有用的驾驶辅助。当与导航系统相连,可编程的车头灯可以投射箭头或者其他方向指示,从视觉上引导司机。 技术方面,这款智能车头灯的系统延迟时间 (摄像头检测到状况到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之间的时间差) 在 1-2.5 毫秒之间。这种近乎即时的反应速度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不需要采用复杂的算法去预测迎面而来车辆所处的位置。因为在 1-2.5 毫秒的时间里,他们的位置变化不大。 有话说: 不知道看了这个技术你们怎么想,我是觉得 Geek 们都很善良,没想着以暴制暴,因为更多的女司机并不知道什么叫远光灯,而且你晃他也没有用,因为不看后视镜(这类男司机已经被我统统划归女司机了)。所以这套方案似乎很好的解决了远光灯的问题——惹不起就躲了吧,感觉不解气?别忘了,100 万个独立灯束,对面车主吓也吓死了吧!放轻松吧,在路上别和 SB 生气,因为气不过来,开开心心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至于内些开远光的的车主,好自为之吧,因为人贱自有天收。 怎么买: 买不到……(图片来源:威锋网)

解决城市拥堵的终极方案:重点区域出一辆进一辆

· Sep 18, 2014 333

交通们已经糟透了。拥堵不利于环境、不利于健康(请参见北京),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神智也有害。目前,在城市政府间流行起来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征收拥堵费,司机支付通行费方能进入指定城区。伦敦,斯德哥尔摩和米兰目前正在试用该系统,纽约 2007 年也差点采用来着。然而,上述城市的努力跟新加坡的项目比起来就是小儿科,后者 1975 年引入该项目,经过数十年的改良,现在这个花园城市使用无线电发射器监测进入指定区域的汽车。 现在,两位来自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声称他们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好的办法,该方案完全舍弃了大街上盯着来往车辆的摄像头和感应器。该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更加灵活、有用,因为其边界可以动态地改变,以反映实际交通状况。此外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不会动辄惩罚闯错地方的司机,而是会帮助他们从根本上避免这一情况。 这个称之为「RoadRunner」 的系统,是由研究生 Jason Gao 和他的导师 Li-Shiuan Peh 为新加坡开发的,它会给每一辆进入拥堵多发区的车辆发放一个数字「 令牌」。一定数量的数字令牌发出去之后,汽车无法再进入这一区域,除非另一辆汽车离开。其他车辆会接到手把手的指示,以绕开这一地区。他们使用新加坡陆地运输管理局的数据做了一次计算机模拟,发现高峰拥堵时段的平均车速同比增长了 8%。他们还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做了一个小规模的试验,证明这一技术的确管用。 价格这一因素起作用的具体细节并不重要,RoadRunner 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把追踪系统从基础设施里解放出来。现在,新加坡要求所有车辆在仪表盘上安装信号转发器,安在拥堵区域入口处的无线发射器会与之进行通信。Gao 和 Peh 在车里安上电子收费装置大小的转发器,运行标准是 802.11p,类似 Wi-Fi,不过广播范围要更宽,与中央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未来,这一技术有可能会直接嵌入到手机里。 这一系统的最大优势,即城市规划者可以实时处理拥堵区域。「 通过这一系统,你可以在地图上绘制一个多边形,并说,『 我想将这一区域纳入控制』」Gao 说道,「 你可以对此测试一个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下一个月换地方重新划定范围就是,不必大兴土木。」 这种灵活性「 有着异常有趣的涵义。它可以帮助司机在临时重大事件发生时重新规划路线。」 根据不断变化的道路优先级可以随时调整道路收费。不过,绕开划定区位也不是什么万能药。「 因为我所看到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要绕开拥堵区域,而是正要去那儿;他们要去那儿工作呢。」 因为此项研究,Gao 和 Peh 在上周的智能交通系统世界大会上获得了最佳论文奖之一。法国交通专家 Jean Bergounioux 称 RoadRunner「 值得尽快被投入实地测试,评估产业发展和部署的可行性。」 编译自:Wired

奔驰新款 S550 插电版,你飙车它给你松油门

· Sep 18, 2014 333

梅赛德斯 – 奔驰在本周推出了 S550 插电混动版。正像它所基于的燃油 S 级车,作为公司首款插电混动的 S550 一如既往地漂亮,且充满了高科技元素。可能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旗舰轿车身上收获此种高期待,然而,这款新车还是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在燃油经济性方面,它简直节约到了吝啬的程度。 奔驰承诺,涡轮增压 V6 发动机和由 8.7 千瓦时的锂离子电池驱动的电动马达,能够做到「V8 引擎的性能和紧凑车型的油耗。」 号称百公里油耗仅为 2.8 升。要在一辆重达 2.5 吨的车上实现这般燃油经济性,奔驰用了两个妙招:防止开快车的踏板,分析交通和地形以最大程度利用电池能量的软件。 先说说踏板。六年前,日产在其燃油和混动车型上首次应用了和触觉加速器相连的踏板。当车辆上精密的软件感知到你加速过猛时,这款 Eco Pedal 会往回推你那恶狠狠踩着油门的脚。这相当于在油门踏板下垫一颗柚子的高科技版本。英国华威大学在 2013 年曾做过一项研究,测试司机会对超速 50%时触发的车辆应对机制做出何种反应。结果表明仍然坚持加速的司机数量有显著下降,并且,那些用了触觉踏板的司机与仅仅被告知要尽量经济驾驶的司机们比起来,放松油门的可能性更大。换句话说,人类司机在有汽车帮助的情况下会更注重省油。 S550 插电混动的踏板工作原理和日产是一样的,不过目的不太一样。前者不单单是告诉司机要松开油门,它还会提醒司机继续踩油门就要用到燃油发动机了。与混动车型不同,电动车可以只靠电池能量完成大部分日常工作(S550 纯电模式下时速可达 87mph; 燃油发动机可达 130mph)。通常,除非电池电量耗尽,或者车主需要内燃机的额外魅力来满足推背需求时,一般情况下汽车不会自动切换到内燃机模式,而是保持在纯电动模式。对大多数人来说 PHEV 还是新鲜事物,奔驰认为正可以给予客户们一些帮助让他们适应其工作原理,怎样节能省油。一个扳开你的脚的踏板其实是要告诉你,「 嘿,要是再开快点,发动机就要接手了哟。」 其言外之意是:你真的需要再开快点吗?你还打算省油吗? 招数二就是「 智能操作策略」(intelligent operating strategy)。就是变着法儿告诉你,S550 的编程软件知道在何处可以回收动能,并通过再生制动的方式给电池充电。有三个方法: 1. 驾驶者可以改变模式,可以选择运动型或者经济型驾驶。 2. 如果汽车的雷达检测到前车在减速,它会在踏板上附加「 明显的阻力」,提示车主减速。汽车自动进入 EV 模式,增加再生制动,因此司机踩左侧的踏板时,会回收更多的能量。 3. 奔驰的内置 GPS 系统,可以感知车子是否在爬坡。如果它感知到在汽车下坡之后又在上坡,那么它会尽量使用电池电量而非发动机能量,这么办是为了腾出足够的储能空间,这样,下坡时就又可以捕获能量了。这一过程没有造成任何电池能源的浪费,还存下了电能。 明年春天加州就可以买到 S550 了,其余各州还需要等到 2016 年左右。在价格上并没有官方消息,但奔驰表示会比 S550 基本版的 92,900 美元多一些。 编译自:Wired

二手车交易的「照妖镜」:「一手车」

· Sep 18, 2014 333

很多人把买车比作「 娶媳妇」,都希望自己买的车没有被「 用」 过。但如果你手头预算不足,想娶个媳妇儿,哦不,买辆新车,显然是不划算的。我的建议是可以考虑买一辆二手车。等等,你是不是在担心二手车质量不靠谱? 我想这是很多人共有的顾虑。既然这样,有没有一种好的办法或者途径能够买一辆质量可靠地二手车?今天我们就聊聊一个与众不同的二手车交易平台——「 一手车」。 说它与众不同,主要说的是「 一手车」 这个概念。在「 一手车」 上买二手车,这听起来总觉得有点别扭,实际上,这也「 一手车」 交易平台与众不同的地方。 那它的创新之处究竟在哪?它能够给传统二手车交易带来哪些变化?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二手车交易的现状。 目前中国正处于汽车加速更新换代升级的阶段。在 2013 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为 520 多万,交易额是 3595 亿人民币。如此庞大的市场背后却是相关法规制度的缺失:二手车交易市场鱼龙混杂、车虫车贩子四处嚣张、泡水车火烧车事故车多的让人眼花缭乱,买到靠谱二手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把这些二道贩子们剔除掉,还原一个真实的个人二手车交易平台? 「 一手车」 制定了一个发布规则:只允许过户数为零的汽车在平台上发布。过户数为零的车意味着这辆车之前没有被二次交易,这从根本上杜绝了车虫等中间商在交易平台上浑水摸鱼,保证了交易双方身份一定是真正想买车卖车的个人用户。 这就是「 一手车」 得名的由来。也就是说,在「 一手车」 平台你看到全是真实的个人用车。 但仅仅是过户次数的限制还是不够的,如何让买家买到质量合格的二手车? 在车辆交易之前给汽车做一个「 体检」 是关键。具体过程是:「 一手车」 将平台发布的汽车信息审核,给通过审核的汽车车主电话预约上门检测。「 一手车」 会根据 208 道检测程序结果出具一份检验报告。通过对汽车状态进行评估,买家就可以清楚知道这辆车到底能不能买、值多少钱。最后买卖双方在现场交易,整个过程没有中间商参与,省去了一大笔差价。 一手车」 创新之处在哪里? 与其他线上二手车交易平台不同,「 一手车」 平台就像 C2C 交易中的一个「 照妖镜」。它把那些冒充「 个人用户」 的中间商剔除掉,交易过程清晰透明,又同时保证买家在购车前清楚了解汽车的质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用这种筛选的方式打破了二手车市场的「 柠檬效应」。通过细化客户定位,带来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 目前「 一手车」 平台发布汽车和咨询服务是免费的,只收取少量检测费和代办手续服务费。 说到线下资源拓展的问题,「 一手车」 交易平台奥途仕的创始人及 CEO 大辉哥告诉 GeekCar,他们目前已经与十多家 4S 店达成合作意向。这个以 80 后为主的团队还处在创业初期,相关服务将在近期上线。CEO 李辉的愿景是:「 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买家找到优质汽车,并让汽车卖出更好的价钱,最终打造一个社区化的服务平台。」 他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 经过对比 Beepi 和「 一手车」 经营模式,我们的结论是:首先,两者类似的是,都是通过对交易汽车做质量检测,打造一个可信的 C2C 二手车交易平台;不同的地方在于 Beepi 比「 一手车」 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了交易过程,甚至可以作为一个中间商。「 一手车」 更多的是扮演 C2C 交易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角色,也许这也是针对不同国情的一种灵活变通的处理方式。 不过我们仍对「 一手车」 模式持有谨慎态度。首先,出具的检测报告考验团队的技术实力,也决定这个平台的公信力。检测报告是否足够专业和客观公正?另外这种模式也并没有缩短卖家的等待时间。相比而言,Beepi 可以提供一个服务:如果二手车在 30 天内没有被卖掉,则 Beepi 会给出一个比中间商高的报价买下该车。 目前已经盯上二手车交易这块蛋糕的互联网公司多如牛毛,虽然大辉哥在二手车领域算是专家中的专家,一万多个小时的从业时间已经让他可以从容地在「 花乡」 二手车市场杀出一条血路,但作为初入互联网领域的他,能否利用「 一手车」 这个概念抢在别人前面吃下一块新鲜的蛋糕,我们拭目以待。

Hy-Cycle 自行车,让我们对氢燃料电动汽车有了遐想  

· Sep 18, 2014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创造了一款名为 Hy-Cycle 的微型氢燃料电池功能的电动自行车。该自行车可以一次骑行 125 公里(依靠 2.4 千克的压缩氢气),氢气成本只有 2 美元。该款自行车已经于 9 月 6 号在 UNSW 的开放日上公开发布。 Hy-Cycle 的燃料电池可以给骑行者踩踏踏板时候提供电力辅助,这样就能轻松应付长距离和爬坡。由于这款自行车主要辅助动力是氢能源,所以成本较低,是低碳环保可持续的交通出行工具。发明团队成员 Aguey-Zinsou 说「 诸如伦敦、巴黎都在推行可以帮助人们通勤和城市出行的快速轻松的自行车,这对于 Hy-Cycle 来说就有了一个较大的市场。」 Hy-Cycle 的发明团队已经有了较为紧凑和时尚的方式来储存氢燃料,并且能够保证储存起来十分安全。 核心技术:储氢材料 整个储存压缩氢气的罐子只有 2.5 千克,安置于踏板附近,由这个氢气罐子不断得给锂离子电池电池提供能量(充电)。罐子里面是金属混合物,可以保证储氢安全。此种金属混合物一千克就能储存约 100L(标准大气压)的氢气。UNSW 的能量材料实验室纳米小组的成员们正在研究一种性能优异的氢硼化物储氢材料:50g 的材料可以储存 100L(标准大气压)的氢气。 未来这种自行车能够大范围推广到时候,就可以考虑建立售卖这种微型氢气罐和回收空罐的网点。 附:Hy-Cycle 的技术参数 最大里程:125 千米(平均 20km/h 的速度)最高速度:35km/h 电池:518Wh(锂离子氢燃料电池,电池消耗过程中可以一直被燃料补充能量)电池满功率:100W 储氢罐:738Wh 当量的氢气(可以在 30s 内换新的储氢罐)同类早期产品: 早在前几年以来日本三洋公司就开发出了一款 SPL 双轮电动自行车产品,这款产品的「Eco 充电模式」 就能在人脚踏、下坡、刹车的时候把能量收集起来储存在电池里面。这种辅助的电池可以使得自行车电池在充满电后多行 30 多公里。 Iwatani 公司的氢能驱动的电动车采用功率为 60W 的高分子电解质燃料电池(PEFC: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供电,供电电压为 26V,车的后座上还设有一个氢气筒,这些氢气可以为电池充电。充满电后最多可持续以电力行驶 28 英里,车载电池可连续供电 3 小时。 GeekCar 声音: 上面介绍的 Hy-Cycle 氢燃料电池其实这个概念并不是最新的了,但是这款产品在速度、电池支持行驶距离上都有了质的飞越。当然最看重的一点是其核心科技:轻量化高效率的储氢材料。UNSW 最新研究的氢硼化物的储氢材料能达到的 50g 存储 100L(标准大气压)的指标,已经是很优秀的了。 众所周知,氢能源利用里面很大一个难题就是存储问题,借由此自行车的启发,再联想到日产、丰田钟情于氢燃料电池的电动汽车长远战略上。GeekCar 认为这样的高效能轻量化的储氢材料会给日本、丰田之类的汽车厂商看到希望。 现在摆在世人面前的电动汽车的发展,利用充电桩补充能量的方式是目前正在进行得火热的方案。但是这样的建设也有浪费空间资源(充电站、充电桩会占据宝贵的地面),另一方面建设成本也是比较昂贵的。试想一项,如果 Hy-Cycle 上的储氢技术能够继续发展应用到电动汽车上面,那时候建立氢气站就行,可以较为方便的依托现有的加油加气站进行改造,网点的铺开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可以说,给我们了一些对未来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想象的空间。 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氢燃料电池」 能否在电动汽车领域里面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图源:CNBT , EVW